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研究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留学幼童影响研究

洋务运动留学幼童影响研究

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影响研究姓名徐广平班级高层次3班学号2015503145学院民族教育学院日期20160424目录【摘要】 (1)第1章引言 (1)1.1 选题意义 (1)1.2 文本框架 (1)第2章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留学生原因 (2)2.1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欧美的国内社会背景 (2)2.2 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国内条件 (2)第3章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情况分析 (3)3.1洋务运动留学期间国际背景 (3)3.2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状况 (3)第4章对洋务运动时期留学幼童的评价 (4)结语 (5)【摘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两度战败,加之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统治陷入了危机之中。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采取自救措施,洋务运动便应运而生。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开办工厂学习近代工业器物的过程中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

为了便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选派幼童留学欧美成了洋务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赴欧美留学为主,由清政府出资设立办事机构管理留学幼童学习生活。

在留学生被派出前,以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洋务臣认真筛选符合条件的留学人才,积极筹措经费,审慎选定官员监督,在这些准备活动结束后,留学幼童分四批派往英美德法,使得留学幼童受到完整的西方教育,学习先进的文明科技,为日后归国富国强兵奠定基础。

关键字:洋务运动留学幼童第1章引言1.1 选题意义留学风潮席卷的现如今,我们应追溯其历史,全面而又细致的了解中国留学生初始的模样。

动荡不安的中国近代史开端是自然经济主导的中国与工业革命培育下的欧洲强烈碰撞,文化,思维的差异使得中国大众对西方有着坚定的排斥心理,但正是在这种情形中,在洋务大臣们策划和资助的下,使留学幼童冲破旧文化对自身束缚,踏上了前往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道路。

1.2 文本框架第1章引言第2章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留学生原因该章节首先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留学幼童的国内社会背景,其次分析派遣留学幼童国内条件和国外现状。

洋务运动若干问题探讨

洋务运动若干问题探讨

务运动中的开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部分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成果,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社 会的新阶层——工人阶级,加速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社 会的进步。随着新式学堂的开办,中国的近代教育也开始了。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并挑选旗人子弟于此学习外语,修炼翻译,英国亨利 ·惠顿⑴的《万国公法》也在此开讲,清政府以该部法律解决了一件国 际海事纠纷,得到1500两白银的赔偿④。这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与外 帝国主义的交往中第一次取得的胜利。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逐步 实现与国际接轨。但是清政府统治者却不能同时“国际化”,没有真正认 清世界的趋势,始终没有制定出一个全国性的总体规划,积极主动的改 革旧制度,适应新的时代,这必然导致失败⑤。 我们必须从不同角度看待洋务运动,既肯定它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要 认清弊端与不足,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断反省,从而使自己更好的发 展。这才是进行历史研究的目的。 注释: ⑴亨利·惠顿 美国著名国际法学家,著有《国际法原理》 参考文献: ①张鸣《历史的坏脾气》(M)中国档案出版社 ②《清实录》光绪朝,光绪元年四月 ③汪中求 《1750-1850的中国》(M) 新世界出版社 ④徐立亭,赵锡元 《中华五千年》(M)吉林文史出版社 ⑤王宪明 蔡乐苏 《中国近现代史述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同年秋同治帝即位年轻的亲王在议和期间饱受屈辱强烈刺激之下奕不再像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那样无动于衷曾国藩曾四更成寐五更复醒念夷人纵横中原无以御之为之犹悸李鸿章等少数精英也对这一数千年来未有之局有了认识面对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明确传统的改革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洋务运动若干题探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采取措施应对当时的危局。这场运动涉及内 政、外交、军事、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后世称之为“洋务运动”。同 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本文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失败的原 因,对洋务运动进行探讨,并作出了客观的总结。 一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此时西方列强们在工业革命以后,急需 寻找新的市场,倾销商品,他们将目光放在了这个古老东方封建大国, 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侵略者以武力强行打开 中国大门。在反侵略的过程中,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方船坚炮利。 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享受诸多特权,外帝国主义仍然不满足,提 出要在北京派驻使节,并写入《北京条约》,这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就近 控制,攫取更多的利益。同时,太平天国人民起义爆发,面对如此的内 忧外患,咸丰皇帝不理朝政,避居热河行宫终日与醇酒美女为伴。奕 等人处于现实的考虑为“通筹夷物全局”,奏请皇帝在北京成立新的机 构。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皇城以东一罚没的私宅中正式开 始办公总理对外事务。同年秋,同治帝即位,年轻的亲王在议和期间饱 受屈辱,强烈刺激之下,奕立下宏愿致力国富,政府官员也不再像第 一次 鸦片战争之后那样无动于衷,曾国藩曾“四更成寐,五更复醒,念 夷人纵横中原,无以御之为之犹悸”, 李鸿章等少数精英也对这一“数千 年来未有之局”有了认识,面对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明确传统的 改革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西方的强大深深地触动了这些开明的地主阶级的心灵,于是纷纷寻求强 国富民之道,并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基础下提出“中体西 用”的理论,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在此种 种危机意识的领导下,在奕等人掀翻肃顺集团的辛酉政变之后,出现 了沿新轨道发展变化的迹象。1861年曾国藩成立安庆内军械所,标志着 洋务运动正式开始,同时这也是最早的近代军事企业。 二 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主要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地方有 张之洞。运动中首先兴办的就是军用工业。规模最大的有李鸿章的筹办

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的研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

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革,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是一次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那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呢?———————————————————————————————————————参考文章:1、作者:梁小民题目:《洋务运动失败的真实原因》出处:保钓同盟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

其实何止他们不去触动封建思想,连他们本人也是传统思想的信徒。

那时保守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不在根本的思想认识上,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

例如,对于铁路的不同态度。

当然,与保守派相比,洋务派还算进步的。

他们毕竟睁开了半只眼睛,主张“师夷之长”。

尽管这种“长”完全是技术性的。

但是,洋务派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

这才是洋务运动失败,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

———————————————————————————————————————2、作者:蒋国化题目:《洋务运动评价,兼论洋务运动算不算失败》出处:川教社历史课程网目前看来,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主要有三种基本观点。

一、基本否定。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范文澜、胡绳和刘大年。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主导学科:历史学校:海口市第一中学班级:高一(3)班课题小组:组长杜婷高一(2)班组员黄书婕高一(3)班指导老师:王燕一课题背景历史,记载了古往今来,人类的社会活动.我们进行历史研究除了理解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进程,正确地认识历史.二研究目的1.培养科学精神。

2.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三研究过程1网上收集2分析选择四研究方法1网上搜集资料2查阅图书资料五学习体会通过网上搜集的资料,我们对历史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深刻的理解。

完成此此课题的研究,使我们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19世纪下半叶,日本和中国这两个当时社会背景相似的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分别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

可是日本成功了,中国却失败了。

多少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此痛心疾首!本文试图就两国变革运动的社会背景、指导方针及其变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寻求其成败的原因。

一、同一背景下的两种社会变革运动1842年8月29日,在炮口对着南京城的英国军舰上,道光皇帝发派的“盛京将军”耆英未经谈判便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赔了银子,割了香港,允了五口通商,分享了关税。

紧接着,两年之内,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相继签订,孤芳自赏了2000年的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

1854年3月8日,在美国军舰火炮射程之内,在500名美国水兵的注目之下,随着17响礼炮的轰鸣,美国舰队司令和日本德川幕府的代表开始了通商谈判,签署的文件叫做《日美亲善条约》。

紧接着,两年之内,日英、日俄和日荷之间都建立起了“亲善”,德川幕府200年的闭关锁国瞬间崩溃,日本面临着和中国同样的危机。

两国统治者为了挽救社会危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分别进行了一场以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运动。

研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

研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

研究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近代洋务运动是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进行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措施。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而且在社会观念、思想觉醒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赔款的压力,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洋务运动提出了发展工业的口号,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这使得中国的纺织、造船、冶炼等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后来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其次,洋务运动在军事方面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组建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这使得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提升了国家的地位和声望。

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动了军事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备现代战争观念和技能的军事人才,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此外,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

这使得中国的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培养了一批具备现代知识和科学素养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而且在社会观念和思想觉醒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变革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中国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经验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

这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真正掌握现代化的核心技术和知识。

其次,洋务运动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洋务运动在思想觉醒和社会观念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却相对较少,这限制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度和广度。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Word文档]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Word文档]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关键字: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就从洋务运动的科学发展为主线,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方面产生的各方面影响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梳理,对洋务运动过程中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并针对产生的各种现象进行总结进行总结,试图得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积极作用的结论。

当前中国学术界对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各种变化从各方面都进行了探讨,虽然洋务运动本身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的带领中国走向近现代的发展道路,只是清朝官员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

但是洋务运动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正面的作用,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希望能过客观公正地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科学;进化论;科学体制G322.9;K256.1 A 1009-914X(2016)30-0218-01在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洋务运动一直是专家学者们不可跨越的研究对象,也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专家学者对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以及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各种企业和失败的原因都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做了详细的研究。

但是,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研究的著述还比较少,因此,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个角度,从洋务运动兴办的各种企业,以及在当时中国相关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以及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学体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梳理。

一、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企业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残酷洗礼,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也使得当时的清朝政府意识到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在当时的清朝政府内部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论,但是清朝政府将战争失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于西方国家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换句话就是洋人有着坚船利炮。

这就使得清朝政府内一些开明的官员和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挽救当时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探究研究报告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探究研究报告

洋务运动与明日维新对比探究研究报告明日维新和洋务运动作为日本和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所进行的改革。

他们在年代、历史背景、措施和一些影响方面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因此,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多向历史学习,学习过去的经验教训,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对比,不仅能让我们对历史有一个新的见解,而且也可以知道我们的现在的改革。

明日维新和洋务运动的发生是存在历史必然性的,这样的必然性是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方向,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向工业化、民主化发展,因此,在这样大的潮流面前,中国和日本都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在这样的社会变革大潮流的面前,中国和日本都被迫面临着相同的挑战。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两个改革的历史背景。

社会经济背景就社会经济层面而言,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已有明显差异。

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已拥有各类现代商业元素。

如: 日本幕府时代已有专责封地管理的“藏元”,称为“两替屋”的银行业,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商业元素。

明治维新只不过是把各种商业元素予以结合,成为强大的力量影响全国①。

而当时的中国在现代商业元素方面的发展几乎为零,商业比较落后。

社会上的商业行为仍以农业为其根本,欠缺银行业、保险业、会计业、法律业等现代商业体系的必要机制②。

当时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思想还比较落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接受新兴事物,要想在中国推行较大的改革,容易被传统社会排斥,不易产生显著的成效。

虽然当时中日在经济上有所差异,但两国都与西方有极大的差距。

日本德川幕府晚期面临前所未有的体制危机,无法解决财政恶化、通货膨胀、农村土地兼并和城市无业流动人口增加等问题③,日本也面临着经济上的危机。

而且在两国之前都对外实行锁国政策,封闭的政策使两国都落后于西方世界。

政治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十分不稳固。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④。

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一、引言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是中国和日本两个东亚国家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实施的重大改革运动。

这两次改革运动的目标都是近代化,任何一个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无法忽视教育的作用。

本文旨在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两次教育改革,探索它们的差异与共同点。

二、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内容1. 背景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政府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兴起的一次力图强化国力的综合性现代化运动。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前所未有的军事技术、经济技术的巨大差距,中国晚清政府开始转变思想,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 内容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主要关注三个方面:招收外国教育人员、设立新式学堂和修订教材。

首先,晚清政府开始招收大批外国教育人员,通过引进外教的方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

著名的洋务人才有曾国藩、李鸿章等。

其次,晚清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这些学堂主要注重科学、技术、军事、航海等实用性的学科。

最后,晚清政府积极修订教材,尝试将西方的知识体系引入中国。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图解太史公原著钩沉》。

三、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内容1. 背景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叶日本政府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运动。

面对列强的压迫和侵略,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推动了教育改革。

2. 内容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建立现代学制、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和培养实用人才。

首先,明治政府建立了现代学制,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了完整的学制体系,并制定了统一的教育计划。

其次,明治政府大力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包括教育目标、教学法和教育思想。

日本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前往欧美接受教育,学习西方教育经验。

最后,明治政府致力于培养实用人才。

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培养军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人才,推动日本现代工业的发展。

四、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比较1. 改革动机与目标洋务运动的改革动机主要是面对列强的侵略,试图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以增强国力。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研究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研究

┃文化丛谈┃洋务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的60至90年代,持续时间有30年,因为倡导师夷长技,它在我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当时,洋务派们深刻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技术的高端性和便捷性,更认识到自己身上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决定谋求更多的强国机会,于是大力引入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业设备、技术项目、文化内容,这种种表现令当时的旧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我国近代化发展揭开了华丽的序幕。

一、洋务运动对我国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激活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改变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西方列强们纷纷使用先进技术和武器来侵略中国,我国也被动地卷入世界近代化的队列之中[1]。

当时的工业革命到了尾声,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大工业之余,投入更多的精力侵略他国和扩张自身势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各国纷纷被赶到了工业化道路上,中国的近代化就此产生。

特别是在19世纪的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被作为清政府首个有益的探索开始普及,更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其在历史上深刻的影响地位也由此慢慢呈现。

首先,因为洋务运动将较多的注意力投放在军事工业领域之中,必然会消耗较多的经费和资源,一度还深陷亏损的尴尬境遇之中,相关主办人员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国首个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洋务运动期间兴办了包括矿务、铁路、电讯等产业项目,他认为兵者末也,各种创制则皆为立国之本,主张将强国融入求富的活动过程当中。

至此,洋务派便秉承着寓强于富的理念,集中更多的力量来筹建民用类企业,诸如冶炼、采矿、纺织企业等,为后续更多民用企业兴起奠定了基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福州船政局、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炼铁厂等,对应的实现形式表现为官办、官督商办以及民办。

不管哪种形式,都需要招用工人参与生产活动,同时将产品销售到各个区域,从中获利,整个过程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性。

不过,正因为如此,才有更多的资本去购买新型的机械和技术设备,帮助中国创办属于自己的近代工业体系,再吸收更多的人力去生产产品,的确发挥出部分克制西方经济侵略的作用。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研究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于19世纪末在中国境内推行的一项现代化运动。

它开始于1861年的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于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期间,大量的西方技术和学问进入了中国,无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的出现清政府在遭受太平天国的挑战时,意识到中国自强的必要性,开始大力推行了科技进步和文化革新。

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群倡导洋务的官员。

\此时,西方列強已经逐渐抢占了全球的制高点,成为世界的霸主。

中国面对列強压力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搭上现代化的快车进步的重要性,“洋务派”官员便倡导以笼络城市与海外商人,发展工业和进步技术的方式来提升中国的国力。

二、洋务运动带来的好处1. 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的出现,让中国开始逐渐了解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制度,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

在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人与欧美列強混合工出的新器具、新科技得到了中国的应用。

这不仅起到了保障国家安全的效果,还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了初步的成功。

2. 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自主研究新兵器和火药的研究,在科技方面借鉴了外国的技术和学问,对中国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也正是这些学问的汇集,打造了更多的新器具,使清廷掌握了更多的掌控权力的机会,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打破了历史局限洋务运动时期,在清廷后期这个封建式的中国社會中开始开启了对外新思维的局限,将中国引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使中国开始与外部界联系,不再是那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国家。

三、洋务运动带来的挑战尽管洋务运动将中国推到了现代化的先河上,也有着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1. 经济发展缓慢,资本积累不足想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本积累,但清政府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清廷内部贪腐严重、官员撤职后却抱大腿要求恢复,制度环境不一,所以资本积累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很难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读书报告

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读书报告

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读书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东元的著作《洋务运动史》详细地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围绕夏东元的著作展开讨论,深入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影响。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与起源洋务运动始于清朝晚期,是因应西方列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压力而兴起的一场寻求自我振兴的改革运动。

夏东元在其著作中指出,洋务运动的发端可以追溯到道光年间,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兴盛,清政府意识到中国在军事技术、工业制造等方面与西方的差距,因此开始着手进行自我完善与振兴。

二、洋务运动的发展与成就在夏东元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晚清时期迅速发展,形成了许多工厂、学堂以及先进的制度。

洋务派领导下的工业、军事、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开创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基础,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洋务运动的成就包括振兴军备、兴办实业、开办学校、引进先进技术等,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与反思洋务运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失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的片面性、制度的腐败以及社会观念的僵化等方面。

洋务运动在晚清时期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洋务派领导下的改革在政治上缺乏坚定的支持,经济上依赖外国资本,以及在思想上未能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等原因。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给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挫折。

四、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促使中国社会思考自身的改革与振兴之路。

洋务运动还对中国近代史中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夏东元的著作《洋务运动史》为我们深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成就与失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洋务运动教研活动记录

洋务运动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自强运动。

它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化国防实力,推动国家现代化。

为了深入研究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经验教训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洋务运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2. 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经验教训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 探讨如何将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4. 提高教师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资深历史教师李老师主讲“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启示”,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原因;(2)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3)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及成果;(4)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2. 分组讨论:将参会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洋务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3)如何将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4)洋务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 互动交流:各小组代表就讨论成果进行汇报,全体教师就汇报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育问题。

四、活动过程1. 主题讲座:李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详细阐述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及历史意义。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2. 分组讨论: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针对讨论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观点:(1)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如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等;(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指导思想错误、管理体制僵化、资金不足、缺乏人才等;(3)将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等;(4)洋务运动对后世的影响:激发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精神、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等。

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比较研究

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比较研究

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比较研究18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倡导和发起的洋务运动和19世纪末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挽民族危亡而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人为抵御西方侵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作出的回应。

尽管这两次轰轰烈烈的运动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对中国近代化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其功绩不可磨灭。

尤其对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刻的中国来说,重温这段教训深刻的历史,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两次运动发起因素的比较1.两次运动发起原因的比较从乾隆后期开始,清王朝的统治就日趋衰落,危机四伏。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为掠夺原料和开拓商品倾销市场,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疯狂的侵略和扩张。

而积贫积弱的中国自然难逃此劫。

于是虎门销烟便成了列强挑起战争的借口。

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廷在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割地赔款。

《江宁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侵略者攫取到了大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

而中国则一步步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更使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列强在战争中使用的洋枪洋炮使清军的大刀长矛自惭形秽,而此时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又让他们忧心忡忡。

于是一些有见识的大吏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装备军队来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主张。

从另一方面看,清朝廷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加紧搜括人民,不堪忍受屈辱与剥削的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汇成强大的革命潮流。

太平天国运动,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起义和长江流域以及两广的天地会起义,使清朝廷统治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之中。

清朝廷为了摆脱统治危机而发起了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的诱因是中日甲午战争,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第一届议会上公然提出了不但要保卫国家的“主权线”,而且要保卫领土以外的“利益线”的侵略理论。

日本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于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

在这次较量中清朝廷又一次大败而归,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遭受了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割地、赔款和掠夺。

洋务运动2019——2019年的研究状况概述 共44页

洋务运动2019——2019年的研究状况概述 共44页

黄志红在他的文章《论“中体西用”思想与洋务运 动》中,对中体西用思想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他认为,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曾经是一种先 进的思想理论,对打破几千年的封建顽固保守思想, 推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永远肯定的。但是当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需要对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作进一步的改 革时,当新的维新变法思潮勃兴时。它便成为洋务派 伙同顽固派阻碍这种改革的反动的思想理论,从而 使由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丧失继续前进 的可能。
3、经济:
这个时段关于洋务运动与经济方面的研究角度大都 比较新颖,学者从经济学方面的保险业、融资、证劵 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了研究,认为洋务运动不仅为民 族保险业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平台,也产生了对民族保 险业的迫切需求,提供了民族保险业赖以生存的物质 基础。洋务运动还促进了中国近代股票市场的形成 及发展。洋务运动对内融资的手段主要是整顿传统 税收和征收新式商业税两类。还有对当时对外通商 口岸变化以及对外贸易态势的研究。洋务运动时期 企业劳工的雇佣和管理的研究。
7、学位论文小结:
通过以上我们的资料整理可以看出,在20002019年之间,在学位论文方面关于洋务运动 的研究领域是相当广泛的,但也体现出了集 中性的特点,像相关人物、国防、教育的研 究相对较多。
这些论文对洋务运动的研究都深入到了非常 具体的领域,有的论文具有相当的专业性。
但对于洋务运动性质、思想派别等传统的研 究领域则很少涉及。
二、2000-2019年洋务运动相 关学位论文研究
根据我们组的认真搜集,在2000-2019 年这段时间之中发表的学位论文共有15 篇。这些论文涉及洋务运动的人物、思 想、科学技术、教育、国防等各个领域。
学位论文的具体分类及重点论文简 析:

大学生洋务运动小组报告

大学生洋务运动小组报告

大学生洋务运动小组报告一、引言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中国的工业和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由大学生洋务运动小组撰写,旨在探讨洋务运动的发展背景、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启示。

二、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正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传统的封建社会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清朝政府为了振兴国家,引进外国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和近代化而展开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努力。

三、发展过程洋务运动始于道光年间,经过同治、光绪两朝的推动逐渐兴盛起来。

清朝政府相继设立了船政局、江南机器制造局、北洋船政局等机构,引进了西方的科学、军事、制造、交通等技术,并大力兴办近代工矿企业。

期间,洋务运动发展的重点包括军事改革、教育改革、制度改革。

然而,由于内外多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逐渐衰落,未达到最初的目标。

四、影响洋务运动虽然没有完全实现其目标,但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1. 科技引进: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科技,为近代工业化打下技术基础。

2. 工业发展: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办了一批现代工矿企业,为中国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3. 思想启示:洋务运动促使中国人开始思考自身的落后和振兴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启示洋务运动对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1. 开放心态:洋务运动展示了中国人接受外来先进技术的勇气和智慧,我们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时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

2. 自主创新:洋务运动在科技引进的同时,推动了一批本土创新,我们应当注重自主创新,不仅要学习他人的经验,更要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教育重要性:洋务运动实施教育改革,重视培养人才,我们应当重视教育投入,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六、结论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潮流之一,虽然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的研究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的研究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的研究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经历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感到了强烈的生存危机。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和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以及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根本原因就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地位。

洋务派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洋务运动的过程洋务运动的内容涉及军事,政治,教育等许多方面。

前期主要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用工业,巩固国防。

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企业。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和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lin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企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在创办军用工业中燃料和材料的需求,以及解决交通运输的困难。

另一方面就是获得利润,洋务派在创办军用工业的时候,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自强的过程中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论洋务运动小论文

论洋务运动小论文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试图从现代化的视角来探寻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

首先,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

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

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

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相当自足的社会体系,生产主要靠人力。

中国自古有较多的科技发明,并长期在世界占领先地位,但自14世纪后科学技术一直处于僵滞、停顿的状态,以致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的科学革命,科技也未能大量用到生产上。

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心价值系统,重天人合一,重社会秩序与人伦规范。

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外部世界的挑战,而是源自内部的传统危机,但历史总是依照自身逻辑消解和克服这些危机,进入又一轮王朝循环。

然而自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及文明示范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的历史走向。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即是西方之技术。

于是,在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应时兴起。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最初两家也是手工业生产,没有使用机械动力。

但以后建立的诸厂均一开始就进口外国的机器设备,引进国外技术,以至聘用外国技术人员。

郭艳先“洋务运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郭艳先“洋务运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专 门课程 的研究 性 学 习 。作 为 教 学 策 略 的研究 性
( )确定 课 题 ,学生 可 对 原先 设 计 的题 目进 2
行探讨 ,也 可 以从不 同角 度另 行设计 题 目。
学 习是指 以学科 课 程 为 载体 ,教 师 通过 指 导学 生
的研 究性 学 习 活动 ,来 完成 学科 教 学 任 务 的一 种
( 二) 研 究过程
全 体 同学参 与讨 论 、辩论 ,教 师 引导 点拨 。
( ) 心得体 会 三
1 一 阶段 :引导学 生 进入 问题情 境 。 . 第 ( )让学 生 对 洋 务运 动 的背景 、过 程 、影 响 1 等有 一个 系统 的 了解 。
1研 究性 学 习是 一 种 全新 的 教学 理 念 和 教 学 . 方 法 。研 究 性学 习可 以分 教 学 策 略研 究 性 学 习 和
在 组织 “ 一分 钟演 讲 ” 时 ,设计 了一些 贴 近 学生
的信息 交流 。课 外拓 展能够 保 良好 的信 息来 源 ,
激发学 , 的学 习潜 力 ,对课 教学 起到 促进作 用 I i 围绕 小学语 义 的多 层次 、多维 度 教 目标 ,采 取 学 行之 有效 的课 外拓 腱办 法 ,足重 要 而现 实 的 笔 者 通过 长期 实 践 ,总结 了一些 小 学语 文课 外拓 展
◇ 四川 成 都 西川 中学 符 卫
( 一)研 究方索设 计 1 学构想 与 目标 : . 教 ( )通 过 本课 题 的研 究 ,探 索研 究性 学 习 与 1
( )根 据 选择 的题 目进 行 分 组 ,每 组 推 出 一 3
位组 长 。
( )到 图 书 馆 、上 网查 阅资 料 ,搜 集 信 息 。 4 向学 生介 绍 近 年来 学 术 界对 “ 务运 动 ”的 研究 洋 动态 。指 导学 生查 阅资料 ,写作论 文 。 2第二 阶段 :师 生共 同实践 体验 。 . ( )收集 整理 有关 “ 1 洋务 运动 ” 的历史 资料 。 在 中学 里 ,学 生 能够 直 接 获取 的与 自己研 究 相 关 的信 息资 料相 当有 限 。鉴于 时 间和空 间 的局 限 性 , 我采 取 的方 法 是 :从 图书馆 与 书 城查 阅 、收 集 洋 务运 动 相关 的 书籍 与 论 文 目录 ,向 学生 推 荐 ,尽 量 减少 学生 查 找 资料 的盲 目性 。很 快 ,学 生 获 得 了 不少 第一 手 资 料 。在 此 基础 上 ,我 要求 学 生 将 获得 的资 料 “ 去粗 取精 ,去伪 存真 ” ,逐 步学会 有 逻辑 、有条 理 地 整理 和 归 纳 ,并 仔 细研 究 其 内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的研究
背景:
洋务运动对于清朝历史的发展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乃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都有极其深远地影响。

但这部分内容非常理论化,晦涩难懂。

目的意义: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挽救清政府腐朽统治的自救运动。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此课题,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和中国历史上的变革,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参与人员:
饶道诚、陈雅娟、林慧敏、李博文、苏秋李、叶晨翌
分工:
1、搜集整理史料:饶道诚、林慧敏
2、图片实物资料:李博文、苏秋李
3、撰写论文成果:陈亚娟、叶晨翌
4、制作幻灯演示:——————
活动步骤:
1、搜集相关文字资料和影视图片资料
2、对史料进行整理,集中讨论研究
3、活动总结、成果展示
活动过程:
通过图书馆过刊和学生电子阅览室,查询相关史料和图片资料。

询问相关老师和学者。

调查访问对象:
历史老师、有关学者
讨论问题:
1、洋务运动的内容
2、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出现在19世纪六十年代
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
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历史选择了地主阶级洋务派担当起了推动近代化进程的任务,他们的探索历程曲折艰难。

2、洋务派近代化的探索,终究改变不了封建生产方式的抵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扭曲的近代化经济形态。

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

没有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焉能不败?“中体”不变,则企业官营国有的封建性质不变,引进的机器大生产被落后的封建体制所奴役,势必被扭曲,被戕害,其生命力焉能长久?洋务运动不变“中体”,并试图利用“西用”来“自强”,来“求富”,来巩固“中体”,“西用”被作为“富强之术”,被作为巩固“中体”的技术手段。

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洋务企业不变的是封建体制,不变的是封建性质,变的仅仅是技术,变的仅仅是手段,是中国传统封建王朝官营国有经济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改良。

这个新形势就是引进利用西方的机器大生产和科学技术,与以前传统王朝国家在自身内部挖掘提高有着明显不同。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清王朝统治阶级开明派以“西用”嫁接“中体”实践的破产,宣告了对封建经济进行改良的破产。

洋务运动的失败,昭示了古老封建经济的日暮途穷,只有彻底打破封建经济体制,改变经济运营模式,才能够挽救中国经济。

一: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出现在19世纪六十年代
1 思潮转变为社会运动需要一个准备阶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一有思潮就同步发生社会运动,更何况那时支持新思潮的人寥寥无几;
2 当时清政府在与外国资本主义联手对抗太平天国和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逐步看到了外国先进科技的好处,于是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虽然只限于器物范畴;
3 在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步步地在加强,自然经济也随之一步步地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意识也在慢慢地潜滋暗长。

同时清政府看到外商企业获利丰厚,也从中收到刺激和诱使;
4 一般来说,满族统治者中,除了极个别的能接受新思想外,大多顽固守旧。

而主持洋务运动的,绝大多数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中逐渐崛起的汉族地方督抚,这些人在60年代前,除了个别外,大多默默无闻.
5 60年代后,社会危机和边疆危机愈来愈突出,清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必须得采取一些办法.
二:
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
相同点:都要维护腐朽的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顽固派、洋务派、在保留君主制的问题是一致的。

顽固派和洋务派在维护封建君主制制度方面一致。

不同点:洋务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而顽固派则原封不动的维护。

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洋务派能够看到西方先进的东西,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实际上主张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应变”。

顽固派是维护封建制度,阻止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

洋务派虽然在政治上与顽固派有一致的一面。

但他们兴办了一批近代
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

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求稳怕乱,抗拒抵制。

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他们去接受新的东西,同时也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四:
洋务运动的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人物:曾国藩地点:安庆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人物:李鸿章地点:上海1866年:福州船政局人物:左宗棠地点:福州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人物:李鸿章地点:上海1880年:电
报局人物:李鸿章地点:天津1893年:唐胥铁路地点:唐山创建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竣工。

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

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2.洋务派还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