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各大洲自然地理特征
各大洲自然地理特征亚洲气候(1)强烈的大陆性.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2)典型的季风性.由于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布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及其季节变化或增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从而形成了强度最大,影响范围广和类型复杂的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3)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亚洲由于地处高纬度和高山,高原地区很广,寒冷气候在各大洲中比较突出;同时亚洲的亚热带范围也很广,且受地理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结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亚洲的亚热带气候自西向东又可区分出地中海气候,伊朗行气候,高山气候和季风型气候.(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这即是气候大陆性的一个极端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河流亚洲陆地辽阔,大河众多,源远流长,湖沼密集,现代冰川分布范围广.流域面积在1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条,长度在1000米以上的河流共有 30条,其中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程度均超过4000千米,它们不仅是亚洲的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巨川.湖泊可以分为北亚,中亚,青藏高原,东亚和西南亚5大湖群.沼泽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冰洋沿岸,中国的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现代冰川总面积为11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南极洲和北极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集中分布区.亚洲山高河长,湖沼众多,冰川广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亚洲年径流总量大.亚洲水资源的分布大致同降水量的分布一致,靠近赤道地区平均每人每年可达10000平方千米,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少于5000平方千米.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仅远远低于正常生长的需水量,而且由于降水量年纪变化大和年内分布不均,水源很不可靠.植被与土壤亚洲植被与土壤类型组成及分布规律直接受现代自然地理因素影响。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
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
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
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
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
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
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
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
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
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
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
中国的区域差异
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多属干旱或高寒区,海拔 较高,对农业发展不利
距海较远,长期处 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产业结构 二、三产业均在35%以上,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乡
社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 镇企业不发达,水平低
会 民族心理 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观念较封闭,
经
危机感与紧迫感较强
比较安于现状
济 历史基础 近代工业起源地,
三大自然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比较
地图册P172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
省区数目 面 积% 人 口% 资源状况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12
9
10
16
27
57
43பைடு நூலகம்1
34.4
22.5
能源、矿 能源、矿 能源、矿 产缺乏 产丰富 产丰富
1.区域空间位置与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邻 区相关位置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地形、气候、水文、植 被、土壤、自然资源 3.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 构、空间分布、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地域 文化、旅游资源 4.区域地理特征的归纳和比较:归纳不同区域共性特征; 比较不同区域差异性特征 5.区域开发利用与发展评价:区域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东部和中部的人口比重大于面积比重 西部相反.
2、划分依据:
3、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经济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距
东部地带
高 快
中部地带
地理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区域界线:国土辽阔,山区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
区域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和基础。
为了加快区域发展的步伐,我们应研究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为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整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区域差异主要分自然和经济两个方面,本讲主要讲我国三大区域的自然差异。
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
其基本的形成原因是: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受太阳辐射从赤道的西极递减的影响:我国气温及热量条件由南向北递减;③由于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④青藏高原地势高耸,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在此转向,形成特殊的高原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边界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部则大体以海拔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1)东部季风区: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地形上包括位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地势第三级阶梯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方丘陵、低山区等。
面积占全国45%。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
主要特点:①海拨较低;②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降水集中夏季,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③植被以森林为主,多为成熟土壤,生物种类繁多;④以外流河为主,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⑤人口稠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除极少数地区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及青藏高原以北的广大地区,地形上主要包括了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面积占全国30%,人口只占全国人口4%。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我国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对比: 青藏高寒区冰川广布,河 流短小,水流湍急,而东 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则没有这样的特点。
THANK YOU
汇报人:
湖泊:青藏高原上有许多湖泊,如 青海湖、纳木错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冰川: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冰 川,如喜马拉雅山冰川、昆仑山冰 川等
河流:青藏高原上的河流主要有长 江、黄河、澜沧江等,这些河流发 源于青藏高原,流向全国各地
植被和土壤
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灌丛 和苔原为主
土壤类型:以冻土和石质土为 主
5
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气候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 旱少雨,温差大
青藏高寒区:高寒缺氧, 昼夜温差大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降水量差异
显著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 季风区、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气温差
异显著
地形地貌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山地、 高原等多种地形
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降水量:年降水量在5001500毫米之间
季节变化:四季分明,春 秋两季最为舒适
地形地貌
东部季风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有利于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 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河流:东部季风区河流众 多,如长江、黄河、珠江
等
湖泊:东部季风区湖泊众 多,如鄱阳湖、洞庭湖、
太湖等
地下水:东部季风区地下 水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
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Βιβλιοθήκη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三大区特点,作用,影响
特点(1)东亚大区北接北亚大区,西接中亚大区,南接东南亚大区,是一个面海背陆、处于海陆边缘、与亚欧大陆西部相对应的一个特殊的地理大区。
东亚大区地壳变动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多山,具有季风型气候和水系、自然景观主要为从亚热带森林到寒温带森林。
一方面东滨太平洋处于海陆边缘,特别是半岛和岛屿等因素对本区自然特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本区南北跨有30多个纬度,区内纬向差异也很显著。
东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上和太平洋上气压配置季节变化的边缘和过渡区。
这里冬季具有由陆向海的气压梯度,夏季具有由海向陆的气压梯度,形成鲜明的季风环流。
在气候上则表现为冬寒夏热、冬干夏湿、四季分明和雨热同季的特点。
植物区系具古老性,植物种类丰富,以亚热带森林到寒温带森林为主,南、北方型植物混生性由于东亚的气候在新生代期间没有发生本质的急剧变化。
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东亚大区是在构成亚洲地理环境整体中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自然地理大单元。
(2)中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中部,包括哈萨克丘陵、土兰平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内蒙古新疆高原和青藏高原。
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地形方面多为被山脉环绕的高原、盆地与低地,因此受到海洋影响不大,具有大陆性很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水系主要为内陆流域,著名的内陆湖泊很多,自然景观主要为温带草原和干旱荒漠。
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具有高山气候和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
从亚洲整体来看,中亚所以成为一个大区,主要由于本区内部在海陆相关位置、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内陆流域和从温带草原到温带荒漠的自然景观方面,都有许多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反映中亚大区在亚洲整体中,即具有介于北亚和南亚之间的纬度带的意义,又具有与东亚相对的海陆相关的意义,而大陆性的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则对本区的自然景观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3)青藏高原大区为世界最高大的高原,其间有多条1000—2000km以上的长大山脉,海拔5000m以上的山脉,大都终年积雪,冰川广泛发育。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00mm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000m等高线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地形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海拔较低,地形以 海拔较高,主要是 平均海拔4000米 平原、丘陵为主。 高原和盆地,其次 以上。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低山、丘陵
积温
≥ 7500℃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热带季雨林,季相变化不明显
土壤
淋溶强烈的砖红壤
作物 问题
水稻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种类多 热带生物资源利用,发挥土地生产力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湿润的季风气候
东
部
季
风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区
平原广阔
植被:森林为主 土壤: 森林下发育
的土壤
水文: 外流河 河流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平原耕地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南北差异——热量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水分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2.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地貌 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向东地势降低
积温
3200℃~4500 ℃
三大自然区中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农业生产 限制因素
农业生产结构
东部季风区 广泛而深刻 水旱灾害 种植业为主
西北干旱半 不够广泛而深刻 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微弱
水分 热量
草原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
高寒牧业为主少 部分河谷农业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特征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气候 水文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 原、丘陵、盆地、山地相 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 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 变化。雨热同期,温暖 湿润
水文 结 冰 期 植被 土壤北方地区平原、高原为主 0℃以下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800毫米以下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均有 温带季风气候
有,自南向北结冰期渐长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棕壤、黑土、黑钙土
南方地区
平原、丘陵为主 0℃以上
热带、亚热带 800毫米以上
湿润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青
藏
高
寒
区
分布在第一阶梯上
植被:草甸植被 为主
土壤: 贫瘠
地形: 地势高 水文: 冰川广布、大
江之源,(咸 水)湖泊众多
人烟少 河谷农业、高 寒牧业
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 比较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但差别明显
内蒙古草原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 北 干 旱 半 分布在第二阶梯上 干 旱 区
植被:草原、荒 漠为主
土壤: 发育差,有 机质含量低
地形: 地形闭塞,海拔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地理分区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概念,本文就来介绍我国5种主要的地理分区。
一、三大自然区1.区划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分类依据:自然要素(气候、地形)。
3.划分界线:(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2)3000米等高线(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
(3)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三大自然区二、四大分区1.师名:北、南、西北、青藏。
2.分类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3.划分界线:(1)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主导因素是气候,即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和400mm等降水量线。
(2)秦岭—淮河。
主导因素是气候,即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
(3)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即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四大地区三、六大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和台湾省。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立了六个地方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
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
各大区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行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大地区四、七大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省、福建、台湾。
中国三大自然区
C2
回顾——陆地自然带的三大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它以热量为基础,它是温度和水分 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如东部季风区自然带南北分异 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 显,它随着距海远近变化,导致水分条件变化,这种分异以水 分为基础,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分异: 从沿海往内陆,自然带从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变化。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高原地区,随海拔高度变化,从 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形成垂直自然带变化,我国天 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都存在这种垂直自然带变化。
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主导要素,可把我国自然环境分成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地区之间 400 毫 的界线大致是 米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地区 的界是 山 昆仑 阿尔金 山 祁连 山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 区以 3000 米等高线 为界。
6、C区城市多分布在 河谷 藏 族,能源优势是 是
河沿岸平原、
绿洲
以及铁
两岸,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 太阳能 和 地热能 。
A是 青藏高寒 区, 它位于我国地势的 一 级阶梯。 第 A与B、C的分界线是 昆仑 山 祁连 山、 横断 山、
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域
B C1 A C
B是 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 影响该地区自然环境的 主导因素是 距海远 。 东部季风 区, C是 该地太阳辐射纬向差异 大,南北自然景观差异 大,以为 秦岭—淮河 为界, 分为南北两方。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A、B、C、D各线是我国的地理分界线,请分别注明: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A是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是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是 D是 秦岭——淮河线及一月00C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 说明下列各地理事物在图中分布范围: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9O E
° 中国地形
100 E 110 E
120 E
°
130 E 50 N
° ° °
准噶尔盆地 天 山 塔里木盆地 青 藏 高 原
° °
40 N
华 北 黄土高原 平 原
30 N
°
四川盆地
20 N
°
中国地势
季风区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2.划分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青藏高寒区 画图:在空白图上画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思考: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哪些地理界线相吻合?
三大自然区
西 区 北 干 东 旱 半 干 旱 长城 部
季
青 藏 高 原
风
区
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位置范围;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类型;植被、土 壤、水文特征等方面。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项目
东部季风区 大兴安岭以东,内 蒙古高原以南,青 藏高原东部边缘以 东的地区 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云贵高原、横 断山区、沿海三大 平原和丘陵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 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和长城一线 以北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主要 地形 区
北起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南 抵喜马拉雅山,东 起横断山,西至国界 青藏高原,柴 达木盆地
o℃等温线
雪松、黑土 骆驼刺、沙漠 椰林、红土
东北 西北 南方
植被、土壤是反映自然环境的两面“镜子”
那么,决定这种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 有哪些?
气候、地貌
总结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但差别明显
自 然
气
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
期,气候湿润
旱半干旱,风力较强
高原山地为主, 海拔高
高寒气候,气温低, 风力强
地 理水
河湖多,雨水补给,
主要为外流河、淡水
文 湖,绝大部分属外流
区
河湖少,高山冰雪融 多冰川、湖泊,多
主导因素
水补给,多内流河、 大江大河发源地, 咸水湖,多属内流区 内外流区兼备
特 征
差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
植被土壤
主,多农作物和人工 林,土壤肥沃
自然植被自东向西分 异明显:草原、荒漠 草原、荒漠;土壤为 荒漠土壤和草原土壤
草甸植被为主,土
壤贫瘠,高原边缘 地区垂直分异明显
异
区域内部 变化
气温随纬度 降水随距海洋 水热状况随 的变化 的远近变化 海拔变化
地 理水 文
特
征 植被土壤
差
异
区域内部 变化
主导因素
中国三大自然区
(植被)
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自然区 比较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 干旱半干Βιβλιοθήκη 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 平原和低山丘陵 高原和盆地,海拔
为主,海拔较低 较高,但差别明显
自 然
气
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
期,气候湿润
旱半干旱,风力较强
高原山地为主, 海拔高
高寒气候,气温低, 风力强
地 理水
河湖多,雨水补给,
主要为外流河、淡水
文 湖,绝大部分属外流
区
河湖少,高山冰雪融 多冰川、湖泊,多 水补给,多内流河、 大江大河发源地, 咸水湖,多属内流区 内外流区兼备
湘教版必修三第4节_区域差异(以中国三大自然区为例)
4、地形特征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内蒙古高原
吐鲁番盆地
呼伦贝尔高原
河套平原
西部盆地和山地相间分 布(准噶尔盆地、塔里 木盆地)“三山夹两盆”
河西走廊
贺兰山
宁夏平原
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塔里木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地形闭塞,多风积地貌(如沙丘); 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有山间豁口,是半封闭盆地,多风蚀地貌 (如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洼地等); 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东段南侧,是一个断裂陷落盆地,盆地中 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陆地上的最低处。
27 °N
1、青藏地区的位置
2、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3、自然地理特征 ——高、寒
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 4000米。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河流与 湖泊
①大江大河发源地;三江源(长江、 黄河、澜沧江)--中华水塔 ②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咸水湖)
4、地广人稀的地区
6、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高原之舟-牦牛
7、青藏铁路的建设
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 可能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植被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修建的意义是什么?
1、加快青藏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5、重要农业区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思考
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 方?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
(1)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2)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相对温和, 有利于一年一熟的青稞、小麦的种植。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一、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o℃等温线
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沿秦岭 -淮河一线延伸。
我国国土辽阔,仅大陆部分从南到北跨纬度约30多度,跨 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五个温度带,热量条件 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是全国重要 的热带经济 作物生产基 地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
W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
E
∣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贺
兰
山
贺兰山
荒漠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森林草原
西北温带西及北暖干温旱带半荒干漠旱区区
内蒙古温带草原区
200mm等降 水量线
自然区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距海远近 深居内陆,距海远 地形特征 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
800mm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200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界线,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横断山区3000米等高线
东 400毫米年降水等值线 部 季 风 区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一)东部季风区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三)青藏高寒区
项目
范围
包括 地形 区
面积 人口 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由于受海陆位置、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用的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
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
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
东部季风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风向、降水、气温等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更替。
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二、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在海平面1000米以下。
东部有许多广阔的平原,平原间的高地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三、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四、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大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
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生物种类繁多。
五、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极少数的地方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
面积占全国陆地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
其地理位置是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内陆地区。
农业包括:东部温带草原牧场,西部山地牧场;灌溉农业:考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以下特点:
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的盆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
②因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
年降水量东部在400毫米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米以下。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
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④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
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⑤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那么广泛、深刻。
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有水可供灌溉之处,形成了不少肥沃的绿洲;草原自古是牧场,但若利用不合理,往往会造成荒漠化的扩展
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面积很大,高原气候的特点更为突出。
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有:
①由于高原上大气厚度小,水气等含量少,故辐射强度大,紫外辐射强度增加多。
青藏高原大部地区年辐射量比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约高1倍。
同时,高原有效辐射大,故辐射差额小。
②高原气温日变化显著。
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约比中国东部地区高1~2倍。
③高原面向海洋气流的边缘是多雨带,而高原内部与背向海洋气流边缘则雨量少。
青藏高原南麓的乞拉朋齐(印度)平均年降水量达11429毫米,而高原腹地、西、北部降水量不到100毫米。
④由于青藏高原地表气温年变化和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不同,使冬、夏季的温度梯度方向有差别,因而有高原季风现象存
在。
地理一班李宁 2008014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