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材料2

合集下载

马哲材料分析题

马哲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乎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马哲对
于广大中国学子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马哲期
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哲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马哲概述
1. 马哲的起源和发展:简要介绍马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 马哲的基本原理:阐述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实践论等。

第二部分:马哲研究重点
1. 马哲的社会主义本质: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特点,介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2. 马哲对共产主义的构想:介绍共产主义的概念、特点以及实
现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3. 马哲的人民群众观:阐述人民群众在马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马哲的实践论:详细阐述实践在马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5. 马哲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三部分:马哲研究方法
1. 马哲的辩证法:详细介绍马哲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包括矛
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

2. 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包括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马哲的实证研究:分析实证研究在马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介绍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第四部分:马哲的当代价值
1. 马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马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哲材料题

马哲材料题

材料分析题(一):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集》)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传习录》)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

“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答案:(1)陆九渊、王守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

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

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是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

“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和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导致了唯心主义。

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材料分析题(二):材料: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

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我们需要掌握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而这种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一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非线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三、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帮助我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分析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其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具有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马原复习资料2024

马原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概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和意义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原理和方法论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辩证唯物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性原理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规律- 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四、实践论的基本原理1. 实践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实践论的定义和特点- 人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关系2. 实践论的基本原理- 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来源和实现的基础- 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关系- 实践活动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 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方法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原理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原理- 统一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辩证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思维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 实践论思维方法总结:《马原复习资料》通过详细而专业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性、全面性的梳理和总结。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概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论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综合原理和方法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份复习资料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正确的学习方向,有助于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掌握。

马哲期末复习材料

马哲期末复习材料

马哲期末复习材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4-6(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

2.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P29(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意义P31-32内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P32-33(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5.怎么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7(1)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6.实践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生活实践性的表现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P35表现: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P397.意识能动性的意义/作用P41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是指马克思在哲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和方法不仅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的复习资料。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一种有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交织而成的。

2.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换言之,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由对生产资料的掌控所引起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表现为社会上不同阶级之间的人际和组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比较概念。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各种物质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和构成的变更。

而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这就是说,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源,就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生产关系。

5.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实现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展开,只有人民大众群众组成的力量才能打造出全民共同繁荣的社会。

6. 文化自由。

文化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文化自由是指个人和群体可以随意地使用和表述自己的思想和信仰,而不受任何宗教和政治势力的轻视、限制或干预。

总的来说,上述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比较重要、常被提及的概念。

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思想和理论,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贡献。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课件整理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开展,一方面大大开展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锋利化2、阶级根底: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P3),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起来的,尤其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理论的直接来源。

4、科学前提(自然科学):19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5、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开展到科学。

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开展的理论体系。

P136、马克思主义的涵1〕从创造者看,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从继承者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毛、邓等人的理论。

3〕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看,列入马克思主义畴的理论,必须是在根本观点、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马恩相一致。

4〕从它的容看,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其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经是理论根底,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社。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革命性:1、彻底的批判精神2、鲜明的政治立场〔为无产阶级革命效劳〕2〕科学性:1、认识并利用规律2、深刻性3、经受实践检验并随实践开展科学性和革命性都以实践性为根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并不是所有的新提法、新论断、新举措、新形式都可以称为与时俱进,必须表达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最高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近期理想〔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0、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P25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3〕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立中的实际问题。

马哲材料分析题

马哲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加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加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讲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吗可能饿死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两贡献)历史唯物史观: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剩余价值学说:预付资本在运动中实现的价值额减去预付资本价值以后的一个价值增值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前人包括: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乔·威·弗·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哲学是科学之母第二章哲学基本问题: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2.思维能否认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意识,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备考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备考知识)

名词解释1.运动:运动是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他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本质,从最简单的位移到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的变化,直到人的思维这种最复杂的活动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2.物质的统一性:物质的统一性是指世界上繁多的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就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3.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4.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既非现存的存在,也不是人们主观任意的产物,而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整个结构就是通过人们之间不同形式的交互活动或交往活动及其制度化而形成的5.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内容与形式: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7.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简答题1.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的意识只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可见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马克思说:“动物只生产自身,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①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②动物是在消极的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动物的生存方式是由其生理结构尤其是活动器官的结构决定的本能的活动。

而人是在利用工具改造自然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

正是这种不同于动物的物质实践活动,不断创造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构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③人类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人的意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劳动过程中,人发展出了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

2.物质与意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的精神现象,物质是本质,意识是现象。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是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世界是运动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2.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转折。

3.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包括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研究历史是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研究它。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私有制和剥削。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学说指出,意识形态的来源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在国家机器中的反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必须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民主在社会制度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认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问题,和生产方式的选择和社会制度的选择密切相关。

马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要考马克思主义了,准备好复习资料了吗?下面小编整理了马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欢迎大家参考借鉴!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应运用马克思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不能丢。

根本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的检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现实意义P33-34答:原理: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6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式。

7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现实意义:1、认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更能让我们以实际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2、认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出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更能深切认识唯物主义一言论;3、认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更能促进人们对世界自然规律的认识,促进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

马哲资料(整理版)

马哲资料(整理版)

马哲题目材料 1: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

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

——摘自《反杜林论》材料 2 :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材料 3: 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

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

——摘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请回答:( 1 )材料 1 、 2 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

( 2 )怎样理解材料 3 中“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这句话?这句话的观点与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有何区别?【答案要点】 (1)①材料 1 表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产品分配和社会划分为阶级或者等级”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一切社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这些都由生产什么、怎么样生产及怎么样交换产品来决定,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复习材料2
25.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谈谈其对待当前腐败现象的指导意义?
我国存在着少数腐败分子,这只是支流,大多数人都是廉洁自律的。

但我们要认识到,对腐败现象应该加大反腐力度,决不能忽视支流,因为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支流也能促进或阻碍主流的发展。

如果任其自流,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总之,分清主流和支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强调主流的同时,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支流。

26.主次矛盾关系及其对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指导意义?
理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处于服从地位,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分析: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矛盾,它直接影响其他矛盾的解决,如恋爱、生活、娱乐等,是大学时期需要集中解决的首要问题。

与此同时次要矛盾也不可忽视,会影响主要矛盾解决的好坏
27.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关系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任何现实存在的食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矛盾的共性和和个性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这一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

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有中国特色。

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希望遵循或创造一种标准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也反对只考虑中国特色,而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这样两种错误的观点。

28.从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看成功人生的指导意义?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往复,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成功人生就是从普通的人生一次次量变质变的过程的累加。

从小事做起,让小事从质变到量变,在一件件小事的质变量变中,获得人生的质变。

29.当代大学生面对现实、面对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符合人们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其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做到:A、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B、在具体实际活动中,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和“八荣八耻”为规范作为判断自己行动正确与否、合理与否的标准。

C、立足本职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展现自己的价值,在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上留下闪光的一页。

3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揭示的规律和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3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揭示的规律和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它就会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时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32.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实质?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实质:生产过剩
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作用的形式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微观规制主要有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和社会经济规制。

34.结合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谈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两个必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决不会”: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会”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在必需的客观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实现,这就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