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1秋《组织行为学》导学资料二(第四章到第六章)共10页word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导学材料
根据本学期课程教学实施计划的安排,现将第二阶段的教学重点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本导读并到课本中去查找对应的知识点,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知识点请登录论坛向老师提出问题!
本课程第二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满意度”和“群体规范、群体沟通与非正式群体”。第四章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注意:为了更好的保持学习的系统性,有少部分第三章内容放到本章来学习,部分第四章内容放到第三章讲)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的涵义与种类(注意概念)
需求是指个体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种匮乏状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二、动机的涵义、功能、种类(注意概念)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有激活功能,指向或选择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一般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两大类。
三、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定的强度需要和诱因刺激。
不同人同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种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行为。
四、需要与动机的理论及其应用(掌握)
需要与动机的理论就是解释人的需要及行为动机的本质及其产生机制的理论和学说。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Alderfer提出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等。
第二节态度与价值观
一、态度
态度是个人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某一特定对象(包括人、事和物)的一种较为持久和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心理成分构成。态度具有内隐性、指向性、方向性、统一性、复杂性和稳定性。
描述态度转变的理论有海德的平衡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功能理论、墨菲的沟通改变态度理论、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与变化阶段说、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预言的实现理论。
转变员工的态度,先要通过态度测量方法掌握组织员工的态度状况。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改变组织员工的态度。常用的方法有宣传、说服等,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使员工的态度与组织一致。
影响员工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原有态度体系的特点、知识与信息、个体所属群体的影响、社会文化、个性心理等。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主体就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评价标准系统。价值观类型多种多样。斯普朗格尔最将价值观分为六类理性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六类。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中把价值观分为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两种类型。行为科学家按照价值观表现形态,把价值观归纳概括为反应型、部族型、自我中心型、坚持己见型、玩弄权术型、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7个等级。罗宾斯基于最近工作价值观的大量分析研究,把价值观综合成退伍军人、婴儿潮一代、X世代、下一世代四组。
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是指构成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形式,主要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具体表现为兴趣、信念和理想。
三、工作满意度(熟练)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具有的积极情感的程度。测量工作满意度有单一整体评估法和综合评价法两种手段。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也是一种态度衡量。测量的具体方法有印象方法、指导式面谈、非指导式面谈、结构式问卷法、非结构式问卷法等。测量工具有描述指标问卷、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工作满意度指数、员工调查表、工作诊断调查表、工作满足量表等。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简单
而直接的单一联系。
第三节情感与工作压力
一、情绪、情感与意志
情感包括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针对具体的客体的反应。情绪有几十种之多,可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情感分为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品质可以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控性。
情绪管理与创建高绩效之间有重大关联。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注意情绪管理
二、工作压力
压力就是对压力源的回应。压力源是有潜在危害或威胁的外部事物或环境。压力是环境刺激和个体特有的反应方法之间互动的结果。
工作压力是指个人对工作环境中新出现的或不良的因素做出的反应。人们对压力的生理反应称为一般适应性综合症。分为报警、抗争、衰竭三个阶段。比较普遍的工作压力源可以分为工作环境压力源、群体或组织压力源和个体压力源三类。
解释压力的理论有薛利提出的早期压力理论模型——GAS三阶段模型、Weiss的刺激说理论模型、反应说理论模型、刺激——反应说理论模型、McGrath提出的过程导向模型、Cooper和Marshall提出的个体——环境适应模型、家Lazarus提出的交互理论模型、Karasek建立的工作需求——控制模型、Robbins的压力模型、Williams和Cooper提出的四元模型。
对压力进行管理,解决压力问题的第一步是不要拒绝它们的存在,提出防范和管理组织压力的措施和策略。一套完整的工作压力管理方案应该包括:压力评估、管理改进、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内容。目前,建立了许多组织压力防范和管理的计划,雇员援助计划(EAPs)和健康计划就是其中的两类。
三、挫折
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即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挫折感是个体面对挫折的主观感受,严重的挫折感会导致个体产生一系列消极的行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