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论(版)
抗菌药物概论
耐药性
肠道阴性杆菌—青霉素G
铜绿假单胞菌-多数
获得(常见)
3.耐药的机制 ①产生灭活酶:β-内酰胺酶;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酯酶;核苷转移酶(林可霉素)
②靶位改变: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MRSA;
肠球菌-β-内酰胺类
③改变外膜的通透性: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
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
④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转运子-附加蛋白-外膜蛋白
物的抗菌范围
异烟肼-结核杆菌
窄谱抗菌药:指仅对一种细菌或局限于某属细菌 有抗菌作用的药物
广谱抗菌药:指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的抗菌药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抑菌药: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
的药物(磺胺类)
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
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
4.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①突变: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因编码某个蛋白的基因
发生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不能与
②转导: 转相导应由的噬药菌物体结完合成或,结由合于能噬力菌降体低的蛋白外壳上
掺有细菌DNA,如这些遗传物质含有药物耐受
③转化:敏基感因细,菌则将新环感境染中的的细有菌利将D获NA得掺耐进药敏,感并细将菌此的特
4.影响核酸及叶酸代谢 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抑制DNA的复制 利福平-抑制DNA依赖的RNA多聚酶—mRNA 的合成 磺胺类-四氢叶酸
蝶啶+对氨苯甲酸
二氢蝶酸+谷氨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自身生存过程
2.耐药性的种类
固有-氨基糖苷类-氧-厌氧菌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3)抗代谢类 磺胺类。
(4)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一、抗菌药
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即为抗菌 药,常用的抗菌药有三类。 1. 抗生素:指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
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的化学物质。 2. 抗生素半合成品
以微生物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 进行改造所获得的新的化合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利福平。 3.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 一位术后重症腹腔感染,术后多次培养均为克 雷白氏肺炎杆菌,主管医生一直用氨苄青霉素, 病情不断恶化。
* 不知道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是细 菌固有的耐药性。由于不掌握对克雷白氏菌属 仅有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等少数 几类抗生素有效,而氨基糖苷类由于血药浓度 低,药物很少抵达感染部位;喹诺酮类当时尚 无全身应用制剂;当时只有头孢菌素可选用, 如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换用头孢菌素情 况大不一样。
如细菌对磺胺药,改变代谢途径产生较多的 PABA 。 某些细菌可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
四、多重耐药
1.概念 细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2.常见耐药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3.危害
第四节 抗菌药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必要性 抗菌药不加控制广泛应用,必然造成耐药性增加, 同时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抗菌药合理应用日 益受到重视。 如:安徽省2003年,共收集523份不良反应报告, 其中228例是应用抗菌类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 的43% 。马鞍山市ADR监测中心2004年上半年 共收到112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45例是由抗菌 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40%。中国每年有八万人 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38 抗菌药物概论(人卫九版药理学)
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G-菌
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肺炎杆菌、 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30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56
二、按适应症选药
抗菌谱、药效学、药动学的差异,各药的临床适 应症不同。
还应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肝肾功能状态。 依据:细菌、患者和药物三因素选择抗菌药。
57
三、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预防风湿热复发:
如:苄星青霉素清除咽喉部及其他部位的溶血性链球菌。
●传染性疾病流行期:
如:磺胺嘧啶预防流脑。
●预防新生儿眼炎:
❖ WHO—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 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 的国际水平。
4
5
滥用带来的问题
1、药源性疾病
2、“二重感染”
3、耐药菌的产生
6
问题 1 药源性疾病
❖ 世界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 ❖ 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 ❖ 世界住院死亡人数:3.6%-25%药源性致死。 ❖ 国内住院病人药源致死:20%以上。
39
二、改变胞质膜的通透性
通透性↑:菌体内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等内容 物外漏,细胞死亡。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
其阳离子部位能与胞质膜中的磷脂结合, 破坏膜功能。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与真菌胞质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使膜通 透性改变。
40
抗菌药物概论(β-内酰胺类药物)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多见、过敏反应(皮疹多见)、二重感染等
◆ 抗铜绿作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 ◆ 临床常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
β-内酰胺类
分类
青霉烯类 (法罗培南)
03
典型β-内酰胺类
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药物
天然青霉素类
耐酶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类
抗假单胞菌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青霉素V 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
抗菌谱几乎一致 但各有特点
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奈夫西林 双氯西林
临床较少使用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口服吸收好; 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多
抗菌谱并不一致
用法用量、 疗程不适宜
• 门诊患者20岁男 性,咳嗽、发热, 诊断CAP
• 初始治疗方案首 选头孢他啶2g ivd q8h
• 头孢曲松2g q12h常规使用
• 青霉素类qd使 用
• 疗程从入院到出 院
未能正确认识 过敏、交叉过敏
• 青霉素过敏(不 具体询问何时过 敏,皮试还是输 液过敏,是不是 过敏,严重程度)
典型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
共性
抗菌谱:对G+球菌(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有效 对G-球菌(脑膜炎球菌)作用强 对白喉杆菌、李斯特菌、螺旋体和部分拟杆菌有作用
药动学:t1/2短,建议一日多次给药; 大部分原型经肾脏排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酌情减量 青霉素G可透过血脑屏障(BBB)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首选药物
抗菌药物概论
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微生物一、概述呼吸系统感染的细菌及相关重要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肺炎,脓胸;肺炎链球菌引起大叶性肺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肺结核;嗜肺军团菌引起军团菌肺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起儿童肺炎;炭疽芽胞杆菌引起肺炭疽;鼠疫耶尔森菌引起肺鼠疫。
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其它原核细胞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炎衣原体(引起衣原体肺炎)。
二、呼吸系统主要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革兰染色阳性(G+)球菌,葡萄串状排列。
有金黄色色素。
血平板上产生透明溶血环(β溶血)主要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A蛋白(SPA);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
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脓胸。
实验室鉴定主要指标:1. G+葡萄串状排列球菌;2. 血平板上β溶血;3. 凝固酶试验阳性;3. 发酵甘露醇。
2、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G+双球菌,需血液或血清培养基,草绿色溶血。
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儿童)。
实验室鉴定:革兰染色镜检,胆汁溶菌试验,Optochin试验。
3、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专性需氧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红色)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脂质(索状因子、磷脂、硫酸脑苷脂、蜡质D)所致疾病:肺结核病变特征:结核结节、嗜酸性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实验室鉴定:涂片或痰液浓缩标本:抗酸染色阳性4、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有包膜分节段单链RNA流感病毒变异与流行关系: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抗原性转换(antigenic shift)高致病性禽流感5、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 SARS-Cov)不分节段单正链RNA病毒严重急性呼吸器官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6、肺炎支原体(Micoplasma pneumoniae)油煎蛋样小菌落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间质性肺炎)7、肺炎衣原体(Chlamydiae pneumoniae)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原体、始体衣原体肺炎。
抗菌药物概论—抗菌机制(药理学)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2~3 小时达血中有效浓度,可通过 胎盘、乳汁、精液、阴道。
二、硝基咪唑类
【作用与应用】
1、抗厌氧菌感染: 对多种G-菌厌氧杆菌、G+菌
厌氧芽孢杆菌及所有厌氧球菌均 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可用于产后盆腔感染、口腔 急性感染、阑尾及其他肠外科手 术合并感染。
抑菌药:仅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力而无杀灭作用的药 物。
杀菌药:能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药物。
▲ 耐药性(抗药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 抗菌后效应(PAE):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并产生抑制作用后, 抗菌药浓度降至 MIC以下或消失,对细菌抑 制作用依然存在一段时间的现象。
学习目标
1 掌握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临床应
二、硝基咪唑类
2、抗阿米巴作用: 对肠内及肠外大、小滋养体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治疗
急、慢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的首选药,单用易复发。 3、抗滴虫作用:夫妻双方同时服用可以根治。
4、抗贾第鞭毛虫
二、硝基咪唑类
【不良反应】
常见有恶心、厌食、腹泻 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头痛、眩 晕、白细胞下降、神经炎。本 药抑制乙醇代谢,应禁酒。
抑菌药:仅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力而无杀灭作用的药 物。
杀菌药:能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药物。
▲ 耐药性(抗药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 抗菌后效应(PAE):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并产生抑制作用后, 抗菌药浓度降至 MIC以下或消失,对细菌抑 制作用依然存在一段时间的现象。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
预防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加强药政管理 4.研制和寻找新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础篇“看药”之道3——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呋喃妥因、硝基咪唑类)常见用药疑问MRSA肺部感染,利奈唑胺更有优势吗?选药要考虑哪些方面呢?目录CONTENTSPART 03 多黏菌素PART 02 四环素及甘氨酰环素类PART 01 糖肽类、噁唑烷酮类PART 04 磷霉素、呋喃妥因PART 05 硝基咪唑类作用机理及包含的品种(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利奈唑胺多黏菌素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核糖体保护蛋白-四环素类交叉耐药机制靶位结构的改变✓主动外排泵-四环素类交叉耐药、替加环素耐药渗透屏障作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粘液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机制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糖肽类、噁唑烷酮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MSSA (14237株)与MRSA (7327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1020304050607080901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T M P -S M Z 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MSSA 用苯唑西林、头孢唑啉杀菌作用更强%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2280株)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521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1020304050607080901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T M P -S M Z 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要注意排除污染%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102030405060708090100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磷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株)和屎肠球菌(9885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糖肽类、噁唑烷酮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万古霉素颜青等,临床药物治疗学-感染性疾病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共性:MRSA 、MRCNS 、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及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
抗菌药物概论-
必要三药联用或四药联用。 相加(Ⅲ+Ⅳ)、无关或相加(Ⅰ+Ⅳ)。
4.防止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病毒感染 (2)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 (3)局部应用
杆菌肽、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 (4)剂量 (5)常规性使用广谱抗菌药或新上市的药物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20 日上午7 时20分 20.12.2 020.12. 20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2月20 日星期 日上午7 时20分 47秒07 :20:472 0.12.20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2月 上午7时 20分20 .12.200 7:20De cember 20, 2020
1. 根据致病菌和药物的特点选用抗菌药
每一种抗菌药物各有不同抗菌谱与适应证。此外, 还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肝、肾功能,感染部位,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 不良反应和价格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2. 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对此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仅用于经临床实践证 明确有效的少数情况。
• 3.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007 :20:470 7:20De c-2020 -Dec-2 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7:20:4707 :20:470 7:20Su nday , December 20, 2020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一、学习重点抗菌药物、化学治疗学、化学治疗、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广谱抗菌药抑菌药、杀菌药、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化疗指数、抗菌后效应、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的基本原则、获得耐药性的生物化学表现。
二、学习提纲(一)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1.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drugs) 抗菌药是指能抑制和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2.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eutics) 是研究药物、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3.抗生素(antibiotics)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
4.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5.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activity)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6.广谱抗菌药(wideantibacterialdrugs) 对多数细菌甚至包括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有效的药物称为广谱抗菌药。
7.抑菌药(bacteriostatic) 仅能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但不能将之杀灭的药物称为抑菌药。
8.杀菌药(bactericide) 不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且能将之杀灭的药物称杀菌药。
9.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体外试验中,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10.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在体外试验中,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11.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index) 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一般用动物实验的LD50/ED50或LD5/ED95的比值表示。
12.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 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 的某种抗菌药后,在除去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