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简介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4.2.1)--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技术
• MIL-STD-1316E ( Fuze Design, Safety 火箭发动机专业实验 直列式点火实验 Criteria )
直列式全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
27V(Y )
27V (Y) 5V ( Y )
EV1 EV2
• 没有机械保险机构,没有机械动作 • 保险功能由全电子安全逻辑电路完成 • 从点火管到传火序列直到目标主装药之间没
有机械隔断(隔板),也没有错位(堵塞火 道),位置固定,直列( in-line ) • 极好的安全性 ,硼 / 硝酸钾为始发点火药 • 高可靠性和较好的效费比 • 瞬发度高,多点点火同时性好 • 可以实现通用模块化,简化发动机设计
EV3
供电
Clock1
ASIC1
ASIC2
弹载计算机
SW1
SW2
触发编码
动 态 开 动态开关编码 关
升点 压火 电电 路路
点火
Clock2
火箭发动机专业实验 直列式点火实验
Gnd
HVFB
直列式全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
火箭发动机专业实验 直列式点火实验
脉冲功率装置
高压电源
地
高压采样
功率
监测与泄
开关
火箭发动机专业实验 直列式点火实验
罗克夫斯基线圈工作原理
火箭发动机专业实验 直列式点火实验
脉 冲 功 率 模 块 与 罗 式 线 圈 火箭发动机专业实验 直列式点火实验
脉冲功率装置测量实验
• 桥箔电压测 量
• 泰克 P6015A • ( 变比 1:1000
) • 示波器
火箭发动机专业实验 直列式点火实验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17.1)--超声速燃烧演示实验指导书
不低于这个值。 在本实验系统中,高压气罐出来的空气分为两路,实现空气系统的三大功能:为超燃
实验台提供实验用高压空气,称为主空气;为系统中的气动阀提供操纵气,操纵气动阀开 启或关闭;对水箱和煤油箱增压。
空气供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高压空气罐、管路、阀门、减压器、流量计、过滤装置等组成, 见附图 1。 氧气供应系统
加热实验用空气需要燃烧氢气,氢气本身也是超燃燃烧室的燃料之一,而且采用氢气 作为点火气体,都需要氢气。氢气的可燃极限很宽(4%-95%体积含量),非常危险,使用 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氢气供应系统由氢气压缩机、高压氢气罐、管路、阀门、减压器、流量计等组成,见附图 3。 本实验台采取如下措施使用氢气:所购氢气瓶内的氢气通过三通球阀后分两路向高压氢气 罐输送氢气,一路是将高压的氢气直接输送到高压氢气罐,另一路是低压部分的氢气经过 减压器、氢气压缩机压缩后成为高压氢气,然后输送到高压氢气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 高购买氢气的利用率,减少氢气瓶的频繁操作,提高安全性。
2、 实验概述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下一代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潜在动力装置,其采用的吸气式推 进方式,可大幅度降低航天器的发射费用。超燃冲压发动机也是新一代航空器(如高超声速 飞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最佳动力装置。
超声速燃烧实验分为两大类:直连式实验和自由射流式实验,前者用于研究超燃燃烧 内的燃烧流动过程,后者用于研究带有进气道的高超声速飞行器。
实验时,进水泵将所需要的冷却水从回水箱注入进水箱,达到所需要的体积后,通过 增压空气系统为水箱增压到所需要的压力。冷却实验件后的冷却水返回回水箱,重复使用。 见附图 6 实验件
开展超声速燃烧实验主要的实验件包括加热器、拉法尔喷管和超燃燃烧室。
加热器。为了模拟高空、高速飞行状态下的来流空气总温,需要使用加热器来加热空气。 目前使用的加热器包括燃烧型、蓄热型、电弧型和激波管型四大类。在本实验系统中,加热空 气采取的是燃烧氢气的方式,即在实验空气中点燃氢气,以提高空气的总温。
液体火箭发动机典型实验室及典型实验概述
液体火箭发动机典型实验室及典型实验概述中文标题: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典型实验室及实验概述摘要: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以运载火箭为目标,将液体燃料以发动机内的排列组合、非稳态燃烧和内部流动法则经由改变燃料比来提供动力的发动机。
本文首先介绍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与原理,然后介绍了不同的典型实验室的设备以及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将针对典型实验室中开展的实验进行详细描述,以及实验分析、结果验证和发展前景等。
关键词:液体火箭发动机;典型实验室;实验概述正文:1. 介绍 \n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以运载火箭为目标,将液体燃料以发动机内的排列组合、非稳态燃烧和内部流动法则经由改变燃料比来提供动力的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分为燃烧室和推进器,燃烧室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室容积、发头和燃料接头,推进器是发动机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完成火箭的提供动力的机构,它的功能是把燃料燃烧后的气体排出发动机,以驱动火箭向前移动。
2. 典型实验室研究介绍 \n已建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具备一整套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和试验装置,可完成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
实验涉及多方面试验主题,如:发动机设计参数测试,发动机运行性能测试,发动机基础参数校验,发动机稳定性试验,发动机可靠性试验及控制系统的校验等等。
3. 实验分析 \n典型实验室通常运用多种独特的实验装置,以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机械结构,燃烧室内部流动,推进器内部流动,喷口内部流动,推力及推力曲线,热学及耗能,热力学及耗能,调速,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实验小组通过分析测量的实验数据来设计适宜的发动机设备及操作过程,达到实现更佳的发动机运行效果。
4. 结果验证 \n通过结果验证,根据筛选出的实验参数与理论值的比较,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发动机的设计符合理论值,即表明发动机设计是合理的并可以运行,而实验测量参数则较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但还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情况。
5. 发展前景 \n发展前景方面,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仍然具有很大潜力,未来还可以继续在发动机性能、控制系统、安全保护及可靠型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火箭发动机相关课程设计
火箭发动机相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了解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火箭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火箭发动机的分类及其特点;(3)掌握火箭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4)理解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技能目标:(1)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火箭发动机相关问题;(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火箭发动机的实际应用场景;(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过程。
具体安排如下:1.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介绍火箭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及其与传统发动机的区别;2.火箭发动机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火箭发动机,如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等,并分析其特点;3.火箭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介绍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喷嘴、推进剂供应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4.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讲解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如燃烧、膨胀、排气等过程,并分析各过程对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2.讨论法:学生针对火箭发动机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火箭发动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实验法:安排火箭发动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章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火箭发动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火箭发动机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4.实验设备:准备火箭发动机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和应用。
火箭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实验一
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及推力、压强测试实验(火箭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实验一)实验指导书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一、实验目的1、学习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及推力、压强测试的方法;2、掌握实验中推力传感器、压强传感器的标定方法;3、利用实验结果(数据或曲线)、参照火箭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中介绍的方法,处理参试发动机的特征速度(*c)、比冲(s I)和推力系数(F C)。
二、实验内容要求1、清点参试发动机的零部件、检查零部件的齐套情况;2、记录实验前发动机的喷管喉径、固体推进剂装药的结构参数;3、检查实验数据采集系统、点火控制系统,确保各系统正常可靠工作;4、标定实验中使用的推力、压强传感器;5、称量点火药并制作点火药盒、装配实验发动机,做好点火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6、发动机点火,并采集P~t和F~t曲线;7、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地面静止实验,测量P~t和F~t曲线,然后进行数据处理,检查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没有达到,还要进一步修改设计,再次进行地面实验,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因此,学习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实验方法,对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人员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由于发动机工作时将伴随着强大的振动和噪声,有时还有毒性、腐蚀性和爆炸的危险,因此为了保证试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护贵重的仪器仪表,必须采用远距离操纵和测量的方法,即采用非电量电测法。
为了获得发动机的P~t和F~t曲线,通过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压强传感器和推力传感器,将被测的压强和推力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放大后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保存。
由于传感器输出的是电压信号,而实验需要得到的是推力和压强信号(实际物理量),因此实验前应对所采用的传感器进行标定,标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传感器电压信号和实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只要将标定结果输入到计算机采集系统中,在信号采集时,采集系统将按照标定结果将测得的电信号转换成实际物理量,即可获得P~t 和F~t 曲线。
火箭发动机专题实验指导书2011
单边膨胀尾喷管推力特性冷流实验1. 实验概述1.1 实验背景高超声速飞行器往往需要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跨大马赫数范围的飞行,因此其推进系统的工况多变,喷管膨胀比的变化范围很大。
采用喷管/飞行器后体一体化设计是满足喷管膨胀比变化需求的一种主要手段,此时飞行器后体表面成为喷管的上膨胀面,而下膨胀面一般较短,称之为唇口,希望喷管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唇口能自动调整自由面的外形来改变喷管实际的面积比,从而改变膨胀比并形成非对称尾喷管。
而且,与典型的二维收扩型喷管相比,非对称单边膨胀尾喷管易于实现一体化,可以大大降低推进系统的重量。
然而,非对称喷管性能对整个飞行器的推力影响很大,推力占整个发动机推力的一半以上,且由于喷管非对称性,带来飞行器的配平问题,因此膨胀面的型线须仔细设计,而且单边膨胀尾喷管的推力特性也需要通过实验手段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1.2 实验目的熟悉和了解单边膨胀尾喷管冷流试验研究的内外流模拟条件、高空环境模拟条件和多分力测量手段等,通过该实验初步掌握单边膨胀尾喷管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技术。
1.3 实验内容(1)内流条件模拟及实现手段(2)高空环境的条件模拟方法(3)多分力测量1.4 实验特点本课程属专业前沿领域,拓宽了喷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手段,而且实验课内容基础性强、操作环节多,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 实验原理及关键技术参数单边膨胀尾喷管的冷流实验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各分系统功能如下所述:图1 实验原理图空气瓶:以较高的压力维持空气的存储量,为实验系统供应气源;气动阀:作为实验系统的总气源开关,切断或启动空气瓶与实验管路系统的连接,非实验时为常闭状态;减压器:用于调节和降低气体压力,当入口压力改变时保证出口压力在给定范围内恒定不变; 电磁阀:当气动阀开启后,通过电磁阀来控制实验供气的开启与关闭; 音速喷嘴:用于实现不同实验工况下的流量控制;集气室:用于滞止和稳定来流,使进入设备喷管的气流尽可能均匀;设备喷管:用于加速来流,为单边试验尾喷管提供满足要求的入口来流条件。
液体火箭发动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实验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二、课程设计题目的原始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推力:500N燃料:气氧+75%酒精余氧系数:α=0.8燃烧室压力:2MPa出口压力:0.1MPa三、课程设计任务:1进行热力计算、推力室结构参数计算:确定圆柱形燃烧室长度,喉部直径,喷管收敛段、扩张段长度,喷管出口直径。
2进行喷嘴设计、推力室水冷却计算。
3详细设计并绘制推力室部件总图。
4零件设计。
5撰写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日期:学生:指导教师:班级:教研室主任:目录一、设计任务分析 (1)二、热力计算 (1)三、推力室型面设计 (2)1.燃烧室的初步设计 (2)1)喷管收敛段的初步设计 (3)2)喷管扩张段 (4)2.喷嘴设计 (5)1)气氧直流喷嘴 (6)2)酒精离心式喷嘴设计 (6)3.推力室身部设计 (8)1)热防护校核计算方法如下: (8)2)由CEA热力计算可得喉部燃气的输运特性如下: (9)四、推力室强度校核计算 (11)1.圆筒段应力校核 (11)2.喉部应力校核 (12)3. 螺栓强度校核 (12)五、课程总结 (12)六、参考文献 (13)一、 设计任务分析任务设计气氧—酒精液体火箭发动机为地面试验系统用小推力火箭发动机,仅用于地面试车,由此该发动机设计时具有如下特点:1. 发动机的推力小,燃烧室压强及推进剂的流量都不大,设计结构应尽量简单可靠,便于加工。
2. 发动机仅用于地面试验,对其结构质量要求不高,必要时可增加结构质量来满足其性能要求。
3. 该发动机为试验用发动机,因此设计时考虑测量装置的布置和精确度的要求。
4. 该发动机的制造属单件生产,设计的结构应当易于加工,且尽量采用标准件和已有零件。
5. 在满足其他需求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结构材料以降低成本。
二、 热力计算标况下,()32=1.0/H O kg m ρ,()326=785.47/C H O kg m ρ,可计算出75%酒精的假定化学式为30.524124.6831.814C H O ;标准生成焓为-8960.25/kJ kg ,热力计算结果如下:K)比热比(冻结)/(m s)导热系数特征速度2O1.1295 0.0166三、推力室型面设计1.燃烧室的初步设计酒精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当量混合比γ0=3×321×46.07/0.75=1.465实际混合比:γmc=0.8×γ0=1.172根据经验,取燃烧室效率为ηc=0.98,喷管效率为ηn=0.98。
火箭发动机教案
火箭发动机是目前航空航天领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也是探究太空、探索外太空和实现人类重大探索目标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火箭发动机技术也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因此编写一份完备的火箭发动机的教案来培养学生对于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本次火箭发动机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火箭发动机整体结构、各种零部件原理、燃料和氧化剂选择、燃烧产生的推力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火箭发动机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阔眼界,增强抗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火箭发动机整体结构的设计原理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火箭发动机整体结构的设计原理,并了解火箭发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就是使学生能分析出火箭发动机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并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火箭发动机中各种零部件的原理及设计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火箭发动机中各种零部件的原理及设计,并了解零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就是使学生能分析出各个零部件不同的功能,以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3.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和氧化剂选择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火箭发动机燃料和氧化剂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燃料和氧化剂的选择对于火箭发动机推力大小和性能的影响。
就是使学生能了解不同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了解不同燃料和氧化剂适用的场景和条件。
4.火箭发动机燃烧产生的推力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火箭发动机燃烧产生的推力的原理和数学公式,并且能够解答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
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火箭发动机推力的公式,以及掌握各个因素对于火箭发动机推力大小的影响程度。
三、教学方法本次火箭发动机教学活动采取讲解理论部分,注重实践的方式进行。
包括对火箭发动机的解析、组装、燃烧实验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演练,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2.4.1)--固体推进剂燃速与燃速测量
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定义一般有两种:
—— 线性燃速 r :在单位时间内,推进剂燃面沿
其法线方推进的位移。
r
=
de dt
r
=
D); t 代表时间 。
在给定工作条件下,测出烧去△ e 所需的
时间△ t 之后,即可算出在△ t 时间内的
—— 质量燃速平均m燃p速:r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燃面上沿 燃面法线方向所烧掉的推进剂质量 。
燃速压强指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403 教研室
单 位 时 间 内 燃 烧 掉 的 推 进 剂 质 量 :
m& p = r p Abr
r = a ᅲpn
rp 为固体推进剂的密度, Ab 为燃烧面积, r
燃速 m& p = r p �Ab�a�pcn
固 体 火 箭 发 动 机 的 喷 管 流 量 公 式
③ 如果 n﹥1 ,压强升高造成的燃气生成 率增量会小于排气质量流量增量,燃烧 室内的燃气质量存在这减少的趋势,这 样会抑制压强的进一步升高,促使压强 恢 复 到 先 前 平火衡箭状发 动态机,专因业而综 合可实以验保 持 稳 定状态。
埃里( Vieille )r 公=式a:ᅲpn
a 为燃速系数,是推进剂初温的函数;
p 是燃烧室压强,单位 MP ;
n 为燃速压强指数,是压强和推进剂初温的函
数。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
燃速压强指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403 教研室
燃速压强指数体现了燃速对压强变化的敏感程度 , 因此也是表征固体推进剂燃烧稳定性能的一个重要参 数。
稳态燃烧性能是其中的基础,这是因为从使用上讲,在设计
条件下的要求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燃烧过程呈现稳定状态,不能 发生不可控制的变化;从研究上讲,只有充分理解与掌握了固体 推进剂的稳态燃烧性能,才能进一步地研究其他燃烧特性。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4.1.1)--液体火箭发动机点火技术理论课之补充
,已有一个大火炬在燃烧,形成火炬式点火。
主要优点:已在发动机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实际使用,方便可
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多次点火,因此在美国的 SSME
和 Apollo 的登月飞行的 J-2 氢氧发动机都采用了这种点火技
术。此外,在美国 RL-10 、日本的 LE-5A 、 LE-7 和俄罗斯的
PД-0120 等氢氧发动机上都有成功的应用。
8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
2.3 电火花点火技术
电火花点火技术常用于氢氧发动机的点火过程。
火花塞安装在专用点火喷嘴内,点火喷嘴通常都设在燃烧室
( 包括燃气发生器 ) 的喷注器中心,并有独立的氢、氧供应系
统。在火花塞通电发火花时,气氧和气氢进入点火喷嘴而点
火,形成—个大火炬,当主系统的大量氢和氧进入燃烧室时
主要缺点:必须要有气相起动组元的供应系统和大功率的电
源;在真空条件下高压电路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差,除氢 - 氧
组元外,点火室内不太干净的“气体”容易引起电火花塞产
生故障;结构较复杂,重量相对较大。
9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
Fig. 3 Typical Scheme of Spark plug torch ignition
11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
Fig. 4 Typical scheme of Catalytic ignition
12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宇航学院
2.5 气动谐振点火技术
气动谐振点火技术是基于气动谐振加热现象的一种新型非电 钝感点火方式。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学习指导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学习指导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是一门以实验项目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课程学习时,需要重视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还需要学习掌握各种实验方法。
此外,本门课程是建立在宇航推进专业的知识理论与实验理论体系之上,因此,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也是完成本课程的基础。
课程的实验项目安排是遵循着从“基础操作实验——参与引导实验——综合演示实验——自主研究实验”的递进路线,同学们在实验项目中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会越来越高,指导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干涉将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求各位同学在进入自主研究实验之前,要一步步完成“具备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实验理论——熟悉实验设备——掌握实验方法”的进阶,最终实现“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完成实验分析”的自主实验研究能力。
学习建议:1.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来侧重不同能力的培养,做到重点突出。
2.重视预习。
《实验指导书》是本课程的实验教材,同学们要在实验前提前预习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
通过预习,要达到理解实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设备、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的效果。
充分的预习是实验顺利实施的保障。
3.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过程。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实验,都需要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
越积极,收获越多;越主动,提高越大。
各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和重点不一,所以不好统一要求,但是如下三个基本点是需要同学们努力做到的:(1)主动认知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是实验过程的载体,是实验研究的基本工具。
只有正确熟练地使用实验设备,才能完成实验内容,实现实验目标。
(2)关注实验细节。
实验过程是一项随机过程,即便是严格按照实验参数与规程,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与数据,因此,需要同学们对实验细节能够多多关注,细小的差别就会牵引出新的问题,科学研究的进展也很多是基于此。
(3)注意实验数据的完整性。
实验过程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实验数据,通过一定的分析处理,来证明某个定理、说明某项趋势、达到某类指标,从而实现实验目的。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航天发动机综合实验》课程
《航天发动机综合实验》以固液混合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对象,设置了固体燃料制备、固体燃料性能表征、液体氧化剂充装、固体推进剂制备、点火系统设计、固体推进剂点火燃烧、固液混合探空火箭装配、固液混合发动机地面试车实验等多个实践环节,旨在加深研究生们对火箭发动机领域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空天动力领域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
一、全链条、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基于现有实验条件,结合航天学院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的优势科研方向,以固液混合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对象,合理设计了实践课程内容。
在固液混合发动机方面,从燃料制备,到发动机地面点火试车,再到固液混合探空火箭装配,可完成从基础部件到系统总体的全方位实践体验,不但使研究生们对火箭发动机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其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实践环节组成二、以基础促创新的新型空天动力实践课程探索为了使研究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课程负责人刘林林老师编写了国内固液混合发动机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固液混合发动机技术基础》作为教材,该专著已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及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授课团队还编写了讲义《固体火箭发动机概论》,便于研究生们预先补充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有助于研究生们及时查漏补缺,并在综合能力拓展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体现并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课程围绕某一主题设置开放性的火箭发动机设计题目来进行课程考核。
研究生需要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设计过程,并完成发动机设计纸制报告,再以PPT汇报的形式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具体结构、性能参数验证等进行全面阐述。
由于题目自由度大、设计过程体系性强、设计内容复杂,且需要团队分工协作,可极大锻炼研究生们的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
课程考核中设计的火箭发动机三、安全与品质兼顾的高水平实践环节打造火箭发动机是各类航天器及武器系统的核心动力源,在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11.1)--固体推进剂燃速测定实验指导书
2. 燃速与燃速测量
2.1 燃速及燃速公式
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定义一般有两种,即:线性燃速和质量燃速。固体推进剂线性燃速的
定义是在单位时间内,推进剂燃面沿其法线方推进的位移,线性燃速一般用符号 r 表示,
其数学式为:
r
=
de dt
式中 e 代表位移(cm 或 mm),t 代表时间。对上式改用有限差分式,即得时间△t 内的平均
为了保证固体火箭发动机稳定工作,一般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推进剂的压强指数小于 1。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推进剂的燃速压强指数 n 都在 0~1 之间,n 值越大,燃速对压强越敏感。对于 n 值 在 0~0.2 之间的推进剂,通常称为平台推进剂,其燃速对燃烧室压强不太敏感。若 n 值小 于 0 时,则称为负压强指数推进剂,也称为麦沙推进剂。复合推进剂的 n 值一般在 0.2~ 0.65 之间。
固体推进剂燃速测定实验指导书
1. 实验目的
1) 了解水下声发射燃速仪的测量原理与设备构成。 2) 在选定的初温下以及给定的压强范围内,测定推进剂药条的燃速,并根据实验数
据整理出燃速关系式 r = a ᅲpn 。
3) 根据不同初温测得推进剂燃速,求出推进剂的燃速温度敏感系数。 4) 通过实验掌握在燃速仪中测定燃速的方法,并分析与实际发动机工作时燃速的差
燃速为:
r
=
De Dt
对某一指定的推进剂,在给定工作条件下,测出烧去△e 所需的时间△t 之后,即可算
出 r 值。
质量燃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燃面上沿燃面法线方向所烧掉的推进剂质量,一般用
符号 mp 表示。质量燃速与线性燃速的关系如下:
mp = rp gr
式中 p 为推进剂密度。 如无特殊声明,本实验中所指的推进剂燃速都是推进剂稳态燃烧下的线性燃速。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13.1)--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实验指导书
宇航推进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综合实验报告人:班 级:同组人:指导老师:日 期: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实验指导书1.实验目的1.考察点火管零件参数与点火条件之间的关系提供分析依据2.了解微型脉冲功率装置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探头并通过示波器记录波形,掌握微型脉冲功率装置使用要点,能独立完成脉冲放电和测试实验。
3.掌握导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安全特性,了解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系统实验过程,了解硼/硝酸钾的钝感特性,能独立完成点火实验,有条件下测试点火延迟时间,并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延迟时间的一致性范围。
2.实验背景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常用点火装置由起爆器、点火器和一些辅助部件组成。
起爆器在电能和其他非电能量的激发下使起爆器起爆,继而点燃点火器,点火器所产生的炽热火焰点燃发动机主装药。
按激发能源不同,起爆器可分为电起爆器和非电起爆器。
按起爆器和点火药是否安装在一起,点火器可分为整体式和分装式。
国内目前导弹和火箭发动机点火系统安全设计思想是以结构钝感为主,对药剂以防护为主,安全要求是满足1A/1W 不发火。
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系统与目前点火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取消了电爆管,直接点燃点火药,这时,点火药成为了始发药,点火装置的安全性不再受电爆管的起爆药感度限制,极大的提高了点火装置的安全性。
从而可将结构钝感的安全设计思想和药剂钝感思想结合起来必将极大的提高点火系统的安全性能。
因此以冲击片点火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可以设计成直列式点火序列。
直列式点火管是直列式引爆概念的延申,是直列式火工品的一种,美国军用标准中还有用非隔断式爆炸序列(Non-interrupted explosive trains)这种说法,而直列式火工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直列式火工品的使用方式与错位式火工品不同,按照美国海军武器系统炸药安全审查局(WSESRB)的技术手册——《非隔断式爆炸序列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技术手册》(Technical Manual for Electronic Safety and Arming Devices With Non-Interrupted Explosive Trains)的说法:弹药引信历史上一直使用敏感的炸药元件,在解除保险之前它的输出被机械地隔断,在这些引信中解除保险过程的控制是用机械方法完成的,固态电子器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引信安全设计带来了变化,近年来炸药爆炸元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即爆炸序列的机械隔断不再是必需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简介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讲,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主要部件的工作特性;(2)学习火箭发动机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系统构成和实验设备;(3)通过具体实验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方案设计、系统调试、实验操作规程、实验现象观察以及数据处理等;(4)了解火箭发动机实验研究的发展动态,经过动手实践,熟悉先进的实验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实验能力。
从素质与心理角度来讲,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在认知上,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识记、领会层面);正确地使用各项实验技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运用层面);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提炼实验结论(分析层面);根据研究目的,综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实施一项完整的研究型实验过程(综合层面);评估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评价实验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
在情感上,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各种实验现象,加深直观感受(注意层面);充分利用火箭发动机专业教学实验中声学、光学、电磁、气动等现象丰富这一优势,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反应层面);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实验习惯和客观严谨的实验态度(价值评价层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本课程与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职业性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价值观组织层面);促进学生培养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紧密协同的团队意识,培养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品格层面)。
在动作技能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典型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能进行安装、调试与测量,熟练掌握各项应急处理措施。
课程性质与定位“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专业的三大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专业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教育环节。
本课程是一门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课程。
课程以实验为载体,定位于各种联系的“桥梁”——即专业基础理论理解与综合运用的桥梁、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桥梁。
本课程既是专业知识的形象表现,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理论;又是专业知识运用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专业问题;还是学生未来职业活动的预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课程设计的思路鉴于“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且需要较好专业理论基础的综合教学实验课程,因此从实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教学要求出发,以及为了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过程,设置了专门的实验理论内容。
理论课内容按照“基础——前沿——安全”的知识模块组织。
实验项目的设计从火箭发动机的热力过程出发,包含了推进剂的输送与供给、喷注雾化、点火、燃烧、推力产生、热防护等关键环节,涉及到喷注器、点火器、燃烧室、喷管、减压器、汽蚀文氏管、输送管路等关键部组件。
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贯彻“巩固基础、综合运用、跟踪前沿”的指导思想。
具体而言,“基础”体现在实验项目反映了火箭发动机系统的基本运行过程与基本的构造特征。
“综合”体现在实验项目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需要运用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知识、需要通过设计、计算、分析、处理等多种方法和测量、控制、装配、调试、安全保障等诸多操作技能来实施。
“前沿”则体现在部分实验与该专业领域内的科研前沿相关联。
课程的实验项目安排是遵循着从“基础操作实验——参与引导实验——综合演示实验——自主研究实验”的递进路线,使学生要一步步完成“具备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实验理论——熟悉实验设备——掌握实验方法”的进阶,最终实现“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完成实验分析”的自主实验研究能力。
图:实验项目的设计与教学安排与前后课程关系本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要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重要定理、规律。
先修课程有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火箭发动机原理等专业课,本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对于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也是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前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演练。
课程特色课程内容组织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验内容丰富真实,过程完整;强调动手环节,注重操作技能,突出团队协作;基础与前沿相结合,注重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教学条件作为实验课程,必须具备完整的实践教学环境,具体到本课程而言,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1)专业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
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教学实验系统具有非常明确的专业背景,培养目标清晰直接,具有强烈的航天推进特色,因此主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件大都要自行设计加工,需要专用配套设施,通用性差。
此外,实验系统涉及的学科众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从硬件条件上看,实验系统综合了测量、控制、供给、安全保障、试车台架等多个子系统;从实验过程上讲,要参与到安装、调试、测量、后期处理、应急措施等环节。
因此,实验系统的建设难度大,需要持续的投入与积累。
2)硬件要求高。
火箭发动机教学实验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实验,只有达到了一定的硬件水平后,才有能力开设。
(1)火箭发动机实验需要专门的实验系统和仪器设备,对实验场地条件也有专门的规定。
尤其是实验系统,本身就包含了诸多分系统,十分复杂,并且专用设备众多,建设成本高昂。
例如,典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系统包括:推力架、测控系统、推进剂输送系统、点火系统等,其中的每一项分系统又都是由若干复杂零部件组合而成,设计、加工、安装和调试过程繁杂,重点设备价格昂贵,维护使用成本高,没有良好的基础与积累是难以胜任教学实验的需求。
(2)实验过程中测量控制的自动化程度高。
因为火箭发动机实验中,物理化学过程处于高速进展之中,时间分辨率要求高,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只有依靠高度自动化的测控系统才能完成不同参数的采集测量,才能实时监控实验过程,及时发现处理实验异常,保障实验顺利进行。
3)安全保障严格,部分实验工质属火工品性质。
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实验条件苛刻,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高真空环境模拟实验、有高温高压高速的燃烧流动过程、也有强电场强磁场实验环境等等,因此安全上的万无一失与实验过程的稳定可靠是开展综合教学实验所必须满足的先决条件,这需要有完善的实验保障措施与严格的实验安全制度体系。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实验能力突出,经验丰富,还需要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建设发展状况自2009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立项以来,课程组开展了持续的、全面的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如下:1)开展了多套实验设备的自主研制,建成了能有效支撑“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的硬件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宇航推进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北航在沙河新校区新建了6000m2的宇航推进实验室,投入近5000万元,基础设施完善。
虽然将现有的教学科研设备搬迁、重建,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但是新实验室也为本课程的建设带了更好的发展契机,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硬件升级换代的机会。
为此,课程组全体教师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拟定了长期的建设规划,立足于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技术实力,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分批研制多套先进教学实验系统。
近四年来,课程组先后建成了固体推进剂燃速测量系统、减压器特性实验系统、固体火箭发动机综合实验台、喷管效率教学实验系统、直列式点火教学实验系统等。
这些新建的实验系统经过试讲调试,都已投入教学应用,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重新编写实验理论课程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从火箭发动机专业实验教学与技能培养的需要出发,课程组编写了理论课程教材——《火箭发动机实验技术》,初稿完成于2007年。
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根据课程发展规划与教学实践的效果,觉得还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原教材的编写思路主要是参考了工业部门的实验组织与实施的过程,内容上也大量借鉴和引用了工业部门的文献资料,与当前教学内容的关联欠紧密,与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度不够。
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决定从系统培养本科生专业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角度出发,在已有的教材初稿基础上,强调基础与理论,突出教学特色,更好地与火箭发动机理论课程及设计课程配套,以火箭发动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写。
区别于以往按照工程研制的步骤来组织教材内容,在重编时则按火箭发动机系统各种现象与过程的发生顺序来组织内容,包含有:推进剂贮存、增压输送、喷注雾化、点火燃烧、膨胀加速、喷射羽流、换热冷却等物理化学过程。
随着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的更新换代,课程组也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
每一册指导书都是由实验理论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联合编写。
指导书中既包含了具体实验过程的实施指导与实验要求等一般性内容,还详细的讲解了实验原理、实验设施以及相关的研究背景,具有较好知识性和实用性。
3)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型实验课程组织管理模式“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一门全新的大型的综合教学实验课程,需要一套专门的组织管理模式,实现人员和设备的高效组织、实验项目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措施的可靠保障。
在课程的组织管理上主要是做好设备组织与人员组织,前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特点来具体对待;对于后者,可从课程的师资要求、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课程内容的层次关系等方面来综合协调,以提高课程组织效率。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较好的组织模式是由本专业教研室(实验室)来统一协调,由教研室(实验室)主任作为课程负责人来牵头,以实验项目的横向组织为主,以实验保障需求的纵向组织为辅。
专业实验课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实验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保障条件管理、安全管理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实验项目管理。
对实验项目实行分类管理与实施的办法,这样可以更加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实验设施的教学潜力,能够分层次、分阶段、分领域地实现课程目标。
在具体实践中,为了方便实施,结合本专业实验的实际特点,课程组提出了基础操作实验、综合演示实验、参与引导型实验、自主研究型实验这四种分类方法,依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
由于实验室搬迁重建,以及明确了突出实验过程的参与性与实验技术的先进性这一指导原则,对原有的实验项目进行了调整,因此教学团队也有所变化。
课程组从最初的17人减少到目前的12人,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已经能够独挑大梁;另一方面是部分实验正在更新换代,在完成了技术设备升级,并经过试讲改进后,在重新编入本课程的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