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国旅游地理第十三章
《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
《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分为15章。
第1章⾄第4章为全书的总论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概念、内涵和旅游资源的分类⽅案,⾃然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典型的旅游⽬的地,以及旅游区划的基本知识和中国旅游区划⽅案。
第5章⾄第15章为《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的分论部分,每章介绍⼀个旅游区,在分析各旅游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旅游区主要的旅游⽬的地和其他著名旅游⽬的地。
《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的编写坚持基本理论与实⽤知识相结合,以及体例新颖、资料翔实、条块结合等两个原则。
通过对《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的学习,可以⽐较系统地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
《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可作为⾼等职业院校、应⽤型本科院校、成⼈⾼等教育以及五年制⾼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书,也可作为旅游从业⼈员和⼴⼤旅游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录】第⼀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地学习⽬标第⼀节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的概念第⼆节旅游资源的特征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分类第四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章⾃然旅游资源学习⽬标第⼀节地⽂类旅游资源第⼆节⽔体类旅游资源第三节⽣物类旅游资源第四节天象与⽓象⽓候类旅游资源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三章⼈⽂旅游资源学习⽬标第⼀节古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第⼆节古建筑、园林类旅游资源第三节⽂化名城、名镇类旅游资源第四节宗教⽂化类旅游资源第七节主题公园类旅游资源第⼋节现代城市类旅游资源第九节现代乡村类旅游资源第⼗节现代事件类旅游资源第⼗⼀节现代⼯程设施类旅游资源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四章旅游区划学习⽬标第⼀节旅游区划概述第⼆节中国旅游区划⽅案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五章东北冰雪景观运动避暑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六章北⽅历史⽂化古迹疗养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七章陕⽢宁历史⽂化古迹游览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第⼋章四川盆地巴蜀⽂化风景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九章长江中下游⼭⽔名胜园林购物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章闽台侨乡⽂化宝岛风光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章粤琼港澳岭南风情特区⽂化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章湘赣⾰命胜迹风景游览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第⼗三章西南喀斯特风光民俗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四章青藏⾼原探险宗教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第⼗五章新蒙风沙草原景观古迹民族特⾊旅游区学习⽬标第⼀节旅游区概述第⼆节主要旅游⽬的地本章⼩结同步练习实训项⽬主要参考⽂献。
中国旅游地理1213章
《中国旅游地理》12、13章练习题一、填空1、“华中屋脊”是指____________,主峰____________。
2、岳麓书院是我国_______代四大书院之一,主体建筑为________,是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
3、我国唯一的脱胎漆塑艺术品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南岳衡山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文化著称,其南岳四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景区组成,是一座世界级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6、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最高峰是____________,张家界森林覆盖率达____________。
7、“荆楚”是指__________省。
被誉为“古代编钟之王”“世界独一无二的珍宝”是指在____________出土的____________。
8、襄樊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____________。
9、武汉三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以____________而著称,更兼有__________之美。
11、福州市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12、游武夷山最独特的项目是_____________,武夷山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
7、鼓浪屿最高峰是_____________,曾经是_____________训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
13、太姥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绝闻名。
14、广州市标志性建筑是_____________,广州市的市徽是_____________。
中国旅游地理(下期)
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学(实训)目标和教学(实训)学期授课计划表(2014-2015学年上期)授课科目:中国旅游地理使用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适用经班级:16综旅教研组长:叶祥琴教学总体安排教学目标:第十二章华中旅游区第十三章华南旅游区第十四章西北旅游区第十五章西南旅游区⒈了解华中、华南、西北、西南旅游区旅游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⒉掌握华中、华南、西北、西南旅游区主要游览地概况⒊掌握华中、华南、西北、西南旅游区重点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特点学情分析:经过前几期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鉴于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本学期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将小组合作、多媒体、模拟导游等方法综合运用,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记、边学,掌握本书上的基本知识,为高考学习打下基础。
考核办法:闭卷考试题型设计一、填空题25分二、单选题20分三、多选题15分四、列举题10分五、判断题10分六、简答题20分2010-2011学年上期授课计划表本课程总学时实际上课周数每周课时数本学期课时分配课堂教学实验考试实习周数机动64 16 4周次授课次序授课内容章节与摘要教学课时周教学目标简述考核要点及方法合计讲授实验练习1 1 集训232 1 第十一章华东旅游区43 11.华东旅游区旅游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征2.上海市地理概况、资源特征、上海豫园、浦东及外滩2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上海市3 1 第三节江苏省43 11.江苏省2.浙江省南京、太湖、苏州园林、杭州、西湖、雁荡山2 第四节浙江省32011-2012学年上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次序授课内容章节与摘要教学课时周教学目标简述考核要点及方法合计讲授实验练习4 1 第五节安徽省43 1掌握安徽、江西主要旅游景点合肥市、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南昌市、庐山、井冈山、龙虎山2 第六节江西省35 1 第十二章华中旅游区43 1掌握华中旅游区旅游地理环境、湖南旅游景点旅游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征,长沙市、岳阳楼、张家界2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湖南省6 1 国庆放假232011-2012学年上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次序授课内容章节与摘要教学课时周教学目标简述考核要点及方法合计讲授实验练习7 1 第三节湖北省43 1掌握湖北省主要旅游地,了解华南旅游区概况武汉市、宜昌市、三峡、武当山,华南旅游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2 第十三章华南旅游区3 第一节概况8 1 第二节福建省44掌握福建、广东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地福州市、武夷山、鼓浪屿、广州市、鼎湖山、丹霞山2 第三节广东省39 1 第四节广西区44掌握广西、海南主要旅游地情况南宁市、桂林山水、北海银滩、海口市、三亚2 第五节海南省32011-2012学年上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次序授课内容章节与摘要教学课时周教学目标简述考核要点及方法合计讲授实验练习10 1 第六节台湾省43 1掌握台湾、香港主要游览地台北市、阿里山、日月潭、大屿山、海洋公园2 第七节香港311 1 第八节澳门43 1掌握澳门主要景点,了解西北旅游环境及资源特征大三巴牌坊、妈阁庙、西北旅游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2 第十四章西北旅游区3 第一节概述12 1 第二节甘肃省43 1掌握甘肃、内蒙古主要游览地情况兰州市、武威市、嘉峪关、呼和浩特、包头2 第三节内蒙古32011-2012学年上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次序授课内容章节与摘要教学课时周教学目标简述考核要点及方法合计讲授实验练习13 1 第四节宁夏44掌握宁夏、新疆主要旅游地银川市、乌鲁木齐、喀什、吐鲁番2 第五节新疆314 1 第十五章西南旅游区43 1掌握河南、山西主要景区景点及主要旅游城市龙门石窟,河南旅游特征,云冈石窟,鸡公山2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重庆15 1 第三节四川省43 1掌握四川、云南主要景区及旅游城市成都市、峨眉山、青城山、乐山大佛、九寨、黄龙、昆明、丽江、石林2 第四节云南省32011-2012学年上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次序授课内容章节与摘要教学课时周教学目标简述考核要点及方法合计讲授实验练习16 1 第五节贵州省43 1掌握贵州主要城市和景区景点,了解青藏高原区旅游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贵阳市、遵义市、黄果树、织金洞、龙宫、青藏高原区旅游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2 第十六章青藏高原旅游区3 第一节概述17 1 第二节青海省41 3掌握青海、西藏主要城市和景区景点西宁市、青海湖、拉萨市、布达拉宫2 第三节西藏318 1 期末复习41 32 讲评试卷3。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十三章
第十一章岭南旅游区第一节福建旅游区一、闽北游览区1.福建福建省会。
“因州北有福山”,故名。
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
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福州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温泉名城,它不仅以温泉集中市区中心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见,且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而驰名遐迩。
2.武夷山武夷山风景区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
全区呈长条形,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
武夷山是由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
几万万年以来,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胜。
三三指的是碧绿清透盘绕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还有七十二个洞穴和九十九座山岩。
武夷山碧水丹山,千姿百态,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
3.金湖金湖在武夷山脉南端的泰宁县境内,是金溪新湖的简称。
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
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卢庵滩兴建一座装机容量十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
大坝高78米,长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了一个全长60余公里、湖面五万多亩、库容8.7亿立方米的人工湖。
4.鸳鸯湖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屏南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
总面积78.8平方公里。
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
鸳鸯鸟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水鸟。
鸳鸯溪游览区为鸳鸯溪的中心景区,它以野生动物鸳鸯、猕猴和稀有植物为特色,融溪、瀑、峰、岩、洞、潭、雾等山水景观为一体,成为不可多得的综合性游览区。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丈祭水濂洞”,它已列为全国五大水濂洞之一。
5.天下第一山——太姥山太姥山位于闽浙交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距市区45公里,雄峙于东海之滨,晴川湾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气势恢宏,景致独特,素以“海上仙都”而著称。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课程螂U:专业必修适用对象:旅游管理(10级)总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32学时;其它(放假):6学时独立实践学时:1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一)性质与任务《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中国旅游区划及各区域的旅游景点与风俗文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上年目的: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的分布;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熟悉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掌握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第1章绪论主要教学内容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要求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第2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概况主要教学内容1.中国自然概况2.中国人文概况3.中国旅游资源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新部编本第十三章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十一章岭南旅游区第一节福建旅游区一、闽北游览区1.福建福建省会。
“因州北有福山”,故名。
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
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福州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温泉名城,它不仅以温泉集中市区中心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见,且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而驰名遐迩。
2.武夷山武夷山风景区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
全区呈长条形,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
武夷山是由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
几万万年以来,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胜。
三三指的是碧绿清透盘绕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还有七十二个洞穴和九十九座山岩。
武夷山碧水丹山,千姿百态,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
3.金湖金湖在武夷山脉南端的泰宁县境内,是金溪新湖的简称。
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
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卢庵滩兴建一座装机容量十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
大坝高78米,长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了一个全长60余公里、湖面五万多亩、库容8.7亿立方米的人工湖。
4.鸳鸯湖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屏南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
总面积78.8平方公里。
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
鸳鸯鸟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水鸟。
鸳鸯溪游览区为鸳鸯溪的中心景区,它以野生动物鸳鸯、猕猴和稀有植物为特色,融溪、瀑、峰、岩、洞、潭、雾等山水景观为一体,成为不可多得的综合性游览区。
《中国旅游地理》的第十三章华南旅游区第五节海南省.doc
《中国旅游地理》第十三章华南旅游区第五节海南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海南省及其游览胜地概况水平目标:能使用导游知识,对海南省旅游景点实行讲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美感分析,激发他们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和对导游行业的热爱教学重点:三亚海滨风景名胜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教学难点:(1)解释海南第一楼( 3)对南山文化旅游区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法、提问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板书设计:第十三章华南旅游区第五节海南省一、概况1、历史沿革2、区域位置3、自然地理4、气候温度5、旅游资源二、主要游览胜地(一)海口市1、五公祠2、海瑞墓(二)三亚市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1、鹿回头2、天涯海角3、亚龙湾(三)东寨港红树林(四)南山文化旅游区(五)南山大小洞天教学程序:一、(音乐——《请你到天涯海角来》、图片)导入二、讲授新课(一)概况1、历史沿革2、区域位置海南省简称琼。
地处南海,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南达曾母暗沙,东南临辽阔的南海和太平洋。
全省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邻海。
陆地面积 3.4 万平方千米。
省会海口市。
3、自然地理?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地势中南部高,四周低平。
? 主要山脉有五指山(主峰 1867m,是海南最高峰)。
? 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4、气候温度? 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年均气温22—27 度。
? 冬季是旅游观光最佳之地。
5、旅游资源海南是我国最迷人的热带风光旅游胜地,也是国际公认的海滨旅游胜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琼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三亚热带海滨知名景点:历史文物古迹——五公祠、海瑞陵园、琼台书院等;奇特自然景观——琼海万泉河、文昌东郊椰林、东寨港红树林、陵水猕猴岛、屯昌鹿场、琼山马鞍山火山口等;民族风情——通什黎寨苗村等。
★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于 2007 年 5 月 8 日被公布为首批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旅游地理学13-14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明十三陵
与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正式列为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
神 道
神道上的卧象石雕
长陵-修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好。
地宫
随葬品-镶嵌珠宝的金壶
万里长城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
北京八达岭长城
周口店北 京人遗址
国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这 个 春 天 我 们 一 起 去 旅 游 吧!
快 乐每 一天
独 乐 寺
蓟县白塔
三、河北旅游亚区
北 戴 河 海 滨
鸽子窝公园
黄金海岸风景区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的一个重要
关口。 关城北依崇山,南临大海,坐落于 山海之间,故名山海关。 又因关城东门楼上悬挂“天下第一 关”匾额,故又称天下第一关。
长城最北端-老龙头
6自然风光
十渡
有北方桂林之称
银狐洞
北方最大的溶洞群
形似狐身的 大型晶体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
京东大溶洞
二、天津旅游亚区
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有渤海明珠之称 北方最大的经济商贸中心
滨海新区-“北方深圳”之称
天津旧城
京东第一山-盘山
独乐寺
独乐寺坐落于蓟县西关口北面,始建于唐代 ,重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据说安禄山叛唐,就是在此处誓师,他喜独 乐,故以“独乐”二字名寺。 观音阁高23米,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 阁。 阁内的一座高16.27米的观音菩萨塑像,是辽 代泥塑像艺术的珍品,也是国内最大的观音 塑像。-----“十一面观音”
天津东方公主号油轮
北京奥运森林公园获国际园林大奖
中国旅游地理答案13章
中国旅游地理答案1 3章附录1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基本训练1.1阅读理解(1)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及具体内容:旅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其具体内容包括:①旅游者地理研究;②旅游资源地理研究;③旅游业地理研究;④旅游地图研究。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要重点掌握:中国及不同等级旅游区旅游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特色,对其重要景区及旅游线路有所了解,并将其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
(3)学习中国旅游地理可采用的学习方法有:①地图辅助学习法;②综合分析与主导原则法;③对比分析法;④实地考察法;⑤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⑥溯源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法。
1.2知识应用□选择题(1)C(2)CD■观念应用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包括:国家与地方有关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旅游景区、景点的主要内容,不同国家、地区间的风俗习惯差异,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等等。
■基本训练2.1阅读理解(1)旅游者主要特征有:①异地性;②闲暇性;③享受性;④消费性;⑤地域性。
(2)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有:①自然地理因素;②文化地理因素;③经济地理因素;④生态环境因素。
(3)旅游决策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①确认旅游需求,这是旅游决策的第一步;②收集旅游信息;③对比评价同类旅游地;④最终决策。
(4)影响旅游客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①旅游者因素;②旅游资源因素;③旅游交通因素;④旅游地接待因素;⑤经济社会因素。
(5)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①调查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状况;②调查旅游资源存在区环境条件状况;③调查邻近区旅游资源及区域间旅游资源的相互联系;④客源市场分析。
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极为广泛,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资源本身评价;②开发条件评价;③三大效益评价。
(6)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特点有:①协调性;②系统性;③客观性;④综合性;⑤技术性。
(7)影响和损害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因素有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两种。
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有:①减缓旅游资源自然风化;②杜绝人为破坏旅游资源;③修复或恢复已破坏的旅游资源。
第十三章西南溶风光民俗旅游区_中国旅游地理
众多的少数民族,独特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 化
民族分布 民俗文化
壮族 彝族 白族 傣族 苗族
民族节会多如繁星,活动内容独特丰富
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有力地促进 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2006年12月
《中国旅游地理》编写组设计
4
旅游业现状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区域合作不断增强 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完备,旅游接待能力迅速
2006年12月
《中国旅游地理》编写组设计
44
☼
主 要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黄 果 树 大 瀑 布
2006年12月
《中国旅游地理》编写组设计
45
☼
主 要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草 海
2006年12月
《中国旅游地理》编写组设计
46
☼
主 要 游 览 区 之 图 示
马 岭 河 峡 谷
2006年12月
加强 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旅游产品推陈出新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区域旅游形象逐步
提升 跨国边境旅游基础较好,发展形势喜人
2006年12月
《中国旅游地理》编写组设计
5
主 要 旅 游 地 介 绍南
宁 游 广览 西区
南宁 扬美古镇 大明山 伊岭岩 花山风景区
2006年12月
《中国旅游地理》编写组设计
滇 西
西双版纳景区
南
游
览
区
澜沧江
2006年12月
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
滇
中
路南石林
游
览
九乡风景名胜 区
区
《中国旅游地理》编写组设计
腾冲地热火山景区 滇
西
游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Tourism Geography of China)课程编号:ZB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导游法规等后续课程: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总学时:51学时总学分: 2.5学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对中国旅游地理有较系统的认识,从而正确地认识、评价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三、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四、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本章重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本章难点: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旅游行为地理(3学时)第一节旅游者一、旅游者的定义二、旅游者的特点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动机及其种类二、旅游动机的激发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四、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第三节旅游流一、旅游流概述二、世界旅游流三、中国旅游流本章重点:旅游者的界定及特点,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旅游客流。
本章难点:旅游动机的激励。
第三章旅游资源地理(3学时)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旅游资源调查二、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一、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本章重点: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分布规律,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中国旅游地理
浙江精品旅游线
浙东水乡佛国旅游线:杭州—绍兴—(余姚)新昌—天台—临海— 奉化—宁波—普陀—嵊泗—上海。以江南水乡、山海风光和东南佛 国寺人文景观为基本特色,已开发出民俗风情、佛教、书法、黄酒、 考古、玩海等多个专项旅游。
浙西山水旅游线:杭州—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黄山和杭 州—建德—兰溪—衢州—武夷山(三清山)。浙西线是连接浙皖 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两江一湖、黄山)和浙赣的两个 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双龙洞、武夷 山、三清山)的重要旅游线。沿线的人文古迹和山水风光完善交 融,引人入胜。
教学建议
一、充分利用旅游地图、景观图片
旅游地图的使用便于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熟悉各旅游地的方 位关系。
五、各旅游区游览胜地的介绍更为全面,紧跟旅游市场的发展 和游客需求。
自然、人文资源介绍全面。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本教材重点 1、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 2、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 3、各旅游区的著名景点,时尚、热点旅游地 4、掌握全国及各旅游区的精品、特色旅游线
二、本教材难点 1、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解释 2、旅游线路的设计
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力,可 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世界遗产名录》增至29处:三江并流(怒江、澜沧江、 金沙江);明清皇家陵寝拓展项目(十三陵、明孝陵)。
四、旅游资源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的统一
在对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对 旅游的资源美感分析。
课时分配 3 18 6 8 8 8 4 3 7 12 12 10 8 6 8 3 4
序号
课程内容
d3z d13z 旅游地理-3
3.2.1 旅游区划的原则
4.主导因素原则 旅游区内部往往由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组成, 组成,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区内 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一致, 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一致,往往是其中 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起主导作用, 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起主导作用,制 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 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功能和利用方 式,使其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有强烈 使其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的个性。因此, 的个性。因此,旅游区划应突出某种类 型的旅游资源, 型的旅游资源,作为划分旅游区的主要 依据。 依据。
2.旅游区划的目的
旅游区划的直接目的就是要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和界线,研 究各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的结构与层次,以便确定旅游区的性质、 发展规模和全国旅游区的合理布局,从而为研究各地的旅游发 展战略提供指导和依据。当然,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客观地了 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 明其区域的基本优势,为扬长避短、在大范围内形成合理的旅 游地域分工体系,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中 长期的旅游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科 学的依据。 旅游区划应达到如下目的:第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 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旅游区界线;第二, 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今后发展的方向;第 三,分析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3.1.2 旅游区划的意义及目的
1.旅游区划的意义 (1)有利于旅游业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2)有利于旅游区的建设,做到合理开发利 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 (3)有利于突出本区特色,增加对游客的吸 引力。 (4)有利于旅游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协调发 展。
3.1.2 旅游区划的意义及目的
西部区旅游地理特征:一是位居内陆,多大山、高原和盆地, 气候干旱,形成草原、荒漠景观;二是开发历史较晚,多为少 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异彩纷呈,具有极大吸引力;三是人 口稀疏,经济、文化、交通都比较落后,但旅游资源较丰富, 开发程度低,还具有很大潜力。 在西部区,大致以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 在西部区,大致以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巴颜喀拉山一线为 界,分为青藏区和西北区。 青藏区是以青藏高原为主体,包括周围山地在内的独立的旅游 地理单元,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旅游地理特 征突出。西北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约占 全国总面积的30%。区内高山、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属 全国总面积的30%。区内高山、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属 于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风多雨少,多为荒漠草原景观。 区内西部地区历史上曾为西域的一部分,北部为蒙古族聚居区, 无论从自然景观上看,还是从历史文化上讲,皆有明显的独特 性。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 学丙觉得应该通过旅游了解我国的历史与 文化,想到西安去;同学丁则倾向去
完整版ppt课件
4
• 体验探险的刺激,建议去鄂西山区的野外生存 训练基地去漂流、攀岩。还有同学选择去北京、 张家界、庐山……
• 问 题:如果你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选 择哪个目的地?你作出的选择受什么影响?
二 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 (一)地理学与旅游学 • (二)地理学与社会科学 • (三)地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完整版ppt课件
7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三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完整版ppt课件
8
第二节 中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
完整版ppt课件
1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导读
• 本章介绍了旅游地理学和中国旅游地理 • 学的有关知识,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和基本问题,如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 等,还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史,明确了 • 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并探讨了旅游地理学与 • 相邻学科的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4
第一节 旅游交通概述
一 旅游交通的概念 二 旅游交通的性质 (一)公共性 (二)特殊性 • 1.旅游交通具有一定的游览性 • 2.旅游交通具有较高的准时性 • 3.旅游交通具有一定的舒适性 • 4.旅游交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 5.旅游交通产品具有一定的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 (三)层次性
据安阳旅游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这批游客一共 100人,此后还会有5批游客来到安阳观光。
成考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ppt 课件 庞规荃 课程导学
课程框架
第一编 旅游地理概论
01/第一章 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学 02/第二章 旅游资源 03/第三章 旅游开发 04/第四章 旅游业规划
课程框架
第二编 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05/第一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06/第二章 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07/第三章 交通与旅游
课程框架
熟悉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 认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
课程要求
掌握各旅游区的地理概况和旅游资源特色, 熟悉各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色;
能够正确评估中国旅游资源, 提高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基本知识储备。
THANKS ! 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12/第五章 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08/第一章 旅游地理区划 13/第六章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09/第二章 京津冀旅游区 14/第七章 华南旅游区
10/第三章 东北旅游区
15/第八章 西南旅游区
11/第四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16/第九章 青藏旅游区
课程要求
紧密联系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 全面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系统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历史人文
广西大约在2万年前就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 人们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公元前217年~前 215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在今兴安境内修灵渠, 把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联系起来,促进了广西同 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汉以后,中原人民陆 续迁入广西,还有一些被派遣或被贬谪的官吏来 到广西,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 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鸡 足 山 前 门
(一)民俗风情浓郁
滇黔桂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各 省(区)少数民族占本省(区)总人口的比例均在三分 之一以上。各民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 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 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服饰 建筑,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民族民间工艺,编织 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 代的宝贵旅游资源。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二)自然地理
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南濒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 高原,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 带,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 原少的地形特点。广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区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 充沛。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二)岩溶地貌典型
滇黔桂地区是我国岩溶地貌(喀斯特地 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喀斯特地形分布 地域广泛,大致西起金沙江—澜沧江,东到 贺江—郁江—钦江,包括贵州70%以上的地区 以及滇东、滇西和桂东广大地区;喀斯特地 貌类型齐全,包括石芽、石林、峰林、溶洞 和地下河等。喀斯特奇观构成本区又一优势 旅游资源。
洱 海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三)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喜洲白族民居群,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 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 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 建筑群。从布局上看,喜洲是典型的“三坊一照 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 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 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 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四)旅游业
贵州现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1个,国家5A级旅游区2个,国家4A级旅游区3个, 黄果树等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等8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等21个国家森林公 园,织金洞等6个国家地质公园,六枝梭戛等4个 国际性民族生态博物馆,青龙洞等39个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大歌等31项54个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5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1.8万个民 族文化旅游村寨。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二)自然地理
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大。南 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 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是梅里雪山的卡格 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 趋平缓,最低点为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 76.4米。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 原气候的特点。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三)历史人文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观 音洞旧石器遗址等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在贵州古文化遗址中,还有数十 处摩崖、石刻和崖壁画,位于关岭县城东 25千米处的红岩石刻,享有“红崖天书” 之美誉。 贵州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灿烂的民俗 文化。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第十三章 2.洱海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洱海因形似人耳和风浪大如海而得名, 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水深12~15米。湖面 开阔,碧波荡漾。湖中有三岛、四洲、五 湖、九曲等胜景。东部的金梭岛,长约2公 里,高出水面约200米,南绍、大理国期间, 建有国王避暑的行宫,古今皆为游览胜地。 洱海月影,冰清玉洁,为一绝景。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四)旅游业
广西最富盛名的旅游资源是桂林山水, 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此外,秦 代兴安运河——灵渠,千古之迷的宁明花 山崖岩画,热带秀美的北海银滩,独特的 民俗风情等也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地图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四、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三)历史人文
云南是人类最早发源地之一,1965年 在元谋发现的“元谋人”化石,说明距今 170万年以前古人类就生息在此,各种史前 文化、青铜器文化十分精彩。 云南有着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除汉 族以外,境内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四)旅游业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第二版)
主编 黄远水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第一节
旅游区概述
本旅游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 本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全区土地面积97万平方 公里,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0.1%。本区属于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旅游业较 为发达。本区地貌类型多样,岩溶地貌(喀斯特 地貌)分布广泛;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 富;少数民族聚居,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云 南 石 林
云南石林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二、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大理 是一座千年古城,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也是云南早期文化发展的中心,唐代的南昭国、 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将它作为都城,悠久的历史和 文化,使大理拥有“文献名邦”的美称。大理是 白族的聚居地,有着浓郁的白族风情,三坊一照 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文化内涵深刻;白族的三 道茶品味悠长。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二)苍山—洱海
1.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山石如玉,林色苍茫, 故又有玷苍山、灵鹫山之称。是著名大理石产地。 距大理城2公里,有19座山峰,南北绵延50公里, 雄峻挺拔,一般海拔3000米以上,主峰马龙峰海 拔达4122米,直插云霄,山顶寒冷,终年积雪, 银光耀目。山上森林茂密,18条溪涧清澈见底, 游鱼可数,瀑布飞流,云雾多姿,漂浮山间。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第二节
主寒,夏无酷暑,属温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霜 期短、日照长。城市中,聚居着汉、彝、白、傣、 哈尼、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是云南民族文化的发 源地之一。昆明的名胜古迹众多,旅游景点遍布 全市,主要有世博园、路南石林、滇池、云南民 族村、大观楼等。
贵 州 省 旅 游 地 图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一)基本信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 国南疆,是中国5个自治区之一,总面积 23.67万平方公里。广西壮族人口约占全区 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全国壮族人数的95%。 2013年底,全区常住人口5282万。首府南 宁市。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一)世博园
1999年,在昆明市举办了主题为“人与自 然——迈向二十一世纪” 的大型国际园艺博览 会。世界园艺博览园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 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博览园占地面积 约218公顷,共有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在这里 建起了自己的专题展示园(台),国内许多省市 区也都建有能集中反映本地区园林艺术的展示场 所。昆明世博园是一个汇集了全世界园艺风景的 超大型博览场所。
云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保护区 的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名列全国 之首。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数量也 居全国前列。云南省极为重视旅游业的发 展,1999年在昆明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 近年云南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尤其 是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成果显著。
云 南 省 旅 游 地 图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一、云南省概况
(一)基本信息
云南简称“云”或“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 回归线横贯南部,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 积的4.1%。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 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与西藏自治区相连, 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 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公里。2012年年底,全省总 人口为4659万。省会昆明市。
大 观 楼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三)滇池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 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 “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 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 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 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 西最宽为13公里。
崇圣寺三塔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五)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泉水清澈 如镜。每年到蝴蝶会时,成千上万的蝴蝶 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蝶大 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 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 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奇观。
云南大理蝴蝶泉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一)风花雪月
大理自古即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 雪、洱海月”风花雪月四景著称。所谓下关 风是因下关位于垭口,风季时狂风呼啸穿街 扫巷,一出下关,则风烟寥寥,不见稻浪; 而其中上关花据大理府志记载:“山茶树高 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 十二月,过闰月则朵一瓣,俗以先人遗种, 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其地名之”。
第十三章
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
(四)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位于距大理城1公里处, 鼎峙于苍山洱海之间,为苍洱胜景之一。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三塔的主 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 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 筑。从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 驻,似有倾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