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目标4)
(设计意图:做到了知识的回顾,把本课的写作手法和以往的文章很好的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以小见大”的手法)完成目标5
通过加入“日本同化东三省”的这一段历史资料,培养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提高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明白一个道理:爱母语,就是爱祖国。以后能更加认真的学好语文。(目标6)
4、现在,老师把它改了改,现在让我们用心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美观、最动听;我们必须牢牢把它记在心里,永远要学好它。只要牢牢记住我们的语言,就像随时拿着一把通向世界大门的爱国的钥匙。
老师小结:①本堂课我们为文章拟了一个小标题②通过分析人物的细节描写,走进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③学习了一种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老师做一个示范: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里是韩麦尔先生的外貌描写,他的精心穿戴表示他对这堂课的重视,将要失去国土的敬意,表现了他的爱国。
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朗读、批注。
情感目标:体会这篇文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评说人物,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文中的中心句。
教法和学法
教法:罗素说过,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学习对于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自由空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今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流(学生可能会谈到爱祖国、爱母语、好好学习等等,在这种交流中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不是老师的灌输。)
3、文中韩麦尔先生的说的一段话,PPT出示: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
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课题
《最后一课》
总课时2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由《黄河颂》、《最后一课》等五篇文章组成,尽管体裁不同,有诗歌、散文、小说,但都是紧紧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展开的。
《最后一课》是一篇传统篇目。1912年,胡适先生首次将其译为中文,100多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依然屹立在中学课本里,可见其重要性。其实以爱国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是这篇小说别出心裁,它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没有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的选取一所普通小说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表现沦陷区人民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它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佳作。
又如《羚羊木雕》通过家庭中的一件琐事,来表现家庭矛盾,以及孩子对理解、尊重的渴望。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7分钟)
1、PPT出示文中关键句: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提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这里是比喻的手法,把“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封锁和统治。“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指的是,亡国当了奴隶的人,就像被锁在监狱中,只要牢牢地记住自己的母语,就一定能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获得自由。因为母语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民族的标志,她能让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其实,热爱母语也是热爱祖国。
小弗郎士:平凡、贪玩、不懂事、幼稚、不爱学习、善良、爱国……
韩麦尔先生:严厉、可怜、不敬业、平凡、善于反思、爱国……
三、体会手法、以小见大(3分钟)
1、找出文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点:
平凡的人爱国的人
2、师提问:普法战争是一次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作者不选取那些宏伟壮阔的战争场面或是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而选取这么两个小人物呢?
学情wk.baidu.com析
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的正式接触到的第一篇小说,关于小说的知识框架还没有形成,而更多的是关于记叙文的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评说人物,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细腻的描写,体会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典型价值和意义。
2、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运用圈点勾画及作批注对文章进行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关键也是自主。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
辅助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目标
达成预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同学们,还记得吗?在上节课,老师布置一个练习,让大家给这篇文章拟一个副标题:
(设计意图:通过拟小标题,既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做到了对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请毫不犹豫的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那掌握新教材吧!那将得到百倍的补偿。”所以在这个环节,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感知教材,通过圈点勾画、做批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老师小结,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并且对人物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4、全班分9个小组,小组内交流自己对两个主要人物的看法。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
5、全班交流
生:读一读自己勾画的句子,以及由此得出对人物的评价。
师:边倾听边板书同学们的发言。
如:学生说到“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玩玩。”这里的小弗郎士不愿读书,而愿意去野外可以看得出来他不想读书、不爱学习,而且经常逃课。老师在听完他的发言后,抓出发言中的关键词---不想读书、不爱学习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分两个板块,把对人物的评价写在黑板上。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学生自读,边读边勾画。
师:要求学生跳读文章,边读边勾画描写两个人物的相关句子或词语。并再次强调读书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3、评说人物,在勾画的句子或词语旁做批注。
师:要求学生结合我们所学的描写人物的角度(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细细品味。“观其言、察其行、知其人”。
生:思考、小组交流
3、明确:虽然文中两个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是小人物,但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的法国人民,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举动,但他们的爱国之情是令人敬佩的。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小场面表现大主题、大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被称为----以小见大
4、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还学过哪些以小见大的文章?
明确:初一上册的《散步》,通过描写三代人在田间散步这一件小事,表现了浓浓的亲情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一个的故事(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所拟的副标题,有《一个阿尔萨斯小孩的故事》、《一个爱国的故事》、《最后一堂法语课》等等。学生在交流中说说拟题的理由。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从文章的情感、内容、主题等都可以为文章拟小标题。
二、抓住细节、评说人物。(25分钟)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两个主要人物。
2、PPT出示一段历史资料:“日本侵华时,对东三省进行文化侵略,要求学生不准学汉语,而必须学日语,中小学生要以日本名字自称,每天上课前向日本国旗致敬,遥拜日本国旗,学习日语。从1937年下半年到1940年,日本在中国内地广大沦陷区开设的日语学校达180多所,学生人数从几名到上千名不等。”
生谈感受
明确:点评并结合学生的发言归纳,多么相似的做法,多么残酷的手段,多么险恶的用心!为了彻底占领他国,不仅是从领土上,还要从文化上、从精神上彻底的摧毁和奴役。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小弗朗士:贪玩有同情心
幼稚爱国
韩麦尔先生:严厉善于反思
不敬业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