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观察蚯蚓教育案例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观察蚯蚓教育案例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观察蚯蚓教育案例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幼儿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观察蚯蚓的教育案例,探讨幼儿园科学观察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二、蚯蚓教育案例1. 教育目标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园的教师希望幼儿通过观察蚯蚓,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育主题教育主题为“蚯蚓的生活”。

3. 教育内容和过程教师首先向幼儿介绍蚯蚓的基本生活习性,并展示蚯蚓的外貌和特点。

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到校园的草地上挖蚯蚓。

教师指导幼儿们观察蚯蚓的动作、姿态和生活环境,并让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蚯蚓身体的细节。

随后,幼儿园教师将蚯蚓放入透明容器内,让幼儿们仔细观察蚯蚓的活动轨迹和生长变化。

4. 教育效果通过这次观察蚯蚓的活动,幼儿们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更加立体和全面。

三、幼儿园科学观察的重要性1. 培养观察力通过科学观察,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2. 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察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实验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3. 培养动手能力通过科学观察,幼儿可以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

四、实施幼儿园科学观察的方法1. 选取生活化的主题在进行幼儿园科学观察时,教师要选取生活化的主题,让幼儿们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观察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教师要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提供观察工具和设备,让幼儿们能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实践,使观察过程更加科学灵活。

3.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在科学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4. 注重整合学科知识在进行科学观察时,教师要注重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让幼儿在进行观察和实践的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别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会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3)掌握蚯蚓的呼吸方式,理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蚯蚓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2)学习蚯蚓的生活习性,如夜间活动、喜好湿润环境等。

2. 蚯蚓的生态环境(1)了解蚯蚓在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下的分布情况。

(2)探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蚯蚓。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如“蚯蚓是怎么运动的?”“蚯蚓的生活习性是什么?”2. 观察蚯蚓:(1)分发蚯蚓,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

(2)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细致观察蚯蚓的外部结构。

3. 小组讨论:(1)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学习。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生命尊重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土壤,记录蚯蚓的出现情况,了解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

3. 调查家庭周围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保护蚯蚓及其生活环境。

六、教学拓展:1. 蚯蚓的生理特点(1)了解蚯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2)探讨蚯蚓的排泄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蚯蚓的利用价值(1)了解蚯蚓在农业、园林、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应用。

幼儿园科学实验蚯蚓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蚯蚓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蚯蚓教案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培养幼儿对生物的兴趣和认识;2. 锻炼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所需材料1. 蚯蚓若干;2. 含有适量泥土的玻璃瓶;3. 蔬菜残渣或水果皮等蚯蚓的食物;4. 放大镜;5.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将玻璃瓶分为上下两部分,瓶底部放入泥土,保持适量湿润,上部将用于放置观察蚯蚓。

2. 观察蚯蚓将蚯蚓放入玻璃瓶的上部,观察蚯蚓在泥土中的活动状态和行为表现,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蚯蚓的外貌特征。

3. 喂食蚯蚓在瓶中加入蔬菜残渣或水果皮等蚯蚓的食物,观察蚯蚓的取食行为。

4. 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自由发挥,观察并记录蚯蚓的行为和活动情况,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蚯蚓在实验中的表现。

四、实验总结1. 实验内容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让幼儿对生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实验意义蚯蚓是常见的土壤动物,通过这次实验,不仅让幼儿们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验反思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蚯蚓的生存环境和饲养条件,加强对幼儿们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延伸活动1. 植物生长实验可以让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

2. 动物饲养实验让幼儿们参与小动物的饲养,培养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3.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合作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们学会协作与交流。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蚯蚓的生存环境和饲养条件;2. 加强对幼儿们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3. 注意实验材料的使用和储存,保持实验器材的整洁和安全。

七、教师评价通过这次实验,幼儿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和记录蚯蚓的生活习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让幼儿们对生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蚯蚓》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蚯蚓》教案、教学设计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蚯蚓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认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蚯蚓这一生物的学习充满好奇心。然而,他们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3.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讲解蚯蚓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对蚯蚓保护的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观察蚯蚓: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蚯蚓和放大镜,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蚯蚓特点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认识。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开展蚯蚓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4.组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用显微镜观察蚯蚓的教案: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呼吸过程

用显微镜观察蚯蚓的教案: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呼吸过程

教案:用显微镜观察蚯蚓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观察蚯蚓的活动和呼吸过程。

二、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其附件。

2.蚯蚓。

3.玻璃水盆,滤纸。

4.草、泥土或蚯蚓食物。

5.显微照相机。

三、教学步骤1.介绍蚯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蚯蚓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于环节动物门、蚯蚓纲、蚯蚓科,通常生活在泥土中。

蚯蚓身体呈圆筒状,柔软而富有弹性。

它们的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表皮上分布着许多细小的毛突。

蚯蚓身体的前部分有一张小嘴和一对触须,可以用来感觉和寻找食物。

2.观察蚯蚓的活动和呼吸过程。

在观察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观察器具。

先取出一条蚯蚓,将其放在滤纸上,用水将蚯蚓洗干净,然后放在玻璃水盆中。

向蚯蚓所在的盆中加入少量泥土或草,这样蚯蚓就会有一个安身之所,方便观察。

给蚯蚓喂食,让它们吃过饭后在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的时候,将显微镜镜片朝下贴在玻璃水盆上方,将蚯蚓移至半透明的位置下。

可以观察到蚯蚓的呼吸运动。

蚯蚓的呼吸器官是由皮肤上的多个突起组成的。

蚯蚓的皮肤通透且富有弹性,呼吸时身体会有规律地膨胀和收缩。

通过显微观察,我们还能看到蚯蚓的运动方式。

蚯蚓的运动是通过身体的伸缩来推动前进的。

蚯蚓的一端会向前伸出,身体的环节会从一端向另一端调整,这样蚯蚓就会向前缩短,达到前进的效果。

观察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照相机进行拍摄和记录。

四、教学体会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们了解了蚯蚓的生态习性及其基本结构,对蚯蚓的呼吸和运动方式进行了观察,学生们对动物的生态和构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观察进行了知识记忆的巩固。

通过此教学活动,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

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

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教育中,观察蚯蚓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活动。

通过观察蚯蚓,孩子们可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和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蚯蚓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思考和尊重自然,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热爱大自然的好习惯。

二、观察目的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2. 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三、教学准备1. 准备幼儿园师生一起观察的蚯蚓2. 准备透明容器、土壤、水和树叶等环境3. 准备相应的图片、书籍或视频资料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导观察1. 让孩子们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无骨骼等。

2. 引导孩子们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如爬行和蠕动等。

3. 让孩子们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如在湿润和干燥环境中的表现。

第二步:实地观察1. 将蚯蚓放入透明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土壤和水,让孩子们观察蚯蚓在这个环境中的活动。

2. 在透明容器中加入树叶等环境,让孩子们观察蚯蚓对这些环境的反应。

第三步:交流讨论1. 引导孩子们就观察情况进行讨论,让他们共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引导孩子们提出关于蚯蚓生活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蚯蚓对环境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四步:总结回顾1. 组织孩子们对这次观察活动进行总结回顾,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2. 鼓励孩子们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并以画画、手工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观察蚯蚓的教案,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引发了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作用。

也为幼儿园课程中自然观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深入探讨了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引导幼儿发现、思考和尊重自然。

观察蚯蚓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动物科学教育《观察蚯蚓》教案

幼儿园动物科学教育《观察蚯蚓》教案

幼儿园动物科学教育《观察蚯蚓》教案观察蚯蚓:幼儿园动物科学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是一种土壤中生活的“好朋友”;2. 能够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3. 通过观察,发现蚯蚓的重要作用,学会维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1.引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蚯蚓。

(2)老师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蚯蚓是什么?在哪里生活?它有没有用途?”2. 探究(1)展示蚯蚓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引导幼儿观察。

(2)利用活动板书或简单的图文介绍蚯蚓的生活和作用。

(3)针对蚯蚓的一些特点,例如:喜欢潮湿的环境,老师与幼儿一起想出一些让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

3. 实验(1)准备一个小盒子,加入一些泥土,让幼儿在其中放入蚯蚓。

(2)观察蚯蚓在泥土中的表现,例如:蠕动、挖土等。

(3)让幼儿自己动手,把蚯蚓放回土壤中,观察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4. 拓展(1)通过小游戏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和了解,例如:追逐比赛、蚯蚓排队等。

(2)让幼儿自己收集一些枯叶和花瓣,在盒子中摆出美丽的家园,为蚯蚓打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5.总结(1)让幼儿在心理画板上画出他们印象中的蚯蚓,让他们再次回想蚯蚓的特点。

(2)回顾整个活动,让幼儿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 学习蚯蚓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2. 发现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环境维护的意义教学方法:1. 图片或实物引入,带领幼儿进入学习状态2. 观察实验、拓展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干预幼儿不安全的行为,比如将蚯蚓扔到墙上。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较好地观察蚯蚓并发现其身体特征和行为习惯。

2.观察幼儿能否将发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通,学会维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后记: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观察蚯蚓,他们天真烂漫的眼神和好奇的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有孩子们将蚯蚓抛到了墙上并试图用手把它侧着,所以,我们需要特别的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干预不安全的行为。

观察蚯蚓生活蚯蚓观察托班科学教案2

观察蚯蚓生活蚯蚓观察托班科学教案2

观察蚯蚓生活蚯蚓观察托班科学教案2。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蚯蚓是什么。

蚯蚓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物。

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不具备任何器官,也不具备四肢。

与此相反,它们的身体呈长肉筒状,由一整个肌肉组成。

在蚯蚓的身体里,有一种称为前肠的器官,它是用来摄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

蚯蚓还有一个呼吸器官,称为皮肤,它在把氧气吸入体内时也可以让蚯蚓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

这就是蚯蚓的呼吸系统。

此外,蚯蚓的腹部有一些粘液腺,它们可以分泌黏液使得蚯蚓在它们的隧道或地道中移动。

我们将进行实验的前提蚯蚓必须在室外收集。

我们要穿上外套和手套,然后查看周围的花园、草地或湿地,寻找生活中的蚯蚓。

收集蚯蚓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抓得太用力,以免将它们压死。

把蚯蚓放入一个透气的容器中,例如一个玻璃罐或者一个塑料框。

对于这个实验,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个小盘子,一些水、一些细沙和营养丰富的泥土。

我们将观察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行为,例如蚯蚓如何感觉周围的环境、如何使用它们的身体和如何摄取食物等。

在开始观察之前,先将盘子里的泥土、沙子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将混合物倒入蚯蚓的容器中。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蚯蚓将营养物吸取到自己身体里之后,看看它如何吞咽食物。

这时你可以看到它的口在长肉筒顶端,伸出来捡起某些营养残渣,然后缩回身体,让食物消化掉。

在此时,你会看到蚯蚓的舌头(称为扁桃体)会来回晃动,以帮助它吞咽食物。

当蚯蚓需要进入到泥沙中时,它们会先抬起前面的头部,然后弯曲身体向前爬行。

如果没有黏液支持它们的移动,蚊蚓将无法移动,因此它们依赖于长存活腺分泌的粘液,以便在地下生活中移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蚯蚓周围的环境。

蚯蚓能够感觉周围的环境很多方面,在土壤的上下部分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在蚯蚓的容器中加入更多的土壤,让蚯蚓重新下到泥沙中。

看看是否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环境变差,蚯蚓将在扩大的沟槽内尝试寻找新的巢穴。

如果蚯蚓周围的环境变好,它会在沟中挖一个更深的巢穴。

这个过程反映了蚯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它们的影响提供了启示。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学设计二、观察析蚯蚓适合土壤中穴居生活的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提问问题1:每组提供大小2条蚯蚓(放于土壤环境中)、一个解剖盘、棉花、成水的小烧杯、滴管。

观察内容:体形、体色、体表爱心提示:在观察过程中保持蚯蚓体表湿润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到答案。

归纳总结:1.体形:细长圆柱形——减少钻土的阻力突出的环带——靠近前端,生殖作用节: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引出环节动物的概念)——运动更灵活、自如3.体色:与土壤颜色相近——保护色4.体表:湿润——减少与土壤的摩擦空格加观察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其他问题:1.怎样区分背腹部?2.环带有什么作用?背腹部:背部光滑、腹部粗糙背部有一条黑线,背中线有的实验小组蚯蚓较小,观察不到明显的环带,而大的蚯蚓环带明显。

学生通过这种区别,讨论得出环带的作用: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智慧教室交互式的问答,让学生参与热情更高【环节三】实验提问:蚯蚓湿润的体壁还有什么作用?提示:1.取2条大小相似的活蚯蚓,一起放在解剖盘的不同位置处,分别标上A和B;2.把A蚯蚓用滤纸卷起来,吸干蚯蚓体壁上的水分,将滤纸展开,看蚯蚓有何反应过一段时间(约3分钟)后,再用清水滴在A蚯蚓的体壁上,学生操作,观察现象先思考问题,通过智慧教室系统进行交互式交流,让学生先对一些问题进行前期处理又会出现什么现象3.对B 蚯蚓不作任何处理,并不时用清水滴在B 蚯蚓的体壁上。

总结:蚯蚓湿润的体壁还有什么作用?从传说看生活:蚯蚓为什么怕太阳?分析原因:湿润的体壁可以进行呼吸蚯蚓要保持体壁湿润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 【环节四】探究:蚯蚓的运动提问:蚯蚓的这些特征使得蚯蚓可以在土壤中自由穿梭,那么蚯蚓是怎样的运动的呢? 先来探究一个问题:题:蚯蚓在光滑的表面还是粗糙德表面运动快?设:划:探究实验中,往往需要设计:对照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两个方面以四人组成的大组为合作单位,共同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同时注意收集问题。

初中生物八上教案观察蚯蚓实验教案3

初中生物八上教案观察蚯蚓实验教案3
生:使身体的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师:谁能描述一下蚯蚓的运动情况?
生: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这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固定和支持作用有关;在玻璃板上蚯蚓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在粗糙的纸上蚯蚓身体的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的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三、多媒体展示实验提纲: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教案
课题
实验:观察蚯蚓(第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2.使学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环境,由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多媒体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蚯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教学录像或教学软件;其他的环节动物的录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学生准备:蚯蚓采集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过程
蚯蚓采集: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师:右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是否感觉有黏液?知道为什么吗?
生:有黏液。
师:蚯蚓的体表比较湿润对它有什么意义吗?

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

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

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幼儿园自然观察:观察蚯蚓教案1. 引言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教学中,观察蚯蚓是一个生动有趣的主题。

通过观察蚯蚓,幼儿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自然,学习生态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以观察蚯蚓为主题,探讨幼儿园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落实。

2. 观察蚯蚓的好处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动物,它们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十分有趣。

观察蚯蚓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土壤生态系统,认识生态链条中的一环,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观察蚯蚓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锻炼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3. 观察蚯蚓的方法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蚯蚓,教师可以提供放大镜、玻璃罐和土壤等材料,让幼儿们近距离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蚯蚓喜欢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它们吃什么?”等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观察蚯蚓的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蚯蚓,幼儿可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蚯蚓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细心和耐心;- 锻炼观察蚯蚓时的动手能力,提高手眼协调性;- 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观察蚯蚓是幼儿自然观察中的一个非常好的主题。

蚯蚓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土壤中,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通过观察蚯蚓,幼儿可以认识到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重要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观察蚯蚓也为幼儿开启了自然科学学习的大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6. 总结观察蚯蚓的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自然,培养观察能力,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幼儿园自然观察教学中,观察蚯蚓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值得我们多加关注和推广。

通过以上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相信你对幼儿园自然观察中观察蚯蚓的教案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观察蚯蚓并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是一个可以引发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教学主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蚯蚓观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蚯蚓观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蚯蚓观察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生活习性。

2.观察蚯蚓的特点,掌握简单的科学观察方法。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与小伙伴进行互动和协作。

教学内容:1.蚯蚓的基本生活习性。

2.蚯蚓的观察方法。

3.环保知识。

教学准备:1.蚯蚓2.放大镜3.透明塑料容器4.一些泥土5.幼儿园科技书籍教学步骤:Step1 导入新知老师向幼儿展示泥土和蚯蚓,告诉幼儿们今天的主题是蚯蚓。

让幼儿们对蚯蚓进行自由阐述。

并简要介绍蚯蚓的基本生活习性。

Step2 观察蚯蚓老师带领幼儿观察蚯蚓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首先请幼儿们观察蚯蚓的身体特征,包括头部、身体、尾部的形状和长度等。

接着请幼儿们观察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例如在泥土中的钻洞和进行排泄等。

Step3 提高观察技能老师向幼儿们介绍简单的观察方法。

教师将一些蚯蚓放在透明的塑料容器中,然后让幼儿们使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以及它们在容器中的行为和动作。

Step4 环保知识宣传在蚯蚓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向幼儿们介绍蚯蚓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重要性。

让孩子们明白蚯蚓不仅是一个生物,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清理工,可以使土壤更加松软和肥沃。

Step5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老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进行蚯蚓的观察活动。

在观察时,让孩子们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互相帮助和支持,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Step6 整理体验组织幼儿分享观察过程中的所感所想,让孩子们有机会分享自己对蚯蚓观察的体验和发现。

课后活动:1.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们在家用放大镜观察其他生物,如蜜蜂、蚂蚁、蝴蝶等,并记录所见所闻。

2.鼓励孩子们在户外探索和观察树木和花草,了解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观察,学生们通过部分幼儿科技书籍的介绍加深了对蚯蚓的了解与认识,孩子们从此可以通过自然与环境的联系,早早地开始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环保的作用与责任;在观察过程中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集体环境中,孩子们懂得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在观察蚯蚓时也加深了自己对团队协作和自我认识的学习与感悟。

观察蚯蚓科学教案

观察蚯蚓科学教案

观察蚯蚓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蚯蚓的基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2.难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何通过实验观察蚯蚓的行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蚯蚓对土壤的贡献,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巩固练习: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蚯蚓行为的观察实验,记录并分析结果。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观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蚯蚓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2.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观察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实践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实验材料:蚯蚓、土壤、玻璃容器等。

2.教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3.图书资料:相关教材、科普书籍等。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蚯蚓的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蚯蚓。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验环节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作用。

2. 教学难点:蚯蚓的呼吸过程、感觉器官的分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蚯蚓标本、观察蚯蚓的容器(如盒子)、放大镜、湿土等。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 讲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展示蚯蚓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蚯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3. 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分组观察蚯蚓在湿土中的活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讲解蚯蚓的生态作用:分析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 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蚯蚓形态特征的掌握情况,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认识。

2. 评估学生在观察蚯蚓生活习性时的细致程度,以及能否记录下相关的重要信息。

3. 评价学生在理解蚯蚓生态作用时的深度,以及是否能联系实际生活。

4. 检查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能提出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的建议。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蚯蚓的形态结构图,包括主要的外部和内部特征。

2. 写一篇关于蚯蚓生态作用的小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描述。

八、课程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到公园或郊外观察土壤中的蚯蚓,记录它们的生活环境。

2. 开展一个关于蚯蚓保护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举办讲座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观察蚯蚓教案

观察蚯蚓教案

观察蚯蚓教案教案标题:观察蚯蚓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资源:1. 蚯蚓模型或实际蚯蚓2. 放大镜或显微镜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4. 学生笔记本或观察记录表5. 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展示蚯蚓模型或实际蚯蚓,向学生介绍蚯蚓的形象,并提出有关蚯蚓的问题,例如:“你们了解蚯蚓吗?你们有没有见过蚯蚓?”知识讲解:2. 介绍蚯蚓的基本特征:使用图片或实际蚯蚓向学生展示蚯蚓的身体结构、颜色、长度等特征,并解释它们的用途和功能。

3. 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解释蚯蚓生活的环境、生活方式、食物来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蚯蚓为什么喜欢生活在泥土中。

观察实践:4. 分发放大镜或显微镜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蚯蚓的身体细节,如皮肤、感觉器官等。

鼓励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提醒他们使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

5. 将蚯蚓放置在透明容器中,让学生观察蚯蚓在泥土中的活动。

鼓励学生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觅食行为等,并记录下来。

讨论与总结:6.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并与他们一起总结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7.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蚯蚓对土壤的改良和养分循环等。

8.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蚯蚓的问题,并指导他们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拓展活动:9. 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一个蚯蚓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蚯蚓的繁殖、蚯蚓的食物链等,并鼓励他们撰写一篇小研究报告或制作展板。

评估方式:10.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11. 检查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评估学生对蚯蚓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将观察蚯蚓的经历与其他动物的观察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不同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现象。

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蚯蚓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寻找蚯蚓。

讨论法:学生相互分享对蚯蚓的观察结果,提出问题。

第二章:蚯蚓的特点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2.2 教学内容: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身体细长,环节明显,体表湿润。

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植物根茎为食。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

讲解法:教师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第三章:蚯蚓的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蚯蚓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观察蚯蚓的行为。

3.2 教学内容:蚯蚓的观察:观察蚯蚓的运动、呼吸等行为。

蚯蚓实验:实验一:观察蚯蚓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行为;实验二:观察蚯蚓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蚯蚓的行为。

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观察蚯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

第四章:蚯蚓的作用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

4.2 教学内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促进养分循环。

蚯蚓对人类生活的益处: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益处。

讨论法:学生讨论蚯蚓的作用和人类如何保护蚯蚓。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讨论如何保护蚯蚓的生活环境。

5.3 教学方法:反思法:学生反思对蚯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六章:观察蚯蚓的实验技巧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熟练的观察蚯蚓的实验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蚯蚓采集和饲养方法。

6.2 教学内容:蚯蚓采集技巧:如何寻找蚯蚓,采集蚯蚓的方法。

初中生物观察蚯蚓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蚯蚓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蚯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
1. 蚯蚓的外部特征;
2. 蚯蚓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3. 蚯蚓的行为特点。

教学准备:
1. 蚯蚓若干只;
2. 水杯、水、泥土、树叶等蚯蚓的生活环境和食物;
3. 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表等工具。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蚯蚓的外部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蚯蚓对光线、温度等因素的反应。

4. 总结:让学生总结观察结果,分析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成果,进行深入讨论。

6. 完成作业:要求学生提交观察报告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观察报告和实验记录表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评价。

延伸活动:
1. 可以让学生围绕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心得。

2. 可以让学生设计更多关于蚯蚓的实验,扩展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反思:
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指
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巧。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观察蚯蚓》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别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会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

(3)掌握蚯蚓的呼吸原理,了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蚯蚓的呼吸原理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 教学难点:(1)蚯蚓的呼吸原理。

(2)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蚯蚓的相关知识。

(2)准备观察蚯蚓的实验材料,如蚯蚓、土壤、放大镜等。

(3)设计观察蚯蚓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1)预习蚯蚓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观察蚯蚓的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

2. 知识讲解:(1)讲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体色、体表特征等。

(2)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3)讲解蚯蚓的呼吸原理,如呼吸器官、呼吸过程等。

(4)讲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如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3. 观察实验:(1)组织学生观察蚯蚓,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2)让学生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如在湿润土壤、干燥土壤中的反应。

(3)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呼吸过程,如身体伸缩、体表湿度变化等。

4.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分析蚯蚓的形态特征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2)让学生思考蚯蚓的呼吸原理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需求。

(3)讨论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呼吸原理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观察蚯蚓初中生物教案

观察蚯蚓初中生物教案

观察蚯蚓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深入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短视频介绍蚯蚓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准备:提供透明玻璃容器、土壤和蚯蚓,让学生在容器里放入适量的土壤,并放入
蚯蚓进行观察。

3.观察实验:学生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包括爬行、进食等行为,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促进土壤通气、改善土壤结构等,引导学
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6.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描述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蚯蚓的行为和特征,并
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加深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学科分组实验备课教案
【环节二】 二、观察
提问问题1:蚯蚓为什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呢?观察分析蚯蚓适合土壤中穴居生活的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
问题1:每组提供大小2条蚯蚓(放于土壤环境中)、一个
解剖盘、棉花、成水的小烧杯、滴管。

观察内容:体形、体色、体表 爱心提示:在观察过程中
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到答案。

学生观察蚯蚓的体形、体色、体表
归纳总结:1.体形:细长圆柱形——减少钻土的阻力 突出的环带——靠近前端,生殖作用
2、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
构成(引出环节动物的概
念) —— 运动更灵
活、自 3.体色:与土壤颜色相近——保护色 4.体表:湿润——减少与土壤的摩擦
观察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其他问题:
1.怎样区分背腹部?
2.环带有什么作用? 背腹部:背部光滑、腹部粗糙背部有一条黑线,背中线 有的实验小组蚯蚓较小,观察不到明显的环带,而大的蚯蚓环带明显。

学生通过这种区别,讨论得出环带的作用: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
PPT 展示,更加形象生动
【环节三】 实验
提问:蚯蚓湿润的体壁还有什
么作用?
提示:1.取2条大小相似的活
蚯蚓,一起放在解剖盘的不同位置处,分别标上A 和B ; 2.把A 蚯蚓用滤纸卷起来,吸干蚯蚓体壁上的水分,将滤纸
展开,看蚯蚓有何反应?过一段时间(约3分钟)后,再用清水滴在A 蚯蚓的体壁上,又
学生操作,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进行交互式交流,让学生先对一些问题进行前期处理
会出现什么现象?
3.对B 蚯蚓不作任何处理,并不时用清水滴在B 蚯蚓的体壁上。

总结:蚯蚓湿润的体壁还有什么作用?
蚯蚓为什么怕太阳?
分析原因:湿润的体壁可以进行呼吸
蚯蚓要保持体壁湿润才
能进行正常的呼吸 【环节四】 探究:蚯蚓的运

提问:蚯蚓的这些特征使得蚯蚓可以在土壤中自由穿梭,那么蚯
蚓是怎样的运动的呢? 先来探究一个问题:
题:蚯蚓在光滑的表面还是粗糙德
表面运动快? 设:究实验中,往往需要设计:对照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材料用具和
方法步骤两个方面以四人组成的大组为合作单位,共同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
导,同时注意收集问题。

5分钟后,小组展示交流,分
析实验优势和不足。

相互提出问题,帮助改进,完善。

提示: 材料用具:
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来模拟这两种表面?
怎样保证变量的唯一?
注意对学生的想法
进行鼓励,当学生提出不符合
的材料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析。

学生作出假设:
1.蚯蚓在光滑表面运动快
2.蚯蚓在粗糙表面运
动快
学生回答:对照实验,
原则是变量唯一,常量统一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自由回答,充分发散思维,交流补充 预设:1.玻璃和报纸(或毛
玻璃) (2.不同的玻璃
管 预设:1.蚯蚓走相同的距离,记录时间。

2.蚯蚓走相同的时间,记录距离。

统一规定:按2实施
学生一般都能自己提出这二个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注意点:拍照录像
. 要使两种环境
都保持湿润。

. 蚯蚓走直线吗?不走怎么办?
PPT 解析的提
醒,清晰了然。

用干纸为何不行?
方法步骤:
实施计划
你观察到的结果是什么?
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怎样来确定呢?
猜测一下,为什么蚯蚓的运动与不同环境有关?
微视频展示以往成功的案例,学生更加明确。

玻璃棒、尺子辅助、用大试管。

用两支铅笔(或其他东西)做一个狭窄的
轨道蚯蚓喜欢阴湿环境,划定一条水痕
观察运动痕迹
不走的话用细
线预设结果、材料
3.蚯蚓不运动怎么办?
手电加黑纸,在终点设计一个阴湿的环境(蚯蚓喜欢的环境)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蚯蚓在粗糙的表面运动快,在光滑的表面上只是在原地打转(绝大多数小组)
蚯蚓在光滑的表面运动快(个别小组)
引导学生回答:
科学实验探究需要反复实验,长期研究。

学生进行猜测,讨论:
蚯蚓的运动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缩来进行,还需要腹部的刚毛辅助运动。

刚毛很细小,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够固定。

用手触摸,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
工作单位:大通县向化乡中心学校学科:八年级生物上册
课题:观察与饲养蚯蚓设计
姓名:杜锦堂
备课时间:201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