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13级)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 及其理论研究
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 和地域分异
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一、自然带的形成
(一)自然带的定义
在地球表层中呈东西延伸,南北更 替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 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 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其中以植被 最富有表现力。所以自然带的名称以其 相应的植被命名。如热带雨林……
• 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植 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 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 澳大利亚西南部、非洲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 的智利中部。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地带,发育 着褐色土。
被子植物——椰树
白桦林
椰枣
耐旱,根深,阿拉伯人的最爱!
椰枣熟了
晚第三纪:
• 随着山脉的隆起,亚洲气候有变干 冷的趋势,北部的温带林逐渐向南扩 展,在热带植物区中逐渐出现了温带 的植物成分,热带林的北界逐渐向南 退缩,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原来表现 很微弱的干燥带,有明显扩大,开始 形成了荒漠带、半荒漠带、草原带和 森林草原带。
•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贫乏
• 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热带稀树草原带和热带荒漠带之间为 热带荒漠草原带过渡带。这里形成禾本科 灌木半荒漠植物群落,植被十分稀疏,存 在着很大的表土裸露地段——生态脆弱带。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 . 热 带 荒 漠 带
撒哈拉沙漠1
撒哈拉沙漠3
非洲猎人
塞 内 加 尔 荒 漠 草 原
第四纪:
• 随着冰川的多次进退,植物群也多次进 退,愈近北极地区,植物区系愈分歧,愈年 轻;南亚、东南亚则至今保留着许多晚第三 纪的植物特色,如银杏、水杉等,被称为“ 活化石”。
• 木本植物减少和草本植物增加,也是大 冰期里植被发展的一个特征,例如中亚、南 欧,第四纪以来,草原进一步扩大,占领了 原来在第三纪曾经是森林的地方。
• 热带荒漠带
❖温带阔叶林带
•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 亚热带森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全球植被卫星照片
热带雨林1
热带雨林2
热带雨林3
1.热带雨林带: • 分布: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 东南亚的岛屿。
• 特征:
——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 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 随处可见。
——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
——土壤为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的砖红壤。
热带雨林带的动物1
树懒 热带雨林带的动物2
热带稀树草原1
热带稀树草原带的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稀树草原2
热带稀树草原3
热带稀树草原4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和山麓的热带草原
2.热带稀树草原带(夏季)
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2.热带稀树草原带: • 分布上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 洲和南美洲广泛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 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为局部分布。
4 . 亚 热 带 荒 漠 草 原 带
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 • 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 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 有短生植物的生长。 • 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 硬叶林
5.亚热带森林带
• 亚热带的非纬向地带性因素表现得最为强 烈,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 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两种类型。
地表形态 的变化以及由此引 起的气候的变化也会改变自然带 的特征和分布。
中生代中期:
• 西伯利亚、远东和日本是以银杏、松 柏类与蕨类共生的北温带林为主要面貌, 它向北分布到北极诸岛,反映当时气候的 温和湿润;
• 纬度较低的南欧、亚洲中南部及东南 部,则以苏铁类为主,以苏铁类与蕨类共 生为特点,松柏、银杏则占较小比例,这 反映出热带或亚热带的生长环境。
裸子植物——苏铁
裸子植物
柏树
早第三纪——第四纪大冰期前:
• 在西欧、东欧南部,亚洲东南部以及美 洲中南部墨西哥湾一带,植物群以热带、 亚热带的常绿林为主,生长有橡林、棕榈 林、红杉、紫杉、蕨类、竹类等。
• 在北极地区、北欧和北美、北亚地区, 植物群则以落叶林为主,其中主要成分是 山毛榉、白桦、白杨、赤杨等。
第四纪:
• 目前的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北极地 区最年轻的苔原植被,也都是在第四纪 后半期才形成的。
• 第四纪气候上出现几次干湿交替的 变化,在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沙 漠。
二、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根据地理景观的差异,全球划分为11个自然带:
•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
• 热带稀树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的动物
南 美 洲 羊 驼
美洲驼,广泛分布于巴西高原及 其以南地区
热带稀树草原动物
北非戈壁
3.热带荒漠带
• 分布:
• 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 北美洲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南 非等地区。
• 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 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 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
北温带植物带——通古斯植物带,分布 于中亚北部和西伯利亚,以草本的蕨类和种 子蕨为主,木本植物有显著的年轮。
南温带植物带——冈瓦纳植物带,以冈 瓦纳大陆为分布中心,与北温带植物群十分 相似,由舌羊齿植物群组成,可能代表温凉 气候下的植物组合。
自然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古生代以来的地质时期、历 史时期以及近代的历次气候变化 都引起了自然带的变迁;
• ——由禾本科高草植物构成,并零星地分 布着成片乔木或独株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 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季相非常明显。
——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 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热带草原
2. 热 带 稀 树 草 原 带 「 干 季
热带稀树草原4
热带稀树草原带的代表性乔木 ——波吧布树
(二) 自然带的形成与时空演化
泥盆纪——植物界从水生到陆生,大地开始披上绿装 ▲ 石炭——二叠纪的植被已具有清晰的分带。
石 炭 纪 的 植 物
二叠纪早期的栌木
古生代:
•晚石炭纪的三个比较明显的植物带 • 热带植物带——分布于从西欧向西到美洲 东部,向东经东欧、中亚到中国和印度尼西 亚的苏门答腊一带,形成高达30m左右的茂 密森林。
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 和地域分异
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一、自然带的形成
(一)自然带的定义
在地球表层中呈东西延伸,南北更 替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 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 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其中以植被 最富有表现力。所以自然带的名称以其 相应的植被命名。如热带雨林……
• 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植 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 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 澳大利亚西南部、非洲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 的智利中部。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地带,发育 着褐色土。
被子植物——椰树
白桦林
椰枣
耐旱,根深,阿拉伯人的最爱!
椰枣熟了
晚第三纪:
• 随着山脉的隆起,亚洲气候有变干 冷的趋势,北部的温带林逐渐向南扩 展,在热带植物区中逐渐出现了温带 的植物成分,热带林的北界逐渐向南 退缩,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原来表现 很微弱的干燥带,有明显扩大,开始 形成了荒漠带、半荒漠带、草原带和 森林草原带。
•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贫乏
• 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热带稀树草原带和热带荒漠带之间为 热带荒漠草原带过渡带。这里形成禾本科 灌木半荒漠植物群落,植被十分稀疏,存 在着很大的表土裸露地段——生态脆弱带。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 . 热 带 荒 漠 带
撒哈拉沙漠1
撒哈拉沙漠3
非洲猎人
塞 内 加 尔 荒 漠 草 原
第四纪:
• 随着冰川的多次进退,植物群也多次进 退,愈近北极地区,植物区系愈分歧,愈年 轻;南亚、东南亚则至今保留着许多晚第三 纪的植物特色,如银杏、水杉等,被称为“ 活化石”。
• 木本植物减少和草本植物增加,也是大 冰期里植被发展的一个特征,例如中亚、南 欧,第四纪以来,草原进一步扩大,占领了 原来在第三纪曾经是森林的地方。
• 热带荒漠带
❖温带阔叶林带
•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 亚热带森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全球植被卫星照片
热带雨林1
热带雨林2
热带雨林3
1.热带雨林带: • 分布: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 东南亚的岛屿。
• 特征:
——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 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 随处可见。
——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
——土壤为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的砖红壤。
热带雨林带的动物1
树懒 热带雨林带的动物2
热带稀树草原1
热带稀树草原带的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稀树草原2
热带稀树草原3
热带稀树草原4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和山麓的热带草原
2.热带稀树草原带(夏季)
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2.热带稀树草原带: • 分布上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 洲和南美洲广泛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 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为局部分布。
4 . 亚 热 带 荒 漠 草 原 带
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 • 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 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 有短生植物的生长。 • 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 硬叶林
5.亚热带森林带
• 亚热带的非纬向地带性因素表现得最为强 烈,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 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两种类型。
地表形态 的变化以及由此引 起的气候的变化也会改变自然带 的特征和分布。
中生代中期:
• 西伯利亚、远东和日本是以银杏、松 柏类与蕨类共生的北温带林为主要面貌, 它向北分布到北极诸岛,反映当时气候的 温和湿润;
• 纬度较低的南欧、亚洲中南部及东南 部,则以苏铁类为主,以苏铁类与蕨类共 生为特点,松柏、银杏则占较小比例,这 反映出热带或亚热带的生长环境。
裸子植物——苏铁
裸子植物
柏树
早第三纪——第四纪大冰期前:
• 在西欧、东欧南部,亚洲东南部以及美 洲中南部墨西哥湾一带,植物群以热带、 亚热带的常绿林为主,生长有橡林、棕榈 林、红杉、紫杉、蕨类、竹类等。
• 在北极地区、北欧和北美、北亚地区, 植物群则以落叶林为主,其中主要成分是 山毛榉、白桦、白杨、赤杨等。
第四纪:
• 目前的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北极地 区最年轻的苔原植被,也都是在第四纪 后半期才形成的。
• 第四纪气候上出现几次干湿交替的 变化,在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沙 漠。
二、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根据地理景观的差异,全球划分为11个自然带:
•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
• 热带稀树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的动物
南 美 洲 羊 驼
美洲驼,广泛分布于巴西高原及 其以南地区
热带稀树草原动物
北非戈壁
3.热带荒漠带
• 分布:
• 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 北美洲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南 非等地区。
• 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 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 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
北温带植物带——通古斯植物带,分布 于中亚北部和西伯利亚,以草本的蕨类和种 子蕨为主,木本植物有显著的年轮。
南温带植物带——冈瓦纳植物带,以冈 瓦纳大陆为分布中心,与北温带植物群十分 相似,由舌羊齿植物群组成,可能代表温凉 气候下的植物组合。
自然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古生代以来的地质时期、历 史时期以及近代的历次气候变化 都引起了自然带的变迁;
• ——由禾本科高草植物构成,并零星地分 布着成片乔木或独株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 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季相非常明显。
——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 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热带草原
2. 热 带 稀 树 草 原 带 「 干 季
热带稀树草原4
热带稀树草原带的代表性乔木 ——波吧布树
(二) 自然带的形成与时空演化
泥盆纪——植物界从水生到陆生,大地开始披上绿装 ▲ 石炭——二叠纪的植被已具有清晰的分带。
石 炭 纪 的 植 物
二叠纪早期的栌木
古生代:
•晚石炭纪的三个比较明显的植物带 • 热带植物带——分布于从西欧向西到美洲 东部,向东经东欧、中亚到中国和印度尼西 亚的苏门答腊一带,形成高达30m左右的茂 密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