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碳点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研究_刘文娟
纳米标记材料荧光碳点的制备探析论文
纳米标记材料荧光碳点的制备探析论文纳米标记材料荧光碳点的制备探析全文如下:近年来,半导体荧光量子点因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生物、医学及光电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最成熟的量子点,大多是含重金属镉的CdTe,CdSe和CdS等量子点,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因此,降低和消除荧光量子点的毒性,一直是研究者密切关注的课题.直到2006年,Sun等用激光消融碳靶物,经过一系列酸化及表面钝化处理,得到了发光性能较好的荧光碳纳米粒子—碳量子点(CQDs).作为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不仅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与小尺寸特性,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水溶性好、廉价及很低的细胞毒性,是替代传统重金属量子点的良好选择.水溶性碳量子点因其表面具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水溶性基团,并且可以和多种有机、无机、生物分子相容而引起广泛关注,这些性质决定了碳量子点在生物成像与生物探针领域有更大的应用前景.ZhuH和王珊珊等将PEG-200和糖类物质的水溶液进行微波加热处理,得到了具有不同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虽然利用微波合成碳量子点可以合成修饰一步实现,但是与水热法相比荧光量子的产率并没有显著地提高.目前,该领域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碳量子点形成与其性能的机理特别是光致发光机理、如何简单快速的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碳量子点以及碳量子点如何成功高效地应用于实际之中.本文采用单因素法分析影响荧光碳量子点合成的几种因素,寻求高性能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合成条件,并比较微波法和水热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的优劣,为制备出高性能荧光纳米标记材料性能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科学方法.1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葡萄糖(AR,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聚乙二醇(PEG-200,AR,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硫代乙醇酸(TGA,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CS(大连鑫蝶)、牛血清蛋白(BSA>99%,德国默克公司)购自武汉凌飞生物科技公司);盐酸(HCl,AR,信阳市化学试剂厂);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钠(NaOH,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荧光分光光度计(LS55型,PerkinElmer,America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3010型,Hitachi,Japan);纯水仪(UP型,上海优普实业有限公司);台式电热恒温干燥箱(202-00A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VERTEX70型,德国BRUKER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100UHRSTEM/EDS型,日本);微波反应器(Milestone,Italy);电子天平(METTER-TOLEDO,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电动搅拌器(DJIC-40,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智能恒温电热套(ZNHW型,武汉科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HH-S2s,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紫外灯.所有光谱分析均在室温下进行.实验中所用水为电阻率大于18MΩ·cm的高纯水.紫外-可见吸光光度计设置为:夹缝2nm,扫描速度600nm/min,扫描范围200~600nm;荧光分光光度计设置为:激发波长为350nm,扫描范围为350~650nm,扫描速度600nm/min.激发夹缝:10nm,发射夹缝:15nm.1.2碳量子点的制备影响碳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因素较多,其主要因素有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更好的控制实验条件,提高碳量子点的性能,采用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法.该方法以较少的实验次数完成多条件下最优选择.选择碳源为葡萄糖,表面修饰剂为PEG,温度分别选择为150℃,160℃和180℃,时间分别选择为1.5min,2.5min和3.5min,PEG与葡萄糖的摩尔比分别选择为4,5和6.此外在确定最佳条件时,除了考虑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实验条件、产物的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因素.称取葡萄糖2g,将其溶解到3mL水中,与不同体积的聚乙二醇(PEG-200)混合,得到澄清溶液,然后放在微波反应器或电热恒温水浴锅中,设定一定温度和反应时间,微波辐射或水浴加热,得到不同棕红色的溶液,即碳量子点原液;再将碳量子点原液于不同转速下离心分离纯化,测定比较其光学性能,最后选定在60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纯化,取上层清液,稀释不同倍数用于表征.1.3碳量子点的表征分析将上述得到的碳量子点稀释不同倍数后,分别用U-3010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LS55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制得的碳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性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将制备好的碳量子点稀释若干倍(激发波长处吸收值为0.1),先进行紫外扫描确定其吸收峰位置.以碳量子点的紫外吸收峰波长为激发波长,激发和发射狭缝均为5.0nm,PMT电压设置为700V,激发波长是290~350nm进行多次荧光发射光谱扫描,确定激发波长为350nm时,其荧光发射峰位置为435nm左右,碳量子点的荧光谱峰更好.荧光光谱测定:取2.5mL左右的待测碳量子点溶液于荧光比色皿中,在室温下用LS55型荧光光谱仪检测其荧光,激发波长为350nm,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均为5nm,扫描波长范围300~650nm,扫描速度1200nm/min.透射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200kV)观察碳量子点样品的微观形态和尺寸;将得到碳量子点原液等体积与无水乙醇混匀后滴在KBr压片上后放到台式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直到变干,然后放于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中得到红外谱图.2结果与讨论2.1微波合成碳量子点的因素分析本实验选择反应物摩尔比(n)、反应温度(T)和反应时间(t)3种影响因素,每种因素选择3种不同的水平,即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法安排试验,探讨微波法制备碳量子点时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找到最优的合成条件.根据三因素三水平的条件,选择正交表34型.碳量子点合成中,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趋势变化,在同一因素下,随着水平的变化,实验指标也发生变化,根据图中趋势,可以得到微波合成碳量子点的最优条件是:PEG与葡萄糖摩尔比为6,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2.5min,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碳量子的荧光强度最好.从趋势图还可看出,微波辅助反应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但反应时间小于3.5min时,碳量子点的的荧光强度有随反应时间减少而提高的趋势.由以上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得到了优化条件,然后在该条件下微波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碳量子点与实验组中最好的第9号实验条件下制备的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化合成的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为234,远远大于第9号实验组的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153.17.改变前驱溶液pH值(分别为3,7和9),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先减小再增加.在前驱体为碱性条件即pH=9时,所得碳量子点荧光强度最大,在酸性条件pH=3时次之,在中性条件pH=7时最小.其原因可能是在葡萄糖-PEG体系中,制备出来的碳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羧基官能团(在图8中得到了证明),在酸性条件下,由于碳量子点表面大量羟基与H+形成大量氢键,导致体系较为稳定,碳量子点能较好的分散,所以发出较好的荧光;而在碱性条件下,碳量子点表面的羧基与OH-的相互作用致使体系较为稳定,碳量子点也能很好的分散;但是在中性条件下,生成的碳量子点由于高的表面能而发生团聚,致使粒子粒径增加,粒径分布变宽.2.2微波法与水热法的比较在上述相同的优化条件下,分别采用微波法和水热法2种方法合成碳量子点,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初步比较.2.2.1碳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种方式得到的碳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两者的吸收峰位置都是在280nm左右,吸收峰位置并没有随着加热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2种加热方式形成碳量子点的机制可能是一致的.此外,在同等合成条件下,微波法制备的碳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强度小于水热法的吸收峰强度.2.2.2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将微波优化合成得到的一组碳量子点稀释后,依次增大激发波长,观察其荧光发射波长变化.微波合成碳量子点在不同激发波长(340~450nm)下的荧光发射光谱,随着激发波长的增大,荧光发射峰位置发生红移,荧光强度也先增大后减小,其中,激发波长为350nm时,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强度最大.因此,选择350nm作为本实验中碳量子点的激发波长.2.2.3碳量子点的荧光机理探讨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主要来源于2种不同类型的发射,一种是其表面能的陷阱发射,另一种是其内在的状态发射,即电子和空穴的重新结合产生的发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子点的量子尺寸效应所导致的碳量子点的TEM图射.在本文中,一方面葡萄糖的高温热解生成的碳量子点,其表面能陷阱发射产生荧光;另一方面,PEG可以作为碳量子点的表面钝化剂.而在本研究中,前驱体是葡萄糖和PEG的混合物,因此,PEG在此合成体系中,一方面发挥了稳定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发挥了表面修饰剂的作用,PEG含有大量的羟基等基团,在碱性条件下,羟基等官能团引入碳量子点表面,抑制了碳量子点的缺陷状态发射,使得能够产生荧光的电子和空穴的辐射结合更加便利,即内在的本征态发射更加容易,进而提高了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2.2.4碳量子点的TEM从中可以看出,碳量子点与半导体量子点类似,外貌呈圆球形,分散性较好,尺寸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在5~8nm左右,表明在葡萄糖热解制备碳量子点的过程中,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和表面修饰剂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能有效防止碳量子点团聚.2.2.5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不同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a.微波法;b.水热法)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微波法和水热法。
荧光碳点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研究
荧光碳点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研究刘文娟;靳竞男;马家恒;姚俊【摘要】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为实验模型,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碳点对细菌生长的生物效应。
低浓度的碳点(0.00~5.00 mg·L-1)使得细菌的最大热功率(P peak )和总热量(Qtotal )增大。
碳点对大肠杆菌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8.53 mg·L-1。
碳点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
%In thisstudy,Gram-negative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E.coli)was applied as testing model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carbon dots(Cdots)on the cell growth by microcalorimetry.The introducing of Cdots caused a gradual increase of maximum heat power(P peak)and total heatproduced(Qtotal)at low concentra-tions(0.00~5.00 mg· L-1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 )of Cdots was 18.53 mg· L-1 .Cdots ha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E.coli.【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碳点;大肠杆菌;微量热法;毒性效应【作者】刘文娟;靳竞男;马家恒;姚俊【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1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材料,在医药、化工、电子和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纳米材料生态毒性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纳米材料生态毒性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发展快速、高通量的生物检测手段评估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安全对纳米材料的应用极为重要。
流式细胞术是毒理学检测的常用技术,具有高通量、快速、准确的特点。
由于纳米材料的高吸附特性、团聚等特点,严重干扰检测结果,使得流式细胞术难以运用于评估纳米材料对细菌的毒性评估。
针对此问题,我们分别建立了纳米材料细菌毒性和细胞毒性的双荧光方案。
(1)细菌毒性检测方法:GFP 绿色荧光表征细菌的生长,碘化丙啶PI 红色荧光标记区分死、活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上准确区分细菌与纳米材料,通过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细胞的相对比例,反应纳米材料的毒性。
对比单荧光标记,双荧光标记可以更准确的检测纳米材料的毒性。
对比实验表明,双荧光报告检测系统可以较准确的反应纳米材料的毒性,适用于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的评估(图A )。
(2)细胞毒性检测方法:采用3个真核诱导型启动子(AP-1, BTG2和IL8),建立了三套哺乳动物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别用于评估纳米材料致癌、致DNA 损伤和诱导炎症反应的潜在风险。
细胞传感器采用双荧光报告系统(mCherry/EGFP ), 组成型CMV 启动子控制EGFP 基因的表达,用于监测荧光蛋白报告质粒的转染效率;mCherry 基因的转录由诱导型启动子控制,用于检测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图B )。
通过细胞系的选择,培养条件及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均有显著的提高。
相比于传统的生物毒性检测手段及目前应用的荧光报告系统,该系统在检测成本,
效率及灵敏度方面优势显著。
双荧光报告基因生物传感器检测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的原理。
《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在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在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碳纳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荧光碳纳米点(Fluorescent Carbon Nanodots,FCNDs)作为一种重要的碳纳米材料,其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在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探讨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在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一)实验原理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使原料碳源经过氧化、还原等过程,最终形成具有荧光特性的碳纳米点。
其制备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原理主要包括碳源的活化、表面官能团的引入以及荧光基团的生成等。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材料主要包括碳源(如葡萄糖、柠檬酸等)、溶剂(如水、有机溶剂等)、表面活性剂等。
实验设备包括高温反应炉、离心机、冷冻干燥机等。
(三)制备方法目前,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微波法、水热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微波法因其快速、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具体步骤为:将碳源溶解在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然后进行微波反应,最后通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荧光碳纳米点。
三、荧光碳纳米点的性质(一)光学性质荧光碳纳米点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包括良好的水溶性、高荧光量子产率、低细胞毒性等特点。
其荧光颜色可通过改变制备条件进行调控,为不同应用提供了可能。
(二)生物相容性荧光碳纳米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细胞内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为细胞成像提供了可能。
此外,其低细胞毒性使得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四、离子检测中的应用(一)离子检测原理利用荧光碳纳米点的光学性质,可实现离子检测。
在特定条件下,离子与荧光碳纳米点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其荧光强度或波长的变化,从而实现对离子的检测。
例如,利用不同金属离子对荧光碳纳米点荧光特性的影响,可实现金属离子的检测。
环境监测中荧光碳点的应用探究
环境监测中荧光碳点的应用探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监测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往往只能监测到有限的污染物。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以便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监测各种污染物。
一、荧光碳点的制备和性质荧光碳点是一种尺寸在1-10纳米之间的碳基纳米材料,其来源可以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
天然来源的荧光碳点通常来自于天然物质,比如柠檬、橘子等水果;人工合成的荧光碳点则可以通过碳化学反应或者热解法制备而成。
荧光碳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基于其优良的荧光性能。
这些碳点通常表现出宽波长的荧光发射,而且其发光强度和波长可以通过改变其制备条件进行调控。
这种可调控的荧光性能使得荧光碳点可以用于监测不同种类的污染物,比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荧光碳点还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监测而不会出现显著的漂移或者降解。
这些特性使得荧光碳点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监测材料。
二、荧光碳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水质监测2. 大气环境监测荧光碳点还可以作为大气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工具。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大气监测方法往往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并且监测结果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处理才能得出。
而使用荧光碳点作为探针,则可以大大简化监测流程,并且可以实现对大气中各类污染物的实时监测。
这对于大气环境监测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有望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3. 土壤污染监测由于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荧光碳点还可以被应用于土壤污染监测领域。
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往往需要取样和实验室测试,并且测试结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出。
而利用荧光碳点,可以实现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其制备条件来获得对特定污染物的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这为土壤污染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治理土壤污染问题。
碳纳米材料在荧光中的应用
碳纳米材料在荧光中的应用
近年来,碳纳米材料在荧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探针和荧光标记物。
在各个领域中,碳纳米材料的荧光应用正不断拓展。
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荧光成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改变碳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可以调控其荧光性能,使其在不同波长范围内发射荧光。
这使得碳纳米材料成为生物标记物的理想选择。
利用碳纳米材料的荧光特性,科研人员可以实现对细胞、组织和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成像,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碳纳米材料在环境监测中的荧光应用也备受关注。
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高度结构可控性,可以通过调控其表面性质来实现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高效检测。
例如,利用碳纳米材料的荧光敏感性能,可以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这种基于荧光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无损伤性等优点,有望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碳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中的荧光应用也具有潜力。
碳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材料的性能评价。
通过测量碳纳米材料的荧光强度和寿命,可以评估光电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光催化活性。
这种非侵入性、高效率的评价方法为新能源材料
的研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
碳纳米材料在荧光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无论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还是能源领域,碳纳米材料的荧光应用都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碳纳米材料在荧光领域的应用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益处。
碳纳米管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
碳纳米管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碳纳米管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因其在电子、光学、机械等各个领域的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随着碳纳米管的全面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存在一定的生物毒性。
因此,研究碳纳米管对生物体的毒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1. 碳纳米管的毒性来源碳纳米管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其微纳米级别的生物相互作用效应,如与生物分子、细胞、组织等发生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过程。
对于碳纳米管的毒性来源,目前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据研究发现,碳纳米管毒性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碳纳米管的化学成分。
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可能存在纯度不高、杂质、缺陷和表面官能团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其对生物体的毒性。
(2)碳纳米管的物理特性。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态,可能会影响其对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效应。
比如说,碳纳米管的长度、直径、形状、表面结构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其对生物体的毒性。
(3)生物相互作用效应。
碳纳米管在与生物分子、细胞、组织等发生相互作用时,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过氧化物、自由基等有害物质,从而导致生物毒性。
2. 碳纳米管的生物毒性实验为了研究碳纳米管对生物体的毒性,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1)体外实验。
体外实验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将碳纳米管与细胞、细胞培养基、血清等生物学材料进行相互作用,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毒性指标、膜通透性等参数来评价碳纳米管的生物毒性。
体外实验的好处是实验操作简便、结果可重复性好,但缺点是与真实生理环境有差异。
(2)体内实验。
体内实验是指在动物体内,注射或灌胃碳纳米管,通过观察动物行为、血液指标、组织病理学等参数来评价碳纳米管的生物毒性。
体内实验的好处是与真实生理环境更接近,但缺点是操作难度较大、实验结果受到动物本身生理差异的影响。
3. 碳纳米管的生物毒性研究成果目前,有很多的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荧光碳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f u n c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 mu c h b e t t e r o p t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 1 i k e n o n — b l i n k i n g ) , b e t t e r b i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 c h e mi c a l i n e r t n e s s
特 邀 评 述
I n v点在 生物 医学领 域 中 的应 用研 究进 展
袁鸣 钟 睿博 张景伟 李洁 张盼 马 宇星 张萍 韩小 宁 张 峰
内蒙古农业大 学生命科 学学 院, 呼和浩特, 0 1 0 0 1 8
通 讯作 者 , f e n g z h a n g 1 9 7 8 @h o t ma i l . c o m
s e mi c o nd uc t o r q u a n t u m d ot s ,FCDs po s s e s s ma n y a d va n t a g e s i n c l ud i ng l o w— c o s t ,e a s y - s y n t he s i z i n g a n d r e a d y —
基 因 组 学 与 应 用 生物 学 , 2 0 1 5年 , 第3 4卷 , 第 1 期, 第 1 _ 1 1 页
Ge n o mi c s a n d Ap pl i e d Bi o l o g y , 2 01 5 , Vo 1 . 3 4 , No . 1 , 1 — 1 1
S c h o o l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荧光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荧光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吴丽;宋新杰;吕天凤;张尧;孙娟;石煜倩;吴元锋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24(45)1
【摘要】食源性致病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
食源性致病菌的高效快速检测是其有效防治的基础。
荧光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荧光性强、光稳定性好和生物相容性高等特性,可与各种检测方法结合,近年来在食源
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该文对量子点、上转换纳米颗粒、金属纳米簇和碳点4种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食
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211-217)
【作者】吴丽;宋新杰;吕天凤;张尧;孙娟;石煜倩;吴元锋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
【相关文献】
1.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2.磁性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分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基于纳米材料的可视化比色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
用研究进展4.纳米粒子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5.荧光纳米材料在食源
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纳米管对生物体的毒性及防护研究
碳纳米管对生物体的毒性及防护研究碳纳米管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材料,拥有众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此,碳纳米管在材料科学、电子学、药物和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根据各项实验研究显示,碳纳米管也有其对生物体产生毒性的潜在问题。
一、碳纳米管对生物体的毒性碳纳米管在生物体内的毒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对碳纳米管毒性的评估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们会产生多种生物效应和影响。
下面是一些已知的碳纳米管毒性效应:1. 碳纳米管可以影响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可以导致系统性炎症反应,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增加机体对病原体的敏感性。
2. 碳纳米管可以影响肺部健康。
碳纳米管的直径和长度决定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毒性效应。
较长和较粗的碳纳米管可以穿透肺泡并导致肺部疾病。
3. 碳纳米管可以影响细胞的健康。
碳纳米管可以改变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并影响细胞内的代谢和信号传递。
这些效应可能会导致细胞凋亡或死亡。
二、防护研究因此,如何防止碳纳米管的毒性对人类的危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了解如何防止碳纳米管的潜在毒性影响。
下面是一些现有的防护研究:1. 防护手套。
有研究表明,使用碳纳米管防护手套可以减少碳纳米管对工人的影响。
这些手套具有高强度和耐用性,能够有效减少工人的碳纳米管接触。
2. 面罩。
在高碳纳米管浓度的场合,佩戴面罩是非常必要的。
面罩可以防止碳纳米管被吸入肺部。
3. 暴露限制。
另一种方法是限制人们暴露于碳纳米管的环境中。
这可以通过在工作场所中使用通风系统来实现,或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电晕沉积等新技术。
4. 研究碳纳米管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人员也正在积极研究碳纳米管的生物学性质,以了解它们对生物体的影响,并利用这些知识开发防护策略。
总之,碳纳米管对生物体的毒性已经引发了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虽然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但防护研究已经在进行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有效的防护策略来抵御碳纳米管的潜在毒性影响。
基于纳米纤维素和碳点的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纳米纤维素和碳点的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刘鹏涛;汪文雪;樊荣
【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9)1
【摘要】碳点是一种新型的零维荧光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近几年的一个研究热点。
从天然生物质中提取的纳米纤维素,具有比表面积大、环境友好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
以纳米纤维素为载体掺杂碳点制备的复合材料兼具优异的荧光性能和机械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基于纳米纤维素和碳点的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简要介绍了碳点的性质和制备,论述了纳米纤维素基荧光碳点水凝胶、薄膜以及气凝胶和油墨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应用,并对纳米纤维素和碳点的荧光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刘鹏涛;汪文雪;樊荣
【作者单位】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32;TQ352.79
【相关文献】
1.纤维素基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2.碳点-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硫普罗宁的荧光传感
3.纳米纤维素/纳米铜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4.研制
出基于碳纳米点的超稳定强荧光复合材料5.Study on Potential Management of Sludge Water Spill in Coal Preparation Plant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及展望
摘 要 随着纳米技 术的迅猛发展 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研究 纳米材料 的环 境安全性 , 特别是生 物
毒性 。在介绍碳纳米材料的基础上 , 分析 了碳纳米颗粒进入生物体的可能途径及在生物体 内的迁移和分布 , 重点综 述了碳 纳米材料
的生 物 毒 性 效 应 及 致 毒 机 制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 展 望 了碳 纳米 材 料 生 物 毒 性 领 域 的研 究 方 向 。 并
h g - e h,t e e v r n n a e y o a o t ra ,e p c al t i— o iiy ih t e h n io me t s f t f n n ma e il s e ily is b o t x ct ,h s r c i e o sd r b e a t n i n a e ev d c n i e a l t e t . o B s n t e b if i t o u t n o o o a e o h re n r d c i fs me c mmo a b n n n ma e i l ,t i p p r a a y e h o e t le t r p t — o n c r o a o t ras h s a e n l z d t e p t n i n e a h a wa s r n f ra d d srb t n o a b n n n ma e il n l i g o g ns . Th r g e s o o e ta i—o iiis y ,ta s e n it i u i fc r o a o t r s i i n r a ims o a v e p o r s f p t n i lb o t x ct e a d t e u d r yn e h n s fc r o a o a t l s we e r v e d e h t al n t i p p r f r b te c n wl n h n e l i g m c a imso a b n n n p ri e r e iwe mp a i l i h s a e o e t r a k o — c c y e g h i o e t l e l n n io me t l ik .F n ly h u u er s a c e s e tv f a b n n n ma e il d e t erp t n i at a d e vr n n a rs s i a l ,t ef t r e e r h p r p ci eo r o a o t ra si ah h c n
环境监测中荧光碳点的应用探究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25122环境监测中荧光碳点的应用探究郭恬阿荣旗环境监测站内蒙古呼伦贝尔162750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一些新型的纳米材料也得以问世,给环境监测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技术。
比如在04年,科学家利用凝胶电泳分离电弧法制备单壁碳纳米微管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
后来有专门制备了一种直径小于十纳米的碳纳米粒。
这种碳纳米粒子不仅毒性比较低,而且具有和无机物以及其他有机物分子发生反应的特殊性能,在环境监测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荧光碳点;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在传统的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往往会苦于没有一种良好的检验材料和试剂。
因为一种良好的环境监测材料往往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比如不能污染环境,不能对生物造成破坏,还得具有比较良好的识别特征等等。
运用传统的化学反应试剂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违背了环境监测的初衷。
荧光碳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给环境监测领域带来了新的技术和前景。
1用于对金属离子的检测环境中的金属粒子,特别是重金属粒子对于生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不过重金属被吸收进了生物体内。
则会对生物个体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对于金属离子的检测一直是环境监测的重要部分。
荧光碳点经过钝化。
修饰之后就会在外层形成很多含氧基团,附带大量含氧基团的荧光碳点可以利用吸附作用与环境当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
而且在形成化合物的同时荧光碳点本身荧光性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监测人员可以根据荧光碳点前后荧光性能的变化来推断金属粒子的数量。
科学家利用柠檬酸钠制得了一种荧光碳点,这种荧光碳点会根据汞离子的浓度改变自身的荧光强度,汞离子的浓度越大,则这种碳纳米离子的荧光强度越低。
利用这个方法检测汞离子和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加的廉价和环保。
若用二亚乙基三胺对荧光碳点的表面进行修饰,然后这种碳点散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被铬元素所吸收。
一种能够荧光追踪的杆菌肽碳点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应用
专利名称:一种能够荧光追踪的杆菌肽碳点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宁琳,袁平,张明,池铖,楚晓红,孙宝宏,吴凡,许力丹,张启成
申请号:CN201810802545.2
申请日:20180720
公开号:CN108753281A
公开日:
201811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荧光追踪的杆菌肽碳点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应用,其包括,将杆菌肽溶于溶剂,在150~200℃的温度下加热反应4~24h,冷却,离心,过滤,得到澄清的杆菌肽碳量子点溶液。
本发明使用相对廉价的杆菌肽为碳源,不需要加入任何的表面钝化剂,采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步水热法,就能制备可荧光追踪的杆菌肽碳点(B‑CQDs)纳米材料,该纳米材料能够作为纳米保鲜剂,实验步骤简单,荧光性能稳定突出,抗菌功能明显,为现有的果蔬市场保鲜难题带来了福音。
申请人:南京师范大学
地址: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1号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晓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碳基纳米材料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碳基纳米材料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碳基纳米材料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目前的研究表明,碳基纳米材料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
首先,碳基纳米材料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组成。
一些研究发现,碳纳米材料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导致一些微生物的丰度改变或者消失。
这可能是由于碳基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有关。
其次,碳基纳米材料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研究表明,碳基纳米材料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这些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如能源代谢、免疫调节和神经传导等。
此外,碳基纳米材料还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和细菌膜的特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研究发现,一些碳基纳米材料可以与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改变细菌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
需要指出的是,碳基纳米材料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究不同碳基纳米材料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机制,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总结起来,碳基纳米材料可能会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代谢功能及细菌膜特性产生影响,但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来全面了解其具体影响机制和潜在风险。
2011科技周论文氧化型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研究
氧化型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研究王晓娟、纪文娟,路丽君,朱越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23300摘要:研究两种形貌的氧化型纳米材料ZnSnO3 Y1(六面体)和Y2(削角六面体)的抗菌能力。
采用保温混合培养后,涂布平板计数cfu值法计算抑菌率。
结果表明,纳米材料Y1和纳米材料Y2对于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削角六面体的纳米材料Y2的抑菌效果优于六面体纳米材料Y1。
两者抑菌率达50%时的浓度分别为Y1(IC50)=10.89mg/mL,Y2(IC50)= 3.34799 mg/mL。
关键词:纳米材料,大肠杆菌,抑菌性Abstract:The research is to study antibacterial ability of two morphologies of oxide nano-materials ZnSnO3.After the mixed culture with insulation,I coated plate to count cfu values,in order to calculate inhibition rat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materials,nano-materials Y1 and Y2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E. coli.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hamfered hexahedral nano-materials Y2 is better than hexahedral nano-materials Y1.Y1(IC50)=10.89mg/mL,Y2(IC50)= 3.34799 mg/mL。
Key words:nano-materials,Escherichia coli,antimicrobial activity纳米材料,通常是指晶粒尺寸为纳米级即尺寸为10-9 m的超细材料,其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块状材料之间,通常的在1-100 nm范围内的微小固体粉末都可称为纳米材料(nanomaterial)[1]。
长春光机所在荧光碳点对癌症药物选择性释放研究中取得进展
长春光机所在荧光碳点对癌症药物选择性释放研究中取得进展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科学仪器》
【年(卷),期】2016(0)4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庆辉等利用绿色荧光碳点(CDs)做药物释放载体,成功实现了药物对癌细胞的选择性释放、荧光示踪一体化的研究。
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材料化学学报》(J.Mater.Chem.B2016,4,5119)上,并被该杂志收录为杂志尾页封面。
【总页数】1页(P103-103)
【关键词】药物选择;绿色荧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癌症;点对;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3.71
【相关文献】
1.荧光碳点与小檗碱类药物的作用及盐酸药根碱的选择性测定 [J], 刘慧;黄承志;
2.上海光机所在镁硅掺杂Ce:YAG荧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J],
3.长春光机所制出可见区全谱段荧光碳纳米点及复合荧光粉 [J],
4.长春光机所在量子点与蛋白质荧光标记的研究获得进展 [J],
5.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光电一体化芯片PCR领域取得进展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的影响已有报道 。 但 是 , 碳点纳米材料对微生物的
[2] 影响未见报 道 。T 研究了不同饲养时期碳点 a o等 1
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 毒 理 学 , 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适 碳点对单细胞生物( 细菌和真 用于其它 生 物 。 因 此 , 的毒性研究十 分 必 要 。 微 生 物 在 整 个 生 态 系 统 中 菌) 发 挥 着 很 重 要 的 作 用, 其中细菌所占的比例高达 ) 由于细胞结 9 0% 。 大肠杆菌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E. c o l i 在环境 构和功能组织与绝大 多 数 的 微 生 物 都 很 类 似 , 中广泛存在 , 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 是一种广泛使用
] 5 6 - 。 此外 , 截面大等 [ 碳点还有许多半导体量子点所没
有的优点 , 如优越的 水 溶 性 、 无 光 闪 烁 性、 制造成本低 既不污染环境又具有优良的生 等 。 碳点不含重金属 , 物相容性 。 由于碳点 优 良 的 物 理 和 化 学 性 质 , 它在生 物学领域已经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 。 碳点的表面能 被各种化学基团修饰 , 使得它在一些新的应用领域有
2 结果与讨论
2. 1 碳点的光谱测定 碳点的紫外 吸 收 光 谱 和 荧 光 发 射 光 谱 如 图 1 所 示。
图 3 含有不同浓度碳点的大肠杆菌的微量热曲线 F i . 3 M i c r o c a l o r i m e t r i c c u r v e s o f E. c o l i i n t h e r e s e n c e g p ) ) 图 1 碳点的紫外吸收光谱 ( 和荧光发射光谱 ( a b ) F i . 1 U V A b s o r t i o n s e c t r u m( a g p p ) a n d h o t o l u m i n e s c e n c e s e c t r u m( b o f C d o t s p p
1 6] 。这 种 方 法 被 证 实 可 以 原 位 长 时 间 连 续 谢的方法 [
并且不干扰微生物的生长过程 。 监测微生物生长代谢 , 时间曲线如 2 8 ℃ 时大肠 杆 菌 的 微 量 热 曲 线 和 O D6 0 0- 图 2 所示 。
图 2 大肠杆菌的微量热曲线和 O 时间曲线 D6 0 0- F i . 2 M i c r o c a l o r i m e t r i c c u r v e a n d g
刘文娟等 : 荧光碳点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研究/ 2 0 1 5 年第 9 期
2 7
含有 5m L 6 5% 的硝酸和 1 5m L 9 8% 的 硫 酸 的 混 酸 。 采用超 声 清 洗 机 振 荡 混 合 物 3 0m i n。 将 混 合 物 在 8 0 ℃ 下冷凝回流 2 4h。 冷却后将混合物移入 1 0 0m L 去离子水中稀释 。 将稀释后 的 混 合 物 经 0. 1μ m 滤膜 并将滤液装入 1 用去离子 抽滤 , 4 0 0 0D a 的透析袋中 , 水透析以除去残留的混酸 , 最终得到棕黄色透明液体 。 该液体在 3 6 5n m 紫外灯 照 射 下 可 发 出 明 亮 的 黄 色 荧 光。 1. 3 微量热测定 采用多通 道 微 量 量 热 仪 测 定 大 肠 杆 菌 的 代 谢 产 热 。 大肠杆菌的代谢反应在 4 . 0m L 不锈钢的安瓿瓶 中进 行 。 安 瓿 瓶 使 用 前 在 电 热 恒 温 鼓 风 干 燥 箱 中 1 1 0 ℃ 下灭菌 3 0m i n。 大肠杆菌的微量热曲线的测量采用安瓿瓶法 。将 然后分别加入不同 2m L的L B 培养基放入安瓿瓶内 , 浓度的无菌碳点 , 使得培养基中碳点的终浓度( m g· 分别为5 每个安 L-1) . 0 0、 1 0 . 0、 2 0 . 0、 5 0 . 0、 1 0 0、 2 0 0, 。轻 瓿瓶中都 加 入 1 0 0μ L 的大肠杆菌( O D6 . 5) 0 0 =0 微涡旋 , 将碳点和 大 肠 杆 菌 混 合 均 匀 。 大 肠 杆 菌 的 代 谢反应在 2 大 肠 杆 菌 的 热 功 率 -时 间 曲 线 被 8 ℃ 进 行, 记录到与量热仪连接的计算机上 。
含有不同浓度碳点的大肠杆菌的微 由图 3 可知 , 量热曲线形状相似 , 能够明显看出大肠杆菌的4个生 长期 。 但是随着碳点 浓 度 的 增 大 , 大肠杆菌的微量热 说明它的整个代谢过程变缓且 曲线的峰值逐渐降低 , 有延迟 。 生长速率常数 k 是微生物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定量 指 标, 是指示微生物的化学应力和微生物呼吸的参
在 纳米材料作为一 种 具 有 市 场 应 用 潜 力 的 材 料 , [ 1 3 - 医药 、 化工 、 电子和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纳米材料 在 开 发 和 应 用 过 程 中 将 不 可 避 免 地 进 入 环
4] 。 因此 , 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重大危害 [ 境,
的研究分子和细胞 生 物 学 的 模 式 生 物 。 此 外 , 大肠杆 菌还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外源性物质 ( 如重金属 、 除草剂
将1 加入 0 0m g多 壁 碳 纳 米 管 置 于 三 口 烧 瓶 中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 1 2 7 3 0 9 2 收稿日期 : 2 0 1 5 0 5 1 6 - - , : 作者简介 : 刘文娟 ( 女, 山西忻州人 , 博士研 究 生 , 研究方向: 纳米 毒 理 研 究, 通讯 1 9 8 6- ) E-m a i l l i u w e n u a n 1 9 8 6 0 5 2 1@a l i u n . c o m; j y : 作者 : 姚俊 , 教授 , a o u n E-m a i l 6 3. c o m。 @1 y j
荧光碳点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研究
刘文娟 , 靳竞男 , 马家恒 , 姚 俊 ( )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3
摘 要: 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为 实 验 模 型 , 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碳点对细 菌 生 长 的 生 物 效 应。低 浓 度 的 碳 点 ( ·L-1 ) 使得细菌的最大热功 率 ( 和总热量( 增 大。碳 点 对 大 肠 杆 菌 的 半 抑 制 浓 度 ( 为 0 . 0 0~5 . 0 0m Pp Q I C g e a k) t o t a l) 5 0) ·L-1 。 碳点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 。 1 8 . 5 3m g 关键词 : 碳点 ; 大肠杆菌 ; 微量热法 ; 毒性效应 ( ) 中图分类号 : R 3 7 8.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5 4 2 5 2 0 1 5 0 9 0 0 2 6 0 5 - - -
1 7] 。 通过对 微 量 热 曲 线 中 对 数 期 部 分 的 l 数[ n P t 和t
长越短 , 吸收强度越大 , 为典型的碳点的吸收光谱 。 由 碳点的荧光光谱在 4 图1 b 可知 , 9 6n m 处有 一 个 明 显 对称的发射峰 。 2. 2 大肠杆菌的微量热曲线 微量热法是一种有效且准确的研究微生物能量代
表 1 T a b . 1
/ ( ·L-1) c m g 0 5 1 0 2 0 5 0 1 0 0 2 0 0
大肠杆 在大肠杆菌悬浮 液 中 加 入 不 同 浓 度 碳 点 , 菌的代谢会受到影 响 , 生 长 速 率 常 数k 发 生 变 化。 通 过分析微量热曲线 , 得到与微生物活性相关的热力学 见表 1。 参数 ,
] 1 3 1 5 - 。 的毒性 [ 及纳米材料等 )
作者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碳点对大肠杆菌生长的 影响 。 从大肠杆菌的微量热曲线计算得出大肠杆菌的 、 生长速率常数 ( 最大热功率 ( 和碳点对大肠杆 k) Pp e a k) 。 菌的半抑制浓度 ( I C 5 0)
纳米材料 对 环 境 和 人 类 的 副 作 用 需 要 进 行 深 入 的 研 具有很多半导体 究 。 碳点是一种零维 的 碳 纳 米 材 料 , 量子点的优点 , 如很 好 的 光 稳 定 性 、 多 色、 双光子吸收
2 6
w w. h x s w c . c o m 2 0 1 5, V o l . 3 2N o . 0 9 w y g
化学与生物工程
h e m i s t r &B i o e n i n e e r i n C y g g
: / d 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1 6 7 2-5 4 2 5. 2 0 1 5. 0 9. 0 0 7 j
含有不同浓度碳点的大肠杆菌的热力学参数 T h e r m o d n a m i c o f E. c o l i i n t h e o f C d o t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a r a m e t e r s r e s e n c e y p p
1 6] 碳 点 的 紫 外 吸 收 光 谱 与 文 献[ 报 a可 知, 由图 1 道一致 。 在紫外区 域 , 碳 点 有 很 强 的 吸 收 峰。扫 描 波
o f C d o t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计算得到 :
2 8
l n P n P0 + k t t= l
荧光碳点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毒性研究/ 2 0 1 5 年第 9 期 刘文娟等 :
式中 : t 是对数期的某一时刻 ; P0 是微生 物 所 有 细 胞进入对数期时的 初 始 总 放 热 功 率 ; P t 是t 时 刻 的 总 放热功率 。
O D6 t i m e c u r v e f o r E. c o l i 由图 2 可知 , 、 、 、 的生长期 : 适应期 ( 指数期( 稳定期( 衰退期 1) 2) 3) ( ) 。 微量热曲 线 的 峰 值 和 O 时间曲线的峰值几 4 D6 0 0- 乎同时发生 。 微量热曲线的每一个阶段都和细胞密度 相吻合 。 含有不同浓度碳点的大肠杆菌的微量热曲线如图 3 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