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文学的形象性

合集下载

20秘书学《文学概论》题库12

20秘书学《文学概论》题库12

《文学概论》题库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2.文学的倾向性: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他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宗教等倾向。

3.文学的实践性: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通过影响读者心灵而能动地作用于其社会实践行为的特性4.文学的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5.文学的形象性: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 列宁D. 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 审美性D. 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 马克思D. 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四.简答题1. 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①科学直觉主要把握事物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直觉则把握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

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

大学期末考文学概论重点

绪论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学学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第一章文学的社会属性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首先,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其次,从实践上讲,任何文学作品都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依据。

文学源于生活,但文学不是对生活机械的简单的照搬,而是能动的反映.经过能动创造的作品显然要高于生活。

举例:鲁迅笔下的阿Q是封建社会的群氓,但他又超越了群氓。

祥林嫂来源于封建时期的妇女,但是她又超越了那个时期的妇女,知道要自己找工作,主动追求幸福。

(二)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第二节文学的社会特性一、文学的真实性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二、文学的倾向性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

三、文学的民族性(一)文学的民族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精神、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民族语言等,文学家们长期生活在所属民族的社会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制约、熏陶,自然会用本民族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本民族的思维去体悟生活,用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去观照生活,并运用本民族语言去表现生活,从个人使其创作具有民族性。

(二)文学的民族性在作品中的表现1。

在内容上的表现叙事性作品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风俗画、风景画的展示上。

抒情性作品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心理的抒写上。

2.在形式上的表现文学的民族性首先通过民族语言表现出来。

文学的民族性也表现在结构方面。

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也很明显。

(三)文学民族性的意义文学的民族性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学具有民族性,才能为本民族的读者喜闻乐见。

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学作品,容易为本民族读者所接受并产生共鸣。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1、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1、文学的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2、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她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革,所以,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1)认识性。

认识性就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的特性。

首先,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3。

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5。

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概论(一)(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潍坊学院

文学概论(一)(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潍坊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文学理论只要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就可以有效地阐释文学状况,掌握文学规律了。

A:对B:错答案:B2.离开了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批评、文学史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A:错B:对答案:B3.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学科。

A:对B:错答案:A4.文学理论不一定要与时共进,只要能解读当时的文学作品就可以。

A:对B:错答案:B5.《威尼斯商人》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A:达尔杜弗B:阿巴贡C:唐·璜D:夏洛克答案:D6.《窦娥冤》的作者是元代的()。

A:马致远B:关汉卿C:汤显祖D:张可久答案:B7.“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是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的诗《夜》中的诗句。

A:艾青B:江河C:牛汉D:北岛答案:C8.《变色龙》是俄国作家()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A:高尔基B:托尔斯泰C:契诃夫D:屠格涅夫答案:C9.文学理论的性质包含以下哪几个方面?A:实践性B:学术性C:科学性D:人文性答案:ACD10.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要素包括()A:作品B:批评C:读者D:作家E:世界答案:ACDE第一章测试1.当代形态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可以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对B:错答案:B2.二十世纪西方的人本主义文论和科学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根本上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学习和研究。

A:对B:错答案:B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只是来自于对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批判性继承。

A:对B:错答案:B4.孟子在谈到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时提出了“兴”“观” “群” “怨”说。

A:对B:错答案:B5.关于文化问题,结合中国国情,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全盘西化论。

A:对B:错答案:B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虽然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但它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学事业的指导思想,并不存在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A:对B:错答案:B7.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答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主体:创作阶段,文学主体是指文学创作者;而在文学欣赏活动中,文学主体则是指的欣赏主体,即文学作品的读者。

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具有一定审美素养的主体,在接受美的事物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着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等因素的复杂的心理现象。

审美意识对于文学的意义:活动中的审美意识是主体从事文学创作和欣赏时的一种主体条和能力;审美意识构成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条,也是文学活动的起点和动力。

文学审美意识是文学活动的枢纽。

文学的语符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从动态上看,整个文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主体审美意识的语言符号化过程。

2.从静态上看,一个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语言符号化了的对象性存在,语言符号成为文学作品的唯一存在方式。

言显现是文学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殊存在方式。

怎样理解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1)从艺术哲学的层面上说,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基于人类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

(2)在文艺美学的层面上,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体现了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3)在语言艺术的层面上,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表明了语言之于文学的特殊地位。

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和谐的和自由的关系活动就在于通过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形象化地把握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艺术中的“化丑为美”要通过。

在文学这个世界里,人们尽可以调动自身的潜能,展开驰骋的想象,在一种意象的幻境、虚拟的时空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体察、对个性的张扬,或是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渴望等。

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就是这样体现人与对象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文学的性质也就在这里找到了它的美学基点。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言之于文学的特殊意义和地位,是由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和文学语言本身的审美性能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其一,从语言之于人类的地位上看,它对于人类的意识、人类的文化、人类的生存交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性质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情感的特点:(简答、论述题)其一,从内涵看,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典型情感。

金圣叹:“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其二,从性质看,审美情感不同于随意发泄的日常情感,而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李泽厚:“所谓独特的审美情感,乃是与艺术形式相对应的主观情感形式或主观情感结构。

”(《美学四讲》之三)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即审美情感离不开审美形式,它是与艺术形式同构对应的情感形式。

其三,从表现看,审美情感是与审美无功利性和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审美形象显现或感受的。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第一,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必须放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来看待。

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

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

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简答题)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P173 (必考)1、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定时期的文学繁荣,往往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一、文学的定义与特性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情感、思想和经验的表达。

它通过文字的组织和排列,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化、历史和社会的反映。

文学作品的特性包括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

形象性使得文学作品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现抽象的思想;情感性则让文学作品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思想性则体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哲理。

二、文学的分类与形式文学作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抒情文学、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等。

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强调语言的音乐性和象征性;小说则通过详细的情节和人物描写,展现社会生活和人性;散文则更加自由灵活,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更可以进行哲理的探讨。

三、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从古代的史诗、神话,到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进入现代社会,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问题的探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文学流派相继出现,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四、文学的创作过程与技巧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文学创作通常从选材开始,然后通过构思、布局、塑造人物等步骤,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学作品。

在写作技巧上,作者需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如何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五、文学的鉴赏与批评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赏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批评则更加专业和系统,它不仅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文学批评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发展,也是文学作品得以传承和流传的重要途径。

六、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性。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1.本文章内容皆为文学概论老师所提到的考试重点,希望同学们将其复制下来,存到自己手机中,以便于高效复习和查阅。

2.本日志由于字数太多,共分两篇,请注意3.请勿将其带进考场,做舞弊工具,以免被查处,不好过年。

文学概论绪论一、文学理论的对象和学科归属1. 文学学:以各种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的统称。

性质: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统称有称为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时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3.文学学的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4.文学发展、批评、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二、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先秦:①.《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说:②.孔子的“兴。

观。

群。

怨”说。

③.孟子的“以意逆志”文学观念:儒家的“文以载道”道家的“审美中心说”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以个初具规模的有着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①.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论文。

②.陆机的《文赋》③.刘勰的《文心雕龙》④.钟嵘的《诗品》3.唐宋时期:诗词成就辉煌,诗歌理论研究也相继发展。

皎然《诗式》白居易《与元九书》司空图《诗品》严羽《沧浪诗话》4.元明清时期:研究小说的理论著作也出现李渔《闲情偶遇》王夫之《懂斋诗话》叶焚《原诗》王国维《人间词话》5.西方: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主义、伯拉图《文艺对话录》亚力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黑格尔《美学》6.文学的构成:宇宙、作品、读者、作家第一章文学的社会属性第一节文学史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在社会结构总的位臵1.文学的本质问题是文学的元问题。

2.文学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3.文学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二、文学史社会能动的反映《1.文学源生活有高于生活 2. 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㈠、文学源生活有高于生活①、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5205编号文学概论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课后习题

5205编号文学概论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课后习题

1.文学形象:是指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2.艺术至境:根据艺术形象体验的审美理想程度将艺术形象分为高级形象和一般形象两个级位,一般把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称为高级形象形态。

中国古典文论称之为”艺术至境”。

3.形象的概括性: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

4.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观念尺度和行为模式。

5.典型:文学典型是写实型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

文学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特性。

6.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7.特征化: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8.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环境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应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还有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9.意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0.虚竞与实境: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

11.生命律动: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真的美。

12.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13.无我之境:并不是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4.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5.内心意象: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

16.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模仿: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由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者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相反,他倒是认为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文学的主体性: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虚构方式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艺术真实: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个要素。

三种要素相互渗透,交融统一,体现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亦体现了这种特殊关系对文学这种意识现象和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定。

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为,表现在文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语象:语象本是符号语义学的一个术语,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家维姆萨特主张用这个术语取代文学形象或意象,以避免形象概念所引起的种种混乱。

维姆萨特认为,文学形象并不都是诉诸于视觉或其他感官的,而是更多地和语言的用法有关,因此用语象更切合文学实际。

本书所说的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作为语言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它要求接受者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通过想象感知和把握文学形象。

结构: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等。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1.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中国的“文学”定义:先秦最早使用“文学”一词是《论语.先进》。

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汉代《史记》、《汉书》中有“文学”与“文章”之分。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依据文辞的音韵形式,将韵文划归为“文”,将散文划归为“笔”。

西方“文学”定义: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literature变为专指“想象的作品”。

3.文学的定义:文学是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4.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文学学)。

研究文学的学问最早称为“诗学”或“诗论”。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5.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了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作品与世界的关系——文学本质论作品与作家的关系——文学创作论(三角关系图)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文学作品论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文学接受论6.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经验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比较文学方法第一章文学本质论1.文学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奴隶制时代《硕鼠》《七月》,封建时代《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资本主义时代《名利场》《悲惨世界》2.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是根据艺术媒介所做出的分类。

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3.(简答)什么是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它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人为表现中心,建基于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价值关联之上。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的状况;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为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与深层的功能性、理想与认识性。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导言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第一章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

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

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

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

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

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

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

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二、文学活动的构成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

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

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

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是使上述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四者是相互依存、无法分割的,因此,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和把握中,才能准确地认识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一)世界和作者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这是摹仿论、再现论的立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反映活动。

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这是表现说、抒情说的理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作者的心灵、情感表现活动。

(二)作品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究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这是语言形式本体论的立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创造活动。

(三)读者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是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的理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1、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巫术仪式发生说。

宗教发生说。

游戏发生说。

2、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1、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或外部规律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决定因素。

但经济、物质生产与文学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往往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也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文学,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

文学概论则是对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的学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概论的知识世界。

一、文学的本质文学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通过艺术的手段,描绘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关系和问题。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往往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或影子。

例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展现了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广阔画卷,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文学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作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价值观、人生体验等融入到作品中,通过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比如,李白的诗歌豪放奔放,充满了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文学是一种审美体验。

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受到美的存在。

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二、文学的特征文学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虚构性和语言性等特征。

形象性是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文学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这些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比如,《红楼梦》中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复杂的封建大家庭之中。

情感性是文学的灵魂。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思念之情,读来令人动容。

虚构性是文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等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但这种虚构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生活的真实和作者的想象。

比如,《西游记》中神奇的神话世界,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学概论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概论文学的形象性

小结:形象是文学本体构成不可缺少的要素。




形象既被视为文学创作的产物,又被视为文学言说的符 号。 ⑴从文学创作的目的上讲,形象是艺术思维的产物,作 家通过一个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和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象几乎能够当作文学的同 义语来用; ⑵从文学创作的过程上讲,从“意”向“言”的转化上 讲,形象是审美意识物态化的主要媒介或符号,作家通 过语言塑造的形象将其内在的审美感觉物化为使他人可 以接受可以把握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形象 是作家传达审美意识和读者接受文学作品的媒介和桥梁。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都说明形象是文学本体构成不可 缺少的要素。

衣服究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一时难以表达, 作者跳离触觉这个圈子从听觉出发,用音乐来 比喻衣服的质感,让我们从感受音乐这个角度 来感受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新颖独特,很具 感染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 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 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 妇……”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后来不仅用image来指语言描绘的形象,而且 用它来描述任何不同寻常的语言、隐喻、象征 和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家维姆萨特 “语象”(verbal icon) 强调文学形象或文学的形象性并不都是诉诸于 视觉或其他感官的,而是更多地和语言的用法 有关。

第二节 文学的形象性

教学目的:
了解“形象”一词的基本含义,掌握“文学形象” 的基本内涵、基本类型;掌握文学形象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文学形象性
2.文学形象的特点
第二节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逻辑结构本书的框架是根据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的诸要素及其关系而建立的。

首先阐明文学理论的学科对象、性质和方法,明确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而阐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然后,分别阐述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即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共七类。

这七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问题链——文学是什么、文学对人的意义和作用、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问题、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评论问题,以及文学自古到今的演变规律和在当代的发展变化的问题。

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以往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学理论没有拜托历史唯心论的束缚,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第一次有了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上的文学理论,实现了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与19世纪40年代。

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在欧洲逐步兴起,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民族与地域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同时也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的内外矛盾引起了国际性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也就是确定无产阶级策略和政策原则的时代。

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反映到思想理论中来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思潮,如19世纪40年代,反映资本主义的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

同时开始出现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学。

至此,德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尽管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答文学发展的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能够承担起变革文学理论的历史使命,是因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这两大发现使文学理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 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 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 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 才迷迷糊糊盹了一会,音乐调子一变,又惊醒 了。楼下正奏着气急吁吁的伦巴舞曲,薇龙不 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跳起 伦巴舞来,一踢一踢,淅沥沙啦响。”(《沉 香屑——第一炉香》)
二、文学形象的类型

2、描摹型形象: 语言的描绘使人联想到某种视觉形象,或者 通过摹写引发视觉、嗅觉、听觉或触觉想象, 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人、物、景


例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 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 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 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 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 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 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小结:形象是文学本体构成不可缺少的要素。




形象既被视为文学创作的产物,又被视为文学言说的符 号。 ⑴从文学创作的目的上讲,形象是艺术思维的产物,作 家通过一个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和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象几乎能够当作文学的同 义语来用; ⑵从文学创作的过程上讲,从“意”向“言”的转化上 讲,形象是审美意识物态化的主要媒介或符号,作家通 过语言塑造的形象将其内在的审美感觉物化为使他人可 以接受可以把握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形象 是作家传达审美意识和读者接受文学作品的媒介和桥梁。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都说明形象是文学本体构成不可 缺少的要素。
二、文学形象的类型
例: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 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 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 在那头

二、文学形象的类型

3、意象型形象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心象性 二.简答1、中外文论的形象含义及其演变 2、简述文学形象的类型 3、简述文学形象的心象性特点。 4、简述文学形象的符号性特点。 三.论述: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符号学:最早,《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将符号分成 意符 Signifier (能指)和 意指 Signified (所指) 意符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意指是符号的意义概 念部份。由两部份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符号。 意符和意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武断性\任意性 (arbitrariness),没有必然关联。 例如英文中的 "tree" 的发声及串字组合,因约 定俗成的习惯被指涉为 "一种以木质枝杆为主 体的叶本植物" 的概念。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 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 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索比的敏感心情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交融在一起,使他的灵魂猛然间 出现了奇妙的变化。他立刻惊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经坠入了深渊,堕落 的岁月,可耻的欲念,悲观失望,才穷智竭,动机卑鄙——这一切构 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顷刻间,这种新的思想境界令他激动万分。一股迅急而强烈的冲 动鼓舞着他去迎战坎坷的人生。他要把自己拖出泥淖,他要征服那一 度驾驭自己的恶魔。时间尚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再现当年的雄心 壮志,并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管风琴的庄重而甜美音调已经在他的 内心深处引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去繁华的商业区找事干。有个 皮货进口商一度让他当司机,明天找到他,接下这份差事。他愿意做 个煊赫一时的人物。他要…… 索比感到有只手按在他的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来,只见一位警 察的宽脸盘。 “你在这儿干什么呀?”警察问道。 “没干什么,”索比说。 “那就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晨,警察局法庭的法官宣判道:“布莱克韦尔岛,三个 月。”
意象型形象的特点在于明显地是为表达 某种思想感情而塑造的形象,即为表现 “意”而创造的“象”。

三、文学形象的特点

思考:影视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三、文学形象的特点





1 间接性: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需 要通过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2心象性:以将本身不具有形体、难以捉摸的 心理活动—(某种情绪、情感、思绪、感受) 转化为使人能够感知的审美对象。 3 概括性:文学形象虽是具体的个别的,但又 包含着远远大于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 4 符号性: 文学形象是一种表意的符号,理解了符号才能 把握形象和文本的意义。强调形象的符号性就 是强调应注意文学形象的蕴意。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1.文学形象性:
文学具有的具象的、感性的表现形态,即文学 的形象性。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2、中外文学理论中“形象”的本义以及涵义 的变化 (1)西方:最初是指“肖像”、“影像”、 “映象”。 这个概念最初被用在造型艺术上,主要是指 视觉形象。文学理论起初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使用概念的,说文学具有形象性就是把文学 看成一种能在读者心目中唤起生动图画的媒 质。 称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为“形象”,是西方文 学理论这个问题比较模糊, 光看“圣洁”与“热烈”两个词语也不能使人 明确的把握。这里作者以花喻人无论是白玫瑰 或是红玫瑰,都是离不开自身生存“土壤”的 植物。她们本身没有权利和能力自由移动,这 就巧妙地点出两者的相似性。同时,白让人联 想到了清的、净的、淡的、空的、虚的又是单 调的、无变的、消极的、无味的、无力的内质; 而红让人联想到了生命力旺盛、奔放、张扬, 而又有那么点“红杏出墙”的意味,这就点出 了两者的不同。以花作比,将一个在这段文字 里难于阐释的问题清晰化了 。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后来不仅用image来指语言描绘的形象,而且 用它来描述任何不同寻常的语言、隐喻、象征 和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家维姆萨特 “语象”(verbal icon) 强调文学形象或文学的形象性并不都是诉诸于 视觉或其他感官的,而是更多地和语言的用法 有关。



1 语象(Verbal image) : 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觉和丰 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例: 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 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中引颈高歌,缺少 海豹皮衣的女人对丈夫加倍的温存亲热,索比 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焦躁不安、翻来复去的时 候,人们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一片枯叶落在索比的大腿上,那是杰 克· 弗洛斯特的卡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常 住居民非常客气,每年来临之先,总要打一声 招呼。在十字街头,他把名片交给“户外大厦” 的信使“北风”,好让住户们有个准备。 索比意识到,该是自己下决心的时候了, 马上组织单人财务委员会,以便抵御即将临近 的严寒,因此,他急躁不安地在长凳上辗转反 侧。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认识世界和表达认识有两条路: 一是科学,靠着科学找出基本原因和基本规 律,用正确的公式和抽象的字句表达出来; 二是艺术, 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诸 理智,而且诉诸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 情。” ——泰纳的《艺术哲学》 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 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2)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常用“意象”或者“象” 来描述文学在表现形态上的特点。
《周易 · 系辞》的作者提出了“立 象以尽意”的观点。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3.为什么要用形象来表现?

文学艺术之所以要用形象来表现,是因为文学 艺术所要表达的各种人生经验与思想感情,往 往是抽象的概念语言难以捕捉、传达和穷尽的。

衣服究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一时难以表达, 作者跳离触觉这个圈子从听觉出发,用音乐来 比喻衣服的质感,让我们从感受音乐这个角度 来感受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新颖独特,很具 感染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 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 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 妇……”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3.为什么要用形象来表现: 苏珊 · 朗格说,因为人的感情生活没有 形式,所以概念化的语言符号无法表现 主观的心理世界, 而“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 — — 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 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3.为什么要用形象来表现:
刘熙载说: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 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一、文学形象的含义
小结: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 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 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 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二、文学形象的类型

例: “我真喜欢听,耳朵如鱼得水,在那音乐里栩 栩游着”(张爱玲)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 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余光 中)




呵 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 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