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实录2021年10月19日,我校七年级(1)班历史课堂上,老师主讲了第八课《百家争鸣》。

下面是本次课堂的实录。

一、引入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一段古人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国都临淄,有三个知名的人物——荀子、韩非子和孟子。

他们之间互相辩论、发表见解,百家争鸣,思想大开。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三位有什么特点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回答,有的说他们都是思想家,有的说他们都对政治、社会有自己的见解。

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作品被称为“百家之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

二、简述百家争鸣是一个概括性的名词,它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独特的思想氛围和知识分子的学术繁荣。

在这个时期,各种学派学说互相纷争,争论不断。

学者们以自己的智慧探究天地万物的本质,力求寻求真理,创造思想成果,留下伟大的思想遗产。

三、详解1、思想大家的代表老师请同学们又回到故事中,具体介绍一下三位思想家的代表作品、思想体系和贡献。

首先介绍荀子的《荀子》。

荀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论”,即人类天生就是邪恶的。

他认为,人的行为和品德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修养和教育才能得以改变。

接着,老师介绍了韩非子的《韩非子》。

韩非子是以法治来实现社会稳定和安定的。

他主张要制定科学的法律和规章,这是维护秩序、保障权益的基础。

最后,老师介绍了孟子的《孟子》。

孟子思想主要是“仁政”,即以仁爱为核心原则来治国。

他认为国家要尽可能使人民富裕、安全,实行仁政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

2、学派与流派的互相影响在介绍了三位思想家之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百家之言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那个时代出现了各种学派、流派?同学们纷纷举手呼喊:“他们辩论、碰撞出各自的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同学们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积极发展过程。

3、思想传承与发展在学习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之后,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术传统和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公开课教案_1
自主学习环节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按书中内容将学生分成几大学派
导学案、诸子百家的人物资料
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用书中知识和人物资料,弄清本家学派人物和思想
自主学习交流环节
分别展示自己制作的各家人物的名片或简介
诸子百家的人物资料
学生派代表上台介绍本学派人物和思想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作环节
引导学生就课前问题进行展示,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展开。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列表法,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创设问题
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问题资料
中国古代一本书,有人说只要读懂这本书的就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了。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了解问题,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产生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以及对后世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学重点:孔子和百家争鸣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和其现实意义。
教学用具:PPT
《学评》练习题
学生依次回答
课前问题资料
按学派进行讨论,最后展示
归纳小结、思维扩展环节
老师展示课件,请学生按学派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古今思想的联系
诸子百家的人物,连线题
学生依次发言总结
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学派人物和主要主张
阅读他们的有关著作,更多的了解你自己喜欢的知识
学生课后收集与分享
课堂练习环节(如时间允许)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百家争鸣教学案例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百家争鸣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课《百家争鸣》教学一、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1、指导思想: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切实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有效地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课标规定内容。

2、教学理念:为体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 要以人为本,和学生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他们的心声,参考他们的意见,使得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和谐,老师和学生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积极构建快乐、自信、和谐、高效的课堂,努力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3、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背景下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的知识。

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

本课属于思想领域的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

当时,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处于重要地位。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思想较为解放,因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但是,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科学引导,重点培养。

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小学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语文课上学习了《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已有一定的认识。

利用技术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心理和知识基础,便于接受新知。

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人文底蕴、培育合作学习品质和实践创新精神。

二、课程标准: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部编历史七上《8百家争鸣》[卢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历史七上《8百家争鸣》[卢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历史七上《8百家争鸣》[卢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第8课百家争鸣1 第8课百家争鸣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卢晓燕●○[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列表,能简述以老子、孔子等为代表的“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成就。

2. 结合案例,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分析,阐释百家争鸣各学派主要观点。

3. 通过讨论诸子百家的学说有哪些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归纳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

●○【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基础把握——问题探究——汇总升华——练习巩固[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在基础把握和古今联系对比时重点强调讲述[教学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化难为简,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表达各派主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稷下争鸣》)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展现的是在齐国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争鸣论战的盛况,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道独特的风景。

春秋战国时期相较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并不算漫长,但它却封存了中国历史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能量;却汇集了中国思想史上最精英的学派和人物,最华彩的思想和观点,最早期但却相当完备的哲学思想体系,可以说这里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脉。

所以,我们必须要看一看这诸子百家,这百家争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列表,能简述以老子、孔子等为代表的“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成就。

2. 结合案例,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分析,阐释百家争鸣各学派主要观点。

3. 通过讨论诸子百家的学说有哪些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归纳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

二、虚拟学习反馈:课前老师在知好乐平台发布了网络学案,同学们都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图表:学派人物时期著作主要观点儒家孔子春秋晚期《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第8课百家争鸣2孟子战国“春秋无义战”,“仁政”的思想道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庄子战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战国主张“兼爱”、“非攻”法家韩非战国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兵家孙武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任务二: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联系思考春秋战国的经济、政治情况)回答超乎我的想象,可见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本节课的进行当中能不能触发同学们更深入的思考,到时我们再进一步讨论。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

第7课《百家争鸣》教案一、新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的产生。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三个子目即三部分之间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

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

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史料实证)2.通过分析史料和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和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树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百家争鸣》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视频当中你能够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是怎样的一个时代?生机勃勃,群星荟萃,繁荣璀璨。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看来大家都感受到了,这一时期虽然动荡,但也孕育出了一批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学者以及众多异彩纷呈的思想,很多思想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

那么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学派?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百家争鸣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和社会影响?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第7课《百家争鸣》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1.老子和《道德经》【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老子的资料卡。

2.7《百家争鸣》教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7《百家争鸣》教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百家争鸣,一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二素养目标)①历史解释:分析理解老子、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知道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各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观点。

②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百家争鸣。

③家国情怀:学习先贤们敢于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及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多媒体呈现图文史料]这是山东嘉祥武氏祠的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访老子的情形。

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

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春秋战国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这个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气象?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探寻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吧!板书课题——第7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和《道德经》[多媒体展示老子雕像、《道德经》书影]师:阅读课本“老子和《道德经》”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老子。

(如生平、代表著作等) [多媒体展示塞翁失马的故事]师:讲解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隐含的老子思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师:结合课本“老子和《道德经》”一目中第二段的内容,归纳总结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生:哲学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他还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老子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多媒体展示“孔子问礼于老子”图]师过渡:与老子同一时期,出现了另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是谁?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有哪些贡献?下面让我们从课本第二目“孔子和儒家学说”中寻找答案吧!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多媒体展示孔子的图片]师:结合课本“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一段内容,请给孔子做一张名片。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堂实录(人教课标)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堂实录(人教课标)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堂实录(人教课标)山东省嘉祥县第三中学史地组常攀登(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运用:分析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

[过程与方法]分析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系现实,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我们国家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金钱观也随之而来,并使我国的精神、思想和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党和政府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法律和道德手段,来协调各种关系,共建和谐社会。

那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呢?(生:百家争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请大家先来看本节课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的形成。

下面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板书)师:什么是“百家争鸣”呢?“百家”是泛指,形容学派数量多;“争鸣”是指争论辩难。

百家争鸣就是指不同的学派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交融,进而使学术文化出现繁荣的局面。

(板书)师:“百家争鸣”出现于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时期呢?生:春秋战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年代》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教学案(7-8课)(附流程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年代》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教学案(7-8课)(附流程设计)

七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案课题:《动荡的春秋年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总第8课课第 7—8课时课型:新授 /备课老师:班别: 姓名:学号:3.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精讲点拨:1.2.本课出现了李冰与商鞅两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来分析、评述。

他们超越不了历史的时代,他们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但都创造了丰功伟绩,以致流芳千古。

不能以当今时代的认识去苛求古人,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从这两课学习内容看,一是“春秋战国纷争”,一是“大变革时代”。

前者重政治史,后者是经济史,也含有政治史内容。

春秋、战国从社会形态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可以用表格对比起来更容易掌握。

春秋战国政治政治格局大国争霸七国争雄改革变法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变法运动开展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人际关系奴隶主占有奴隶农民依附于地主社会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经济生产工具铁农具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土地制度土地属周王所有地主占有土地剥削方式奴隶主占有奴隶劳动成果地主对农民通过地租剥削4.关于变法措施的作用,分析讲解时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

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

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管仲B.齐桓公C.孙膑D.商鞅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B.选种C.牛耕D.治虫害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发展B.力图称雄天下的C.周王室日渐衰微D.阶级斗争的尖锐5.战国时期是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6. 和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及教学反思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及教学反思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知道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解它的意义和影响;•了解一些重要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思想家的思想,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古代和现代思想的发展。

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确它的意义和影响;•认识一些重要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学习如何分析和比较不同思想家的思想。

3.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古代和现代思想的发展;•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好教案、学习资料、课堂展示材料等。

2. 导入课题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某个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或者用一些短语概括古代的某个思想流派,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让学生了解这个课程要讲的内容是围绕着古代思想的比较、交锋和影响展开的。

3. 分组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古代思想家和思想流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自己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让每个小组汇报它所学到的知识。

4. 总结讲解在小组内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认识。

5. 进一步探讨在传统古代思想的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思想对比和发展的话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某个思想流派或者某个思想家的看法,并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内容。

6.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式采用分组学习和小组展示,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但是,因为每个小组汇报时间较长,容易使同学们失去注意力,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要改进这种分组方式,让小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所学到的知识。

三、教学效果评价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更新,对于古代思想家和思想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在教学中也学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林立,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局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的代表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部分中国古代历史,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难点:各家思想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案例分析法: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3.案例材料:收集与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社会背景。

提问:“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思想学派?”2.呈现(10分钟)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学派,分析该学派的思想观点,并找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该案例如何体现该学派的思想观点。

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学堂

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学堂

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学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理解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百家争鸣的意义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古代学者的思想智慧,认识到思想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主要学派。

2.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2. 分析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社会动荡,这为思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土壤?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学说应运而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意义和影响。

2.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 学生分享对各家思想的感悟,分析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百家争鸣的短文。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某一家的思想观点,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要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做好教案是离不开的!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自主学习】一、老子1.概况(1)春秋后期_______人,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学说被集中在《_______》一书。

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思想(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_______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人物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_______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

3.治国主张(1)主张以_______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_______,体察民意。

(2)反对_______,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_______,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4.教育主张(1)创办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

(2)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和_______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5.文化成就孔子的文化贡献:___________。

三、百家争鸣学派姓名时期思想主张著作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合作探究】1.材料一“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通用9篇)导语:《百家争鸣》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习本课,对于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取先哲的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学习卡片。

四、课时安排本课课型为自主合作课,安排一课时讲授。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

导入新课《百家争鸣》,翻开书本76页。

)l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预习检查(独学):百家连线,检查自主预习情况学派思想家所处时代《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老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儒家孔子春秋晚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道家墨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墨家孟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法家孙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兵家韩非子孙膑(三)新课教学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七年级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课后了解到这个同学属于比较捣蛋和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
他这堂课后来的表现一直很认真。
这名同学成绩很好,但性格内向,不爱回答问题。
我感觉王老师在提问上有设计有技巧,但对同学的回答,王老师的反应单一,缺少评价、追问和很明确的鼓励。
王老师:下面我问大家几个问题,请大家看书两分钟后回答。第一,请指出秦国所在的位置,并说处在现在的中国地图上属于哪个地方。(王老师挂上了《战国形势图》教室里有点声音,后排几个同学站起来看。)第二,请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贡献。
教室里有讨论的声音,来自教室右面靠墙的位置。看上去是在看墙上的地图,但不是很大,并未影响课堂的安静。两分钟以后,教室右边的一个男同学先举起了手,接着是课堂中间前排中间也有同学举起了手。然后其他的同学也开始举手,共有16人左右。
同学5:就是现在的陕西!(这位同学很兴奋,说完就坐下了。)
王老师:你站起来在你旁边的地图上指出来。
同学5再站起来,走到墙边,迅速指了出来。然后有点不安的看着老师。
王老师:完全正确!请坐。(老师很高兴地看了同学5一眼,同学5很高兴地坐下。)陕西就是以前秦国的所在地,所以在西安有秦始皇兵马俑,还有秦始皇的陵墓。
王老师的情绪又高了起来。转身去写下本课的标题——“战国七雄”。(板书很漂亮)
(课文讲授)
王老师开始讲授。(当讲到商鞅变法的故事时,王老师非常投入,在教室里移动。王老师在移动的过程中轻轻的将两个学生的被风吹开的课本用文具盒压住,将地上的一个粉笔头拾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显地完全被他的讲述吸引。但在谈到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积极,看上去有点疑惑,而且有七八个同学有注意力分散的表现,比如讲小话、玩文具、看着窗外,还有人转过头来看我。)
我和学生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
期儒、墨、道提问: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此表后,教师应指出:①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无为”的思想和他的辩证法。②可补充介绍春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③引导学生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习。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战国时形成的。然后提问:什么是百家争鸣?
面的原因和教
教学用具:PPT
教 学 过 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
百家争鸣
课 时 教 案
总第 个教案
课 型:
新 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完整资料).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百家争鸣教案序号8 课时 1 课型新授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的最后一课,在第六课、第七课基础上,讲述了春秋战国大动荡时期,学术思想的活跃、各种学说的蓬勃兴起,主要包括道、儒、法、墨等几派。

首先要知道老子和孔子,进而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得劲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影响为大。

学情分析本课所讲授的对象是初一学生。

经过小学的学习以及语文课中《论语》的学习,学生对于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之前又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两课,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已有了相当的认识。

但是由于本节课属于思想文化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并与现实密切结合,以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90%的学生知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及教育主张;85%的学生知道老子及其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75%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人物时期学派著作主要思想老子孔子2、孔子的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互帮提示二:6分钟1、1、6号、2、5号、3、4号相互提问;2、小组交流存在的疑难问题,将交流后仍存在的疑难问题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组长组织,1、3、5轮流主讲,2号板书(要求:语言简练,只写关键词),4号纠错,6号准备发言。

要求:讨论轻声,保证组内听清即可。

倾听无声,每次只有一人讲话,有不同意见等别人讲完补充。

汇报展示时,面对全班,发言大声。

自学提示二:8分钟1、人物时期学派著作主要思想墨子孟子荀子钟2、阅读课本P36-38页,把找出的答案在课本上勾画清楚。

3、完成后翻绿牌;疑问“?”标记,亮红牌。

知者加速:如何评价孔子。

活动二:1.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老师: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商鞅变法在秦国起的作用。
很多同学举手,王老师点了个没举手的同学。
同学6很慢地站起来,没出声。她身后的同学看见她的反应,又很快地举起手来,但王老师没理会,走到这个同学身边。受到了鼓励,她小声地念起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王老师听完后,示意她坐下。
王老师:好,请坐。(快步回到讲台上)商鞅变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取得成功的,而是经历了反复的激烈斗争。商鞅最后甚至为了变法而献身。由此可见,新的先进的事物,要战胜旧的落后的事物,是不容易的,其中充满了激烈曲折的斗争。(表情和语调很有感染力,音量和语速很合适)
课后了解到这个同学属于比较捣蛋和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
他这堂课后来的表现一直很认真。
这名同学成绩很好,但性格内向,不爱回答问题。
我感觉王老师在提问上有设计有技巧,但对同学的回答,王老师的反应单一,缺少评价、追问和很明确的鼓励。
我和学生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课堂里微微有点乱。王老师环视了一下,课堂安静了。
王老师转过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课堂里很安静,大家都看着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战国七雄”(转身指着黑板)——“齐楚燕韩赵魏秦”(前排的几个女生开始记录课堂笔记),哪位同学知道关于战国七雄的事?
王老师:(点了中间一位举手的男同学)你上来指出秦国的位置。
同学4离开座位前再看看课本里的小图。指的地方基本准确,但他有点不坚决和怀疑。
王老师:(顺着正确的边界示意了一遍)很好。(他示意同学4下去)哪个同学回答一下原来的秦国是现在地图上的什么地方?
举手的同学很多,教室右面靠墙的一个男同学站起来很努力的想让老师发现他。王老师也看见了,就点了他的名字。听到他的名字,课堂里的情绪好像有点起伏,有一点点乱。王老师用黑板擦轻敲了下黑板,课堂安静下来。
同学3:秦国还有个国相叫吕不韦。(学生中有好多都小声地笑。听见笑声后,同学3就坐了下来,有点得意。)
王老师:先站着!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的。(王老师有点生气,两秒钟后,又示意他坐下。)
王老师:李悦来回答。(李悦是班长)
李悦念了一段课本上的内容,她念的时候课堂很安静。
王老师:“楚”念“chǔ”,不是“cǔ”。(将拼音写在黑板上,李悦有点害羞的样子,低了低头)回答得很好,坐下。
课堂沉默了一下。有个男生先举了手,看上去有点不自信。
王老师指了指他。(举手的同学很少,有三个)
同学1:是中国古时候的七个国家。
王老师:(点头,示意其坐下)还有谁知道?(举手的人多了起来,王老师点了一个举手的前排女生。)
同学2:秦国有个秦始皇。
王老师:(点头,示意其坐下)还有吗?(听到秦始皇后,学生活跃起来。教室左边中间的三个学生,还互相交流了几句,并掩口笑。王老师看到后特意点了其中一个男生。)
王老师:下面我问大家几个问题,请大家看书两分钟后回答。第一,请指出秦国所在的位置,并说处在现在的中国地图上属于哪个地方。(王老师挂上了《战国形势图》教室里有点声音,后排几个同学站起来看。)第二,请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贡献。
教室里有讨论的声音,来自教室右面靠墙的位置。看上去是在看墙上的地图,但不是很大,并未影响课堂的安静。两分钟以后,教室右边的一个男同学先举起了手,接着是课堂中间前排中间也有同学举起了手。然后其他的同学也开始举手,共有16人左右。
同学5:就是现在的陕西!(这位同学很兴奋,说完就坐下了。)
王老师:你站起来在你旁边的地图上指出来。
同学5再站起来,走到墙边,迅速指了出来。然后有点不安的看着老师。
王老师:完全正确!请坐。(老师很高兴地看了同学5一眼,同学5很高兴地坐下。)陕西就是以前秦国的所在地,所以在西安有秦始皇兵马俑,还有秦始皇的陵墓。
……
(课文讲授)
课后作业:
1.和父母讨论商鞅变法的故事。
2.查和战国七雄有关的成语。
外来的观察者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一定的干扰
大约5分钟后,大多数同学渐渐忘了我的存在。
可能因为电视台在放一个和吕不韦有关的电视剧。
可能他觉得课堂受到了干扰。
商鞅变法的内容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王老师在投入的讲解时,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没有在重点难点上给予充分强调
王老师的情绪又高了起来。转身去写下本课的标题——“战国七雄”。(板书很漂亮)
(课文讲授)
王老师开始讲授。(当讲到商鞅变法的故事时,王老师非常投入,在教室里移动。王老师在移动的过程中轻轻的将两个学生的被风吹开的课本用文具盒压住,将地上的一个粉笔头拾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显地完全被他的讲述吸引。但在谈到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积极,看上去有点疑惑,而且有七八个同学有注意力分散的表现,比如讲小话、玩文具、看着窗外,还有人转过头来看我。)
八年级历史《战国》历史课的课堂实录
现场记录
评注
教师:王老师(男)
观察班级:初一(3)班(52人)
观察日期:
观察人:
上课铃响了(10:00),我和王老师走进教室。课堂有点乱,学生看见观察者,有点兴奋。
王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们:老师好!(前排的几个女生猜疑地看着我)
王老师:这位是来听课的陈老师。(学生有点兴奋,后排有几个学生还站起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