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贵卅思南地质旅游开发对策研完

基于SWOT分析的贵卅思南地质旅游开发对策研完

[ 摘 要 ] 南是 一 个 山城 ,地 处 喀 斯 特地 区 ,土 地 较 为 贫 思 息 被 篡 改泄 露 甚至 被恶 意 破 坏 以及 计 算 机病 毒 、黑客 恶 意 干扰 等 瘠 。农业 发展 受制 于土地 资 源的 贫乏 ,工业 的发展 又 因基础 薄弱难 而 置 身于 电子 商务 之外 。再 加 上我 国 目前还 没 有 适用 的法 律 来规 见成 效 ,所 以思南 的发展 只能依 靠第三产 业 。旅 游业在 国 际上被 誉
( A 的 建设 力 度 ,采取 灵 活 的 支付 模式 ,实现 网上 支付 。 C )
■周
慈 贵州省思南县人 民政府
3 .网络安 全 问题 网上 交 易存 在 一定 的安全 隐患 。 由 于 电子 商 务 的虚 拟 特 性 。
本研 究属于 “ 州思南 乌江岩 溶国家 地质公 园” 建设 项 目 贵 的子 课题 。
01 思南 县 旅游 发展 总体 规 划” 中就 提 出旅 务 ,懂得计算机应用及标准化工作等方面的知识 ,实现电子商务 在2 0 年 思 南县 完成 的 “ 游强 县的 目标 ,并对 旅游 业发展 现状 进行 分析 。对市 场做 出 了的定 位 和 预 测 。2 0 年 完成 的 《 南 县 “ 一五 ”旅 游 专 项规 划 》 , 02 思 十 着重 论述 了旅游 景 区工程建 设 的必要 性和可 行性 ,并付诸 实施 。
【 】 广 奎 . 校 图 书 馆 网 上 购 书 【】 图 书 馆 建 设 , 2 许 高 J.
20, ) 5 7 0 1( : — 7 27
但事 实 上 与 中心 旅 游 景 区相 比 。思 南旅 游 业 发展 不 算 理想 。 有 资金 、人才 、交通 、基 础设 施等 方面 的原 因 ,更主要 的是 发展规 划 、产 品设计 上的 不足 。思南 县在 旅游 资源 方面 有着鲜 明的地 方特 色 ,在 旅 游 规 划过 程 中如果 对 这 些特 点 认 识 不够 。 目标定 位 不合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一、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二、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四、总结正文:一、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地质公园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我的训练数据显示,我国已建立了292 个国家地质公园,涵盖了全国31 个省份,总面积约12.5 万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地质资源,还提高了人们的地质环保意识,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地质公园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地质公园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影响了公园的有效管理。

2.规划与保护水平不高:一些地质公园规划缺乏科学性,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地质资源遭受破坏。

3.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地方经济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开发地质资源,这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4.科普教育与旅游开发水平不高:部分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内容单一,旅游开发水平较低,影响了地质公园的综合效益。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质公园管理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2.提高规划与保护水平:加强地质公园规划的科学性,严格保护地质资源,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处理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地质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实现地质公园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共赢。

4.加强科普教育与旅游开发:丰富科普教育内容,提高旅游开发水平,提升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总结地质公园是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发展地质公园事业对于保护地质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工商管理学院15旅专升本2班H1585211朱莹莹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

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

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

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

(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目前,很多人不知道地质公园这一名词,有的人把它狭义的理解为地质公园就是地质遗迹保护,这是不够的。

政府应组织有关学者去宣传讲解,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地质公园,研究和建设地质公园。

(3)有的地质公园规划不合理,在主要景区增建了人工建筑,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的美感。

旅游景点行业SWOT分析

旅游景点行业SWOT分析

旅游景点行业SWOT分析
1、优势
(1)基础设施完善。

随着政府部门有力推动和投入,旅游景点行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通过在旅游景点建设和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提高旅游景点的容量,改善景点的交通状况,提升景点的安全性,促进景点的环境卫生等。

(2)投入量大。

旅游景点行业在政府和社会投入的支持下,投入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有关交通、景区开发、营销等方面的投入,为旅游景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旅游产品多样化。

旅游景点行业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不仅满足游客就地旅游的需求,而且满足旅游行业的不同类型、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丰富旅游行业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其发展。

2、劣势
(1)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旅游景点行业虽然不断发展,但是资源的利用尚未达到最佳状态,仍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而且景点资源的建设还有待完善。

(2)旅游景点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增加。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点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对旅游景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海口火山口森林公园景区SWOT分析

海口火山口森林公园景区SWOT分析

海口火山口森林公园景区SWOT分析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15公里的秀英区石山、永兴两镇境内。

景区内火山群面积约108平方公里。

2004年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

1,优势(strength)分析1,1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海口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属地堑——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万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

分布40座各种类型的火山和30余条熔岩隧洞,蕴藏丰富的优质饮用矿泉和疗养地热水,保存有被喻为海口城市“绿肺”的热带原生林和独具特色的玄武岩石器古民居。

海口石山火山群以其火山成因的典型性、类型的多样性、形态的优美性、矿泉的珍稀性和火山生态的完整性而成为国家重要的地质遗迹。

1,2气候条件优越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多台风暴雨,秋季凉爽舒适时有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

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4.2℃,最高平均气温28.6℃,最低平均气温17.7℃。

2,劣势(weakness)分析2,1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海南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国际旅游岛,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海南的经济基础依然较为薄弱。

虽然提出发展旅游业,但是依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发展。

2,2交通制约海口火山群位于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石山镇,距市区仅15公里,西线高速公路转绿色长廊可达,绕城高速公路穿过园区。

但是,海南本省是独立岛屿,与大陆相距较远,对大陆的游客来讲,就有较大的制约性,交通是极大的不便利。

2,3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有待提高由于经济薄弱,旅游投入不足,海口火山口对外宣传明显不够。

现在仍是“养在深闺人未知”其影响远不及其它类或同类的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都相当低。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及对策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及对策
提高对外道路等级,构建快速便捷的滇东精品路线;完善景区联系道 路,建设内部旅游网络,形成各景区的县域旅游网络。
三、加强政策性研究,引导游客分流
石林地质公园游览区范围内,旅游旺季、日游客高峰时段,大小石林 主景区的游客较多,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性措施来减轻大小石林的旅游 压力。如拉大大小石林与乃古石林等其他景区门票的价格,完善其他 景区交通和旅游服务,通过不同旅游消费额以及不同游览活动分流主 要景区客流,也可探索建立与旅游社双赢的网上错时优惠销售,并可 考虑面向各层次学校的教学实习和科普教育的优惠政策等措施,以使 石林喀斯特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一年的不同阶段,到达石林的游客也不均衡。旅游旺季,日游客可达 到15000人以上;旅游淡季,日游客2000~3000人。
周围旅游资源竞争激烈 滇西北以大理、丽江为中心的香格里拉之旅, 滇西的腾冲风情线, 滇南的西双版纳的风景旅游线, 滇东的喀斯特地质及溶洞奇观以及中越边境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线, 都体现了鲜明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 光。
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一方面能积极地刺激旅游需求的增 加,提高居民的出游率,从而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社 会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精 品”建设又提供资金保障。
三、“假日经济”带来的机遇
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旅游日渐成为体验人们生活质量 的标志。新的“假日经济现象”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生机,使 旅游业的发展进入全新时代。随着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和带薪休假的 实施,居民闲暇时间增多,出游率也随之增大。旅游业的发展将大大 刺激旅游资源的开发。
机遇(Opportunities)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如下:
1. 发展迅速:中国地质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有200多个地质公园,覆盖了海陆地质景观的各个方面。

2. 游客数量增加: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科学教育的关注增加,地质公园的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3. 品质不均衡:一些地质公园在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科学教育、服务游客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然而,中国地质公园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
1. 资金短缺:一些地质公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公园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受限。

2. 保护意识不足:一些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一些景点和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 缺乏专业管理团队:一些地质公园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导致公园管理水平和游客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对地质公园的资金投入:政府和各级地方应加大对地质公园的经费支持,提高公园设施和服务水平。

2. 加强保护意识和法制建设: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地质公园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提升公园管理水平和游客服务质量。

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与国际地质公园组织合作,提高中国地质公园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地质公园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公众的保护意识提升和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只有这样,中国地质公园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大众提供科学教育和自然环境保护的良好场所。

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及规划建设战略研究

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及规划建设战略研究

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及规划建设战略研究打开文本图片集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是湖南典型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代表,开园后成为大湘东旅游热点。

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的三大优势、四方面劣势、三种机遇和两重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园区规划建设战略,以促进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三大效益。

引言地质公园(Geopark,Geological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建立地质公园旨在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Geopark)的建立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022年石牛寨景区由湖南省某公司投资开发,并取得70年的承包经营权;2022年石牛寨被列为“湖南省省级地质公园”,2022年4月1日正式开园;2022年被提名为“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随后石牛寨景区进入国家级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进程中,2022年5月石牛寨景区顺利通过国家级地质公园验收。

一、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概况湖南平江石牛寨景区位于湘、鄂、赣边界的平江县大坪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56"33〞~114001"59〞,北纬28049"53〞~28055"47〞;总面积为1175km2,开园后成为大湘东旅游热点,享有“天下第一寨”之美誉。

景区SWOT分析案例(1)

景区SWOT分析案例(1)

景区SWOT分析案例1. 引言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策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组织或项目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本文将以某个景区为例,进行SWOT分析,以便帮助了解和评估该景区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并提供战略建议。

2. 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关注景区的优势和劣势。

这些因素通常由景区掌握和控制,可能对景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1 优势•景区位置优越:该景区位于自然风景区中心地带,周围环绕着美丽的山脉和湖泊,拥有壮观的自然风光。

•丰富的资源:景区内拥有多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包括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历史文化遗迹等。

•良好的管理团队:景区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擅长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游客体验。

2.2 劣势•缺乏基础设施:景区的基础设施相对简陋,没有充分满足游客需求的酒店、餐饮、交通等设施。

•缺乏市场宣传:景区在市场宣传方面的投入有限,缺乏品牌知名度,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景区在服务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提升员工的培训和素质。

3. 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关注景区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这些因素通常不受景区控制,但可能对景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1 机会•旅游业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休闲观念的改变,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为景区带来更多客流量。

•政府支持政策: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旅游发展支持政策,为景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支持。

•景区周边发展: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景区吸引更多游客提供了机会。

3.2 威胁•竞争加剧:周边地区的其他景区也在积极发展,存在竞争压力,拼抢有限的游客资源。

•自然灾害:该地区常年存在自然灾害,如山火、地震等,可能对景区安全和旅游业务造成威胁。

•经济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游客旅游消费水平和出行意愿。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S T分析 法 为 基 础 , 4个 角 度 对 地 质 公 园 的 WO 从
区周 围多旅 游景点 , 著 名风 景 区黄果 树 瀑 布 、 与 安
顺 龙宫 、 历史 文化 遗 迹 遵 义会 议 会 址 等 生 态 旅 游 景 区联 系 紧密 . 盘 水 乌 蒙 山 国家 地 质 公 园大 部 六 分地 区属 亚 热带 云 贵高 原 山 地 季 风 湿 润 气 候 区. 水城 西北部 海 拔 1 0 以 上 属 暖 温 带 季 风 湿 润 80m
( ) 区 中心 城市 的 中部 , 四省通 衢 的战略 地 位 , 有 被 誉 称为 “ 四省 立 交 桥 ” 具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地 理 区 位 , 优 势. 园东 靠省会 城 市 贵 阳 、 史 文 化名 城 遵 义 公 历 和航空城 安 顺 , 接 春 城 昆 明, 于攀 ( 花 ) 西 处 枝 西— —六 盘水 开发 区 . 时 , 质 公 园 的生 态 旅 游 同 地
的 7月和 8月 , 平均 气 温 l . 月 9 8℃ , 国大 中城 市 全
江 、 下广 西 出海 、 出湖 南 至 华 东 、 进 云 南 到 南 东 西 东 南 亚” 的铁路 交 通格局 . 加上 已经投 入 使 用 的水 黄高 等级 公 路 ( 城 一 水 黄果 树 ) 正 在 修 建 的六 盘 和 水 机 场 , 得 云 南 、 川 、 西 、 庆 、 南 以及 东 使 四 广 重 湖 南 亚 等地 的 游 客 进 入 六 盘 水 更 为便 利 , 而 将 旅 从 游 市 场和 目的地之 间 的距离 进一 步拉 近 .
中图分类号 :5 27 F 9 .
收 稿 日期 :0 1 0—1 2 1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13 (0 10 0 6 0 17 3 1 2 1 )6— 0 6~ 4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及分布特点2.地质公园的资源特点3.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三、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2.资源开发与保护不均衡3.科普教育与旅游发展的矛盾4.地质灾害风险四、中国地质公园发展对策1.完善管理体制2.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3.提升科普教育功能4.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地质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还承载着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多重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公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地质公园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地质公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1.地质公园数量及分布特点截止到 2022 年 12 月,我国已建成国家地质公园 266 处,省级地质公园 1000 余处,形成了覆盖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

地质公园分布特点表现为东密西疏,数量上东部地区明显多于西部地区,同时,在地质公园类型上,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地貌为主,东部地区以丘陵、平原地貌为主。

2.地质公园的资源特点我国地质公园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火山、岩溶、地热、冰川、沉积、变质等多种地质遗迹类型。

这些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为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地质公园的发展阶段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85-1999 年),以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为主;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 年),地质公园数量迅速增加,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三是转型升级阶段(2011 年至今),地质公园开始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注重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中国地质公园面临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影响了地质公园的有效管理和长远发展。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广西农 业科 学 2 1 , 15 : 1 - 1 004 ( )5154 G a gi s c l rl c ne unx A r u u i cs i t aS e
・5 1 1 ・
凤 山岩溶 国家地质公 园旅游发 展的 S T WO 分析及对策
赖家 业 , 秦 萱 ,韦业烈
o e g h n k r tn t n l e p r .b tas e h e n s o d r o rs F r e . ie sf d a d mu t c a n l fF n s a a s a i a o a k u lo me t e d ma d fmo e n t u im. u t r d v r i e n l — h n e o g t h i i
续发展。
关键 词 : 岩溶 国家地质公园 ; 旅游 ;S T WO 分析法 ; 山 凤 中图分 类号 :503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86 (0 0 0 — 5 1 0 1 0 — 1 12 1 )5 0 1- 4
To im e g ha a s to lg o a k a d t Ur urs ‘ Fe  ̄ na ka tna i na e pa n is I n n s n r O Ua r
( 1广 西 大 学林 学 院 , 南 宁 5 0 0 ;2河 池 市凤 山 县旅 游 局 , 广 西 河 池 3 山岩溶 国家地质公 园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 在此基础 上提出 了提高现有观光旅
游产品档 次、 加快观光旅游产品更新等产品策略 , 开发既充分体现旅游 区地 方性 和民族性 、 又适 应现代旅游需求 的特 色旅 游精 品体 系等旅游精 品带动 战略, 以及多元化 、 多渠道 的促销策略 , 以实现凤 山岩溶 国家地 质公 园旅 游业的可持

作业-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对策

作业-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对策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战略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战略一、我国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现状我国的地质公园旅游从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批准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时开始起步,虽然至今才经历了短短的6个年头,但是以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地质公园由于受到自身资源吸引程度的限制,发展程度不一,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地质公园旅游已经逐年发展成为又一新型的旅游项目类型。

二、我国地质公园旅游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地方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主要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因此在建设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些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比如,一些国家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应该加大保护力度,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强,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破坏地质遗迹。

2、管理制度不先进在已经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中,有些地质公园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自身的不足。

比如,黄山地质公园作为国家优秀的旅游目的地,近几年,在与九寨沟的相比中,就处于劣势。

像这样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的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战略比新开发的旅游目的地要低,随着时间的流逝,景区的保护意识也稍差,黄山上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山缝清理游客丢下的垃圾。

3、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体系不健全随着地质公园旅游不断受到广大游客的重视,地质公园数量也同时德的不断增加,一些开发者为了扩大旅游接待量,盲目的扩大旅游接待收入,于是盲目地开发珍稀的地质遗迹,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对这些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的保护,过度的开发导致地质遗迹破坏严重,开发与保护两方面的工作不能做到和谐发展。

4、地质遗迹保护意识较差由于地质公园是一个新开发的事物,人们缺乏对地质遗迹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这就造成人们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意识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旅游习惯,没有真正意识到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性。

5、管理人才素养不高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不光要欣赏美丽的地质奇观,更重要的是享受优质的旅游服务。

基于SWOT方法的“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

基于SWOT方法的“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

基于SWOT方法的“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作者:蒲莎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6期1984年,在兰州园林管理局与《兰州晚报》联合举办的兰州景观征选命名活动中,安宁区安宁堡大沙沟的丹霞地貌被命名为“天斧沙官”。

随着国内旅游规划、旅游策划理论、思想、方法探索的演进,我国不少学者也在各个层面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中逐渐采用SWOT战略分析。

一、“天斧沙官”地质公园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第一,美学观赏价值高。

“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内的丹霞地貌景观奇特,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第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兰州市“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区是我国省会城市中规模最大丹霞地貌景观。

第三,科考研究价值高。

对研究兰州地区古地埋、古气候环境,“天斧沙官”具有重大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第四,拥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新石器时代文化、丝路文化、彩陶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河文化在兰州交相辉映。

(二)劣势分析(w)第一,交通制约,旅游设施不完善。

第二,旅游产品单一,参与互动性不强。

天斧沙官旅游资源丰富,但基本上停留在观光的层次。

第三,景区内旅游路线设计不利于游客过夜。

第四,丹霞地貌具有脆弱性。

如果“天斧沙官”地质公园的坚硬砾岩层被侵蚀,“天斧沙官”地质公园的独特景观就会受到破坏。

(三)机会分析(O)第一,政府的重视。

2013年3月,兰州市“天斧沙官”丹霞地貌景观区被新增为甘肃省“省级地质公园”。

2014年1月,景区详规得到确认。

2015年8月,印发了《天斧沙官地质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与景区特色相适宜。

生态休闲旅游趋向和自助游蓬勃兴起,“天斧沙宫”地质公园临近植物园、仁寿山等旅游景点和安宁区众多高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第三,地质科普的旅游潜能。

近年来,大众游客对获得环境科普知识和地质知识的需求愈发强烈。

(四)威胁分析(T)第一,同质资源竞争激烈。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项目中六大景区和同省的张掖市的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大大分流了“天斧沙宫”的客流量。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与开发战略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与开发战略
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
青海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略图
收稿日期:2018-08-2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出资科研项目"青海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野牛沟结合带科普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项目”资助,项
目编号:川地矿区调经字(2017) 06号 作者简介:沈洪江(1988-),男,四川南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调查工作
2019年6月第39卷第2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39 No.2 Jun., 2019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与开发战略
沈洪江,杨林,宁萌萌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13)
摘要: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板块缝合带、地震遗迹、冰川地貌等丰富的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目前该
地质公园仍为开放式地质公园,旅游发展滞后,客源市场局限,这与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不相匹配。结合该公
丰富的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其板块缝合带及其间的残留岩片记载了复杂地质历史,在中国乃至亚洲东
部地球科学上的意义独一无二;Ms8.1级强烈地震遗迹,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地震遗迹之一。
公园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系统完整,对于新构造运动下地貌、气候响应,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对比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除此之外,还包含有昆仑神话和道教文化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然而昆仑山地 质公园目前仍为开放式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程度低,存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不明确、旅游主题定位不突出、 旅游吸引物及旅游产品策划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目前客源市场规模小,仅有少量的地质科考、朝圣及探 险者进入,普通游客极少,这与地质公园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不匹配。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开放式 地质公园,缺乏相关游客的统计资料, 传统旅游分析方法难以奏效叫因此本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秦趣;崔小平;谌洪星【摘要】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却未得到较好的开发,较周边地区相对落后,旅游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乌蒙山地质公园开发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加快乌蒙山地质公园开发的策略.%There are rich resources of geological heritage of the Mountain Wumeng Nationl Geopark inpared with the surrounding areas,it hasn't got a better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relatively backward.Tourism can't play th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city transformation.In this paper,the superioritie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developing the mountain Wumeng nationl geopark in Liupanshui are analysised by the way of SWOT analysis and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mountain Wumeng geopark are proposed.【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SWOT;旅游开发【作者】秦趣;崔小平;谌洪星【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与地理系,贵州六盘水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矿业工程系,贵州六盘水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与地理系,贵州六盘水55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地质公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支持的一项旨在促进地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它是指有明确的界线,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地质科学意义、独特性、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能代表某一区域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并与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形成的公园[1],既有旅游的功能,又有保护地质遗迹的作用.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喀斯特山区,地貌类型主要有台地、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其中岩溶地区的地貌除岩溶盆地(水城盆地、滥坝盆地、六枝盆地和茅口盆地)外,更多的是峰丛山体,其分布面积约达6000 km2,占全区面积的60%左右,峰丛地区地形起伏大,山坡陡峻[2],在喀斯特山区形成了众多的地质遗迹资源.区内虽拥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但却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笔者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从4个角度对地质公园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乌蒙山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六盘水市地处云南、四川、湖南和广西4个省(区)中心城市的中部,有四省通衢的战略地位,被誉称为“四省立交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公园东靠省会城市贵阳、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和航空城安顺,西接春城昆明,处于攀(枝花)西——六盘水开发区.同时,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这些城市拥有的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区形成互补,连接成线,拥有巨大的区域消费群体.该区周围多旅游景点,与著名风景区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历史文化遗迹遵义会议会址等生态旅游景区联系紧密.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水城西北部海拔1800 m以上属暖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盘县刘官屯以南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市政府所在地钟山区常年无夏,春秋两季相连,全年平均气温13℃ ~14℃,在最高气温的7月和8月,月平均气温19.8℃,全国大中城市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凉都”.堪称中国避暑胜地,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旅游气候条件.区内交通发达,铁路干线众多,拥有铁路全长约739.4 km,已基本实现电气化.贵昆铁路支线通大湾及盘县柏果、水大支经(水城至大湾)、盘西支线(小云尚至沾益)和企业专用线等在市内铁路干线在“水城、红果和黄桶”形成铁路十字架[3].与区外联系亦相当紧密,株六复线(株洲-六盘水)、水柏铁路(水城-柏果)、内昆铁路(内江-昆明)、南昆铁路(南宁-昆明)等干线以及由此形成的西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六盘水南编组站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已形成“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出海、东出湖南至华东、西进云南到东南亚”的铁路交通格局.加上已经投入使用的水黄高等级公路(水城-黄果树)和正在修建的六盘水机场,使得云南、四川、广西、重庆、湖南以及东南亚等地的游客进入六盘水更为便利,从而将旅游市场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乌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种类多,品味高,其中有一批世界级的资源,如:世界最高的公路天生桥——金盆天生桥;世界第一深洞——白雨竖井;世界级的溶斗——花嘎漏斗;盘县新民羊圈村中三叠世晚期海生动物群,是我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该生物群比关岭生物群要早400万年以上,对研究生物演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如盘县大洞、北盘江峡谷等.这些地质遗迹为乌蒙地质公园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具体资源情况见表1.作为西部矿业城市,长期以来,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开采得到充分开发,却忽视旅游业的发展.地质公园建设慢,旅游资源分散,市场品牌不高,竞争力不强.虽然地质遗迹资源较多,但由于旅游业起步晚,旅游景区知名度低,旅游的参与性、娱乐性等旅游产品较少,对旅游主体不能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乌蒙山地质公园科考价值很强,对地质工作者或爱好者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但与风景名胜区相比缺乏亮点,因为大众游客更在乎观赏价值,所以对其地质旅游欲望不高[4,5].目前,该区的游客大多是科研考察者和野外实习学生,这与乌蒙山地质旅游资源很高的科研价值不相符.六盘水市旅游从业人员学历较低,专业技能不强.市内仅有一所高等院校,且在这所学校中没有开设与旅游相关的专业[6].很多导游没有导游证,无证上岗,且拥有导游证的100多人中,全为初级导游,更缺乏具有地学知识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地学导游.旅游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服务质量较差.这些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西部旅游业实行重点投入,推动一批重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在再造秀美山川、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具体项目中,将给六盘水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带来很好的契机.同时,随着一系列扶持西部产业发展的切实可靠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也将会对六盘水市在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也为地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六盘水市是以煤炭资源、电力、钢铁和建材产业等著称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良好,但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开采,其储量必将越来越少,因此研究其经济转型就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件急需重视的问题.虽然全市的煤炭资源还可以开采多年,但为了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市委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较早地提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六盘水市的旅游形象,从而大力推进六盘水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全市的第三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贵州目前已批准建立了4个国家地质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和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等,这些地质公园的成功申报建设对六盘水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带来一定的挑战.六盘水市处于喀斯特发育地区,(全市喀斯特化的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左右),长期以来受人为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多年治理,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生态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拦蓄降水困难,加上年降雨量集中于5月~10月,冬春干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二是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的宏观效果差;三是工业“三废”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差.整个地质公园范围横跨六盘水的六枝、盘县、水城、钟山区及市区,将为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乌蒙山地质旅游的发展除了本身优良的旅游资源外,旅游人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对全国特别是本省、市的旅游概况和规划的透彻了解,深刻认识到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二是加大对旅游岗位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地质公园是高校的科研基地和实习基地,同时,高校也可以为地质公园的建设培养专业的人才[7];三是注重国内与国际最新地质旅游教育的培训,定期开展在职教育;四是加强六盘水市旅游市场营销的队伍建设,培养大批实用型的旅游营销人才,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画等媒体向市民大力宣传地质旅游,让六盘水市大众对旅游业有深入的认识,进而使全民投入到旅游资源的保护中去.各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需对现有旅游资源及潜在旅游资源登记在册,从职能上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并出台相关保护制度,使旅游资源的保护有法规可依,不至于出现无权管理的尴尬局面.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改善交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机遇,切实加大项目的争取投资力度,努力建设一流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发展条件.重点加快景区之间通行道路,国道、省道到各重点景区道路的建设和铺油硬化,以及景区人行道铺设、停车场选址建设,科学设置一批路标,提高景区通行能力.要支持重点旅游景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快建设一批集休闲、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接待服务设施,切实提高景区服务水平.把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与宜宾、攀枝花、曲靖、昆明、贵阳、安顺、遵义等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让地质公园内的水城、六枝、盘县融入到三省旅游体系中,共同协商旅游线路和联合促销等,充分利用地质公园的交通区位优势,把六盘水建成“云贵川”旅游人流和物流中心.【相关文献】[1]王淑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18(2):83-85.[2]王瑞江,姚长宏,蒋忠诚,等.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成因与防治[J].中国岩溶,2001,20(20):211-216.[3]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C].2005.[4]李卫朋,刘起,鲜锋,等.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SWOT 分析与深度开发[J].地球学报,2010,31(4):593-599.[5]白凯,吴成基.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市场拓展策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104-108.[6]仲晓东.淮安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0,25(06):109-111. [7]秦趣,杨琴,冯维波.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20(3):59-61.。

五台山风景区SWOT分析及其开发战略

五台山风景区SWOT分析及其开发战略

五台山风景区SWOT分析及其开发战略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明确指出,世界遗产不仅属于个别国家,而且是整个人类共用的文化及自然财富。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20 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历史建筑的破坏,许多世界文明遗产和优美自然奇观面临着消失的威胁,迫使人们对文物和环境危机意识逐渐增强,各种形式的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等应运而生。

世界地质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2000年之后开始推行,目标是选出超过 5 百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

迄今全球已选出88 家世界地质公园。

并确定中国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

至2010 年,中国已有24 处地质公园进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2001 年3 月至2009 年8 月,我国先后批建了五批、八大类国家地质公园,共182 处。

五台山是我国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 年9 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是集佛教圣地、避暑胜地、革命圣地和地质景观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2010 年8 月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园,其地质的古老性、复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为古今中外地质学者所推崇,特别是前寒武纪更突出。

公园主要包括包括两乡一镇( 台怀镇和金刚库乡、灵境乡) ,现分为两大园区7 个景区: 五台园区面积466 平方公里,包括北台景区、东台景区、台怀景区、中西台景区、南台景区和金岗库景区6 个景区。

灵境园区包括灵境景区,景区面积49平方公里。

同时五台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其佛教信仰浓厚,佛教文化悠长,受到世界各地旅游者的青睐。

但是众多的旅游者中只有少部分地质爱好者、科研工作人员及大朝台游客参观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造成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利用欠佳,这与其地质遗迹极高的科学价值不匹配,极高的地质科普价值没有得以发挥。

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SWOT Analysis and Measure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of Keketuohai UNESCO Global
Geopark
作者: 张焕新[1]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13
出版物刊名: 科技和产业
页码: 161-16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9期
主题词: 世界地质公园;科普价值;SWOT分析法;可可托海
摘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对公园待开发景区(萨依恒布拉克景区、卡拉先格尔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公园五大景区均衡发展;加强公园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园市场竞争力;加快现代化博物馆建设,凸显地学科普价值;加强旅游特色产品研发,提高现有旅游产品档次,以实现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摘要:地质公园的建立在地球科学和旅游业发展史上不能不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次把属地球科学范畴的地质遗迹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提供给现代旅游业开发利用,并构成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合元素。

地质公园在开展大众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我国旅游业科技含量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的社会认知层面,因此欲使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一样具有竞争力,并能取得良好的三大开发效益,就必须对地质公园进行其资源开发的强势、弱势、机遇、风险分析。

关键词;地质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1 引言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

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陈安泽2002)。

地质遗迹是地球内外力演化、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同时也是人类人文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地域辽阔,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溶、丹霞、雅丹、火山、峡谷、冰川、海蚀、沙漠及三大岩类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连续的地质地层剖面和构造形迹,以及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

这些地质遗迹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及美学观赏价值,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

长期以来,对地质公园这个特定的地质遗迹保护区能否开展旅游一直存在着争议,或是地质公园一旦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游人开放后能否取得像传统意义那样的普遍旅游效果,也是众说不一的话题。

由于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的社会认知层面,因此欲使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一样具有竞争力,并能取得良好的三大开发效益,就必须对地质公园进行其资源开发层面的强势、弱势、机遇、风险等诸要素逐一进行分析。

2地质公园开展旅游的必要性从地质公园的概念定义看,其属于自然公园的一种,与我国现有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同处于并列地位,环境特殊,生态脆弱。

地质公园既具有一般自然公园的共性——美学观赏性,又具有其独特的异质性——地学文化性。

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吸引功能,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同时,作为天然的地学科普知识载体,地质遗迹起码能为地球上一种现实的或为一种消逝的文明和文化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地质实物见证,能帮我们诠释困惑人类的一个又一个的“天问”,可以使人们在参观游览中,接触和学习到人类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地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加强科学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素质的提升。

从资源观来看,地质公园所纳入保护的地质遗迹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是珍贵的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能对游人产生极大的吸引作用,从而构成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地质公园开展旅游对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旅游事业、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地学知识意义重大,也为人类提供了难得的休闲、游览和科学考察的活动环境。

实践证明,在一些地质公园开展旅游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2.1旅游是地质公园三大功能之一地质公园在完成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发挥着独特资源优势,起着多功能的作用,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即地质公园的科研功能、教育功能和旅游功能,其中旅游是地质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

除绝对的用于地球科学研究之外,一般地区可对外开放,接待普通旅游者。

在游览中向游人进行地球知识普及和地质遗迹保护教育,促进科学与文化的传播,以有效地保护地球地质遗迹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使地质公园成为自然地质遗产的宣传、教育、普及的课堂和基地。

2.2旅游是地质公园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地质公园有自己的优势,即土地优势和资源优势,对资源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增加地质公园的经济收入,增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的投入,不啻是地质公园健康发展的良策。

地质公园开展旅游,既可为地质公园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财源,又可探索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诸因素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全社会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样板。

2.3从旅游学角度,每一个成功的地质公园都具有强烈的文化个性和普遍的社会适应性地质公园的文化个性,也即是旅游业常说的“特色”,通常具有不可模仿的独特性和专一性。

地质遗迹的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及旅游价值在人们的游览参观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其包蕴的地质内容,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进一步了解自然、了解生命的演化、认识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都能够激发自觉保护人类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地质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3.1SWOT分析法SWOT系指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的英文词语的首写,意即强势—弱势,机遇—风险分析。

国家对旅游开发规划有竞争优劣势分析的要求,旅游经营管理者及规划者也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来分析整个区域、行业和市场,获取相关信息的动向资讯,以提供决策依据。

其分析的关键,一是把握自己比竞争者明显强的强势和明显弱的弱势,二是分析机遇的性质、排序、制约,以及风险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三是与竞争者相比,存有哪些机遇与风险,四是在面对这些机遇和风险的同时,集中自己的强势和优势寻找尚未为众人察觉的机遇,找出自身的成功要素,并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战略发展决策。

从而保持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形成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竞争能力。

3.2SWOT分析法的运用能够对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劣势作出正确和客观的分析是明智的,一个地质公园旅游区或地质公园经营管理主体确定什么事是不该做的和什么事是该做的是十分重要的;机遇和风险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能够对其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作出正确的分析同样是重要的,但却是很难的。

实际上,优势、劣势、机遇、风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纽带是核心竟争力识别、认定和形成,对其的分析必须运用系统的观点。

运用“swot”法,我们把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自身和外部环境分为四种应对策略:第一种(so型):既面临众多开发机遇,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应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拓展旅游区(或景区)经营领域,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

第二种(sw型):虽然面临众多的开发机遇,但旅游区域存在明显不足,应设法利用外部环境来弥补劣势,扬长避短,借助外力改变局面。

第三种(ts型):面临强大的开发竞争威胁,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优势,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分析威胁的来源,尽量扩大优势来抵御威胁,变被动为主动。

第四种(tw型):面临强大的威胁,又存在明显的劣势,只能采取开发业务调整,将旅游吸引力转移,改善自身条件,主动防御,规避威胁,寻找新的开发机遇。

对不同类型的地质公园而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针对其自身的资源条件,巩固开发优势、减少不利劣势、把握开发机遇、减少竞争威胁,在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区域最具优势的方面,保持创新核心竞争力。

3.3地质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3.3.1 优势—strengths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得到各级政府重视,各地申报地质公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多样,景观奇特且具垄断性,有较高审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具极强的吸引功能;地质公园不仅是研究地球发展史的最佳所在和经典地区,也是科普教育的基地;地质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本身激活了其作为一种自然遗产的资源潜力,在其充分展现自身魅力的同时也使资源价值得以竭尽体现;对地质遗迹进行在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旅游开发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利于地质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2 劣势—weaknesses地质公园缺乏一定的人文文化内涵或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性质的社会认知层面,旅游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各种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审美活动多数还仍带有休闲和消遣、娱乐和观赏的太多痕迹,求知型的(特别是针对地球发展史及生命起源)大众旅游目前尚不被推崇,社会关注度不高。

3.3.3 机遇—opportunities为了切实加强世界地质遗产(world geological heritage)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全体会议上通过决议,要“创建独特地质特征的地质遗迹全球网络”,并于1999年第156次执行局会议正式启动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me),为了和国际接轨,我国国土资源部积极响应这个计划;国土资源部业已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并邀请了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参照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于2000年9月印发了国土资源厅[2000]77号文《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在地方反响很大,许多地方申报单位准备了音像、多媒体、规划、综合报告等非常丰富的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材料;申报单位普遍认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对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旅游、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地学知识意义重大;从外部因素分析,旅游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生态及文化旅游升温,政府鼓励旅游发展,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3.3.4 威胁—threats伴随着游人的到来而产生的地质公园园区环境污染将难以避免;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中的潜在的“破坏性建设”会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损毁;地质公园辟为旅游区后,在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追求高利润,游人数量超过了合理容量,破坏了旅游资源,降低了环境质量,放松了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地质公园辟为旅游区后,旅游活动打破了当地居民生活的节律平衡,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发生冲突;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与地方文脉生态的整合其兼容性并非最佳;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后,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具极强活力的生命细胞,其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由此而带来的管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关系不顺政策不明,管理机构条块分割,管理部门层层设置,致使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权责模糊,缺乏行业部门有效监督和管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摩擦碰撞现象时有发生,在各个层面上影响着地质公园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应对策略通过以上对地质公园的“swot”分析,笔者认为,建立和建设地质公园,为地方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机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门路,同时也是探索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途径。

地质公园为旅游业所用,可以扩大普通公园的内涵,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拓展旅游活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