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课件
•23
药物特异作用的机制—受体学说
l 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是糖蛋白或脂蛋 白构成的实体,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 胞核内。各种不同的受体有特异的结构和 构形,受体上有多种功能部位,受体的存 在已得到多方证实,有的受体已能分离提 纯,弄清了分子结构,对受体的功能、信 息的转导等过程也有了相当深的了解。受 体学说已被公认是阐明生命现象和药物作 用机制的基本理论。
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标,
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一次给药
后经过3.32个t1/2体内剩10%,经过6.64 t1/2各体内剩1%。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
•10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3、生物利用度(F):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速度与程度。 F = AUCiv×100% 影响F的因素: 1) 吸收前的药物降解; 2) 吸收后的首过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
•27
药物特异作用的机制—受体学说
l 受体激动药激动受体的基本过程: l 1)影响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l 2)与G蛋白偶联而激活膜上的某些酶; l 3)受体本身包含某种酶,受体激动后可 l 直接激活这些酶而转导信息;
4) 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影响特异活性蛋 白质的生成。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
•5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生物转化(代谢) :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 化学结构改变。通过代谢可以产生4方面的 结果:
l 1)成为无活性物质; l 2)使无活性药物变为有活性的代谢 l 产物; l 3)转化为其它活性物质; l 4)产生有毒物质。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
•6
药物的体内过程
•14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5、药时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药物数 量为纵坐标作出的曲线。在药代动力学研 究中,大多是通过血样或尿样中药物浓度 的测定,绘制药时曲线,形象地表示某药 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Administration
immediately distributed evenly around the compartment …..
Stirrer
Excretion
Metabolism
and subjected to loss by metabolic deactivation and excretion.
dC/dt = -Kel
积分得: C = Co - Kel ·t,AUC为直线 方程。
C = 1/2Co时t1,/2 t= = t1/2: 0.5·Co/Kel
**零级消除的t1/2与剂量成正比,是剂量依 赖型半衰期。
*****
零级动力学过程:恒量消除 血药浓度~时间关系(AUC, C~t) :直线 对数血药浓度~时间关系(logC~t): 曲线 半衰期(t1/2 = 0.5·Co/Kel):不恒定,剂量
dC/dt =
dC/dt =
Vm·C
简化为:Vm·C Km + C
= Vm C
这时药物消除速率与药浓无关,为零级动力 学过程, 按最大速率消除。
不管初始剂量如何,体内血药浓度充 分降低后,消除总是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大多数药物以一级动力学消 除
一级动力学消除特点: 零级动力学消除特点:
1.恒比消除。
依赖 Alcohol,heparin,phenytoin,aspirin:
高浓度时遵循零级动力学消除。
图
消除 5单位/h 2.5单位/h
1.25单位/h
消除2.5单位/h 2.5单位/h 2.5单位/h
一级动力学: 恒比消除
back 图
零级动力学: 恒量消除
3、米氏动力学过程:
immediately distributed evenly around the compartment …..
Stirrer
Excretion
Metabolism
and subjected to loss by metabolic deactivation and excretion.
dC/dt = -Kel
积分得: C = Co - Kel ·t,AUC为直线 方程。
C = 1/2Co时t1,/2 t= = t1/2: 0.5·Co/Kel
**零级消除的t1/2与剂量成正比,是剂量依 赖型半衰期。
*****
零级动力学过程:恒量消除 血药浓度~时间关系(AUC, C~t) :直线 对数血药浓度~时间关系(logC~t): 曲线 半衰期(t1/2 = 0.5·Co/Kel):不恒定,剂量
dC/dt =
dC/dt =
Vm·C
简化为:Vm·C Km + C
= Vm C
这时药物消除速率与药浓无关,为零级动力 学过程, 按最大速率消除。
不管初始剂量如何,体内血药浓度充 分降低后,消除总是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大多数药物以一级动力学消 除
一级动力学消除特点: 零级动力学消除特点:
1.恒比消除。
依赖 Alcohol,heparin,phenytoin,aspirin:
高浓度时遵循零级动力学消除。
图
消除 5单位/h 2.5单位/h
1.25单位/h
消除2.5单位/h 2.5单位/h 2.5单位/h
一级动力学: 恒比消除
back 图
零级动力学: 恒量消除
3、米氏动力学过程: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半衰期(T1/2)
总结词
描述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时间的参数。
详细描述
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它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T1/2值越短,药物 消除越快。药物的消除途径、代谢速率和排泄速率等因素都会影响T1/2值。
清除率(Cl)
总结词
描述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的参数。
详细描述
清除率是指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它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 数之一。Cl值越大,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越强。药物的排泄速率 、尿液pH值和尿液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Cl值。
二室模型
总结词
二室模型考虑了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不均 匀性,将身体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两个 部分。
VS
详细描述
二室模型将身体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两个 部分,中央室包括血液和主要的脏器,周 边室包括其他组织。该模型适用于药物在 体内分布不均匀,且在中央室和周边室的 转运速率不同的情况。
微生物模型
总结词
微生物模型是用于描述药物在微生物中的代谢和消除过程的模型,常用于药物制剂的微 生物学质量控制。
0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实际应用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确保 药物在体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调整给药剂量和频率,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 减少不良反应。
新药研发与评价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 节,用于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等特性。
疾病状态
疾病状态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导致药 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需要调 整药物剂量。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酶系统
药物代谢的类型与产物
氧化反应
通过加氧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苯妥英钠在肝内氧化为苯妥英。
还原反应
通过加氢的方式将药物还原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硝苯地平在肝内还原为硝苯啶。
水解反应
通过加水的方式将药物分解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阿司匹林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对于制定给药方案和调整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半衰期也是判断药物是否易于蓄积中毒的重要依据。
半衰期的意义
半衰期计算
07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征,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目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清除率的意义
03
清除率可以反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清除率计算
1
2
3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度的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定义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药量)/(血浆药物浓度),其中总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可通过实验测定。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4、经皮给药 脂溶性 促皮吸收剂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
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
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
吸收。
精选课件
44
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 10mg% , 经 计 算 其 表 观 分 布 容 积 为
D
A、0.5L B、2L
C、5L
D、20L
E、200L
精选课件
45
(三)血浆清除率
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全 部消除(L/min或h)。
消除速率常数(K)
某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
(2)时量曲线用普通坐标时为曲线,血 药浓度改为对数尺度时呈直线。
精选课件
39精选课件ຫໍສະໝຸດ 40四、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 生物利用度 • 表观分布容积 • 血浆清除率 • 血浆半衰期
精选课件
41
(一)生物利用度:
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 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
A(进入体循环药物量) F(生物利用度)=
由于有特殊的转运系统,所以水溶性大分子 物质也能选择性地通过生物膜。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2)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 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 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精选课件
9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 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 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
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
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
吸收。
精选课件
44
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 10mg% , 经 计 算 其 表 观 分 布 容 积 为
D
A、0.5L B、2L
C、5L
D、20L
E、200L
精选课件
45
(三)血浆清除率
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全 部消除(L/min或h)。
消除速率常数(K)
某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
(2)时量曲线用普通坐标时为曲线,血 药浓度改为对数尺度时呈直线。
精选课件
39精选课件ຫໍສະໝຸດ 40四、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
• 生物利用度 • 表观分布容积 • 血浆清除率 • 血浆半衰期
精选课件
41
(一)生物利用度:
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 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
A(进入体循环药物量) F(生物利用度)=
由于有特殊的转运系统,所以水溶性大分子 物质也能选择性地通过生物膜。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2)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 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 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精选课件
9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 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 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基本理论PPT课件
要点二
早期临床试验阶段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 后续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药物剂型设计与优化
剂型设计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设计适合不同给药途径 和剂型的药物制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 果。
剂型优化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现有药物剂型进行优化, 改善药物的释放特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
机遇
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如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效率等。 同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将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个体化用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 应差异,为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精准医疗
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通过药 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实现精准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降 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05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展望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结词
表观分布容积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程度的参数。
详细描述
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指在生理学条件下,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按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应占的 容积。Vd值越大,表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越广泛。Vd的大小与药物的脂溶性、组织亲和力以及血流灌注 等因素有关。了解药物的Vd有助于预测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分布情况。
清除率(Cl)
总结词
清除率是描述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参数。
详细描述
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 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清除率是评 价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反映了 肝脏、肾脏等排泄器官的功能。药物的清除 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肝肾功能、年龄、 疾病状态等。了解药物的清除率有助于预测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酶的诱导作用:能够增强药酶活性或增加药酶生成的作 用为药酶的诱导作用,药酶诱导剂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等。 药酶诱导剂可以加速某些药物和自身的转化,这是药物产 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药酶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生成的作 用为药酶的抑制作用,药酶抑制剂较常见的有氯霉素、异 烟肼等。药酶抑制剂可抑制药酶,使自身或其他药物代谢 减慢,血药浓度增高,药效增强,甚至出现毒性,故联合 用药时应多加注意。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生物转化的时相和类型 (1)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通过该相反应大部分药物失去药理活性,少数药物 被活化,作用增强,甚至形成毒性代谢产物。 (2)Ⅱ相反应:结合反应 药物及代谢产物在酶的作用下,与内源性物质如葡 萄糖醛酸、硫酸、乙酸等结合成无活性的、极性大的、 易溶于水的代谢物从肾排泄。
被动转运:
滤过、简单 -
-
-
-
-
扩散
主动转运
+
+
+
+
+
易化扩散
+
-
-
+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3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自进入机体到从机体消除的全过 程。 决定了血药浓度和靶部位的浓度,影响疗效。 1.吸收 2.分布 3.生物转化 4.排泄
10/31/2024
二、药物的体内过 程
脂溶性高、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的多,排泄得慢; 而水溶性药物排泄得快。增加尿量,可降低尿液中药物 的浓度,加快药物的排泄。
改变尿液的pH可使药物的解离程度发生变化,对弱 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影响较大。临床利用改变尿液pH的 办法加速药物的排泄以治疗药物中毒。
药代动力学PKPDDMPK-PPT医学课件
解离度的影响
Bronsted-Lowry理论:产生H+酸,接受H+为碱 药物大多为弱酸或弱碱性,在人体pH 7.4环境中可部分解离,解离度由化合物的 解离常数pKa和介质的pH决定
非离子型的有机弱酸和有机碱易吸收,解离度小的药物易透过细胞膜被吸收
@生理pH
O H 3C
H
N
O
NH
O
弱酸性药物在胃液(pH=1)中解离度小,容易被吸收,如Aspirin (pKa=3.5)在胃中 99%呈分子型 弱碱性药物在肠道(pH=7~8)中解离度小,如quinine (pKa=8.4),在胃中几乎 100%呈离子型,无法吸收,进入肠中吸收良好 完全离子化的化合物如季铵盐,在胃肠道均不易吸收,不能进入神经系统,引入 季铵可降低中枢副作用
离子型化合物肠内吸收慢,肾脏较快
Na+
OOS
NN
CH3 N
O
CH3
Methyl orange: 无致癌作用
hard to penetrate cell membrane
3.3 结构与消除(Excretion)
1. 药物经肾排出(尿)
肾小球过滤(游离态药物),无特异性
近端小管的主动分泌(和logP相关)
3.4.1 芳环和烯烃的氧化羟化
CYP450
• 符合芳环亲电取代反 应的原理(给电子邻 对位;吸电子间位)
• 立体位阻较小的部位 • 两个苯环相同只氧化
一个,不同则氧化电 子云丰富的芳环
与烯烃相同
致突变
H O
C H 3
H O
H 3C
diethylstilbestrol
O H
O C H 3
H 3C
一般具有最适度解离度的药物,具有最佳的活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胞裂外排(exocytosis)
药物代谢动力学
跨膜转运(Membrane Transfer)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active
facilitated
1. 药物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药物剂型; 4. 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 ●脂溶性; ●解离度;
问题:什么样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方式:
静脉 、吸入 、舌下和直肠、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 口服 、皮肤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吸入(呼吸道给药,inhalation)
�定义:经口鼻吸入的药物从肺泡吸收的给药方式; 肺泡上皮细胞能吸收5 µm左右微粒, 肺泡表面积大(达200m2) ,
●适用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如鼻炎喷雾剂 ;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局部用药
●完整的皮肤吸收能力差 ; �适用于脂溶性高的药或加促皮吸收的药剂,如皮康王、无极膏 。 �问题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局部给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6)药物通过胞膜的速度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分子大小; �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状况;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受环境pH的影响
� --------------离子障 ion-trapping �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原则:药物解离程度脂溶性 跨膜转运 效应。
●胞裂外排(exocytosis)
药物代谢动力学
跨膜转运(Membrane Transfer)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active
facilitated
1. 药物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药物剂型; 4. 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 ●脂溶性; ●解离度;
问题:什么样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方式:
静脉 、吸入 、舌下和直肠、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 口服 、皮肤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吸入(呼吸道给药,inhalation)
�定义:经口鼻吸入的药物从肺泡吸收的给药方式; 肺泡上皮细胞能吸收5 µm左右微粒, 肺泡表面积大(达200m2) ,
●适用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如鼻炎喷雾剂 ;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局部用药
●完整的皮肤吸收能力差 ; �适用于脂溶性高的药或加促皮吸收的药剂,如皮康王、无极膏 。 �问题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局部给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6)药物通过胞膜的速度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分子大小; �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状况;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受环境pH的影响
� --------------离子障 ion-trapping �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原则:药物解离程度脂溶性 跨膜转运 效应。
药代动力学的种属、个体和性别差异1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性别差异可能导致不同性别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某些药物可能在不 同性别中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性别可能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反应不同,应注意性别因素对药 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05
药代动力学种属、个体和性 别差异的研究意义与展望
研究意义
01
理解药物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种属、个体和 性别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从而更好地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
02
种属差异在药代动力学中的 表现
不同种属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不同种属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例如,某些药物在某些种属动物中的吸收速率可能更快,而在其他种属动 物中则可能更慢。
同样,不同种属动物的药物代谢速率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影响药物的疗 效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效果
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对药物反应良好,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对药物 反应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调整
为了确保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 性别、病理状态等,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药物相互作用
男性和女性在体脂含量、血容量和血浆蛋 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可能影 响药物的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男性和女性在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方面存在 差异,这可能导致药物代谢速率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肾脏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方 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药物的排泄速率 和程度。
性别差异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剂量调整
由于药代动力学上的性别差异,临床用药时应考虑性别因素,根 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性别差异可能导致不同性别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某些药物可能在不 同性别中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性别可能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反应不同,应注意性别因素对药 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05
药代动力学种属、个体和性 别差异的研究意义与展望
研究意义
01
理解药物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种属、个体和 性别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从而更好地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
02
种属差异在药代动力学中的 表现
不同种属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不同种属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例如,某些药物在某些种属动物中的吸收速率可能更快,而在其他种属动 物中则可能更慢。
同样,不同种属动物的药物代谢速率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影响药物的疗 效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效果
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对药物反应良好,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对药物 反应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
药物剂量调整
为了确保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 性别、病理状态等,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药物相互作用
男性和女性在体脂含量、血容量和血浆蛋 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可能影 响药物的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男性和女性在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方面存在 差异,这可能导致药物代谢速率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肾脏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方 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药物的排泄速率 和程度。
性别差异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剂量调整
由于药代动力学上的性别差异,临床用药时应考虑性别因素,根 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和活性可受药物影响。
1、CYP酶系家族成员
家族
CYP2D6
亚家族 酶
人体已鉴定出12种CYP酶, 其中三种作用最强。
CYP3A4:最常见 CYP2D6:遗传氧化多态性
2、CYP酶催化机制与功能
D OH Fe3+ D
单加氧酶, 羟化反应
Fe3+-O D H
H
P-450
简单扩散: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生物膜。
又称脂溶扩散(lipid diffusion),主要与药物的 脂溶性与解离度有关。非极性、解离度小或脂溶性 强的药物容易通过。
大部分药物属于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解离度影响 他们的脂溶性。 解离度取决于药物的解离常数Ka及所处溶液的pH。
药物本身的特性 所处环境
物代谢酶(普奈洛尔)代谢后进
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 作用称为首关效应。
有首关效应的药物不适合作缓(控) 释制剂。
1、口腔吸收:舌下 sublingual (SL) = under tongue 起效快,绝大部分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
避免首关效应: 脂溶性高的药物硝酸甘油:
2、胃吸收 pH值的影响,弱酸性药物易吸收, 弱碱性药物易造成胃内积存。
药物的体内过程
体循环
A
D
分布
组织器官
吸收
游离型药
Free
Bound
结合型药
代谢物
排泄
E
生物转化
M 消除
一、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跨膜转运可分为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和 载体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二) 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指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 在肠中经水解后被再吸收的过程。
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Liver
氨苄西林、头孢哌酮、 利福平、红霉素等主要 经过胆汁排泄、故可用 于敏感菌的肝胆道感染。
Drug
强心苷类中毒的解救:同时服 用消胆胺
3. 其它排泄途经:
尿液 pH 值对药物排泄的影响:弱酸性药物在碱性 尿液中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巴比妥类中毒 时用碳酸氢钠解救) ,而在酸性尿液中解离少, 重吸收多,排泄慢。弱碱性药物(氨茶碱、哌替啶、 阿托品)则相反。 意义:改变尿液 pH 值可以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用于药物中毒的解毒或增强疗效。 弱酸性药物: 巴比妥类、水杨酸类 弱碱性药物:氨茶碱、哌替啶、阿托品
Thyroxine 甲状腺素 Warfarin 华法林 Diazepam 地西泮 Frusemide 呋塞米 Heparin 肝素 Imipramine 丙咪嗪
> 90% but < 95% bound
Glibenclamide 格列本脲 Phenytoin 苯妥英 Propranolol 普萘洛尔 Sodium Valproate 丙戊酸钠
剂,对甲苯磺丁脲、苯妥英钠则是酶抑制剂。可能是由于保泰松对不同类型的CYP分别起 诱导和抑制作用,而不同类型的CYP代谢不同的药物所致。
五、排泄 excretion
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形式通过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 体外的过程,是体内药物消除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泄途径
尿液
胆汁
肠道
肺脏
汗腺
乳汁
(一)、肾排泄
[HA] +离子型) (分子型 1
[A-] 100 [A-] 0.0001
101
[HA] 1
1.0001
在膜两侧处于不同pH状态时,弱酸性药物被 动运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的计算方法
例如某药pKa=3.4,血中pH=7.4,胃中pH=1.4,当该药物 在体内转运达平衡时,血与胃中的浓度比是多少?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侧解离型多,非解离型少,不易透过生物 膜。因此,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有助药物的排出。
3、小肠及直肠吸收 per rectum
儿童、呕吐、昏迷时采用; 50%不经过肝脏;不规则、不完全、对黏膜有刺激 作用。
消化道外给药途径
皮内 肌内 皮下 静脉内 皮肤 吸入
intradermal (ID) intramuscular (IM) subcutaneous (SC or SQ) intravenous (IV) transdermal Inhalation
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极性、解离度、脂溶性 给药途径 : 消化道给药(口腔、胃、直肠); 消化道外给药途径(肌内,皮下,
肺等)
(一)消化道吸收
口服给药 首关效应 First Pass Effect (elimination)
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进入体循 环之前先通过门静脉入肝脏,经 过肠壁(异丙肾上腺索)和肝药
4. pH 与 pKa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的解救:碱化血液及尿液
5、体内生物膜屏障(membrane barriers) 离子化及结合型药物不能通过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s
代谢 metabolism 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药物的脂溶性
膜面积与厚度 药物的浓度差 局部血流量
药物的体内过程(ADME)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吸收(absorption )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向血液循环中转运的 过程
血管内给药途径无吸收过程,血管外给药途径有吸收过程。
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
其它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排序:
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
Route
Onset
• IV (intravenous) …..………….…. immediate • SL(sublingual) ……….…………………1-3 min • Transdermal ……….….…………….. 40-60 min
体液pH对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
弱酸类药物:
pKa:弱酸弱碱类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的pH 值。
体液pH对弱碱类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
弱碱类药物:
膜两侧不同pH状态,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运转达平 衡时,膜两侧浓度比较:
例:某弱酸性药物 pKa=5.4
分子型 离子型
药物总量
血浆 pH=7.4 胃液 pH=1.4
Fe3+ D H
(药物氧化)
P-450
(1) (4)
P-450
e¯
(结合)
2H+ Fe2+-O2D
H2O Fe2+
H
D
H
P-450
(2)
(3)
Fe2+-O2 D H
P-450
(活化)
功能: 例如可的松的活化; 维生素D的活化;
e¯
O2
P-450
(加氧)
P-450 代谢药物示意图 要点:通过 p450 加入O2和2e- - D-OH 和 H2O 2e-的 供给靠NADPH2
第二章 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主讲:蔡际群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 置和作用的科学。 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与概述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口 服给药等)进入机体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 度经时”变化的动态规律。
药物在体内转化的两个步骤: I相反应 II相反应 药物——————代谢物————结合物 (氧化、水解、还原等) (结合)
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结局如下: ①灭活 ②形成活性代谢物 ③产生毒性代谢物。
(二)药物代谢酶
专一性酶
如ChE, MAO等
非专一性酶(细胞色素 P450药物代谢酶系,CYP450) 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因促进体内药物生物转化的酶 主要是肝脏微粒体氧化酶系统(又称肝药酶)也称为细胞 色素P-450氧化酶。其特点是:
肠道:主动转运和简单扩散, 母乳:偏酸性,pH约6.6
偏酸性 ,碱性药物在母乳中浓度高 (如:吗啡、 阿托品、红霉素、乙醇)。
常见的肝药酶抑制剂
Chloramphenicol
Sodium valproate
Sulphonamides Phenylbutazone
Amiodarone
Omeprazole
氯霉素 丙戊酸盐 磺胺类药 保泰松 胺碘酮 奥美拉唑
保泰松对肝药酶活性的改变依合用药物种类不同而异,对可的松、地高辛等药是酶诱导
Example: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分布
distribution
药物从用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或细胞内液转运的 过程
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1. 器官血流量 血流量: 肾 0.25 min;肌肉 40 min;2.8 d。 膜通透性: 硫苯妥钠
2. 组织细胞结合
碘→甲状腺, 硫喷妥钠→脂肪,四环素→骨骼, 地高辛→骨骼肌
unbound
90mg
unbound
90mg + 5mg
10mg bound
negligible
10mg -5mg bound 5mg + 5mg unbound
significant
5mg unb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