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朝鲜族风情风俗
朝鲜族有趣的风俗
朝鲜族有趣的风俗
朝鲜族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以下是一些有趣的例子:
1. 摔跤比赛:朝鲜族摔跤比赛通常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举行,是朝鲜族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比赛时,参赛者互相抓住对方的腰带,尽力将对方摔倒,场面非常激烈。
2. 荡秋千: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欢的传统游戏之一,每年端午节,人们会在秋千场上举行比赛,展示自己的技巧和勇气。
3. 跳板:跳板是一项朝鲜族的传统游戏,通常在春节等喜庆节日期间举行。
跳板的玩法很多,其中最惊险的是长鼓舞,表演者站在长板的一端,通过跳跃和转身等动作来控制长板,使其在空中翻飞。
4. 饮食:朝鲜族饮食以米饭为主食,还喜欢吃各种泡菜、打糕、冷面等传统食品。
其中,泡菜是朝鲜族每餐必备的食品之一,制作方法是将各种蔬菜腌制而成。
打糕则是由糯米制成的传统食品,口感糯软、香甜可口。
冷面也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之一,通常在夏季食用。
5. 服饰:朝鲜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男子通常穿短衫裤,女子则穿长裙和短衫。
此外,朝鲜族妇女还会在衣服上加上各种华丽的装饰品,如流苏、彩绣等。
这些风俗习惯充分展示了朝鲜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魅力。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朝鲜族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虽然在朝鲜和韩国并不存在朝鲜族的概念,此外还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以及辽宁和黑龙江三省。
虽然很常听到这个民族的名称,可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朝鲜族的风俗习惯究竟都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朝鲜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希望大家喜欢!朝鲜族的民族发展史朝鲜族(韩民族)的先民是三韩人(马韩、辰韩和弁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
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
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
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虽然韩半岛古代国名多变,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国皇帝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在甲午清国战败后,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han这个音在韩语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选寓意好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作为国名、族名。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
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
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又保暖,经济实惠。
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朝鲜族的重大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朝鲜族的重大节日篇一: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朝鲜族的风俗习惯我国的朝鲜族主要生活在东北三省和内地的一些大城市。
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他们居住的地区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
朝鲜族的房屋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房屋正面开三扇或四扇门,室内用砖或石平铺成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朝鲜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短衣长裙,以长布带打结。
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裤腿宽大。
朝鲜族能歌善舞,姑娘们爱荡秋千和在跳板上飞腾,小伙子则喜欢一对对扭在一起摔跤,似猛虎角力。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泡菜和打糕等。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受汉民族及文化影响,朝鲜族民间节日亦有“元旦”(春节)、“上元”(元宵节)、“上已”(农历的3月3日)、“寒食”(清明节)、“燃灯节”(农历4月8日)、“端午”(农历5月5日)、“流头日”(农历6月5日)、“秋夕”(仲秋节)、“重九”(农历9月9日)和“入关”“冬至”等。
其中元旦、上元、寒食、端午、秋夕为一大节日。
朝鲜族过节,除做节日饮食外、还根据特点,组织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以此取乐。
如:除夕,朝鲜族以特有的方式庆贺,亲朋欢聚一起,相互拜年,食用自制的打糕、米酒和“德固”饼汤。
春节期间除唱歌跳舞外,还到田间烧火堆,以驱害虫,妇女进行跳板、荡秋千等活动;清明节上坟添土;中秋节除草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
篇二:朝鲜族传统节日朝鲜族传统节日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
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受汉民族及文化影响,朝鲜族民间节日亦有“元旦”(春节)、“上元”(元宵节)、“上已”(农历的3月3日)、“寒食”(清明节)、“燃灯节”(农历4月8日)、“端午”(农历5月5日)、“流头日”(农历6月5日)、“秋夕”(仲秋节)、“重九”(农历9月9日)和“入关”“冬至”等。
其中元旦、上元、寒食、端午、秋夕为一大节日。
延边朝鲜族文化特色作文素材
延边朝鲜族文化特色作文素材朝鲜族,不管是建筑、服饰、饮食都非常具有特色。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朝鲜族的多数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房屋别具一格。
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单间,各个屋之间有门道相连通。
屋内设有平地火道,即使在严冬,在室内也非常的温暖。
内部设置的都是推拉门,大部分人家中都是木制家具。
屋内没有床和桌,吃饭只用小的茶几,进屋时一定要脱鞋,里面是没有椅子的,只有坐垫,进去后都是盘腿而坐在地板上,非常具有传统特色。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
妇女穿短衣长裙,这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点。
短衣朝鲜语叫“则高丽”,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虽然简洁,但是看起来非常美丽长裙,朝鲜语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
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
朝鲜族妇女现在依然穿这种衣服,保持了他们的传统特色。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脚腿宽大的长裤。
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穿这衣服,显得人很直爽豪气。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糕、冷面、泡菜。
打糕是用藤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切,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的,是一种非常美味的点心。
冷面是在养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條,煮熟后用冷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入口后,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滑顺润喉。
让人回味无穷。
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大缸密封制成。
泡菜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可口。
泡菜味道的好坏,还能辨出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很想吃。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朝鲜族了呢?。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篇一:民族风情——延边朝鲜族民族风情——独特延边朝鲜族在中、朝、俄三国交界的东北亚地区,发源于长白山的图们江蜿蜒东去,奔向日本海。
图们江北岸的沃土,就是令人神往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延吉市,全市几条繁华的街道都组建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表演队:如延南街的“刀舞”、建工街的“手鼓舞”,北山街的“项小舞”、延西街的“扇子舞”、朝阳街的“秧歌舞”等。
每逢节日,延吉市时代广场摩肩接踵的人群就会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彩灯四射,霓裳弥漫,载歌载舞的演员与群众水乳交融,构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的民族风情画。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朝鲜族的先民是在几千年中,由中原内陆经不同途径迁入朝鲜半岛的,又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
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椎,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
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朝鲜族有个古老的传说:檀君神话,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就选定了三危、太白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
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
他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善恶等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
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
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
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
延边的民风民俗作文
延边的民风民俗作文
我的家乡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这里朝鲜族的风俗尤为凸显。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与其生活方式相吻合。
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主。
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跪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
朝鲜族一般喜欢穿白色,显示出喜爱清静,朴素的特性。
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服装我虽然没有穿过,但是看过他们穿着朝鲜族服装行走在大街上有一种公主范,男人们则是一位绅士。
在服饰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的要数女装。
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
上装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缝制。
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衣襟的两个彩色带系成蝴蝶形。
夏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他裹在两三层内衣使之更加合身。
与这种服饰相协调,他们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
这与服饰形成一体,显示出曲线美,显得端庄大方,古朴典雅。
这种打扮如今只在各种喜庆节日盛会中所见。
家乡朝鲜族的服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舌尖上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俗美食篇(上)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北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接壤,东与俄罗斯接壤,南与朝鲜以图们江为界,是一个三国交界的地方。
人口以汉族为主,占60%左右,朝鲜族占总人口30%以上,其余还分布着少数的满族、回族等人口。
1952年9月3日自治州成立后,延边人民便十分注重和珍惜自己形成的文化。
如果你有一位延边的朋友,发现他工作日居然没上班,别担心,肯定是热情的延边人民是在开运动会庆祝“九三州庆”节日了。
其独特的人口特性,走在延边地区的街道上,所有建筑的标识、商店的门头等,基本上都是用两种语言来标注的。
到了临近俄罗斯的边境城市门牌上都会标注中俄朝三国语言,走在路上随处可见肤白腿长的俄罗斯小姐姐。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在经过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碰撞与融合后,孕育出多元且独特的风俗文化。
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娓娓道来。
延边地区的美食具有天然的地域性1大酱汤是延边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民间有一种“三天不喝大酱汤,浑身就没劲”的通俗说法,可见大酱汤在延边人民心中的地位。
几乎不加油盐的大酱汤,酱香清咸,配上豆腐的滑嫩和热腾腾的米饭,忙碌完一天喝上一碗,感觉浑身都暖暖的,一下回血到全满。
酱中的黄豆含有异戊醛,它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常喝酱汤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对预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老人们掌握着最传统的制作手艺,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大酱,看似其貌不扬,却是制成美食的关键。
碾磨好的大豆酱对气候的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
主妇们合力将豆泥堆砌成型,挂在通风处晾造,静静的等着它们发酵。
经过个把月的时间,才能收到纯粹并易于保存的大酱。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过冬我们储备的不是粮食,是大酱。
不过这种制作工艺随着城市化的建设越来越少见,现在只有少数村落才得以延续。
提起村落,传统的朝鲜族民居的室内结构非常特别。
厨房和卧室客厅几乎不分界限,灶台连接着睡觉的土炕。
吃饭的时候,在炕上摆一个矮桌,一家人盘腿而坐,长辈动筷前菜是不能动的。
延吉的特色风俗
延吉的特色风俗延吉的特色风俗延吉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之一,拥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延吉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分为几类。
一、饮食文化延吉是边疆城市,饮食文化也因此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朝鲜族菜肴,韩国烤肉、辣白菜、铁板烧等都是当地人经常享用的美食。
此外,东北菜也深受当地人民喜爱,诸如松花汤、红烧肉、锅包肉等都是经典的代表。
在延吉,许多餐馆和小摊贩可以提供这样的美味。
同时,延吉还有一种独特的习惯:到了夜晚,人们会聚集在夜市上,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这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
二、民间习俗延吉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民间习俗。
在农历年关键时期,举办传统的庙会活动是其中之一。
在此期间,人们穿着盛装前往庙会,玩耍游乐,摆放摊位售卖小吃、纪念品等。
同时,还有着一些传统的民俗游戏,如踩高跷、拔河、打陀螺等,这些游戏让人们在快乐中体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服饰文化延吉居住了多民族,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也留下了不同的痕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朝鲜族传统服饰。
这种服饰多以精细的刺绣和鲜艳的色彩为特征,在不同场合中穿戴也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在盛大的婚礼仪式上,新娘会穿上极尽华美的朝鲜族婚服,呈现出她的美丽和纯洁。
此外,在演出、展览等文艺活动中,人们也会穿上各自的传统服饰,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四、娱乐文化延吉也有其独特的娱乐文化。
其中,可以看到延吉人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
在夜晚,街头巷尾,人们可以看到一些乐队在演奏着动感的音乐,同时,也有一些艺人在演唱着流行歌曲。
此外,在延吉各个角落,还能看到有年轻人跳着朝鲜族的传统舞蹈,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延吉这座城市,这些独特的风俗文化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让这个城市充满活力和生机。
这些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也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吉的特色风俗,无疑为游客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文化体验,也让人们在不断的交流中,互相学习,成长和发展。
延边朝鲜族文化八年级课文
延边朝鲜族文化八年级课文第一单元延边朝鲜族的文化一、传统1、地理位置:延边朝鲜族是韩国的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延边地区,被称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宗教:延边朝鲜族是基督教信徒,他们最信仰的上帝是“舍拉布神”。
3、文化:延边朝鲜族文化以“重义德、重恩爱、重家庭”为中心,拥有特有的语言、音乐、艺术以及传统体育运动。
4、习俗:延边朝鲜族传统中有大量的习俗和礼仪,如春分节、民间舞蹈、歌唱等。
二、家庭1、户口制度:在延边朝鲜族的家庭中,有一种叫做“户口制度”的制度,这个制度使家庭家规和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
2、尊敬家长:在延边朝鲜族,人们很尊敬老人,特别是家长,小孩子必须要把父母尊敬为神,不能反抗父母和老人的命令。
3、家事分工:在延边朝鲜族家庭中,家事分工明显,一般男人负责田地里的劳役以及日常劳动,女人负责家里的经营和内务。
4、特殊日子:延边朝鲜族家庭在特殊日子内也有Follow一些习俗,如他们在“金色星期日”会举行庆祝仪式,这是家族继承的一种传统。
第二单元延边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一、延边朝鲜族的主要节日1、新年:新年是延边朝鲜族最重要的节日,家人们每年都会在此时聚集在一起,互相祝福,共庆新年。
2、清明:清明是每年两节令中夏令的第一个重要日子,人们会穿上新衣,前往宗族老家去供奉祖宗,把这一天叫做“金色星期日”。
3、端午: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延边朝鲜族也有端午节,会在这一天挂上五色彩纸,食用面粉水和蒸汽饺子,并赛龙舟游行。
4、农家节:农家节,也叫农历新年,是一年中朝鲜族重大的节日。
家长们会带着孩子们来到村落中祭奠祖先,这一天孩子们一般会扮相表演或者把古老故事显演出来。
二、惯例1、宴席:在延边朝鲜族的节日中,宴会都是不可缺少的,家庭和朋友们会聚在一起,在一起吃宴席,酿制酒,并且唱歌跳舞。
2、敬酒:在延边朝鲜族的节日是非常重视敬酒的仪式,一般在宴会上,家人会互相喝酒,表示互相的祝福和家庭的团结。
3、贴春联:在新年之前,延边朝鲜族会贴春联,把联文写在家门口的牌子上,表达家庭的和睦和乐观心情。
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
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
鸭绿江的两岸是朝鲜族和朝鲜,虽说朝鲜族没有朝鲜那么富饶,但是它具有着到城市的气息,和自己独特的魅力。
打糕、辣白菜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可是朝鲜族最喜爱的食品。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的传统饮食有三大名品;冷面、狗肉汤、泡菜。
这三类食品深受大众的喜爱。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季节,他们在这一天里没有宰狗或吃狗肉的习俗。
朝鲜族不仅有好吃的美食,还有让人陶醉的酒---耳鸣酒。
在正月十五早晨,为了使耳朵听得更清楚,于是就在正月十五早上喝‘‘耳鸣酒’’。
所以把这酒称为‘‘耳鸣酒’’。
但这酒并不是特制的,就像习惯一样。
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男子爱好摔跤、象棋·····而女子则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自在飞翔的荡秋千;跳板是有很多女子一起玩儿的,其中一个站在跳板的一头,另一个人跳上去把先站的人击起来。
就这个活动还有一个传说;以前朝鲜族女人在家不能出去,创建了跳板,好观看厚厚高高的围墙外面的风景。
不止这些,朝鲜族人还爱好踢足球、拔河等等。
朝鲜族能歌善舞,生活和谐风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的一面,我们要尊重祖国的每一朵花。
朝鲜族民风民俗
朝鲜族民风民俗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世界六大语系中,朝鲜语的语系尚未确定。
朝鲜族的居室内过门槛就是平地炕,房子用木板间隔成几个单间。
中间是厨房,面积较大,一面是炕,一面是地,锅灶就安在炕边。
朝鲜族特别爱清洁、讲卫生、屋内布置干净、美观。
朝鲜族崇尚白色,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的饮食具有独特风格,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主食以大米为主,最具民族特色的打糕和冷面。
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的主食,就像汉族人吃饺子一样重要。
朝鲜族冷面更是别具一格,朝鲜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认为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能“长命百岁”,故又称“长寿面”。
朝鲜族喜欢吃狗肉,特别是三伏天喝狗肉汤已成习俗,他们烹调的狗肉和狗肉汤,独具风味,味道鲜美,冬可驱寒,夏可消暑。
辣白菜是朝鲜族喜欢食用的泡菜,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白菜白、辣椒红、姜丝黄、大蒜丝微绿,看上去赏心悦目,诱人食欲;吃一口是酸辣甜咸,越嚼越有滋味,深受各族人民欢迎。
朝鲜族素以讲究礼仪著称,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誉。
头顶搬运,是朝鲜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
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
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
朝鲜族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生活丰
富多彩,每当节日来临,到处都能听到古老的伽耶琴、长鼓和洞箫的优美声音,人们穿上艳丽的衣裙压跳板、荡秋千、摔跤等,气氛十分热烈。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民族风情——延边朝鲜族民族风情——独特延边朝鲜族在中、朝、俄三国交界的东北亚地区,发源于长白山的图们江蜿蜒东去,奔向日本海。
图们江北岸的沃土,就是令人神往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延吉市,全市几条繁华的街道都组建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表演队:如延南街的“刀舞”、建工街的“手鼓舞”,北山街的“项小舞”、延西街的“扇子舞”、朝阳街的“秧歌舞”等。
每逢节日,延吉市时代广场摩肩接踵的人群就会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彩灯四射,霓裳弥漫,载歌载舞的演员与群众水乳交融,构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的民族风情画。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朝鲜族的先民是在几千年中,由中原内陆经不同途径迁入朝鲜半岛的,又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
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椎,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
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朝鲜族有个古老的传说:檀君神话,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就选定了三危、太白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
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
他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善恶等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
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
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
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
【民族文化】朝鲜族的饮食习俗
【民族文化】朝鲜族的饮食习俗朝鲜族也可称为白衣民族,朝鲜族人民喜辣,口味比较重。
他们的饮食文化不仅在中国显得独特,就是在全世界也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同时也为朝鲜族文化添了一笔色彩。
就连普通的米饭,朝鲜人民也能一锅一次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
这便可以看出它的独特之处,下面就跟着店铺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朝鲜族怪异、独特的饮食习惯吧。
【民族文化】朝鲜族的饮食习俗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
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
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常见的菜: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
“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
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
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
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
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
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辣椒是做菜必需品:没有辣椒不做菜,朝鲜族的每道菜都必须放辣椒,所以他们各个都爱吃辣椒。
由于朝鲜族的影响整个延边州都比较喜欢吃辣椒,到了秋天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面挂着很多很多辣椒,以备平时自己家做菜用。
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
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
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
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
朝鲜族人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坐在炕头吃冷面。
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四中午,朝鲜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
朝鲜族有哪些民俗文化 朝鲜族注意禁忌
朝鲜族的文化民俗元日中老年男子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到村外放风筝,中老年妇女掷骰,大姑娘小媳妇则跳跳板;村里的“农乐队”,个个头戴花帽,脸罩假面具,身穿五颜六色的衣服,吹吹打打,翩翩起舞。
上元上元傍晚,人们纷纷登上高岗,等待望月。
据说,谁先看到十五的月亮,这年谁就会交好运。
当圆月升起之时,人们围绕篝火一边赏月,一边敲锣打鼓地起舞。
望月结束,人们到桥上来回慢步,此谓“走桥”。
传说,正月十五走桥,可以治疗腰腿痛病。
燃灯节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
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
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老人节朝鲜族一直十分重视儿童节。
后又设有老人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老人节是阳历8月15日,其他一些朝鲜族聚居区的老人节为阴历9月9日。
老人节一到,子女们为父母、长辈做新衣裳,给他们送礼品。
老人节的晚上,几代人共餐,向老人戴花敬酒。
婴儿生日节朝鲜族婴儿一周岁纪念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讲究的节日。
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一般男子上着五色丝绸短袄,外加坎肩,女孩上身穿小巧玲珑的短袄,襟垂飘带,下着罗裙),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
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
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上摆的五花八门的什物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
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祝兴的话。
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长命百岁。
洗头节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
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
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
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朝鲜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
朝鲜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朝鲜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朝鲜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朝鲜族是国内15个人口过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
那么,朝鲜族的节日习俗有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朝鲜族的元日元日(岁首)是朝鲜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除夕,全家人伴着古老的“伽琴”和洞箫的乐曲声,通宵守岁。
家家把屋内打扫干净,以迎接子孙或亲戚来过年。
室内贴上山、水、石、云、太阳、松、不老草、龟、鹤、鹿等年画。
鸡鸣破晓之前祭祀祖先,然后向老人叩首拜年。
早饭后再给邻居和全屯老人拜年。
岁撰,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和山菜。
人们从年前就开始酿制岁酒,也称“屠苏酒”(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药料一起酿制成的药酒),认为元日这天喝这种酒可以避邪长生。
元日期间,家家烹制佳食,尤其是除夕晚餐,准备得十分丰盛。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德固”。
这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勃团儿,然后搓成圆条,再切薄片,放人鸡汤中(牛肉汤亦可)煮。
吃时放香油和紫菜。
白天,村里人按“契”或自然屯分组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进行射箭或打“石战”,姑娘和妇女们跳板,儿童们放风筝。
晚上,男女老少玩猜谜等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多盛产大米。
朝鲜族以米饭为主食,炯出的米饭洁白而有光泽、柔润,不软不硬,香气四溢。
烧饭方法是,待水开后下米,一次将水加准,先以旺火,后以小火炯熟。
朝鲜族的炯饭锅是一种底深、收口的铁锅,锅盖也是铁的,炯饭不串烟、不夹生,营养成份损失少。
菜,以凉拌菜为主。
凉拌莱种类很多,有白菜、萝卜、萝卜干、青椒、茄子等各种蔬菜,还有桔梗、孩菜等山菜,还生拌各种肉类、鱼贝类以及豆制品类。
将原料备好后,用少许盐腌渍,之后拌以蒜、葱、辣椒、味精、糖、香菜等调味料。
凉拌菜辛辣、味重、凉口、开胃。
汤是朝鲜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几乎每顿饭都要有汤。
汤分为酱汤和肉汤两种。
每逢年节,朝鲜族人民都喜欢吃本民族的风味食品:冷面。
将荞麦面粉或白薯粉等和好后压制成条,煮熟后立即捞起,在冷水中反复淘洗,待面条冷却后,配上牛肉丝、鸡蛋、辣椒、芝麻、香油、泡菜丝、苹果片等调料。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精品-ppt】
延边小吃
辣白菜:
清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有人常拿来做零食吃
狗肉:
狗肉,有一句俗语“狗肉上不了台面”,意思是不能登大雅之堂,东北话里有 时常拿来数落某个不长进的“东西”。然而,狗肉却是大补,据说成吉思汗还 是忽必烈就极喜食狗肉。
冷面:
延边朝鲜族喜吃冷面。冷面现今在国内很 有名气, 朝鲜族过去在正月初四中午吃冷 面,说是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就会长 寿,现在一年四季都喜欢吃。
土管 崔倩
地理位置 民族服饰 特色小吃 民族风情
延边风情
地理位置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 幅员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 面积的四分之一,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呈 山地、丘陵、盆地三个梯度分布,素有 “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之说。
民族服饰
朝鲜族妇女的服装和袄。裙子大体分为两种: 缠裙和筒裙。年老的妇女喜欢穿白色的衣裙,同 时喜欢用白绒布包头。。女袄和男袄的款式基本 相同,但女袄的线条柔和,同时又具有曲线美, 领子略呈圆形,衣襟和下摆呈弧形。袄料的颜色 和花纹华美漂亮,在袖口、领子及下摆上都镶上 不同颜色的宽边,既考究,又美观。袄多贴身, 而且袖子又肥又长,穿起来显得特别丰满。朝鲜 族妇女最喜欢穿绿袄红裙。
打糕:
打糕是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为 它是将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棰砸打制成, 故名“打糕”。打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 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种是用黄米制作 而成的黄打糕。
长鼓舞:
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 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 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 舞姿驰名中外。
跳板:
跳板是朝鲜族姑娘们所钟爱的一项体育活 动。跳板两端的姑娘踏动跳板,此起彼落, 婀娜多姿,宛如空中芭蕾,别有一番情趣。
朝鲜族风俗文化礼仪
朝鲜族风俗文化礼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个山青水秀,风光绮丽,气候宜人的好地方,也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朝鲜族风俗文化,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风俗文化居住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便利之处。
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周坡,用稻草掩盖。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
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
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削减,一切向现代化进展。
礼仪朝鲜族礼节很严。
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需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需走在长者后面;路遇熟悉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丧葬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
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
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
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
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
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消失了深葬,火化等。
婚姻风俗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需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愿,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
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
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胜利盼望。
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
男女青年还必需明确表示情愿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
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
至夜幕降落,方撤下酒席,奏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简介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辽宁省丹东地区。
朝鲜族比较讲究卫生,讲究礼貌,特别是敬老美德受到各民族人民的称赞。
“都拉吉,都拉吉,都哦拉吉,迎春花开都拉吉”凡是接触过朝鲜族的人,无不对这载歌载舞“桔梗谣”的画面记忆深刻。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
这首著名的民歌《桔梗谣》,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也使得朝鲜族的风味小吃愈发沾染上了浓郁的饮食文化色彩。
服饰特色
朝鲜族历来喜穿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在盛大节日,隆重庆典等场合,朝鲜族男女都习惯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国”的美称。
迁入初期,朝鲜族人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
二十世纪初,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
朝鲜族的传统服饰有男女上衣、裤子、裙子、外套、袍、坎肩及笠帽、船形鞋等。
除了日常的服装外,还有周岁服装、结婚礼服、丧服等礼仪服装。
男子穿白色斜襟短上衣,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盘结在右襟中上方。
他们还喜欢外套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坎肩)。
冬天多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
下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腰宽,裤裆和裤管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穿时将裤腰前部折起后系上腰带,裤管下口用布带系绑。
节日时多戴礼帽。
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
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
朝鲜族女装多采用丝绸或柔软面料制成,其最大特点为短袄长裙,其色彩和纹饰都很讲究,优雅而漂亮。
女袄的袄襟很短,无扣,用绸带系住,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
年轻女子喜在袖口及衣襟处镶饰彩色绸缎边。
老年妇女冬天外面加穿皮毛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
裙子分筒裙和缠裙两种,又有长裙和短裙之别。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系宽腰带,内套白色衬裙,再将外面的裙子缠裹下身,最后把裙子左下角提起掖在腰带内,这是雍容华贵的象征。
年轻妇女可以穿缠裙或褶裙,未成年的少女只能穿褶裙,褶裙为直筒式,腰间有很多细褶,宽大而飘逸。
朝鲜族妇女头饰较简单,女孩多留娃娃头短发,未婚少女梳一条长辫,婚后
挽发于脑后,除在辫根和辫梢系彩色头绳及在发髻上插金属簪外,无其它饰物,朴素大方。
女服则为短衣长裙,朝鲜族叫“则”和“契玛”。
喜欢选用黄、白、粉红色衣料。
朝鲜族的鞋从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鞋头尖面跷起的船形胶鞋,无不别具一格。
朝鲜族童装色彩艳丽,多采用朝鲜族特有的七色彩缎作袖筒,衣身采用彩色绸缎,被称为“七彩衣”,象征着如彩虹般光明美好。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一般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特性和生活质量,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有其一枝独秀的鲜明特色。
朝鲜族的“汤文化”堪称世界一绝,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把“汤文化”发挥得像朝鲜族那样淋漓尽致。
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喜庆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他们都对汤情有独钟,须臾不能离开。
狗肉汤、牛肉汤、猪肉汤、河鱼汤、海菜汤、豆腐汤、饼汤、冷面汤、酱汤……仅仅是酱汤,又可以因所用酱的品种不同而分为若干种。
朝鲜族喜欢把饭泡到汤里吃。
在朝鲜族家里做客,碗里、盆里出现剩饭是很正常的事,但一般汤是不能剩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朝鲜族的生活中要是没有了汤,尤其是酱汤,差不多就像没有太阳一样地令人不可忍受。
“狗肉汤”是朝鲜族“汤文化”的集大成之代表性作品。
朝鲜族医学认为,狗肉具有温中补肾、养颜美容、强身健体之功效,尤其在酷热难当的伏天食之,更能收到美妙之效果。
朝鲜族款待客人,奉上一桌狗肉宴席,是一种较高的礼遇。
过去生活困难时期,杀一条狗实属不易,往往要加三四遍水,反复地煮而食之。
现在,吃狗肉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据粗略统计,延边地区每年消耗的肉食狗,大概在30万条左右,而地产狗则不到10万条。
所以狗贩子的足迹就踏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当然,自治州当局很重视这一“大市场、小产业”之间的矛盾,已经在卓有成效地发展肉犬养殖。
冷面
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榆树皮面的)。
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的传统,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纤细绵长的冷面,就会预兆多福多寿、长命百岁,故冷面又名“长寿面”。
以前汉族人看到压制冷面的器具是木合子,便称为“盒勒面”。
另有韩国歌手Jessica(少女时代)和朴明秀合作演唱的歌曲《冷面》。
紫菜包饭
紫菜包饭是一道十分常见的韩式料理,与日本料理中的寿司十分相似。
常见的做法是用紫菜将煮熟的米饭与蔬菜、肉类等包卷起来。
紫菜包饭的由来:传说紫菜包饭最初是由日本的职业赌徒发明的,因为忙于参赌,而随身携带的饭团会粘到手和牌具,所以索性用紫菜包起来吃,久而久之,紫菜包饭也就广为流传了。
象征美丽与纯洁的美食在日本,若家中有未满周岁的女孩,在款待重要客人的时候,通常会呈上色彩丰富的散寿司和蛤蜊汤,借此告诉客人自家女儿的美丽与纯洁。
几乎每一部热播的韩剧都有紫菜包饭端上饭桌或给孩子作为便当的镜头;漫步都市街头,也常有“幸福的紫菜包饭”这样温暖的招牌映入眼帘,“幸福”两个字道尽了制作紫菜包饭的人对家人的细心呵护,浓浓的爱、丝丝的牵挂都周全地包进了小小的却又花样繁多的饭卷儿。
紫菜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碘、磷、钙等物质并具有人体生存十二种必需的胺基酸。
根据本草纲草记载,具有清热、解毒、抗癌、减肥、补肾、利尿、清凉、宁神、降低血清中胆固醇、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便泌、夜盲、发育障碍等功效,长期食用,对人身健康有益。
紫菜味道鲜美,可作汤的主料、其他食物及肉类的佐料。
在不列颠群岛,紫菜置于面包上烤食,味如牡蛎
炒年糕
炒年糕,是年糕的特色吃法。
它有很多种做法,不同的做法用到不同的原料,每一种都美味可口,营养丰富。
美味的炒年糕吃过后,让我们回味无穷。
辣白菜
辣白菜--朝鲜族世代相传的佐餐食品。
腌制过程中调料非常重要,其主要原料是三辣:辣椒、大蒜、生姜,另外还有白梨、苹果、梨、青萝卜丝,有条件的话再加入味精和虾仁。
辣白菜比一般泡莱或咸菜营养丰富,它能保持多种维生素,因此在朝鲜族人的餐桌上无论丰俭都少不了它。
打糕
打糕--是朝鲜族最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为它是在槽子里用木槌砸制而成的,所以称之为打糕。
打糕有两种,用糯米制作的称白打糕,用黄米制作的称黄打糕。
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锅中蒸熟,再放入木槽或石槽中,用木槌反复槌打,即成味道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
米酒
米酒,是朝鲜族爱喝的一种饮料。
米酒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总要端上来一碗自家酿制的米酒。
这种酒比黄酒的色稍白一点,而且还略带甜味。
不过千万不能贪杯,这种米酒开始喝的时候度数不大,但它却后劲十足。
而且和长辈一起喝酒时,要把头移到旁边去喝,切不可面对着长辈举杯饮酒,否则就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工艺品
朝鲜族工艺品大多有树枝橡胶做成可爱的娃娃,主要是比较具有朝族代表性的娃娃。
形象生动逼真,做工精美,作为高贵的礼品互相赠送最佳。
这些可爱的娃娃工艺品非常细因为我们的注意。
这就是我们拍到的一些工
此次延吉之行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对朝鲜族的风俗风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亲自品尝到了朝族小吃,看到了许多精美的民族服饰和许多精美的小饰品,亲身体验了朝鲜族民族文化气息,了解到她们独有的文化特色,朝鲜族我我们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渐渐爱上了这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