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湿地的形成和演化

合集下载

朝阳港潟湖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朝阳港潟湖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朝 阳港 位 于 山 东 半 岛 东 北 岸 , 山 头 以 西 l m 成 Ok
处, 是一个 由对生沙嘴环抱 的半 封 闭型浅海湾渴 湖 。海 湾湾 口朝北 , 由一条 狭窄 的水道 与外 海 ( 黄海 ) 通 , 相 渴 湖面积约 130h 0 m 。朝 阳港 渴湖水 体较 浅 , 深一 般 水 在 1m 以内 , 溻湖 中部 是宽 阔平缓 的潮 滩 , 周边 多 发育 有沼泽 , 是一个典 型的海 岸溺湖 湿地系统_ ( 1 。 1 图 ) ]
1 2 古 地 形 与 地 貌 特 征 .
朝 阳港 附近 陆域 多为剥蚀 准平原 或低丘 , 丘间谷地 发育狭长 的 冲积平 原或阶地 , 附近河 流均 为源近流 急 的山溪性河 流 , 这些 河 流携带泥 沙注入 朝 阳港 , 山前洼地 形成 了规模 不大 的冲积 平原 。全新世 以前朝 阳港 在 为 冲积 、 风蚀 一风 积洼地 , 青矶 岛是残存 于洼地 上 的残丘 。青矶 岛长 3 5k 宽 10 k 高 3 . 距陆 地 . m, . m, 6 8m,
距 离 约 2 0k 。庄 振 业 认 为 连 岛 坝 的 发 育 与 波 浪 来 向 、 源 多 寡 、 屿 大 小 、 陆 间 距 和 岛 陆 问 水 深 等 环 境 . m 物 岛 岛
因素有关 。青矶 岛岛陆 间距离 近 , 水体 较浅 , 利于连 岛坝 的发育 和渴湖 的形成 。
收 稿 日期 :0 70 7 2 0 60
资助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 溻湖 湿 地 演 变 过 程 对人 类活 动 的 响 应 及 量 化 评 估 ( 00 0 3 ; 4 6 6 1 ) 山东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山 东半 岛溺 湖 湿 地演 变 及 其 对 人类 活 动 的 响 应 ( 0 6 0 ) 我 国近 海 海 洋 综 合 调 查 与 评 价 专 项 课 题 … Y2 0 E 1 ;

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第28页/共43页
第29页/共43页
➢滨海湿地演替规律
• 滨海湿地则可能受淤积、冲刷的影响更大,以至于在 向岸和离岸两个方向上通常可以观察到不同演替阶段的 特征。
• 当淤积作用大于冲刷作用时,生态演替朝成陆方向进 行。在冲刷作用大于淤积作用时,演替方向逆转,成为 海向演替。当水深与淹渍时间超出湿地定义范围时,该 生态系统类型就属于水域(海洋)生态系统。
第10页/共43页
➢反馈和脉冲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子:
• 反馈:生物组分对环境因子变化所作出的响应,除了被动的适应之外,也可能 会积极地改变环境因子。
• 脉冲即环境变化。
➢种子库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组分,包含了适应策略的遗传信息,特点:
• 水位降低的淡水沼泽产生最多数量的种子 • 种子库以一年生植物和不耐淹的种子为主 • 种子分布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 • 水是影响种子库的主要因子 • 种子库受到不断补充
➢生态演替机制的假说:
• 个体论:植被现象完全依赖于植物个体现象,植物群落远非 有机体,只不过是植物的偶然聚集,群落演替只是群落动态 的总和。
• 有机体论:群落是超有机体,具有自组织能力,所有生物在 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互相合作,形成组团,共同发挥功能。群 落类似于有机体有出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过程。
➢功能种团指群落中一群功能上相同的物种,与 一般的群落相比,有三个重要优势:
• 将群落中大量的物种分成可管理的子集合 • 以可测的功能特性定义功能种团 • 能预测在给定的具体环境条件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功能种

第18页/共43页
功能种团和群落划分的区别
第19页/共43页
第20页/共43页
第21页/共43页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植物群落序列范围的双向演 替,当湿地向水体化方向演替时,植物群落向水生生态系统的群 落方向演替;当 湿地向陆地化方向发展时,植物群落又向陆地 植 物群落的方向演替。

湿地的三大要素

湿地的三大要素

湿地的三大要素(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

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3、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

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 g 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4、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

5、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潜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湿地的特征湿地的第一特征:具有水,具有空间数量上不同的水,具有时态上不同的水,具有组成成分不同、性质上也有区别的水。

“湿地”顾名思义是“潮湿的土地”的意思。

潮湿,是指水分。

一般所指的潮湿是指土壤中水分含量的饱和和超饱和状态。

土壤中水分含量的超饱和,最明显的表现为积水,这是土壤及其空隙不能储藏再多水分的表现。

如果地表有一定的倾角和斜度,就不会积水,而出现水的流动,集合而形成径流,它是水分的储存空间不均一造成的。

湿地概论、湿地生态学

湿地概论、湿地生态学

湿地生态学1.1湿地的定义目前已统计到的湿地定义有近60种,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归纳为:S 从生态学角度,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并兼有两类系统的某些特征;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S 从资源学的角度,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 m)都可视为地,不管它是天然的或是人工的,永久的还是暂时的;S 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湿地是区别于其它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潜水地貌系统;S 从系统论的观点,地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系统。

S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1956)被浅水和有时为暂时性或间歇性积水所覆盖的低地。

S 美国军人工程师协会(1977)指那些地表水和地面积水浸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很充分,能够供养那些适应于潮土壤的植被的区域。

通常包括灌丛沼泽、草本沼泽、苔藓泥炭沼泽、以及其他类似的区域。

S 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1979)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通常其地下水位达到或接近地表,或者处于浅水覆状态,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之一:(1)至少是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生长为优势;(2)地层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3)土层为非土质化土壤,并且在每年生长季的部分时间被水浸或水。

S 湿地公约(1971):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

(1982)还包括邻接湿地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水体。

? 基本要素:多水(季节性或永久积水)、水成土(非土质土壤)、水生植物? 我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我国湿地面积~6594万hm 。

中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2%左右。

凡符合下列基本条件和《湿地公约》标之一的,可提出申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专题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

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考向考查统计命题解读2024年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主要以植被和土壤为出发点,考查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地域分异规律。

如全国甲卷9~11题、湖南卷18题、湖北卷1~3题、广西卷14~16题、北京卷18题,主要以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浙江卷(1月)3~4题、黑吉辽卷8~9题、湖南卷19题、北京卷16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福建卷14~16题、黑吉辽卷4~5题、新课标卷6~8题、湖南卷9~11题,考查植被和土壤的成因、影响因素等。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综合性非常强,所有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从该角度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点整体把握、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是历年各考区的考查重点。

考向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高考·全国甲卷)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

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2.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A.冻融造成的变形B.构造挤压变形C.流水不均匀沉积D.风沙差异沉积3.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A.持续升温B.持续降温C.波动升温D.波动降温【答案】1.D 2.A 3.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泥沼土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水的流速较低,与风沙层相比,颗粒较细,AC错误。

关于湿地的认识

关于湿地的认识

关于湿地的认识一、湿地的概念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

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湿地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年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号通告》,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

”1979年,美国为了对湿地和深水生态环境进行分类,该局对湿地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的土地,该土地水位经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为浅水所覆盖……”。

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我国对沼泽、滩涂等湿地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分类系统,通常认为“湿地系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

”尽管湿地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二、湿地的特征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

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3、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

地理湿地形成得原因极其影响得知识点

地理湿地形成得原因极其影响得知识点

地理湿地形成得原因极其影响得知识点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湿地形成得原因极其影响得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湿地的定义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地理湿地形成得原因极其影响得知识点形成原因: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除此之外.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如东北三江湿地)作用: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四)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六)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七)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九)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十一)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十二)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十三)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湿地生态学讲义讲解

湿地生态学讲义讲解

湿地与森林和海洋一同并称为地球上三大最重要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陆地和水体间的生态过渡带。

湿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地球之肾”、“二氧化碳接收器”、“气候稳定器”。

湿地生态学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湿地生态学产生的必然性:(1)湿地具有目前生态范例和领域如湖沼学、河口生态学所无法充分涵盖的特征特性。

(2)湿地研究已经开始致力于貌似迥然不同类型的湿地共同特征的探索和验证。

(3)湿地调查方法涉及多领域多学科,不能按常规方法进行或结合到大学现有学科分类中去。

(4)制定湿地调控和管理的政策需要湿地生态科学的强有力支持。

2.湿地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湿地资源学湿地生物生态学湿地水文学湿地土壤学湿地保护与管理2、美国渔业和野生生物署定义3、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定义* 最早的全球环境公约,唯一的关于某一种生态系统的全球性的公约。

涵盖范围广——从珊瑚礁到山地。

该公约是1971年2月2日于伊朗的拉姆萨尔由18个国家共同签署的。

* 此后,每年2月2日被称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水深的海域”。

从这一定义来看,湿地范围很广,湖泊、河流、6米以内的浅海水域乃至水库、水稻田,都称为湿地,后者称湿地是陆地和水体间过渡的土地(自然综合体),其水位通常与地表持平或近于地表,抑或被浅水淹没。

湿地应至少具有下述中属性之一:1)常年或周期性的有水生植物生长;2)土壤以无排水的水成土为主;湿地是指水饱和程度足以发生湿生化或水生化过程的土地,其特征为土壤排水不畅,生长水生植被,生活着适应于湿润环境的多种生物。

1. 湿地面积估计全球湿地面积为7-9百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 %-6 %。

Maltby 和Turner(1983)根据俄罗斯地理学家的著作,估计全球湿地面积约86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ppt课件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ppt课件
18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世界主要草地分布
19
2.保护草地
(1)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 蒸发加剧,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 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 用⑦鼠害、虫害严重
(2)我国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9
知识梳理
二、 湿地开发与保护
8、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10
知识梳理
二、 湿地开发与保护
8、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11
知识梳理
二、 湿地开发与保护
9、保护湿地—案例措施:
地区 洞庭湖
具体措施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 还湖、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 措施
2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 壤水分几乎达饱和,生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 的地段。
【思考】试分析西西伯利亚地区有大面积沼泽地的原因有哪些?
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形:地势低洼,流水不畅 冻土:永久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凌汛:洪水泛滥,积水成沼
沼泽在世界上的分布: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 美洲的亚寒带、寒带和温带地区。 南半球沼泽面积小,主要分布在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
湿地
__气__候__,__保__护_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___
黄河三角洲 湿地
_净__化__水__质__,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
提高环境质量;蓄滞______洪;水保护
_____生__物__多__样和性生态环境

第6章 水圈与生物圈

第6章 水圈与生物圈

水圈(Hydrosphere)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 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 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2016/10/24 2 地球与空间 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
2.水循环
大气环流输送
陆地降水
地表径流
海面蒸发 陆地
2016/10/24
海洋
海陆水分大循环
地球与空间
3
水循环是外力地质作用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 坡面流水、河流冲刷切割、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2016/10/24 地球与空间 4
3.地球水储量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 表与地下,成为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 地下水、冰川水、大气水以及存在于动、植物有机体内的生物 水。这些水体,通过水循环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包围 地球的水圈。 其中,海水构成水圈的绝大部分,海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 的96.54%,13亿3800万km3,其次为分布在极地及陆地上的冰 川固态水,约为2500万km3 ,而陆地上的河、湖、土壤水、地 下水等约为2400万km3 ,水体分布很广,其质量却很少(见讲 义P287表6-1)。地表淡水(湖沼、河流淡水占0.0132%,约20 万 km3;大气中的水蒸气占0.0009%,约 1.3万 km3)更少。
②下垫面因素
③流域集水面积大小和地形特点
2016/10/24 地球与空间 29
第三节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一、生圈概观
二、生物种群和群落
三、生态系统
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16/10/24
地球与空间
30
一、生物圈概观

当涂县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当涂县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害的能力较低,不利于气候的调节。其次,天然湖泊的演变
业科技,2015(1):2.
也比较剧烈。由于建国初期的生产大运动,进行了围湖垦荒,
64
JIANGXI AGRICULTURE
共同构成了当涂县湿地的生态环境。其中自然湿地面积达 1.53 生物种类多样性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功能得不
万 hm2,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地。而人工湿地类型的面积 到有效发挥,最终导致湿地退化。
达 2.13 万 hm2,包括稻田、水产养殖、池塘等。
3 当涂县湿地的保护措施
1.1 自然湿地的形成 自然湿地包括一些天然河流所形成的 3.1 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调节功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在对
农业资源与环境
NONGYEZIYUANYUHUANJING
当涂县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张凤正
(安徽省当涂县林业局,安徽当涂 24310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进步,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坏,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当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深刻影 响着人们的生活。安徽省当涂县湿地作为典型代表,在其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成为当前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为 研究保护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对当前当涂县湿地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对近年来湿地多种形式的演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 相关保护措施,以期对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湿地;形成;演变
库和池塘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 些低洼区域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尽可能扩大湿地面积,
挥着人工湿地的作用。比如,石桥头水库和丘陵型如山口水 充分发挥其作为环境调节者的作用,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发生
库等类型,在湿地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稻田是人 率,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地壳新构造运动
第二节 传统的泥炭 沼泽形成与发育理论
湿 度 升 高 温 度 降 低
四. 雨养泥炭沼泽的循环更新
1. 背景 该理论是由瑞典生态学家R. Sernander于1910年斯德 哥尔摩11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提出的,此后成为第四 纪地质学和植物生态学研究史中的经典理论。
2.理论 雨养泥炭沼泽植被群落存在从丘间至藓丘再 至丘间的循环更新规律,即丘间植被由于地 势低洼,水分充足,生长速度大于藓丘,经 过一定时间后,丘间隆起成为藓丘。原藓丘 由于缺乏水分,生长速度低于原丘间,故成 为新的丘间。
2. 温度:影响区域的净残留水量。
三、水文因素
1. 水资源:总量、水位高度、径流状态等。
2. 水源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冰 雪融水。 四、土壤植被 1. 植被:植被是湿地发育后形成的,但能够影 响湿地类型的发展和演化 2. 土壤:土壤的透水性等性质能够影响湿地的 地表水运动特征。
在地理分异尺度上(大尺度),地质地貌、气 候和水文条件是决定性因素,而植被土壤等 仅是影响因素。
3.高位泥炭沼泽阶段 highmoor
随泥炭积累进一步增加,地表隆起,沼泽中 部地表水和地下水已很难进入,水分只能通 过大气降水来补给,因此,矿质养分贫乏。 此阶段,泥炭呈强或中酸性反应。沼泽植物 以喜酸性植物为主,如部分泥炭藓、杜鹃花 科植物、捕虫植物茅膏菜、小狸藻、捕虫堇 等。
二.泥炭沼泽演化的八阶段理论eight phases
1.低位泥炭沼泽阶段 lowmoor
泥炭层薄,沼泽地表仍低洼,各种水源补给 丰富,沼泽富含矿质养分,潜水位较高,或 地表有薄层积水。此阶段,泥炭多呈中性或 微碱性反应,沼泽植物亦以喜富营养植物为 主,如苔草、莎草、芦苇等。
2.中位泥炭沼泽阶段 mesomoor 因泥炭积累加厚,沼泽地表平坦或微隆起,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养分在流向沼泽中 部时,部分已经被沼泽边缘泥炭层吸收,所 以,沼泽潜水位和矿质养分均低于富营养泥 炭沼泽阶段。此阶段,泥炭呈弱酸性或中性 反应,沼泽植物以喜弱酸性植物为主。如部 分泥炭藓,杜鹃花科植物等。
20世纪中期,苏联学者E.A.卡尔金娜根 据苏联大量的泥炭沼泽航空照片,通过分析, 在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八阶段理论。 她将泥炭沼泽进入高位阶段后进一步演化的 情况加以细分。

泥炭沼泽表面隆起后,大气降水除渗入泥炭层深处外,还 可通过表层流到边缘,可造成中心的潜水位下降,表层泥 炭通气性变好,泥炭分解加强,于是有部分灌木和乔木生 长。若泥炭沼泽边坡倾斜很小,中心向四周的水流流速很 慢,潜水位较高或接近地面,中心区的松树则会逐渐死亡。 若泥炭沼泽受外围陡坡的限制,向外扩展困难,则使泥炭 沼泽边坡变陡,形成边缘洼地。因边坡渗流快,潜水位下 降,易形成绿化斜坡带,而中心则平坦开阔。
一、水域沼泽化:水深不大,波浪作用弱,透 明度好,水温适宜,含盐度低。 1. 浅水缓岸沼泽化
特征:由水域边缘向中心扩展
也称“向心陆化型”或“向心沼泽化
型” 2. 深水陡岸沼泽化 特征:从水域中心向边缘或边缘向 四周扩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沼泽化。
第一节 传统的湿地形成与发育理论
The colonization of shallow water wetlands by plants. On the left the marsh plants are forming a floating mat of rhizomes and roots, while on the right the emergent plants are rooted in the sediment.
第一节 湿地形成的因素
湿地形成受到大尺度地质地貌、气候的影响, 还受到水分、土壤和植被等区域或局域因素 的作用
一、地质地貌 1. 地质构造:是湿地形成的基础,控制湿地的 空间分布。 2. 地貌影响:直接影响湿地的发育,不同地貌 发育不同的湿地类型。流水地貌、高原地貌、 冰川冻土地貌、滨海地貌等。
二、气候因素 1. 降水:为湿地提供了根本的水分补给。
第二节 传统的雨养泥炭 沼泽形成与发育理论
3. 理论的否定 1)最初的理论只是一种假说 2)实验证据否定了该理论 H. Osvald D. Walker & P. M. Walker W. A. Casparie K. E. Barber(1981)


3)密丛型禾草植物阶段

密丛型禾草植物分蘖节均在土壤表面以上。

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且有菌根存在。
死亡枝叶构成密丛中心部分,营造积水厌氧环境。 新的分蘖均在四周产生,但均高于原分蘖节。

疏丛型禾 密丛型禾 根状茎禾 草植物 草植物 草植物 第一节 传统的湿地形成与发育理论
2)地表低洼过湿论
由于地表低洼,土层经常过湿或地 表长有积水,使土壤潜育化形成的。因 而,由于不同地貌上洼地的水源及其过 湿原因不同,故草甸沼泽化的过程各有 不同。
2. 森林沼泽化
• 原生森林沼泽化是由于林下残落物的不断 积累和土壤灰化作用引起的。 • 采伐和火灾迹地的森林沼泽化主要发生于 气候湿润区内的地势低洼处。由于下部有 不透水层,地表水下渗,流失困难,造成 潜水位上升,湿生和沼生植物生长。
3. 永冻土区沼泽化
环境特点:

• • •
气候寒冷
降水量少 地表切割微弱,多封闭洼地,形成众 多浅湖 永冻层形成隔水板
第三节 经典的泥炭沼泽演化理论
一、泥炭沼泽演化的三阶段理论 three phases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德国、苏联、芬兰 和瑞典等国家的学者,根据温带、寒带湿润 气候区泥炭沼泽的调查研究,先后提出了泥 炭沼泽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低位(富营养) 阶段、中位(中营养)阶段和高位(贫营养) 阶段


若泥炭沼泽周边相对平坦,无陡岸束缚,则围绕中心形成 环状的垄岗—洼地地貌格局。 缓边坡隆起泥炭沼泽发展到一定阶段,可生长地衣,泥炭 分解加强,中心区出现次生小湖。边坡常为垄岗—洼地, 中心为小沼泽形成与发育理论
泥炭沼泽隆起后的四个阶段不是连续发展 的必然规律,而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发 展形势。
第六章 湿地形成与演化
• 第一节 湿地形成的因素 • 第二节 一般沼泽化过程理论
• 第三节 经典的泥炭沼泽演化理论
Why was there a wetland?
Which factor is the main reason for wetland formation? Climate, hydrology, physiognomy or biology?
A large domed bog with an eccentric pattern of pools (Badger, NFL, Canada)
三. 泥炭沼泽发育的一般规律
1. 发育期
2. 扩展期 1)水平扩展 2)垂直扩展 3. 衰退期 1)气候变化 2)地表切割,地下水位下降 3)洪积物覆盖
二、陆地沼泽化
成因: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养分贫乏;人类
活动影响 1. 草甸沼泽化 2. 森林沼泽化 3. 永冻土区沼泽化
1. 草甸沼泽化 1)生草化过程理论 ( Випьямс ) ————植物自然演替理论: 根状茎禾草植物阶段 疏丛型禾草植物阶段 密丛型禾草植物阶段
1)根状茎禾草植物阶段

根状茎禾草植物需要质地疏松、通气良好且营养 丰富的土壤。
The development of a quaking bog. Small, steep-sided basins can be colonized by floating vegetation around their edges before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sin has become filled by sediments (stages A and B). The floating raft of vegetation will eventually cover the entire lake (C), forming a floating mat of rhizomes and peat (D). Invasion of bog mosses (genus Sphagnum) can then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levated, ombrotrophic bog on top of the raft. This may become invaded by trees.
由于植物残体分解不充分,土壤孔隙被残体碎屑 填充,营养水平下降,根状茎禾草植物生长位置 逐渐上移。


土壤紧实度增加的过程中,土壤氧气含量逐渐降 低,根状茎禾草植物逐渐稀疏。
2)疏丛型禾草植物阶段

疏丛禾草植物喜氧、根系深,可以从土壤的铁质 层吸取丰富的矿质养分,包括磷和钙。 有机残体继续积累,有机胶体(腐殖质)更加丰 富,土壤持水量相应地增加,易造成胶体膨胀, 阻止空气进入土壤,有氧分解仅限于土壤表层。 铁质层养分的逐渐减少甚至枯竭,氮、磷养分不 足,疏丛型禾草逐渐不适应该环境。
但在区域尺度上,只要有充足的水源、一定的 负地形和一定高度的隔水层,在任何气候和 地貌条件下都能形成湿地。
湿地形成只与初级地貌形态相联系,即相对负 地形即可形成湿地。
水源只要充足,可以是降水、地表径流甚至融 雪,与气候条件无关。
隔水层使汇聚到负地形中的水不至于渗漏到土 壤下层或岩石缝隙。
第二节 一般沼泽化过程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