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板型、流程及流道的选择

合集下载

最全面的板式换热器知识(原理、结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

最全面的板式换热器知识(原理、结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

最全面的板式换热器知识(原理、结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

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本课件由暖通南社独立完成整合编辑,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板式换热器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钎焊换热器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结构⒈板式换热器板片和板式换热器密封垫片⒉固定压紧板⒊活动压紧板⒋夹紧螺栓⒌上导杆⒍下导杆⒎后立柱由一组板片叠放成具有通道型式的板片包。

两端分别配置带有接管的端底板。

整机由真空钎焊而成。

相邻的通道分别流动两种介质。

相邻通道之间的板片压制成波纹。

型式,以强化两种介质的热交换。

在制冷用钎焊式板式换热器中,水流道总是比制冷剂流道多一个。

图示为单边流,有些换热器做成对角流,即:Q1和Q3容纳一种介质,而Q2和Q4容纳另一种介质。

板式换热器所有备件都是螺杆和螺栓结构,便于现场拆卸和修复。

运行原理板式换热器是由带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板片叠装而成的新型高效换热器,构造包括垫片、压紧板(活动端板、固定端板)和框架(上、下导杆,前支柱)组成,板片之间由密封垫片进行密封并导流,分隔出冷/热两个流体通道,冷/热换热介质分别在各自通道流过,与相隔的板片进行热量交换,以达到用户所需温度。

每块板片四角都有开孔,组装成板束后形成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冷/热介质热量交换后,从各自的汇集管回流后循环利用。

换热原理:间壁式传热。

单流程结构:只有2块板片不传热-头尾板。

双流程结构:每一个流程有3块板片不传热。

板片和流道通常有二种波纹的板片(L 小角度和H 大角度),这样就有三种不同的流道(L,M 和H),如下所示:L:小角度由相邻小夹角的板片组成的通道。

单流程、双流程及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的选择

单流程、双流程及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的选择

传热板片是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板片的成型工艺及材质特性对密封和换热效率会产生直接影响。

换热器通常以水作为冷却介质,板片多数采用不锈钢薄板制造,在板片上压制有波纹流梢,相邻两板片之间的空间即为介质流道,冷、热流体在板片两侧流动时,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波纹所形成的特殊流道,使流体在极低流速的条件下发生湍流(雷诺系数R。

约200),低雷诺系数下的湍流其有自身除垢效应,有力地破坏隔热边界层,减少界面上液膜热阻。

一般情况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在3000-6000W/m''℃范围内,同时,两种介质几乎是全逆流流动,热传导效率较高。

在同等换热效率下,板式换热器只需要管壳式换热器面积的1/2-1/4即可达到同样的换热效果。

板式换热器使用1--2年的周期(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而定)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拆检、清洗、打压测试等。

对于变形或穿孔等存在问题的板片需要及时更换,在这过程中散热板片的装配必须严格按流程图排列。

流程图是按冷却工艺设计的,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将各板片连接起来,常见的有单流程和双流程(或多流程组合)换热器,单流程换热器的介质接人和流出管口通常都固定压板一侧,热介质和冷介质又分别在固定压板垂直轴线的单侧布置,同一种介质同时在左侧或同时在右侧。

错排板片引起的两介质短路或泄漏单流程板片从密封垫一侧观察,由右边流进的流体总是从右边流出;由左边流进的流体总是从左边流出。

对人字形波纹板片,如果流体从左边流进,而且人字纹指向朝上A型板片,将A板沿垂直于板面的轴线旋转180度就成为B型板片,流体从右边进出。

板式换热器拆检后需要重新按要求夹紧板片,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能力需要加装板片时.应充分考虑到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的变形强度,采用相同等级的实验压力,板片的数量增加同时螺栓的预紧力也需要加大,当两侧压板的弹性变形超出许可的范围,密封件的平面压缩存在径向滑动,形成错位,此时,密封失效,两介质外泄漏或内部相互窜液,无法正常使用。

板式换热器原理、比较及清洗

板式换热器原理、比较及清洗

1.板式换热器简介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

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1.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板片由各种材料的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角孔,用于介质的流道。

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下导杆和夹紧螺栓等构成。

板式换热器是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中间,然后用夹紧螺栓夹紧而成。

1.2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a.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c.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d.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常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2008届)
题 目55000Nm3h烟气热量回收板式换热器
学 生王玉龙
学 院怀德学院专业班级装备081
校内指导教师张锁龙专业技术职务(宋体 四号 粗体)
校外指导老师(宋体 四号 粗体)专业技术职务(宋体 四号 粗体)
二O—二年五月
55000
摘要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版面的波纹形状、尺寸及版面组合方式都有密切关系。对 于任何一种新型结构尺寸板片的传热及阻力特性,都只有通过实验计算测定。对于无相
m/s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量
kg
n
板片数
p
压力
Pa
Q
传热量
J/s
r
半径
m
s
板片厚
mm
T
热力学温度
K
t2
空气温度
C
t1
烟气温度
C
Dt
对数平均温差
C
v
流速
m/s
l
导热系数
W/(m.K)
n
温差修正系数
6
板间距
mm
a
正应力
MPa
T
剪应力
MPa
P
密度
3
kg / m
1.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55000Nmi^h烟气热量回收板式换热器
3.10压力试验检验报告26
3.11工程造价26
4.板式换热器安装、使用、维修、保养28
5.总结30
参考文献31
致谢32
术语表
符号
名称
单位
A
面积
m2
b
板片宽
m
c

板式换热器选型

板式换热器选型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书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1、选型公式a 、 热负荷计算公式:Q=cm K t其中:Q=热负荷(kcal/h )、c —介质比热(Kcal/ Kg. °C)、m —介质质量流量(Kg/h )、△ t —介质进出口温差(C )(注:m △ t 、c 为同侧参数) ※水的比热为1.0 Kcal/ Kg. Cb 、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A=Q/K. △ t m其中:A —换热面积(吊)、K —传热系数(Kcal/ m 2. C )△ t m —对数平均温差K 值表:介质水一水蒸汽-水蒸汽--油 冷水一油油一油空气一油K2500〜45001300~2000700〜900500〜700175〜35025 〜58注:K 值按经验取值(流速越大,K 值越大。

水侧板间流速一般在 0.2〜0.8m/s 时可按上表取值,汽侧板间流速一般在15m/s 以内时可按上表取值)1、 目录2、 选型公式3、 选型实例一(水—水)4、 选型实例二(汽—水)5、 选型实例三(油—水)6、 选型实例四(麦芽汁—水)7、 附表一(空调采暖,水—水) 8附表二(空调采暖,汽—水) 9、 附表三(卫生热水,水一水) 10、 附表四(卫生热水,汽一水)2 3 4 510 11 12△ t max △ t min△ t max 为(T1-T2')和(T1' -T2 )之较大值 Ln△ t min 为(T1-T2')和(T1' -T2 )之较小值C 、板间流速计算公式: V =qA s n T2 T2' T1'3 3其中V —板间流速(m/s )、q----体积流量(注意单位转换,m/h - m /s )、 设-备参数型号 BR0.05 BR0.1 BR0.25 BR0.3 BR0.35 BR0.5 BR0.7 BR1.0 BR1.35最高使用压力Mpa 2.5使用温度范围r -19~200装机最大换热面积 5 15 30 65 80 120 220 350 500 最大流量m/h 10 25 40 120 150 250 430 650 1730 标准接口法兰DN25406580100125150 250 350 单板换热面积m 0.051 0.109 0.238 0.308 0.375 0.55 0.71 1.00 1.35 平均流道截面积m0.000494 0.000656 0.00098 0.00118 0.00119 0.001691 0.002035 0.0286 0.004 设备参考质量Kg 87 290 485 870 980 1800 280037007200A —单通道截面积(具体见下表)、n —流道数2、板式换热器整机技术参数表: 型号说明:BR0.3-1.0-9-E 表示波形为人字形、单板公称换热面积 0.3m 2、设计压力1.0Mpa 、垫片材质EPDM 总换热面积为9 m 2板式换热器 注:以上选型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和步骤

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和步骤

序号12、符号名称单位热侧冷侧ρ密度kg/m³ρh ρcCp 定压比热kJ/kg·℃Cph Cpcλ导热系数W/m·℃λh λc v 运动粘度㎡/s Vh Vc Pr 普朗特数Prh Prc345678拟定初值的办法有两种,即当流程法和不等流程法,其判别条件如下:V1/V2<2时采用等流程法;V1/V2≥2时采用不等流程法。

1)等流程法:先假设热侧流速Wb或冷侧流速Wc中任意一个值,再由VhWc=VcWh计算出另一个值。

对水--水换热介质,一般W取0.2~0.6m/s2)不等流程法:设Z=V1/V2≥2,先假定Wh和Wc中的任一个值,再按一下二式中的一个计算出另一个值WcVh=ZVcWh(当Vh>Vc时)ZWcVh=VcWh(当Vh<Vc时)计算对数平均温度(1)对流量大允许压力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选用阻力大的板型;(2)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情况选用可拆卸式或电焊式;(3)不宜选用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以免板片数量过多,板间流速偏小,降低传热系数。

估算传热面积F'(㎡)F'=Q'/K'∆tm选择板型选择台数(1)大中型换热站可选2~3台最多不超过4台(2)选2台时,其每台的热负荷Q=0.6~0.7Q'选3台时,Q=0.4~0.5Q'拟定板间流速初值式中:μ---运动粘度,kg·s/㎡g----重力加速度,m/s²∆tm=(∆大-∆小)/㏑(∆大/∆小)℃当∆大≈∆小时。

可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即∆tn=(∆大+∆小)/2℃计算热负荷Q=Vh·ρh·Cph(θ1-θ2)=Vc·ρc·Cpc(t1-t2)计算项目计算方法物性参数查处冷热流体平均温度的物性参数若Pr查不到,按Pr=3600Cpμg/λ计算设计条件冷热流体的有关参数;体积流量m³/h;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允许压力降MPa9 10 11 1213 14 1516 17计算实际换热面积F(㎡)F=(2N·n-1)f计算冷热侧压降∆P'c,∆P'h∆P=EuρW2Nx10-6,MPaEu=bRe d考虑积垢对阻力的影响,乘以1.2系数则:∆Pc=1.2∆Pc'∆Ph=1.2∆Ph'计算传热系数K K=(1/αc+1/αh+Rρ+R fc+R fh)-1计算冷热介质的单程流道数n=V/3600SW计算流程数N N=(Fm/f-1)/2n法,其判别条件如下:V1/V2<2时采用等流程法;V1/V2≥2时采用不等流程法。

单流程、双流程及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的选择

单流程、双流程及多流程板式换热器的选择

传热板片是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板片的成型工艺及材质特性对密封和换热效率会产生直接影响。

换热器通常以水作为冷却介质,板片多数采用不锈钢薄板制造,在板片上压制有波纹流梢,相邻两板片之间的空间即为介质流道,冷、热流体在板片两侧流动时,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波纹所形成的特殊流道,使流体在极低流速的条件下发生湍流(雷诺系数R。

约200),低雷诺系数下的湍流其有自身除垢效应,有力地破坏隔热边界层,减少界面上液膜热阻。

一般情况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在3 000-6000W/m''℃范围内,同时,两种介质几乎是全逆流流动,热传导效率较高。

在同等换热效率下,板式换热器只需要管壳式换热器面积的1/2-1/4即可达到同样的换热效果。

板式换热器使用1--2年的周期(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而定)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拆检、清洗、打压测试等。

对于变形或穿孔等存在问题的板片需要及时更换,在这过程中散热板片的装配必须严格按流程图排列。

流程图是按冷却工艺设计的,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将各板片连接起来,常见的有单流程和双流程(或多流程组合)换热器,单流程换热器的介质接人和流出管口通常都固定压板一侧,热介质和冷介质又分别在固定压板垂直轴线的单侧布置,同一种介质同时在左侧或同时在右侧。

错排板片引起的两介质短路或泄漏单流程板片从密封垫一侧观察,由右边流进的流体总是从右边流出;由左边流进的流体总是从左边流出。

对人字形波纹板片,如果流体从左边流进,而且人字纹指向朝上A型板片,将A板沿垂直于板面的轴线旋转180度就成为B型板片,流体从右边进出。

板式换热器拆检后需要重新按要求夹紧板片,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能力需要加装板片时.应充分考虑到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的变形强度,采用相同等级的实验压力,板片的数量增加同时螺栓的预紧力也需要加大,当两侧压板的弹性变形超出许可的范围,密封件的平面压缩存在径向滑动,形成错位,此时,密封失效,两介质外泄漏或内部相互窜液,无法正常使用。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的基本原则目录1.板式换热器选型三大原则 (1)2.板式换热器选用主要考虑参数 (2)3.板型选择 (2)4.流程和流道的选择 (3)5.板间流速的选取 (3)6.流向的选取 (3)7.压降校核 (4)8.其它注意事项 (4)1.板式换热器选型三大原则板式换热器选型需要遵循3个原则:板型、流程和流道和压降校核。

这三个方面也是板式换热器选型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大原则:看板型1.板型或波纹式应根据换热场合的实际需要确定。

2.对于流量大、允许压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否则,应选用阻力大的板式。

3.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确定是选择可拆卸式换热器还是钎焊式换热器。

4.在确定板型时,不宜选择单板面积过小的板,以避免板数过多、板间流量小、传热系数低。

对于较大的换热器,这个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第二大原则:看流程和流道流程是指板式换热器中一种介质在同一流动方向上的一组并联的流道。

流道是指板式换热器中由相邻两块板组成的介质流道。

一般是将几个流道并联或串联,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

应根据传热和流体阻力计算确定流程组合形式,并满足工艺条件要求。

尽量使冷、热水通道中的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以获得最佳的换热效果。

第三大原则:看压降校核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中,一般对压降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进行校核。

如果校验压降超过允许压降,则需要重新计算设计和选型,直至满足工艺要求。

2.板式换热器选用主要考虑参数1.冷侧介质、热侧介质热交换介质和介质的物理参数与板式换热器板和垫片材料的选择以及板波纹形状有很大关系热交换介质的物理参数包括粘度、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等2,冷侧进出口温度,热侧进出口温度3,冷侧介质和热侧介质所需压力损失用于选择有压降损失要求的板式换热器,设计和选择时应检查压力损失,如果压降超过允许范围,应重新选择、计算和审查热交换器,直到满足工艺要求4.流量或热交换面积5.工作条件和应用领域6.产品应用区域如果板式换热器用于供暖行业,还可以提供换热区域和应用区域。

宽流道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宽流道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宽流道板式换热器设计与选型
宽流道板式换热器属于间壁式换热器,主要用于各种固体、晶体、纤维、浆状物质及高黏度介质换热工况。

板型采用独特的粗波纹、宽间隙通道结构设计,板间流道宽度可以达到6-16mm,板片外廓基本由水平波纹构成,板间无金属接触点,介质可以无限制地流过板片的换热表面而不发生堵塞、滞留现象,它填补了人字型波纹不能应用的特殊介质工况,且具有传统管式换热器所不具备的高传热性能。

宽流道板式换热器在设计选型时,需了解换热介质的一些物性参数,如温度、流量、介质来源、是否含有颗粒物或纤维等,介质中杂质的粒径或长度,是否含有腐蚀性物料等,已确保宽通道换热器设计选型更加合理。

宽流道换热器主要型号如下所示:
型号
接口尺寸波纹深度
(mm)通过性
耐压(MPa)
最大处理量(m³/h)PLK100DN100 4.85可通过颗粒直径3mm 1180PLK200DN2006/11.5可通过颗粒直径6mm 0.6400PLK250DN2508可通过颗粒直径5mm 1700PLK250L
DN250
8
可通过颗粒直径5mm
1
700
板片材质范围304/316L/SMO254/Tita/C276
垫片材质范围NBR/EPDM/Viton
若介质中颗粒物直径在30mm以内,或含有较长的纤维/秸秆,可选择超宽通道智能热交换系统,应用于有机化肥,养殖、屠宰、固液废物处理、生物发酵等冷热交换工艺。

板式换热器文献综述

板式换热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前言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工艺要求的装置统称为换热器。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动力机械、原子能工业,特别是汽车、火车、航空等工业部门迫切要求高效、轻巧而又紧凑的换热设备,这就促使新结构形式的热交换设备的出现和不断发展。

板式换热器就是在这种形式下发展起来的新产品。

2.板式换热器的简介板式换热器由多片通道板、一片盲板、一片端板和端封及通道密封组成。

换热器的两端分别是盲板和端板,中间部分则全是通道板,密封分别夹在通道板及端板之间,使之形成了许多隔开的容腔,通道板的四角开有圆孔。

允许加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在此流过,由于板片是具有特定形状,周边及孔的周围压有密封垫片槽,所以一种介质只能留到隔一个容腔中,而不会留到相邻的容腔中,这样就使加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换热目的。

传热部分的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或瘤形板片交成网状,并形成众多触点。

几何形状复杂的板间流道断面使得其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这是因为介质经过时,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在不断变化,流速最低时还会产生湍流,强化了传热效果。

2.1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a.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

c.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一、引言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工作过程和换热原理。

二、结构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平行的金属板组成,这些板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的通道,用于流体的传热。

每个板的两侧都有密封垫,以防止流体泄漏。

板式换热器通常由进口和出口管道、壳体、板组和密封件等部分组成。

三、工作过程1. 流体进入换热器:热交换过程开始时,冷却介质和被冷却介质通过进口管道进入换热器。

2. 流体分流:进入换热器后,流体被导向到板组中的通道中,通过流道的分流设计,使流体在板组中均匀分布。

3. 热交换:冷却介质和被冷却介质在板组中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的过程中,冷却介质通过板组的流道流动,将热量传递给被冷却介质。

4. 流体排出:热交换完成后,冷却介质和被冷却介质分别通过出口管道排出换热器。

四、换热原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原理基于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

1. 热传导:板式换热器中的金属板是热量传导的主要通道。

热量从高温一侧的板传导到低温一侧的板,形成热梯度,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2. 对流传热:在板组的流道中,冷却介质和被冷却介质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进行热交换。

冷却介质的热量通过对流传递给被冷却介质,从而实现热量的平衡。

3. 换热效果: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流体的流速、流道的宽度、板组的材料和板间距等。

合理设计这些参数可以提高换热效果。

五、应用领域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化工、制药、食品加工、能源和环保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冷却、加热、回收余热和蒸发等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六、优点和缺点板式换热器相比其他换热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 效率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高,能够实现快速的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提高换热效果。

2. 占用空间小:相比传统的换热设备,板式换热器体积小,占用空间少,适用于有空间限制的场所。

3. 清洁方便:由于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简单,清洁起来相对容易,减少了维护和清洁的工作量。

板式换热器的流程和通道

板式换热器的流程和通道

板式换热器的流程和通道以板式换热器的流程和通道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流程和通道结构。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交换设备,它通过板与板之间的热传导,实现了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调节。

一、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流程板式换热器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进料、分流、换热和出料四个步骤。

1. 进料:热源(如热水或蒸汽)通过进料口进入板式换热器。

在进料口处,通常设置有阀门或流量调节装置,以便控制进料的流量和温度。

2. 分流:进料流体在进料口进入后,会被分成多条流道,分流到板式换热器的不同通道中。

这些通道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板组成的,通过板与板之间的间隙形成。

3. 换热:进入不同通道的流体在板与板之间进行换热。

换热的过程中,热源的热量会传导到冷却介质上,使其温度升高,而冷却介质的热量则会传导到热源上,使其温度降低。

4. 出料:经过换热后的流体通过出料口流出板式换热器。

出料口通常也会设置有阀门或流量调节装置,以便控制出料的流量和温度。

二、板式换热器的通道结构板式换热器的通道结构是指板与板之间的间隙,通过这些间隙形成了多个通道,用于流体的流动和热量的传导。

1. 平行通道:板式换热器中的通道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板组成的。

这些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多个平行通道,流体可以在这些通道中自由流动。

2. 流体分流:进入板式换热器的流体在进料口处会被分流到不同通道中。

分流的目的是使流体能够充分接触到板的表面,从而实现充分的换热效果。

3. 换热面积:板与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大量的换热面积,这是板式换热器的一个重要特点。

换热面积越大,换热效果就越好。

4. 流体速度:在通道中,流体的速度会影响换热效果。

过高或过低的流体速度都会导致换热效果降低。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板式换热器时,需要合理控制流体的速度。

5. 温度梯度:在通道中,流体的温度会随着换热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流体的温度会从热源一侧逐渐降低,而从冷却介质一侧逐渐升高。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的方法公式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的方法公式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的方法及公式(1)求热负荷QQ=G.ρ.CP.Δt(2)求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t 2=t1+ Q /G .ρ .CP(3)冷热流体流量G= Q / ρ .CP .(t2-t1(4)求平均温度差ΔtmΔtm=(T1-t2)-(T2-t1)/In(T1-t2)/(T2-t1)或Δtm=(T1-t2)+(T2-t1)/2 (5)选择板型若所有的板型选择完,则进行结果分析。

(6)由K值范围,计算板片数范围Nmin,NmaxNmin = Q / Kmax .Δtm .F P .βNmax = Q / Kmin .Δtm .F P .β(7)取板片数N(Nmin≤N≤Nmax )若N已达Nmax,做(5)。

(8)取N的流程组合形式,若组合形式取完则做(7)。

(9)求Re,NuRe = W .de / νNu =a1.Re a2.Pr a3(10)求a,K传热面积Fa = Nu .λ / deK= 1 / 1/a h+1/a c+γc+γc+δ/λ0F= Q /K .Δtm .β(11)由传热面积F求所需板片数NNNN= F/ Fp+ 2(12)若N<NN,做(8)。

(13)求压降ΔpEu = a4.Re a5板式换热器安装使用与维护1、换热器须立式安装、全部下部连接管的低位应安装排放口及阀门;根据需要尽可能保温;预留检修空间。

2、开机时,确保两侧流体的出口阀门已打开,先缓慢开启冷侧流体阀门,让冷流体流动循环起来,再缓慢打开热流体阀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压力波动太大。

关机时先关热流体进口阀门再关冷流体进口阀门,同样缓慢操作。

3、停机时应确定排放干净两侧通道内残留液体(打开管道底部排放口),并检验进口阀门是否关严。

4、采用蒸汽单通道消毒时,另外一侧通道要确保液体排放干净,不能有残留,且蒸汽阀门一定要缓慢开启。

5、拆机前应先测量两机架夹板之间距离并记录夹紧尺寸;拆机时要站在立柱正后面双手取下和挂上板片,避免用力不均和倾斜导致变形,螺丝对角均匀松动和夹紧,夹紧尺寸要合适不能紧过头;并将特殊位置的板片和胶条加标记,避免无法原样装回;清洗板片时,密封胶条要取下各自清洗,不能采用铁刷和腐蚀性液体浸泡;胶条挂回板片时不能移位(可加适量胶水固定,胶水不能太多和跑到胶垫外)。

板换

板换

1. 板式换热器简介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

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很多,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1.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板片由各种材料的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角孔,用于介质的流道。

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下导杆和夹紧螺栓等构成。

板式换热器是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中间,然后用夹紧螺栓夹紧而成。

1.2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a.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c.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d.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单流程、双流程及多流程板式换热器

单流程、双流程及多流程板式换热器

传热板片是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板片的成型工艺及材质特性对密封和换热效率会产生直接影响。

换热器通常以水作为冷却介质,板片多数采用不锈钢薄板制造,在板片上压制有波纹流梢,相邻两板片之间的空间即为介质流道,冷、热流体在板片两侧流动时,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波纹所形成的特殊流道,使流体在极低流速的条件下发生湍流(雷诺系数R。

约200),低雷诺系数下的湍流其有自身除垢效应,有力地破坏隔热边界层,减少界面上液膜热阻。

一般情况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在3000-6000W/m''℃范围内,同时,两种介质几乎是全逆流流动,热传导效率较高。

在同等换热效率下,板式换热器只需要管壳式换热器面积的1/2-1/4即可达到同样的换热效果。

板式换热器使用1--2年的周期(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而定)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拆检、清洗、打压测试等。

对于变形或穿孔等存在问题的板片需要及时更换,在这过程中散热板片的装配必须严格按流程图排列。

流程图是按冷却工艺设计的,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将各板片连接起来,常见的有单流程和双流程(或多流程组合)换热器,单流程换热器的介质接人和流出管口通常都固定压板一侧,热介质和冷介质又分别在固定压板垂直轴线的单侧布置,同一种介质同时在左侧或同时在右侧。

错排板片引起的两介质短路或泄漏单流程板片从密封垫一侧观察,由右边流进的流体总是从右边流出;由左边流进的流体总是从左边流出。

对人字形波纹板片,如果流体从左边流进,而且人字纹指向朝上A型板片,将A板沿垂直于板面的轴线旋转180度就成为B型板片,流体从右边进出。

板式换热器拆检后需要重新按要求夹紧板片,如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能力需要加装板片时.应充分考虑到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的变形强度,采用相同等级的实验压力,板片的数量增加同时螺栓的预紧力也需要加大,当两侧压板的弹性变形超出许可的范围,密封件的平面压缩存在径向滑动,形成错位,此时,密封失效,两介质外泄漏或内部相互窜液,无法正常使用。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选型与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T2 = 热侧出口温度t1 = 冷侧进口温度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一侧有相变化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板式换热器选型

板式换热器选型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型热交换设备,它具有传热效率高、阻力损失小、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操作灵活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工、制药、纺织、造纸、食品、城镇小区集中供热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掌握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对每个工程设计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一般分为手工简易算法、手工标准算法及计算机算法三种,以下就三种算法的特点进行简要的说明。

一、手工简易算法计算公式:F=Wq/(K*△T)式中 F —换热面积m2Wq—换热量WK —传热系数W/m2·℃△T—平均对数温差℃根据选定换热系统的有关参数,计算换热量、平均对数温差,设定传热系数,求出换热面积。

选定厂家及换热器型号,计算板间流速,通过厂家样本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查出实际传热系数及压降。

若实际传热系数小于设定传热系数,则应降低设定传热系数,重新计算。

若实际传热系数大于设定传热系数,而实际压降大于设定压降,则应进一步降低设定传热系数,增大换热面积,重新计算。

经过反复校核,直到计算结果满足换热系统的要求,最终确定换热器型号及换热面积大小。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步骤少,时间短;缺点是结果不准确,应用范围窄。

造成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样本所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是一定工况条件下的曲线,而设计工况可能与之不符。

此外样本所提供的传热特性曲线及流阻特性曲线仅为水―水换热系统,在使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物性温度℃Th=(Th1+Th2)/2 Tc=(Tc1+Tc2)/2介质重度Kg/m3γh γc介质比热KJ/kg·℃Cph Cpc导热系数W/m·℃λh λc运动粘度m2/s νh νc普朗特数Prh Prc(三)平均对数温差(逆流)△T=((Th1-Tc2)-(Th2-Tc1))/ln((Th1-Tc2)/(Th2-Tc1))或△T=((Th1-Tc2)+(Th2-Tc1))/2 (分子等于零)(四)计算换热量Wq=Qh*γh*Cph*(Th1-Th2)=Qc*γc*Cpc*(Tc2-Tc1) W(五)设备选型根据样本提供的型号结合流量定型号,主要依据于角孔流速。

最新板式换热器选型手册

最新板式换热器选型手册

最新板式换热器选型手册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在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的需求,生产厂商不断推出新的板式换热器产品,以提升换热效率和性能,适应各种工况条件。

本手册旨在帮助用户理解和选择合适的板式换热器产品。

一、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金属板片组成的换热器,通过板间的导热和流体间的换热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流体与板片表面的接触来实现换热,通过高效的边界层切割和均匀分配流体,使热量在板间迅速传递。

二、板式换热器的种类根据换热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不同,板式换热器主要分为波纹板式换热器和平板式换热器两种。

波纹板式换热器由波纹状金属板和扁平金属板交替叠放而成,具有较大的流道空间,适用于高粘度流体和易结垢的工况。

平板式换热器则由平行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组成,通过板与板之间的密封边界进行换热,适用于高温、高压和腐蚀性介质的工况。

三、板式换热器的选型指南1.工作参数的确定选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工作参数,包括换热介质的温度、流量和压力等。

还需要考虑介质的腐蚀性质、颗粒物含量和换热效率要求等。

2.热量计算与换热面积的确定根据热量平衡计算和换热性能要求,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是衡量板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需要根据具体工况确定。

3.材料的选择根据介质的腐蚀性质和温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板材和密封材料。

常用的板材有不锈钢、镍合金和钛合金等,常用的密封材料有橡胶和聚四氟乙烯等。

4.流体阻力的计算根据流体的流量和阻力损失的要求,计算板式换热器的流体阻力。

阻力损失会影响流体的流速和换热效率,需要合理考虑。

5.结构参数的选择根据换热器的工作压力和温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板间距、板厚和板波翌等结构参数。

这些参数会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压降损失。

四、板式换热器的性能优势1.换热效率高板式换热器采用高效的换热板片和流体分配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均匀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板换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板换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1、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为某一工艺过程选型设计板式换热器时,要考虑其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特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1)单板面积的选择单板面积过小、则板片数目多,占地面积大,阻力降减少;反之,单板面积过大,则板片数目少,占地面积小,阻力降增大,但是难以保证适当的板间流速。

因此,一般单板面积可按角孔流速为6m/s左右考虑。

(2)板间流速的选取流体在板间的流速,影响换热性能和压力降。

流速高,换热系数高,阻力降也增大;反之,则相反。

一般取板间流速为0.2-0.8m/s,且尽量使两种流体板间速度一致。

流速小于0.2m/s时,流体达不到揣流状态,且会形成较大的死角区;流速过高会导致阻力降剧增,气体板间流速一般不大于10m/s。

(3)流程的确定两侧流体的流量大致一致时,应尽量按等程布置;当两侧流体的流量相差较大时,则流量小的一侧按多流程布置或采用不等截面通道的板式换热器。

另外,当某一介质的温升或温降幅度较大时,也可采用多流程。

有相变发生的一侧一般均为单流程,且接口方式为上进下出。

在多程换热器中,一般对同一流体在各流程中应采用的流道数。

换热器压降修正系数,单流程时取1.2~1.4,2~3流程取1.8~2.0,4~5流道取2.6~2.8。

(4)流向的选取单相换热时,逆流具有最大的平均温差,一般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中要尽可能把流体布置为逆流。

两侧流体为等流程时,为逆流;当两侧流体为不等流程时,顺流与逆流交替出现,平均温差要小于纯逆流时。

2、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方法:(1)换热器选型计算公式:Q=K·F·△tm式中:Q——热流量(W)△tm——对数平均温差(℃)F——传热面积(m2)板式换热器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污垢、水流不均等情况影响,需在上式中引入修正系数ß(一般取0.7~0.9),因此,实际使用时,上式为:Q=ß·K·F·△t(2)估算法可按下面估算:当板间流速为0.3~0.7m/s时水(汽)——水K=3000~7000;水(汽)——油K=400~1000油——油K=175~400补充一点,供各位讨论:(1)单板面积的选择一般板式换热器选择首先是按流速确定角孔直径,角孔处流速一般控制在6m/s,当板片角孔确定后,板片的系列就能确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向
近年来,板式换热器技术日益成熟,其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污垢系数低,拆卸方便,板片品种多,适用范围广,在供热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板式换热器按组装方式分为可拆式、焊接式、钎焊式、板壳式等。

由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便于拆卸清洗,增减换热器面积灵活,在供热工程中使用较多。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受橡胶密封垫耐热温度的限制,适用于水一水传热。

本文对提高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效能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

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效能是一个综合经济效益问题,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降低换热器的阻力应同时考虑,而且应合理选用板片材质和橡胶密封垫材质及安装方法,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
2.1提高传热效率
板式换热器是问壁传热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通过换热器板片传热,流体与板片直接接触,传热方式为热传导和对流传热。

提高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的关键是提高传热系数和对数平均温差。

①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只有同时提高板片冷热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污垢层热阻,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减小板片的厚度,才能有效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a.提高板片的表面传热系数
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雷诺数一150时),因此能获得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与板片波纹的几何结构以及介质的流动状态有关。

板片的波形包括人字形、平直形、球形等。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发现,波纹断面形状为三角形(正弦形表面传热系数最大,压力降较小,受压时应力分布均匀,但加工困难?)的人字形板片具有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且波纹的夹角越大,板间流道内介质流速越高,表面传热系数越大。

b.减小污垢层热阻
减小换热器的污垢层热阻的关键是防止板片结垢。

板片结垢厚度为1mm时,传热系数降低约10%。

因此,必须注意监测换热器冷热两侧的水质,防止板片结垢,并防止水中杂物附着在板片上。

有些供热单位为防止盗水及钢件腐蚀,在供热介质中添加药剂,因此必须注意水质和黏*剂引起杂物沾污换热器板片。

如果水中有黏性杂物,应采用专用过滤器进行处理。

选用药剂时,宜选择无黏性的药剂。

c.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
板片材质可选择奥氏体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等。

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好,热导
率约14.4W/(m?K),强度高,冲压性能好,不易被氧化,价格比钛合金和铜合金低,供热工程中使用最多,但其耐氯离子腐蚀的能力差。

d.减小板片厚度
板片的设计厚度与其耐腐蚀性能无关,与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有关。

板片加厚,能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

采用人字形板片组合时,相邻板片互相倒置,波纹相互接触,形成了密度大、分布均匀的支点,板片角孑L及边缘密封结构已逐步完善,使换热器具有很好的承压能力。

国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最大承压能力已达到了2.5MPa。

板片厚度对传热系数影响很大,厚度减小0.1mm,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约增加600W/(m?K),非对称型约增加500W/(m?K)。

在满足换热器承压能力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小的板片厚度。

②提高对数平均温差
板式换热器流型有逆流、顺流和混合流型(既有逆流又有顺流)。

在相同工况下,逆流时对数平均温差最大,顺流时最小,混合流型介于二者之问。

提高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的方法为尽可能采用逆流或接近逆流的混合流型,尽可能提高热侧流体的温度,降低冷侧流体的温度。

③进出口管位置的确定
对于单流程布置的板式换热器,为检修方便,流体进出口管应尽可能布置在换热器固定端板一侧。

介质的温差越大,流体的自然对流越强,形成的滞留带的影响越明显,因此介质进出口位置应按热流体上进下出,冷流体下进上出布置,以减小滞留带的影响,提高传热效率。

2.2降低换热器阻力的方法
提高板问流道内介质的平均流速,可提高传热系数,减小换热器面积。

但提高流速,将加大换热器的阻力,提高循环泵的耗电量和设备造价。

循环泵的功耗与介质流速的3次方成正比,通过提高流速获得稍高的传热系数不经济。

当冷热介质流量比较大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降低换热器的阻力,并保证有较高的传热系数。

①采用热混合板
热混合板的板片两面波纹几何结构相同,板片按人字形波纹的夹角分为硬板(H)和软板(L),夹角(一般为120。

左右)大于90。

为硬板,夹角(一般为70。

左右)小于90。

为软板。

热混合板硬板的表面传热系数高,流体阻力大,软板则相反。

硬板和软板进行组合,可组成高(HH)、中(HL)、低(LL)3种特性的流道,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

冷热介质流量比较大时,采用热混合板比采用对称型单流程的换热器可减少板片面积。

热混合板冷热两侧的角孔直径通常相等,冷热介质流量比过大时,冷介质
一侧的角孑L压力损失很大。

另外,热混合板设计技术难以实现精确匹配,往往导致节省板片面积有限。

因此,冷热介质流量比过大时不宜采用热混合板。

②采用非对称型板式换热器
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由板片两面波纹几何结构相同的板片组成,形成冷热流道流通截面积相等的板式换热器。

非对称型(不等截面积型)板式换热器根据冷热流体的传热特性和压力降要求,改变板片两面波形几何结构,形成冷热流道流通截面积不等的板式换热器,宽流道一侧的角孑L直径较大。

非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下降微小,且压力降大幅减小。

冷热介质流量比较大时,采用非对称型单流程比采用对称型单流程的换热器可减少板片面积15%一3O%。

③采用多流程组合
当冷热介质流量较大时,可以采用多流程组合布置,小流量一侧采用较多的流程,以提高流速,获得较高的传热系数。

大流量一侧采用较少的流程,以降低换热器阻力。

多流程组合出现混合流型,平均传热温差稍低。

采用多流程组合的板式换热器的固定端板和活动端板均有接管,检修时工作量大。

④设换热器旁通管
当冷热介质流量比较大时,可在大流量一侧换热器进出口之问设旁通管,减少进
入换热器流量,降低阻力。

为便于调节,在旁通管上应安装调节阀。

该方式应采用逆流布置,使冷介质出换热器的温度较高,保证换热器出口合流后的冷介质温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设换热器旁通管可保证换热器有较高的传热系数,降低换热器阻力,但调节略繁。

⑤板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
换热器板间流道内介质平均流速以0.3~0.6m/s为宜,阻力以不大于100kPa 为宜。

根据不同冷热介质流量比,可参照表1选用不同形式的板式换热器,表中非对称型板式换热器流道截面积比为2。

采用对称型或非对称型、单流程或多流程板式换热器,均可设置换热器旁通管,但应经详细的热力计算。

2.3橡胶密封垫材质及安装方式
①材质的选择
水一水换热器中,冷热介质对橡胶密封垫均无腐蚀性。

选用橡胶密封垫材质的关键是耐温和密封性能,橡胶密封垫材质可按文献选用。

②安装方式的选择
橡胶密封垫常用安装方式为粘接式、卡扣式。

粘接式是在换热器组装时,将橡胶密封垫用胶水粘接在板片密封槽内。

卡扣式是在换热器组装时,利用橡胶密封垫和板片边缘的卡扣结构,将橡胶密封垫固定在板片密封槽内。

由于卡扣式安装工作量很小,换热器拆卸时橡胶密封垫损坏率低,而且不存在胶水中可能含有的氯离子造成对板片的腐蚀,因此使用较多。

2.4合理选用板片材质
不锈钢板片可能产生腐蚀失效的现象有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均匀腐蚀等,应力腐蚀的发生率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