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合集下载

巴金《家》摘抄和感悟

巴金《家》摘抄和感悟

巴金《家》摘抄和感悟巴金的《家》是一部经典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从革命家庭到封建家庭再到社会主义家庭的变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矛盾。

以下是摘抄和感悟:1. 家是一个情感的港湾,也是一个变化的殿堂。

家的变化,让主人公梅思繁感到心潮起伏,也让他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

然而,这种情感的变化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2. 《家》中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伦理道德观念非常强烈。

虽然家族衰落了,但是家族成员仍然坚守着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

这种坚守不仅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也展示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可贵之处。

3. 《家》中的主人公梅思繁是一个有着复杂情感的人物。

他在家族中扮演着矛盾的角色,既享受着家族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和地位,又无法忍受家族逐渐衰落的现实。

这种矛盾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人性中的复杂和多样。

4. 《家》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各具特色。

梅思繁的父亲梅阿津是一个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他对家族和国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梅思繁的母亲叶翠华是一个坚强和聪明的女性,她带领着家庭渡过了多次危机。

梅思繁的兄弟姐妹们也是一个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5. 《家》中描写的是一个从革命家庭到封建家庭再到社会主义家庭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也展示了人性的矛盾和变化。

这种变化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和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珍惜当下,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6. 《家》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们珍惜眼前的生活,用我们的努力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句话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才能更加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巴金作品的特点

巴金作品的特点

巴金作品的特点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

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

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

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

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

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艺术上的特色。

他的代表作《家》从1931年开始发表(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是现代文学中旧家庭题材小说的先驱。

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三个主要人物与《家》中的高老太爷、觉新、觉慧。

首先,是故事梗概与创作目的。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巴金《月》之赏析

巴金《月》之赏析

巴金《月》之赏析《月》是巴金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他最后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读着读着,我感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真是耐人寻味啊!《月》中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在这个世界上,你会发现许多东西:美丽如春花,平凡似秋月,都值得赞颂;而星星虽然暗淡,却仍存有一份光亮;石头虽然坚硬,但它毕竟不是钻石。

生命之重是自己,而非外力。

死亡可以消失,生命却永存于世。

每个人活着的时候,他就是一切,即使是他最微小的错误,那也是命运赐予的无价之宝。

只要活着,就能学会爱,也就是说“活着就有希望”。

当初的热恋到后来的相互仇恨,这种心态是如此的明显,但她们对此一无所知。

内心充满欢乐的夏老板和心怀嫉妒的梅表姐,在痛苦的海洋里挣扎,求生不得,欲罢不能。

好容易熬过了生死劫,等来了大团圆的结局,谁知在空中又飞起了几朵黄色的鸟。

她的人格尊严一步步被践踏,在她想说出“我就是梅表姐”时,他又残忍地告诉她,她已经没有资格叫“梅表姐”。

在悲剧中,你品尝着人生的苦涩,亦品尝着生命的真谛!而又正因为有了各种磨难,才成全了伟大的人物。

文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性,有情感,有生命,营造出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

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无生命的事物,而是具有了鲜活的灵魂。

作者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月光下的柳梢的描绘,借助月亮将眼前景物与往昔岁月巧妙的联系起来,将作者的思绪与现实紧密相连。

在这样一个寒风呼啸,夜色朦胧的夜晚,月亮又照进了甜蜜的小屋,照进了相互倾吐秘密的姑娘们心中。

巴金所创作的这些爱情故事有血有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共鸣,读来总令人激动不已。

除此之外,巴金所写的书信,也值得细细体味,不管是文字中还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妻子的关爱。

读了之后,深受感染,觉得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的一封封书信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感受到了他对妻子的爱,更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爱。

巴金曾说:“我希望通过作品来探索人生的意义,我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爱”。

巴金先生作品的特点及风格

巴金先生作品的特点及风格

巴金的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巴金的写作风格1、巴金小说创作风格始终处在缓慢的演变和发展之中,以《灭亡》和《寒夜》作为两极标志,巴金的小说创作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2、早期是1929年《灭亡》发表至1941年《还魂草》发表之前,是其创作的情感爆发期,此期创作,数量众多,内容庞杂,风格多变,主观色彩浓厚,作品以激情渲泄为主要特色,人物多为理想化和类型化的“英雄”。

巴金创作风格

巴金创作风格

从《激流三部曲》中看巴金的创作风格巴金创作的小说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作者的文艺思想、心理个性、以及文学素养决定了其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热诚的感情色彩、悲郁的艺术氛围以及平易畅达的文学语言的个性特征。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第一部《家》。

第二部。

第三部。

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作者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了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

以下是我对于《激流三部曲》的一些分析:一、充分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弊害在现代文学史上,对于揭露封建制度的弊端,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

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

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

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

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二、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巴金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激流三部曲》中,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他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把这种主观情感在其小说中展现出来,同时辅以主观景物描写,使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渗透了作家的嬉笑怒骂,忧戚容色。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巴金的作品,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语言特点热烈明快朴素,从题材选择和处理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艺术表现上,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一、创作题材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

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着。

《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

《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

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

巴金的作品中烘托人物消极情绪的环境描写

巴金的作品中烘托人物消极情绪的环境描写

巴金的作品中烘托人物消极情绪的环境描写摘要巴金的抒情特征借助于他的语言,作为语言大师,巴金的语言朴素、明朗、亲切自然。

悲剧性的故事通过巴金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情感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作品强调感情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注重作家与读者的情感交流。

在巴金的作品创作中,常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作品中充满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爱憎,包括日记体、书信体等作品,将浓烈真挚的感情溶于作品中,通过笔触表达出来,使巴金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充满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巴金是文学史上最重“情”的作家。

他曾说“我不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内心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1。

以情动人是巴金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真情实感也是巴金作品的魅力所在,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浓郁的抒情色彩一直贯穿于作品始终。

巴金的众多作品中都充斥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品所展现出的感情或忧伤、或哀怨、或赞赏、或愤怒,无不体现着作者内心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对底层受压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对革命者的赞美,这也是巴金抒情独有的内涵所在。

巴金的作品善于描写悲剧,他的小说作品也多是描写一系列的人生悲剧:婚姻爱情生活的不幸、“革命”生涯失败、美好的感情被踩躏、内心良善的人物饱受命运摧残、人的尊严遭受践踏。

巴金的短篇小说《亡命》讲述意大利青年因为自由抗争惨遭压迫,不得不亡命天涯,却到处被驱逐的故事《幽灵》以荒诞的描写,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与遭受的不幸以及人情的冷酷和命运的摧残;《不幸的人》讲述了一对恋人因阶级地位不平等而引发的恋爱悲剧。

骆驼祥子的情感表达与共鸣

骆驼祥子的情感表达与共鸣

骆驼祥子的情感表达与共鸣
《骆驼祥子》是巴金的长篇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苦难,从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情冷漠。

小说中情感表达丰富,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命运的无奈和愤怒:祥子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的实力和智慧使他成为城市中的一名力士。

然而,无论他怎样努力和奋斗,他的命运似乎注定了他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

这种无奈和愤怒使他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表达。

2. 对爱情的追求和失望:祥子对柳云儿的爱情是他追求幸福和改变命运的动力。

然而,他不得不面对柳云儿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分手。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和不幸带给祥子深深的情感共鸣。

3. 对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的质疑:小说中描绘了一些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如短视的商人和地主的剥削行为,以及无视他人痛苦的社会现象。

祥子对这些现象感到愤怒和不满,他试图从社会底层走出来,但最终陷入了更大的绝望。

4. 对人性的反思: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从无情的商人到善良的老头,从人性的丑陋到人性的美好,都有所揭示。

同时,祥子在陷入绝望时也展现出了对人性的思考和理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些情感表达和共鸣,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残酷而复杂
的社会,以及一个困境中的个人的内心挣扎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这种情感的真实和深刻使《骆驼祥子》成为一部经典之作,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的作品,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语言特点热烈明快朴素,从题材选择和处理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艺术表现上,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语言风格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

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

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

巴金小说 家 读后感

巴金小说 家 读后感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家庭、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巴金先生的文学功力和思想深度表示钦佩。

小说以家庭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矛盾和磨难。

通过对家庭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巴金先生展现了家庭生活的真实和复杂,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常和不易。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了爱情和社会问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巴金先生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现了人性的柔情和脆弱。

同时,他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呼吁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展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巴金先生的文学技巧和思想深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善于通过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变成了文学艺术,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同时,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让我深受触动,使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
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家》,我对巴金先生的文学功力和思想深度表示钦佩。

他通过对家庭、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现实的写照,让人深受感动和思考。

对慈母情深的赏析

对慈母情深的赏析

对慈母情深的赏析
《慈母情深》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革命路上激流险滩中心系母爱的故事。

以下是对《慈母情深》的赏析:
首先,这部小说以母爱为主题。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谢冬芳是如何在家庭和社会压力面前奋发图强的同时,对儿女的关爱和包容体现了母亲的无私爱。

谢冬芳是一个顾家有道的母亲,她坚忍不拔,伟大而深情地保护着自己的儿女,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无尽的支持和力量。

这种母爱不仅仅是一种家庭的情感,它还展示了母亲为了子女幸福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其次,《慈母情深》揭示了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时期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小说描绘了谢冬芳所在的家庭和社会背景,通过一家人的生活和遭遇,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作者通过描写家庭纠葛、经历社会变革的个人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民为了生计、幸福与尊严而奋斗的形象,引人深思。

最后,《慈母情深》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才华。

巴金以大量的细节和真实的情感描绘,使得小说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他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直接有效地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情感表达出来。

小说情节紧凑有力,语言简练,令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慈母情深》通过表达母爱、揭示社会困境、展示作者的文学才华等方面,成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具
有触动人心的情感,还对当时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无论是从文学还是历史的角度来看,都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爱尔克的灯光》巴金是中国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描写和情感表达而著称。

其中,他的短篇小说《爱尔克的灯光》是一部具有深层寓意的作品。

小说中的爱尔克是一个孤独而受苦的人,他在黑暗中寻找着光明,这无疑象征着人在困境中追求希望和奋斗的精神。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爱尔克的灯光》的主题和意义。

小说以描绘体的方式展开,通过对爱尔克的心理和行为的描写,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爱尔克是一个失去了视力的人,他沉浸在黑暗中,孤独无助。

然而,他对灯光的渴望却不曾消逝,他疯狂地追逐着希望的光芒。

小说通过对爱尔克的追求描写,既展示了人类对光明的渴望,也反映了人在困境中的努力和挣扎。

在小说中,爱尔克表现出了对黑暗世界的恐惧和对光明的渴望。

他无法看到外界的颜色和形状,他感到无助和恐惧。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爱尔克却不停地寻找光明,他追寻着一片片微弱的光芒,希望能够逃离黑暗的包围。

这种对光明的追求象征着人类对希望和幸福的追逐,同时也反映出人在困境中寻找变革和改变的渴望。

小说中的爱尔克不仅对光明充满了渴望,同时也受到了他人的斥责和嘲笑。

他本可以选择安逸地生活在黑暗中,但他选择了追逐光明的梦想。

然而,他的选择却遭到了来自周围人的非议和冷嘲热讽。

这好像在告诉我们,当我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时,也许会遭受外界的嘲笑和指责,但我们不能放弃追求光明的信念,因为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真正抵达成功的彼岸。

小说通过爱尔克的追寻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在爱尔克追逐光明的过程中,他也遭遇到了放弃的念头。

毕竟,黑暗中的他看不见希望,也无法预知光明是否存在。

然而,他内心的力量驱使他继续坚持,追求着光明。

这里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困境之中时,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没有哪个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只要我们勇敢前行。

爱尔克的追寻不仅是对希望的追逐,也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

尽管他无法看见,但他通过灯光触摸到了生活的美好。

小说中的灯光象征着爱尔克的精神支撑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巴金文学的艺术特色

巴金文学的艺术特色

巴金文学的艺术特色㈠总述⑴【三部曲】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

早期作品有概念化缺陷。

⑵【前后风格】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

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

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被称为“青春的赞歌”。

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思考人生世相,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

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被称为是“人生的悲歌”。

⑶【家庭叙事】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一方面体现了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与文学作品的高度融合。

一方面体现了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的高度融合,深刻揭示了家庭与整个社会的密切关系。

⑷【抒情特色】巴金敏感、单纯、热情,以叛逆者与战士从事创作,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

⑸【生命意识】从激情的抨击黑暗的封建势力到平静谛观冷暖人生,在伤感之余他总能陶冶人的心灵,唤起人奋发向上的志趣。

㈡前期艺术特色⑴【青年题材】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倾向单纯、热情、坦率,特别能引起青年共鸣。

情绪上满足了读者,而不是艺术上。

⑵【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

如《灭亡》中的杜大心(行刺司令官,后被抓杀头)、《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

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⑶【英雄主义】善于创造狂躁浪漫的抗争气氛与“英雄”,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

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其理想追求、使命感、英雄主义的青春热情和奋斗精神,是现今生活中缺少的。

⑷【叙述简单】不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对环境也只作一般的描写,情节线索简单。

⑸【两类小说】巴金前期小说分为两类:⒈“革命系列”: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如《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

⒉“家庭系列”: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如《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十二)-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十二)-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梳理(十二)-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1)可用“青春的赞歌”来概括巴金的前期创作,其特色是: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倾向单纯、热情、坦率,情感汪洋恣肆,特别能唤起青年的共鸣。

这正是“青春型”的创作。

巴金前期小说分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与《爱情三部曲》等等;另一类是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要从特定时代的审美需求角度理解出现在前一类小说中那种狂躁浪漫的抗争气氛与“英雄”的追求,何以能大受欢迎,理解当时青年读者怎样从后一类小说中读出他们同一代人的心境。

要思考巴金小说“不成熟”的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功能。

还要大致了解巴金这些小说与同一时期“革命罗曼蒂克”创作的异同。

二《家》的杰出成就(2)《家》也属于前期创作。

除了上述有关“青春型”创作的共同特色之外,还要分析和了解这部长篇小说杰出成就的几个方面:一是批判性的激进的主题。

系统描写封建家庭的崩溃过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并号召青年投入社会革命洪流,在当时有极大的感召力;二是人物塑造的成功。

可重点比较分析觉新与觉慧两个人物。

注意理解觉慧作为幼稚单纯的“叛徒”的时代特征,也注意觉新是更见艺术功力的形象,作品对其在罪恶泥沼中难于自拔的思想矛盾,及其人格分裂的悲剧命运,都有真实而深入的刻画。

两兄弟典型地体现了两种人生的选择。

此外,对《家》的结构艺术及抒情特色,也可以作较细致的分析。

《家》是巴金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其他两部的创作激情相对较少,特色也不如《家》的鲜明。

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艺术(3)了解巴金在40年代又出现一个创作高峰。

其风格与前期相比,由青春浪漫转向中年人的沉稳,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

也可以将后期的小说分为两类:一类顺着《家》的路子继续写旧家庭的没落,以《憩园》为代表;另一类反映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其中以《寒夜》最为突出。

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整理]

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整理]

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提纲: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

”正是因为巴金强调感情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重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巴金的作品有一种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巴金的小说有感而发,缘情而发,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这是巴金小说的显著特色。

本文试就巴金性格的形成、巴金小说的情感性和巴金小说的抒情艺术。

巴金的经历、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巴金诗人的气质,使其性格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巴金的小说是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感情冲动是激发巴金创作灵感的一个主要动力。

巴金在小说创作中宣泄自己的情感。

写真情实感,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

巴金把真实性视为文学的第一要义,追求“写作同生活一致”、“作家同人一致”。

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

广泛采用第一人称,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巴金是个感情丰富的作家,热情是巴金感情世界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巴金的笔尖含情。

在巴金笔下,山川草木都是“人化了”的自然,展现着人间的欢乐与不幸。

摘要:巴金,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热情高、产量大、影响广、是非多的著名作家。

他在国内外之所以享有盛名,不仅是因为他的创作丰富, 具有职员家庭悲剧独特的风格, 而且是因为他和他的作品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作者感到幸运的是抗战八年中曾身经百炸而竟未被炸死, 十年浩劫中又身经百而又未被斗死, 他的作品也曾身经百批而终未被批臭历史证明,巴金的确是一位有强烈爱国主义热情和进步思想的优秀作家他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是不可抹煞的。

伟大的鲁迅早在三十年代就明确指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是最早肯定巴金沟成就和他在中国文艺界地位的人。

后来的事实更为有力地证明了,兽迅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巴金先生作品艺术特色

巴金先生作品艺术特色

巴金作品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上紧凑周密,人物关系复杂。

《家》在结构艺术上极为精巧的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叙述了封建大族的兴衰史。

始终围绕两对情侣,三个爱情悲剧这一故事主线,波澜起伏,有条不紊。

2、对人物的塑造,内心刻画都极为突出
小说主人公高老太爷的封闭腐朽,觉慧对革命的热情,对旧礼教决绝的反抗斗争,觉新复杂的内心两重性……对次要人物鸣凤投湖前的痛苦,哀怨的内心独白,都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作者以现实人物为依托,进行忧郁的自我抒情。

3、家即社会,以小写大,发掘人性,人情之美
巴金先生以高家为代表,从中反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情态,进而揭发普遍规律。

4、带有强烈批判性的指向,情感真挚,敢于宣泄情感
巴金先生对高家跳大神儿,舞狮,墙上的合照,对高家带有批判性风俗化的道德描绘,同时他没有看重情节的铺排,而将重心放在情感的宣泄,表达他多愁善感的心灵。

符合五四文学的整体趋势。

巴金先生在创作《家》时正值青年,所以它也代表着革命的青春。

小说情感上汪洋恣肆,语言上行云流水,立意上别具一格。

因而被称为现实主义的绝世力作,极大地引发的青年一代读者共鸣。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情感特征而闻名。

在巴金的小说中,情感既细腻又真实,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本文将探讨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首先,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比如在《家》中,巴金通过对老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一位顽固而坚强的老人,在生活的艰难中仍然保持着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而在《秧歌》中,巴金则通过女主人公小梅的形象,展现了一位热情奔放、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

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使巴金的小说充满了生活的活力和情感的共鸣。

其次,巴金小说中的情感描写细腻动人,让读者共情产生共鸣。

在《家》中,老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爱,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家的重要性。

在《秧歌》中,小梅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坚守的勇气。

巴金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彩。

此外,巴金的小说中还描写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矛盾。

在《家》中,老舍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和矛盾、对邻里之间的友情和误解,展示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在《秧歌》中,小梅与周围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友情和背叛,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阴暗面。

这种对人际关系的细致描写,使巴金的小说更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多样性。

总之,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表现在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细腻动人的情感描写以及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中。

这种情感特征让巴金的小说充满了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通过对巴金小说情感特征的探讨,我们不仅更加了解了这位作家的创作风格,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彩。

愿巴金的小说情感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追求真爱、珍惜亲情、坚守信念,活出真实的自己。

简述巴金家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

简述巴金家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

简述巴金家的主要情节和情感基调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浓郁生活意蕴的作品,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浓郁生活意蕴的作品,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小说讲述了成都高公馆这个五房儿孙的大家族的故事,其中以长房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线。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

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

觉新
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小说的情感基调充满着豪迈的激情,愤怒地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的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满生活意蕴。

论巴金创作的语言特征

论巴金创作的语言特征

论巴金创作的语言特征李夜平巴金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小说语言,作为其创作风格的一个基本方面,显示着独特的抒情气质。

热烈、明快、流畅、秀朗,具有音乐美、形象美和朴素美的艺术魅力。

狄德罗曾经宣称:“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①巴金是以抒情作家著称于世的,他的抒情真挚强烈亲切。

反映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其独特之处在于:他不象鲁迅具有冷峻深邃的审美理智,善于把热烈真诚的感情炽火深藏在峭拔、洗炼而不乏幽默的笔锋之下,语言是含蓄遒劲的,包蕴着博大而厚富的思力和情力,紧紧地牵动着亿万正直善良人民的心魄。

他也不象冰心,具有安雅娴静的气度,善于把一腔纯真的柔情揉进婉转细腻的笔触,语言清丽柔美,荡漾着无限温馨,诱使人们追随她重温甜蜜的爱的幻梦。

巴金明明是在创作小说,却每每象一位热情的鼓动诗人,歌哭忘形,炽烈的情绪了无遮掩。

无论是痛苦,是焦灼,是失望,是悲愤,是希冀,是期待,全都倾注在字里行间。

他的文笔是用心血和胆汁浸润过的,燃烧着激情的炽火,“一烧烧到白热度,便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

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

②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

巴金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⑨这正是巴金小说语言的总体风格。

巴金绝非只知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

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真率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

“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

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

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

”(《春天里的秋天》)这里寻不见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吟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提纲: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

”正是因为巴金强调感情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重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巴金的作品有一种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巴金的小说有感而发,缘情而发,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这是巴金小说的显著特色。

本文试就巴金性格的形成、巴金小说的情感性和巴金小说的抒情艺术。

巴金的经历、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巴金诗人的气质,使其性格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巴金的小说是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感情冲动是激发巴金创作灵感的一个主要动力。

巴金在小说创作中宣泄自己的情感。

写真情实感,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

巴金把真实性视为文学的第一要义,追求“写作同生活一致”、“作家同人一致”。

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

广泛采用第一人称,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巴金是个感情丰富的作家,热情是巴金感情世界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巴金的笔尖含情。

在巴金笔下,山川草木都是“人化了”的自然,展现着人间的欢乐与不幸。

摘要:巴金,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热情高、产量大、影响广、是非多的著名作家。

他在国内外之所以享有盛名,不仅是因为他的创作丰富, 具有职员家庭悲剧独特的风格, 而且是因为他和他的作品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作者感到幸运的是抗战八年中曾身经百炸而竟未被炸死, 十年浩劫中又身经百而又未被斗死, 他的作品也曾身经百批而终未被批臭历史证明,巴金的确是一位有强烈爱国主义热情和进步思想的优秀作家他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是不可抹煞的。

伟大的鲁迅早在三十年代就明确指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是最早肯定巴金沟成就和他在中国文艺界地位的人。

后来的事实更为有力地证明了,兽迅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巴金的创作的产量之高,响之广,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说是惊人的,不过,他在解放前就拥有广泛读者的作品的社会效果, 除了积极影响之外, 有的又多少有些消极影响或者容易引起误解和曲解, 因此既常遭到反动派的砍杀,又常引起文艺界的争论。

所以, 他的作品又难免招惹是非。

但是, 巴金和他的作品终于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他“没有走回头路”而且始终坚持进步。

解放后, 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很大的进步,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了新的战斗,写出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新的贡献,巴金在解放前写的大量著作中最为有名的, 除其处女作《灭亡》和代表作《家》之外,应算他的另一代表作《寒夜》了。

关键词:巴金小说情感特征“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激情、热情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形式,都离不开人类的情感性。

巴金的经历和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过去的生活“逼”巴金拿起笔在小说中渲泄自己的爱憎感情。

这使巴金的小说成为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

”正是因为巴金强调感情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重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巴金的作品有一种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巴金的小说有感而发,缘情而发,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这是巴金小说的显著特色。

本文试就巴金性格的形成、巴金小说的情感性和巴金小说的抒情艺术,谈谈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

一、巴金的经历、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巴金的性格特征主要是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形成它这一性格特征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诗人的气质。

1、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在家庭诸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封建家庭。

给予巴金幼年最初影响的是他的母亲陈淑芬。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对他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了孩子一种宽容厚道的泛爱精神,成为巴金后来性格形成的起点。

“把我和这个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

这是我全性格的根底”(巴金《我的几个先生》)正说明了这一点。

幼年的巴金把“爱一切人”作为衡量一切人和事的主要准则,他把“爱”与损害者的同情联系起来。

然而,他亲眼目睹了轿夫、仆人的苦难遭遇。

这些悲剧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巴金幼小纯洁的心灵,心里燃起了火一般的反抗思想。

他发誓不要做一个少爷,而要做一个站在下人一边,帮助他们的人。

与此同时,巴金从下人身上看到了正直的品德。

尽管他们受尽煎熬,经历了无数苦难,但他们仍然抱着一种执着的人生信仰。

后来巴金曾经说过:“在这一群没有知识、缺乏教养的人中间,我得到了我生活的态度,我得到了那个近于原始的正义的信仰,我得到了直爽的性格,……那生活态度,那信仰,那性格……成为跟我不能分离的东西。

”(巴金《〈将军集〉序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巴金看清了大家庭内部的种种矛盾越演越烈,长辈的专横、无耻和罪恶一幕一幕地表演着。

他所亲近的一些青年,特别是女子,遭受礼教的凌迟和折磨,使他格外痛心。

处于长房长孙地位、性格软弱的大哥协助家长掌管家务,他常常屈服于长辈的压力,忍受着非难和攻击。

由于祖父反对送子女进入新学校,巴金失去了进中学的机会,只能在家中跟表哥学英语。

现实像沉重的石块,压制着渴望发展的巴金。

他对自己所处的大家庭充满了厌恶,乃至憎恨的情绪。

他恨“上人”的虚伪和做作,恨封建家庭的专制和残暴,恨耳闻目睹的压迫、欺凌与不义,恨一切恶势力和不合理的现象,因为他们摧残着爱,阻碍着爱的实现。

巴金在青少年时期的这种生活和经历,使他受到了影响和熏陶,对他爱憎分明、感情丰富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巴金诗人的气质,使其性格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巴甫洛夫指出:“气质是一个人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一定的烙印。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研究论文集》,上海出版社1956年版第32页)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使性格涂上一层独特的色彩。

巴金为人正直善良、坦率真诚,热情奔放而追求执着,对客观世界反应敏锐而迅速,注重主观感兴。

正是巴金这种气质特征,使巴金的性格“染”上了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色彩”。

巴金的作品直抒胸臆,有一种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就是他诗人气质的表现。

法国学者白礼哀盛赞巴金“质朴的风格,自然、生动、富有感情,从来不矫揉造作的文学表现,热情汪洋,有时描写人类的忧患达到最沉重的情调。

……在感情和表现的激动下,藏着一种真实的口才,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

他永远不俗。

你有时觉得疲倦,然而永远感动,因为你觉得他诚恳(《一位现代中国小说家》)。

正是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和诗人的气质,使其形成了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性格特征,这使他的创作深深地打上了“感情”的烙印。

二、巴金的小说是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巴金明确指出:“我不是为想做文人而写小说。

这是为了自己,恶劣申述自己的悲哀而写小说。

”(《〈灭亡〉作者的自白》)“当热情在我心中燃烧的时候,我那颗心,我那颗快到炸裂的心是无处安放的,我非得拿起笔来写东西不可。

那时侯我自己已经不存在了,许多悲惨的图画包围着我,他们使我心颤动。

”(《〈电椅集〉代序》巴金在另一篇文章《作者的自剖》中又强调:“我写文章,尤其是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我只感到一种热情要发泄出来,一种悲哀要倾吐出来。

”“我是为了申述,为了纪念才写小说的。

”正因为如此,巴金的小说包含着强烈的感情,是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首先,感情冲动是激发巴金创作灵感的一个主要动力。

巴金一再宣称,是过去的生活“逼”他拿起笔来,我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

巴金在谈到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成功时说:“倘使我没有在封建大家庭生活过十几年,不曾身受过旧社会的种种痛苦,不曾目睹过人吃人的悲剧,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绝,对真诚、纯洁的青年男女并无热爱,那么我决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巴金从旧的家庭中来,远在孩提时代,他就亲自“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达到悲惨的结局”,这颗幼小的心就“因为爱怜而痛苦,但同时他又充满恶毒的诅咒。

”(《〈家〉后记》)正是这样的生活逼迫作家拿起笔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控诉。

”巴金曾说;“我把我大哥作为小说的一个主人公。

他是《家》家里面两个真实人物中的一个。

”“觉新是我的大哥,他是我一生爱得最多的人。

”直到几十年后,巴金还深深怀念着他的大哥,认为“觉新不能见到今天的阳光,不能使的年轻的生命发出一点点光和热,却是一件使我非常痛心的事。

”巴金对觉新深切的同情和深沉的爱,是因为他“三十多年的生活,那是一部多么惨痛的历史啊”。

(《〈家〉附录一〈呈现给一个人〉初版代序》)作家把觉新置身于半封建社会的缩影----高公馆这典型的环境里,描写他和各种人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他性格的形成和他成长的历史,深刻揭示了觉新的悲剧命运。

他创作《家》,是因为目睹无数年轻可爱的生命横遭摧残,他的心因为爱怜而痛苦,“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是流着泪写的。

也正是因为国统区的黑暗,“我感到了幻灭,我感到了寂寞。

回到小屋里我像若干年前写《灭亡》那样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

”作者完全是内心憋得太难受了,在感情激流的冲击下创作了《寒夜》----讨伐国民党反动派的檄文。

其次,巴金在小说创作中宣泄自己的情感。

巴金自白“颗心就是打开我的全部作品的钥匙”。

巴金把自己比喻着“一座雪下的火山,在平静的表面下,我隐藏了那么强烈的火”,而他的小说“火山的喷火”,炽热、强烈的感情正是其创作的推动力。

而巴金感情的积累问题伴随着生活的积累,伴随着生活的分析、判断而进行的,理性认识伴随着一种潜意识的存在并发挥作用。

巴金在《〈家〉后记》中说:“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的。

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在魔爪下挣扎。

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他把自己的受苦和大多数人,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受苦联结在一起,他包藏不住那感同身受的汹涌激情,把心里燃烧着的火焰引进到字里行间,使他的爱,他的恨,他的渴望和追求,他的悲哀和欢乐,也在作品里燃烧起来,用以点燃读者心中爱与憎的火焰。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倾注了作家强烈的爱与憎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