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河流地貌的发育】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9.D 10.C 11.C【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查。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
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
故选D。
10.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装…………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装…………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试卷副标题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 000米长的“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是北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
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 B . 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 C . 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 D . 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2.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 A . 变质岩 B . 侵入岩 C . 沉积岩 D . 喷出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外…………○…………装…………○……………○……※※请※※不※※要※※在※※装※※订※※内…………○…………装…………○……………○……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4.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 . 间歇性抬升 B . 持续性抬升 C . 间歇性沉降 D . 持续性沉降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 、P 、C 、D 、S 2、S 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A . AB . BC . CD . D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 . 志留系 B . 石炭系 C . 二叠系 D . 第四系左图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EF 处河谷剖面图。
2019届人教版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测试 地理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地理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各题:1. 下列地形主要受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落基山的隆起B .亚马孙平原的形成C .阿尔卑斯山的角峰和冰斗D .海南岛海边的沙滩2. 关于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 .外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B .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C .外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内力作用进行得很慢D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 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2.A. 风力侵蚀B. 流水沉积C. 流水侵蚀D. 风力沉积3. 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題。
1.A. 向北流B. 是寒流C.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减湿作用D. 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增湿作用2.A. 地处海陆交界地带B. 地处板块交界地带C. 沿岸地形复杂D. 沿海大陆架狭窄4. 泰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名胜古迹众多而名扬中外,据此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1. 影响泰山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A. 风力作用________B. 冰川侵蚀________C. 流水作用________D. 流水堆积2. 泰山因拔地通天之势而以“雄”著称,“拔地通天”的成因是A. 岩浆喷发而形成________B. 断层之间的岩块上升而形成C. 板块水平挤压而形成________D. 岩块崩塌而形成5. 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 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 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 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________D. 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6. 读祁连山 --- 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9.D 10.C 11.C【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察。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
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
故选D。
10.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稽阳联考]雨岔大峡谷是黄土高原一处自然地缝奇观,有“中国的羚羊谷”之称。
峡谷由红砂岩的山体构成,峡壁内凹凸不平、线条流畅。
该峡谷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年均降水量不足150 mm,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化学溶蚀C.断裂下陷D.流水侵蚀2.按岩石成因分,雨岔大峡谷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4.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5.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2023·山东期中]祁连山北坡酒泉盆地南缘发生过强烈褶皱活动,相邻的南部背斜向北推覆到如图所示地区地表之上(这种外来的地层称为推覆体),经长期复杂地质作用后,形成出露下伏地层的安门口构造窗、与周围岩石地质年代不连续的飞来峰——妖魔山,构造剖面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透过安门口构造窗可以看到的构造地貌是()A.背斜B.向斜C.背斜谷D.向斜谷7.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3·台州质检]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自测[2021河北张家口第一次质量检测]图1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图2为地质循环图。
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
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1.若不考虑径流量的改变,随着河道形状的发展变化,该段河道沉积物粒径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T1T2T3B.T1T3T2C.T3T2T1D.T2T1T32.M地金子最初源自于( )A.①B.②C.④D.⑤3.M地露天沙金矿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aB.bC.cD.d[2019海南地理卷,14—15,6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4—5题。
4.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5.该钻井深达8 588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202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阶段测试]海底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挟带了周围岩层中的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的构造。
下图为海底黑烟囱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C.岩浆活动和外力作用D.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7.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 )①大洋内部②大洋边缘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该位置被称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被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100百万年至距今60百万年B.距今120百万年至距今100百万年C.距今140百万年至距今120百万年D.距今160百万年至距今140百万年9.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10.由火山锥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运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2021陕西部分学校摸底]四川省洪雅县西南矗立着数座顶部平坦、状若巨屋的山峦,被当地人称为瓦屋山,最高海拔为2 830 m。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巩固练及解析: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巩固练及解析: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一)2018年5月3日和4日美国夏威夷州接连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震级最高达6.9级,火山喷出的熔岩温度高达1 149 ℃,所到之处一切变成焦土。
完成1~2题。
1.火山喷出物形成的岩石属于()A.砂岩B.焦炭C.岩浆岩D.变质岩2.有关此次地震和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地带B.高温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热能C.不会影响美国的旅游业D.岩浆喷发是地壳运动抬升形成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火山喷出物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也叫火山岩,C项对。
砂岩属于沉积岩,A项错。
焦炭不属于岩石,B项错。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D项错。
第2题,此次地震和火山位于两大板块张裂地带,是板块生长边界,A项错。
高温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热能,B项对。
火山、地震活动影响游客生命安全,会影响美国的旅游业,C 项错。
岩浆喷发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物质沿地壳裂缝上升,喷出地表形成,D项错。
(二)下图是模拟某地貌的形成小实验:将小米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堆积体的形状特点。
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实验主要是探究()A.风力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搬运作用C.风力的堆积作用D.流水的堆积作用2.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有()①没有体现流水作为搬运媒介②没有选用颗粒不等的混合物作为实验材料③堆积体的形状与实际地貌差别很大④没有体现搬运过程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2.1.D 2.C结合实验过程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实验主要探究流水在冲出峡谷后的堆积作用;该实验不能体现流水作为搬运媒介,也不能体现出流水搬运作用的分选特点。
(三)(2018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答案1.D 2.C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D项正确,A、C两项错误。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习题:专题5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有答案)
5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2018·皖南八校联考)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图所示)。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蘑菇石”底部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底部岩石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
答案:C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且有气孔构造,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景观。
答案:A(2018·浙江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C.地垒 D.山岭解析:读图可知,乙地岩层中部向下弯曲,故其地质构造为向斜。
答案:A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大型工程项目需避开甲地B.丙地是理想的储油构造C.在甲地很容易找到地下水D.乙地形成山岭是因为岩性坚硬解析:甲地为背斜,适宜修建隧道等大型工程;丙地为断层,不利于储油;地下水多储存在向斜部位;乙地位于向斜的槽部,受两侧岩层挤压,该地岩石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
答案:D(2018·安徽师大附中检测)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5.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 B.背斜谷C.向斜山 D.向斜谷解析:读图可知,甲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中部深,两侧浅,说明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结合该处地势并不低洼,可知该处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向斜山。
答案:C6.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解析:乙处为背斜构造,岩层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导致该岩层在此段缺失。
高考地理三年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三年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题。
9.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10.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答案】9.C 10.A【分析】9.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
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
ABD 错误,C正确。
故选C。
10.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
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易错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盆地上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更新世早期,由于这期间湖面升降频繁,
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
储
盖
易错题【02】分不清凹与凸、压力与张力
【要点明晰】
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
泥页岩 盖
晚期 年代新
储 砂岩
早/初期 年代老
运 生 夹砂岩泥页岩为主
(1)分析夹易砂岩错泥题页【岩0发2育】成分阿不尔清伯特凹盆与地凸主、要烃压源力岩与的张优力势条件。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 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任何地形(地貌)的形成均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内力作用是因何种地壳运动(褶皱、 断层)促使地壳(岩体)上升或下降。 ②依据气候干湿状况确定外力作用是流水还是风力。 ③再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外力作用是侵蚀还是堆积。
【错因】分不清凹与凸 【问诊】马蹄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地壳不断上升,外力侵蚀导致的,其内力作用为地壳 的上升运动,加之地转偏向力,造成水流冲刷,土壤流失,而岩石变质、硬度大,不易被侵蚀, 从而形成了圆润而深深的河湾。 【答案】(1)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地壳抬升,山脉隆起,落差加大,河流下切加深河床,形成 曲流与山脉并存的马蹄湾。(2)夏季该地区降水量大,地表径流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 水中含沙量大,形成糖玉色泽。冬季降水量少,河中含沙量少,水质清澈如碧玉。
易错题【01】不会内外力结合分析问题
【要点明晰】
常见的内外力结合而成的地貌 1.石林、峰林的成因: ①外力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外力)→②地壳抬升(外 力)→③外力风化、侵蚀(流水)、重力崩塌(内力)。 2.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的成因:①断裂下沉形成地堑 (内力)→②流水沉积(外力) 注:①当提到受侵蚀作用时要考虑有没有抬升。②当提 到受沉积作用时要考虑有没有下沉。③内外力常结合岩 层不完整接触问题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来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地表形态的塑造 训练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地表形态的塑造某科考队沿图中M、N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处可能是( )A.背斜山B.向斜谷C.背斜谷D.向斜山2.沿M、N方向作地质剖面图(虚线代表岩层弯曲状况),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 )A. B.C. D.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
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3-5题。
3.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A.②B.③C.⑤D.⑥4.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5.浮山合理的开发方向是( )A.建设生态公园B.建立自然保护区C.开发高级住宅区D.大力发展建材业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阶地。
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
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7.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
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却深深嵌入岩层之中,如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
据此完成8-9题。
8.推测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9.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B.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D.地势较高,利于防洪,光照充足下图为某地河流地貌演变阶段图。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13地表形态的塑造
13 地表形态的塑造2016年11月24日陕西省政府宣布汉中发现世界级天坑群,成为中国天坑地貌分布新北界。
下图为“天坑形成示意图”,形成天坑群的地区分布着厚而广的石灰岩地层,地层底部和顶部具有隔水层,局部岩层裂隙、节理构造相对发育。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2.裂隙在天坑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土壤发育B.使洞顶坍塌C.使地下溶洞扩大 D.使地下河道变宽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
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
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
据此回答第3题。
3.形成高山流石滩碎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堆积作用B.风化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读图,完成第4题。
4.图中所示黄河河段的水系和水文特征是( )A.水渠纵横,支流众多B.水深流急,河床呈现V字形C.多水多沙,河水浑浊D.结冰期长,春汛明显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 2 000~4 000米之间的谷地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被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
据此完成第5题。
5.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A.粤东B.苏南C.陕北D.川西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据此回答第6题。
6.根据雁荡山峡谷图片,判断该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古冰川作用B.古岩浆活动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村庄都分布于河流北岸,但丁河段村庄经常遭受洪涝灾害。
高考地理专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练习含答案选择题[2024·湖北卷]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
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
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
如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当顺向坡中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又有地下水出露,形成泉,利于地下水排泄,A正确。
当顺向坡中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地下水不容易出露地表,B错误。
逆向坡,无论岩层倾角大小,都没有地下水出露地表,C、D错误。
2.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
甲、乙钻孔位于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的顺向坡,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甲、乙可能打出水,但甲钻孔所在含水层在谷底有泉出露,排泄条件优于没有泉出露的乙钻孔所在含水层,且甲在咸淡水界线之上,为淡水,A正确,B错误。
丙、丁钻孔位于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的顺向坡,地下水排泄条件差,地下水盐度较高,C、D错误。
3.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裂带位于逆向坡,无地下水分布,A错误;泥岩含盐较多,所含水分为咸水,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容易打到咸水,水质较差,不是最优解,B、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咸淡水界线之上为淡水,故井深较浅处为淡水(水质较好),分散式开采能够提供充足水量,D正确。
人教版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评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练(五) 考查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建议时间 / 45分钟久负盛名的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的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
图G5-1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图G5-11.和田玉属于图中哪类岩石 ( )A.甲B.乙C.丙D.丁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 )A.(b 1+b 2)→aB.(e 1+e 2)→dC.e 1D.e 2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这个位置称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G5-2所示,数字表示火山锥形成年代)。
读图,回答3~5题。
图G5-23.下列时段中,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A.距今60×106~100×106年B.距今100×106~120×106年C.距今120×106~140×106年D.距今140×106~160×106年4.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5.由火山锥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图G5-3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 →h 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6~7题。
图G5-36.图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7.图G5-4中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与甲—乙线状况相符的是( )图G5-4A.①B.②C.③D.④汤泉乡地处河北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
图G5-5为汤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8~10题。
图G5-58.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9.P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 ( )A.沉积岩层理发育B.变质岩致密C.喷出岩多气孔D.变质岩多裂隙10.图中岩石界面起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图G5-6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斯喀基拉海槽位于挪威东南海域,是大陆架上的水下谷地。
读斯喀基拉海槽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8河南郑州二检)斯喀基拉海槽最深处约为( )
A.349米
B.449米
C.549米
D.649米
2.(2018河南郑州二检)导致挪威海岸线曲折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生物风化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3.(2018河南郑州二检)斯喀基拉海槽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B.地壳断裂下陷,海平面上升
C.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
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
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
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
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
5.(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 )
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
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
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
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
6.(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
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7.(2018山东淄博一模)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
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2018山东淄博一模)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
A.背斜沉积平原
B.向斜沉积平原
C.背斜剥蚀平原
D.向斜剥蚀平原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
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1.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地势
D.基岩性质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6分)
12.(2018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
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
布有数条河流。
这些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
图1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
分布地段,图2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图1 图2
(1)从气候角度分析太行山区河流的典型水文特征。
(6分)
(2)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
(8分)
(3)说明太行山“曲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8分)
13.(2018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青海湖湖滨地带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
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
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
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6分)
(2)分析该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4分)
(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
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
(6分)
(4)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8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C 根据图示数值,图中相邻等深线相差50浔,据右侧分布的等深线计算,斯喀基拉海槽处的最大等深线数值是548.64米,海槽的深度范围在548.64~640.08米之间,因此C项正确。
2.B 挪威海岸有许多峡湾,导致挪威海岸线曲折,形成峡湾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B项正确。
3.D 该地冰川地貌广布,可能冰川侵蚀后,海平面上升,形成海槽,D项正确。
4.C 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C项正确。
5.A 河流袭夺后,M上游水量减少,因此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项正确。
6.B 由题干可知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
即
原来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河道变窄。
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是河段②,B项正确。
7.D 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颗粒较小。
因此②④正确,故选D项。
8.C 读图分析可知,该平原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基岩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故C项正确。
9.B 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
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
10.C 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型、“倒Ω”型、“锅”型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
11.A 壶穴成因为“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侵蚀程度与流量、地势、岩石硬度等因素有关,与气温关系
不大,故作用最小的因素是气温。
二、综合题
12.答案(1)太行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河
流汛期以夏汛为主;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
(2)第一阶段,地质时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曲流发育;第二阶段,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但保留了曲流的形态,逐渐演变成“曲峡”。
(3)有利影响:“曲峡”景观独特,利于发展旅游业;水能资源丰富,利于筑坝发电。
不利影响:“曲峡”地区山高坡陡,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汛期等方面分析。
结合太行山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点,进行分析。
第(2)题,一方面从“曲”即河流为何弯曲角度分析,
另一方面从“峡”即峡谷,也就是从河流下切角度分析。
第(3)题,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此该题
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3.答案(1)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
东岸湖滩的风沙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
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
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冬季西北风强劲,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风力增强使沙丘坡向改变。
(3)西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
(4)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
由于该地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河口三角洲沉积物会随着西北风的作用,不
断向东推移,并沉积,同时,由于东岸分布有山脉,因此从西侧吹来的风沙,受到山脉的阻挡作用停落,进而造
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
而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因此沙丘
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
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同时,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冬季西北风强劲时,新月形沙丘向东南移动,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增强,从而使新月形沙丘向西北移动,从而导致沙丘的坡向随季节发生改变。
第(3)题,主要从沙源、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原因从人类过度的经济行为分析,措施从工程、生物措施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