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c6693feefdc8d376ee32e8.png)
种制度安排下 ,中央银行有执行意外的通货膨胀政策的激励 ,从
到通胀 目 制优越性的同时 ,更要立足本 国国情 ,认真思考通胀 标
目标制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
一
而 导致 中央银 行 的货 币政 策 有通 货 膨胀 倾 向 ( f tnba) i l i i 。 n ao s P iao (0 )认 为通货膨胀 目标制解决 了导致较 高平 均通货 a d 20 T 4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目标制 ;货 币政 策 ;可行 性
中 图分 类号 :F 2 . 8 2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X 2 0 )6 0 0 — 3 0 4 2 2 ( 0 8 0 — 13 0
通货膨胀 目标制 出现在上世纪 8 年代末至 9 0 O年代初。金融 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出现 ,使众多工业化 国家的货币市场和 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货币需求 和货币流通速度 出现不稳定 和不规 律现象 ,传统 的货 币总量调控政 策效用 降低 ,甚至 出现无效状 态。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发达 国家如新西兰 、加拿大 、英国、瑞 典 、芬兰等开始采用通 货膨胀 目标制作为本 国新 的货 币政策框 架 。进入 2 0世纪 9 代 中期 ,这些 国家 的通货膨胀 率显著下 0年 降 ,几乎实现了其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 目标 。鉴于这些 国家的成 功实践经验 ,越来越多的国家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和新兴工 业化 国家纷纷宣布实行或准备实行通货膨胀 目标制。作 为经济转 轨国家 ,中国面临着前所 未有 的货币政策 困境 ,这使 我们在考虑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 ,在长期 中,货 币数量 的作用
水平 ,从 而减小 了对宏观经济冲击。
3 预期的重要性 .
cpi 统计制度
![cpi 统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7d4386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0.png)
CPI统计制度概述CPI统计制度是一种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的统计方法,通过对一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进行价格采集和计算,得出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从而反映通货膨胀的水平。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CPI统计制度的各个环节。
一、确定统计范围CPI统计制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统计范围,即选取哪些商品和服务作为代表性样本。
统计范围应该涵盖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食品、居住、交通、医疗、教育等。
在确定统计范围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消费习惯等因素。
二、选取样本在确定统计范围后,需要从代表性商品和服务中选取样本。
样本的选取应该遵循随机原则,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同时,样本的数量和分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以满足统计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三、计算权重在选取样本后,需要计算每个样本的权重。
权重是根据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和使用频率来确定的,反映了消费者对每个样本的重视程度。
权重的计算应该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以保证权重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四、收集价格数据收集价格数据是CPI统计制度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价格数据应该从各种市场渠道和调查机构收集,包括商场、超市、网上商城、个体商户等。
收集价格数据时应该注意及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价格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五、计算价格指数在收集到价格数据后,需要计算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来反映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幅度。
计算价格指数时应该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以保证价格指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六、发布数据最后,CPI统计制度需要发布数据。
发布的数据应该包括价格指数的具体数值、变化趋势和解释说明等。
发布数据应该及时、准确、清晰、易于理解,以便于政府决策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和个人使用和参考。
同时,数据的发布还应该遵循国际标准和规范,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读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https://img.taocdn.com/s3/m/ab5242f9fad6195f302ba68c.png)
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名目[隐藏]• 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述• 2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 3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要紧缺陷• 4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 5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特点• 6 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7 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几点建议[编辑]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述2O世纪9O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政策领域显现了一个新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这种政策框架下,稳固物价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中央银行依照通货膨胀推测值的变化进行政策操作,以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向预定水平靠拢。
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有效操纵是公众评判货币策绩效的重要依据。
自199O年新西兰领先采纳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到2OO5年,已有加拿大、英国、瑞典等22个国家先后实行。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盛行,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差不多含义是: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固为首要目标,并将当局在以后一段时刻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同时,通过一定的推测方法对目标期的通货膨胀率进行推测得到目标期通货膨胀率的推测值,然后依照推测结果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来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使得实际通货膨胀率接近目标通货膨胀率。
假如推测结果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那么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假如推测结果低于目标通货膨胀率,那么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假如推测结果接近于目标通货膨胀率,那么保持货币政策不变。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要紧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推测。
团政府或中央银行依照推测提早确定本国以后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推测目标相吻合。
[编辑]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与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相比,采纳通货嘭胀目标制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1、通货膨胀目标制克服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经济、金融变量的弊端,实现了规那么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多角度分析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多角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cf5114650e52ea5518989f.png)
这些 文献 所采 用 的视 角不 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文 分 别 通 过 理论 上
的理 想 框架 、 实践 经验 、 e F d的对 比等角 度 说 明 了实
践 中的 通货 膨 胀 目标 制 度 的优 势 和 可 能 存 在 的 不 足 。这 种多视 角对 比所得 到 的结 果 有利 于我们 更 深 入地 认识 通货 膨 胀 目标 制 度 , 以更 好 地 为 我 国货 币 政策 制 度建设 和 政策操 作 提供借 鉴 。
一
通货 膨胀 目标 作 为名 义 锚 , 于 稳 定公 众 的通 货 膨 用 胀 预期 。然而 , 先 公 布 的通 货 膨 胀 目标 能 否 实 现 预
需要 在较 长 的时期 之 后 才 能 得 到 检验 , 了稳 定 通 为
货膨 胀 预期 , 币政 策 的可信 性是 非常 重要 的 , 货 中央
.
件大事 , 也是 19 年代后半期以来货币政策理论研 90
究 中的 一个焦 点 。在 已有 的文 献 中 , 于 通 货膨 胀 关 目标 制度 的 比较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两 方面 。一是 对采 用通 货 膨胀 目标制 度 的 国家 之 间 的异 同 进行 比较 ,
从有 关文 献归 纳 的 主要 特 征 和 内容 看n , 通
货膨 胀 目标制 度主 要是 为 了实现 并保 持低 而稳定 的
通货 膨胀 而 出现 的一 种 货 币 政 策 制度 或 政 策 框 架 ,
以说 明 不 同国情 下通 货膨 胀 目标 制 度 的具 体 实施情
况; 一是 对通 货膨 胀 目标制 度 和 以货币量 、 率为 中 汇
介 目标 的货 币政 策制 度 进 行 比较 , 以说 明 金 融 自由 化 、 球 化形势 下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度 的优 越 性 。与 全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框架设计比较研究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框架设计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014e6725c52cc58bd6be8e.png)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框架设计比较研究[摘要] 通货膨胀目标制制度框架的设计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类别的国家所选择的制度框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中央银行通过在政策操作工具选择及操作过程中具有完全独立性使操作目标保持在预定水平,从而保持了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
同时,强调透明度和沟通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责任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有约束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框架。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制度框架的设计;比较研究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了重大调整,表现在货币政策方面,就是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即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的推行。
而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个有益的名义锚和“受约束的相机抉择”框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公开宣布通货膨胀的中期目标;在制度上承诺把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他目标处于从属地位;利用包括货币总量和汇率在内的信息为货币政策决策服务;联系货币政策工具和通货膨胀的定性框架,使公众了解中央银行决策的过程和机制;确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对通货膨胀负责制。
新西兰是最早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而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捷克、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也相继宣布把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框架。
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政策手段,这样才能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经济发展上的益处。
在设计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框架时,中央银行要注意的其中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框架设计,它包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透明度、责任制、建立货币政策措施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明白易懂的传导机制和建立相应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等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路径不同,其具体制度框架设计也有所区别。
中国通货膨胀的制度调节与政策调节
![中国通货膨胀的制度调节与政策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ce568f25ef7ba0d4a733b96.png)
,
。
② 继 续提 高 存 贷 款 利 率
。
,
、
,
市场 的 需 求压 力
。
为 了提 高 农 民 的 农 业 积 累投 资积 极 性
。
,
可 以 拿 出少 量土 地
、
、L
荒 山卖 掉
,
,
试
,
行有 限私有 化政 策
土地
、
一
荒 山卖 出 后 收 人 归 中央 财 政用 于 能源
,
交 通建 设 投 资
同时
并征土 地 所有 税
条 件 处 于 迅 速 变 动的 国家 中 通 货膨 胀 的 引 发 原 因则 可 划 分 为 两 类 一般 经 济 因素和 制 度 性 因 素
虑
。
中 国 目前 的 情 况 就 是 如 此 毫无 疑 问
,
。
对 中 国 目前 的 高 通 货 膨 胀 必 须 进行 治 理
。
。
在 治 理 方案 的 选 择 中
, ,
对 经 营 性 亏 损 企 业 产 品 滞 销 积 压 的 企亚 和倒 卖 倒 卖 抢
,
。 。
、
囤积物 资 的企 业
公 司等 要 停 止 贷 款 已 经 贷 款 的 要 限 期 收 回 对 抬 价 收购 和 跨 地 区 收 购
农 副 产 品 的 不 贷款 不 支 付 现 金 不 办 理 转帐 结 算
、
金 融 机 构 要 停 止 对 国家计 划 外 项 目 非 生 产 性 建设 项 目和 自筹 固 定 资产 投 资 的 项 目 贷款 对 小 纱厂 购
、
小烟厂
。
小酒 厂
、
小毛 纺 厂 和 小 炼 油厂 等 企业 应 一 律 停止 贷款
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经验及对我国启示论文
![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经验及对我国启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a9197fa417866fb84a8e8b.png)
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金融创新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创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流行。
本文通过总结,概括出通货膨胀目标制不会对实际经济增长带来伤害;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公众预期、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有特殊优势;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行过程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被重视等几点国际经验。
并且从中国目前不满足通货膨胀目标制条件和转轨时期的特殊国情两个角度说明我国不适用于通货膨胀目标制。
最后提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几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经验;启示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 framework)最早由新西兰储备银行于1989年提出,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政策操作的最终目标,并对外公布通货膨胀率的控制目标,在此目标的约束下,制定货币政策操作的制度安排。
随后有智利、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捷克、芬兰、以色列、波兰、南非、西班牙、瑞典、韩国、泰国、匈牙利、瑞士等多国的中央银行宣布并实质性地采纳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货币政策框架。
一、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的经验总结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在于“公开宣布一个或多个时限内的官方通货膨胀的数值目标或目标区间,同时承认稳定的低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通过对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进行观察,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国家成功地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了较低的水平,如新西兰的通货膨胀率由实施前四年的平均10.71下降至实施后的1.68,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也由1992年的7.01下降至2003年的2.92。
并且这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公众对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信任度明显提升。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的分析,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frederic、mishkin(2003)考察了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捷克、波兰和匈牙利三个转型国家对于通货膨胀率目标制的建立和实施历程,发现这些国家在明确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保持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成功实施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2637c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8.png)
通货膨胀的防治与税收法律制度引言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领域中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防治通货膨胀变得至关重要。
税收法律制度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通货膨胀的防治以及税收法律制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通货膨胀的防治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防治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风险较大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和紧缩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通胀。
相反,当经济衰退且通货紧缩风险较大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也是防治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
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在通货膨胀风险较大时,政府可以减少支出并提高税收,以抑制通货膨胀。
减少支出可以减少对经济的刺激,而提高税收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
这两种措施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
监管和监督通货膨胀的防治还需要有效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对金融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管,以防止金融体系过度放松和出现不当行为。
监管机构还需要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监督,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透明度,从而减少价格操纵和垄断的可能性。
税收法律制度的作用税收法律制度在防治通货膨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重点讨论税收法律制度对通货膨胀防治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对税收产生一定影响。
当物价上涨时,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也可能增加。
这将导致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增加。
此外,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增加资本利得税的收入。
因此,通货膨胀会增加税收收入,从而有助于财政收支平衡。
经济刺激与通货膨胀税收法律制度还可以通过经济刺激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刺激消费。
然而,过度的经济刺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此需要谨慎调控税收政策。
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
![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https://img.taocdn.com/s3/m/5062ba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3.png)
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扩大超过实际商品和服务需求,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各国普遍采取了各种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其中之一就是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
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是一种货币政策框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设定年度通货膨胀目标的平均水平来引导货币政策的制定。
该制度要求央行根据现实情况与前期经验来设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以此作为评估央行货币政策绩效的标准。
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点之一是能够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是市场参与者对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的预期,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而通过明确设定通货膨胀目标,央行传递出一种稳定的货币政策信号,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价格走势,从而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做出适当的决策。
另一个优点是能够提高经济稳定性。
通货膨胀水平的稳定对于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通货膨胀水平都可能导致经济波动和不稳定。
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设立能够帮助央行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为经济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此外,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还能够提高央行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央行设立通货膨胀目标后,市场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和战略重点。
同时,央行需要对其政策绩效进行解释和评估,以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然而,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设定通货膨胀目标需要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和影响因素,这对央行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次,通货膨胀目标的设定应该与其他经济指标相协调,以兼顾经济增长、就业和财政稳定等方面的考虑。
另外,通货膨胀目标的调整也需要考虑到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问题。
央行应该具备灵活性,在经济形势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通货膨胀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总的来说,平均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帮助央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提高经济稳定性和透明度。
货币制度与通货膨胀目标法
![货币制度与通货膨胀目标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0b2adc83c4bb4cf6ecd190.png)
货币制度与通货膨胀目标法通货膨胀目标法是一种货币政策框架;在此框架之下,实现低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不可推却的责任。
在工业化国家,这种框架取得了专门大的成功,在维持物价稳固方面发挥了作用。
若是进展中国家利用此方式,也会从中受益:它能够提高透明度,迫使决策者深化改革。
在体会和强有力的实证支持下,学者、决策者和其他相关人土在以下问题上达到了共识,即高通货膨胀(及其相关的易变性)扭曲了私营部门在投资、储蓄和生产方面的决策,最终将致使经济增加率下降。
有鉴于此,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刻里,愈来愈多的国家在制度上给予了中央银行独立性,并从法律上规定货币政策的要紧目标是实现某种形式的物价稳固。
规那么与随意性通过量年的高通货膨胀以后,全世界在90年代进入了物价稳固的时期,不仅工业化世界如此,进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中央银行—直在推动着这一有利的进展趋势;在愈来愈多的情形下,它们偏向于公布宣布关键性名义变量的以后走势,借此阻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对中介目标(或规那么)采取这种公布宣布的做法有助于提高政策的可信度,限制了中央银行在短时间内谋求利益的内在冲动(在短时间内产出量变更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要个然的话。
将会形成通货膨胀偏向。
在操作层面上,这些中介目标的作用体此刻两个方面:一是它们能够避免国内或外部冲击引发永久性的通货膨胀上升,二是使得对物价稳固的长期许诺加倍明确具体。
总而言之,它们发挥着名义目标的作用。
一方面促使中央银行推行一贯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透明的尺度,公众能够用它来监督政策的执行。
以汇率为目标仍是以货币供给量为目标?从传统上看,盯住中介目标的做法有两种形式:一是预先宣布汇率的规那么,二是为货币供给量设定—个具体的目标。
在那些预先宣布汇率规那么的国家、货币政策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其缘故是。
货币政策的目标只是汇率、因此限制了中央银行应付国内外冲击的能力。
与此相反,在那些实行灵活汇率安排的国家,货币供给量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借鉴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34a3d115b7360b4c2e3f6465.png)
2 世纪 9 0 0年代 ,世界 各 国货币 政策 实践 领域 出现 了
一
言 , 目标具 有优先性 ; ) 通货膨 胀 进行 预测 , 测 的模 该 (对 3 预 型 中应包 含未 来 的通货膨 胀信 息 ;4前 瞻性 的操作 程 序 , ( ) 在该操 作程 序 中 , 币政 策工 具 的确 定取 决 于对通货 膨胀 货
、
半 矩
4
.
5 4
2 0 .5
作 的定义 : 通货膨 胀 目标制 是一种 货 币政 策 框架 (oi a w r ) p l vf me ok , er
英 19 92 国
.
1 2 5 ~ 一届议 零 售 价 格 指 数 0 .% (PX R I )剔除抵押利 ±1 % 会任期 息支出 持续 CI P
策 有 了重 大 调 整 , 货 膨 胀 目标 制 ( f t n t g t g 是 西 方 5个 工 业 化 国 家较 早 采 用 的 一 项 货 币制 度 , 一 制 度 在 控 通 i a o re n ) n i a i l 这 制 通 货膨 胀 中发 挥 了重要 作 用 【 键 词 】 货 膨 胀 目标 制 通 胀 预 期 货 币政 策 中央 银 行 关 通
、
通胀 预期
无
3 3 .2
2 5 .7
( )实施 单位 %;2 : 0 年数据 的平均值 , 单位 : %。 策 的首要 目 ,即对 其他 目标 而 注 : 1 : 当年前 4年数据的平均值 , : ( )实施当年到 201 标 资料来源 : (9 6年 ~ 0 1 ) MF 1 8 20 年 。
维普资讯
.
…
…
.
…
…
整. 墨 .璺 匿 壹.. 茎 蛋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5deb81a376baf1ffc4fad30.png)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失灵。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the inflation targeting)是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以对付通货紧缩环境下出现的相关经济问题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
该货币框架的作用,是使利率恢复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调节经济活动和避免经济衰退的功能,防止和避免零利率条件下“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负面影。
向,稳定产出和市场预期。
一、利率调节——从有效到无效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设立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利率调节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受限或失灵的一种弥补措施,这种货币政策框架的出现与利率调控经济有效性的削弱有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讲,利率作为西方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经历了对经济调节有效、部分有效和失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以低利率来扩大需求,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国家占支配地位,当时严格的金融管制和低通货膨胀环境,使利率调节的效果显著。
第二阶段自20世纪?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利率调控部分失灵。
首先,中央银行直接和间接影响利率的能力受到挑战。
7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以融资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使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利率的决定日益取决于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不受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同时,市场融资解决了银行间的资金需求,从而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措施来影响银行间借贷利率,并以此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作用。
其次,20世纪90年代金融全球化进程对利率有效性的冲击,表现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主体往往依据国际利率水平,并不完全依照一国货币当局利率变动来调整投资和消费。
在特殊情况下,表现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政策的挑战。
这种基于套利投机动机的短期国际资本独特的运行特点,受国际资本投机活动成本与收益的心理预期因素的左右,其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甚至会与一国货币当局的意图相反。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e7915c5b4daa58da1114a41.png)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稳定公众通胀预期的优选策略:通货膨胀目标制——基于制度特征的分析与借鉴
![稳定公众通胀预期的优选策略:通货膨胀目标制——基于制度特征的分析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f4b8a163a45177232f60a29b.png)
、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稳 定 通 胀 预 期 的制 度 特 征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由于 在 引 导 公 众 通胀 预 期 的简 易 性 方 面 有 着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势 ,使 得 公 众 对 未 来 的 价 格 走 势 易 于 形 成 比较 稳 定 的 预期 ,有 助 于减 少 企 业 和 居 民进 行 投 资 、消 费 决 策 时 面 临 的 不 确 定 性 ,简 化 经 济 决 策 模 型 ,从 而 熨 平 经 济 波 动 ,实 现 国 民 经 济 稳 定 、 低 成 本 增 长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在 有 效 稳 定 公 众 通 货 膨 胀 预期 方 面具 有 如 下 制 度 特 征 :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 81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0 12 1(2一 0 5 0 0 7 9 4 — 0 0 )0 0 — 4 0
近 来 ,我 国经 济呈 现 资 金 流 动 性 过 剩 、资 产 价 格
得 制度 保 证 。
急 剧 波 动 、通 货 膨 胀 预 期 加 强 的 特 点 , 中 央 银 行 货 币 政 策 调 控 面 临 着 巨大 挑 战 。而从 货 币 政 策 的实 践 来 看 , 稳 定 的 通 胀 预 期 是 经 济 得 以持 续 、稳 定 增 长 的 重 要 前
策 工 具 的独 立 性 , 可 能 减 少 政 府 对 中 央银 行 的 干 预 , 尽 禁 止 财 政 赤 字 向 中 央 银 行 融 资 ,从 而 最 大 限度 地 发 挥
提 条 件 ,在 一 个 高 通 货 膨 胀 的 环 境 下 ,一 国 经 济 是 难
以实 现 长 期 、平 稳 发 展 的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新 西 兰 中央 银 行 率 先 实 施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度 ,实 现 了低 而 稳 定 的通 货 膨 胀 ,取 得 了 明 显 的 预 期 效 果 。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货 币政 策 制 度 或 政 策 框 架 ,需 要 我 们 认 真 分 析 其稳 定 通胀 预 期 的 制 度 特 征 ,并 加 以合 理 借 鉴 。
通货膨胀目标制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目标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87c71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9.png)
通货膨胀目标制名词解释1. 引言1.1 概述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经济政策工具,旨在控制和稳定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对于国家经济运行和市场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设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国家可以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速度,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维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解释与分析。
首先,在第二部分“通货膨胀目标制名词解释”中,我们将定义通货膨胀以及目标制的概念,并探讨其在经济中的作用。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步骤和方法”中,我们将介绍如何确定目标、实施策略与措施以及评估调整这一过程。
第四部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分析”将详细讨论该政策工具的有点与缺点。
最后,在第五部分“结论”中,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并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未来展望和建议进行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读者一个全面了解通货膨胀目标制以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应用的机会。
通过分析政策工具的步骤、优缺点,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入理解通货膨胀目标制,并对其前景和实施提出有建设性意见。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经济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帮助决策者正确地运用这一工具来维持国家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 通货膨胀目标制名词解释:2.1 通货膨胀定义:通货膨胀是指整个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的过程。
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同样的货币购买力能够购买更少的商品和服务。
2.2 目标制概述: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是一种经济政策框架,通过设定并追求特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来引导经济活动。
在这种制度下,央行通过调控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其他政策手段,力图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预先设定的目标范围内。
2.3 目标制在经济中的作用:- 确定性和透明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为经济体提供了明确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各国通货膨胀目标
![各国通货膨胀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327e84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8.png)
各国通货膨胀目标
一般来说,政府会试图将通货膨胀维持在较低且稳定的水平。
许多政府将2%-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目标,因为这被认为是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水平。
以下是部分国家的通胀目标:- 美国:美联储目前预计2025年的通胀率为2.1%,低于目前的4.4%,并希望在降息之前稳步朝着2%的目标迈进。
- 葡萄牙:葡萄牙央行副行长Clara Raposo表示,鉴于目前脆弱的经济状况,欧洲央行可能看到通胀比目前的预测更早恢复到2%的目标水平。
- 中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的通胀总体保持在温和可控的水平,近年来中国通胀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不同,通货膨胀目标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货膨胀目标制名词解释 -回复
![通货膨胀目标制名词解释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90444e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3.png)
通货膨胀目标制名词解释-回复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货币政策框架,中央银行明确宣布将通货膨胀率作为其主要的政策目标,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向公众解释其如何使用货币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这一制度下,中央银行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通常为每年1-3的低通胀水平,认为这样的通胀水平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目的是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增强公众对价格稳定的预期,从而降低通胀预期的波动性和实际通胀率的偏差。
中央银行会定期公布通胀预测和相应的货币政策决策,以引导市场预期和行为。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支持,包括独立的中央银行、灵活的汇率制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统计体系等。
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其货币政策框架的一部分。
中央银行学 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8ae1abc77da26925c5b067.png)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角色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一般中央银行都以一种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量与某种或某些其他资产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这就称为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清算:银行在其自身的经营行为中需要与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由此产生的大量债权债务关系也需要进行调整这个清偿活动被称为清算实施全额清算系统(RTGS):实时是指清算在营业期内而非间断非定期地进行全额是指每笔业务单独进行全额清算而非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总额轧差处理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收入政策:主要是为调节社会有效需求以及保证收入分配相对公平而采取的强制性和非强制型的工商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管理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标之间所经过的操作变量中介变量到最终目标的逐次传递过程货币政策传递时滞:是指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没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为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工具到选择工具到货币工具影响操作指标操作指标继而影响中介指标再到影响最终目标之间需要一段较长时间这段时间即为货币政策传递时滞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从而加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图和目标的理解黑箱理论:由于货币主义没有揭示货币供应量影响总支出变化的渠道而仅仅指出货币供应量变化会引起总支出变动人们又把货币主义的政策传递机制称为黑箱理论相机抉择:政策制定者根据烫平经济波动的需要逆经济周期而随时调整其货币供给增长率选择单一的政策规则:又称常数增长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再贴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急需资金时将其贴现而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对其票据做出第二次贴现的经济行为工资-物价指导线:政府在一定年份内允许货币增长的目标数值线政府据此相应地采取控制各行业工资增长率的措施狭义的金融监管: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外部效应:指的是提供一种产品和劳务时私人利益(或费用)不等于社会利益(费用)一元化监管机制:又称为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进行监管由一个监管机构全面承担监管职责一般都由该国的中央银行来承担多元化监管机制:又称分业监管机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同业拆借:通常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为解决短期资金的余缺调剂准备金头寸等相互融通资金的行为洗钱: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失灵。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the inflation targeting)是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以对付通货紧缩环境下出现的相关经济问题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
该货币框架的作用,是使利率恢复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调节经济活动和避免经济衰退的功能,防止和避免零利率条件下“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负面影。
向,稳定产出和市场预期。
一、利率调节——从有效到无效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设立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利率调节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受限或失灵的一种弥补措施,这种货币政策框架的出现与利率调控经济有效性的削弱有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讲,利率作为西方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经历了对经济调节有效、部分有效和失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以低利率来扩大需求,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国家占支配地位,当时严格的金融管制和低通货膨胀环境,使利率调节的效果显著。
第二阶段自20世纪?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利率调控部分失灵。
首先,中央银行直接和间接影响利率的能力受到挑战。
7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以融资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使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利率的决定日益取决于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不受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同时,市场融资解决了银行间的资金需求,从而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措施来影响银行间借贷利率,并以此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作用。
其次,20世纪90年代金融全球化进程对利率有效性的冲击,表现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主体往往依据国际利率水平,并不完全依照一国货币当局利率变动来调整投资和消费。
在特殊情况下,表现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政策的挑战。
这种基于套利投机动机的短期国际资本独特的运行特点,受国际资本投机活动成本与收益的心理预期因素的左右,其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甚至会与一国货币当局的意图相反。
当投机者预期被投机国的货币在他们大量拆借并全盘抛售后会引发大幅贬值,就可能发起投机攻击,以便通过贬值后再购回该国货币还借款,来得到借、还款之间差额带来的暴利。
当被投机国政府提高利率以吸引外资获得储备,维持固定汇率,抑制贬值压力和增加投机攻击成本进而阻挡投机时,只要投机者有足够的资金,并断定在外国利率不变情况下,被投机国固定汇率制的崩溃会使他们得到更大的超额利润,投机者就会继续发起投机攻击,使政府利率提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从而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或者投机者将被投机国的外汇储备买光,迫使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制。
这些短期国际游资不像实体经济主体那样依据政府利率的变动调整投资和消费,而是根据自身盈利机会的预期来和政府的汇率、利率政策展开博弈,他们的巨额收入是以被投机国本币贬值、固定汇率制崩溃和利率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为代价的。
尽管利率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率在上述经济环境下受到冲击,但是利率还没有到完全失效的程度。
虽然不少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即控制M1的供应量)和实际GDP增长同步的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然而到了90年代,在金融资产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已极大地高于实际GDP增长的条件下,M1会更多地流向虚拟资产而减少实体经济所需货币量,从而影响产出。
而要稳定产出和通货膨胀,控制虚拟资产过分膨胀隐含的巨大风险,货币当局不能不利用对资本市场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利率来达到稳定资本市场和产出的目的。
因此,1993年,由约翰·泰勒(John Taylor)提出的调整利率来使通货膨胀和产出稳定在其目标范围内的泰勒(Taylor)规则,便很快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
泰勒规则的要点之一是强调名义利率的上调幅度要高于通货膨胀率,例如当通货膨胀率的系数(coefficient)为1时,名义利率应提高到1.5,才能控制通货膨胀,稳定产出。
否则,在名义利率上升幅度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通货膨胀预期会自发地肯定通货膨胀上升,从而引起经济波动。
但是,泰勒规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许多国家的货币当局放弃,这是因为利率的作用在其第三个阶段,在通货膨胀率极低或者无通货膨胀,以及在经济出现流动性陷阱的通货紧缩环境下,对经济的调节完全失效。
20世纪90年代,日本相继出现了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和负通货膨胀,而且世界经济在1997年至1998年出现由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的换位,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处于低通货膨胀经济环境。
在此状况下,有两大因素导致通过利率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极大削弱,甚至完全失灵。
一是通过降低利率阻止经济衰退,刺激投资,使增加有效需求的降息空间缩小。
克鲁格曼(Krugman,1998)指出,在低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物价水平的自发下降会带来通货紧缩甚至经济衰退的压力。
而传统的对付经济衰退的货币政策是降低利率。
但是利率不能无限降低,特别在通货膨胀很低和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已降至接近零,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利率自然为零,这就使实际利率不能下降到能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幅度。
换言之,为避免或阻止经济衰退,名义利率必须大于零,才能刺激证券投资,而实际利率需要下降到通货膨胀以下,才能影响和推动生产投资和消费。
通货膨胀极低,意味着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相差的幅度很小,利率的降幅受到很大的限制,以致没有更多的调息空间来使经济尽快摆脱衰退。
二是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使利率调节作用完全失效。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都有保存现金的偏好,即流动性偏好,如果要人们以购买证券股票等投资形式将现金贷给他人时,就需支付利息。
也就是说,前两种动机是指人们的消费和预备不时之需的支出,这部分支出主要受国民收入的制约,个人或家庭除去这部分开支以后,剩余的可供支配的收入,是否和用多少金额来投资证券,与利率的高低直接相关,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投机动机的大小。
但是当名义利率降至很低或接近于零时,购买股票或证券得到的利息率过低,意味着证券投资者无利可图。
这时,无论货币供应量怎样增加,许多人只愿持有现金而非证券。
当名义利率为负时,人们则只愿保留货币,不再购买证券。
这种“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使货币当局已不能通过进一步调低利率来影响资产组合,刺激投资。
二、摆脱零利率和流动性陷阱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世界性低通货膨胀与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仅靠利率调节来对付经济衰退不仅受到限制甚至已经失灵。
国家货币当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使通货膨胀升至零以上,才能摆脱零利率,并且必须使通货膨胀率达到一适度正值,才能使利率恢复对经济的调节。
于是,设定通货膨胀目标来对付流动性陷阱的挑战,便成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新的动向和选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大致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按对特定通货膨胀目标钉住时期的长短,分设核心通货膨胀目标与总通货膨胀钉住目标,美国经济学家米耶(Meyer,2001)指出,核心通货膨胀目标包括消费品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和个人消费开支价格指数(price index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前者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美国采用后者(美国尽管还未正式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但是却具有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几乎所有的基本特征,被称为是一种“隐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由于消费品价格易变,具有短期性,因而核心通货膨胀目标是一种短期通货膨胀目标,钉住时期通常为8个月到2年,总通货膨胀目标的设定则用于取得较长期的通货膨胀目标。
第二,制定量化的明确通货膨胀目标。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钉住制度国家的基本共识是通货膨胀目标必须为正值,不同之处是一些国家将通货膨胀目标设定在特定百分比,例如2%,另一些国家则将通货膨胀目标设定在3%以下浮动的区间,比如澳大利亚的通货膨胀目标是2%一3%,加拿大是在 1%~3%之间浮动,美国将个人消费开支价格指数控制在1%~2%的区间。
第三,制定通胀目标的主体通常由国家财政部与中央银行共同商议后,或由财政部,或由中央银行制定,或者两家共同制定,如新西兰。
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作用来看,至少能达到3个目的。
首先,因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根本目的不是用其完全取代或放弃利率工具,而是使名义利率摆脱零利率条件下的流动性陷阱,使名义利率能上升到一适度正值,并从而使实际利率有更大的降息空间来调节经济活动。
换言之,是通过影响和改善市场预期,使利率失灵再度恢复到有效调节。
而且,米耶(2002)认为,在低通货膨胀环境和名义利率极低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对应经济衰退的压力也可以通过对通货膨胀速度的调整来取代完全依靠降低名义利率幅度的传统做法,以更有效地促进总需求的增长。
其次,设定通货膨胀量化目标为2%,能减少或避免名义利率为零时所导致的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
里弗榭雷德和威廉姆斯(Reifschneider and Williams,2000)运用相关模型,分析不同的通货膨胀目标对零名义利率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和对经济周期的冲击。
他们指出,当通货膨胀目标为4%时,零名义利率平均的持续时间约为半年,当通货膨胀目标低于2%时,零名义利率在时间和范围上会延长和扩大,通货紧缩的压力会增加,并可能加速经济衰退。
当通货膨胀目标为零时,零名义利率的持续期为一年半。
只有当通货紧缩目标为2%时,对名义利率没有大的冲击,从而能稳定产出和缓冲经济衰退的压力。
再次,国家和中央银行设立明确的通货紧缩目标能影响和稳定企业与公众对未来短期利率走势的预期。
美国经济学家纳里达(Larida,1999)指出,企业的经济行为、投资规模大小已经极大地依赖于对当前和未来货币政策利率走向的预期,货币当局通过给出未来的适度通货紧缩和物价水平上涨的确切目标,能促使企业和公众增加当前投资和消费。
在短期名义利率为零和低通货膨胀环境下,货币当局适度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将有助于克服流动性陷阱,并可能将实际利率降到能刺激投资和消费,缓解经济衰退的幅度。
三、使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可操作的宏观经济条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宏观经济条件包括弹性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利率开放和较完善的证券市场。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下是不可操作的。
因为目前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需要将本币分别与世界三大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或日元挂钩。
这些国家利率的设定必须维护其所钉住的固定汇率,这就意味着其利率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所钉住的汇率国的利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