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饮食是人类生存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首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人类早期,人与其它动物一样,饮与食只是它们的天然本能。
但当人类开始用火熟食、进入文明时代,尤其是用陶器开始真正烹饪的时候,人类饮食品成为自身智慧和技艺的创造,人类的饮食便与动物有了真正的区别,具有了文化属性。
⏹人类饮食的历史成为了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逐渐形成了人类的饮食文化。
老子论饮食:⏹治大国若烹小鲜。
⏹圣人为腹不为目。
⏹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论饮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食不餍精,脍不餍细。
”⏹“凡食,色恶者勿食,味恶者勿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唯酒无量,不及乱。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孙中山“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中餐将成为“世界人类之师导”。
“悦目之画,悦耳之音,皆为美术,而悦口之味,何独不然?”⏹中国四大国粹:书画、京剧、中医药、中国烹饪。
⏹世界烹饪三大流派:法国、土耳其、中国⏹“吃中国的菜肴,住英国的房子,拿美国的工资,娶日本的老婆。
”吃的文化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对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深刻的影响,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这点从我们的日常语言和词汇构成都可以看出。
⏹见面发招呼“你吃饭了没有”⏹骂人“你个饭桶”“酒囊饭袋”“吃饱了撑的”⏹得意满足“吃香的喝辣的”⏹没意思“味同嚼蜡”⏹生活艰辛“酸甜苦辣”饮食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一是名词性“吃的和喝的东西”;一是动词性“吃东西和喝东西”。
⏹英语:food and drink吃的和喝的东西diet日常的膳食bite and sup吃东西和喝东西⏹烹饪⏹早期指用火熟食。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饮食文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菜肴、独特的烹饪技巧和餐饮礼仪在世界范围内享誉盛名。
本文主要将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概述,带您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
中国的烹饪技法独具特色,其主要分为八大菜系,即川菜、粤菜、湘菜、鲁菜、闽菜、苏菜、浙菜和徽菜。
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风味与特色。
川菜善于辣味的烹调,粤菜讲究原汁原味的保持,湘菜则以辣味和麻味为主。
而鲁菜、闽菜、苏菜、浙菜和徽菜则在烹调技巧、食材选择以及口味调配上各有特色。
这些菜系的独特之处使得中国的菜肴丰富多样,无论是清淡口味还是浓郁口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美食。
除了菜系的区别,中国各地还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吃和名族菜肴。
包括北京的北京烤鸭、四川的火锅、上海的小笼包、广东的早茶、山东的煎饼果子等。
这些小吃和名族菜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独特风味。
中国饮食文化中也有许多重要的餐饮礼仪。
在中国,饮食礼仪被视为社交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例如,宴会时主人安排座位时讲究地位的高低,就餐时需要按照传统的规范顺序进行,来宾需要学会使用筷子等。
这些餐饮礼仪体现了尊重和礼貌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总而言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特点包括丰富多样的菜肴、独特的烹饪技巧和餐饮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将营养与美食相结合,将烹饪技巧与餐饮礼仪相融合,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饮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中国的饮食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也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粤 菜
闽菜
闽菜是福建菜的简称, 闽菜的风格特色是:淡雅、鲜嫩、和醇、隽永。 闽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二、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 三、汤菜考究,变化无穷。 四、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
历 就浙 史 是菜 浙的 江历 烹史 饪, 的也
中 因 素 之 一
宫 保 鸡 丁
糖 醋 排 骨
苏菜
苏菜的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 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江苏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 饮食资源十分丰富。加之一些 珍禽野味,都为江苏菜提供了 雄厚的物质基础。 苏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以 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 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焖煨焐; 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适应性 强;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 江苏菜按照自身风味体系又可 分为淮扬风味、金陵风味、苏 锡风味和徐海风味四大流派。
腐乳
3、食谱广泛
黄豆制品
4、含义丰富
对生活习俗影响深刻 饮食命名丰富 饮食造型丰富 饮食喻意的应用广泛
对生活习俗影响深刻
除夕饺 子
端午粽子
中国岁时饮食文化特征:
(1)享受自然:尝新与荐新
(2)顺应时令:冬至馄饨夏至面 (3)怡悦亲情:年夜守岁合欢与中秋赏月团圆 (4)寄托情怀:春盘、重阳糕与百事大吉盒儿
天津十八街麻花:口感油润、酥脆香甜、造型美观、久放不绵
乌鲁木齐风味饮食
兰州 小吃
臊子面是兰州又一著名的传统面食。据 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 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 客佳品 “福寿延年”之意。臊子面做工 ,含考究:先用羊肉、黄花、木耳、鸡 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 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擀成厚薄 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 。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汤多 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 长,筋韧爽口,成为营养丰富、老幼皆 宜的美味佳肴。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为真实而深入地反映出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
中国的饮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并在全球社会影响深远。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审美观念和现代发展趋势。
一、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夏商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发展出各种食物、节日和宴会礼仪。
汉代以后,中国饮食文化逐步发展成当今所熟悉的形式,并与中国文化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从宋代起,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成为中国特有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审美观念
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中普遍遵循着“以美食诱人”的理念。
食物常常是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节日而精心制作的,以使食物尽可能的美观、美味、实用。
此外,饮食文化还将强调表现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宴会礼仪和谦虚的情感。
三、现代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对节日和宴会上备受关注的饮食文化也乐于尝试新的口味,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审美风格。
同时,饮食文化也在国内外被更多的社会群体所接受,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饮食文化也正在迅速融入其他文化之中。
综上所述,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一种交流,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劳动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饮食文化也将在世界各地得以发扬光大,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与了解。
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5篇)优秀版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一):中国饮食文化简介中国人对于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对饮食的要求渐渐演转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快。
中国百姓对于饮食并不注重它的速度,而是更注重它的色、香、味,这是中国人对饮食的基本要求。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表面上只讲究吃饱,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实则不然,更多好处上中国人借助饮食表达出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中国的吃文化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
吃是饮食的一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于吃不单单是要求饱,在中国的吃文化中它还包含了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其中蕴涵了众多的人生哲理。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就道出了吃对人类的重要性。
从人类使用火开始,人类就在不停的钻研吃。
有了吃,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始进入熟食的阶段,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礼貌的发展,吃已经超越了它的字面好处,逐渐成长为人类历史和人类礼貌中的又一颗灿烂明珠,并且有着其独特的地位。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的融入了众多的新元素,比如在讲究色、香、味的同时,也讲究营养的均衡,视觉的享受,这是饮食文化的进步。
中国的饮食文化伴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增多与加深,又酝酿出了新的特色。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这恰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的饮食文化能够概括为四个字: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包含了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讲究的饮食品质、审美情趣、情感活动以及社会功能等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也是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之所在。
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是悠久饮食文化境地。
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构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论,从饮食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中国饮食文化。
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饮食作为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不仅体现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更体现了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本论文将从饮食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二、饮食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中国人古代以农业为主,饮食与农作息息相关。
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种植业的基础上,中国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餐桌礼仪,并发展出独特的食谱。
三、饮食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古代至今,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粗食淡饭”、“繁香甘旨”、“富丽堂皇”等不同的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饮食文化逐渐走向多元化,吸收了外来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并融合为独特的中国风味。
四、饮食的特点中国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饮食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自然。
其次,中国饮食强调色香味俱全,讲究菜品的色泽、香气和口感。
再次,中国饮食强调饮食的平衡,追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搭配合理。
最后,中国饮食重视餐桌礼仪,讲究餐饮文化的文雅和庄重。
五、饮食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烹饪技艺和菜品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逐渐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中。
中国的“夜市文化”、“茶文化”等也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外交融的饮食风格。
六、结论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精神内涵。
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同样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和特色。
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更是传承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概论。
首先,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在中国古代,饮食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古代中国人注重节俭,食物的制作和烹饪过程都倡导着一种和谐、保持天人合一的思想。
通过食物的烹制,人们试图将天地万物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达到心灵和身体的平衡。
同时,古代中国人将饮食视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他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这不仅仅是满足生理的需求,更是一种亲情、友情和互助的表达。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几乎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所有美食,这得益于中国的广阔土地和多样的自然资源。
各个地区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这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比如,川菜以其麻辣的口味而闻名,粤菜以其清淡和精致的烹调方式而受到推崇。
此外,中国对于食材的讲究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人崇尚自然,重视食材的新鲜和原汁原味,讲究季节和地域的搭配,以达到食材的最佳状态和口感。
例如,夏季的西瓜、山楂等水果可以清热解毒,而冬季的山药、莴笋等则具有补虚养身的功效。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作为亚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饮食文化深受周边亚洲国家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寿司和韩国的泡菜就是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美食。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走向世界,中国菜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菜具有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它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国饮食文化正经历着新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也在逐渐改变。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各个地域、民族的饮食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对饮食有着独特的情感、审美和思考。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存所需,更是中国文化、民俗、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体,反映出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灶祭和大型餐宴的活动。
在商代、周代,饮食礼仪更加规范,大量的饮食文献留存至今,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随着历史的演进,饮食文化逐渐丰富多样,不同地域、民族、阶层有着不同的饮食特色,形成了中国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南北厨艺、鲁川闽浙等著名饮食文化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饮食特色。
北方人爱吃小麦,面食丰富多样;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食,烹饪技艺独特。
川菜以麻辣而闻名,广东菜则注重原汁原味。
每种地域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味觉特点,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国饮食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思想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价值观念。
中国人注重“饮食节俭”,讲究“一勺养一身”,倡导“有节制、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强调“饮食荣辱同在”,认为饮食是人生之美好,对待饮食要有敬畏之心。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仅关乎食物本身,更包含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品德的理解和感悟。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当得到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华美食”的概念,鼓励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饮食文化。
各地举办美食节、传统食材节等活动,推广传统饮食文化,引导人们珍惜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
同时,应当注重科学饮食,加强对现代生活中饮食习惯的引导,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健康发展。
五、中国饮食文化的未来展望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总结中国饮食文化
总结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力的饮食文化之一。
首先,中国饮食文化独特而丰富。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气候多样性,因此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北方以面食为主,如饺子、面条、馒头等;南方以米饭为主,如粤菜、闽菜、川菜等。
同时,中国还具有丰富的食材资源,如蔬菜、水果、畜禽、海鲜等,这些食材的多样性也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调味和烹饪技巧。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和技术。
中国人崇尚“色、香、味、形”四维平衡的原则,注重食物的美观、香气和口感。
中国菜有许多独特的烹饪方法,如炒、炸、煮、炖、蒸、烧等,每一种方法都能使食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并散发出独特的风味。
第三,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饮食与中医养生的结合。
中医养生观念认为食物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的健康和营养搭配。
中式饮食强调冬热夏凉、寒热平衡,注重食物的五味平衡,如酸、甜、苦、辣、咸,认为每种味道对于人体的健康都有不同的作用。
例如,苦味的食物有助于消炎解毒;甜味的食物有益于补脾胃;酸味的食物可以帮助消化等等。
第四,中国饮食文化有许多节日和习俗。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和重大日子,饮食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是人们庆祝、祈福和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春节时,中国人会包饺子象征团圆和吉祥;中秋节时,人们吃月饼表示团聚和祈福;端午节时,人们吃粽子纪念屈原等等。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美食节目,如广东的潮汕牛肉火锅节、四川的火锅节、云南的过桥米线节等,这些节日和习俗使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广阔的国际影响。
中国菜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尝中餐。
中国的饮食文化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世界各地的菜肴中,传播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独特而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它不仅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简述中华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简述中华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饮食饮食的风味第二章中国饮食的风味流派及中国食俗第三章中国饮食的主要加工方法中国饮食的主要加工方法饮食礼仪及食物禁忌第四章饮食礼仪及食物禁忌2简述中华文化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点第二节中国饮食的历史第三节中国饮食产品文化第四节中国茶及酒文化简述中华文化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点一、饮食文化的定义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最基本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另一种是狭义的,指人类在实践中的一切行系的总和。
另一种是狭义的,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定义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4 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定义简述中华文化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构成上可分为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
三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
三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具有悠久的历史性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开始,中国已有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开始,170-180万年的熟食历史。
170-180万年的熟食历史。
如从确切有用火熟食的北京猿万年的熟食历史人算起,也有50-60万年的历史。
人算起,也有50-60万年的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多样和广泛的饮食文化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卓越成就和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
这一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是关乎健康、艺术和社交的重要方面。
中国饮食文化十分强调草食动物的食用。
古代中国人相信素食有益健康,坚持了众多的烹饪技艺和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荤素搭配、五味调和,以及注重平衡饮食的概念。
荤素搭配是指在蔬菜和荤菜之间相互搭配,既能保持平衡,又能增加口感和味觉上的享受。
五味调和是指饮食中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需要相互平衡,以增加食欲和满足味蕾的需要。
中国饮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是烹饪技艺。
中国烹饪技艺是世界上最为杰出和独特的之一,涵盖了炖、焖、煎、炸、炒、蒸、煮等多种烹饪方法。
而刀功更是出类拔萃,刀法娴熟的厨师能将食材切割成丝、片、块,使料理色香味俱佳。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非常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营养价值。
以扬州炒饭、四川火锅和广东烧腊等为代表的中国菜谱,展示了中国人对食材本身味道和质量的高要求。
中国人崇尚的饮食文化还包括饮食礼仪和习俗。
在中国,进餐时要注意礼貌和尊重。
古代的食堂经典《食品》指出,在享用美食时,要尽情享受食物的美味,但也不能贪婪与浪费。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很多习俗与节日有关。
比如春节期间,在家庭团圆饭上,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品尝珍馐美味,以示对新年的祝福。
中秋节则是一个赏月和品尝月饼的浪漫佳节。
最后,中国饮食文化还涉及与健康和养生有关的方面。
中国人认为饮食与健康紧密相连,很多食物被视为有益健康的食品,如葱、姜、大蒜等带有抗菌作用的食材,以及绿茶、红枣等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
此外,中医的理论也影响了饮食文化,中医食疗中的“四季养生”和“治疗养生”理念,都指导了中国人在不同季节选择适宜的食物和做法。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深深打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
它包括了从农耕时代到现代都广泛存在的饮食方式、烹饪技艺、食材选择、饮食礼仪和习俗、以及与健康养生相关的智慧。
关于中国饮食民俗的文献综述
以下是关于中国饮食民俗的文献综述:
1.文献《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作者:林汉达):该文献描述了中国饮食文化
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它介绍了中国饮食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传统饮食习惯和仪式等方面,对中国饮食民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文献《中国饮食历史与文化》(作者:王明志):该文献系统地研究了中国
饮食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古代到现代,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中国饮食民俗的演变和多样性。
3.文献《中国饮食文化传统》(作者:李德毓):该文献着重探讨了中国饮食
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它深入研究了中国人对食物的认识和对饮食的态度,分析了饮食与社会、宗教、思想等方面的关系,揭示了中国饮食民俗的文化内涵。
4.文献《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作者:郑允元):该文献通过对中国不
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国各地方的饮食传统和习惯的差异。
它分析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因素对饮食民俗的影响,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5.文献《中国菜系与饮食文化》(作者:王珣):该文献以中国菜系为切入点,
介绍了中国各个菜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对菜系的研究,探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它还深入剖析了中国人对食物的口味偏好和养生观念。
这些文献都是关于中国饮食民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阐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研究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深入了解中国饮食民俗的历史、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概论,并介绍一些中国特色的饮食习俗和传统中的食材。
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各地的饮食文化也有所不同。
北方人主食以面食为主,如面条、馒头、饺子等;而南方人主要以米饭为主食,如粤菜、闽菜等。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
中国饮食文化以“饮食养生”为核心,强调合理搭配饮食,注重食物的味道、色泽和营养。
中国人认为食物的味道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酸、甜、苦、辣等不同味觉的搭配为特点。
中国人相信食物的色泽能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追求菜肴的色彩搭配和外观艺术。
此外,中国人还认为食物的营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满足身体需求的养分。
中国饮食文化还注重饮食礼仪和社交场合。
在中餐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餐具和用餐方式。
例如,使用筷子代替刀叉,将饭菜置于共享的大碗中,以及在特定场合和节日时特别准备的宴席等。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一起共进餐,通过餐桌上的互动拉近人际关系。
中国饮食文化中有许多传统的食材和烹饪方式。
例如,大米、小麦和豆类是中国饮食的主要粮食;猪肉、牛肉和鸡肉是最常用的肉类食材;蔬菜如白菜、豆芽、南瓜等广泛使用。
此外,中国烹饪技巧丰富多样,如炒、煮、炸、蒸等。
总结起来,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丰富多样,注重饮食养生、食物味道和色泽、饮食礼仪、社交场合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独特的成果。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综述5篇
中国饮食文化综述5篇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综述中国饮食文化综述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添加酒乃天地之间尤物。
虽也进入肚腹,却不能充饥,不能解渴,只作用于人的心神。
心神经酒一滋润,一刺激,便产生莫名其妙的变化,莫可名状的诡谲,向外表现为言和行,便不同寻常了。
因此,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
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
”“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中国饮食文化论述
中国饮食文化论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国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包含了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食物制作方法,还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审美、情感和哲学追求。
本文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地方特色、饮食习惯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I. 历史演变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可以分为多个时期。
在先秦时代,人们注重饮食的品质和口味,有着精细的烹饪技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时代的帝王贵族和士人都有各自的饮食习惯和禁忌。
到了明清时期,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讲究色、香、味、形、器的“五味”理论,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菜肴和烹饪技巧。
II. 地方特色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特色菜肴。
北方的饮食偏重于面食和炖煮,如北京的烤鸭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西南地区注重辛辣风味,如四川的麻辣火锅和贵州的酸汤鱼;而东南沿海地区则以海鲜和清淡的口味为主,如广东的点心和福建的海鲜饭。
每个地方的菜肴都反映了其地域特色、气候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
III. 饮食习惯中国人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包括餐桌礼仪和饮食禁忌。
在中国,饭桌被视为团聚和交流的场所,家人和朋友会围坐在一起,美食成为串联感情的媒介。
而在正式的宴会或宗教节日,过年等特殊场合,人们往往会根据传统习俗摆放特定的菜肴和餐具。
在中国,还有一些饮食禁忌。
比如,汤面在丧事中被视为不祥之物;在一些地区,吃剩饭被认为是对主人失礼的行为。
这些食俗和禁忌反映了中国人对饮食的尊重和谨慎。
IV.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人注重平衡饮食,追求谷类、蔬菜、肉类、水果等食物的搭配,以确保营养均衡。
此外,中国人相信食物的烹调方法和吃饭的方式也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烹饪方法可以改变食物的性质和口感,而吃饭时细嚼慢咽可以增加消化吸收的效率。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饮食文化的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的总结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涵盖了广泛的食材、烹饪技巧、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等方面。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健康。
传统的中国菜肴采用天然、新鲜的食材,并注重荤素搭配,追求菜品的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例如,麻婆豆腐是以豆腐为主要食材,配以豆瓣酱、牛肉、辣椒等调料做成的菜品,口感柔软,香辣可口,颜色鲜艳。
这种独特的烹饪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还能够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除了注重营养和健康,中国饮食文化还强调餐桌礼仪。
在中国,吃饭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常常通过共餐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在正式的场合,人们会按照传统的礼仪依次进餐,尊老爱幼,让座让位,不说话时保持餐桌的安静等。
此外,人们还会以对方的需求先行用餐。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注重食物的品尝和享受,还强调食物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食物有着特殊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裕和好运,很多人会在年夜饭上吃鱼,以祈求来年的好运。
此外,汤圆和年糕等年夜饭上的传统食物也代表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景。
中国饮食文化中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和民间故事。
例如,中国人在过年时喜欢吃饺子,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财运。
此外,人们还喜欢在重要的场合摆放八宝饭,这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果干制成的点心,有丰富的层次感。
八宝饭在传统上象征着吉祥、团圆和好运。
总体而言,中国饮食文化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民族风俗和传统观念,其内涵丰富多样,有着鲜明的特点。
中国人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更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健康,同时还注重食物的象征意义和社交礼仪。
在今天的社会,中国饮食文化仍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口味、营养丰富的食品和独特的烹饪技巧闻名于世。
以下综述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地域差异、餐桌礼仪和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古代,饮食被视为一种仪式,具有祭祀和纪念祖先的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实际了解中国历史的商代和周代。
在这个时期,饮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文化象征。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对食物的烹饪技巧和烹饪方式的精细研究。
中国烹饪技艺博大精深,有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鲁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
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风格。
中国的烹饪技巧非常注重对食材的处理和调味品的使用,以突出原材料的风味和口感。
中国饮食文化还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
北方的菜肴以面食和煎炸为主,如饺子、面条和炒饼等。
南方的菜肴以米饭和煮炖为主,如粤菜和闽菜等。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也非常注重餐桌礼仪。
在中国,吃饭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和对客人的好客之举。
在正式的餐桌上,有着严格的礼仪和规定。
例如,在用餐过程中,必须保持姿势优美,文雅有序,尊重他人,注重分享和沟通。
还有一些特殊的餐桌礼仪,如对长辈的尊重,对主人的赞美和感谢等。
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之一、中国的美食已经传遍世界各地,且受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喜爱。
中国餐馆遍布世界各地,传统的中国菜肴也成为了全球美食界的一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不仅仅限于菜肴的传播,还包括烹饪技巧、餐桌礼仪和中国茶文化等。
在总体上,中国饮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口味、精巧的烹饪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中国人民对于食物和饮食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古代,饮食被视为一种文化载体和精神寄托。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文档资料
第二章 中华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形成的原因: 1、地理环境、气候物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政治经济与饮食科技 3、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
6
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 东北、京津、中北、西北、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 南、西南、青藏高原、素食文化圈
7
8
4、西北
28
29
Hale Waihona Puke 食以味为先 1、新鲜 2、腌腊风味 3、五味:甜、苦、咸、酸、辣
30
35
第三章 中华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一、果腹层饮食文化 二、小康层饮食文化 三、富家层饮食文化 四、贵族层饮食文化 五、宫廷层饮食文化
37
一、果腹层饮食文化
(一)果腹层的构成:农民、城镇贫民、其他贫困者。
(二)乡村农民的饮食生活 1、清新自然的村野情趣。 孟浩然《过故人庄》、陆游《游山西村》 2、粗糙简单的饮食基调。 3、“农家乐”与“农夫叹”。 李绅《悯农》、李约《观祈雨》
四、贵族层饮食文化
(一)富家层的构成:达官贵胄、名门望族。
(二)衍圣公府的饮食生活 1、声名显赫的贵族之家。 2、华宴广张的贵族气派。 3、鲜明的私家风格。 4、厚重的文化氛围。 孔府一品锅、带子上朝、怀抱鲤、诗礼银杏
50
清光绪二十年(1894),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夫妇随母进京向慈禧 太后贺寿,孔母向慈禧送上早膳一桌,这桌早餐的食单内容如下:
4
饭碗、铁饭碗、糊口、混饭、吃得开、吃香、吃 小灶、吃老本、吃豆腐、、吃醋、吃软饭、吃不消、 吃亏、吃不准、吃干饭、吃不了兜着走、吃饱了撑的 、吃香的喝辣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吃水莫忘打井 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吃人不吐骨头、吃着碗 里的望着锅里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哑巴吃黄连、 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不吃那一套、吃葡萄不吐葡 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背黑锅、巧妇难为无米 之炊、生米煮成熟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姓名:周源学号: 08011405指导老师: 张小强日期: 2013年4月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综述周源摘要: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统计、收集与分析, 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表现出发, 以饮食和文化的互融关系为主线,对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基本状况、饮食文化的区域性、饮食文化的层次性、中国饮食民俗、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学术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层次性、饮食民俗、文化差异1饮食文化概述1.1 饮食文化概念“饮食文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的普泛的概念,是介于狭义和广义的“文化”二者之间而又融合两者的一个边缘不十分清晰的文化范畴。
普遍理解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饮食生产和饮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1 ]。
总言之, 它一般具有人类共通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集中性等特点[ 2 ]。
周全霞认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层次性、地域性和宗教性特征[3 ]。
1.2 饮食文化研究内容及现状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有:饮食文化是关于人类(或一个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等等的学问。
因而它由食物原料(生产、开发、选择、分类等)、加工技术和制作工艺、保藏、保鲜、饮食商业和服务、加工工具和饮食器具,以及有关习俗、制度、心理、思想等构成了特定的学科领域。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总结起来分为以下几个历史时期概括[ 4 ]:(1)历史上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纵观历史,一方面有不断发展的"吃"的文化,另一方面却是相时落后的研究和很少的关于饮食文化研究的记录文字。
即使是明中叶以后,饮食文化的研究开始深化和系统化,专著增多且富于实践性,但仍然停留在叫浮浅的层面,研究成果基本上是是实录性的文字,缺少分析综合,仍属于一种文学知识的余暇笔墨。
(2)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饮食文化研究:中国人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科学研究也如同历史文化其他专项研究一样蓬勃开展。
孙中山先生首先明确指出其为文化之后,人们开始科学地认识民族饮食文化,并借助西方文化带来的新方法、新力量。
(3)海外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热潮:严格的说,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在近现代的兴起,是由日本学者率先开始并以该国学者为主力队伍研究的。
(4)方兴未艾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以中国人自己的研究为重心的深化阶段。
对饮食的研究是以烹饪为中心进行的,许多意见都是在"烹饪王国"的旗帜和弘扬意识下发表的。
菜谱类书和烹饪技术普及读物的大量出版是研究的基本特色和主要成果。
2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2.1 菜系区划与研究菜系是指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风味菜肴体系,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千差万别, 且历史悠久, 民族众多[5] , 各地社会文化习俗差异大, 从而形成了众多的地方风味和民族饮食。
研究饮食文化地理时, 人们习惯用八大菜系或四大菜系来分析, 其划分标准包括烹饪手段、口味、饮食方式、食用原料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有“四大菜系说”、“八大菜系说”、“十二大菜系说”、“十六大菜系说”等多种提法, 其中最通用的是“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两个说法。
“四大菜系”是指黄河流域的鲁菜、长江中上游的川菜、长江下游的淮扬菜和珠江流域的粤菜[6]。
“八大菜系”除鲁菜、淮扬菜、川菜、粤菜外, 还有湘菜、徽菜、闽菜、浙菜几大菜系。
菜系风味是饮食文化的基础,中国菜系各有自己的分布区域,各菜系的特点均与其相应区域环境和历史发展有关。
菜系除了独立发展形成纯风味菜系外,在交流过程中也会发生融合,形成综合风味。
如历史上的满汉全席,便是因满族入关、康熙和乾隆多次南巡,为适应帝王和达官贵人的高层次要求,融合了满族风味、京味、鲁味和淮扬菜的高级宴席菜系【7】。
2.2 基于味觉的饮食文化研究在辛辣口味研究上,蓝勇通过统计各地食谱中的辛辣指数,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地理划分为长江上中游重辣区、北方微辣区、东南沿海淡味区3个大区[8]。
“南甜北咸, 东辣西酸”,这是中国民众中流传甚广的饮食口味地理方位观,人们普遍接受这种观念并习以为常。
李自然对这种传统的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甜、咸、辣、酸”的口味与地理方位的对应关系并不完全成立, 中华传统饮食口味地理方位观的实质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衍生物,只因历史发展的时空变化, 出现历史记忆的重组与编排而遮掩了其本来面目,最终形成今天这个认知模式[9]。
2.3 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饮食文化特点研究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菜已有将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南方菜和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菜来区分。
赵荣光先生在《赵荣光食文化论集》[10]中提出“饮食文化圈”概念, 否定“菜系说”, 从全国、全民族的视野把中国分为“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黄河下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东南地区”、“中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区”等11个饮食文化圈。
各区域的饮食都以一定历史文化为依托,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长期演变发展起来。
2.4 特殊饮食文化研究有些如食花文化、食虫文化、生食文化等独特的饮食文化在中国十分少见, 但这些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关于食虫文化, 杨世诚认为[11], 昆虫是重要的食物资源, 具有营养价值高、繁殖速度快、食用方法多样特点。
目前中国食用昆虫开发利用主要在于昆虫菜肴和昆虫蛋白这两个方面。
食花文化是中国云南地区独有的饮食文化, 云南民谚“云南十八怪中”就有“鲜花当蔬菜”这一说, 是云南白族等少数民族世代摸索和传承所产生的饮食文化。
生食文化在中国也拥有悠久的历史。
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地区, 由食鱼文化和生食蔬菜文化延伸而成。
3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3.1饮食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性结构即饮食文化层(简称饮食层),是我国著名饮食文化专家赵荣光教授提出的[12]。
是指在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的社会层次。
中国封建历史时代大致有以下五个基本的饮食文化层[13]:果腹层、小康层、富家层、贵族层、宫廷层。
果腹层由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 其中以占全部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为主体, 包括城镇贫民, 以及其它贫困者。
果腹层是个基础的层次, 是反映历史上中国人即民族生活基本水平的层次。
作为民族饮食的基本群体, 作为饮食文化之塔的基层, 果腹层是最少“文化特征”的一个文化层次。
小康层大体上由城镇中的一般市民、农村中的中小地主、下级胥吏, 以及经济、政治地位相应的其它民众所构成。
这个层次里的成员, 一般情况下能有温饱的生活, 或经济条件还要好些。
他们的饮食构成要比果腹层的人们丰富, 既可在年节喜庆时将饮食置办得丰盛和讲究一点, 也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改善”和调剂, 已经有了较多的文化色彩。
富家层大体上由中等仕宦、富商和其它殷富之家构成。
这一层次的成员有明显的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优势, 有较充足的条件去讲究吃喝。
在整个社会饮食生活的层次性结构中, 这一层次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社会风气的演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联结和沟通上下层次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高层次的饮食文化审美实践与理论的“十美风格”, 也产生于这一层次和第四层次, 成为上层社会饮食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
贵族层主要是由贵胄达官及家资丰饶的累世望族所组成。
他们往往是权倾朝野的权贵, 雄镇一方的封疆大吏或名闻遐迩拥资巨万的社会成员。
一批趋附行走在贵胄达官之门的幕僚, 也附属于该层次。
中国历史上贵族层这种独特的社会政治地位, 决定了它在整个社会饮食文化结构中导向风俗的特殊作用。
宫廷饮食文化层是中国饮食史上的最高文化层次, 是以御膳为重心和代表的一个饮食文化层面, 包括整个皇家禁苑中数以万计的庞大食者群的饮食生活, 以及由国家膳食机构或以国家名义进行的饮食活动。
宫廷层在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精神、文化地位, 使其对社会各饮食文化层面具有以重射轻的特别作用。
在饮食结构层次的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到:“果腹层”在象征整个民族群体的图形中所占的比例大约是87%;由“果腹层”和“小康层”的2/3合成的下层社会约占全民族人口额90%;“小康层”和“富家层”分别约占 7%、4%;“贵族层”和“宫廷层”合计约占2%,后者实际比例当在千分之三左右。
中层社会与上层社会食者群占全民族人口的比例大约分别是4.5%、5.5%。
这也与中国封建制时代社会财富实行集权分配、等级消费以及中层杜会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的史实基本一致。
这种量的种比,基本上是符合18 世纪人口大爆炸以前中国历史上民族食文化结构的一般性特征的。
但是,总结发现:中国饮食文化之花的根系虽然吸取着下层社会的营养,但其艳卉却大都绽放在上层[14]。
无论是烹调技艺的不断提高,还是佳肴制作的成就,无论是开风导俗,还是创立风格,以至民族总体风格的形成,上层社会饮食文化层的历史作用都是不容低估的。
上层社会特有的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优势,既赋予较高层次食者群以优越的饮食生活,同时也赋予这些层次以特殊的文化创造力量。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主要是在上流社会饮食层不断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
3.2 饮食文化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较为准确地认识了饮食文化生活,将历史文化的分析趋于量化,对于分析现实饮食生活具有借鉴意义[15]。
消费者所处的文化层次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其消费,在当今社会文化水平对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品位、消费观念、消费倾向等都具有一定影响,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的社会群团属性, 如: 白领阶层的饮食消费明显地不同于工薪阶层的饮食消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饮食水平与高薪阶层的饮食更是天壤之别。
利用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分析现代饮食文化层:对于餐饮企业而言, 有利于他们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找准目标市场,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利润。
另外,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认为各饮食文化层均受当时、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由于这种制约作用对上层的影响要比对下层的影响大,同时,上层对下层的辐射作用也大于下层对上层的影响,一般来说,下层社会主要提供食物原料,饮食文化的创造主要集中于上层社会。
因此,要研究现代饮食生活就要对上层饮食文化的优势给予充分的重视。
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的意义不仅局限于饮食文化范畴, 对于社会的其他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