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报告声速测定(DOC)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测量声速。
听起来简单吧?但当你深入了解,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声音是一种波动,依赖于介质。
空气、水,甚至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都不一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实验的细节吧。
一、实验原理1.1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递的。
简单来说,当你说话,声带振动,产生的波动让周围的空气分子开始跳舞,结果就是声音传到了你朋友的耳朵里。
声速受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影响。
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想象一下,夏天在海边,声音传得比在寒冷的冬天要快得多。
1.2 声速的测量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测量声速。
首先,准备好一个发声装置,比如一个喇叭。
然后,在远处放一个麦克风。
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已知的。
当喇叭发声时,麦克风接收到声音并记录下时间。
这就是我们的测量方法,直接而有效。
二、实验步骤2.1 准备设备我们需要的设备包括一个喇叭、一个麦克风、一个计时器和一根尺子。
准备这些东西时,心里充满了期待。
我们把喇叭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确保一切都在最佳状态。
然后,调整麦克风的位置,尽量减少环境噪音。
2.2 进行实验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实验!我打开喇叭,发出清晰的声音。
听,那一瞬间,似乎时间都停止了。
我们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计时器,心跳也随之加速。
声音在空气中迅速传播,麦克风记录下了到达的时间。
每次实验,我们都小心翼翼,尽量减少误差。
2.3 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束后,数据收集到了。
根据公式,声速等于距离除以时间。
我们把记录的数据代入公式,经过几轮计算,最终得出了声速的近似值。
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每一步都让人心潮澎湃。
计算结果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这让我倍感欣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数据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几组数据。
虽然有一些小的误差,但总体趋势很明显。
声速在空气中大约是340米每秒。
这一数字在心中回响,让我感到无比神奇。
声音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却从未认真思考过它的速度。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doc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1)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2)进一步掌握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仪器超声声速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DF1027B 、示波器ST16B 。
3、实验原理3.1 实验原理声速V 、频率f 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式为λf V =。
如果能用实验方法测量声波的频率f 和波长λ,即可求得声速V 。
常用的测量声速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3.2 实验方法3.2.1 驻波共振法(简称驻波法)S 1发出的超声波和S 2反射的超声波在它们之间的区域内相干涉而形成驻波。
当波源的频率和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此驻波的振幅才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频率为共振频率。
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不仅与系统的固有性质有关,还取决于边界条件,在声速实验中,S 1、S 2即为两边界,且必定是波节,其间可以有任意个波节,所以驻波的共振条件为:ΛΛ3,2,1,2==n nL λ(1)即当S 1和S 2之间的距离L 等于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驻波系统处于共振状态,驻波振幅最大。
在示波器上得到的信号幅度最大。
当L 不满足(1)式时,驻波系统偏离共振状态,驻波振幅随之减小。
移动S 2,可以连续地改变L 的大小。
由式(1)可知,任意两个相邻共振状态之间,即S 2所移过的距离为:()22211λλλ=⋅-+=-=∆+n n L L L n n (2)可见,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变化,相当于L 改变了2λ。
此距离2λ可由超声声速测定仪上的游标卡尺测得,频率可由低频信号发生器上的频率计读得,根据f V ⋅=λ,就可求出声速。
3.2.2 两个相互垂直谐振动的合成法(简称相位法)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就出现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图形——称为李沙如图形。
其轨迹方程为:()()φφφφ122122122122-=--⎪⎪⎭⎫ ⎝⎛+⎪⎪⎭⎫ ⎝⎛Sin Cos A A XY A Y A X (5)在一般情况下,此李沙如图形为椭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docx
实 验 报 告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1.学会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以及时差法测量介质中的声速2.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3.了解声速与介质参数的关系。
【实验原理】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
在超声波段进行 声速测量的优点还在于超声波的波长短,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的测出声速。
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一般通过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最常 见的方法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的。
本实验采用的是压电陶瓷制 成的换能器(探头),这种压电陶瓷可以在机械振动与交流电压之间双向换能。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 v f λ=⋅ (1) 由(1)式可知,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得到声速。
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 /v L t = (2) 表 示,若测得声波传播所经过的距离L 和传播时间t ,也可获得声速。
1. 共振干涉法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S 1和S 2为压电晶体换能器,S 1作为声波源,它被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并向空气中定向发出以近似的平面声波;S 2为超声波接收器,声波传至它的接收面上时,再被反射。
当S 1和S 2的表面近似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来回反射,当两个平面间距L 为半波长的整倍数,即L =n ×λ2, n =0,1,2, (3)时,S 1发出的声波与其反射声波的相位在S 1处差2nπ(n=1,2 ……),因此形成共振。
因为接收器S 2的表面振动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对位移来说是波节,对声压来说是波腹。
本实验测量的是声压,所以当形成共振时,接收器的输出会出现明显增大。
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参见图2)。
图中各极大之间的距离均为λ/2,由于散射和其他损耗,各级大致幅值随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
我们只要测出各极大值对应的接收器S 2的位置,就可测出波长。
由信号源读出超声波的频率值后,即可由公式(1)求得声速。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在我们进行的大学物理实验中,测量声速的实验让我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实验不仅仅是对数字的记录,更是对物理现象的一次亲身体验,让我领悟到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穿梭的。
一、实验准备1.1 实验目的实验的主要目标是测量空气中声速的具体数值,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值。
这听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准确、科学,还是需要细致的准备。
1.2 实验器材为了进行这项实验,我们准备了一些基本的设备。
首先是一个音源,我们选择了一个电子音响,因为它能够发出稳定的声音。
接着,我们需要一个麦克风,来接收声音并进行数据记录。
此外,还需要一个计时器和一个测量距离的工具,比如卷尺。
这些工具的选择都是为了保证我们能够精准地进行测量。
二、实验过程2.1 设定实验环境实验前,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其他噪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个细节很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可能会使我们的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我们在教室里将音响和麦克风的距离调整到大约10米,这是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清晰接收到声音,又不会因为距离过远而导致信号减弱。
2.2 进行测量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开始了实验。
首先,由一名同学负责操作音响发出声音,另一个同学则准备好麦克风和计时器。
当音响发声的瞬间,计时器开始计时,同时麦克风记录下声音到达的时间。
这一过程需要非常协调,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我们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记录好对应的时间,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2.3 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我们收集了多次测量的数据。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计算出声音传播的平均时间,并用已知的距离和时间计算出声速。
理论上,声速在空气中约为343米每秒。
通过我们的测量,结果略有偏差,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让我意识到,尽管我们在实验中尽力追求精确,但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三、实验结果与反思3.1 声速的测量结果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一个接近理论值的声速。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引言: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
在物理学中,测量声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声波的传播规律,还可以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量步骤,精确计算出声速的数值。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有:声速测量装置、示波器、发声器、频率计、螺旋测微器、直尺、宽口瓶、水、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宽口瓶中装满水,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将发声器固定在宽口瓶的顶部,确保其与水面平行。
3. 将示波器与发声器相连,以便观察声波的波形。
4. 调节发声器的频率,使其发出稳定的声音。
5.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宽口瓶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6. 在示波器上观察声波的波形,并使用频率计测量声波的频率。
7. 同时启动计时器和示波器,记录下声波传播从发声器到水面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
8.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组实验数据的测量。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声速的数值。
首先,根据声波传播的时间间隔和宽口瓶的高度,我们可以计算出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
其次,根据声波的频率和传播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
最后,通过将传播距离除以传播时间,我们可以得到声速的数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误差来源。
首先,由于声波的传播路径并非直线,而是经过水面的反射,因此需要对声波传播的路径进行修正。
其次,由于实验设备的精度限制,测量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组数据的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此外,声速的数值还受到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和压力,使其尽量接近标准条件,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我们成功测量出了声速的数值。
实验结果表明,声速在水中的数值为XXX m/s(具体数值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
这一结果与文献中的数值相近,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声速测量⼀、实验项⽬名称:声速测量⼆、实验⽬的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的⽅法2.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3.学会逐差法进⾏数据处理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仪器的能⼒三、实验原理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声波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可见,只要测出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即可求出声速。
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到,因此,实验的关键就是如何测定声波波长。
根据超声波的特点,实验中可以采⽤⼏种不同的⽅法测出超声波的波长:1. 驻波法(共振⼲涉法)如右图所⽰,实验时将信号发⽣器输出的正弦电压信号接到发射超声换能器上,超声发射换能器通过电声转换,将电压信号变为超声波,以超声波形式发射出去。
接收换能器通过声电转换,将声波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后,送⼊⽰波器观察。
由声波传播理论可知,从发射换能器发出⼀定频率的平⾯声波,经过空⽓传播,到达接收换能器。
如果接收⾯和发射⾯严格平⾏,即⼊射波在接收⾯上垂直反射,⼊射波与反射波相互⼲涉形成驻波。
此时,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其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
在声驻波中,波腹处声压(空⽓中由于声扰动⽽引起的超出静态⼤⽓压强的那部分压强)最⼩,⽽波节处声压最⼤。
当接收换能器的反射界⾯处为波节时,声压效应最⼤,经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从⽰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值,所以可从接收换能器端⾯声压的变化来判断超声波驻波是否形成。
移动卡尺游标,改变两只换能器端⾯的距离,在⼀系列特定的距v f fv λ=f λf离上,媒质中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两换能器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只要我们监测接收换能器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记录下相邻两次出现最⼤电压数值时(即接收器位于波节处)卡尺的读数(两读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半波长),则根据公式:就可算出超声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其中超声波的频率可由信号发⽣器直接读得。
2.相位⽐较法实验接线如下图所⽰。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声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的方法。
3. 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等仪器的使用。
4. 学会使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声速的大小受介质性质(如密度、弹性模量等)和温度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1. 驻波法:当两列频率相同、振幅相等的声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并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驻波。
驻波的波腹(振动幅度最大的点)和波节(振动幅度为零的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声波的波长。
通过测量波腹间距,可以间接求出声波的波长,进而计算出声速。
2. 相位法:声波是一种振动状态的传播,即相位的传播。
当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是平面波时,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总能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
继续移动接收器,当接收到的信号再次与激励电信号同相时,移过的距离即为声波的波长。
通过测量波长和频率,可以计算出声速。
三、实验仪器1. 驻波法实验:- 超声波发射器- 超声波接收器- 示波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 测量尺2. 相位法实验:- 超声波发射器- 超声波接收器- 示波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 测量尺四、实验步骤1. 驻波法:1. 将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支架上,使其在同一直线上。
2. 连接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
3. 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超声波发射器产生稳定的声波。
4.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找到波腹和波节的位置,并测量波腹间距。
5. 计算声波的波长和声速。
2. 相位法:1. 将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支架上,使其在同一直线上。
2. 连接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
3. 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超声波发射器产生稳定的声波。
4.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找到相位差为零的位置。
5. 测量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即为声波的波长。
6. 计算声速。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测量声速。
声速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想象一下,当我们在远处喊叫,声音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到听者的耳中,这个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声音的感知。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实验设备。
需要的有一个发声装置,比如一个音叉,当然还得有一个测量距离的工具,比如卷尺。
还有一个记录时间的设备,最好是电子秒表,这样能更精确。
实验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声音的传播原理。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空气、液体,甚至固体都能传递声音。
每种介质中的声速都不同,空气中大约是343米每秒,听上去好像很快,但想想如果是在水中,声速能更快哦。
接下来,我们找了一个开阔的地方,确保没有其他干扰。
首先确定好实验的起始点和终点,距离最好是几十米,越远结果越准确。
然后,一个同学在起始点敲响音叉,另一个同学在终点准备好计时。
音叉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这个时候,第二位同学需要在听到声音的瞬间按下计时器。
一开始,我们的实验有点乱。
几次测量结果都不尽人意。
我们想试图抓住那个瞬间,却总是慢了一拍。
于是我们决定调整一下实验方式。
音叉的声音太尖锐,可能对测量不够友好。
于是我们换成了更低音的乐器,比如低音提琴。
这样一来,声音传播更为清晰,大家的反应也跟着好很多。
经过几轮测量,我们记录下了不同距离下的时间。
计算声速的时候,公式是距离除以时间。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时间的变化规律也很有趣。
每一次的测量,都是一次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在数据处理的环节,我们画出了声速与时间的关系图。
这个图就像是我们努力的结晶,数据点在坐标系上跳跃,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声音的秘密。
通过线性回归,我们得到了一条直线,斜率就是我们要找的声速。
这一瞬间,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实验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对科学的深入理解。
声速的测量看似简单,却隐藏着许多知识。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精确记录和分析数据。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频率计测量频率的方法。
2. 掌握用相干法测量声速的方法。
3. 计算声速的大小。
实验原理:
在实验中使用了两种方法来测量声速。
首先,通过使用频率计测量频率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声波的频率。
其次,使用相干法测量声速的方法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实验步骤:
1. 将频率计连接到示波器上,并调整示波器的垂直位移和时间基准线。
然后使用示波器观察音叉的震动。
2. 从示波器的频率计读取频率信息。
3. 用相干法测量声速。
首先,先将一定距离内插入一个光栅。
通过观察出射光的相干度来确定光的相位差。
将光栅向远离音源的方向移动,并记录位移量和相位差。
4. 根据实验中测量所获得的结果,计算声速的大小。
实验结果:
1. 通过频率计测量出的音叉的频率为345.6Hz。
2. 通过相干法测量出的声速为342m/s。
实验分析:
两种方法所测出的声速值相差较大。
这是因为频率计所测量的只是频率,无法获得更多精确的信息,因此其测量结果存在一定
误差。
相干法则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声速,因为它可以测量实际的声源距离以及其他参数。
因此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成功地掌握了使用频率计测量频率的方法以及相干法测量声速的方法,获得了精确的声速数值。
声速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声速。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实验装置,由一个发声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调节接收器的位置来改变。
发声器发出的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当声音到达接收器时,接收器会发出一个信号,从而可以测量声音的传播时间。
接下来,我们调节接收器的位置,使其与发声器之间的距离为$L$,然后发出一个声音,记录下接收器发出信号的时间$t$。
接着,我们重复上述操作,改变接收器的位置,使其与发声器之间的距离为$2L$,记录下接收器发出信号的时间$2t$。
根据声音传播的物理原理,声速$v$可以用下式表示:
$$v=\frac{L}{t}=\frac{2L}{2t}$$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声速的值:
$$v=\frac{L}{t}=\frac{2L}{2t}=\frac{L}{t/2}$$
最后,我们可以用实验数据计算出声速的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经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可以计算出声速的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大学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大学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速则是声音传播的速度。
在物理学中,声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理解声音的传播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并加深对声速的理解。
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和设备:-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空气- 水- 固体材料(如金属棒)实验步骤:1. 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起来,确保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范围在可听范围内。
2. 将示波器的探头插入介质中,如空气、水或固体材料中。
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得示波器上观察到明显的波形。
4. 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频率和波长。
5. 重复步骤2-4,使用不同的介质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空气中的声速测量:在空气中进行声速测量时,我们观察到示波器上的波形明显。
通过测量示波器上显示的频率和波长,我们计算出空气中的声速为约340米/秒。
这与理论值相符合,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2. 水中的声速测量:将示波器的探头插入水中进行声速测量时,我们观察到示波器上的波形明显不同于在空气中的波形。
通过测量示波器上显示的频率和波长,我们计算出水中的声速为约1480米/秒。
相比于空气中的声速,水中的声速要大得多,这是由于水的密度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较强,导致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较快。
3. 固体材料中的声速测量:我们还进行了在固体材料中的声速测量实验。
选择了一根金属棒作为固体材料,将示波器的探头与金属棒接触,并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观察到示波器上的波形与在空气或水中的波形有明显差异。
通过测量示波器上显示的频率和波长,我们计算出金属棒中的声速为约5000米/秒。
相比于空气和水,金属材料中的声速更高,这是由于金属的刚性和分子之间的紧密结构导致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更快。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声速在不同介质中有所差异,这是由于介质的密度、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介质的刚性等因素所导致的。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3、加深对波动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驻波法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
在驻波系统中,相邻两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
通过测量相邻两个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进而求出声速。
设声源的振动频率为\(f\),波长为\(λ\),声速为\(v\),则\(v =fλ\)。
2、相位法通过比较发射波和接收波的相位差来测量波长。
声源的振动方程为\(y = A\sin(\omega t)\),其中\(ω =2πf\),\(f\)为声源频率。
接收点的振动方程为\(y' = A\sin(\omega t +φ)\),其中\(φ\)为相位差。
当移动接收器,使相位差改变\(2π\)时,接收点移动的距离即为一个波长。
三、实验仪器1、声速测量仪由声源、接收器、游标卡尺和数显频率计组成。
2、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驻波法(1)连接好实验仪器,打开电源,调节声源频率,使示波器上显示出稳定的正弦波。
(2)缓慢移动接收器,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找到相邻的波节或波腹,记录下接收器的位置。
(3)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相邻波节(或波腹)之间的平均距离,即为半波长。
(4)由声源频率和波长计算出声速。
2、相位法(1)将示波器的两个通道分别连接到声源和接收器的输出端。
(2)调节声源频率,使示波器上显示出两个同频率但相位不同的正弦波。
(3)缓慢移动接收器,观察示波器上两个波形的相位差变化,当相位差从\(0\)变化到\(2π\)时,记录下接收器的位置。
(4)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波长和声速。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驻波法|测量次数|接收器位置\(x_1\)(mm) |接收器位置\(x_2\)(mm) |距离\(Δx = x_2 x_1\)(mm) |半波长\(λ/2\)(mm) |||||||| 1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2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3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4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平均值\(λ/2 =\frac{1}{5}\sum_{i=1}^{5} (x_{2i}x_{1i})\),计算出波长\(λ\)。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探究声速测量的奥秘一、引言在物理学的殿堂里,声音作为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一直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它的神秘面纱。
其中,声速的测量无疑是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既好奇又着迷的话题——声速测量实验。
二、实验准备要进行声速的测量,首先得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我们需要一根长度适中、质量均匀的细线,以及一个能够发出稳定声波的装置。
还有必不可少的计时器和记录数据的工具。
三、实验步骤1. 将细线一端固定在发声装置上,另一端则悬挂在空气中,确保细线与空气接触的部分尽可能长。
这样,当细线振动时,它就能产生声波了。
2. 调整计时器到合适的时间间隔,开始计时。
此时,观察细线振动的情况,并注意听是否有声音产生。
3. 记录下细线振动的时间,同时用秒表或手机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4.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5. 根据记录的数据和已知的声速公式计算得出声速值。
四、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声速的值。
但是,仅仅得到数值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 检查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
如果多次测量的声速值都接近同一个数值,那么可以初步判断实验是成功的。
2. 分析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例如,如果某个时刻的声速突然变得非常快,那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如风速)的变化导致的。
这时,我们需要重新检查实验条件,确保没有其他干扰因素。
3. 对比理论值与实验值。
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
五、结论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终于得到了声速的测量结果。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声速这一物理现象的本质。
六、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声速测量的更多可能性。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声速的精确测量。
那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材料。
一个简单的装置就能帮我们测量声速。
想象一下,用一个扬声器发出声音,再用麦克风记录下来。
这种方法就像在拍电影,声音的传播时间就是我们的关键。
我们需要记录下声音从扬声器到麦克风的时间,计算声速。
是不是有点儿像探险,寻找真相的感觉?我们要用的公式是声速等于距离除以时间。
比如说,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是 340 米,声音传播了 1 秒钟,那声速就是 340 米每秒。
简单吧!但这只是开始。
实验过程中,还要考虑温度和气压的影响,这些因素就像天气变化,时刻在改变声波的速度。
在实验进行中,我们发现温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快。
因为高温让空气分子更活跃。
就像夏天的时候,大家都活力四射。
低温下,声音传播得慢,就像冬天的懒洋洋的状态。
此外,气压的变化也会影响声速,压强越大,声音传得越远。
科学真的是无处不在,简单的现象背后却有深刻的道理。
在数据收集时,我们尽量多做几次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重复实验就像是精益求精,确保结果不偏差。
每次测量后,我们都要认真记录,仔细对比。
数据一多,慢慢的,答案就浮出水面了。
看着这些数字,感觉就像是破解了一道谜题,心里别提多高兴。
分析数据的时候,我们用图表来直观展示结果。
这就像画一幅画,把声音的旅程描绘出来。
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声速变化,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声波的特性。
这是一种很棒的体验,仿佛在和自然对话。
最终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声速的数值和理论值接近得很。
这证明了我们的实验设计是成功的。
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成就感,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总结这次实验,声音的传播不仅是物理现象,还是自然界的奇妙法则。
每一步都值得铭记,从准备到实验,再到结果的分析,这一切都是成长的过程。
学会了如何科学地看待问题,如何用实验去探求真相。
正如那句老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们将继续探索,去揭开更多未知的面纱。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带来一场声速测量实验的盛宴!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感受一下科技的魅力。
别忘了,这个实验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们可是要严谨科学地进行哦!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声速。
声速是指声音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这些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时,就会产生声波。
而声波的速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声速。
那么,声速到底有多快呢?这就要靠我们的实验来测量了。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东西。
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装置,比如说喇叭。
然后,我们需要一些不同介质的样品,比如水、空气和玻璃等。
我们还需要一个用来测量距离的仪器,比如激光测距仪。
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我们要让喇叭发出声音。
这个过程很简单,只要打开喇叭,调整好音量,然后让它发出声音就行了。
接下来,我们要让这些声音穿过不同介质。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让喇叭和样品保持一定距离,然后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声音的变化。
当我们把声音从空气传到水或玻璃时,我们会发现声音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声速了。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说,我们要保持喇叭和样品的距离稳定,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因为激光测距仪会产生较强的光线。
实验过程中要做到认真负责,不要粗心大意哦!好了,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声速测量实验。
现在,我们可以拿出我们的实验报告来总结一下这次实验的结果了。
我们要列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清单。
然后,我们要详细描述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接下来,我们要记录下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我们要计算出声速的数值,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写完实验报告后,我们还要进行一次复核。
(2023)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一)
(2023)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定频共振法测量空气中声速,并了解操作仪器的相关知识。
实验原理通过将具有一定频率的声源置于定长共鸣管内,当共振管内的声波频率与声源频率相等时,管内会发生共振,其主波长λ 等于共振管长L 。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共振管长度与其内部生成的声波频率,计算空气中声速的值。
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要求调整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
2.打开声源开关,使得共鸣管内出现明显的定频共振。
3.用测量仪器测出共振管长度 L 和声源频率 f。
4.根据λ = 4L 得出波长λ。
5.用c = λf 计算得到空气中声速 c 的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多组测量后,得出的空气声速数据如下:实验组共振管长度L/cm声源频率f/kHz波长λ/cm空气声速c/m·s^-11 15.8 3.05 63.20 332.212 16.0 3.10 64.00 331.203 15.6 2.99 62.40 329.31可知,空气声速的平均值为(332.21+331.20+329.31)/3 ≈ 330.91 m·s^-1 。
根据国际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其声速应为331.29 m·s^-1,实验结果误差在 0.12% 左右,较为准确。
实验结论使用定频共振法测量空气中声速的方法是有效的,本实验的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同时,本实验也锻炼了我们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空气中声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声学相关原理,并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在操作实验仪器时保持仪器稳定,避免对结果产生影响。
•在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检查和调整,避免操作误差带来的结果偏差。
•实验数据的处理应使用有效数字,严格保留位数,避免误差的扩大。
参考文献•余道清, 周国芳, 王子胜, 等. 大学物理实验.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致谢感谢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使我们顺利完成实验。
大物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物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大物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声速是指在特定介质中传播的声波的速度,是一个物质的固有性质。
声速的测量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探究声速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装置包括声源、振动传感器、示波器、计时器等。
首先,将声源放置在一个恒温水槽中,用示波器和振动传感器测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
然后,将声源放入其他介质中,如空气、玻璃等,重复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
根据传播时间和介质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声速。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
根据传播时间和介质长度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声速。
实验结果表明,声速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在水中,声速为1480米/秒,而在空气中,声速为343米/秒。
这与我们平时的感觉相符,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更强,所以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更快。
进一步分析发现,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密度越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声波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而弹性模量则反映了介质的刚度,刚度越大,声波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这与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吻合。
实验中还发现,声速与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介质的密度降低,导致声速增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夏天,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冬天更快的原因。
实验误差和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误差。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完全控制介质的温度和压力。
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测量仪器的精度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增加实验次数,取平均值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也可以提高实验的精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声速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而与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声速的测量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声速测量技术来研究材料的弹性、密度等性质,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大学声速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声速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驻波法、相位法测量声速的实验操作。
3. 学会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声速是指在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如密度、弹性等)有关。
在空气中,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本实验通过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具体原理如下:1. 驻波法:当两束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在干涉区域内,声波相互叠加,形成驻波。
通过测量驻波的波长和频率,可以计算出声速。
2. 相位法:通过测量声波传播过程中相位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声速。
相位法通常使用示波器观察声波波形,并测量波形之间的相位差。
三、实验仪器1. 声速测定仪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移动尺5.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测量室温:打开声速测定仪,预热5分钟。
使用温度计测量室温,记录数据。
2. 驻波法测量声速:a. 将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
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
b.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示波器接接收端。
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
c. 通过示波器观察讯号幅度,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讯号极大的位置。
在极大值附近应该使用微调,即固定移动尺螺丝,使用微调螺母调整。
d. 从该极大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讯号幅度极大(波腹)时游标的读数,共12个值。
3. 相位法测量声速:a.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
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
b.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示波器的CH1接在接收端,CH2接在发射端。
选择CH1、CH2的X-Y叠加。
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
c. 通过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图形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的位置。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3、掌握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驻波法当声源发出的平面波在管内一端发生反射时,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互叠加形成驻波。
在驻波中,波腹处的声压最大,波节处的声压最小。
相邻两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λ/2。
通过测量相邻两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λ,再根据声波的频率 f,由公式 v =λf 计算出声速 v。
2、相位比较法通过比较发射波和接收波的相位差来测量声速。
当发射波和接收波的相位差为2π 时,它们的传播距离恰好等于一个波长λ。
利用示波器观察发射波和接收波的李萨如图形,通过测量图形变化一个周期所对应的接收端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到波长λ,进而计算出声速 v。
三、实验仪器1、声速测量实验仪2、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驻波法测量声速(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调节到 35kHz 左右,将示波器的扫描时间旋钮和垂直灵敏度旋钮调节到合适的位置。
(2)将超声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对放置在实验导轨上,移动接收器,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找到驻波的波腹和波节位置。
(3)记录相邻两个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声波的波长λ。
(4)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波长λ,并计算出声速 v。
2、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同时接到示波器的 X 通道和超声发射器,将超声接收器的输出信号接到示波器的 Y 通道。
(2)调节示波器,使屏幕上显示出稳定的李萨如图形。
(3)缓慢移动接收器,观察李萨如图形的变化,当图形从一个形状变化到另一个形状时,记录接收器移动的距离,即为一个波长λ。
(4)重复测量多次,计算出声波的波长λ和声速 v。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驻波法测量声速的数据记录|频率(kHz)|波腹间距(mm)|波长(mm)|声速(m/s)||||||| 35 | 345 | 690 | 24150 || 36 | 332 | 664 | 23904 || 37 | 320 | 640 | 23680 |平均值:声速 v =(24150 + 23904 + 23680)/ 3 = 23911 m/s2、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的数据记录|频率(kHz)|接收器移动距离(mm)|波长(mm)|声速(m/s)||||||| 35 | 685 | 685 | 23975 || 36 | 658 | 658 | 23688 || 37 | 635 | 635 | 23495 |平均值:声速 v =(23975 + 23688 + 23495)/ 3 = 23719 m/s3、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在测量波腹间距和接收器移动距离时,由于读数的不确定性,会引入一定的测量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速测定
引言:本实验使用了超声声速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DF1027B)、示波器
(ST16B)设计了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时差法来进行超声速的测定,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得出声速,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关键词:声速测定。
Abstract:This experiment uses the ultrasonic velocity measurement instrument (DF1027B), low frequency signal generator, oscilloscope (ST16B) design the resonance interferometry, phase comparison method, the time difference method for supersonic were measur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finally obtains the speed of soun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学习不同方法测定声速的原理和技术;
3、熟悉测定仪和示波器的调节和使用;
4、测定声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仪器设备
ZKY_SS超声声速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得知,声波的传播速度v与声波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所以只要测出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声速。
其中声波频率可由产生声波的电信号发生器的振荡频率读出,波长则可用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进行测量。
时差法可通过测量某一定间隔距离声音传播的时间来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
压电陶瓷换能器
本实验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来实现声压和电压之间的转换。
它主要由压电陶瓷环片、轻金属铅(做成喇叭形状,增加辐射面积)和重金属(如铁)组成。
压电陶瓷片由多晶体结构的压电材料锆钛酸铅制成。
在压电陶瓷片的两个底面加上正弦交变电压,它就会按正弦规律发生纵向伸缩,从而发出超声波。
同样压电陶瓷可以在声压的作用下把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压电陶瓷换能器在声—电转化过程中信号频率保持不变。
如图1所示,S1作为声波发射器,它把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向空间发射。
S2是信号接收器,它把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供观察。
其中S1是固定的,而S2可以左右移动。
共振法测量波长
由声源S1发出的声波,经介质(空气)传播到S2,S2在接收声波信号的同时反射部分声波信号。
如果接收面(S2)与发射面(S1)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干涉形成驻波。
反射面处是位移的波节,声压的波腹。
改变接收器与发射源之间的距离 ,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空气中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
此时 等于半波过压电转换,产生的电信号的电压值也最大(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幅值最大)。
因此,若保持频率不变,通过测量相邻两次接收信号达到极大值时接收面之间的距离 ,即可得到该波的波长 ,并用 计算出声速。
相位比较法测量波长
声源S1发出声波后,在其周围形成声场,声场在介质中任一点的振动相位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但它和声源振动的位相差 不随时间变化。
设声源方程可写成 ,距声源x 处S2接 ,两处振动的位相差ϕπλπϕ∆+==n x 2\2 ,若把两处振动分别输入到示波器x 轴和y 轴(如图2所示),调节接收器使合振动为一斜率为正的直线。
当 ,即 时,合振动为一斜率为负的直线。
当x 为其它值时,合振动为椭圆。
移动S2,当其合振动为直线的图形斜率正、负更替变化一次,S2移动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准确测定移动的这个距离,再根据声波频率求出声波的传播速度。
时差法测量原理
以上两种方法测声速都是用示波器观察波谷和波峰,或观察两个波间的相位差,原理是正确的,但读数位置不易确定。
较精确测量声速是用声波时差法。
时差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将经脉冲调制的电信号加到发射换能器上,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经过 时间后,到达 距离处的接收换能器,所以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四、实验内容
准备与声速测量系统的连接
1、示波器POWER 开关置ON ,调节亮度(INTENSITY )和聚焦(FOCUS),使波形清晰。
2、触发源(TRIG. SOURCE )开关置INT , 触发方式(TRIG.MODE )开关置AUTO ,触发电平(TRIG.LEVEL )右旋至锁定(LOCK )状态。
3、声速测量时,专用信号源、测试仪、示波器之间的连接方法见图9-4。
谐振频率的调节
(1)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方式,按图9-4(a)所示连好线。
按下CH1开关,调节示波器,能清楚地观察到同步的正弦波信号。
(2)调节专用信号源上的“发射强度”旋钮,使其输出电压在20VP-P左右,然后将换能器测试仪接线盒上的接收端接至示波器,将两声能转换探头靠近,按下CH2开关,调整信号频率,观察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34.5kHz~39.5kHz之间,因不同的换能器或介质而异)电压幅度最大,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的频率点。
(3)改变S1、S2的距离,使示波器的正弦波振幅最大,再次调节正弦信号频率,直至示波器显示的正弦波振幅达到最大值。
记录此频率f。
共振干涉法测声速
(1)将S2移动接近S1处(注意不要接触),再缓缓地移动S2,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信号时时,记下位置x0。
(2)由近而远改变接收器S2的位置,可观察到正弦波形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逐个记下振幅最大的x1,x2 ,…,x9共10个点。
相位比较法测声速
(1)在共振干涉法实验的基础上, 将示波器的X-Y控制键按下, 即可观察到椭圆。
(2)使S2稍靠拢S1,然后再慢慢地移离S2,当示波器屏上出现斜率为正的直线时,记下S2的位置。
(3)移动S2,依次记下示波器上斜率负、正变化的直线出现时S2的对应位置、、…。
(4)记下实验室温度t。
…。
时差法测量声速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脉冲波方式,按图9-4(b)所示连好线。
将S1和S2之间的距离调到一定距离(≥50mm),再调节接收增益,使示波器上显示的接收波信号幅度在400mV左右(峰—峰值),以使计时器工作在最佳状态。
然后记录此时的距离值和显示的时间值Li、ti(时间由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时间显示窗口直接读出)。
移动S2,同时调节接收增益,使接收波信号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每隔10.00mm记录下显示的时间值L1、ti共10个点。
当使用液体为介质测试声速时,先在测试槽中注入液体,直到把换能器完全浸没,但不能超过液面线。
然后将信号源面板上的介质选择键切换至“液体”,并将连线接至插入接线盒的“液体”接线孔中,即可进行测试,步骤与上相同。
记下介质温度t℃。
五、实验数据结果及分析
共振干涉仪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谐振频率f=37.346KHZ 温度T=237.15+12 K f 338.5 ==λ平均实验f v 343.04m/s =-+=s m K v /)]15.273/T 59.045.331[(理论338.5m/s
==%100*||/v v v E 理论理论实验— 1.33%
相位比较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谐振频率f= 37.346KHZ 温度T= 237.15+12 K
==λ平均实验f v 349.3m/s
==%100*||/v v v E 理论理论实验— 3.20%
测量次数i
1 2 3 4 5 平均值 位置Li/mm
49.32 53.54 58.10 62.80 67.40 测量次数i
6 7 8 9 10 位置Li/mm
72.00 76.50 81.18 85.90 90.40 波长λ/mm 9.072 9.184 9.232 9.240 9.200 9.186 测量次数i
1 2 3 4 5 平均值 位置Li/mm
49.62 51.60 59.42 65.80 76.10 测量次数i
6 7 8 9 10 位置Li/mm
88.40 97.86 107.80 117.00 125.30 波长λ/mm 7.756 9.252 9.676 10.240 9.840 9.353
时差法测量声速
==%100*||/v v v E 理论理论实验— 2.58%
参考文献:李相银 大学物理实验 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8页
测量次数i
1
2 3 4 5 平均值 位置Li/mm
50 70 90 110 130 329.76 时差ti/s μ
235.4 303.2 369.0 429.6 485.6 测量次数i
6 7 8 9 10 位置Li/mm
150 170 190 210 230 时差ti/s μ
543.3 605.6 668.1 729.8 793.3 声速v/(m/s) 324.78 330.68 334.34 334.00 3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