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迟雅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是:人们不是被事件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C代表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映。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观念(B)来解决心理问题。
这样,原来的ABC理论就可以进一步扩展为A-B-C-D-E的治疗模型。
D是对不合理信念的反驳,E是建立新的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一般包含四个阶段:1.诊断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找出诱发事件(A),找出不合理信念(B)。
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了11类导致心理问题的不合理信念:(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人的拥戴,尤其是生活中每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评析:有这种观念的人,当他一时得不到这种拥戴的时候,就内心很不是滋味;而一个人很难时时都处于这种被拥戴、被喜爱和被赞许的境地,因此,有这种观念的人会经常内心不得安宁。
(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能在人生的每个环节和每个方面都有所成就。
评析:这是一种求全的观念,有这种观念的人,实质等于给自己套上了精神枷锁。
(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评析:这是一种极端化的观念,疾恶如仇也算不上是罪过,但是对于自己认为不顺眼的人全都不能接纳,那就等于自找苦吃。
人必须学会包容,容不得别人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接纳。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很可怕的事情。
评析:这是一种完美主义观念。
有这种观念的人,往往将本是“我喜欢”或者“我希望”的事情,变成了“我应该”或者“我必须”的事情,并且为这个“应该”和“必须”苦恼。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只能持这样的态度:“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艾利斯“情绪ABC理论”与心理咨询

031Email :jiaoyuluntan@艾利斯“情绪ABC理论”与心理咨询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双林当今世界,在心理咨询过程的性质、目标、方法等方面影响较大的有精神分析派、行为主义派、人本主义派和认知派,而咨询技术当首推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一、艾利斯“情绪ABC理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eapy),简称RET,或称ABC理论。
(一)对人的非理性信念的认知人既理性又非理性,个体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则会导致情绪障碍。
RET把常见的个体非理性信念归为10种:①人应得到生活中所有自己视为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②有价值的人应在多方面都比别人强;③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④一个人应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⑤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⑥已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⑦一个人找不到处理问题的完满答案是不能容许的;⑧对不好的人应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⑨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⑩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
展现出三大特征:①绝对化的要求。
这种人极易陷入心理困境,久而久之导致认知障碍。
②过分概括化。
遇挫折便认定“失败”,遇不幸便觉前途渺茫,别人稍有过失就一味责备甚至敌意与愤怒。
③认定某事发生会可怕、糟糕、不幸,以致极度消极。
被接纳和爱、家庭幸福、生活富裕、事业有成都是人生中的美好,但不是必需品,拥有固然是好,没有个体仍然生存。
因此,与其说给人带来不适应的是事情本身,还不如说是个体对事情的看法,困境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人生来就具有以理性理念对抗非理性理念的潜能,当个体在社会中依照理性原则生活时,却又时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
那些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这种倾向更为强烈。
如果人们能学会并扩大自己的理性思考、不断建立和维护合理的理性信念,减少消除不合理信念,则大部分心理困扰便可解除。
(二)ABC理论通常人们认为情绪及行为反应直接由诱发事件引起,或者说S(刺激)→R(反应)。
abc理论又叫合理情绪疗法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bc理论又叫合理情绪疗法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
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 (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埃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
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 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 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 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 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 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 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 这时,你会怎想?" "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 "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 接着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 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 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 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 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 吧!"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 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 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 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 信念日积月累,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 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 ABC 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 A 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 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 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 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 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 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 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 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 直接的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

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
疲惫,考试成绩下降。
分析
4、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将其驳倒。 (1)每个人的能力大小、特长都不一样,一个人在有的方面优于别人,在 另一些方面有可能劣于别人。这是正常的,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期待成 功。只要一个人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就应该满足了。 (2)考试究竟是什么。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 能表明学习当中的成绩与不足,此外说明不了更多。 (3)考试也不是为人的面子设立的,若背负沉重的面子的压力,只会在忧 虑不安中越走越累。 (4)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是大脑记忆力功能低于正常人,也 不是记忆的性能变幻莫测、无法把握,是紧张的情绪妨碍了对头脑中已 贮存的信息进行提取。
分析
1、找出诱发焦虑的事件A:考试。
2、列出对考试的看法(不合理信念B)。
(1)成绩必须超过别人才是好成绩; (2)考试成绩代表我的价值; (3)如果考不好,自己就没面子,别人都会笑话我, 看不起我;
(4)考不好也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
分析
3、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了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C:
分析
5、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后,他开始用更 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明显的变
化E。
经过咨询,他自我感觉情绪逐渐平稳,精力日益充沛,
头脑日益清晰,遇到难题时能冷静分析,充分调动所学的 知识和能力,考试的结果令自己感到满意。学习成绩开始 稳步回升,使自己信心大增,对考试害怕的情绪被有效的 遏制了,考试焦虑症状再未出现过。
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
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
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信念代替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合理信念
通过认知重构,调整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 式。
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学习和发展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更有效地应 对压力和挑战。
寻求支持和帮助
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支持,以获得 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05 ABC理论实践应用案例
案例一:工作压力管理
列出工作压力源
识别工作压力的来源,如工作量过大、时间紧迫、与同事或上司关 系紧张等。
分析事件对自身情绪的影响,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规律。
行为模式
探究事件是否影响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及行为模式的变化趋势。
心理防御机制
思考在事件发生时是否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其效果如何。
制定应对策略
调整认知
01
通过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调整自身认知结构,减少不合
理信念。
情绪调节
02
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应对情
评估信念的影响
评估个人信念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了解不合理信念与负面情绪之 间的联系。
分析信念与情绪反应的关系
寻找不合理信念
分析自己的信念,识别其中不合理、绝对化或过分概括化的部分。
理解情绪反应的根源
通过分析不合理信念,理解自己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认识到情绪 并非由外部事件本身引起。
建立因果关系
明确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信念对情绪的影 响。
ABC理论的应用范围
1 2 3
情绪管理
帮助个体理解自身情绪反应的原因,学会调整自 己的信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
心理治疗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ABC理论常被用于识别和 改变导致不良情绪的非理性信念,促进个体的心 理健康。
(完整版)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什么是ABC理论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
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
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
C 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 在作怪。
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
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
合理情绪疗法 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
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
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
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
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
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完整版)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什么是ABC理论ABC 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就是认为激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 C(consequence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 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 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 A (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 C (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 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 C1 和 C2 。
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 B (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 (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 B1 和 B2) ,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 (C1 和 C2)。
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情绪 ABC 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情绪 ABC 理论中: A 表示诱发性事件, B 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
C 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 A 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 A 与情绪、行为结果 C 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 A 的看法、解释的 B 在作怪。
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
合理情绪疗法

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依个人意志而转移。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
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
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咨询师可以直接提出以下问题:“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必须获得成功(或别 人的赞赏)?”“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友好地对待你?”“事情为什么必须按 照你的意志来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又会怎样?”等等
3、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
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
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
更直接的原因。
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合
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
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
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
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因为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所以埃利斯 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他认为当人们陷入情绪障碍 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 的情绪取向的。不过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合理情绪治疗并非一般 性地反对人们具有负性的情绪。比如一件事失败了,感到懊恼,
虽然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要依赖于别人,但过分夸大这种依赖 的必要性则可能使自我失去独立性,导致更大的依赖,从而失去学习
能力,产生不安全感。
(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 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个人的历史,这的确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能 说这些事就会决定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因为事实虽不可改变,但对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岀殡的队伍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瞪”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
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瞪” 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
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一、定义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绪ABC理论) 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岀的。
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belief)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情绪ABC理论艾利斯:A ( activati ng eve nt ),诱发事件B (belief):信念和态度C (consequenee):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理论要点: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C情绪行为■ •他仅在安慰我吧!一一伤心,生气•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一一怀疑、困惑•哼,讨好我,想利用我!一一厌烦、敌意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三、不合理信念不良的情绪反应,常常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此事件的认识,尤其是不正确的、偏激的认识,人们称之为非理性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
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
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 理论)一、定义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 ,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绪ABC 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A.Ellis )提出的。
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belief)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情绪ABC 理论艾利斯:A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B (belief):信念和态度C (consequence):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理论要点: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例】别人对你说:“你这人真好!”·他喜欢我,真好!—— 高兴、开心 ·他仅在安慰我吧! ——伤心,生气 ·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怀疑、困惑·哼,讨好我,想利用我! ——厌烦、敌意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ABC情绪疗法。

云峰:我稍微整理了一下,还有些乱,可以看看。
可以结合一些例子看。
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哦!它主要说的是:对发生的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解释和评价等等。
而不同的看法、解释和评价等等又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和反响。
生活中会遇见不同种类的大小事件,就看你怎么对待它,怎么评价解释它。
一、合理情绪疗法的根本理论⏹艾丽斯指出:来访者的情绪障碍〔如悲观、压抑、愤怒、自悲等〕以及不良的行为反响〔攻击、退缩、逃避、一些破坏性行为等〕,是来源于来访者自身对外界所发生的事件不合理、不客观、不科学的评价、解释和看法。
⏹也就是说,来自于来访者自身固有的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例子:⏹张三、李四两个人在一起散步,迎面碰到王五,他们仨人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平时很熟悉,但王五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就自走过去了。
⏹张三对“王五没有和他打招呼就走过去了〞这件事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我们而没采理我们,也可能是有什么急事,顾不上和我们打招呼。
〞⏹而李四却认为:“王五是成心这样做的,就是不想理我,就是看不起我。
他凭什么这么对待我?〞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1.人有合理与不合理的认知⏹2.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响;而不合理的信念那么相反,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响。
⏹3.导致来访者的情绪障碍以及不良的行为反响的根本因素是来访者的不合理的信念。
A、B、C关系理论⏹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B(Beliefs):对该诱发事件的解释、理解和看法,即看问题固有的观点和方法,叫做信念;⏹C(Consequences):在该诱发事件面前,来访者所表现出的情绪及行为反响。
二、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下面我列出一些人们常常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如果你也认为它是正确、合理的,就记下它的序号,最后你自己统计一下,在所介绍的内容当中,有多少个观点和看法你认为是合理、正确的。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2)一个人应该担忧随时可能发生灾祸;⏹(3)如果不同意我的看法,就是不喜欢我。
艾利斯ABC理论

情绪调节的ABC理论情绪调节的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Ellis)于 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情绪调节法,又称ABC性格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是一个被称作ABC的过程。
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
通常观点认为是A引起了C,而艾利斯则认为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
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
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人的思想往往是造成人情绪的根源。
(1)非理性信念有三个特征:①绝对化要求:指一个人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这种想法通常与“必须”。
“应该”、“一定”这类词联系起来。
②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由一个人对自己的不合理评价所致。
用这种思维方式评价自己,常会引起焦虑或抑郁的情绪,若用于评价他人,则会对他人持不合理评价,从而导致一味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轻蔑和愤怒等情绪。
③糟糕至极。
即认为一件自己不愿其发生的事情发生后,必定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甚至是灾难性的,致使自己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而难以自拔。
这种信念会导致个体陷入严重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等。
(2)艾里斯提出了10种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常存在于有情绪困扰或适应不良者身上,具体如下:①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②有价值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③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合理情绪疗法

诱因:家教的学生不听话,还专门和你对着干信念:绝对化的要求:学生必须听我的话过分概况化:学生不听话是因为学生讨厌我糟糕至极:我居然连小学生都教不会,我做人很失败结果:生气、挫败分析:这位同学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绪是因为他的信念存在偏差,因此,可采用理性情绪疗法。
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 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所直接引起的。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
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
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
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2过分概括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3糟糕至极的结果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果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
该疗法的核心理论是情绪ABC理论,即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外部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
情绪ABC理论认为,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是受到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认知和评价会引发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这种反应又会影响人们对外部事件的理解和应对方式。
因此,情绪ABC理论强调人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来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以理性思考和自我指导为基础的治疗方法。
它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与这些信念和思维方式进行辩论,引导人们转变为更合理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这种治疗方法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由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事件本身所决定的。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来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合理情绪疗法通常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治疗:1.诊断阶段:治疗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患者的背景、问题、信念和价值观等。
在这个阶段,治疗师会收集患者的情况并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2.理性思考阶段:治疗师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治疗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并让他们了解这些信念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3.辩论阶段:治疗师帮助患者与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
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思考这些信念的逻辑性和真实性,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信念的不合理之处。
同时,治疗师也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更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
4.实践阶段:治疗师设计一些实践任务来帮助患者巩固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埃利斯ABC理论

阳光人生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情绪ABC理论,这个理论也成为了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的核心。
那为什么ABC 理论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首先,我们看看ABC理论究竟是什么。
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这就是ABC理论。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在法国有一个师傅带着三个徒弟在工地上做工。
有个路过的人问道:“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另一个说:我在盖房,第三个说:我在建造一个宫殿。
若干年过去了,那个砌砖的工人已经找不到工作了,因为他老了,没办法再去砌砖了,也砌不动了;那个盖房的人仍在盖房,但拥有了自己的别墅,成了一个包工头;而第三个在法国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了。
当初干同样工作的三个工人,有着三种不同的信念,也造就了三种不用的结果。
三个人不同的信念就会导致三种不同的人生。
都是当个建筑工人,都是同一个A,然而不同的B导致了截然不同的C。
这个简单的例子证实了埃利斯的理论,B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
有个老妇人,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卖布,一个卖雨伞。
雨天的时候她担心卖布的儿子生意不好,晴天的时候她担心卖伞的儿子伞生意不好。
于是整天闷闷不乐的,饭吃不香、觉睡不好。
有一天一个人对她说:雨天的时候你卖伞的儿子生意好,晴天的时候你卖布的儿子生意好,无论雨天或是晴天你儿子都有生意嘛。
老妇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她便天天快乐了起来。
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
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
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
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
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 理论)
一、定义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 ,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绪
ABC 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A.Ellis )提出的。
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
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belief)
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
的看法所困扰。
”
二、情绪ABC 理论
艾利斯:
A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
B (belief):信念和态度
C (consequence):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理论要点:
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例】别人对你说:“你这人真好!”
·他喜欢我,真好!—— 高兴、开心
·他仅在安慰我吧! ——伤心,生气 ·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怀疑、困惑
·哼,讨好我,想利用我! ——厌烦、敌意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
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三、不合理信念
不良的情绪反应,常常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人们对此事件的认识,尤其是不正确的、偏激的认识,人们称之为非理性信念。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1、绝对化要求
关键词:必须、应该、一定、绝对……
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关键词:天生如此、绝对不好、绝不可能、总是……
3、糟糕之极(灾难化)
关键词:彻底失败了、世界末日到了、全完了、丢尽了人……
四、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模式
A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B信念(beliefs)
C后果(consequences)
D辩论(disputing):与非理性的信念进行辩论
E效应(effective):用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适当的情感和行为。
步骤:
1、从一典型事例入手,先找出激发事件A;
2、询问患者对这一事件A的感觉及反应,找出C;
3、找出患者不合理的、歪曲的思维方式B;
4、与患者的非理性信念与思维辩论D:
治疗者可直接向病人提问:如: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这一观点?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样去做?或者: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都按你所想的那样去发展?等等。
5、建立新的、更现实也更适应的思维认知方法E。
【练习】
1、作业很多,我不开心作业很多,我仍然能接受,因为……
2、他人对我挑剔,所以我不开心他人对我挑剔,我仍然能够接受,因为……
3、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不开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仍然能够接受,因为……
4、和父母吵架了,我不开心和父母吵架了,我仍然能够接受,因为……
【自主练习】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困扰,分析ABCDE,轮流进行。
五、咨询师常用技术
(1)苏格拉底式询问:
提一系列问题让来访者自己来判断,他正在思考的问题、所作的假设、以及是否存在必然真理的信念。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
【案例】问题:杰瑞米,认为学校里所有人都不喜欢他,因而抑郁。
特点:思维有偏执倾向。
咨询师:学校其他孩子都恨我,每一个都是。
来访者:不对,不见得他们所有人都认识我。
咨询师:不,他们认得。
人人都认识我。
来访者:那不可能。
咨询师:不然,为什么每天大家对我都这样不怀好意。
来访者:并不是所有的人每天都对我们不怀好意。
有些是,但不是所有人。
咨询师:那么,他们得改变一下他们对我们的态度。
来访者:他们不需要改变。
我们该学会不理睬对我们不好的人。
咨询师:但没人曾对我们好过。
来访者:不可能是所有人。
可我们得更努力与别人沟通,不是吗?我们如果不和他们交谈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是不会喜欢我们的。
(2)行为验证技术
要求来访者通过事实来论证假设。
如,著名律师输掉一场官司,验证别人是否瞧不起他;当众哭泣是否被人笑话。
(3)情绪想象技术
①让来访者生动地想象自己面临曾使自己心烦意乱的情景,并重新体验不适情绪;
②让来访者改变这种情绪,以在该情景中可能允许的较适宜的情绪取而代之;在这时候,来访者会感到困难,但咨询者坚持要求他这样做,鼓励他尝试各种办法,直到完成;
③停止想象,让来访者报告自己是怎样作到情绪改变的。
来访者往往是通过形成理性信念和理性思维才做到改变的。
此时,治疗者要注意强化新发现的理性思维,必要是可启发其他理性思维;
④让来访者按此方式实践练习一段时间,巩固和强化咨询效果。
【案例】来访者是一个出现严重考试焦虑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非常害怕即将面临的考试情景。
咨:请闭上眼睛,慢慢作几次深呼吸……尽量使自己坐得舒服一些。
现在请你在头脑里想象高考的情景,尽可能想得生动,真切,就像事情正在进行一样……考场很安静,大家都很严肃,你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来,教师坐在讲台前……你能想象吗?
访:能,……
咨:很好,请想象你最担心害怕的情景……想象它正在发生。
访:……不,我好紧张,害怕,我能停会儿吗?
咨:保持想象,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情景上,……注意你的感受……请描述你的感受。
访:一开始,我只是有点紧张,然后,当我发现试卷上的题好像都不会做时,我就开始惊慌起来,脑子全乱了,整个脑子都是一片空白,完全无法平静下来思考,…,我预感到非砸了不可,感到绝望。
咨:那正是我要你找的感受。
好,现在请继续保持刚才的情景,要像刚才一样生动真实…然后,请把惊慌、绝望换成有点担心或遗憾,明白吗,担心或遗憾……
访:这恐怕做不到……我做不到!
咨:你能做到,坚持这样做!想办法告诉自己些什么,譬如,“如其这样什么都干不了,还不如…;即使这一次考砸了,也……”
访:(一段时间以后)我想我做到了,我现在只是感到担心和遗憾了,我轻松多了。
咨:很好!现在请告诉我,你是怎样使惊慌绝望转变担心和遗憾的?
访:我告诉自己,惊慌绝望一点用处也没有,反而使自己越发不会做题,我还告诉自己,与其这样坐在这里什么都干不了,我还不如先做一些最简单,自己一看就会做的题目。
当我作题的时候,我自己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题目上,我发现自己不象刚开始那么紧张了,当我情绪逐渐放松,我发现自己能够做的题目也越来越多了,……如此等等。
我这样想着,反而感觉好多了,也能够开始做题了……
咨:非常好!你明白你是怎样使自己的情绪发生改变的吗?你告诉自己一些符合理性的思想,它们使你从惊慌绝望中解脱出来。
像这样的理性想法,我想你还能找到很多?
访:是,譬如,一个人应该:“遇到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己尽力,收获则任其自然”,“我应该学会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则任其自然”,就像我们以前讨论的。
只要我自己努力了,我就对得起自己等等。
咨:很好!现在我要求你按今天学到的理性——情绪想象的方法,每天至少练习一遍,连续一个月。
你愿意吗?
访:好的,我愿意。
除此之外,还有自我管理程序,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停留于此”,即鼓励求助者呆在某个不希望的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的想法。
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进行,除上面的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自主练习】
三人小组:练习情绪想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