第1讲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
《机械运动》复习一、复习目标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单位并会单位换算;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机械运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选择参照物;3、知道速度的定义及单位会计算速度;会测量平均速度。
二、基础训练、回顾梳理(一)自主演练 我能行:试试看,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能不能独自解答以下问题?1、一张纸的厚度约70μm = _____________ mm = _____________ m一节课45 min = _____________ h = _____________ s2、某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数据记录如下:26.12 cm ,26.13 cm ,26.1 cm ,26.11 cm ,26.02cm 。
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物理课本的长度是________。
3、(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s 。
4、“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
前句是以______ 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5、“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
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知识所致。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ts v 可知(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 、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7、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 内通过了10m ,第2s 内通过了20m ,第3s 内通过了30m ,则这辆小车做______________运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km/h 。
8、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 内加速到20m/s ,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9、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 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 速度行驶,在 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二)知识清单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请你填写出来吧!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2、正确使用刻度尺:零刻度线要_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与尺面__________。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概念 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速度的定义,并能求平均速度。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会根据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
4.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复习过程 一.概念引入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速度 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误差 错误 估读 二.概念复习与辨析1.机械运动_定义:把物体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 参照物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
选取: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________的。
②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_______的,但不能将研究的________作为参照物。
③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机械运动中,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有__________ 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说它是静止的。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_ ;(2) (3) 4、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速度。
根据定义可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需要考虑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因素。
(2)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速度= ,用符号表示 ;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 ________km/h=1m/s. 5、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6.变速运动: 包括速度大小改变和速度方向改变, 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熟悉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能够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能够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由一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运动物体的要素:位置,时间。
•运动物体的变化:位移和速度的改变。
机械运动按路径形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物体的速度变化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速度和位移•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过程中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SI单位是米每秒(m/s)。
•位移:物体由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量。
3.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的图像:通过时间和速度的图像可以观察到速度的变化。
•位移的图像:通过时间和位移的图像可以观察到位移的变化。
三、复习过程步骤一: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的要素有哪些?3.机械运动的分类有哪些?步骤二:复习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速度的定义是什么?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3.瞬时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瞬时速度?4.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位移?步骤三: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观察以下速度和位移的图像,回答问题:时间(s) 0 1 2 3 4速度(m/s) 0 5 -3 4 -2位移(m) 0 5 -1 7 51.速度的图像和位移的图像有什么规律?2.当速度为正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3.速度和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步骤四: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以下情境,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1.一个物体在10秒钟内匀速行驶了50米,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一、课标要求:
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复目标:
1.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能够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4.能够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
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知识要点】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
长度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卷尺,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游
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
时间单位还有分钟和小时。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秒表、计时器等。
情景回顾】
1.使用卷尺前要观察卷尺的起点、终点和刻度。
2.正确使用卷尺: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
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垂直,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线,与尺面平行。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单位。
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得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即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短,通过的路程越长。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机械运动的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4. 加速度和减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理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及计算;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描述它们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
2. 知识点讲解:(1) 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参照物的作用,举例说明如何选择参照物;(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介绍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4) 加速度和减速度:讲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举例说明如何计算;(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介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一、机械运动1. 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二、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1. 概念: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2. 关系: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之间的联系三、加速度和减速度1. 概念: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2. 计算: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计算方法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 概念: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2. 区别: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运动类型,并解释原因。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复习目标:1、讨论形成本单元知识框架;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用计算解题;3、会使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4、会利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过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忽然他感觉他的脸颊旁有一个小昆虫在飞,于是他顺手一抓一看,这一看可让他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他抓到的是一颗德军发射的子弹。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呢?请同学们复习该单元内容;整理相关基本概念。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0---P15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2、1km = m = mm, 1h = min = s。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叫误差,多次测量取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和;(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4)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记录结果由和。
6、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时,被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作为参照物7、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而言的。
所以说运动是的,静止是的。
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和都相同。
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
12、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公式表达为:,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交通运输中常用作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不变。
速度的大小等于通过的和运动的比值,但不随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跟路程和时间关。
(填“有”或“无”)1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s = vt ,由于运动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则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通过看书讨论形成机械运动知识框架。
2)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
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复习过程:(一)通过看书讨论形成机械运动知识框架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通过看书讨论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知识网络评价展示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二)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本章基本概念自主评价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总结本章基本规律。
评价展示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三)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回顾本章基本实验——测平均速度,解决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中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测哪些物理量?(2)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评价展示1: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四)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活动1:请学生解答以下几题,反馈参照物,长度,时间测量的理解情况。
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 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C.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 坐在行驶的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2、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物体长度的测量3、如图所示, 木块的长度为 cm,其中准确值为cm,估计值为cm。
4、右图停表所指时间经过了秒评价展示:学习活动2:通过分析讨论会分析、会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 )或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1)和(4) B (2)和(3)C ( 2)和(4)D (1)(2)(3)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概念及相关内容。
复习课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并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并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并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进行相关练习与实验。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引用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与思考。
第二步:知识点复习 (20分钟)1.概念回顾:让学生交流他们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并在黑板上梳理总结。
2.计算公式回顾:让学生回顾速度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其推导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第三步:案例分析 (10分钟)1.提供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机械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第四步:实验操作 (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于验证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 (15分钟)1.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2.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五、教学辅助工具与资源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物理上册》;2.板书工具:黑板、粉笔等;3.实验材料:如小车、直线轨道、手表等。
第一课时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1、在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m = ________mm3、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刻度尺使用方法①会认: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位置。
a .零刻度线:刻度尺的_________刻度。
b .量程: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_________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c .分度值:相邻_________之间的长度,也就是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②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准待测物体的_________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_,不能歪斜。
④会看: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_________。
⑤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_。
⑥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5、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0.45mm =_________μm ; 36cm=_________m ;6、如图所示,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
7、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C D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制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题、计算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二、典型例题解析
三、课堂集训
四、课外作业
法制渗透内容
无法制渗透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剑河县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授课人:、九年级班 学科物理
课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23年3月6 日至7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计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重点】速度的概念,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复习过程】活动一:知识梳理,回归课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米(m)常用单位:km、m、dm、cm、mm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观察:0刻度;量程;分度值放对:沿着、贴近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正确使用使用时读对:正对刻度线记对:数字和单位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误差和错误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械单位: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时间测量工具:停表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除自身以外的物体、常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公式:υ=s/t变形s=υt t=s/υ运动的快慢单位及换算:国际制m/s 常用单位km/h;1m/s=3.6km/h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大,速度快比较快慢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少,速度大时间、路程都不同,路程与时间之比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概念:速度在发生变化的运动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υ=s/t活动二:典型示例,把握考点考点一:长度的测量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会估测、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10-14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2.5km= m= mm= nm。
2、6×105mm= m= cm。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要看清它的、及。
4、使用刻度尺时,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不能。
5、1h= s,5min= s,15min= h。
6、与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的,只能,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16-18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性。
2、我们常说:乌云遮住了太阳,是以为参照物的;太阳躲进了云里,是以为参照物的。
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19-24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计算公式是,单位是,72km/h= m/s,5m/s= km/h。
2、我们把物体沿着且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测量工具有、。
课堂检测:1、长度是1.7×108nm的物体大约是下列哪个物体()A 中学生的身高B 水笔的长度C 头发的直径D 教室门的高度2、用刻度尺三次测得物理课本的宽度为25.86cm、25.87cm、25.87cm,则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记为。
3、描述一下自己的运动情况。
4、在“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平均速度大。
5、某物体在第1分钟内前进了200m,在第2分钟内静止不动,而在第3分钟和第4分钟内分别前进了300m,则该物体在前2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在这4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
6、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所用的时间为40s,火车长150m,则隧道长多少米?7、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激光,2.6s接收到返回的激光,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4.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跑步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的特点,如在操场上进行跑步实验,观察物体的抛掷等。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如何计算的?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一次复习课。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及其计算等知识。通过复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一、设计目标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第一章所学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回顾2.机械运动的描述和表示方法3.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4.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5.平抛运动的公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回顾和描述方法2.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教学难点:1.平抛运动的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包含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示例展示2.教学实验器材:包括计时器、直线运动轨道、小球等3.复习资料:包括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总结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机械运动的视频、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起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概念回顾与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回顾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这些概念。
3. 公式讲解与应用(30分钟)根据PPT上的示例,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推导和应用,并辅以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就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小项目或问题,然后让每组上台分享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他们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与机械运动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等。
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分和评价,评估他们对机械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仪器刻度尺、卷尺、停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课本P10的图片,判断线段AB、CD的长短及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再测量看。
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证明不准确。
(二)讲授新课1、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具体方法见幻灯片2、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练习题详见幻灯片(五)布置作业课本P15 第1、2、3题教学反思: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 与 B B. A 与 C C. C 与 D D. B 与 C 例题 7.(6 分)下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 G11 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
1300 千米
( 1) 列 车 从 北 京 南 到 上 海 虹 桥 运 行 多 长 时 间 ? ( 2) 列 车 从 北 京 南 到 上 海 虹 桥 的 平 均 速 度 多 大 ?
清 原 三 中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 小明步行速度约 1m /s C 课桌高约 0.8m ) B 小明百米的成绩约 5s D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 5s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乙至丙 cm 甲至丙
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选做标准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3.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量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分别为 L1 = 3.51 厘米、L2 = 3.52 厘米、L3 = 3.52 厘米,则该物体长度应记为 ( ) A.3.5 厘米 C.3.517 厘米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A.火车车箱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B.3.51 厘米 D.3.52 厘米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 B.走动的列车员 D.路边的树木
清 原 三 中
第1讲 一.学习目标: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三.例题
例题 1. 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 ,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 ________ 的 ,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 _____________的。 例题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例题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72km/h=________m/s;
m/s。
(选填“方法 1”或“方法 2”)。
5.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6.(岳阳市 2014 年)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 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 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C. 桌面 A.速度 v 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 v 与时间 t 成反比 B. 书 D. 桌面静止的橡皮 ( ) B.速度 v 与路程 S 成正比 D.以上都不正确 )
s1= t1=2s V1=
s2=64cm t2=
s3=90cm t3=6s
m/s
m/s V2=
V3=
m/s
4.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 1: v3 方法 2:v3 =(
s3 ; t3
s1 s2 + )÷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t1 t 2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10.( 4 分 ) 声 波 海 水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是 1500m/s, 声 纳 系 统 向 海 底 发 出 超 声 波 , 经 过 8s 被 系统接收,求此海水的深度? 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1.判断机械运动;判断参照物及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特点。 3.理解速度的概念、单位,会用公式 v 4.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及方法。
s 进行简单计算。 t
10m/s=__________km/h。
例题 4.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被测物体 的长度为___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_______, 估计值为_________________。 例题 5. (2014•咸宁) 假期到了, 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 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 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 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例题 6.(2014•广安)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 的是( )
二.知识整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 ,基本测量工具是 。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 ,基本测量工具是 。 3、实验中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是为了 。 4、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 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5、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Ⅰ参照物是 (填“真正不动”、”假定不动” )的物体 ; Ⅱ 研究对象 (填“能”、’不能”)做参照物, (填“运动”、 “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 ,所以说运动和静止是 (填“相对的”、“绝对的”); Ⅳ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 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它们 (填“是真正不动的”、“也是运动的”) 。 6、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国际单位是 ,符号 。 7、单位换算: 1m/s= km/h 1km/h= m/s 8、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 5m/s,它的物理意义自行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大约是 。 9、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 运动,特点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都 。 10、变速运动的特点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 公式 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 。 11、“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的原理是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测量工具分 别是 和 。 (2)小车全程中作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3)斜面的作用是 ,金属挡板的作 用是 。 (4)为便于计时,斜面坡度一般 (较小、较大);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 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