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行为文献综述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相关文献综述
心能力 观点 、 基于资 源观 的核心 能力观 点 。
收 稿 日期 : 0 1 0 — 2 2 1 — 2 2
作 者 简 介 : 洪 (9 0 , , 北 武 汉人 , 北 经 济 学 院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讲 师 , 汉理 工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博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靳 18 一) 男 湖 湖 武 主
中 图 分 类 号 :2 0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6 2 6 6 2 1 )2 0 0 — 6 F7 A 1 7 — 2 X( 0 1 0 — 1 2 0
企业 若要 使 战 略创 新 能够 顺利 完 成 , 创 造 出 并 非常 有 力 的竞争 能 力 , 必 须具 备一 系 列 的核 心 能 就
企 业 核 心 能 力 和 动 态 核 心 能 力 的角 度 对 相关 文献
进 行 梳 理 , 图通 过 既有研 究 对 战 略创 新能 力 进行 试
K en e li ,G e和 Jn s 19 ) 为核 心 能 力 是 一组 技 o e (9 8 认
能 的集 合 , 是各 种 技 能 以及 技能 之 间关 系形 成 的 网
力 ,而 这些 核 心 能力 就构 成 了企 业 战 略创新 能 力 。
( ) 于 整 合 观 的 核 心 能 力 观 点 一 基
对于 “ 心能力 ” 核 的认 识 , 合 观 将 焦 点 放 在 整
“ 技术 ” 或者 “ 能力 ” , 调 核 心能 力不 是 企业 某 一 上 强
战 略创 新 能 力 的强 弱 直 接 决 定 了企 业 在 战 略创 新 过程 中战 略创新 的形成 、实 施 和控制 的顺利 进 行 。 因此 , 业 只有 打破 原 有 的生 存 战 略 , 重 以全 新 企 注 的战 略思 维 运 营 , 不 断 地识 别 和培 育 战 略创新 能 并 力 , 能 有效 的实 施 战 略创 新 , 终 形 成 连续 的竞 才 最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企业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思维、方法、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等,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独特性的能力。
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已经成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综述将围绕企业创新的概念、影响因素、创新类型以及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企业创新的概念和定义是各种研究的起点。
根据不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学者们对企业创新的定义也有所差异。
一些学者将企业创新定义为创造新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等。
而另一些学者则将企业创新定义为一种组织机构创新的能力,或者是一种与市场和客户需求相适应的能力。
其次,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也是研究的重点。
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如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员工动机和拥有的资源等。
研究表明,创新导向的组织文化和支持创新的领导风格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另外,员工的创新动机和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也对企业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在研究企业创新时,通常也会将企业创新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创新类型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过程创新和市场创新等。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创新对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较大,而技术创新则对企业的技术领先地位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研究企业创新的绩效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企业创新的绩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如市场份额的增加、利润的增长、产品质量的提升等。
研究发现,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阈值效应。
也就是说,创新带来的绩效提升在创新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逐渐减弱。
综上所述,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创新的概念、影响因素、创新类型以及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文献,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促进企业创新的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文献综述及概念框架
收稿 日期 :0 9 0 —1 20 — 2 2
C o e ̄ K e sh it op r l li c m d 提 出 了新 产 品 开 发 过 程 (e n nw
0 引 言
在 当今 经 济环 境下 , 业 的生存 和发 展 取决 于企 业 的 企 竞争 优势 , 而技术 创新 正是 企业 竞争 优势 的决定 因 素 。 目 前在 许 多产业 中, 技术 创新 已经 成为 企业 获得 竞 争成 功 最 主要 的驱 动力 。例如 , 内外 的竞 争压 力 迫使 公 司通 过持 国 续 不 断 的创 新来 实 现产 品和服 务 的差异 化 , 产 品 的引进 新 有 助 于企业 保 护 自己的市 场 . 生产 过 程 中的创 新可 以帮助 企业 降 低生 产成 本 。因此 , 企业 技术 创新 进 行 系统 分析 对 和 综 合评 价 ,有 利 于企 业 科学 地 认识 自身 的技 术创 新 状 况 , 取有 效 的技术 创新 战 略 , 持 和提 高竞争 优 势 。 采 保
许多 学者 对技 术创 新 活动进 行 研究 , 希望 能够 找 到影 响技 术创 新活 动 的主要 因素 。 ̄ O f 马 宇等 [ 用 线性 I at 、 E 6 3 采
模型 检验 影 响技 术 创新 绩效 的关键 因素 ,c re e等 则采 Sho dr 用反 馈和 修正 的动 态循 环模 型进 行检 验 。 管这些 方法 在 尽
po u t e e p n 。 P , rs rd c d v l me tN D)E nt o 总 结 了 N D, 将 影 响 P 并 新 产 品业 绩 的5 技 术 核 心 归 纳 为 : P 过 程 、 P 个 ND N D战 略 、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综述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
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
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
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
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
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
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
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而谢洪明等及王晓耘等也曾就企业文化、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
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国外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层面对个体因素进行研究,王雁飞等认为个人变量也应该纳入影响组织创新绩效的研究中【4】。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01 摘要
目录
02 引言
03 文献综述
04 结论
05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
06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对企业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综述,旨在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并为企 业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次演示结构包括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内涵与外延、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研究方法与成果总结,以及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关 键词: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4、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 显著影响。学者们普遍认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关 键要素。
三、企业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
外部影响因素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的促进或抑制企业创新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政策环境、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
1、政策环境:政府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一些学者指出,政府提供 的财税优惠、科技扶持等政策可以有效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此外,政府的 法律法规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
此外,部分学者还探讨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研发投 入与企业规模、产业集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Wang et al., 2017)。
结论
本次演示对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了研究成果和 不足之处。现有文献主要了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 理和影响程度,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二是现有研究多从静态角度考察企业创新影 响因素的作用,
一、企业创新的概念与意义
企业创新的概念并非单一,它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等多种类型。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过程创 新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新的技术、工艺或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组织创新是指企业调整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或企业间合作形式,以 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创新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于创新的文献综述
关于创新的文献综述
关于创新的文献综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
1. 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服务、过程或组织方式,以实现经济绩效的改善。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了定义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模型。
2. 创新的影响因素: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组织文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是关键要素。
此外,市场动态性和竞争压力等因素也会对企业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3. 企业创新的效果评估:如何衡量创新的效果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些学者认为,创新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市场占有率;而另一些则强调了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应的重要性。
4. 案例研究:通过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的企业创新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创新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挑战。
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5. 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未来对于企业创新的关注将更加迫切。
因此,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创新模式和方法,以提
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有关创新的文献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和实践经验,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企业创新管理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企业创新管理研究进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创新管理在当今商业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创新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更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企业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当前学术界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关注焦点、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企业创新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企业创新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组织、协调和管理创新活动的过程。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此,企业创新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学术界对企业创新管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涉及到创新战略、组织创新、创新文化、创新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
在创新战略方面,学者们探讨了企业如何制定创新战略、创新定位和创新路径选择等问题。
在组织创新方面,研究者关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团队建设、知识管理等对创新的影响。
在创新文化方面,研究者研究了企业文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探讨了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
在创新绩效评价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帮助企业评估创新绩效并优化创新管理。
三、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方法在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中,学者们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验研究等。
案例研究是研究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常用方法,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创新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问卷调查是了解企业创新管理现状和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取大量数据支持研究结论。
实地访谈则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看法和体会,为研究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实验研究则可以验证理论模型和假设,检验创新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四、企业创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企业创新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创新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一个系统化的文献综述
过 文 献 摘 要 阅读 和 全 文 阅 读 的 方 式 进 行 筛 选 , 到 5 8 得 2
篇 和 企 业 创 新 能 力 内涵 、 成 紧 密 相 关 的 文 献 。 构
1 2 文 献 分 组 .
排名前 1 0的 创 新 能 力 研 究 期 刊 为 Reerh P l y sac oi c
( . ); ta e i a a e n o r a( . ) J u n l f 78 S r tgcM n g me tJ u n l5 2 ; o r a o
Pr d c n o a in M a a e e t 3 9 ); a a e n c— o u tI n v to n g m n ( . M n g me tS i
企 业 创 新 能 力 内 涵 和 构 成 的模 糊 阻 碍 了提 升 企 业
创 新 能力 的 一 系 列 措 施 的 制 定 和 实 施 。 因 此 , 文 研 本
究 的 问题 是 : 么 是 企 业 创 新 ?什 么 是 企 业 创 新 能 力 ? 什 在不 同 情 境 下 , 业 创 新 能 力 的 构 成 有 何 不 同 ? 本 文 企 旨在 通 过 对 企业 创 新 能 力 的 内涵 和 构 成 的 文 献 进 行 系
,
_
l4 新 能 力 框 架 , 晰 了 企 业 创 新 能 力 的 内 涵 、 成 、 变 及 其 情 境 性 , 指 出 了现 有 研 究 存 在 的 争 论 , k4 明 构 演 并 可
为 未 来 研 究 和 企 业 实践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 业 创 新 ; 业 创 新 能 力 ; 业 绩 效 ; 新 能 力 构 成 企 企 企 创 D :0 6 4 . j y c 2 1 10 6 OI1 . 0 9 kj d . 0 1 1 5 5 b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浙江理工大学,吴华贵,杭州,310018)摘要: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和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基础。
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发现以往的文献对投入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和产出能力研究较少。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方面强调政府作用的占多数,缺乏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FDI;R&D;创新概念的定义要理解自主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自主的涵义又是什么。
创新一词在辞海中并没有,引用“英汉辞海”innovate,innovation的意思,即采取新的事物,变革,创新,改革。
查“英文字根字典”英文单词来自nonus,nonellas.意思是NEW 新的意思。
①熊皮特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引入了创新这个概念。
他认为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
而当有一种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是不连续的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
这种现象就是创新的最初概念。
之后其又在《经济变动分析》一文中对创新做了如下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化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地步,但你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熊彼特著,叶华译,2007) 。
这一定义后来也被学者广泛引用,但是对熊皮特的生产函数跳跃式变动持有不同的观点。
S.C. Gilfillan(1935)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无数进步细小的更新和改良,而重大创新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
John Enos(1962)对美国精细化工工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项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半来自发生在新技术投入商业化使用之后的持续改进。
Abernathy 和Utterback(1978)提出:“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类别,许多组织都经历了从重大产品创新到渐进创新的改变;工艺和渐进创新与产品创新具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商业价值。
大企业与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
大企业与技术创新:一个文献综述大企业凭借竞争优势更有利于组织创新,然而中国的大企业在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大企业相距甚远。
yao(2006)从国家宏观角度研究大企业的作用及其创新问题。
指出中国一直依靠劳动密集产业的发展和廉价的低到中等水平的技术产品。
虽然它已成为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却没有创造出大量的可以与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竞争大企业。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大企业都尚未发挥出创新活动的主导力量的作用,并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的传统行业,盈利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更加凸显。
一、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现代产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所需要的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的,也是政府不可能承担的。
就大企业、企业规模是否与创新有直接关系很多学者有不同看法。
(1)企业规模与创新有正向关系,大企业创新贡献突出。
wakasugi等(1997)研究发现对比小型公司,规模较大的公司实行更加积极的技术创新。
但这项研究并没有透露任何专利申请或产品的开发与经济规模的关系。
研究的统计证据并不支持企业规模的增加会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
archibugi等人通过一个新的技术创新指标方法对企业创新的成本进行了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在某些高技术创新的部门,企业规模和创新强度之间从总体上具有正相关性。
(2)小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尤其体现在突破性创新方面。
shefer等(2005)研究了企业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指出,在最近几年中,小企业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的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大量增加。
二、大企业与技术创新很多国外学者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于大企业绩效的作用。
buchta等人(2007)指出创新及顾客导向是大企业内部增长的支撑点。
it技术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巩固了客户关系,从而形成了内部增长的基础,这也是外部增长的成功因素。
guana 等人(2006)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国有企业的一大部分开支用在购买技术设备。
他们首选材料技术(研发和制造技术)而不是非物质技术(”软技术”)。
219524534_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文献综述
1引言政府补贴作为政府刺激企业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一直是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根据Wind 资讯数据库的统计,2022年A 股有227家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超过了1亿元;15家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超过了10亿元。
尽管我国政府补贴对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以及研发投入产生一系列的激励效应,但企业创新仍面临着低创新成果产出的困境。
2022年8月,为促进企业自主研发,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政府希望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并且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
创新补贴作为引导微观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
但是由于数据指标、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等的差异,对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因此,政府补贴是否能有效激励和促进微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相关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证实。
2相关理论根据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可以将政府补助分为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现有研究多采用政府补助总额测量政府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支持程度,并未将非研发补贴影响考虑在内,但非研发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因此,选用政府补贴总额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准确代表研发补贴指标。
但总体而言,政府补助本身的目的是支持企业的发展,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
目前关于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涉及市场失灵理论、信号理论、外部性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2.1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完全竞争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该种状态下的市场结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途径。
市场机制的力量具有盲目性,无法承担起全部的经济职能,从而存在市场失灵。
政府调控可以提高资源的分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市场失灵,帮助市场回归正常秩序。
对于市场经济运作的主体企业来讲,创新活动具有周期长、投入高、回报率低以及创新成果未被市场所接受等问题,影响到绝大多数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竞争,从而造成市场失灵。
创新驱动文献综述
创新驱动文献综述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创新驱动战略是中国提出的战略之一,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对该主题的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创新驱动方面的研究情况和成果。
国内学者较多从宏观角度探讨创新驱动。
关弘等(2016)在《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回顾、评价与展望》一文中回顾了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他们认为创新驱动是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问题的关键,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基础研究能力,优化政策环境等。
国内学者也从产业和企业层面探讨创新驱动。
杨洪生等(2018)在《中国新经济时期创新驱动新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创新驱动需要在新经济时期进行新路径的探索。
他们提出了从制度、战略和资源等多个角度考虑的创新驱动路径,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克里斯·弗里尔和卡尔·诺内等人(2018)在《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解决方案》一书中,探讨了创新驱动战略对可持续增长的影响。
他们认为,创新驱动战略可以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他们提出了一个包括五个方面的创新驱动框架,即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社会创新。
创新驱动也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育领域,创新驱动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赵力等(2017)在《创新驱动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创新驱动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实践教学和团队合作等。
创新驱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创新驱动的研究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层面、产业和企业层面、可持续增长和教育人才培养等。
这些研究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国际学术界对创新驱动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框架尚不完善、实践经验有限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创新绩效文献综述
创新绩效是指企业或组织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和表现。
创新绩效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下面是对创新绩效的文献综述:
创新绩效的定义和测量: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和表现。
这些创新成果可以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引进、新服务的推出等方面。
测量创新绩效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专利数量、新产品开发周期、新工艺实施成本等指标。
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
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技术发展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的管理:提高创新绩效需要有效的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创新文化、优化组织结构、加强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创新绩效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如何优化创新绩效的测量方法、如何深入探讨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如何加强创新绩效的管理实践等。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新的创新模式和趋势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创新绩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未来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和管理措施,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文献综述
理论探讨摘要: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支持企业创新。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将有关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为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基础研究。
关键词:政府补助;企业创新;文献综述一、前言“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经逐渐演变为创新发展驱动型模式,而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创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我国政府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鼓励创新。
因此,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
那么,政府为了支持创新都推出过哪些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企业有何影响,政府补助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来实现,但是这些措施实际真的促进了企业创新吗,政府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是否附有一定的条件,政府推出的不同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相同,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梳理。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尚未得出统一结论。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早,总结起来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任何影响。
Robinson等(2004)对英国企业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Tzelepis D等(2004)选取了希腊1005家饮料及食品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政府的资金援助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直接拨款并没有抑制企业的创新,但也不会促进企业创新。
令Tzelepis D意外的是企业接受资金补助后,其偿债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市场失灵时,政府需要出手干预市场经济,但是政府的补助资金是否被合理有效地分配,答案却是未知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Carpon等(1997)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7个成员国企业研究时发现,政府补助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我国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研究文献综述模板二
我国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研究1.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国外研究现状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成功不但是决定企业科技创新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市场价值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针对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管理的理论研究,但是大量的创新理论、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理论是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理论基础。
(1)创造性与创新性的理论区分虽然创造性与创新性在学术研究中经常交替使用,但其实两者还是存在着某些基本的差异。
Tsai、Ting、和Kao(1989)i认为个人的创造性是其产生新的观念或产品的过程,这种过程涉及个人的特质或心理属性与情境属性之交互作用所呈现的种种征候。
创造性是以五种指标来界定:语文创造思考流畅力、变通力,图形创造思考流畅力、变通力,及创造倾向(如个人价值观、兴趣、人格特质等)。
再者,Tsai(1992)ii指出创造性并不等于创新性,创新性的界定主要可分为两个不同取向。
第一种取向的界定与创造性的界定极为密切,焦点集中于观念的产生,第二种取向的界定则是从创意的实践来界定,较为重视成功地执行新奇及有用的创意。
随后,Amabile等(1996)iii在审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之后,进一步认为创造性是指在任何领域中,个体产生新奇的及有用的观念;创新性则是指在企业组织内,员工将创意付诸成功的实践。
Robbins和Coulter(1999)iv亦明确地认为创造性是以一种独特方式结合想法或将想法做不寻常连结的能力;创新性则是指取得某一想法并将其转换成一项有用的产品、服务、或生产方法之历程。
因此,创造性可以说仅是创新性的一个起点,个体拥有创造性未必可以达成创新性。
Amabile(1996)v等认为成功的创新性不仅需要来自于企业组织内生的创意,也需要源自于企业组织外部的观念注入(如技术移转)。
例如企业组织可以向外购得经营所需的新科技之仪器设备,此仪器设备虽然不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员工创造性之产出,但员工仍可将其设法加以改良并使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地付诸实践以达成创新性,进而提高经营利润。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其影响力的扩大,这些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挑战。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如何在保持创新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优化治理机制,已成为当前学术研究和业界实践的重要议题。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economy. However, as their influence expands, these enterprises also face increas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challenges. In this context, how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actively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optimize their governance mechanisms while maintaining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and industry practice.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评估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及其治理的相关研究。
我们将首先定义和界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及其社会责任的内涵,然后回顾和分析近年来关于这一主题的学术文献,包括理论探讨、实证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剖析,我们旨在揭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的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以及治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挑战。
企业创新文献综述
2021年8期总第941期能力仍待提升,目前在基础研发、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工艺提升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动力电池一致性与可靠性较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基本的研发创新能力总体上不高,研发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动力电池材料研发、体系构建能力偏弱,尤其在核心技术和高精尖技术掌握欠缺。
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创新的作用,加大创新投入,鼓励研发部门积极创新,只有不断的技术革新,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愈加激烈的淘汰中脱颖而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洪流中顺势发展。
创新是企业的原动力,企业家要具备创新头脑,积极鼓励创新。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动力电池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息息相关,在大力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当下,更应该支持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创新经费,最大限度降低税费,政府是行业发展最明显的风向标,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其作用。
其次,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企业寸步难行。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备远见卓识,认识到组织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对于优势大力发扬并不断改进,对于不足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企业家应该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制定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寻求企业的不断发展。
最后,扩大企业发展规模。
从当前现状来看,大规模的企业发展良好,具有大量的合作伙伴,促使企业的良性发展;而一些较小型的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特征,在发展的浪潮中被淘汰。
因此,企业的发展规模也是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大影响因素。
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合并,企业的不断联合,技术的相互帮助更有助于小企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产业链资源优势未能有效整合,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包含整车、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研发检测等,具备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各环节资源优势,但是整个环节的配合上未能体现较好的优势。
我国的动力电池尚未形成高效的产业链,各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不足,资源共享尚未形成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缺少共性技术联合投入,核心竞争力较低,难以进入产业高端供应链。
《2024年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来自创业板的经验证据》范文
《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来自创业板的经验证据》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众多创新活动中,企业创新行为的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决策、企业形象塑造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前人关于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的动机、内容、质量及其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充分、准确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认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进而提高企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信息披露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然而,现有的研究在信息披露对企业经济效益和风险的影响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基于前人研究及现实背景,本文提出以下假设: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程度越高,其市场反应越积极;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近五年内发布创新行为信息的企业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相关数据库和公司年报。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本文选取了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程度、企业市场反应、融资成本、风险以及经济绩效等变量,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以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企业进行描述性统计,我们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在披露内容上,大部分企业能够披露研发投入、研发项目进展等基本信息,但关于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仍显不足。
(二)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程度与企业市场反应、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与融资成本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
这表明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认可度和经济绩效,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创新行为文献综述
杨芬芳湘潭大学商学院
提到创新,人们会想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企业创新”等词语,但在给创新下定义时,我们应该先从词源及创新在其他层面上考察。
从词源上讲,“创新”,英文为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在我国古汉语中,创新一词也有出处,例如,《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
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
”这里的创新意指“创立或创造新的”。
除此之外,创新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上也有不同的含义。
在社会学上,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
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在经济学上,创新概念的起源为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
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以上是从词源、社会学及经济学的角
度考察创新的含义,创新蕴含了“创造、创立、变革、突破等”含义。
本文研究的是内部激励与创新,激励所涉及的是组织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那么从组织和个体角度出发,创新行为是指什么呢?在组织层面,称为“组织创新”,国内外学者对此也有颇多的研究。
Shepard(1967)认为,对于组织而言,其在经过大量的学习之后,做出了和以前不一样的事情,就是创新。
有的学者将创新与变化联系起来,例如Sapolsky(1967)认为,创新是工作特征、组织结构、程序等方面的根本性改变。
也有学者将创新和过程联系起来对组织创新进行研究,例如Higgins(1995)认为,组织创新就是某些事物被创造出来的过程。
Afuah(1998)认为,组织创新是指发明、创造、商品化的一个系统过程。
也有学者从组织创新能力方面探究组织创新的含义,例如Wolfe(1994)认为,组织创新包括创新的扩散、组织创新能力、程序理论三个重要的方向,其中,组织创新能力是动态能力的基础。
Drucke(1985)认为组织创新是展现企业精神的特殊工具,是一种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
有的学者从多层次角度去思考,例如Nonaka(1995)认为,创新的本质在于依据企业独特的愿景和使命重新创造一个新境界,一旦组织中的个人对新的愿景有所承诺,就会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创造,组织由此而形成一种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从个体方面而言,有的学者认为,创新行为就是在组织范围内,
在工作上产生新的想法,并使这种新想法得以应用,如Farr(1989)。
Jassen(2000)把个体创新行为定义作“有意识的创造或创新,即把新的概念引入、应用于个人、团队、组织的工作中,并且这些新概念能够给个人、团队、组织带来好处”。
这里的员工包括组织高层领导、研发人员、技术工人和一般员工,因为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发动他们自己任务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创新。
部分学者从个体创新过程分析个体创新行为。
Kanter、Scott和Bruce(1988)将个体创新行为分为三个阶段:确立问题及产生构想或解决方式;寻求对其构想的支持;根据产生创新的标准或模式,使其可以被扩散、大量制造,进而被大量使用,最终完成其创新的构想。
George(2001)认为,个体创新行为的表现程度,不应单指创新构想本身,还应包含创新构想的产生、内容、推广与发展执行方案,如此才能确保创新的构想可以被有效的执行。
Street(2001)则更详尽地发掘了个体创新行为的主要维度,他们将创新行为分为五个维度,即探索机会、生成、格式化调研、支持以及应用。
具体而言,探索机会包括注意机会来源、寻找机会进行改革、辨别机会、搜集有关机会的资料。
生成包括生成机会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生成机会表述和分类、生成想法和信息之间的联系。
格式化调研包括将想法和解决方案格式化、对想法和解决方案进行测试、评估想法和解决方案。
支持包括调动资源、劝说和影响、推动与妥协、挑战和冒险;应用包括执行、修正、常规化。
Scott和Bruce(1994)从领导力、创新氛围两个
因素来研究个体创新行为。
他们认为,创新氛围提供了行为期望和潜在行为结果的暗示,组织中的个体根据创新氛围来决定具体的行为,因此,根据创新氛围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当这种氛围中包含支持与鼓励创新行为产生的因素时,组织成员就就极易表现出创新性行为。
在领导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上,他们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理论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由Graen(1972)首次提出,由于交往的时间、当事人在交往过程中所投入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所不同等原因,领导与不同的下属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交换质量也不相同:领导者只能与部分下属建立亲密的关系,而在与其他下属交往时,领导者主要依靠正式的权威、规则和政策来保证下属完成自己的任务。
处于高水平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中的下属,会得到领导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工作自由度和信任;而这些员工也会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对领导也会更加尊敬和信任。
根据Graen的领导-成员交换理论,Scott和Bruce认为,在高质量的领导与成员交换关系存在的情况下,成员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从而表现出创新性行为,并且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也能够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心理氛围间接促使成员表现出创新性的行为。
Ford(1996)认为,当组织中的个体产生新的想法或者表现出创新性的改变时,组织现有的规则和惯例就会遭到挑战。
对于已经对组织现有的思维和行动框架产生依赖的个体而言,创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抵触,也就是说,创新行为与个体的习惯性行为呈
竞争性关系。
但当个体受到领导的关注和支持时,会努力地将创新性想法付诸实施,得以执行。
因此,领导的支持对个体的创新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国内有学者从主管目标取向以及团队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研发主管有三种目标取向,即发展员工目标取向、能力展示目标取向和回避失败目标取向,其中研发主管发展员工目标取向越强,员工就越容易表现出创新性的行为,而研发主管回避失败目标取向会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在研发主管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团队创新气氛起到了部分中。
参考文献:[1]张文勤,石金涛:外国经济与管理[J],2008,30:35。
[2]卢小君,张国梁:工作动机对个人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2007,6:17。
[3]GerstnerCR,DayDV.Meta—analysisreviewofleader—memberexchangetheory:correlationandconstructissues.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97,(82):827-844.169理论探讨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