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电阻、下拉电阻的原理和作用

合集下载

上拉下拉电阻的选择原理

上拉下拉电阻的选择原理

上拉下拉电阻的选择原理上拉下拉电阻是在数字电路设计和微控制器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元件,用于设置输入端的状态或者确保信号的稳定性。

它们在很多场景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包括开关、计数器、数据总线的驱动等等。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上拉下拉电阻的选择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上拉和下拉的概念。

上拉电阻是将输入端拉高到高电平,而下拉电阻则是将输入端拉低到低电平。

它们的目的是确保输入端在不受外部信号时也能保持在所需的状态,以免发生误操作或干扰。

选择上拉或下拉电阻的原理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选择原则。

1. 输入信号的逻辑级别:当输入信号处于低电平时,可以选择使用上拉电阻将其拉高到高电平。

同样,当输入信号处于高电平时,可以使用下拉电阻将其拉低到低电平。

这样可以确保输入信号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并且遵循逻辑规则。

2. 信号的稳定性和噪声抑制:如果输入信号在没有外部信号时需要保持在一定的状态,可以使用上拉或下拉电阻。

这样可以防止输入端的浮动,避免干扰信号的干扰或误操作。

3. 电路驱动能力:上拉和下拉电阻的大小也会影响到电路的驱动能力。

较大的电阻值会降低电路的驱动能力,而较小的电阻值则会提高电路的驱动能力。

因此,在选择电阻值时,需要根据电路的要求和输入信号的特性来确定。

4. 电源电压级别:在一些情况下,上拉或下拉电阻的选择还要考虑电源电压级别。

例如,如果电源电压较低,可能需要选择较大的上拉或下拉电阻值来确保输入端稳定在正确的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有时候还会结合使用上拉和下拉电阻。

例如,可以在一个输入端同时连接上拉和下拉电阻,以确保信号在不受外界干扰时仍能保持在正确的状态,同时能够快速响应外部信号变化。

总结起来,上拉下拉电阻的选择原理主要包括输入信号的逻辑级别、信号的稳定性和噪声抑制、电路驱动能力和电源电压级别等因素。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连接方式来确保输入端在不受外界干扰时能够正常工作。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以及部分应用总结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以及部分应用总结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以及部分应用总结推荐图中上下两个电阻分别为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上拉就是将A点的电位拉高,下拉就是将A点的电位拉低,图中的12k有些是没有画出来的,或者是没有的.他们的作用就是在电路驱动器关闭时,给该节点一个固定的电平.上拉电阻: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 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应结合开关管特性和下级电路的输入特性进行设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驱动能力与功耗的平衡。

以上拉电阻为例,一般地说,上拉电阻越小,驱动能力越强,但功耗越大,设计是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均衡。

2.下级电路的驱动需求。

同样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断开,上拉电阻应适当选择以能够向下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

3.高低电平的设定。

不同电路的高低电平的门槛电平会有不同,电阻应适当设定以确保能输出正确的电平。

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低电平时,开关管导通,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导通电阻分压值应确保在零电平门槛之下。

单片机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做作用和接线方法图解

单片机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做作用和接线方法图解

单片机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做作用和接线方法图解
摘要: 是不是经常听别人讲,加个试试看,加个下拉电阻试试看,是不是还在疑惑上下拉电阻是什幺,该怎幺用,什幺时候用,有什幺用途? 1.什幺是上下拉电阻:把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电阻连接到高电平,使该信号...
是不是经常听别人讲,加个试试看,加个下拉电阻试试看,是不是还在疑惑上下拉电阻是什幺,该怎幺用,什幺时候用,有什幺用途?
1.什幺是上下拉电阻
:把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电阻连接到高电平,使该信号初始为高电平;
下拉电阻:把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电阻连接到低电平,使该信号初始为低电平;
2.上下拉电阻的接线方法
如下图所示:
电阻R12 将KEY1 网络标识上拉到高电平,在按键S2 没有按下的情况下KEY1 将被钳制在高电平,从而避免了引脚悬空而引起的误动作;
下拉电阻如下图所示:
电阻R29 将DIR 网络标识下拉到低电平,在光耦没有导通的情况下DIR
将被钳制在低电平,从而避免了引脚悬空而引起的误动作;
3.上下拉电阻的作用
提高电路稳定性,避免引起误动作。

第一图中的按键如果不通过电阻上拉到高电平,那幺在上电瞬间可能就发生误动作,因为在上电瞬间的引脚电平。

431上拉下拉电阻作用-定义说明解析

431上拉下拉电阻作用-定义说明解析

431上拉下拉电阻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它们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通常用于控制电路中的开关状态,以确保正确的信号传输和电路逻辑运算。

本文将详细探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并介绍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应用。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一种电阻器,用于将电路中的信号电压拉高或拉低到特定的电平。

上拉电阻将信号电压拉高,下拉电阻则将信号电压拉低。

在数字电路中,上拉电阻通常用于将逻辑门的输入端连接到高电平,以确保输入信号在断开状态下保持稳定。

下拉电阻则用于将逻辑门的输入端连接到低电平,同样也是为了保持输入信号在断开状态时的稳定性。

在模拟电路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用于调整信号的电平。

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可以控制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响应。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在模拟电路中更加广泛,涵盖了信号放大、滤波和匹配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应用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精确选择和设计对电路性能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在电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正确传输,以及调整信号的电平和频率响应。

对于电路设计者和工程师来说,了解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优化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并介绍它们在具体应用中的技术要点和实际应用案例。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上拉下拉电阻的作用和本文结构,引出了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主要包含了上拉电阻的作用、下拉电阻的作用以及上拉下拉电阻的应用。

结论部分对上拉下拉电阻的作用进行了总结,比较了二者的优劣,并展望了上拉下拉电阻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上拉下拉电阻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431上拉下拉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的原理和作用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的原理和作用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的原理和作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电子电路设计中常用的元件,其原理和作用如下:1.上拉电阻:上拉电阻是一种电阻器,它的作用是将一个信号线拉高到高电平状态。

在数字电路中,上拉电阻通常用来确保信号线在断开连接时保持逻辑高电平,防止其浮动。

当信号线未连接到任何驱动器或信号源时,上拉电阻会向信号线提供一个连接到电源高电平的路径,从而确保信号线保持在逻辑高电平。

上拉电阻的原理是利用电阻的阻值将信号线连接到电源引脚,与电源之间形成一个电阻分压电路。

当信号线未被外部驱动时,上拉电阻会通过电流流向信号线,将其拉高到电源电压,使其保持逻辑高电平。

上拉电阻常用于开关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微控制器引脚等地方。

例如,在微控制器的输入引脚上加上上拉电阻,当外部信号未连接时,输入引脚会受到上拉电阻的影响,保持在逻辑高电平状态。

当外部信号连接并给出低电平信号时,外部信号能够更容易地拉低输入引脚电压,使微控制器能够检测到这个低电平信号。

2.下拉电阻:下拉电阻与上拉电阻相反,它的作用是将一个信号线拉低到低电平状态。

在数字电路中,下拉电阻通常用来确保信号线在断开连接时保持逻辑低电平,防止其浮动。

它通过提供一个连接到地的路径,将信号线拉低到地电位。

下拉电阻的原理也是利用电阻的阻值将信号线连接到地引脚,与地之间形成一个电阻分压电路。

当信号线未被外部驱动时,下拉电阻会通过电流流向地,将其拉低到地电位,使其保持逻辑低电平。

下拉电阻同样常用于开关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微控制器引脚等地方。

例如,在微控制器的输入引脚上加上下拉电阻,当外部信号未连接时,输入引脚会受到下拉电阻的影响,保持在逻辑低电平状态。

当外部信号连接并给出高电平信号时,外部信号能够更容易地拉高输入引脚电压,使微控制器能够检测到这个高电平信号。

总之,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在电子电路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确保信号线的稳定性,防止浮动和干扰,从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用处和区别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用处和区别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用处和区别上拉电阻的用处:1、当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时,如果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MO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使用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3、为增强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以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下拉电阻的用处:1、提高电压准位:a、当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MO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b、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2、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3、N/Apin防静电、防干扰: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同时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4、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5、预设空间状态/缺省电位:在一些CMOS输入端接上或下拉电阻是为了预设缺省电位。

当你不用这些引脚的时候,这些输入端下拉接0或上拉接1。

在I2C总线等总线上,空闲时的状态是由上下拉电阻获得6、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输入端如果是高阻状态,或者高阻抗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

【硬件设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用法

【硬件设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用法

【硬件设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用法一、什么是上拉电阻?什么是下拉电阻?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二、上拉电阻及下拉电阻作用:1、提高電壓准位:a.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b.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搞电平值。

2、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3、N/A pin防靜電、防干擾: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同時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4、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5、預設空閒狀態/缺省電位:在一些 CMOS 输入端接上或下拉电阻是为了预设缺省电位. 当你不用这些引脚的时候, 这些输入端下拉接 0 或上拉接 1。

在I2C 总线等总线上,空闲时的状态是由上下拉电阻获得。

6. 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输入端如果是高阻状态,或者高阻抗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

同样如果输出端处于被动状态,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输出端仅仅是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

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三、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最经典解析:上拉电阻、下拉电阻、拉电流、灌电流

最经典解析:上拉电阻、下拉电阻、拉电流、灌电流

(一)上拉电阻的使用场合:1、当TTL电路驱动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同時管脚悬空就比拟容易承受外界的电磁干扰〔MOS器件为高输入阻抗,极容易引入外界干扰〕。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就比拟容易承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二)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那么包括: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三)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应结合开关管特性和下级电路的输入特性进展设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驱动能力与功耗的平衡。

以上拉电阻为例,一般地说,上拉电阻越小,驱动能力越强,但功耗越大,设计是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均衡。

2.下级电路的驱动需求。

同样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断开,上拉电阻应适中选择以能够向下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

3.上下电平的设定。

不同电路的上下电平的门槛电平会有不同,电阻应适当设定以确保能输出正确的电平。

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低电平时,开关管导通,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导通电阻分压值应确保在零电平门槛之下。

4.频率特性。

以上拉电阻为例,上拉电阻和开关管漏源级之间的电容和下级电路之间的输入电容会形成RC延迟,电阻越大,延迟越大。

三极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三极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三极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

在三极管电路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两个重要的元件,它们在电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三极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和原理。

一、三极管上拉电阻上拉电阻是指连接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电源正极之间的电阻。

它的作用是将集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以提供稳定的电压给三极管的集电极。

上拉电阻的阻值一般较大,常采用几千欧姆至几十千欧姆的范围。

三极管上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工作点:上拉电阻通过限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使得三极管能够在某个工作点上稳定工作。

上拉电阻的阻值越大,集电极电流就越小,从而使得工作点更加稳定。

2. 提供集电极电压:上拉电阻将电源正极与集电极相连,使得集电极能够获得稳定的电压。

这样,三极管的放大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3. 防止漂移:上拉电阻通过限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使得三极管的工作点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防止工作点的漂移。

二、三极管下拉电阻下拉电阻是指连接在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地之间的电阻。

它的作用是将发射极与地相连,以提供稳定的电压给三极管的发射极。

下拉电阻的阻值一般较小,常采用几十欧姆至几百欧姆的范围。

三极管下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发射极电压:下拉电阻将发射极与地相连,使得发射极能够获得稳定的电压。

这样,三极管的放大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2. 稳定工作点:下拉电阻通过限制发射极电流的大小,使得三极管能够在某个工作点上稳定工作。

下拉电阻的阻值越小,发射极电流就越大,从而使得工作点更加稳定。

3. 防止漂移:下拉电阻通过限制发射极电流的大小,使得三极管的工作点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防止工作点的漂移。

三、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对于三极管的工作非常重要。

具体选择的原则如下:1. 上拉电阻的阻值应适当大,以保证集电极电流的稳定性。

2. 下拉电阻的阻值应适当小,以保证发射极电流的稳定性。

mos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mos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MOS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1. 引言在电子电路设计中,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器件。

为了正确控制MOS管的工作状态,通常需要使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本文将详细介绍MOS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作用以及设计要点。

2. 上拉电阻2.1 原理上拉电阻是连接到MOS管的栅极(Gate)和正电源之间的一个电阻。

它的作用是提供栅极与正电源之间的稳定连接,确保栅极处于高电平状态。

2.2 作用上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确保MOS管关闭时处于稳定状态。

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上拉电阻将栅极连接到正电源,使得栅极处于高电平状态,从而保证MOS管关闭。

•提供栅极与正电源之间的稳定连接。

上拉电阻可以限制从正电源到栅极之间的漏泄流,确保栅极处于高压状态。

•控制输入信号的上升时间。

通过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值,可以控制输入信号的上升时间,从而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

2.3 设计要点在设计上拉电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上拉电阻的阻值选择。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阻值。

一般来说,较大的阻值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连接,但也会导致输入信号的上升时间延长。

•上拉电阻功率耗散。

根据MOS管的最大功率承受能力和上拉电阻所能承受的功率,确保选用合适功率等级的上拉电阻。

•上拉电阻稳定性。

选择具有良好温度特性和稳定性的上拉电阻,以保证其工作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3. 下拉电阻3.1 原理下拉电阻是连接到MOS管的源极(Source)和地之间的一个电阻。

它起到将源极与地之间连接在一起,并提供了低压状态下较低的输出电平。

3.2 作用下拉电阻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确保MOS管打开时处于稳定状态。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下拉电阻将源极连接到地,使得源极处于低电平状态,从而保证MOS管打开。

•提供源极与地之间的稳定连接。

下拉电阻可以限制从源极到地之间的漏泄流,确保源极处于低压状态。

•控制输入信号的下降时间。

上拉下拉电阻原理

上拉下拉电阻原理

上拉下拉电阻原理首先,我们来了解电阻的基本原理。

电阻是一种被用来限制电流流动的元件,它是由导体材料制成的。

当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大时,电阻上产生的电压也会随之增大。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I*R,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的阻值。

在数字电路中,上拉和下拉电阻被用来将信号引脚的电平拉升或拉低,以实现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切换。

上拉电阻一般连接在信号引脚和高电平(一般为电源电压)之间,下拉电阻连接在信号引脚和低电平(一般为地)之间。

这样,信号引脚的电平就由信号源控制,通过改变信号源的状态,可以改变电平的状态。

当信号源处于高电平状态时,上拉电阻的阻值对电路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信号引脚的电压也接近于高电平电压。

而当信号源处于低电平状态时,下拉电阻的阻值对电路几乎没有影响,信号引脚的电压也接近于低电平电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信号的高低电平控制。

在数字电路中,上拉和下拉电阻一般用来连接开关、键盘、按钮等外部设备。

例如,当按下一个按钮时,按钮与信号引脚之间会接通一个下拉电阻,使得信号引脚的电压接近于低电平;松开按钮时,按钮与信号引脚之间会接通一个上拉电阻,使得信号引脚的电压接近于高电平。

通过检测信号引脚的电压变化,可以判断按钮的按下和松开状态。

另外,上拉和下拉电阻也用于实现信号的驱动和传输。

在单片机和微处理器中,通常使用上拉电阻的方法来控制输入/输出(I/O)引脚。

例如,当一个引脚被配置为输入状态时,可以通过上拉电阻将引脚的电平拉升到高电平,这时引脚就可以检测到外部信号的变化;当一个引脚被配置为输出状态时,可以通过控制引脚的电平状态来输出信号。

总结起来,上拉下拉电阻是数字电路中常用的元件,利用其阻值会影响电压的特性,通过连接到信号引脚并与高低电平相连,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控制。

无论是连接外部设备还是用于驱动和传输信号,上拉下拉电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数字电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

上拉下拉电阻原理与作用

上拉下拉电阻原理与作用

上拉下拉电阻原理与作用一、引言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器件之一,其作用是限制电流的流动。

而拉下拉电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阻,它在电路中起到了更为特殊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拉下拉电阻的原理和作用,并探讨其在电子领域的应用。

二、拉下拉电阻的原理拉下拉电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电路的拉(上拉或下拉)来改变电路的电气特性。

它通常由一个固定电阻和一个开关组成。

在开关打开时,电路中的电阻被拉下至地,使得电路处于低电平状态;而在开关关闭时,电路中的电阻被拉上至电源电压,使得电路处于高电平状态。

拉下拉电阻的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来改变电路的工作状态。

三、拉下拉电阻的作用拉下拉电阻在电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的稳定性:拉下拉电阻可以使电路的输入端或输出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例如,在数字电路中,拉下拉电阻可以确保输入端的电平不会出现漂移,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 电路的控制:通过对拉下拉电阻的控制,可以方便地控制电路的启动、停止或切换。

例如,在微控制器中,通过拉下拉电阻的设置,可以实现对输入输出端口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3. 电路的保护:拉下拉电阻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当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拉下拉电阻可以将信号拉到一个安全的电平,避免电压过高或过低对电路元件造成损坏。

四、拉下拉电阻的应用举例拉下拉电阻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以几个例子来介绍其具体应用:1. 针对按键的应用:在电子产品中,通常会使用按键来实现用户的交互操作。

为了保证按键的稳定性,可以在按键的输入端设置一个拉上拉电阻,当按键未被按下时,电路处于高电平状态;当按键被按下时,电路处于低电平状态。

2. 针对开关的应用:在一些控制电路中,经常需要使用开关来进行电路的启动或停止。

通过设置拉下拉电阻,可以实现对开关的控制。

例如,在一个电源开关电路中,通过设置拉下拉电阻,可以使得当开关打开时,电路处于高电平状态;当开关关闭时,电路处于低电平状态,从而控制电源的开关。

什么是上拉电阻,什么是下拉电阻.

什么是上拉电阻,什么是下拉电阻.

什么是上拉电阻,什么是下下拉电阻?它们有什么作用?(提示:如果图片显示不完整,请保存下来再看就行了。

A:如下图的两个 Bias Resaitor 电阻就是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图中,上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接地,因而叫做下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 的电平向低方向(地)拉;同样,图中,下部的一个Bias Resaitor 电阻因为是电源(正),因而叫做上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A的电平向高方向(电源正)拉。

当然,许多电路中上拉下拉电阻中间的那个12k电阻是没有的或者看不到的。

我找来这个图是RS-485/RS-422总线上的,可以一下子认识上拉下拉的意思。

但许多电路只有一个上拉或下拉电阻,而且实际中,还是上拉电阻的为多。

上拉下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路驱动器关闭时给线路(节点)以一个固定的电平。

1 在RS-485总线中,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线路所有驱动器都释放总线时让所有节点的A-B端电压在200mV或200mV以上(不考虑极性)。

不然,如果接收器输入端A和B间的电平低于±200mV(绝对值小于200mV,接收器输出的逻辑电平将被当作所传输数据的末位而被接收起来,这样显然是极容易产生通讯错误的。

2 最容易见到的上拉电阻应当是NE555电路7脚作为输出用的时候。

实际上,它和一个三极管的C极或MOS管的D极有一个电阻接到电源+上是一样道理的。

它的作用就是: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关断电平时,C极或D极有一个高电平(空载时约等于电源电压);当管子(晶体管或MOS管)输入导通电平时,C极或D极将与电源地(-)接通,因而有一个低电平。

理想的应为0V,但因为管子有导通电阻,因而有一定的电压,不同的管子可能不一样,相同的管子也可能因参数差异而小有差别,即便是真正的金属接触的电源开关,也是有接触电阻/导通压降(虽然不同电流下压降不同)的;仅仅就导通而言,对于不同系列的集成电路来说,因为应用对象不同,导通后的输出电压有不同的规定,典型是TTL电平和CMOS电平的不同。

关于RS485上拉下拉电阻的说明

关于RS485上拉下拉电阻的说明

关于RS485上拉下拉电阻的说明一、上拉下拉电阻作用:接电阻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减弱外部电流对芯片产生的干扰保护cmos内的保护二极管,一般电流不大于10mA上拉和下拉、限流1. 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2. 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3.增加高电平输出时的驱动能力。

4、为OC门提供电流那要看输出口驱动的是什么器件,如果该器件需要高电压的话,而输出口的输出电压又不够,就需要加上拉电阻。

如果有上拉电阻那它的端口在默认值为高电平你要控制它必须用低电平才能控制如三态门电路三极管的集电极,或二极管正极去控制把上拉电阻的电流拉下来成为低电平。

反之,尤其用在接口电路中,为了得到确定的电平,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以保证正确的电路状态,以免发生意外,比如,在电机控制中,逆变桥上下桥臂不能直通,如果它们都用同一个单片机来驱动,必须设置初始状态.防止直通!二、定义: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三、为什么要使用上下拉电阻: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作用吗:比如: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端口设为输如状态时,他的常态就为高电平,用于检测低电平的输入。

gpio 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

gpio 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

gpio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GPIO (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 是一种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控制外部电路的信号传输。

在使用GPIO接口时,经常会遇到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概念和应用。

本文将针对这两种电阻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一、上拉电阻上拉电阻是一种连接到GPIO引脚的电阻,其目的是将GPIO引脚默认拉高到高电平状态。

在使用GPIO引脚时,如果没有外部电路或其他信号源将引脚拉低,GPIO引脚会处于悬空状态,容易受到干扰并产生误操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上拉电阻将GPIO引脚拉高到高电平,从而确保引脚处于稳定状态。

上拉电阻的原理是通过连接一个较大的电阻到GPIO引脚和电源之间,形成一个电压分压电路。

当GPIO引脚处于悬空状态时,上拉电阻会将引脚上的电压拉高到接近电源电压的值,使引脚稳定在高电平状态。

当外部信号源或其他电路将引脚拉低时,GPIO引脚的电压会被拉低到接近地的电压,实现了信号的传输和控制。

上拉电阻的应用场景较多。

例如,在按钮输入电路中,可以使用上拉电阻将按钮的一侧连接到GPIO引脚上。

当按钮未被按下时,引脚处于高电平状态;当按钮被按下时,引脚被连接到地,电压降低为低电平状态。

通过读取GPIO引脚的电平状态,可以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

二、下拉电阻下拉电阻与上拉电阻的原理和应用类似,只是工作方式相反。

下拉电阻将GPIO引脚默认拉低到低电平状态,使引脚保持在稳定状态。

在没有外部信号源或其他电路将引脚拉高时,下拉电阻能够将引脚拉低,使引脚处于低电平状态。

下拉电阻的应用场景与上拉电阻类似。

例如,在开关输入电路中,可以使用下拉电阻将开关的一侧连接到GPIO引脚上。

当开关未接通时,引脚处于低电平状态;当开关接通时,引脚被连接到电源,电压升高为高电平状态。

通过读取GPIO引脚的电平状态,可以检测开关是否接通。

三、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选择在选择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和电路设计考虑。

npn上拉电阻 pnp下拉电阻

npn上拉电阻 pnp下拉电阻

在我们开始探讨npn上拉电阻和pnp下拉电阻之前,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NPN和PNP三极管。

NPN和PNP三极管是两种最基本的双极型晶体管,它们在电子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NPN三极管的结构是以N型半导体作为基底,中间是P型半导体,外层是N 型半导体。

而PNP三极管则是以P型半导体作为基底,中间是N型半导体,外层是P型半导体。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npn上拉电阻和pnp下拉电阻的概念。

在数字电路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都是用来连接输入端和电源或地的电阻。

npn上拉电阻是连接在NPN三极管的基极上,将基极连接到高电平,防止误触发。

而pnp下拉电阻则是连接在PNP三极管的基极上,将基极连接到低电平,同样是为了防止误触发。

在特定的电路设计中,npn上拉电阻和pnp下拉电阻都能够起到稳定信号的作用,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干扰和误触发。

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我们来深入探讨npn上拉电阻和pnp下拉电阻的作用和原理。

我们需要明白NPN和PNP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NPN三极管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当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施加一个正向电压,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就会产生一个电流放大的效应。

而PNP三极管则是当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施加一个负向电压,就会产生一个电流放大的效应。

这就是NPN和PNP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在数字电路中,当我们需要将某个输入信号稳定在高电平时,就可以使用npn上拉电阻。

上拉电阻将基极连接到电源电压上,即高电平,防止发生误触发情况。

而pnp下拉电阻则是将基极连接到地,即低电平,同样是为了防止误触发。

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稳定输入信号,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npn上拉电阻和pnp下拉电阻在数字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保证输入信号的稳定性,减少误触发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合理地使用npn上拉电阻和pnp下拉电阻也能够简化电路的设计,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数字电路的设计者来说,充分理解和掌握npn上拉电阻和pnp下拉电阻的原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极管基极下拉电阻并联电容

三极管基极下拉电阻并联电容

三极管基极下拉电阻并联电容三极管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在三极管电路中,常常会使用基极下拉电阻并联电容的方式来实现信号放大、滤波等功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三极管基极下拉电阻并联电容的原理及应用。

一、基极下拉电阻的作用在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中,基极直接接收信号源提供的信号,一般需要通过一个电阻来将信号输入到晶体管的基极。

这个电阻被称为基极下拉电阻,它的主要作用是:1. 保证基极电压稳定:当信号源电压波动时,基极下拉电阻能够承担一部分电压变化,从而保证基极电压的稳定。

2. 控制基极电流:通过不同大小的基极下拉电阻,可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

3. 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基极下拉电阻能够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使信号源更容易推动晶体管,从而扩大输入信号的幅度。

二、并联电容的作用除了基极下拉电阻外,在放大电路中还常常会使用电容。

电容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的被动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1. 滤波作用:电容可以对信号进行低通、高通等滤波作用,使得输出信号更加平稳。

2. 改善稳定性:电容有助于改善晶体管工作的稳定性,减少因温度、电源电压等变化引起的干扰。

三、基极下拉电阻与并联电容配合使用在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基极下拉电阻与并联电容常常一起使用。

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改善频率特性:通过选择合适大小的基极下拉电阻和并联电容,可以使放大电路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增益更加均匀,提高其频率特性。

2. 降低噪声:由于并联电容的滤波作用,可以降低信号源产生的噪声对放大电路的干扰。

3. 提高稳定性:基极下拉电阻和并联电容能够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减少因环境、电源等因素引起的变化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总之,三极管基极下拉电阻并联电容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结构,它能够改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降低噪声、提高稳定性等,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合适地选择电阻、电容的类型和大小,以适应不同的信号源和放大电路要求。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详解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详解

上拉电阻: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应结合开关管特性和下级电路的输入特性进行设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驱动能力与功耗的平衡。

以上拉电阻为例,一般地说,上拉电阻越小,驱动能力越强,但功耗越大,设计是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均衡。

2.下级电路的驱动需求。

同样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断开,上拉电阻应适当选择以能够向下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

3.高低电平的设定。

不同电路的高低电平的门槛电平会有不同,电阻应适当设定以确保能输出正确的电平。

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低电平时,开关管导通,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导通电阻分压值应确保在低电平门槛之下。

4.频率特性。

以上拉电阻为例,上拉电阻和开关管漏源级之间的电容和下级电路之间的输入电容会形成RC延迟,电阻越大,延迟越大。

上拉电阻的设定应考虑电路在这方面的需求。

下拉电阻的设定的原则和上拉电阻是一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应用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二.原理:上拉电阻实际上是集电极输出的负载电阻。

不管是在开关应用和模拟放大,此电阻的选则都不是拍脑袋的。

工作在线性范围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是讨论的是晶体管是开关应用,所以只谈开关方式。

找个TTL器件的资料单独看末级就可以了,内部都有负载电阻根据不同驱动能力和速度要求这个电阻值不同,低功耗的电阻值大,速度快的电阻值小。

但芯片制造商很难满足应用的需要不可能同种功能芯片做许多种,因此干脆不做这个负载电阻,改由使用者自己自由选择外接,所以就出现OC、OD输出的芯片。

由于数字应用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和截止区,对负载电阻要求不高,电阻值小到只要不小到损坏末级晶体管就可以,大到输出上升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就可,随便选一个都可以正常工作。

但是一个电路设计是否优秀这些细节也是要考虑的。

集电极输出的开关电路不管是开还是关对地始终是通的,晶体管导通时电流从负载电阻经导通的晶体管到地,截止时电流从负载电阻经负载的输入电阻到地,如果负载电阻选择小点功耗就会大,这在电池供电和要求功耗小的系统设计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如果电阻选择大又会带来信号上升沿的延时,因为负载的输入电容在上升沿是通过无源的上拉电阻充电,电阻越大上升时间越长,下降沿是通过有源晶体管放电,时间取决于器件本身。

因此设计者在选择上拉电阻值时,要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在功耗和速度上兼顾。

三.从IC(MOS工艺)的角度,分别就输入/输出引脚做一解释:1. 对芯片输入管脚, 若在系统板上悬空(未与任何输出脚或驱动相接)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此时很有可能输入管脚内部电容电荷累积使之达到中间电平(比如1.5V), 而使得输入缓冲器的PMOS管和NMOS管同时导通, 这样一来就在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直接通路, 产生较大的漏电流, 时间一长就可能损坏芯片. 并且因为处于中间电平会导致内部电路对其逻辑(0或1)判断混乱. 接上上拉或下拉电阻后, 内部点容相应被充(放)电至高(低)电平, 内部缓冲器也只有NMOS(PMOS)管导通, 不会形成电源到地的直流通路. (至于防止静电造成损坏, 因芯片管脚设计中一般会加保护电路, 反而无此必要).2. 对于输出管脚:1)正常的输出管脚(push-pull型), 一般没有必要接上拉或下拉电阻.2)OD或OC(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型管脚,这种类型的管脚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实现线与功能(此时多个输出可直接相连. 典型应用是: 系统板上多个芯片的INT(中断信号)输出直接相连, 再接上一上拉电阻, 然后输入MCU的INT引脚, 实现中断报警功能).其工作原理是:在正常工作情况下, OD型管脚内部的NMOS管关闭, 对外部而言其处于高阻状态, 外接上拉电阻使输出位于高电平(无效中断状态); 当有中断需求时, OD型管脚内部的NMOS管接通, 因其导通电阻远远小于上拉电阻, 使输出位于低电平(有效中断状态). 针对MOS 电路上下拉电阻阻值以几十至几百K为宜.[转贴]原信息URL:/html/blog/1828/25404.htm上拉电阻: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应结合开关管特性和下级电路的输入特性进行设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驱动能力与功耗的平衡。

以上拉电阻为例,一般地说,上拉电阻越小,驱动能力越强,但功耗越大,设计是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均衡。

2.下级电路的驱动需求。

同样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断开,上拉电阻应适当选择以能够向下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

3.高低电平的设定。

不同电路的高低电平的门槛电平会有不同,电阻应适当设定以确保能输出正确的电平。

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低电平时,开关管导通,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导通电阻分压值应确保在零电平门槛之下。

4.频率特性。

以上拉电阻为例,上拉电阻和开关管漏源级之间的电容和下级电路之间的输入电容会形成RC延迟,电阻越大,延迟越大。

上拉电阻的设定应考虑电路在这方面的需求。

下拉电阻的设定的原则和上拉电阻是一样的。

OC门输出高电平时是一个高阻态,其上拉电流要由上拉电阻来提供,设输入端每端口不大于100uA,设输出口驱动电流约500uA,标准工作电压是5V,输入口的高低电平门限为0.8V(低于此值为低电平);2V(高电平门限值)。

选上拉电阻时:500uA x 8.4K= 4.2即选大于8.4K时输出端能下拉至0.8V以下,此为最小阻值,再小就拉不下来了。

如果输出口驱动电流较大,则阻值可减小,保证下拉时能低于0.8V即可。

当输出高电平时,忽略管子的漏电流,两输入口需200uA200uA x15K=3V即上拉电阻压降为3V,输出口可达到2V,此阻值为最大阻值,再大就拉不到2V了。

选10K可用。

COMS门的可参考74HC系列设计时管子的漏电流不可忽略,IO口实际电流在不同电平下也是不同的,上述仅仅是原理,一句话概括为:输出高电平时要喂饱后面的输入口,输出低电平不要把输出口喂撑了(否则多余的电流喂给了级联的输入口,高于低电平门限值就不可靠了)在数字电路中不用的输入脚都要接固定电平,通过1k电阻接高电平或接地。

1. 电阻作用:l 接电组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l 减弱外部电流对芯片产生的干扰l 保护cmos内的保护二极管,一般电流不大于10mAl 上拉和下拉、限流l 1. 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2. 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3.增加高电平输出时的驱动能力。

4、为OC门提供电流l 那要看输出口驱动的是什么器件,如果该器件需要高电压的话,而输出口的输出电压又不够,就需要加上拉电阻。

l 如果有上拉电阻那它的端口在默认值为高电平你要控制它必须用低电平才能控制如三态门电路三极管的集电极,或二极管正极去控制把上拉电阻的电流拉下来成为低电平。

反之,l 尤其用在接口电路中,为了得到确定的电平,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以保证正确的电路状态,以免发生意外,比如,在电机控制中,逆变桥上下桥臂不能直通,如果它们都用同一个单片机来驱动,必须设置初始状态.防止直通!2、定义:l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l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l 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l 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3、为什么要使用拉电阻:l 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l 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l 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作用吗:比如: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端口设为输如状态时,他的常态就为高电平,用于检测低电平的输入。

l 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

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的,也就是你同学说的灌电流电阻在选用时,选用经过计算后与标准值最相近的一个!P0为什么要上拉电阻原因有:1. P0口片内无上拉电阻2. P0为I/O口工作状态时,上方FET被关断,从而输出脚浮空,因此P0用于输出线时为开漏输出。

3. 由于片内无上拉电阻,上方FET又被关断,P0输出1时无法拉升端口电平。

P0是双向口,其它P1,P2,P3是准双向口。

不错准双向口是因为在读外部数据时要先“准备”一下,为什么要准备一下呢?单片机在读准双向口的端口时,现应给端口锁存器赋1,目的是使FET关断,不至于因片内FET导通使端口钳制在低电平。

上下拉一般选10k!芯片的上拉/下拉电阻的作用最常见的用途是,假如有一个三态的门带下一级门.如果直接把三态的输出接在下一级的输入上,当三态的门为高阻态时,下一级的输入就如同漂空一样.可能引起逻辑的错误,对MOS电路也许是有破坏性的.所以用电阻将下一级的输入拉高或拉低,既不影响逻辑又保正输入不会漂空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为OC门的输出提供电流;作为端接电阻;在试验板上等于多了一个测试点,特别对板上表贴芯片多的更好,免得割线;嵌位;上、下拉电阻的作用很多,比如抬高信号峰峰值,增强信号传输能力,防止信号远距离传输时的线上反射,调节信号电平级别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的作用了具体的应用方法要看在什么场合,什么目的,至于参数更不能一概而定,要看电路其他参数而定,比如通常用在输入脚上的上拉电阻如果是为了抬高峰峰值,就要参考该引脚的内阻来定电阻值的!另外,没有说输入加下拉,输出加上拉的,有时候没了某个目的也可能同时既有上拉又有下拉电阻的!加接地电阻--下拉加接电源电阻--上拉对于漏极开路或者集电极开路输出的器件需要加上拉电阻才可能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