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知识点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高中数学理科是10本书,其中的数学公式非常多,那么关于高考数学的公式及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仅供参考。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
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理科:选修2—1、2—2、2—3。
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高中数学必修1、2、3、4、5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
1 2)(x 是偶函数; )(x f 是奇函数。
3).(0,1,0)a a N >≠>. 1a ≠,0m >,且1m ≠, 0N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 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απ±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αππ±+2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5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6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α⎛⎫+=-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6、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7、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公式变形: ;22cos 1sin ,2cos 1sin 2;22cos 1cos ,2cos 1cos 22222αααααααα-=-=+=+=sin y x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R R,2x x k k ππ⎧⎫≠+∈Z ⎨⎬⎩⎭值域[]1,1-[]1,1-R最值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k ∈Z 时,min 1y =-.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在32,222k k π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在[]2,2k k 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0k k π∈Z对称轴()2xk k ππ=+∈Z对称中心(),02k k ππ⎛⎫+∈Z ⎪⎝⎭对称轴()x k k π=∈Z对称中心(),02k k π⎛⎫∈Z ⎪⎝⎭无对称轴函 数性 质9、辅助角公式(化一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 其中ab =ϕtan 10.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11.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12.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1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π+⇔=-222()C A B π⇔=-+. 14、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θcos ||||b a b a ⋅=⋅15、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b a ⋅=2121y y x x +. (3)设a =),(y x ,则22y x a +=16、两向量的夹角公式设a =11(,)x y ,b =22(,)x y ,且0≠b ,则121cos ||||x a ba b x θ⋅==⋅+a =11(,)x y ,b =22(,)x y ).17、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b a //⇔a b λ= 12210x y x y ⇔-=.)0(≠⊥a b a ⇔0=⋅b a 12120x x y y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 =(,),x y R λ∈,则λa =(,)x y λλ.(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三、数列18、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19、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20、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 2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22、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 或 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四、不等式23、xy y x ≥+2。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基础知识汇总
必修一(一)集合1.集合的概念(1)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它是指某些指定对象的全体.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它具有三个性质,即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数的多少,集合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根据集合所含元素的性质,集合又可为点集、数集等.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ϕ表示. (3)我们约定用N 表示自然数集,用N *表示正整数集,用Z 表示整数集,用Q 表示有理数集,用R 表示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venn 图).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情形.(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有包含、真包含、不包含、相等等几种关系.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2n,非空子集的个数为21n-,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3.集合的运算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交、并、补集三种运算. 4.集合运算中两组常用的结论 (1)①()()() U UU A B A B =痧 ; ②()()()U UU A B A B = 痧 . (2)①A B A B A ⊆⇔= ;②A B A B B ⊆⇔= .(二)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③·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 A B →.函数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而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一对一,多对一.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及值域称为函数的三要素.在函数的三要素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定义域及对应关系,定义域及对应关系确定了,这个函数就唯一确定了.(3)相等函数: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的两个函数就称为相等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三)函数单调性1.增函数、减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2,x 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2,x x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2.单调性、单调区间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3.利用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①设出自变量;②作差(商);③判号;④写出结论.2.函数最值的几何意义是对应函数图像上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图像的最高点或最低点.3.函数的最值与求函数的值域从概念上看是不同的,函数值域的一些边界值不一定是函数值,函数的最值是函数值域中的一个值,函数取得最值时,一定有相应的x 值. 4.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见方法 ①定义法;②图象法;③导数法. ④ 5.求函数最值或值域的方法 ①单调性法;②配方法;③换元法;④判别式法;⑤图象法;⑥不等式法等.5.一些重要函数的单调性1y x x=+的单调区间:增区间(,1),(1,)-∞-+∞; 减区间(1,0),(0,1)-. ()0,0by ax a b x=+>>的单调区间:增区间(四)函数奇偶性1.奇偶性(1)奇函数、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奇函数. (2)奇偶性 如果函数()f x 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就说函数()f x 具有奇偶性.(3)奇函数、偶函数的性质①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皆关于原点对称(此条件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③若奇函数()f x 在x =0处有定义,那么一定有(0)0f =. ④在定义域的公共部分内,两个偶函数的和、差、积、商(分母不为零)仍是偶函数;两个奇函数的和、差仍是奇函数;奇数个奇函数的积为奇函数;偶数个奇函数的积为偶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为奇函数;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均不恒为零)的和与差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⑤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五)基本函数:一次二次函数1.函数(0)y kx b k =+≠叫做一次函数,它的定义域和值域皆为R2.一次函数性质 ①当k >0时,为增函数,当k <0时,为减函数;②当b =0时,函数(0)y kx k =≠为正比例函数;③直线y =kx +b 与x 轴的交点为(,0)(0)bk k-≠与y 轴的交点为(0,)b .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 ②顶点式k h x a x f +-=2)()(;③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①()222424b ac b f x ax bx c a x a a -⎛⎫=++=++⎪⎝⎭(0)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方程为2bx a=-,当0a >时开口向上, 当0a <时开口向下;②()2400,0b ac ∆=->∆=∆<时,抛物线与x 轴有2个(1个、无)交点.③单调性:当0a >时,()f x 在(,]2ba-∞-减函数;在(,)2ba-+∞上是增函数.0a <,相反. ④奇偶性:()0当时,为b f x =偶函数;()0当时,b f 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六)指数函数1.幂的有关概念正整数指数幂:n a a a a =g g g L g 14444244443个n a ;零指数幂:0a=1(0a ≠) ;负整数指数幂:pa-=1p a(0,a p N +≠∈); 正分数指数幂:m na=0,1a m n N n +>∈>、且);负分数指数幂:m na-=1m na(0,1a m n Nn +>∈>、且);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 2.幂的运算法则(0,0,ab r s Q >>∈、)r s a a =r s a +;()r s a =rs a ;()r ab =r r a b3.指数函数图像及性质4.指数函数()x f x a =具有性质:()()()(),1(0,1)f x y f x f y f a a a +==>≠ (七)对数函数1.定义:如果)1,0(≠>a aa 且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b a N=,那么数b称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b N =,其中a 称对数的底,N 称真数.①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Nlg ,②以无理数( 2.71828)e e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Nln2.基本性质:①真数N 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 ②log 10a =,③log 1a a =,④对数恒等式:log a NaN =.3.运算性质:如果,0,0,1,0>>≠>N M a a 则①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②log log log aa a MM N N=-; ③log log na a M n M =.4.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m N N a=(0,1,0,1,0),a a m m N >≠>≠>①log log 1a bb a ⋅=,②log log m na a nb b m=. 5.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八)幂函数:,y x =2y x =3,y x =1y x=12y x =的图像1.当0a>时,幂函数()y x R αα=∈有下列性质:(1)图像都通过点(1,1);(2)在第一象限内,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在第一象限内,1α>时图像下凸,01α<<时图像上凸.(4)在第一象限内,过()1,1点后,图像向右上方无限伸展. 2.当0<α时,幂函数()y x R αα=∈有下列性质:(1)图像都通过点(1,1);(2)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图像是向下凸的;(3)在第一象限内,图像向上与y 轴无限地接近,向右与x 轴无限地接近; (4)在第一象限内,过()1,1点后,α越大,图像下落的速度越快.(九)函数图像变换1.平移变换 ⑴水平平移:()()0y f x a a =±> 的图象,可由()y f x = 的图象向左()+ 或向右()- 平移a 个单位而得到;⑵竖直平移:()()0y f x b b =±> 的图象可由()y f x = 的图象向上()+ 或向下()- 平移b 个单位而得到;注:对于左、右平移变换,往往容易出错,在实际判断中可熟记口诀:左加右减. 2.对称变换⑴()y f x =- 与()y f x =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⑵()y f x =- 与()y f x =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⑶()y f x =-- 与()y f x =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⑷()1y f x -=与()y f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⑸()y f x = 的图象可将()y f x = 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以x 轴为对称轴翻折上去,其余部分不变; ⑹()y fx = 的图象可将()y f x = ,()0x ≥的部分作出,再利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作出0x < 的部分.3.伸缩变换 ⑴()()0y Af x A => 的图象,可将()y f x = 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而得到; ⑵()()0yf ax a => 的图象,可将()y f x =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纵坐标不变而得到.(十)函数的应用1.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0y f x x D f x =∈=使 成立的_实数x _叫做函数()()y f x x D =∈的零点 . 2.二分法定义:对于区间[],a b 上连续,且()()0f a f b < 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把函数()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从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注:该法一般求的是近似解. 3.解函数应用题,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 (1)阅读理解,认真审题. (2)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3)利用数学的方法将得到的常规数学问题给出解答,求得结果.(4)转译成具体问题做出回答.必修二(一)多面体和旋转体1.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概念(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4)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5)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6)圆台:①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②圆台还可以看成是以直角梯形的直角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7)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2.多面体和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1)圆柱的侧面积:S=2πrl ;(2)圆锥的侧面积:S=πrl ; (3)圆台的侧面积:S =π(r+ r ′)l ; (4)球的表面积:24πV R =; (5)柱体的体积:V=Sh ; (6)锥体的体积:13V Sh =; (7)台体的体积:1()3V S S h '=; (8)球的体积:24π3V R =.(二)画法1.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2.我们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做正投影,否则叫做斜投影.3.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一般地,一个几何体的侧视图和正视图高度一样,俯视图与正视图长度一样,侧视图与俯视图宽度一样.一般地,侧视图在正视图的右边,俯视图在正视图的下边.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 轴和y 轴,两轴交于点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 '轴与y '轴,两轴交于点O ',且使x O y '''∠=45°(或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线段.(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三)点线面位置关系1.四个公理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用符号表示为:A lB l A B l ααα∈∈∈∈⇒⊂,,且,;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用符号表示为:P P l αβαβ∈∈⇒= ,且; 公理4 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用符号表示为:m l n l m n ⇒∥,且∥∥; 2.异面直线(1)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 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 直 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直 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4)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四)平行问题1.定义: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此直线l 与平面α平面,记作l ∥α;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a b a b a αβα⊄⊂⇒,,且∥∥.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用符号表示:a a b a b αβαβ⊂=⇒ ∥,,∥.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a b a b P ββαα⊂⊂=⇒,,,∥,∥∥. 几个结论:①如果两个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且符号表示:a b αβαγβγ==⇒ ∥,,∥.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用符号表示:a b a b αα⊥⊥⇒,∥.(五)垂直问题 1.定义: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那么直线l 和平面α垂直,记作l ⊥α.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 叫做垂足.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用符号表示:l a b a b A a αααα⊥⊂⊂=⇒⊥ ,,,且.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用符号表示:a b a b αα⊥⊥⇒,∥.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用符号表示:a a αβαβ⊂⊥⇒⊥,. 5.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用符号表示:l a a l a αβαβαβ⊥=⊂⊥⇒⊥ ,,,.几个结论:①如果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必垂直于第三个平面;②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六)角问题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两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02π⎛⎤⎥⎝⎦,.2.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02π⎡⎤⎢⎥⎣⎦,.3.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衡量.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二面角范围[0]π,.(七)直线的概念与方程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为基准, x 轴的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并规定: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180,0.2、直线斜率的概念:把一条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直线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式为αtan =k.当k=0时,直线平行于x轴或者与x 轴重合;当k>0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当k<0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3、两点斜率公式 :直线上两点A(1x ,1y ),B(2x ,2y ),当1x =2x 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当1x ≠2x 时,直线的斜率为1212x x y y k --=.4、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设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则方程)(00x x k y y -=-称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能够用点斜式来表示,直线方程此时为0x x=.5、直线方程的斜截式:直线方程b kx y +=由直线的斜率k 和它在y 轴上的截距b 确定,所以方程bkx y +=被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斜截式不存在.6、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已知经过两点),)(,(),,(2121222111y y x x y x P y x P ≠≠的直线方程为121121x x x x y y y y --=--称为直线方程为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直线两点式方程的前提是直线的斜率存在且斜率不为0. 7、直线方程的截距式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a,在y 轴上的截距为b,则直线方程1=+bya x 称为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应用截距式的前提有斜率存在且不为0,还要求直线不能过原点.8、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二元一次方程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为表示的直线方程称为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当0≠B时,可变形为BC x BA y --=,它表示一条斜率为B A -且在y 轴上截距为C B-的直线; (八)直线的关系和距离1、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不重合的直线21l l 、, 根据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及性质可知1l //212αα=⇔l ,再由k 与α的关系可知:21//l l 时21k k =或者21k k 、均不存在;反之21k k =或者21k k 、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平行。
高中数学学习知识点公式大全
全部覆盖数学必修 1 至 5 的所有知识点以及相关公式,方便复习和及时总结,数学必修 1-5 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 1:一、集合 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都有 x B ,那么称 A 是 B 的子集。
记作A B真子集:假设 A 是 B 的子集,且在 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 A,那么 A 是 B 的真子集,A B记作A B集合相等:假设:A B, B A ,那么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空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U B交集:由集合 A 和集合 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 A I B补集:在全集 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 C U A5.集合 { a1, a2 ,L , a n}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个;真子集有 2n–1 个;非空子集有2n–1个;6. 常用数集: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 R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奇函数<=> f ( – x ) =– f ( x),偶函数<=> f ( – x )= f (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定义域为 D 的函数 f(x) ,假设任意的12∈ ,且 1 < x 21x , xD x①f ( x 1 ) < f( x2) <=>f ( x 1 ) – f ( x2) < 0 <=>f ( x )是增函数②f ( x 1 ) > f ( x2) <=>f ( x 1 ) – f ( x2) > 0 <=>f ( x )是减函数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 a 0〕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b , 4ac b 2 , 对称轴: xb ,最大〔小〕值:4acb 22a4a2a4a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 一般式 f (x) ax 2 bx c(a 0) ; (2) 顶点式 f (x) a( x h)2 k (a 0) ;(3) 两根式 f (x)a( x x 1 )( x x 2 )(a 0)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1、幂的运算法那么:〔 1〕 a m ? a n = am + n,〔2〕 amn= an? b nnn〔 5〕 aan 〔 6〕 a= 1 (b bn1a mma n2、根式的性质〔1〕 ( n a )n a .a nam n,〔 〕m )n= a m n 〔4〕( ab )3 ( a1 na ≠ 0) 〔7〕a n〔 8〕 amma n〔 〕a n9〔2〕当n奇数,n a n a ;当 n 偶数,n a n| a |a, a0.a, a04、指数函数 y = a x ( a > 0 且 a≠1) 的性:〔 1〕定域: R ;域:( 0 , +∞ )〔2〕象定点〔0,1〕Y Ya > 10 < a < 1110XX5. 指数式与数式的互化:log a N b a b N (a0, a 1,N0) .五、数与数函数1数的运算法:〔 1〕a b= N <=> b = log N〔〕 1 = 0〔〕a= 1〔〕log aa 2 log a 3 log a4ab= b 〔 5〕 a log a N = N〔 6〕 loga (MN) = log a M + log a N〔7〕log a (M) = log aNM -- logaN〔〕N b= b log N〔〕底公式:log N8 loga a9a = logb Nlog b a〔 10〕推log m n nlogb (a0,且a 1, m,n0 ,且m,1,N0 ).a bam 1 n〔 11〕log a N =1〔 12〕常用数: lg N = log10N 〔13〕自然log N a数: ln A = log e A〔其中e =⋯〕 2、数函数 y = log a x ( a > 0且 a ≠ 1) 的性:〔 1〕定义域: ( 0 , + ∞ ) ; 值域: R〔 2〕图象过定点〔 1,0〕Ya >1Ya < 1六、幂函数 y = xa0 <的图象 : 〔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0 XX1 1a > 10 < a < a < 0211例如: y = xyx x 2yx 1x七 . 图象平移:假设将函数 yf (x) 的图象右移 a 、上移 b 个单位,得到函数 y f ( x a) b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八 .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根底数为 N ,平均增长率为 p ,那么对于时间 x 的总产值 y ,有y N (1 p) x .九、函数的零点: 1. 定义:对于 y f ( x) ,把使 f (x) 0 的 X 叫 yf ( x) 的零点。
【高考必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集合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函数,,,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高一到高三所有数学知识点
高一到高三所有数学知识点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必修科目,涵盖了广泛的数学知识点和概念。
以下是高一到高三的所有数学知识点的综述。
一、高一数学知识点1. 函数与方程- 定义域、值域与奇偶性-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2. 直线与圆- 直线的斜率与方程- 圆的方程与性质- 直线与圆的交点与切线3. 三角函数- 基本概念与关系-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应用4.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5.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定义与基本运算-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的夹角- 向量的坐标表示与平面几何应用二、高二数学知识点1. 平面解析几何- 平面方程与直线方程- 平面的位置关系与距离公式-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定义与性质- 基本导数公式与求导法则-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微分的概念与应用3.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 一元不等式组与二元不等式组的解法 - 线性规划问题4.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事件的独立性与条件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统计与抽样调查5. 三角恒等式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三角形的面积与相似关系三、高三数学知识点1.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推广-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推广- 数列极限的概念与性质- 数学归纳法的扩展应用2. 函数与导数的进一步研究- 高阶导数与高阶导数的求法- 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与极值 - 函数的图像与曲线的绘制3. 三角函数的进一步研究-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与周期 - 三角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相互转化4. 平面解析几何的进一步研究- 高次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方程- 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5. 矩阵与向量的进一步研究- 矩阵的基本操作与运算规则- 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与解法- 向量空间与线性相关性以上是高一到高三所有数学知识点的综述,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
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3、圆方程: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
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理科:选修2—1、2—2、2—3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
高中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知识点高中数学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依次讨论这些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
必修一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的代数知识,如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等。
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对理解后续内容非常重要。
必修二则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
其中包括直线与点、线段的中点、直线的交角、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在几何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必修三则涉及了函数的知识。
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但也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学习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的表示与性质、函数的增减性和奇偶性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模型和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函数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社会问题中数学模型的应用。
必修四主要学习了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概率与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学习概率与统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生活中的数据和现象。
学习内容包括排列组合、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等。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推断,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最后是必修五,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了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的知识。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学习三角函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同时也是后续学习高等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基础。
高中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的知识点内容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日常生活和职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高中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的知识点涉及了代数、几何、函数、概率与统计、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等内容。
高三数学必修一二三四五知识点
高三数学必修一二三四五知识点在高三数学学习中,必修一、二、三、四、五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文将为您总结高三数学必修一至五的核心知识点。
必修一:函数、方程与不等式1. 函数: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图像的平移、翻折与缩放等。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斜率与截距、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以及对称轴,以及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与翻折。
3. 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变化规律、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规律与对数换底公式的应用。
4. 数列与等差数列: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建立,等差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的运用。
5. 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以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必修二: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及其逆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2. 解三角形:使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关系问题,应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必修三:导数与微分1. 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定义与性质,微分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2. 导数的应用:切线与法线方程的求解,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点的判断。
必修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计算。
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的概念与计算,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
必修五:统计与概率1. 概率的基本定义:样本空间、事件与概率的概念及计算。
2.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条件概率的定义与计算,独立事件的判定条件。
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与概率分布计算。
4. 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的概念、计算与应用,正态分布的概念、计算与应用。
在高三数学学习中,以上必修一至五的知识点是基础且重要的。
同学们应该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
祝同学们在高三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学必修1、2、4、5知识点总结
必修1数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1.3.2、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结总高中数学必修 1 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 元素确实定性;2. 元素的互异性;3. 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 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一样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 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拟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察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 记作a∈A ,相反,a 不属于集合 A 记作a 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 的解集是{x?R| x-3>2} 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 -5}二、集合间的根本关系1. “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局部,;〔2〕A与B是同一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集合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函数,,,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高1到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1到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到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一到高三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1.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1 代数与函数高一的代数与函数包括代数运算、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法则,如整式的加减乘除、方程的解法等。
同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需要熟练掌握其图像、性质和相关题型的解法。
1.2 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是数学的基础内容,高一阶段主要涉及到直线、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的性质与计算。
学生们需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答中。
1.3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高一阶段主要包括基本概率、频率与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直方图与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概率与统计的计算和分析。
2.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1 函数与方程高二阶段的函数与方程主要包括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学生们需要进一步巩固高一阶段的代数与函数知识,掌握更多类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并能够解决复杂的函数方程问题。
2.2 三角学三角学在高中数学中具有较大的比重,包括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式、三角方程等内容。
学生们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灵活运用三角恒等式解决各类三角方程。
2.3 数列与数列数列与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等。
学生们需要了解数列与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3.1 导数与微分高三阶段的导数与微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包括函数的极限、导数的定义与性质、常用函数的导数等。
学生们需要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导数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3.2 积分与定积分积分与定积分是高三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等。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大全(新课标)必修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它具有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表示有列举法、描述法。
描述法格式为:{元素|元素的特征},例如},5|{N x x x ∈<且2、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N (又称非负整数集):0、1、2、3、…… (2)正整数集N *或N + :1、2、3、…… (3)整数集Z :-2、-1、0、1、……(4)有理数集Q :包含分数、整数、有限小数等 (5)实数集R :全体实数的集合 (6)空集Ф: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例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1)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如图1),记作B A ⊆或A B ⊇.若集合P 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 的元素,那么P 不包含于Q , 记作Q P ⊄(2)真子集的概念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B 的真子集(如图2). A ≠⊂B 或B ≠⊃A .(3)集合相等:若集合A 中的元素与集合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 等于集合B,记作A=B.B A A B B A =⇔⊆⊆,5、重要结论(1)传递性:若B A ⊆,C B ⊆,则C A ⊆(2)空Ф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6、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它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即不计空集);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7、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 又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 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x |x ∈A ,且x ∈B }.(2)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 A ∪B (读作"A 并B "),即A ∪B={x |x ∈A ,或x ∈B }.(3)若A 是全集U 的子集,由U 中不属于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叫做A 在U 中的补集,记作AC U ,{}A ,U |A C U ∉∈=x x x 且注:讨论集合的情况时,不要发遗忘了Φ=A 的情况。
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集合: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反函数、分段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对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一般式);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必修三:算法初步:算法的概念、表示方法(流程图、伪代码)、基本算法(顺序、选择、循环)。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数据的推断(抽样、回归分析)。
概率:随机事件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必修四: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平面向量:向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向量的运算(加法、减法、数乘、向量积);向量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必修五: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解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三边、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数列: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数列的极限。
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不等式组的解法。
以上是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具体的学习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学校要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课堂讲解、练习册等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及时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的运算规则和逻辑思维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数学是必修科目,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涵盖了广泛的数学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的重要知识点。
必修一:代数基础与函数在必修一的代数基础中,我们学习了数学中的符号和代数运算法则。
这包括了正数、负数、绝对值、有理数等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我们也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与应用,如何画出它们的图像,并求解方程和不等式。
必修二: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在必修二的平面几何中,我们学习了点、线、面等基本几何概念,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习了如何证明几何定理,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问题,三角形的性质等。
在立体几何中,我们学习了立体图形的性质,如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柱等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必修三:数列与三角函数在必修三的数列部分,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如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三角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的基本性质和图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必修四:概率与统计在必修四的概率部分,我们学习了事件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样本空间和事件的关系等内容。
统计学部分,我们学习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如何运用频率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等来描述和分析数据,并掌握了如何计算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指标。
必修五:函数与导数在必修五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图像。
我们还学习了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掌握了如何求解函数的零点和极值等。
在导数部分,我们学习了导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如何求解函数的导数以及相关的应用,如曲线的切线方程、函数的单调性等。
通过对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体系在逐步完善和深化。
从代数基础到几何,再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和函数与导数,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重要概念和方法,而它们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必修五知识点一、知识点梳理必修一第一单元1.集合定义: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2.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表示法:列举法{1,2,3,…}、描述法{x|P}、韦恩图、语言描述法{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常用的数集:自然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正整数集N *.5.集合的分类:(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 空集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5}5.关系:属于∈、不属于∉、包含于⊆(或⊂)、真包含于、集合相等=.6.集合的运算(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B A ⋂数学表达式:{}B x A x x B A ∈∈=⋂且 性质:A B B A A A A A ⋂=⋂Φ=Φ⋂=⋂,,(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B A ⋃数学表达式:{}B x A x x B A ∈∈=⋃或 性质:A B B A A A A A A ⋃=⋃=Φ⋃=⋃,,(3)补集:已知全集I ,集合I A ⊆,由所有属于I 且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表示:A C I 数学表达式:{}A x I x x A C I ∉∈=且 方法:韦恩示意图, 数轴分析.注意:① 区别∈与、与⊆、a 与{a}、φ与{φ}、{(1,2)}与{1,2}; ② 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③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2,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n2-1,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④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⑤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8.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①.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②.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 : 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9.两个函数的相等: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10.映射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由映射和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是一类特殊的映射,它要求A、B非空且皆为数集.1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12.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 定义法:○1任取x1,x2∈D,且x1<x2;○2作差f(x1)-f(x2);○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确定f(-x)与f(x)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1) 凑配法 2) 待定系数法 3) 换元法 4) 消参法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 ,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 ,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 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 ,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 ,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 处有最小值f(b);13.一些有用的结论:(1)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2)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3)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包含0,则(0)0f =15. 复合函数(1).复合函数:若y=f(u),u=g(x),x ∈(a,b),u ∈(m,n),那么y=f[g(x)]称为复合函数,u 称为中间变量,它的取值范围是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a g x b ≤≤解出 (3).复合函数[])(x g f y =在公共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①若f 与g 的单调性相同,则[])(x g f 为增函数; ②若f 与g 的单调性相反,则[])(x g f 为减函数。
简记为“同增异减” 注意:先求定义域,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
6.分段函数(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必修一第二单元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当n 是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式子n a 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并成±n a (a >0). 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结论: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 当n 是偶数时,⎩⎨⎧<≥-==)0()0(||a a a a a a n n2.分数指数幂 规定:)1,,,0(*>∈>=n N n m a a a n m nm)1,,,0(11*>∈>==-n N n m a a aanmnmnm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r r aa +=),,0(Q s r a ∈>; (2)rs s r a a =)(),,0(Q s r a ∈>;(3)srra a ab =)(),0,0(Q r b a ∈>>.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0(是无理数αα>a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无理数指数幂.4.一般地,函数)1a ,0a (a y x≠>=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5.指数函数的性质图象特征函数性质1a > 1a 0<< 1a > 1a 0<<向x 、y 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图象关于原点和y 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在x 轴上方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1a 0=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增函数减函数6.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2 x N N a a x =⇔=log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7.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 N a =log ⇔ N a x = 8.对数的性质(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1的对数是零:01log =a ; (3)底数的对数是1:1log =a a ;(4)对数恒等式:N aNa =log ;(5)n a na =log .9.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1)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2)=NMalog M a log -N a log ; (3)na M log n =M a log )(R n ∈.10.换底公式abb c c a log log log =(0>a ,且1≠a ;0>c ,且1≠c ;0>b ).(1)b mnb a na m log log =; (2)a b b a log 1log =.11.对数函数的概念1.定义: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