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武术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作者:宁雅静来源:《体育时空》2016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2摘要武术是我们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魂,止戈为武。

运用文献资料法了解武术中所能体现的中国文化,对于我们国家文化的传播以及传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武术中国文化传承一、中国文化对武术的影响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特点。

武术产生、发展于中国,在此过程中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得我们的武术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一)注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和谐重视和谐的思想就是希望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因为注重身心动作的和谐,强调“内三合”和“外三合”,这个合在武术里面其实质就是协调、和谐。

不仅仅是武术身体动作的协调,还要注重内在的和谐,它是武术里面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和谐价值观所决定的。

(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武术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武术虽然是一种技击术但是中国武术的核心是武德。

宋人调露子的《角力记》中说:“夫角力者,宣勇气,量巧智也。

然以决胜负,骋捷,使观者远怯懦,成壮夫,已勇快也。

”这就向我们习武者以及观武者传递着一种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武术精神。

就算是以动作轻柔缓慢为技术特点的太极拳也是这样。

清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说:“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他所说的“直养而无害”的气,正是孟子所说的“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的“浩然之气”。

陈鑫说:“何谓气,即‘天行健的’一个‘行’字……即乾坤之正气,亦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

”他在论述搂膝拗步时说:“此势得乾坤正气以运周身,外柔而内刚,实与乾健坤顺相合。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1. 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荡秋千等。

这些游戏通常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既是娱乐活动,也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

2. 武术: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括各种拳法、剑法、刀法等。

武术不仅具有健身作用,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3. 舞蹈与体育:许多民族的传统舞蹈都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如藏族的锅庄舞、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

这些舞蹈既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又能锻炼身体。

4. 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指与民间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体育活动,如赛龙舟、踩高跷、扭秧歌等。

这些活动通常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中举行,既是体育竞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5. 传统体育竞赛: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绊跤等。

这些竞赛项目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体育实力,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团结。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丰富多彩,它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有哪些民俗传统文化

中国有哪些民俗传统文化

中国有哪些民俗传统文化中国有哪些民俗传统文化1、剪纸剪纸艺术是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90年代各家各户有什么喜庆的事还会用到这种纯手工的东西,可现代科技发展,我们只能从一些地方寻到它的影子,但毕竟有了机器的味道,少了亲自动手一些情感。

2、戏曲中国的戏曲是一种古老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而今天,戏剧的发展已渐渐被电视上的很多东西掩盖,夺去了风头,由于赚的少,做的人也渐渐少了。

3、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讲述着当地的故事,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_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最开始是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的人练习只是为了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工具,古时是读书人的象征,是身份的象征,而现在已没了那么多的讲究,文房四宝也渐渐消失与我们的身边。

文化的特点1、超生理复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超个人性是指个人虽然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于个人。

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

2、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制起。

3、象征性: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

4、传递性: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

包括纵向传递(代代相传)和横向传递(地域、民族之间)两方面。

5、变迁性与堕距(滞后):变迁性是指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是处于变化中的。

一般认为大规模的文化变迁有三种因素引发,第一,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灾害、人口变迁;第二,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如不同国家、民族自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交流;第三,发明与发现,各种发明、创造导致人类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

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

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

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融合了丰富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这些元素为中华武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风水文化在中华武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水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环境的布局和地理特征对人的命运和运势有着重要影响。

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武者需要选择开阔平坦、气息顺畅的练习场所,并且根据地形地势来布置自己的姿势和动作,以增加武术技艺的效果。

例如,一些武术练习场所会根据风水学说布置吉祥符号或者摆设,以增强气场和凝聚心灵。

同时,传统民俗也为中华武术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传说都对武术练习者的意志品质和修养素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春节期间进行夜间舞狮表演已成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表演者需具备高超的武术技艺和表演力量,这既是对武者技艺的检验,也是一种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方式。

此外,在一些传统节日中,武术表演被当作一种祭祀仪式,以示崇敬和祈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武术的崇敬和热爱。

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风水文化和传统民俗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

风水文化为武者提供了独特的氛围和修行空间,使练习者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中发挥出更高的能量和技艺。

传统民俗则为武术注入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使武术不再只是一种技术技能,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既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是练习者身心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快乐和智慧。

希望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让这一瑰宝继续闪耀光芒,传承千年。

民间祭祀斋醮中的武术要素

民间祭祀斋醮中的武术要素

式 与 瘟 神 厉鬼 为代 表 的 自然 界 的 恶 势 力 斗 争 的记 录 。它 在 周 代 已 进 入 宫廷 , 为 固定 的仪 俗 , 成 且有
参 考文 献
扮执役 , 呵导前 行 , 一道士仗剑随 之 , 乐 齐 鸣 以 逐 疫 , 之 “ 安 鼓 谓 平 清醮 会 ”是古 傩 遗意 [】 , 5。 张衡在《 京赋》 东 中说 :每 到 “ 年末 要 举 行 盛 大傩 仪 ,驱 赶 各 种 恶鬼 。方 相神 拿着 兵 器 , 觋 拿着 巫 笤 帚 ,上 万 个 小 孩 头戴 红 巾身 穿 黑 衣 , 执桃 弓和 棘 箭 , 手 向各 处 无 目的的发 射 。 “ 跳傩 ” 中国古老 的民俗活 是 动 。早 在原 始部 落 时期 , 有先 民 就 们 发 扬 自身 的力 量 ,以迷 信 的 方
礼 ,不断从 民间风 俗 习惯 中汲取
还有 更 深 的含 义 。剑创 始 自轩辕
在 天 灾人 祸之 后 ,开建 驱 邪禳 灾
营养 , 充实 丰 富着科 仪 的内容 , 以 适 应 民众 的心理 需 求 ,满 足 民众 的祈禳 需要 。
道教 植 根 于 中国社 会 ,与 民 众 的 日常 生 活紧 密结 合 。道 教 不
斋 醮 能 够 满 足 民众 的 心 理 需 要 。
_ 昏翮焦 中的巫武结合
道 教 是 中 国 土 生 土 长 的 宗
祭祀 斋 醮 中用 到 的武 器 大 多
是剑 。因为 , 不光 是 杀 敌武 器 , 剑
教, 长期 传播 于 中 国社 会 , 中 国 对 民 间风俗 产生 了深刻 影 响 。道 教 斋 醮 作为最 具 中华 特 色 的祭 祀仪
仅影 响人 生礼 俗 ,对 人 的生 老 病 死, 困苦 灾 厄 , 给 予 宗 教 关 怀 。 都 民众 有 吉 凶之 事 , 要 礼 请 道 士 都 建斋 设醮 , 祈禳 济度 。唐代 民 间宴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引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一门融合了武术、体育与国家民俗文化的学科。

随着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以及文化传统的弘扬,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对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进行分析。

就业方向1.教育机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学校、体育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武术技能和体育意识。

2.体育产业: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体育馆、健身俱乐部等机构担任教练或管理工作。

3.文化旅游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文化旅游业从事文化展示、表演和导览工作,通过武术和体育元素,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4.媒体行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媒体行业担任体育节目主持人、体育记者或体育评论员,报道和宣传相关的武术与体育活动。

就业前景1.健康生活的普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2.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在体育产业中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3.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因此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好。

4.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就业前景更为可观。

总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包括教育机构、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业和媒体行业。

随着健康生活的普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

对于有兴趣并具备相关技能的学生来说,选择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将是一个有潜力的就业方向。

壮族民族武术有啥特点和风俗

壮族民族武术有啥特点和风俗

壮族武术壮拳约起源于唐朝宝应至元和年(762~820年)。

据《宁明县志》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体,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持干戈,或骑马……又按沿江一路两岸,崖壁如此类者多有。

”壁画是唐代壮族武艺高强的“都老”(壮族人对头人的称呼)和起义军领袖潘长安、黄少卿等部署相继遗留。

壁画中“都老”的主要练武功架与现代流传于左江流域的壮拳中功法“七步铁线桩功”相同;战阵中所展现的环首刀、剑、长枪、手镖、山弩、竹箭等都是壮拳惯用的武术器械,说明当时壮拳已经有流传。

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年),壮族义军首领侬智高精熟壮拳器械,并广泛传播。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壮族武术失去了实践的舞台;同时由于现代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壮族武术中的一些搏杀技巧也逐渐失去了实践的土壤。

如果不将其进行保护与发展,壮族武术将濒临消失。

壮族武术的特点:1、壮拳的风格壮族的气质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壮拳的风格。

壮拳动作粗犷,形象朴实,功架沉实稳健,拳式刚猛,步法稳固,动作紧促,多短打,腿法较少,多跳跃,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鼓劲而肌肉隆起,以发声吐气而助长发力,发音一般为状语,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体现了鲜明的名族特点和翻腾不息的内在功力。

其中,壮拳中腿法较少,这与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广西多山区,需要经常攀爬,壮族人在练武演练过程中必然减少腿法的应用,而代以多变的手法、灵活的身法、敏捷的反应和稳固的下盘,久之使得壮拳形成多手法而少腿法的特点。

2、壮拳的礼节拜师祈祷是“起示”上马示“”打马示“等祈福仪式。

尊师、谦和、忍让,是儒家人伦规范下武林各派共同尊奉的道德标准,当然壮族武术也受其影响。

从壮族武术中也折射出,中国武术与中国伦理源远流长,武德伦理无处不在,中国作为”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缩影。

壮族武术壮拳形成的特点:1、名族性壮拳首先是壮族的武术,壮拳的孕育发展受其他地理因素、风俗习惯和壮族文化深刻影响。

余杭的风俗

余杭的风俗

余杭的风俗一、余杭的悠久历史余杭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位于杭州市西北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余杭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二、传统民俗活动1. 武术表演余杭地区有着丰富的武术文化,武术练习已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每逢重大节日,民众会组织武术表演,包括太极拳、剑术和拳术等,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余杭人的身体素质,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

2.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杭也有自己独特的舞龙舞狮表演。

每年的农历春节期间,各个社区和商家会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舞龙舞狮不仅有着欢乐的氛围,也象征着祥瑞和吉祥。

3.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水上竞技活动,也是余杭地区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

每到端午节,余杭的运河上会举行精彩的龙舟赛事,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前来观看。

赛龙舟不仅考验选手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一项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三、传统婚俗和节日习俗1. 婚俗余杭的婚俗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跟锅底走”。

按照传统,新娘会在婚礼前将自己出嫁时要使用的锅底带上,这被视为婚后幸福美满的象征。

此外,婚礼上的“闹床”活动和“敬茶”仪式也是余杭婚俗的重要环节。

2. 节日习俗余杭地区的节日习俗丰富多样。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贴窗花,走亲访友,还有烧香拜神等传统习俗。

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这些传统节日习俗为余杭地区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四、传统美食文化1. 东坡肉东坡肉是中国传统名菜之一,而余杭也有自己的独特版本。

余杭的东坡肉以肥而不腻、皮脆肉糯而闻名。

制作过程中注重火候和调料的搭配,烹饪出的东坡肉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2. 南肉包南肉包是余杭地区非常有名的小吃,外形呈半圆形,包裹着香味四溢的猪肉馅。

面皮薄而有弹性,内馅鲜嫩多汁,是当地人民最爱的早餐之一。

3. 砻糠汤砻糠汤是余杭地区的传统特色饮品,由糯米和砻糠制成。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作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作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作文中华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很多的作文都对中国的武术作出了深刻的描写。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作文,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作文篇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中国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我从小就开始练武术,虽然学武术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坚持,并且乐在其中。

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来,我却在练功房里练得满头大汗,夏天就更不用说了。

但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食物过敏扁桃体肿大,还发了烧,妈妈在头天晚上问我,第二天去不去练武术,我毫不犹豫地说要去。

那天在课上我仍然练得很认真,喊得很起劲,徐老师说我很棒,我真高兴!还有一次,我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雨下得很大,风也很大,我怕路上时间长迟到了,着急地叫妈妈快走快走。

我们一到外面风夹着雨扑面而来,我两只手紧紧地握着伞,可还是被吹得东倒西歪,等我到教室时全身又冷又湿,都打哆嗦了。

可我换好练功服后,很快就练得满头大汗,一点也不觉得冷了,你说神奇不神奇?不过,练武术可不是用来打架的哦!你看!这个“武”字就是结合了“止”与“戈”的会意字,它的意思是以止戈为目的,才是真正的武。

以后,我不光要自己好好练武术,强身健体,还要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让它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很强大!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作文篇二中华武术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培养品德,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

最先接触武术是在2008年漯河电视台会展中心举办春节联欢会上,一群少林寺的僧人表演的节目。

只见他们有的前空翻,有的后空翻,有的舞枪,有的耍剑……最引人注目的是四个僧手持长矛,把一个高僧挑起来,然后高僧腾空而起,用脚一踢,把四根长矛踢成八段,真是武艺超群!从此我就喜欢上了武术,暑假里,我报了一个武术班,教练教我们练武术,先从基本练起,又练了五步拳、综合拳等套路,一开始练的时候很辛苦,我不太会,还好我有一个小伙在那练武,他很耐心的教我,并且练的时候很辛苦,我浑身酸疼,但我克服了种种困难,认真学,认真练,终于掌握了一些基本功夫,通过练武,我变得勇敢坚强,虚惊好学,勇于进取。

中国传统文化趣味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趣味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趣味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能够增进人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带来无穷的乐趣和享受。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通过笔画和线条来表现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参与书法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耐心,同时也能够欣赏到美妙的书法艺术。

二、中国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一种通过泡茶和品尝茶叶来表现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茶艺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参与茶艺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茶香和茶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交流。

三、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折纸和剪纸来表现人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剪纸被视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参与剪纸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和美妙,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中国棋艺中国棋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育运动和智力游戏,它是通过棋盘和棋子来表现人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棋艺被视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智力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参与棋艺活动可以让人们增强智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加人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五、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通过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来表现人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民俗文化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传统民俗与武术起源的关联性研究——以南京高淳“跳五猖”为例

传统民俗与武术起源的关联性研究——以南京高淳“跳五猖”为例

2018年(第8卷)第18期体育大视野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8.243传统民俗与武术起源的关联性研究①——以南京高淳“跳五猖”为例史一凡 张银行(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摘 要:通过对传统民俗——南京高淳“跳五猖”的历史源起研究,探寻传统民俗与武术起源的关联性。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演、田野调查等科研方法,从历史发展、地域起源和动作剖析三个角度,归结出中国传统民俗与武术的发生、发展关联的一般性结论。

以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样本参照。

关键词:武术 传统民俗 跳五猖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243-03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folk customs,Nanjing Gaochun "jump five wild" ,historical research,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Folk martial art Association and the origin of the. By u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such as historical retrospection, logical deduction and f ield verif ication, the general conclus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customs 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 is conclud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geographical origin and act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period provides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sample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Key Words : Wushu; Traditional folk; Jump five wild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类项目)(项目编号:201711117061Y );扬州大学“十三五”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编号:YZUJX2015—25B )。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文艺民俗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文艺民俗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文艺民俗从春节的庙会花灯到端午龙舟竞渡、中秋月饼和元宵节的猜灯谜,中国古代的文艺民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和文艺民俗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一、绘画艺术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自古至今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经历了一个高峰期,产生了很多以人物为主题的佳作。

在宋朝时期,国画又经历了一次大的超越性的发展,画家们将重心转向了山水画。

但是,这些大师级的绘画作品,更多的是贵族、文人和学士的作品,真正参与到民间的画家并不多。

而另一方面,虽然民间艺术中的绘画艺术没有盛大的场面或是高大上的名字,但更具有村民特色、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实用价值。

比如说,女人们知道如何会绣花、捶花。

他们用自己手中的针线为自己制作出新衣服,即方便又好看。

同时,民间艺术中的绘画除了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生动模拟的“姑娘图”之外,还有很多具有实用性的“门神图”。

这些图案贴在了门前,可以起到驱鬼避邪的作用。

二、传统音乐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相比,更为令人意想不到。

传统音乐多数是各民族的民间乐曲,像京剧、评剧是新近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不过,从中国古代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音乐风俗之盛,可以算是全球的数一数二了。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古人对乐曲的迷恋可谓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

在中国的古代民间中,音乐常常被拿来祈求好运、穿梭空中的独具特色的各种仪式和庆典中承担一个重要的角色。

民间歌曲在表现爱情、亲情、友情,以及饱受病痛、困苦的生存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今天周杰伦的古风曲目中出现的那些乐器以及音乐节奏,都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民间音乐。

三、传统武术中国古代的武术产生于先秦时代,上古时期,武术被视为军事、实战、训练和纪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被用于舞蹈和庆典活动。

巫风武影:民俗民风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

巫风武影:民俗民风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

巫风武影民俗民风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巫风武影:民俗民风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研究西南地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座蕴藏着许多奇珍异宝的历史文化的天然博物馆,素有“歌舞之乡”、“节日之乡”、“傩戏之乡”、“木偶戏之乡”、“活态民族舞蹈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之称,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也同样是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研究。

1 西南少数民族巫风蕴含的武术文化密码西南地区巫风昌炽且历史悠久,有“巫风野火出西南”之说。

史称南中夷人“一切信使鬼巫”,“好诅盟”。

在西南少数民族的图腾巫舞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武术文化信息。

西南少数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发展较为滞后,不论在生产上亦或在生活中,对超自然的力量充满着膜拜和依赖,并幻想求助于这种力量来实现人类所不能够达到的各种企求。

从而西南少数民族“诸蛮族类不一,畏鬼神,喜淫祀”,形形色色的武术内容通过巫术这个载体传承下来。

可以说西南少数民族的“巫术”已经形成了西南少数民族武术表现形式的载体,并承载着中国武术套路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如纳西族原始巫教东巴跳中有群打、单打、三斗打、四门破、五佛跳、擒勾术、拳法、刀、枪、棍、剑、矛等就是整套的东巴武术拳谱,从中可以看出由初级武术套路形式到较高级武术套路形式发展的脉络。

巫、武在原始人那里是合二为一的。

云南沧源佤族聚居区的岩画上,就有似巫师的舞人挥矛而舞。

据调查,仅尚遗存在白族民间的巫舞计有22种,其中的武舞有:“大刀舞”、“棍舞”、“链铗舞”、“霸王鞭舞”等。

在西南少数民族今存的傩戏中,保存着大量套路武术的形式。

对练武术套路的雏型始终在巫术活动中存在。

如今犹存的带有明显巫术色彩的安顺地戏中,打杀拼刺等动作,没有虚杀、虚打,武打起来动作逼真、形象。

西南少数民族武术表演用鼓也源自巫术。

西南少数民族在表演武术时,多数用鼓、硭锣等伴奏。

如彝族以花鼓、钹、锣、唢呐伴奏;佤族以木鼓伴奏;景颇族拳术以鼓、风笛伴奏。

武术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武术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武术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摘要:在漫长的历史中,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教育现象和高雅的文化现象存在、发展,它具有丰富繁荣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中华名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俗作为一个科研对象,在世界现代人文科学中已经成为一门重要学科,不研究武术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民俗文化中的许多独特现象。

关键词:武术、文化特征、民俗文化、民俗活动浅谈无数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武术不只在汉族民俗中发挥中要作用,少数民族更把无数融汇到传统宗教节庆和仪式中,藏族敬佛娱人的热巴表演,壮族师公祁禳的舞雀刀法,苗族是奉古代战神蚩尤为祖神的,他们的武术更有着科学的体系和明显的文化特征。

研究武技在传统民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华民族崇尚勇敢狭义、豪迈尚武、锄强扶弱,向往侠者精神的民族性格,是在不同渠道、不同文化熏陶中凝铸而成的。

1 传统武术在生活中的地位传统武术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精华。

我们民族勇武强悍的武风,注定在民间大众的土壤中生根。

民间斗力、尚武习俗久已相沿。

寓兵于民,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庶民习武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百姓平民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用具,都可以成为得心应手的武器。

其中的一部分则演化为武术中的各种器械,如斧、拐、钯、铲、鞭、橛头等。

最典型的是江西一带流传的“剪尺刀”就是一套绝妙的“裁缝”武功:一手握剪刀,刺、剪、点、穿、钻、挑、封;一手持铜尺,劈、抡、架、截、击,实在太方便灵活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将民间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铸为12个巨大的铜人。

后来,徒手的“角抵”表演替代了武技比赛。

这种具有观赏性的表演,好看好玩,被历代皇帝继承。

直到清末,宫廷还设有“善扑营”,供养着一批摔跤好手,令他们比赛或表演,供皇帝大臣们消遣。

尽管角抵之戏,只是斗巧,并非斗力,但其中的争斗意识和胜负意识,同样反映了民间尚武的传统。

民俗:传统武术传承的载体

民俗:传统武术传承的载体

斗相 处的动 作和神 态创编 丽成的一 套传统 民间艺术 , 表演者应具备深厚的武术素养 和功底1 2 1 。
( ) 阵类 民俗 中 的武 术 三 战
现 。这一问题也说 明传统武术 练习者的家人大多数都
沙 河 藤 牌 阵 是 我 国古 代 战 场 实 战技 击 项 目, 已有 三 百 多 年 的 历 史 , 用 的武 器 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藤 牌 外 , 有 短 刀 、 使 还 三 齿 刀 、 矛 、 棍 等 , 战 时 常 设 为 二 人 对 打 或 多 人 对 长 木 开
从事 的传 统武术 比较支持 , 这一观点排在第 一位 。 认为 地方政府对传统武术大力支持 的占到 3 . 排在第二 95 %。 位, 地方政府 不管 、 限制 的所 占比例很 小 . 而严格 限制 的并没有 。这一结果显示 , 传统武术 生存 的外部舆论环 境, 主要指 政府方面对 活动都 是支持的 , 是传 统武术 这 得 以顺利开展 的一个保证 。
位 , 3. 有 21 %比较 支持 , 排在第二 , 邻居 中对 传统 武术
采取不管的态度的也 占 2 . 持反对态度的没有 。 2 %, 2 总体 来说 , 邻居的态度为传统武术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
表 3 社 会上 对 传 统 武 术 的 态度
与传统舞狮 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 ,舞武一体 ,娱神娱
选项 中 , 被选率最 高的是为传统武术活动培养新人 ,8 6
1 .% 。 73
传 统武术 基本上 以两种表现形 式出现 ,同时这两 种 形式 也不能截然分开 : 一种是 以拳种 、 流派 的形式 出
现 : 种 是 与 其 它 民 间 艺 术 形 式 如 音 乐 、 蹈 、 技 等 一 舞 杂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四川地区的文化特色,更是中华体育文化的瑰宝。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四川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四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文化。

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背景,成为四川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武术、民间体育和民俗体育等几个方面。

一、传统武术四川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四川武术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四川就有了剑术、弓箭等武术表演。

至唐宋时期,四川武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和流派。

四川武术以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注重实战为特点,其技艺精湛、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

二、民间体育四川民间体育丰富多彩,是四川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文化。

四川民间体育项目众多,如跳绳、踢毽子、秋千、爬杆、踩高跷等,这些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四川民间体育不仅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研究四川地区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民俗体育四川民俗体育是指在民间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表演的体育项目。

四川民俗体育项目众多,如龙舟、舞龙、舞狮、杂耍等,这些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四川民俗体育不仅是民间节日和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总之,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背景,成为四川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武术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关系

武术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关系

武术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关系所谓民俗乃是指民间自发创造或自发地继承保留的、具有传承性和象征性的、并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事象和物象。

它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物质生活的产物,同时也是民族意识、民族心理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依靠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来约束。

民间风俗一旦形成,便成为一个民族的一种习惯势力。

民俗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变化,而是同物质文化形态与精神文化形态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

我国著名学者黄遵宪在《民俗》中指出:“风俗之端始于甚微,搏之而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

然而,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

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

又踵而行之,及其至成。

虽其极陋甚弊者,举国之人,习以为然。

上智所不能察,大力所不能挽,严刑峻法所不能变,夫事有是有非,有美有恶,旁观者或一览而知之,而彼国称之为礼,沿之为俗。

”民俗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心理习俗,以信仰为其核心,主要是崇拜和禁忌;行为民俗,也是心理的反映,但更多表现为有形的传袭活动,如仪式、祭礼、婚仪、祈禳、驱崇以及岁时节日、纪念、游艺等方面;语言民俗,主要是以语言为手段表现人们的思想、愿望和要求的传承性艺术,包括原始神话、史诗、叙事诗、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各种口头文学,还有咒语、口诀、韵语等语言形式。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一、原始信仰长期留存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

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原始信仰习俗在中国长期延续有其多重原因:(1)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和发展的,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大雪节气民俗传统舞剑和武术表演

大雪节气民俗传统舞剑和武术表演

大雪节气民俗传统舞剑和武术表演大雪节气是中国24个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2月7日或12月8日,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在中国,大雪是冬季的重要节点,它标志着寒冷天气的到来,同时也象征着冬季的严寒和大雪纷飞的景象。

在这特殊的节气里,有许多民俗传统的舞剑和武术表演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冬季的气息,还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舞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宴会乐舞。

舞剑在大雪节气这个特殊时期表演,一方面是为了迎接严寒的冬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

舞剑动作矫健有力,激情澎湃,在寒冷的冬季中,展现出了勇士不畏严寒的坚毅精神。

舞剑者手持利剑,配合优美的舞蹈动作,表演出威武雄壮的场景。

观众们通常会被这样的表演所吸引,沉浸在剑气纵横的壮观场面中,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冬季带来的特殊魅力。

武术表演也是大雪节气的一个传统活动。

武术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武术表演集合了拳、剑、棍、刀等各种技巧动作,以独特的身法和力量感吸引着观众。

在大雪节气这个特殊的时期,武术表演通常会呈现出一种寒冷的冬日氛围,并通过深奥的招式和轻盈的身法,展示出武术的独特魅力。

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高水平的武术技巧,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力量。

除了舞剑和武术表演,大雪节气还有一些其他的民俗活动。

比如在北方,人们会堆雪人、打雪仗、踏雪寻梅等。

而在南方,人们则会品尝糯米饭团、划龙舟等。

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庆祝大雪节气的到来,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冬日的乐趣。

总之,大雪节气是一个寒冷的时期,但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舞剑和武术表演活动。

这些活动既能充分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带给观众们节日的喜庆和冬季特有的氛围。

舞剑和武术表演都是通过优美动作和精湛技巧,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在大雪节气中一同欣赏这些精彩的表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雪节气的传统民俗舞剑和表演技巧

小雪节气的传统民俗舞剑和表演技巧

小雪节气的传统民俗舞剑和表演技巧小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1月22日或11月23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雪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天气逐渐寒冷,大地逐渐冻结。

在这个节气里,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和舞剑表演,这些活动充满了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并且有着独特的表演技巧。

舞剑是一种融合了舞蹈、武术和音乐的表演形式。

在小雪节气期间,人们常常通过舞剑来祈求丰收和庇佑,同时也是为了庆祝冬季的到来。

舞剑的表演技巧主要包括剑法、技艺和编排。

剑法是舞剑表演的基本功,包括剑的握持、舞姿、剑势等。

剑的握持要稳健,既要保持剑身的平衡,又要灵活自如地完成各种动作。

舞姿要端正、舒展,既要显得威严庄重,又要动作流畅自然。

剑势则是展示剑舞韵律和力量感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剑势的切换和变化,可以让表演更加生动有力。

技艺是舞剑表演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身体控制、舞步、剑法等。

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够保持整个表演过程中的平衡和力量感,使舞姿更加优美动人。

舞步要灵活轻快,与剑法相配合,通过舞步的变化来展示舞剑的韵律和美感。

剑法则是舞剑表演的核心技巧,不同的剑法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剑身的转动、挥削、俯仰等。

编排是舞剑表演的重要环节,涉及到整个表演过程的流畅性和观赏性。

好的编排可以让舞剑表演更加协调和有序,使观众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其中的美感。

编排不仅仅是单纯的动作连接,还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感和情感表达,通过合理的组合和安排,将各个舞者的动作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舞剑表演作品。

小雪节气传统民俗舞剑和表演技巧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思考。

随着时代的变迁,舞剑表演也在不断创新和进化,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和技巧。

例如,现代舞剑表演常常加入了音乐、灯光、服饰等元素,以增强观赏的效果和艺术的表现力。

总之,小雪节气的传统民俗舞剑和表演技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剑法、技艺和编排的练习和创新,舞者们能够将祈愿和庆祝的情感融入舞剑的表演之中,带给观众们独特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梅花拳派看义和拳运动中的民俗因素,张士闪著,民俗研究1994年第四期
笔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实质,是清朝末年一些乡村社会民众通过历史性武术传承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社会文化民俗团体所发生的一次突发性群体暴动行为。

笔者试图通过对梅花桩拳派民俗的考察,揭示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土壤、思想状态和它随历史契机猝然爆发并波浪式发展的深层原因。

义和拳运动是梅花桩拳派民俗群体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体制、文化发展趋势所做出的调整、改善的强烈暴力的反映。

事实上,当年义和拳的始发地带和后来运动最为活跃强盛的地区,正是当时梅花桩拳术比较普及、拳派民俗稳固兴盛的地方,皆属梅花桩拳派民俗“密点”。

通过对梅花桩文场的考察,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梅花桩拳派不是什么“教”,“义和拳教”也无法涵盖整个义和拳运动的组织形式和文化源流。

梅花桩拳派有着自己培养人才的规范思路:文理统驭武功,武功深寓文理。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日,全国各地的梅花桩拳民都要都预先约定的祖师纪念处举行大规模的“亮拳”活动,时至今日仍长盛不衰。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亮拳”。

在这期间,各地拳首商议着一年来的拳派事务,解决有关问题。

中国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特点在这里展现出它极其和谐、极富情感凝聚力的一面。

整个活动既是传统智慧的巧妙运用,又是个人灵性的自由发挥。

可以说是梅花桩拳派一年一度的力量大检阅、情感大交流,是梅花桩拳派民俗场形成、辐射、强化的重要方式,它本身也是成为梅花桩一项很有特色的民俗事象。

身临其境的人们往往会对这种“场”的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隶、山东义和拳运动中的民俗因素: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日深而导致的民族危机形势,面对法、德教会势力不断掀起精神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梅花桩拳派以传统民俗为号召,团结民心,检视拳众力量,张扬民族精神,开始了针对西方教会侵略势力的对抗尝试。

中西宗教信仰和社会礼俗的矛盾冲突,是义和拳运动的直接成因和初期斗争形式,而且又贯穿于整个运动的始终。

这是一个内聚力较强并富有抗外性的民间拳会组织,反映了华北村落农民的群体心理意识,并代表了传统文化的某些精华部分。

他们以传统的“亮拳”习俗作为斗争的发轫和多次行动的集聚方式,民俗因素在整个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从“洋兵就要来了”这句话在当时的多次流播及其惊人效果,可以看出中西民俗文化的隔阂对运动起了多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义和拳运动是梅花桩民俗群体作为一种比较独立的传统文化意识载体,以暴力对抗为基本形式,与它所处的时代社会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能量交换。

2、梅花拳的复兴与华北乡村的群体认同,张国栋,[美]Thomas A.Green,李运著,民俗研
究2016年第5期
笔者采用的是质化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田野调查中的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

其中的一位作者是梅花拳的内部传人,作为局内人来参与调查和研究。

文章访谈涉及到的问题有:当地梅花拳的传统、个人的习武经历、梅花拳对个人和社区的影响、梅花拳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梅花拳未来的看法等。

尽管梅花拳在官方的记载中出现得较晚,但根据义和团运动研究专家路遥的成果、武术史学者周伟良的研究、相关民间武术文献以及梅花拳的传承谱系,可以确定它早在明朝末年就出现在山东和江苏的交界地带,并在整个清朝沿着山东、江苏、河南和河北的交界地带在广大的乡村社会传播开来。

文章将通过回顾梅花拳的变迁历程及对当下城镇化背景下梅花拳复兴的田野考察,探寻这一民间文化复兴的社会因素。

聚焦于梅花拳的书写历史、口头历史、传承现状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

文章得出的结论:从明末至今,梅花拳历经各种战争和政治更替,并在当下的城镇化背景下经历着其传统的复兴。

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华北乡村的社会基础为梅
花拳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而同时,梅花拳通过自身的群体认同、关注女性、老少皆宜及其成员的文化自觉等特点影响着当地人的社会和精神生活。

文化存在的最充分理由在于该文化能够帮助它的持有者适应社会的变迁。

华北梅花拳复兴的关键在于,它整合了多种民俗要素,让当地人重新体验到了曾经失去的群体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既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也内含于精神世界。

总之,梅花拳通过各种努力获得了其成员、当地民众以及政府的认可,并在与三者的关系之间保持某种平衡。

因此,梅花拳的复兴对于当今城镇化背景下民间武术、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乡村社会的公共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3、民间武术的“礼治”传统及神圣运作———冀南广宗乡村地区梅花拳文场考察,张士闪著,民俗研究,2015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