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层制对人发展的影响
浅析科层制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浅析科层制及其在中国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972b6f0b1c59eef8c7b4c2.png)
浅析科层制及其在中国的运用科层制作为一个术语最初只是用来指政府官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它逐渐用来指一般的大型组织。
对现代意义上科层制的系统阐述, 是以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为代表。
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 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可以说它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劳动分工的产物。
科层制自出现之初,就具有正反两种功能,在一般意义上, 我们把促进适应、协调与控制,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的功能, 视为科层制的正功能;而把有损适应、协调与控制, 从而妨碍管理效率的发挥的功能, 视为科层制的负功能。
科层制的正功能体现在,科层制体现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 它是大规模行政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
科层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基本职能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极大的提升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并且,科层制中的权力按职务的阶梯方式根据规章而固定地确立, 从而形成固定的等级制度, 组织结构的形状像金字塔,确定了个体的权力与责任,以合乎逻辑和高效率的方式来完成一个复杂的目标, 保证了大规模组织的控制与协调。
再者,科层制通过稳定的规章程序运做。
在任何情况下,组织中的任何成员都要严格遵循一套抽象的规章制度, 组织成员职务的运作受规则的约束,阐明了对人对事的事本主义标准。
事本主义的规章和具体的职责使人们可以预测工作的程序与成果, 从而使组织活动体现出常规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特征。
此外,科层制体系中拥有普遍性的标准, 量才用人。
它使管理者能够公正与平等地对待人和事,保证了组织创造力。
还有,在科层制中, 公私分离, 成员具有非人格化特征。
由于科层组织中的职务和地位不为占据者所专有, 所以在处理公务时, 要求将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严格分清, 不徇私情。
综上所述,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的管理方式, 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 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典型方式。
具有专业化、权力等级、规章制度、和非人格化等基本特征。
科层制的优缺点
![科层制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97f517a6c30c2259019ea7.png)
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科层 制特
征
6
非人格化
组织内部排 除私人感情, 成பைடு நூலகம்间关系 只是工作关 系
文献解读
1
高效率(最大优点) 它可以推动、保障组
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
标
2
严密性。权力的层级结构制度可
以确保决策制度的可靠性。
合理性。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
3
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
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
科层制(官僚制)是一种采用
科
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公共组
织成员的行为,以高效完成工
作任务的管理方法。
层
官僚制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合理性
的高度体现,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是
制
一个实施组织管理的严密的职能系 统,它把整个社会变成一架非人格
化的庞大机器,使一切社会行动都
?
建立在功能效率关系上,以保障社
会组织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
织效率。
科层制的意图在于
增强组织的可靠性
和可预测性,它在
4
强调通过权力进行 控制时,也可能会
鼓励行为僵化、不
愿意做出有风险的
决策。
科层制会导致机构
5
不断膨胀,职能交
叉重叠。
思考题
讨论:科层制组织中与容易产
生腐败吗?请简要说明理由即可
3/17/2020
科层制与腐败关系
绝大多数的组织采用的是官僚制方式,除了极少数的组织外 ,它是最为有效的组织结构方式。然而,现代组织管理的发 展,还是根深蒂固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科层管理模式,他是 由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所共同决定。大部分社会组织都具有 专业分工、等级分层、权责限制、规章管理和评估机制等科 层制的特点。很多企业存在着任人唯亲,“走后门,攀关系 ,塞黑钱”,组织中的继承问题等等一系列腐败黑暗现象; 个人人际关系的问题,有能力不合群的,有能力不望好处时 的,个人素质缺乏的,唯利是图的等等组织中的不良行径, 都是科层残余影响组织管理。
科层制体制的名词解释
![科层制体制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1b3f6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5.png)
科层制体制的名词解释科层制体制是指在一个组织或机构中,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和运营整个体系,将组织分为多个不同层级的科(部门)来进行运行和决策的一种管理体制。
科层制体制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型管理模式而言,更加注重分权和分工的原则,通过分层和分级管理来实现更加顺畅和灵活的组织运作。
科层制体制通常由不同的层级组成,包括高层领导层、中层管理层和基层执行层。
这些层级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并在不同的领域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权责。
高层领导层通常负责制定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对重大决策进行把控。
中层管理层则负责将高层的决策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团队中,并协调各个科的工作。
基层执行层则是组织中最底层的一级科,负责具体的日常运营和工作实施。
科层制体制的实施对于组织的运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层制体制能够分担高层领导层的压力,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重要的战略和决策问题。
通过将权力下放到更底层的科,能够更好地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产出。
同时,科层制体制也有利于信息的流通和沟通,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滞后的问题。
然而,科层制体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科层制体制在组织中产生了多层级的管理结构,可能导致决策传递的延迟和扭曲,使组织的运作变得复杂和低效。
其次,科层制体制也可能导致权责不清和责任推卸的问题,使得一些问题的解决变得困难和缓慢。
此外,科层制体制在某些时候也容易导致组织内部的部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层制体制的优势,组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科层制的具体层级和结构。
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组织可能有不同的科层制配置,应灵活运用,避免过度层级。
其次,组织应强化跨部门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流动和问题的得到迅速解决。
同时,组织应建立明确的权责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科层制体制是一种管理组织的重要模式,通过分权和分工的原则,将组织划分为不同层级的科,实现高效的运营和决策。
科层制理论
![科层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cd6ab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9.png)
科层制理论科层制理论,也称作科层体系或社会阶层理论,是一种社会结构理论,它表明社会中存在一种垂直结构,即人们可以按照特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阶层。
这种理论被认为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
科层制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清楚地解释了社会中一些现象,比如社会分层地位上的差异和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区别。
科层制理论提供了一种定义社会层次的方法,它由两个基本层次组成:社会经济阶层和文化阶层。
社会经济阶层是由从一线工人到投资者的人群组成的,他们的收入水平不同,拥有的财产也不同,财富对他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经济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它们所享有的特权和责任等都和他们的经济状况有关。
文化阶层是由有较大文化影响力的人群组成的,这些人群往往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具有更优越的生活标准。
他们往往拥有更多的文化特权和责任,对社会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科层制理论认为,每一个阶层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层次和社会权力结构,这种社会层次和社会权力结构也在其他阶层中存在。
这种流动性使得一个阶层的某个成员可以向另一个阶层的某个成员进行转换。
例如,一位高收入者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搬到一个人们受欢迎的社区,从而成为一个拥有更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英。
以此为基础,科层制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从而影响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发展。
科层制理论在许多社会议题上都受到了广泛讨论,其中包括社会不公平,不平等和分层地位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有更多的特权和权力,而另一些人则拥有更少的特权和权力。
科层制理论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如成功学习和发展,贫穷,政治参与,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总之,科层制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社会不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学校科层制的体系特征
![学校科层制的体系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876577b02768e9951e73886.png)
1、科层制的定义:1,科层制:一种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基础上的等级权威结构。
就是分科分层的管理制度,即按组织的不同职能划分成各科,再按权力大小分层,确定上下级关系,进行管理。
2,建立科层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
3,学校就是科层制.首先,按工作职能,进行严密分工。
每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能范围;其次,由于中国学校的行政化现象,导致中国的学校管理体系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
其实一般的学校同样存在这种权限大小的事实关系,只是没有行政化表现的明显。
再次,规则化。
所有内部成员都受规则限制。
再次,以绩效工资制为主体的(这几年才明确,具体我不清楚了),按资格评定体系为依托的工资制度,集中表现科层组织的技术化。
在次,学校的发展,不应以个人感情而受影响的非人格化。
这些都是科层组织的一般特点。
所以,学校是一个科层组织。
4,金字塔结构:校长、副校长、后勤人员、教师(教师内部也有小金字塔结构)2,信息从下向上流动:学生的信息从教师到校长3,命令从上向下流动:举办活动的指令、考试的组织、教学评比等等。
一、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特征(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生成机制(二)国内外知名的高职院校,其课程建设无不充分凸显关注社会需求的价值倾向,主要表现为:第一,学校主动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第二,课程内容贴近社会实践。
除了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外,课程内容要强调贴近工作实践,能够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
第三,社会部门(包括企业)直接参与学校课程设置。
结构化、系统性设置与学生个性化选择兼备的选课模式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高职院校要形成相当完备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学校丰富的课程储备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除了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外,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职业倾向自主地选择相关选修课程或方向课程,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选课都有明确的先期课程要求,以确保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
(三)灵活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除了正规的课堂教学外,教学活动中还要经常灵活地穿插着讲座、实践课程等各种非正规课程,并通过校园文化等隐形课程的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氛围。
科层制组织的特点并举例
![科层制组织的特点并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884c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5.png)
科层制组织的特点并举例
科层制组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内部分工明确:科层制组织内部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界定。
2.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组织内部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员工接受上级的指挥。
3. 组织成员具备各业技术资格: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这有助于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4. 管理人员是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他们并不拥有组织的所有权,这有助于保证管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5.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科层制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和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适用于组织内部的所有人员,不存在例外情况。
6. 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在科层制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工作关系,私人感情不会影响到工作的执行和效率。
以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小组为例,这种组织形式体现了科层制的特点。
首先,各个小组(如安全保障组、宣传工作组等)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其次,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例如由上至下分为多个层级;此外,组织成员都是具
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员;而且,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和纪律,例如需要遵循疫情防控方案;最后,成员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工作关系,没有私人情感的干扰。
科层制的名词解释
![科层制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15310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0.png)
科层制的名词解释科层制是现代组织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以层级结构为基础的一种组织管理形式。
科层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工与协调、权责的明确、层级关系的建立等手段,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和协调发展。
在科层制中,组织以分层的形式划分为不同的职能层级。
每个层级都有其独立的职责和权限,并通过形成上下级的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包括层级分明、权责明确、职能分工和标准化管理等。
首先,科层制通过层级分明的结构确立了组织中的权威体系。
每个层级都有特定的职责和权限,上级负责指导、决策和资源分配,而下级负责执行和落实。
这样的分层结构能够使组织在管理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更加高效、有序。
其次,科层制通过权责的明确确保了组织成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和权力。
每个层级都有其独立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上级对下级的责任和授权进行明确和规范,下级则有义务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工作。
这种明确的权责关系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除此之外,科层制还强调职能的分工和协作。
在科层制中,组织的职能被细分并分配给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职责。
不同层级之间通过交流与协调相互配合,实现组织整体工作目标的达成。
这种职能分工的协调和统一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另外,科层制强调标准化管理。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和流程,科层制使得组织在管理过程中能够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标准化管理能够使得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更加依据制度和规范行事,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然而,科层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多的层级可能导致决策速度缓慢、信息传递滞后等问题。
层级过多会增加组织中信息传递的路径和时间,使得决策过程变得繁琐,反应速度变慢。
其次,科层制也可能导致组织的创新和灵活性欠缺。
过于强调层级和管控,可能使得组织在应对变化和创新方面比较消极,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
因此,在实施科层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配置层级和权责,灵活运用科层制的原则和方法。
官僚科层制
![官僚科层制](https://img.taocdn.com/s3/m/87360f4dc850ad02de80419b.png)
目录
1
身份简介
2
出生及成长的背景
3
在后工业社会中的不适
调整、改良
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 科层制就一直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 评, 但是直到今天官僚科层制仍然是包括行政组织在内各 种各样组织的最主要的特征, 而且这种特征没有丝毫减弱 的迹象。可以说, 对于行政组织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 并不 是因为科层制的运用所导致, 而是扭曲运用科层制和运用 不够的结果。
定义3 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
身份简介 (概念)
理性
实行非人格化的人员关系,假设不存在个人情感,认为组织成 员是追求效率的“行政人”,组织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效率 的提高。
上下级之间的职权严格按等级划定,部属必须接受主管的命令
等级规则 ; 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建立在理性约定的规则制度基础上,而非 个人权威;严格遵守规则和纪律 。
人
归根结底是对“绝对 理性”取向的思辨, 从而提出对“人”的 能动作用和情感的重 视。 必须摒弃“把行政人 当成没有感情、毫无 生机的机器”的观点, 从人的角度来看待行 政主体,在实际的运 作中, 在条件允许的前 提下, 采取一些激励措 施, 充分调动行政人员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整、改良
等级
扁平化 上下级的沟通
所以说对待官僚科层制的最好方式应该是改良而非替代。
调整、改良
理性
人文救治
韦伯和哈贝马斯为 官僚制提出人文救 治的方案 。重视和 发扬人的个性。
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
![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b47771ef580216fc710afdc9.png)
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科层制理论的提出及实践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所体现出的对效率以及理性的追求具有长远的价值。
但科层制组织在当下暴露出的僵化、腐败以及低效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目前看来,公共组织的发展有扁平化、公开化和虚拟化等趋势。
这些趋势对中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具有引导作用。
大部制改革、政府信息公开化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与这些趋势不谋而合。
中国政府的行政機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深入分析并理解这些趋势,深化行政机构改革。
标签:扁平化;公开化;虚拟化;大部制;电子政务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ublic Organization and the Reform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Xiong Xuan(Nankai University,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TianJin,JinNan 300350)Abstrac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ureaucracy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However,the exposure of rigidity,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of th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in the moment can not be ignored. It now appears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mainly are flat,open and virtual. These trends have a guiding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Super ministry system reform,the opening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coincide with these trend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which should be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and fixed.Key words:flattened;open;virtualization;large system;e-government科层制长久以来一直是公共组织的主要形式,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
3、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3、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ddbc28195f0e7cd1842536be.png)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在今天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有很强的运用。教育管理要建 立系统化的、理性的或科学的教育管理原则,通过教育让所有的教育组织成员 掌握和运用这些原则,是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10
4、韦伯(Max Weber)的科层管理
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 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 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 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 一。 韦伯的科层管理制重心在于组织制度的科 学化合体系化,他提出的官僚制理论就是 要在组织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系 统的组织制度,运用制度入现代化的历程。这种现代社会具有以下一些 特点: 以民主和法治为保障、以教育为基础、以科学和技术为动力、以大机器工业生产 为标志、以物质财富的高度丰富化为根本特点。
从政治层面上讲,现代社会是民主和法治的社会(公民社会和法治社会) 从经济层面上讲,现代社会是工业社会 从文化层面上讲,现代社会是个人主体性得到加强的社会22
17
二、人际关系教育管理理论
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此派理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 于40-50年代,在60年代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人际关系理论
提出于美国哈佛大学工业心理研究所的E.Mayor(梅奥)教授等人所完成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 伊利诺州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 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从1924年开始,美国国 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这项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早期实验、实验室研究、面谈计划和观察室研究。 实验的过程如下; (1)首先进行车间照明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各种试验; (2)再次进行工作时间和其他工作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各种试验; (3)继而进行为了了解工人的工作态度与思想感情而进行全厂范围的谈话阶段; (4)最后进行对起作用的社会组织的试验和分析。
韦伯的科层体制
![韦伯的科层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296a5d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b.png)
韦伯的科层体制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特殊形式。
这种形式下组织按照合理性原则来设计和分工以便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官员的职务等级是按照集权体系所安排的固定有序的体系,并且有着与职务相对应的严格的权限规定。
组织运转依靠的是没有人情味的职责、原则、规定,是非人格化的东西。
官员的任命和升迁的依据主要是业绩。
所有这一切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科层制下,统治者地位的获得无一例外具有合法性。
统治者的领导班子是由单个官员组成的。
特征:1、官员个人是自由的,仅在事务上服从官职的义务。
2、官员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中。
3、官员们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4、现代科层制的本质:官员根据契约受命,建立在自己的自由意愿之上。
5、官员通过专业业务资格任命。
合理状态下须要通过考试,拿到资格证书。
6、官员获得固定的薪金作为报酬。
领取养老金依据官阶等级原则。
7、官员把职务作为唯一的主要的职业。
8、官员可以看清自己的前程。
官员职务升迁依据年资或政绩,取决于上级的评价。
9、官员在工作中完全把自己和行政管理资源分开,个人不能将职务资源占为己有。
10、严格遵守职务纪律并接受监督。
关键词:职务等级契约业绩决定人权分离遵守纪律固定薪金韦伯认为科层制是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统治形式,而且是未来社会组织和统治形式饿发展方向。
科层制建立在集权和档案制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更加精确稳定,纪律严明。
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的获得劳动效力。
科层制纯粹从技术上看可以达到最高的完善程度,在所有这些意义上是实施统治形式上最合理的形式。
科层制已经全方位渗透进入现代社会。
国家、教会、政党、经济团体、协会、基金会等这些现代的组织和团体发展一般和科层制的发展协调一致。
科层制意味着根据知识进行统治,这是他固有的特别合理的基本性质。
现代经济受生产技术制约,专业知识越来越不具有不可或缺性。
统治者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也倾向于通过公务知识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地位。
整个科层制大大促进向着理性的求实性、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科层制名词解释
![科层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b6e6bd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1.png)
科层制名词解释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扩展资料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官僚制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马克斯·韦伯在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进行广泛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任何有组织的团体,唯其实行"强制性的协调"方能成为一个整体.基于此,他将官僚集权的行政组织体系看成是最为理想的组织形态,并预言人类在以后的发展中将普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韦伯设计的这种理性科层制组织具有以下的五大基本特征:1.专门化.在科层制组织中,作业是根据工作类型和目的进行划分的,具有很清楚的职责范围,它科学地划分每一工作单元和强调删除那些无用的.重复工作,以及考虑到职能交叉的必要.各个成员将接受组织分配的活动任务,并按分工原则专精于自己岗位职责的工作.2.等级制.在科层制组织中,拥有一大批官员,其中每个人的权威与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官员的职位按等级制的原则依次排列.部属必须接受主管的命令与监督,上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严格按等级划定.3.规则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运行,包括成员间的活动与关系都受规则限制.也就是说,每位成员都了解自己所必须履行的岗位职责及组织运作的规范.所以说,科层制组织所采取的手段能最有效地实既定的目标,领导人一时产生的错误想法或已经不再适用的程序,都不大可能危害组织的发展.4.非人格化.在科层制组织中,官员不得滥用其职权,个人的情绪不得影响组织的理性决策;公事与私事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组织成员都按严格的法令和规章对待工作和业务交往,确保组织目标的实施.5.技术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成员凭自己的专业所长、技术能力获得工作机会,享受工资报酬.组织按成员的技术资格授予其某个职位,并根据成员的工作成绩与资历条件决定其晋升与加薪与否,从而促进个人为工作尽心尽职,保证组织效率的提高.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能为组织带来高效率.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实行强制性官僚制是最合理的已知手段.它在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任何形式.1.严密性.权力的层级结构制度可以确保决策制度的可靠性.位于层级结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职权限制,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发生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把问题转交给哪个部门、哪个职位;如果需要做出某项决定,那么决定应由谁来做出.这种严格按等级、法规运作权力的结果,可避免组织之间、个人之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2.合理性.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组织内部存在大批专家,他们拥有专门知识,再充分利用档案,这样,组织就有可能通过精确的计算对未来的事件进行可靠预测,从而使组织的行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3.稳定性.在科层制组织中,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它的一个主要优势.任何行政法令、决定、条例都有书面形式的规定和记录,详细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而保证了组织行为的稳定性.4.普遍性.在韦伯创立科层制理论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科层制组织的崛起已被证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工业组织、政府机构、工会、宗教机构等一切大型的组织都经历了官僚制化的历程.在当代工业社会,科层制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
发展社会学(重点整理版)
![发展社会学(重点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a1e932f111f18583d05a1b.png)
现代化的含义:1界定现代化时遵循的原则:(1)能够反映出现代化过程不同于其他类型社会变迁的本质特征;(2)能够反映出现代化的整体性品格;(3)既能反映出世界大势又能够不脱离民族载体所谓现代化,就是世界范围内的,以工业化为开端的、以一个个民族实体为载体整个社会的变革。
这种变革的结果就是现代社会。
2 再进一步看,现代化这一概念又有两层含义:其一,不同于前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即“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指标”,是一个静态特征;其二,它是一个实现现代社会的过程,即现代性的“化”,动态过程。
发展的基本宗旨:发展的基本宗旨应是以人为本,这包含着两层含义: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具有主体意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人共享、普遍受益。
1 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意义:防止出现经济至上论,否则会出现不良的后果:人的异化,社会机体的畸形发展,经济行为“不经济”。
2 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具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以及平等、自由的权利应当更加得以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持续不断地的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断的提高。
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一,整体有机性第二,内生性第三,开放性发展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的学科。
发展社会学是一门分支社会学,也是发展与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包括:1)发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2)主要从社会的层面探讨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如社会分化与整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发展的动态研究,如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趋势、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4)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如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根源、方向、速度及衡量标准、发展类型。
发展社会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综合性。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现状:1 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机构众多,流派纷呈,出现人本化和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
![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298cd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a.png)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柯林斯
科层组织最早是由韦伯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科层制(bureaucracy)。
在组织研究领域,甚至所有的社会学领域,没有比韦伯的科层制模式更为著名的了。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韦伯的科层制观点建立在他对社会支配类型的划分上,科层制是他所分析的三种支配类型中法理型权威的最典型、最纯粹的形式。
其二,专家和技术人员、严格的规章和纪律、密切的配合、事本主义的原则,这些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有效运转。
其三,科层制在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它管理方式。
05
五、科层制的影响
01
02
03
04
科层组织的负功能
理想的官员要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处理公务……没有憎恨和热爱,也因此不受感情的影响。
主张:都强调非市场因素(如制度因素、法律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和伦理因素等)是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较大的缺陷,使社会无法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方面协调。
01
方法:制度分析方法或结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社会文化分析方法。
02
T.凡勃伦:1899年发表《有闲阶级论》,1904年发表《企业论》,创立制度学派。
三是它的非道德性,科层组织作为一种非人格化的组织,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工具,没有道德关怀。 对于科层组织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韦伯自己也意识到了,如“铁笼困境”。
有富士康内部管理人士对本刊记者称,自幼生长在台湾的郭台铭,深受台湾“全民皆兵”的文化影响。他本人强悍、干练、节制的个性,也深刻影响着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员工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包括自身性格、家庭背景、社会遭遇等多种问题;但所谓军事化管理、工作强度与条件等,确实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科层制的缺陷
![科层制的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55b8e59c50e2524de5187ee9.png)
• 如何创新?
• 对组织而言显然只能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改 变个体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方式和改变组织的知 识结构与组织方式。
• 学习型组织的结构要求一是这种结构要保证个 体对整体组织的信息的充分了解,从而明白自 己的工作、职责与组织整体目标的关系,这样 他才会有可能设想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明白组织 与自身、组织与环境如何互动。所以信息的充 分流动、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组织与 环境之间的充分沟通是其基础之一。
• 学习型组织的产生背景是基于组织普遍的生存困境,即 许多组织在其发展中越来越与环境不相适应,因而彼得 •圣吉从福瑞斯特的系统动力学受到的启发来探究组织 内部的运作方式,终于发现他认为的现代组织心智的缺 陷-存在着许多智障,因而不能很好地观察认识世界导 致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方案。然后从系统动力学 及复杂科学等得出破解这些智障的方法即所谓的五项修 炼并最终成就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体系。
科层制的缺陷
• 组织等级森严,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 上下级之间拳法有效的沟通 • 科室设置过多,容易造成机构的重叠 • 权职不明,影响工作效率 • 过分强调公文往来,易产生文牍主义、烦琐主义
等弊病,造成文山会海的现象 • 要求每个成员按章办事,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形式主 义和官僚主义 • 等等。。。
关于科层制的理性思考
![关于科层制的理性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42b8f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a.png)
关于科层制的理性思考
科层制是一种在组织和管理上发展起来的非常有效的管理制度。
科层制的优点非常明显,可以实现科学的管理,激发员工有效率的发挥,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
在企业管理中,科层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科层制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科层制过于严谨,规定过多,可能会使管理带来麻烦,而且下属对领导人的工作也如同机器人一样,没有任何主观性,这样的部分不仅会影响工作的质量,而且也会给组织带来压力。
其次,科层制只能在部分场合发挥作用,如果应用不当,会削弱发展的能力,或者不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都有可能使管理效率受损。
科层制的好坏取决于它的正确使用,只有充分利用它的优点,充分考虑到它的弱点,针对不同组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科层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首先,应该明确目标,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完善科层结构,把层级降低到最少,以便充分发挥组织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科层制的运用要灵活,应该把改革和实践作为连续不断的活动,以调动员工发挥积极性,为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也要注意到科层制并不是最终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现代社会,企业还应该加强人文关怀,结合组织文化和企业发展,把人文关怀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组织的优秀品质以及高效率的运作。
综上所述,科层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配合其他现代管理理念,形成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国科层制组织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
![我国科层制组织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https://img.taocdn.com/s3/m/814c1d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8.png)
我国科层制组织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好嘞,今天咱们聊聊我国的科层制组织现状和发展态势。
说到科层制,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啊,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按级别划分的管理体系,像一个个小阶梯,往上走,每一步都得有个头儿。
现在的中国,科层制在各个领域都在运转,特别是在相关部门和大企业里,真是“条条框框”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早上上班,走进办公室,看到那一排排的工位,个个都在忙碌。
上面有个领导在那儿指挥,下面的员工一脸敬畏。
这种层级分明的氛围,让人感觉压力山大。
每个人都在忙着汇报,开会,做总结,仿佛生活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可问题来了,太多的层级,有时候反而让决策变得缓慢,事情难免拖拖拉拉,真是“好事多磨”。
再说说这科层制的好处,哦,绝对不能忽视。
它就像一个大网,把各个部门和岗位都串联起来,大家各司其职。
遇到问题,能迅速找到负责人,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比较有条理。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像是信息传递不够顺畅,层层上报,往往搞得大家“七嘴八舌”,说半天也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
就像喝茶,一壶好茶,最后倒出的是一杯淡水,大家都懵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咱们的科层制也在逐渐演变。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飞速发展,大家都在追求高效和灵活。
这种时候,传统的科层制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趟”了。
很多企业开始尝试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层级,变得更灵活,像风筝一样,想飞就飞,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就好比打游戏,大家都想当“高手”,不想再被当“菜鸟”,所以,追求更高的自由度和创新力。
在相关部门部门,情况也差不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光靠那一套老旧的科层制,实在是难以应对。
于是,开始引入一些新理念,像是“服务型相关部门”,强调与民众的互动。
这一来,相关部门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贴心的小棉袄”,把群众的声音听得更清楚,真是让人倍感亲切。
变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阻力。
习惯了“老办法”的人,一时间接受新东西,难免会有些不适应。
科层制的缺陷
![科层制的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24d8784033687e21af45a99a.png)
科层制的缺陷法治精神、理性性格和专业精神是科层制独特的优点,给组织带来了高效率。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缺陷也逐渐暴露。
20世纪7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到来,正逐步将人类社会带入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后工业社会,使社会原有的政治、经济和运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给传统的科层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它与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方面日渐显露出来,陷入了重重困境。
1. 人性异化。
“理性主义的极端化和对人性的损害导致了人的异化。
”科层制犹如一只巨大的牢笼,将人禁锢其中,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
现代政治文明要求保护个人权利,看重个人的成长,而科层制的创立是从纯技术性的角度出发,强调组织活动的理性化和程序化,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意志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被忽视,伦理道德被排除在制度建设之外。
久而久之,人会逐渐丧失个性,成为“没有精神、没有感情的专家”。
2. 组织僵化。
传统的科层制以层级制组织形式来维护组织的权威性,要求成员照章办事。
但过分强调层级制必然会忽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过于强调遵守组织规则和各项制度,易使组织陷入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和弹性。
以信息为基础的文明时代,避免雷同,崇尚个性发展,追求灵活。
科层制在按部就班的大工业生产条件下,能够使各种控制型管理井井有条,富有效率,但在一个信息瞬息万变,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过于推崇理性化和程序化,必然会阻碍富有个性化社会的发展。
3. 民主危机。
科层制对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以及从普通阶层中选拔公务员的做法,在社会民主化和缩小社会差别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反民主的趋势。
因为掌握公共权力的科层制组织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利益群体,官吏阶层以拥有知识经验及保密为借口,为自己及其利益集团谋利益, 形成“文官专政”。
西方国家的科层制组织在国家机构中已形成独立的权力群体,当这种独立的力量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就会滥用公共权力,成为民主进程的障碍。
关于科层制的理性思考
![关于科层制的理性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b834a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6.png)
关于科层制的理性思考
科层制是一种社会制度,源于中国历史,也被大量文献称为“试炼体制”、“考级制”。
它有着中国特色,它是把人分层的一种社会结构,将民众按照智力水平和学识的考级制度来进行检验,赋予每层不同的职务,以此隔离社会上的畸形,实行社会管理。
一、科层制的历史渊源
1、中国古代是一个有官僚体制的封建社会,国家的公务官员都是通过考试录取的,科层制便建立于此。
2、汉朝时期,也是中国政治法律体系完善的时期,科层制发挥了统治者对社会控制的重要作用。
3、最佳明清时期,大纲《清初身份分层阶级》是记录当代社会结构的重要文件,也是科层制中国文化根植于历史土壤的明证。
二、科层制的优缺点
1、显著的优点
(1)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秩序化,给国家的统治者赋予了有利的条件,
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2)倡导文化教育,科层制让社会底层受到文化教育,科考驱使了民众不断完善自身。
2、明显的缺点
(1)可被利用作为一种新的统治机制,统治者可以攫取权力,排斥后来者。
(2)实行科层制会把社会隔离开,很容易出现社会的贫富差距,会降低社会的凝聚力。
三、科层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1、更加关注更新的知识和技能,激励发展新技术,新知识,从而向现代的社会发展迈进。
2、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加大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的力度。
3、要去除其中重压上层和重责中层而轻责底层的做法,避免出现社会秩序异常的情况。
总之,科层制是中国历史上延续一百多年的体系,它让中国社会维持
秩序,社会安定,可以说是维护社会的重要保障。
但不能停留在历史的循环圈中,要有效地改进它,从而推动现代社会的变革、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 制 、严 密 监 督 , 上 下 级 之间的紧张和怀疑加剧, 组织成员产生
因素— ——人的发展。科层制管理模式影 了 防 卫 人 格 , 表 现 为 个 人 对 于 友 情 、爱 、
响 人 发 展 的 主 要 是 由 于 其 非 人 格 化 、层 安全等需要的失望和焦虑。高层管理者
级制以及经济人假设等方面。管理学中 因把持决策权和指挥权有高处不胜寒的
(三 )影 响 人 的 需 要 的 全 面 发 展 1.需要。 需 要 的 全 面 发 展 是 人 的 全 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的需要是人的本 质的一种体现,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人
人力资源 25 Hum an Resources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们 的 “ 需 要 即 他 们 的 本 性 ”,“ 你 自 己 的 本 质 即 你 自 己 的 需 要 ”, 需 要 是 人 类 一 切活动的源泉和动力, 人的需要具有多 样 性 和 层 次 性 的 特 点 。按 需 要 的 起 源 划 分, 有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 性需要即人的生理需要, 动物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 生出的劳动、社会交往以及获取知识、 审 美 、情 感 等 的 需 要 , 是 人 区 别 于 动 物 的需要。按需要的对象划分, 有物质需 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精神需要的 基础。按需要的主体划分, 有个体需要 和群体需要。
22 人力资源 Hum an Resources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科对 层人 制发
展韦 信 铭
的杨 玉 玲
影 响
人的发展应该是各个方面都得到发 展, 并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韦伯的科层 制, 作为一种管理模式, 在提高效率上确 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因其本身所固有 的“非人格化”和“集权化”等特点, 对人的 关 系 、主 体 性 、自 由 个 性 以 及 需 要 等 方 面 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人的关系、 主体性、自由个性和人的需要等几个方面 粗浅地探讨了科层制管理模式对人发展 的影响, 旨在倡导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考虑 人的发展问题, 在管理制度上为实现人的 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作出努力。
2.人与自 然 的 关 系 遭 到 破 坏 。 科 层 制提倡效率的最大化, 体现在企业生产
中就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 人的需要, 不顾及自然环境的承受能 力, 破坏高级 动物, 但是人类仍然属于自然链条中的 一环, 其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与自 然的发展保持和谐的关系, 而不是凌驾 于自然之上。
(二)影 响 人 的 主 体 性 发 挥 和 自 由 个 性的发展
1.主 体 性 。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看 来 , 主 体 性 是 人 的 本 质 的 重 要 内 容 。所 谓 主 体 性 , 就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
性, 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 运用自身的 本质力量, 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特性, 即 主体在实践、认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 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这种能动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人对自然、 社会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 表现为人 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在人 的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 表现为人的道 德 性 、理 智 性 、自 觉 性 等 。 主 体 性 的 这 两 方面相辅相成, 是统一的, 缺少任何一个 方面都不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发 展。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人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
3.自由个 性 。 人 的 自 由 个 性 的 充 分 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的自 由 个 性 主 要 表 现 为 兴 趣 、爱 好 、性 格 、心 理 、气 质 、行 为 特 点 等 等 。 马 克 思 主 义 认 为, 在“自然共同体”中人与人相互依赖, 个性不突出; 在“经济的共同体”中, 表现 为物的依赖性, 个性遭到压抑和束缚; 只 有 在“ 联 合 体 ”中 , 个 性 才 能 得 到 充 分 发 展, 每个人才会成为自由发展而又各具 特性的人。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中, 我们 可以清楚地看出, 人的个性的发展严重 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
一、科层制 科 层 制 又 叫 官 僚 制 (bureaucracy)。由
于人们常把官僚制与具有贬义色彩的 “ 官 僚 主 义 ”、“ 官 僚 主 义 作 风 ” 等 相 联
系, 为了避免这一误区, 现在大多数人 倾 向 于 称 之 为 科 层 制 。科 层 制 从 不 同 的 角度有不同的解释, 这里探讨的是德国 社 会 学 家 马 克 斯·韦 伯 从 组 织 社 会 学 的 角度创立的科层制, 韦伯认为, 科层制 不是指一种政府类型, 而是指一种由训 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依照既定规则持续 运 作 的 行 政(管 理)体 制 。 尽 管 科 层 制 始 于普鲁士那样的官僚制国家, 但是这种 行 政(管 理)类 型 越 来 越 盛 行 于 所 有 的 政 治体制, 不管是君主制还是代议制, 甚 至是所有承担大规模复杂行政管理任 务 的 组 织 , 如 商 业 企 业 、工 会 和 政 党 等 等。韦伯的科层制旨在理解现代社会中 组 织 的 最 为 一 般 的 特 征 和 类 型 。其 具 有 以下六大特征: ⑴基本职能的专业化; ⑵明确的职权等级规定; ⑶规章制度的 规则化; ⑷非人格化; ⑸量才用人; ⑹行 政效率化。
二、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 最全面的发展, 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哪些内容呢? 现在先探讨一下人的属性 问 题 。自 然 属 性 、社 会 属 性 和 精 神 属 性 是 人所具有的三个特性, 统一于人之中。自 然属性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人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 界; 人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人不能违背 自然规律; 人有类似动物的自然欲求, 如 食 欲 、性 欲 、求 生 欲 。 人 的 社 会 属 性 具 有 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人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活具 有社会性。精神属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一 种存在方式, 是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 有 目 的 性 、自 主 性 和 创 造 性 。人 能 够 超 越 自然界, 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就 在于人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社会实 践活动, 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这三个 特性的关系是: 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 次的属性, 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特 有的属性, 是人的高层次的属性; 自然属 性是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赖以存在的基 础, 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自然属性的 升华,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是人
的本质的重要内容。从劳动创造了人本 人 格 化 与 权 利 、需 要 、情 感 、主 动 、参 与 、
身这个意义上说, 这三个属性离不开人 社会等相联系, 讲究效益最大化与人的
的实践, 即劳动。因此, 实践性也是人的 主体地位。非人格化则与机械、逻辑、工
本质的重要内容。
具、被动等相联系, 只讲究效率而忽视人
2.科层制 对 主 体 性 的 影 响 。 科 层 制 对主体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民主问题。 民主是人的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条件, 是 发 挥 人 的 自 主 性 、能 动 性 、创 造 性 的 重 要 因素。科层对民主的影响, 首先表现为科 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科层制主张 层 级 节 制 、资 深 优 先 、服 从 命 令 、单 一 意 见 、唯 专 业 资 格 、讲 求 机 密 等 等 , 而 民 主 价 值 提 倡 平 等 性 、自 由 抉 择 、多 元 意 见 、 多 元 发 展 、普 遍 参 与 、公 开 透 明 等 。其 次 , 层级制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管理的集权 化, 从而限制了民主的发展。再次, 科层 制 官 僚 抹 杀 民 主 。 马 克 思 曾 指 出 :“ 在 官 僚界内部, 唯灵论变成了粗劣的唯物主 义, 变成了盲目服从的唯物主义, 变成了 对权威信赖的唯物主义, 变成了例行公 事 、成 规 、成 见 和 传 统 的 机 械 论 的 唯 物 主 义。”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盲目服 从 、信 赖 权 威 、例 行 公 事 、成 规 、成 见 , 是 官僚制对其下属的基本要求。这样不仅 民主被抹杀了, 使得组织内部难以实现 集思广益, 发挥群体智力的作用, 而且民 主监督难以实现, 科层高层官员高高在 上, 脱离群众, 大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无法 实行。
科层制作为追求效率的理性工具, 具有如下的优点: 首先, 通过专业化的
人力资源 23 Hum an Resources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组织和录用系统, 它能够保证行政管理 的 科 学 性 、合 理 性 ; 其 次 , 通 过 细 致 的 层 级划分和功能分工, 它能够保证行政管 理的职业性和效率性; 第三, 通过职权与 所有权的分离以及严格的纪律晋升系 统, 它能够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这些优 点确实在大规模计划和资源配置、调动 和集中政治权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 用, 受到普遍的赞誉和推崇。但是随着社 会的发展, 科层制管理模式自身的管理 弊 端 — — — 忽 视 人 自 身 发 展 的 缺 陷 也 逐 渐 显露出来。
的沟通, 成员防卫人格
的产生使得科层内部的
沟通越发困难。科层制
要求决策权威集中化以
及层级间的层层服从关
系造成各级人员防卫人
格的产生, 进一步阻碍
上下级之间沟通。传统
科层组织强调指挥和权
威的高度统一, 是集中
化的决策权威。主管对
下级人员的忧虑和不信
任强化了严密的层级监
督和控制。这样的层层
率, 科层制忽视了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
造性, 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反之, 则是管 格的不良心理倾向性进一步成为成员之
理的非人格化, 具体地说, 就是把员工看 成无情无欲的机器或机器附属物, 只能
间交往的障碍。其次, 权力斗争水平化加 剧沟通困难。科层体系的专业分工是为
服从、埋头苦干, 受管理者的控制和支 发挥专才专用的效率结果, 但也可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