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1今年的历史试卷和往年的试卷大不相同,多了30分的填空题。

整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

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非选择题共计60分主要5个填空题,三个材料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基本史实的把握和利用基础分析现实的能力、整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刚拿到试卷感到很熟悉,但仔细做起来又感到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不好做。

选择题和填空题重基础;非选择题引领学生整合知识,回答现实问题。

一、试题分析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

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但是仅靠单纯的死记硬背也很难直接得出答案。

这几年试题的确灵活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如第1、第15小题,填空题共计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的背景,和影响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历史知识的整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

材料题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如第17小题。

材料新,出的习题紧扣现实分析历史现象,引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总之,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课改,导向性强。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选择题方面1、4、15、小题失分多,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并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第4小题失分原因是学生知识点记忆混淆,知识点相互干扰,出现判断失误,学生所得分数看总体较好。

非选择题方面错别字多,影响得分。

16题填空题学生答的不好,主要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好。

这5个题均是书上的原句,抠出了重要部分进行检测,但学生基本是大致意思的掌握,很难答对,答准确,失分比较严重。

完整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完整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完整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本次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共有六个大题,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试卷总分为150分。

全卷难度适中,覆盖了历史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能够全面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二、试题分析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是试卷的主要组成部分,共分为两个小题型: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该部分需要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综合应用。

题型设计上,选择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各个时期,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了解程度。

选项设计多样,有时采用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名称,有时采用相对模糊的描述,对考生的识别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 填空题部分填空题是试卷中的一部分,分为两个小题型:古文填空和现代文填空。

该部分要求考生对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古文填空题中,考察了考生对历史文献中的意思理解和古文阅读能力;在现代文填空题中,考察了考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相关人物和相关概念的把握程度。

3. 解答题部分解答题是试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

本次试卷的解答题设计了三个大题:名人逝世评述、历史事件因果分析和历史事件影响评价。

这些大题旨在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历史知识,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推理和评价。

题目给出了明确的指导,但是并没有给出固定的答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回答,并提供相应的论证和证据支持。

三、试卷评价本试卷设计合理,既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试题形式多样、题目覆盖面广,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试卷难度适中,既考察了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提出了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同时,试题之间的联系紧密,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

对于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题目设计也很巧妙,要求学生不能只凭借记忆,还需要进行分析和推理。

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一、试卷说明从整体上看试卷,试卷覆盖面广,能紧密围绕知识点,重视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

问题来源于课本,试题难度合适。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选择题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上有大量空白,甚至没有试卷。

有的同学只做选择题,或者还有很多题没做。

(2) 一些同学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

如材料题题3问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许多同学答道家。

又如 2题问商鞅的思想,许多同学答创新精神。

(3)不会做看表格题题,看表格题得分过少(4)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甚至没有记忆,比如分封制的作用。

(5)错字较多。

如秦朝--奏朝、三、建议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

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在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审题,有的放矢地回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期中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评价1、试卷题型稳定、结构合理、编排有序、题量适度、难易适中。

没有偏题、怪题,大多数是学生平时训练过的知识点,以中档题为主。

2、体现近年来高考考试大纲精神。

高考大纲里对文科测试能力明确了四个目标,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套试卷体现了对这几个方面的考查。

3、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本套试题注重以教材为依托,把基础知识作为考查的重要方面,这对于克服单纯追求能力而忽视基础知识的不良倾向起积极作用,历史学科思维能力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很重要,要求学生识记这些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对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中以能力立意的题目也占较大份量,尤其是考查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这与考试选拔性功能是相吻合的。

4、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政热点。

二、主观题阅卷基本情况1、考卷第31题考察了世界史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过程中的一个历史现象----新帝国主义,体现了当前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即通过提供新材料、心情境、创设新问题,把材料、课本和能力紧密联系,从而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材料的挖掘和语言组织能力、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等。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第一问关于“新帝国主义”的概念考生比较陌生,但只要考生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大部分都能得到6分或4分,而考生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回答问题的思路,不会从经济、政治、思想的思路分析问题,更没有注意到材料中的这样一句话:这些经济的、政治的和智力心理上的因素的最后结果,而只是把材料中的信息死板硬套: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最后等等;还有考生对材料的审读理解有问题,忽略了从第一段只从第二段提炼原因,第二问考生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只回答一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只想到了消极影响,而缺乏全面分析、辩证认识历史现象的思维;还有的考生在答题思路上出现问题,仍然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来回答。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针对中等水平学生命题,以及适应高考的需要又顾及学生的阶段性能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命题范围及题型:
中国古代史全册,有选择题30道和材料题3道。

大部分选择题是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

材料题依据新命题导向,以史学研究为命题侧重点同时又关注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考试状况:
(1)成绩:补习班和实验班平均在
60—63分之间,普通班级在
52---58分之间。

成绩分布符合命
题预想和班级实际情况。

四:从命题和考试结果看存在的优势:(1)优等生成绩仍旧突出
(2)中间学生成绩偏高
(3)补习生和实验班阶段性学习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试卷书写不规范
(2)答题有随意性和盲目性(3)中下等学生成绩不理想六:综合反思
(1)。

历史试卷分析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高三的此次期中考试,大部分是在30~50之间。

一、试题特点:选择题16小题,材料题2题,论述题1题。

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区分度。

难度适中。

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从阅卷结果看,主要有这些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等。

1、基础知识不牢固: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做题大部分只会抄材料,而且也不会组织语言。

选择题不怎么会做,基本是在两个选项中徘徊,最后选错。

或者是选完了后又改,这就是基础知识记的不牢,也不会去排除选项。

2、审题偏差大: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

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还有就是学生看题不仔细,有几小问,就粗略的看了问题,以为只有一问,所以导致分数流失。

3、书写不规范: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

并适时进行跟踪检查,通过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

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优秀

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优秀

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优秀历史试卷分析篇一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一项关怀的事业。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总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性格特点给予指导。

对于一些差生,我在课间多次谈话,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面对生活。

对于有天赋的学生,我教育他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榜样,让学生树立自己的思想,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自觉发展自己,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历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以后工作的方向,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一)试卷的基本情况本次考试试题为文综组合卷,历史部分共18个小题,其中选择题12个小题,非选择题5个小题;满分100分。

(二)试卷的内容分析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分布合理。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一)表1全班历史考试情况统计(二)表2全班历史总体成绩分布表(三)表3 选择题试题分析(四)表4第Ⅱ卷(非选择题)统计情况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从卷面内容分析,历史科试题总体上难度适宜,符合课标要求。

对各题型做了统计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这次考试选择题的闪光点是24、26、27、28题,满分率分别达86%、88%、86%、90%。

薄弱点是33、34、35题,满分率分别只有24%、20%、12%。

四、本次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1)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史实不清,基本概念模糊(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答题不准(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5)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拿考试当儿戏,拿试卷当画纸亦或是交白卷。

五、下学期教学策略(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不留盲点对于考生来说形成学科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而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梳理整合教材,侧重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专题,把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转化为整体的系统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培养解读、获取信息能力考生在考试中表现较为严重的审题不充分、不能按题目要求作答的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解读材料,不能理解题目中的设问,更不用说揣摩出题者的考查意图了。

(4)指导训练答题技巧,培养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从考试答题情况来看,很多考生答题随意,没有固定的格式,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

(5)重视培养分析和概括等基本能力(6)历史学科考试强调命题力求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得来肯定要依靠平时的训练,在教学中进行识记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一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

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本份试题难易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能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利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利用。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

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

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利用。

(二)非选择题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

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

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

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利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

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

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6)探究题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

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顺应了历史中考题型的变化,只安排了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种题型,考试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

选择题多与时代热点问题相联系,材料题比较灵活,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命题体现了基础性、灵活性、层次性的原则。

二、考情分析
我所教的四个班的平均分分别是74.7,73.5,72.9,77.1,考试结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其原因,我分析如下:
1、在教学中,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有些同学知识点没有落实。

2、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导致一部分学生考试中出现看不懂材料以及提问的现象。

考试后,我布置学生书写了考试反思,通过对学生反思的总结,我发现,学生考试分数不理想的原因有:
1、多数学生由于上课时分心,课后不回顾,考试时又粗心以及懒得检查而导致分数不理想。

2、部分学生由于过于自信,考前不复习,导致考试时的基础知识题都写不出来。

3、少数学生由于第一次考历史科目,一时不知道怎样审材料,看到写不出来的题目又很紧张导致不能冷静分析题意。

4、少数学生因为错别字而失分。

三、以后的改进措施
1、精心备课,本着先练后导、先学后教的原则,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做题的机会。

2、精选题目,精炼精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使用历史书面语言的能力。

3、让学生准备历史学习本,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4、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历史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督促其把历史成绩赶上来。

5、转变思维,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多鼓励他们,培养其综合素质。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第一篇:高三历史试卷分析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分析刘雪萍一、试卷总的特点:本次期中考试是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从总体上说,题型基本稳定,难易度把握与高考接近,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较广,包括选修及必修一四册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主观题注重考查从材料情境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体现了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单选题:注重基础,考查能力1、单选题4、5、10、13、19、20题较为平易,考查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如,第10题考查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考生可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二十九军”等词语来推算。

第19题考查的是新时期对外关系成就的有关知识,考生只要能认真阅读整个题干,注意关键性的词语“20世纪70年代” 就可得出正确答案,此题最大的干扰项是A选项。

2、单选题1、3、6、11、14、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突出考查了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第3题考查中国西周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考生如果不认真阅读题干材料,不抓住“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这个细节性词句,就难以避开“在封建制度下”这个最大的干扰信息。

可见,认真审题是做好单选题的前提和关键。

3、单选题第2、7、8、9、12、15、16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分析比较的能力。

其中第9题好多考生没弄清作者所说的“四肢”与“头脑”的涵义,选错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12题对抗战胜利后建国路线的比较考查,该题设计十分巧妙,考生得分率较低。

15题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否抓住“最适宜”这个关键词,然后再从选项中比较排查找出答案。

4、单选题侧重于设置陷阱,迷惑性很大,学生一不留神陷入圈套。

如、17、18在文字方面做文章,注重细节考查。

三、主观题注重学科内知识整合,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能力 21题(10分):问(2)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前期温州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本问要求学生答题要“依据材料”,本小题失分主要在阅读史料、理解史料能力欠缺,致使要点概括不全、表述不明确、不具体所指。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本次试题是高三学年历史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考试试题。

考察内容为历史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

试题的命制依据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体现新课标理念,以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为参照,既注重对学生基础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具体考查,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隐性综合考查。

下面对本次试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试题特点1、突出考纲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科素养。

试题整体上以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和阐释问题的能力为主,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

命题对能力的考查全面涵盖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考核目标。

不善于思考总结、内化知识,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很难考出理想的成绩。

2、试题难易适度,风格稳中有变。

本套试题阅读量适中,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判断时间。

与前两年相比,选择题的难度有所增加,非选择题的难度保持稳定。

历史图片和表格数据为材料的试题有所增多,本次试卷10、13、16、21、26、31共6题应用了图片和表格。

较多的图片和表格增添了试卷的灵动和直观;文言文材料阅读障碍进一步减小。

试题朴素深刻,突出历史学科的风格。

3、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合理,考察有所侧重。

选择题1——10题考察中国古代史;11——19题考察中国近代史;20——22考查中国现代史;23——32考察世界史,共10题,考察侧重中国古代和近代史。

从考查意图上看,通过新情景创设,新角度设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历史现象的原因分析、本质认识和发展影响。

所考问题均是高考命题中的高频考点,例如,小农经济的发展原因(第2题)、江南开发的原因(第3题)、明清市镇的发展(第8题)、民族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发展原因(第15、16题)、城乡习俗差别的本质(第19题)、新时期外贸体制改革深化的实质(第22题)。

选择题的作答情况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与认识水平,对今后的复习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体现出命题者立足一轮复习,面向高考的务实性思维。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析报告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析报告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析报告一、试题的总体设置来看本试题难度适中,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历史复习情况,但区分度不好,这实际说明历史成绩整体偏低的问题。

从各题的难度来看,难度比较大的是:选择题的2、4、10、14、22题,主观题的27题第二小题、29题第一小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全体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都偏低,分数主要集中于47分左右,客观题、主观题均分都低。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从选择题正确率低于50%的题来看,第二题选A/D的学生各占30% 原因:对中外的定义不清楚;常态化含义不清楚。

第四题选B的学生占到50% 原因:对民主革命的含义不清楚。

第十题选D的学生占到50% 原因:此题指向性不明第十四题选D的学生占到70% 原因:对建国后的土地政策不清楚第十五题选C的学生占到70% 原因:对政策制定的时代背景不清楚第十六题选A/C的学生各占到20% 原因:忽视地图复习第十七题选D的学生占到50% 原因:惯性思维,民主制度的含义第十八题选D的学生占到40% 原因:材料的理解不到位第二十二题选D的学生占到45% 原因:民族融合的含义及材料解读第二十五题选D的学生占到30% 原因:材料解读能力欠缺从主观题通过率低于50%的题来看,第二十六题第一小题原因:国民党一大召开的背景及意义第二十七题第二小题原因: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二十八题原因:观点不明确,史实运用角度单一、内容少。

第二十九题第一小题原因:概括归纳的能力不足,材料解读能力不足四、教学改进意见1、在试题讲评中,有针对性的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2、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基本历史概念的复习和地图的运用。

3、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引导学生阅读史料,逐步提高对史料的解读与理解能力。

4、在平时的复习中,不仅要将主干知识和基本概念将透和整合,而且适当扩展延伸,特别重视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总结,评论观点,提出观点的四项能力的培养。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最新(精选20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最新(精选20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最新(精选20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最新篇1见到了学生的成绩,虽然在年级对比上还说得过去但这显然不是重点,相对的良好掩盖不住绝对的问题,并且看上去“问题”还很是不小。

首先,班级及格人数不足三分之一,如此低的及格率即使是年级评比靠前也显得毫无意义,只能说明年级整体的水平欠佳。

再者,低分人数较多,不乏成绩还未突破两位数的同学,这真的有些难以想象,知识的漏洞该有多大?想来着实堪忧。

再者,要数答卷上凸显出来的问题了。

简单翻了翻试卷,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点:其一,没读懂问题。

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离题万里,还没搞懂问题实质所在或是仅凭第一感觉就挥笔作答当是症结所在。

其二,没有把握答题技巧。

历史作为文科类学科,论述题的给分必然是依据得分点给分,而大多数学生尚没有这这种答题的概念,难免长篇大论却又与得分点擦肩,或是不分层次将答案“揉作一团”。

当然,问题的出现实际是考试的最大意义,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一剂药应下在基础知识薄弱上。

双基尚且不牢无异于体质虚弱,要得强健几乎没有可能。

因此,要着重基础知识的加强和巩固,这说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毕竟细碎的知识不易记住又容易忘却。

要让学生重回课本,我也该为其做适宜的知识点归纳,同时要在平时注重相关练习尤其是注意落实课后练习册的完成。

第二剂药当开在读题与答题上,体质加强之后接着要做的就是适当锻炼强健体魄了,读题与答题技巧的把握就是加强“锻炼”的过程。

具体而言,要让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明晰出题人想要得到的东西。

再者,应该使学生逐步形成按点答题的习惯,做到读过问题立马清楚题干问了几个问题,答题的要点在哪里,并能分条列出答案。

这个目的的达成有赖于知识的储备,还取决于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更要在实际练习中经过指导去体会。

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距离往往是“望山跑死马”的,我们自身多数时候都是“知易行难”更何况是要去指导学生行动。

因此,只能是以最坏的打算做最全面的准备,这个准备就包括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去采取更深入的调整与应对措施。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本次考试试卷特点分析1.总体分析:本试卷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考卷的综合性非常强,基本覆盖了1到12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共26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选择题22个小题,共计44分。

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历史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对历史知识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要求。

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计56。

试题以史料和表格和图片方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理解等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23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24题考查了学生的视图与语言总结能力, 25题考察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观察能力,26题考查了学生翻书查阅能力。

3.考试内容:这次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古代史(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宋元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的相关内容,通过此试卷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命题考查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理念。

总体给我的感觉是试卷难易适中,第25题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

二、学生的答题情况参加考试人数:16人、平均分:及格率:最高分: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学生人均成绩良好,试题难易适中,我校不合格的学生当中,50多分学生居多。

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一、选择题,本题中学生最高分为44分,最低分为10分,出错最多的是第7题,8题,12题,第17题18题,19题失分原因,首先对于第七题来说,肯定的武则天的原因,部分学生主要是分析能力较差,同时也唯一的忽略了原因的主要两字,只看到了武则天的功绩重用人才也就是c选项。

还有部分同学可能没有进行分析,翻书看到对武则天的评价,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导致错误。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doc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doc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一、试卷情况:(一)试题结构:由单项题和材料解析题两大部分组成,总分120分,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考查范围为必修三本书),材料解析题5题,每题12分,共60分(考查范围为选修一、四)。

(二)试题特点:1、倾向于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2、突出对重点知识和重点问题的考查3、突出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4、整张试卷难易程度适当,体现出严谨的逻辑性与连贯性二、各题得分率情况:(我校平均分77. 95,最高分100,最低分47)百分比符号(%)已略去题号12345678910得分率98.865096.2146.2191.6774. 6277. 6583.3396.9796.59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得分率17.0560. 9896.2190. 1570. 4575. 7676. 1496.2166. 6777.27题号2122232425得分率44.9255. 3364.7549.550.42第11题:得分率仅为17.05%,本题选C率达到70. 83%,可见学生对现代化农业的概念不了解,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基本特点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

另一方面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认识不清,土地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以家庭为单位租赁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因此这种责任制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第21题:得分率44.92%,第(1)问中包含两小问,但很多学生把它们混为一问进行回答,而第(2)问仅为一问,可很多学生把其拆成两问回答。

由此暴露了学生在审题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24题:得分率49. 5%,第(1)问中第1小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归纳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有些学生直接摘抄材料,有些学生只归纳出一、两点。

由此反映出的问题:一、学生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学生归纳内容,即要求学生不得摘抄原文; 二、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欠缺,材料一共四句话,为分总结构。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百校联考(期中)成绩分析整体成绩分析平均分:历史均分与其他科目对比排名靠后。

联考参加排名:我校历史最高分78分联考排名第四。

历史学科指标:上线率总分与历史学科上线人数看,历史无论是A线还是B线的上线率略高与总分上线率。

从上线人数看除了C线比例高一点,AB线的上线学生比例均较低。

班级上线情况:班级指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总分上线历史)学科各班级考试情况总分前50的学生历史情况:姓名班级总分历史(文)分数联名校名班名分数联名校名班名高雪19 540.5 61 1 1 78 3 1 1 宋昺初19 515 126 2 2 70 55 4 4 叶景文19 495 236 3 3 51 1595 82 34 彭媛媛19 494 240 4 4 52 1458 68 29 李悦19 490 262 5 5 57 866 31 20 杨敬尧19 483 311 6 6 58 762 26 16 马彬19 478.5 336 7 7 64 273 8 8 玛尔玛尔19 477 358 8 8 65 220 7 7 梁转弟19 472 404 9 9 60 551 17 11 谭青青19 465.5 460 10 10 58 762 26 16 司新雨19 463 491 11 11 60 551 17 11 杨春娥19 462.5 496 12 12 63 335 11 9 周佳军19 461.5 505 13 13 58 762 26 16 唐骁19 461.5 505 13 13 53 1324 57 26 梁晋19 461 516 15 15 53 1324 57 26 梁佳蓉19 460.5 524 16 16 50 1726 95 40 马悦19 459.5 531 17 17 57 866 31 20 尹小龙21 459.5 531 17 1 62 402 13 2 董祺19 456.5 564 19 18 58 762 26 16 员怡丞19 452 616 20 19 52 1458 68 29 赵培霖19 451 633 21 20 56 978 39 23 吴琼19 448 664 22 21 56 978 39 23 韩钰21 448 664 22 2 51 1595 82 17 高燕飞19 446.5 684 24 22 68 111 5 5 巴音克西19 444.5 702 25 23 62 402 13 10优生特点分析:1、梁佳蓉:思维活跃,学习努力,通过几次考试发现答题不规范,缺少知识的体系化,知识迁移能力弱,知识形成碎片化记忆,做题速度快,但不细心,审题不严,将针对性培优,面批、二次批改答题卡,课堂加强关注,构建知识的纵向、横向知识框架,加强历史知识的时空观。

历史试卷分析(优秀范文20篇)

历史试卷分析(优秀范文20篇)

历史试卷分析(优秀范文20篇)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1、试卷结构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

1---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2、试卷的主要特点(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必须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资料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

资料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资料,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经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本事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本事概括性大,突出表此刻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

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

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

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本事和实际运用本事。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

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

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

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

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

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

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

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

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

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一轮复习有意识加强学生对材料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训练,由于大量全国卷水平的高考真题的加入,难度也随之提升。

另一方面,在题量上打破高考卷11道题目的限制,加入大量选择题,提高了学生考试过程中的阅读量,从速度上加强学生的训练,为之后文综试题时间分配问题做了前期铺垫,结果出现学生题目做不完的现象。

这两个原因导致本次考试成绩较之以往有所下降。

本期考试情况报告如图所示:
分析:由于在命题中对难度和体量的加大,本次考试的试卷难度明显提升,尤其导致一些有能力得到高分的学生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导致这些学生本学科成绩下降,造成区分度较低。

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做题速度在考试中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注意到准确度和速度必须同时提高。

三、本次考试暴露的问题
(1)审题不认真。

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2)在材料题的解答中,由于题目设问较多,有的学生并不能按要求正确作答,如材料题52题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请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很多同学由于审题不清,在“原因分析上”本来平时能回答的问题但由于弄错了题目要求,因而失分严重。

(3)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如第52小题的第2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学生作答时没有有效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以致影响成绩。

(4)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因素的理解不全面,出错最多的是对设问中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之类题目的区别。

(5)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主要是低分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总的说来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审题出现严重偏差;不能准确划分材料层次和理解材料;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准确定位教材;不能区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语言表达不具备历史学科特点,随意性太强。

四、今后的应对策略
(1)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高考的考纲,理解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

研读考纲,重在研,但对我们很多基层老师来说,在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做新课程的高考题去领会新考纲的精神。

教师要及时充实自身的历史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要有高考意识。

不论是学生角度还是教师方面,从本次考试中都应该进一步明确复习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结合历年高考情况,对复习的侧重点有所把握。

虽然是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但必须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历年的高频考点,要给学生重点强调,引起学思想上的足够重视。

(2)形成融恰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施高效教学的保障。

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关怀、体贴,在课堂上,都是要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为他发挥潜力搭建舞台,切实让学困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抓解题的关键词关键点。

在复习过程中要适当的进行历年高考原题或模拟题的训练。

由于本次试题的难易程度有些几乎模拟甚至高于高考水平和层次,大多数是高考原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可以适当的针对一些考点进行必要的训练,逐渐的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向高考层次靠近,引导学生学会对高考试题的思考和解读,逐渐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4)侧重对学生材料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史料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训练。

高考中对学生较高能力的考查往往是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即材料阅读题。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近现代史方面还相对比较容易,都是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现。

而中国古代史方面,其往往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要做好题必须先读懂材料,能不能读懂材料在于学生语文学习中是否具备相应的古文阅读能力,因此上,对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

另外,具备阅读和理解能力后,还应有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文字语言的概括组织能力,形成比较简明和流畅的文字表述,这样才能在非选择题中拿到较高的分数。

(5)对学生要常抓不懈,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自己纠正自己。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建构必要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本次考试中出现了大量的综合运用型试题,即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个知识点去解答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和不同时期相同性质史实的分析对比能力。

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中注意对学生知识体系和网络建构,把前后知识点给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知识结构。

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联系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