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分析洞察报告-TalkingData

合集下载

粤港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大湾区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粤港大湾区的地理、经济、政策、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粤港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包括涵盖了广东省的9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面积约为5.6万平
方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使得粤港大湾区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辐射能力。

接着,报告着重分析了粤港大湾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

粤港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经济总量超过一个兆元人民币。

该区域以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创新科技等为支柱产业,并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开放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政策层面,报告对粤港大湾区推动发展的政策进行了分析。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开放等,以促进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最后,报告对粤港大湾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报告指出,粤港大湾区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未来有望成为全球一流的经济大湾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和开放合作的新局面。

总体而言,粤港大湾区研究报告通过对该区域的分析和展望,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参考,推动粤港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是指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共同打造的经济一体化区域。

近年来,大湾区一直是政府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对大湾区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从宏观角度看,大湾区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此外,大湾区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大湾区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微观角度看,大湾区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大湾区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储备。

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共享资源,实现技术和市场的互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大湾区还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网络,为企业的扩张和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与大湾区的合作,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大湾区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三地的法律、行政制度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合作的困难和矛盾的产生。

其次,大湾区中的城市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城市发展较快,而其他城市则相对滞后,这可能加剧地区间的差距和不平等。

最后,大湾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如何合理分配和管理这些资源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三地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沟通,制定一套统一的政策和法规,为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完善交通和物流网络,降低交通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大湾区,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综上所述,大湾区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报告是指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综合性报告,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最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该区域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拥有全国最多的世界级城市和国际化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报告通常会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GDP增长、产业结构、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和
趋势。

同时,报告也会关注区域的社会发展,如人口流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报告还会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例如,提出加强各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报告的编制通常由相关政府部门或研究机构负责,以提供决策参考和宣传推广为目的。

这些报告对于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态势和政策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港澳青年人才的优势与思考-调研报告.doc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港澳青年人才的优势与思考-调研报告.doc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港澳青年人才的优势与思考-调研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港澳青年人才的优势与思考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自该概念提出,各城市纷纷确定城市定位,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

伴随着城市发展,工商业结构升级,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港澳科研人才存在强烈需求据统计,广州共有各类高等院校83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5%,名列全省第一,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和武汉名列全国第三,甚至广东省内97%的国家重点学科位于广州各大高校。

事实上,除广州、深圳两个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有所建树外,其他内陆城市人才资源的确有限。

考虑到大湾区建设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达6600万,仅依靠广州培养输送青年人才显然乏力。

香港、澳门科研实力强劲,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培育与全球前沿科技和资讯接轨人才与技术方面,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化的地位培养国际化人才,每年为世界各地输送大量工商界精英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引进港澳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储备平衡成了城市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现状根据2017年南风窗“调研中国”工作组对120名在粤求学港籍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在职香港青年中有超过50%常居广东,常居香港者仅占28%;超过60%受访者的家人支持他们在广东就业,超过50%受访者有定居广东的想法。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每年在粤求学的港澳大学生约有1万人,仅2016年一年,在广东就业的港澳居民就有1.6万人(其中香港居民约1.46万人,澳门居民约1400人)。

另据统计,2016-2017年两年间,由团省委、省青联组织的港澳青年到内地实习见习交流项目参与活动人数超过2000人,而当中真正能够在内地实现创业或就业的不足100人,比例低于5%。

2018年粤港澳湾区分析报告

2018年粤港澳湾区分析报告

2018年粤港澳湾区分析报告2018年5月目录一、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先行者,腾笼换鸟迎创新 (7)1、改革开放先行者有望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 (7)2、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创新驱动大湾区发展 (9)二、资源禀赋:坐拥世界级港口群,高端人才助创新开放 (10)1、金融危机后广深佛人口流入最多,世界级港口群助力大湾区成长 (11)2、大湾区独享“一国两制”优势,香港高端人才助推开放创新 (14)三、经济环境:出口数据亮眼,金融高校优势显著 (16)1、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分量重,广东珠三角出口数据亮眼 (16)2、广东省债务偿还能力居前列,大湾区高校及交易所占比高 (18)3、深广佛三核房价依次递减,深圳多领域存明显优势 (21)四、国际对比:三大湾区各具特色,粤港澳模式或为“金融+创新” 231、纽约湾区:金融服务造就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 (23)2、旧金山湾区:科技研发成就硅谷享誉世界 (26)3、东京湾区:工业制造铸就全球GDP最大湾区之一 (27)4、粤港澳大湾区规模领先三大湾区,人均GDP较低需促“金融+创新” (30)五、投资方向:加强三地融合发展,产业投资聚焦新经济 (32)1、粤港澳资源具有强互补性,加快融合助推大湾区发展 (32)2、广州中山佛山有房地产投资机会,产业投资需挖掘新经济领域 (33)在以开放促改革的战略指导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主要抓手,未来几年全国建设的重点也将放在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上。

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与否代表着我国新一轮以开放促改革的战略实践的开端如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投资机会也将获得市场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资源禀赋、经济环境、国际对比四个角度来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并在四大角度的研究结论基础上得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与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先行者,腾笼换鸟迎创新。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2018年10月目录一、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背景 (4)1、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背景 (4)2、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背景 (6)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6)1、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7)2、人均收入连年增长,绝对水平仍有上升空间 (10)3、交通运输全方位发展 (11)4、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14)5、港澳与内地税收制度有较大差异 (16)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展望 (17)1、粤港澳交通建设进一步升级 (17)2、把握金融优势建设金融中心 (19)3、依托湾区城市群发展高新技术业 (21)4、人口增长可期,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22)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

2009 年-2016 年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萌芽阶段,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三地协调发展,携手开创新局面。

2017 年-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正式发展阶段,三地乃至中央均把湾区建设提升至战略发展高度,相关政策纷纷落地,为湾区建设开辟道路。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湾区城市群协调统一,分工明确,产业集聚,经济效益外溢,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面积远超其他三大湾区,发展潜力极大,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文化娱乐,生态环境全面发展,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和世界级三大湾区有距离。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业发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旅客和货物年吞吐量名列前茅。

水陆空全方位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大湾区产业结构尚需调整,第三产业占GDP 总量比重与世界级湾区有较大差距。

湾区产业种类众多,制造业和服务业耦合性大,但区内产业划分不合理,缺乏统一协调性,存在产业重合等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功能重叠,相互之间缺乏配合,未来需要优化各大港口分工。

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推进连接三地的轨道交通建设,推动“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布局实现。

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报告粤港澳大湾区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融合和互联互通的战略重点区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湾区的发展状况和潜力,我们组织了本次调研,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湾区的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和政府机构为调研对象,通过向他们发放问卷并进行面访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

三、调研结果:1.投资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在投资环境方面表现出色。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跨境投资便利度指数较高,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大,税收优惠政策较好,这些因素无疑提高了企业在大湾区投资的积极性。

2.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合理,涵盖了多个重要产业领域。

调研显示,大湾区在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文化创意、高端制造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和市场潜力。

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大湾区的发展非常活跃,吸引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和资本。

3.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粤港澳三地在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高速铁路和大桥的建设极大地缩短了三地之间的交通距离,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也得到了优化。

四、调研结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活跃的产业发展。

区域合作的进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前景。

然而,大湾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人才流失、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改善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推动大湾区实现更加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五、建议:基于调研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

2.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创新资源。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

4.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共享资源和服务,推动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构成的一个经济区域。

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大湾区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促进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融合发展。

该区域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广州、深圳等著名城市,以及珠海、澳门等特别行政区。

大湾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大湾区有着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进驻。

另一方面,大湾区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湾区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

首先,政府加大对大湾区的投资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其次,政府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另外,政府还加强了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优势。

大湾区的发展不仅对粤港澳三地有着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大湾区的发展将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另一方面,大湾区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的来说,大湾区的研究报告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展开,如经
济发展、创新创业、城市规划等。

通过深入研究大湾区的发展情况和问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指导,促进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港澳青年人才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港澳青年人才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港澳青年人才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一、吸引港澳青年人才的政策:
1.简化港澳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居住等方面的手续,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2.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3.加大对港澳青年人才的政策宣传力度,让港澳青年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和优势,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建立港澳青年人才的人才库,并在人才招募、培养、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港澳青年人才。

二、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1.为港澳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场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扶持,降低其创业风险。

2.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培训、导师指导等服务,帮助港澳青年创业者提升创业能力。

3.促进港澳青年创业者与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提供合作机会和创业资源。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
1. 搭建港澳青年人才与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平台,促进知识、技术和资源的共享。

2. 加强港澳青年人才与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彼此的合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 组织交流活动和科技创新竞赛,鼓励港澳青年人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创新项目和科技研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猎聘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猎聘

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
构建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为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广阔发展 空间。
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1
人才引进
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制定更灵活的政策,建立人才库,并为人
才提供优质生活环境。
2
人才培养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人才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打造世界级人才高地。
3
人才激励
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创业,为人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优厚 的薪酬待遇,改善人才的生活 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 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人才激励与留用对策
竞争性薪酬
根据市场行情,为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并根据绩效 进行调整,体现人才价值。
多元化福利
提供多样化的福利方案,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例如住房补贴、 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
30M
人才缺口
10%
年增率
80%
竞争率
粤港澳三地人才差异分析
1 1. 教育背景
2 2. 专业技能
香港和澳门的高等教育水平领 先, 拥有世界一流大学。 广 州则拥有众多高校, 但整体教 育水平相对较低。
香港人才在金融、贸易、物流 等领域优势明显。 澳门人才在 旅游、博彩、文化创意等领域 优势突出。 广州人才在制造业 、科技、服务业等领域竞争力 强。
3 3. 语言能力
4 4. 文化差异
香港和澳门以英语为主要官方 语言, 粤语使用广泛。 广州 主要使用普通话, 但粤语也较 为普遍。
三地文化背景不同, 人才价值 观和工作风格也存在差异, 需 要加强沟通和融合。
粤港澳人才交流合作现状
协议签署
三地已签署多项人才合作协议 ,促进人才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1. 引言1.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增长点。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推动区域产业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各地的竞争优势和资源禀赋,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区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国际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巨大,拥有丰富的发展机遇。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深化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和社会融合,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横跨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这一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毗邻亚洲、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大城市,是连接中国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也十分雄厚。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制造业基础,香港是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澳门则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三个地区共同组成的大湾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优质的服务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为其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府的引导下,各地正积极推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走向更加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是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关键。

政府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深化合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旨在促进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近年来,大湾区经济蓬勃发展,各项指标逐年提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本文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自2017年提出以来,经济增速不断加快。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大湾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京津冀地区。

大湾区内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创新基地,大量高技术企业的涌入加速了大湾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同时,粤港澳自贸区的建立也进一步推动了大湾区经济的发展。

大湾区内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区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南粤地区与港澳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其次,粤港澳之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体系差异大,阻碍了跨区域的资金流动和人才流动。

还有,人口流动问题也是大湾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粤港澳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构建统一的政策体系,降低政策壁垒,促进资金和人才的自由流动。

其次,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南粤地区的基础建设,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拓宽大湾区的人才资源。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通过加强政策协调与沟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我们有信心相信大湾区将会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中心,为粤港澳及周边地区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报告

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 通道,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 大桥;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 工程贯通; 2018年元旦前夜,港珠澳 大 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标志着大桥具 备 通车条件。通车后,从珠海到香港只 需 30分钟,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
2016-2017 年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分布
5.21% 2.60% 0.72% 5.38% 6.00% 4.00%
0.04%
0.39%
0.75%
0.93%
1.27%
2.00% 0.00% -2.00%
326
177
65
-4.00% -6.00%
2016年
2017年
2017年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局官方网站 11
2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分析
2018/8/17 2
1
粤港澳致力于交通网络建设,未来湾区城市间或可实现1 小时通达
粤港澳致力于发展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城市间的互通互联效率。其中,广深港高铁通车后,广州至香港的时间可缩短至48分钟;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至香港只需30分钟;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到深圳亦只需30分钟;2020规划中,珠三角城际可将大湾区的 粤9市划在1小时生活圈内。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有望实现一小时内通达,极大提高通勤效率。
核心枢纽城市& 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
城市 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规划定位 枢纽型网络城市、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一带一路”交通枢纽、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 心 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肇庆市 广州市 惠州市
大湾区与粤其他区域的连接门户
城市 惠州市 肇庆市 江门市 规划定位 全面对标深圳东进战略,对接广州东扩发展 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大湾区的西部通道 西翼枢纽门户,粤西与大湾区的沟通桥梁

世界四大湾区要素流动情况介绍

世界四大湾区要素流动情况介绍

世界四大湾区要素流动情况介绍一、世界四大湾区基本情况流动性和世界湾区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流动性及其类型、强度、质量等特征,是理解世界湾区发展状况、评价世界湾区发育程度和竞争力的重要视角。

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等世界四大湾区集聚了各类优质发展要素资源,占据了全球价值链和资源配置的制高点,并深刻重塑了全球经济地理格局。

纽约湾区在地理概念上就是通常所说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区,覆盖美国人口最稠密的纽约市、长岛(Long Island)和纽约州哈德逊河(Hudson River)中下游的河谷地区,以及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一部分。

为便于获取统计数据,如无特别说明,本报告采用纽约—纽瓦克—泽西市都会区(New York-Newark-Jersey City,NY-NJ-PA)来界定纽约湾区的范围,具体包括新泽西州12个县,纽约州12个县,宾夕法尼亚州1个县,共25个县。

土地面积2.14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国土面积的0.2%。

2017年,纽约湾区名义GDP达14445亿美元,约占同期美国GDP的7.4%,是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如果将纽约湾区视为一个单一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可在2017年世界经济体中排第13名。

2017年纽约湾区人均GDP约为7.2万美元,高于美国人均GDP(5.9万美元),是全美和全球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都会区,位于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和圣帕布罗湾(San Pablo Bay)。

传统上,旧金山湾区包括旧金山(San Francisco)、圣马特奥(San Mateo)、圣克拉拉(Santa Clara)、阿拉米达(Alameda)、康特拉科斯塔(Contra Costa)、索拉诺(Solano)、马林(Marin)、纳帕(Napa)和索诺马(Sonoma)等9个县。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分析洞察报告-TalkingData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分析洞察报告-TalkingData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分析洞察报告2018年8月T alkingData、华人大数据协会联合编制前言“管理”的本质是将所有的信息集中在决策者手上,並不习惯于使用生态外的数据去増强自身的洞察力。

同时大数据,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机会让收集及整合数据变得更简单及有效率。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了数据大户,随之而来是政府公共服务也加入到大数据的生态行列中。

当中积累了人们在城市中基于他是谁(Who),在哪(Where),什么时候(When),做过什么(What)的生活习惯与状态数据。

任何城市或者企业都可以运用这些大数据作出分析及响应,这可能就是我们常提到智慧的一种解读。

为了让更多人能体会到上述的方式,华人大数据学会特意邀请了TalkingData使用移动终端数据上的能力为大湾区淮备这份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洞察分析報告,期间又得到了BBD的帮助加入了大湾区9个城市过去一年的高新科技行业招聘情况的分析。

因此,我在此呼吁更多的企业都夠大力支持,让大数据帮助成为洞察城市问题与机会的动力,也成为建立更美好城市的源泉。

华人大数据协会会长车品觉•编制团队•与华人大数据协会联合编制•分析师:魏文雯刘涛•数据来源•数据中心数据来自、、的行业数据采集,以及诸多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如应用市场、渠道、运营商等多种不同来源的数据复合而成;•招聘数据来自公司。

•数据周期•人口流动数据:年月、年月、年月;•招聘数据:年上半年、年上半年。

•概念定义•跨市出行指数某城市跨市出行度大湾区各城市跨市出行度的均值,其中,出行度为跨市出行人次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如某城市跨市出行指数大于,则表示该城市的用户跨市出行活跃度较高。

•跨市流入度:湾区其他城市出行至某城市的用户数量标准化后的分值;•跨市流出度:某城市出行到湾区其他城市的用户数量标准化后的分值;•人口联系强度:两两城市之间的人口联系强度为该两个城市的跨市流入度和跨市流出度之和,某城市与湾区整体的人口联系强度指的是该城市与湾区其他所有城市的人口联系强度值求和;•工作用户流出量:如某用户居住在A城市去大湾区其他城市工作,则该用户是A城市的工作流出用户,A城市所有工作流出用户的数量即为工作用户流出量;•工作用户流入量:如某用户居住在大湾区其他城市来A城市工作,则该用户是A城市的工作流入用户,A城市所有工作流入用户的数量即为工作用户流入量;•工作用户净流出率=(工作用户流出量-工作用户流入量)/居住用户总量,如果A城市的工作用户净流出率为负数,说明该城市对其他城市具有就业吸附力,且值越低,就业吸附力越强,如果A城市的工作用户净流出率为正,说明该城市居住属性较强。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报告

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 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 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 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 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 的地位与功能
10月,十九大报告着重强 调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 点,全面深化推进内地同港 澳互利合作,并完善相关政 策措施
单位:万人
3000
2500
3.24%
2000 1500
1,450
1000
500
0
5.21% 1,253
2016-2017年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分布
0.98% 834
2.60% 766
0.72% 718
0.04% 478
0.39% 456
0.75% 412
0.93% 326
5.38% 177
2016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人口联系均呈现出增强趋势,其中,澳门、香港、肇庆、佛山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人 口联系强度增长较快。
16.00 12.00
8.00 4.00 0.00
0.53% 6.34
广 州 市
0.31%
2016-2018年 单个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人口联系强度变化趋势
3 深中通道
是连接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大桥, 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 集群工程,预计2024年建成,届时从中 山可快速直达深圳,将从目前的2小时 缩短为30分钟左右,极大节省粤西地区 民众出行时间,将粤西融入粤港澳大湾 区同步发展。
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 通道,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 大桥;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 工程贯通; 2018年元旦前夜,港珠澳大 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标志着大桥具备 通车条件。通车后,从珠海到香港只需 30分钟,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

政策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

政策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

政策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王莹莹【期刊名称】《决策与信息》【年(卷),期】2024()4【摘要】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至今,粤港澳大湾区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结合港澳优势已发展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以及人口集聚能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人口迁移流动除了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制度差异的制约。

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具体政策影响来看,创业就业政策、税收支持政策以及优质生活政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更具直接性。

由此,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口和劳动力高效便捷流动,实现大湾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仍需要进行制度和政策创新,在就业、税收、优质生活、通关服务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更多切实有利于人口流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如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统一个人所得税税收征收标准、提升生活便利度等措施。

【总页数】14页(P65-78)【作者】王莹莹【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新发展研究院;广东财经大学广东乡村建设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2;F127【相关文献】1.粤港澳大湾区“双创”的法治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政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政策分析2.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高端人才流动的影响研究3.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4.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城际人口流动空间特征分析及探讨5.粤港澳大湾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路径——基于广州市天河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调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分析洞察报告2018年8月
T alkingData、华人大数据协会联合编制
前言
“管理”的本质是将所有的信息集中在决策者手上,並不习惯于使用生态外的数据去増强自身的洞察力。

同时大数据,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机会让收集及整合数据变得更简单及有效率。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了数据大户,随之而来是政府公共服务也加入到大数据的生态行列中。

当中积累了人们在城市中基于他是谁(Who),在哪(Where),什么时候(When),做过什么(What)的生活习惯与状态数据。

任何城市或者企业都可以运用这些大数据作出分析及响应,这可能就是我们常提到智慧的一种解读。

为了让更多人能体会到上述的方式,华人大数据学会特意邀请了TalkingData使用移动终端数据上的能力为大湾区淮备这份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洞察分析報告,期间又得到了BBD的帮助加入了大湾区9个城市过去一年的高新科技行业招聘情况的分析。

因此,我在此呼吁更多的企业都夠大力支持,让大数据帮助成为洞察城市问题与机会的动力,也成为建立更美好城市的源泉。

华人大数据协会会长车品觉
•编制团队
•与华人大数据协会联合编制
•分析师:魏文雯刘涛
•数据来源
•数据中心数据来自、、的行业数据采集,以及诸多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如应用市场、渠道、运营商等多种不同来源的数据复合而成;
•招聘数据来自公司。

•数据周期
•人口流动数据:年月、年月、年月;
•招聘数据:年上半年、年上半年。

•概念定义
•跨市出行指数某城市跨市出行度大湾区各城市跨市出行度的均值,其中,出行度为跨市出行人次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如某城市跨市出行指数大于,则表示该城市的用户跨市出行活跃度较高。

•跨市流入度:湾区其他城市出行至某城市的用户数量标准化后的分值;
•跨市流出度:某城市出行到湾区其他城市的用户数量标准化后的分值;
•人口联系强度:两两城市之间的人口联系强度为该两个城市的跨市流入度和跨市流出度之和,某城市与湾区整体的人口联系强度指的是该城市与湾区其他所有城市的人口联系强度值求和;
•工作用户流出量:如某用户居住在A城市去大湾区其他城市工作,则该用户是A城市的工作流出用户,A城市所有工作流出用户的数量即为工作用户流出量;
•工作用户流入量:如某用户居住在大湾区其他城市来A城市工作,则该用户是A城市的工作流入用户,A城市所有工作流入用户的数量即为工作用户流入量;
•工作用户净流出率=(工作用户流出量-工作用户流入量)/居住用户总量,如果A城市的工作用户净流出率为负数,说明该城市对其他城市具有就业吸附力,且值越低,就业吸附力越强,如果A城市的工作用户净流出率为正,说明该城市居住属性较强。

报告主要结论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 达到10.2万亿,同比7.0%,略高于全国GDP 同比增长,大湾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市的常住人口均呈现正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人口
吸附力较强
大湾区经济发展良好,人口吸附力较强
广州、深圳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
香港、澳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联系强度较快增长
东莞就业吸附力增强,人才需求增长较快
从人口联系强度来看,广州、深圳与其他城市的人口联系强度最高,广州、深圳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
广州、深圳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了较多的跨市出行人口,同时,其就业吸附力较强,吸引了较多来自其他城市的劳动力,广州的劳动力净输入主要来自佛山,深圳主要来自惠州和东莞
澳门与珠海的人口联系最为紧密,且增长强度最大,此外,澳门与广州、深圳和中山的人口联系强度亦出现较高增长
香港与深圳的人口联系最为紧密,且增长强度最大,此外,香港与广州、东莞和佛山的人口联系强度亦出现较高增长
东莞不再向广州输出净劳动力,且对深圳的劳动力净输出程度也有所减弱,而惠州作为东莞主要的劳动力净输入源,其对东莞的劳动力净输入呈现增长趋势,东莞的就业吸附力增强
除广州、深圳外,东莞的人才招聘量和增幅在大湾区粤9市均处于领先位置,东莞对工作用户的吸引力提升
目录
CONTENTS
0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情况概览--------------------06 02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分析--------------------11 0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及就业情况分析--------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