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土地改革:
一是,争取了最多的人口农民,改变地 主与农民的关系。
二是Leabharlann Baidu把依附于土地上的地主权力收归 中央,推翻了军阀的根基,改变了中国政 治统治的根基。
14
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但 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停止制度变革的步伐, 这就是组织农民。其原因有二:
一是分散的农民难以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满足工业化积累的需求,主张先 集体化,后机械化; 二是作为小私有者的农民必然产生社 会分化,难以巩固制度革命成果。
20
(4)技术主义
➢ 技术创新为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起点和归宿。
➢ 出发点:技最术 具 代 表 性 的 是 1920— ➢ 假设:农业1技9术25的年落,后金造陵成大产学业农的落科后教,授只 ➢ 有 由 逻 进此的提辑改技高思变术技路农用术:卜农调民于水农的农凯场平业查境业,落对进。遇;才后中行1同能在国了9时改于37为3,变技省改期农术年变1五7业落农他县年的后业出2落,的的8后要6版组详6状将织细了个况方先,
是经济决定其差异性和特殊性,由于特殊的历史、 文化和国情,农村和农民只有追求不同于城市的 生活方式,才能最终摆脱其依附地位。 ➢ 逻辑思路: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中国的本源是 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根在乡村,应该以乡村为 出发点建构理想的农民生活,走出特殊道路。
18
(3)工业主义
➢ 将产业更新作为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起点和归宿。 ➢ 出发点:产业 ➢ 假设:产业的更新为改变人的境遇提供了可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表明, 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的民 族国家,现代化是与农村动员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将农村社 会纳入到国家的体制之中实现全 社会的有机整合,才能获得国家 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资源。
2
主要内容
现代化与三农问题:百年难题 百年难题的破解:四种视角
新世纪,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系统工程
12
(1)制度主义
➢ 制度是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起点和归宿。 ➢ 假设:人的生活境况是由制度造成的,改变制度
便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境遇。 ➢ 逻辑思路:制度是一种利益关系的确定和结构化。
造成利益冲突的剥削关系是不合理的,为此需要 改变制度,重新分配资源和财富;制度更替是资 源和财富配置的重要方式,通过制度更替达到社 会的理想目标。
村和农民问题决定着中国 ➢邓政小治平的:基包本产走到向户和框架。
9
20 世 纪 一 百 年 的 历 史 反 复 证明:谁抓住了农民,谁 就抓住了中国;谁丢掉了 农民,谁就会丢掉中国。
10
二、破解百年难题:四种视角
(1)制度主义 (2)文化主义 (3)工业主义 (4)技术主义
11
在20世纪,制度主义是解决 中国三农问题的主流思路。 (代表人物:孙中山、毛泽东)
15
集体化包括土地集体所有和集体 共同劳动。毛泽东试图通过扩大组 织规模和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农村。 公社制度的积极意义是国家从农 村汲取资源提供了制度保障,后果 则是农民牺牲太多,由此造成的制 度绩效日益递减。
16
新农村建设仍然有制度变革问题,但 主要不是变革现有的家庭经营土地制度, 而是附加于土地的户籍、税收等不利农 村发展的制度。
3
一、现代化与三农问题:百年难题
➢ 在现代化进程中, 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 的挑战:生存还是毁灭, 衰败或是复兴,遗弃抑 或重建——任何走向现 代化的国家都必然面临 并必须解决这一“哈姆 雷特”式的难题。
“to be or not to be”
4
((业(一1化)2)为)现“产代“三业社三农基会农础问是”,以题工以得”的产生
一是以城市工业文明为中心,建立资本主义大农 业,走西方道路;
二是排斥和贬低城市工业文明,以农立国,进行 乡村自我改造,走东方中国的道路,如梁漱溟。
费孝通:中国农村要发展,必须走农村 工业化之路,以工促农,但这种工业带有 强烈的“草根”色彩,即生长于农村内部。 通过草根工业,将传统的以农业为基础的 农村改造为工农结合的现代农村,从而缩 小城乡差距。
城以1.市成在为以为区农问域为题基本,础的传,还统以有社会,是无所谓 城其“市主三市农观民问基为题础社”,会 主这体就 的是2,.农现这业代是、意产农识生村。和“农三民农得”以成为公共性的
问政题治的社客会观问经题济,基是在础现。代化过程中发生 3.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后发现代化
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社会改造和发展问 题。
只有通过产业革命才能解决三农问题 ➢ 逻辑思路:中国的问题一是人多地少,二是人为
土地束缚;只能通过发展工业,将农民从土地上 解放出来,一是可以减轻农业人口压力,二是为 农民的生活寻求新的出路;在中国农村本身就有 农工兼顾的传统,由此传统发展草根工业,逐步 走向工业化、城镇化。代表人物是费孝通。
19
20世纪20-30年代,乡村发展有两种对立的思路:
5
(1)在典型的西方国家,大体上是先 市场化再官僚化。因此,西方国家的 资源集中主要是市场化方式进行的, 工农和城乡差别也是一个自然的历史 过程,整个社会有差别而无等级, “三农问题”并不突出。
(2)中国“三农问题”格外突出是由 中国资源配置方式及现代化进程的特 殊性决定的。
6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大大 缓解了国家与农民的紧张关系, 但由于历史逻辑的延伸和中国现 代化的特殊进程,资源的配置方 式仍然依靠公共权力,使“三农 问题”格外突出。
这是因为,仅仅围绕生产关系的变革, 仅仅局限于土地资源在农村内部的配置, 是无法最终走出农村困境的。新农村建 设将立足于农户经营体制长期不变的基 本国情,建立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 现代农业制度。
17
(2)文化主义
➢ 将文化作为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起点和归宿。 ➢ 出发点:文化 ➢ 假设:历史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态,正是文化而不
7
“三农问题”也因此在中国具有以 下主要特点:
第一,“三农问题”首先是农民问 题。
第二,农民问题首先又是土地问题。 第三,土地问题的核心是权益问题 20世纪90年代 ,“三农问题”更
是日益突出,为什么?
8
20世纪三大伟人之 伟大,都在于他们 提出了解决农村和 农民的基本思路
➢孙因中此山,:中平国均的地政权治从本质 ➢毛上泽看东是:农土民地政革治命。正是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