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正确-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 历史比较法2. 重力异常3. 岩石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 重力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石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征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石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 __ __。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以上所有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臭氧层C. 电离层D. 对流层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内层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4.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C. 阿尔弗雷德·洛特D.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5.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A. 地质学B. 气象学C. 海洋学D. 植物学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6个月D. 365天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365.25天C. 26个月D. 365.2425天8.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9.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单位?A. 米B. 千米C. 光年D. 英里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______,公转轨道的平面被称为______。
4.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______流动产生的。
5.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最多的水汽和尘埃。
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
7.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8.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臭氧含量最高的。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习题及答案地球科学导论试卷试卷⼀⼀、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是⾮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球的影响⼤()4.物理风化作⽤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代是划分世⼀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重⼒和压⼒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是⾮判断(30%):(正确-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洋板块的年龄⽐⼤陆板块⽼()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的部分()4.重⼒和距离成正⽐,故地⼼重⼒最⼤()5.古登堡⾯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球对潮汐的影响⽐太阳的影响⼤()8.胀缩风化作⽤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种重要的侧蚀作⽤()11.⼀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强于沉积作⽤()12.中⽣代是划分纪⼀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岩和喷出(⽕⼭)岩()15.地下⽔是陆表⽔的⼀种()⼆、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于()型板块边缘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叠纪是()内的⼀个纪A.元古代;B.古⽣代;C.中⽣代21.地形相对⾼差最⼤的地区是( )A.⾼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流;C.河流24. ( )是新⽣地壳最主要的发⽣部位A.⼤洋中脊;B.陆洋边缘;C.⼤陆中⼼;25.外⼒作⽤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 A.增⾼降低;B.削⾼补低;C.不⾼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试卷三⼀、名词解释(45%)1. 历史⽐较法2. 重⼒异常3. 岩⽯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6. 地层7. 风化作⽤8. 侵蚀基准⾯9. 成岩作⽤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地质作⽤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名词解释(40%)1. 重⼒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与变质岩⼆、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征试卷五⼀、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6. 风化作⽤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10. 冲积物的⼆元结构⼆、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的⼀般趋势4. 进⾏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 __ __。
《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库(9)

绍兴文理学院2011学年第一学期科学教育 专业091 级《地球科学导论》试卷(答题卷) (9)(考试形式:闭卷 )1. 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发光星体接近观察者时,见到的星光谱线会发生 ;当离开观察者时,所见到的星光谱线会发生 。
2. 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所以看起来呈橙黄色。
3. 地球的密度在九大行星中名列第一,更证明地球内核为。
4. 、 和钾的放射性同位素是衰败热源的主要供给者。
5. 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 的方向。
6. 地球系统的自然驱动力中的内部发动机则是指 。
7. 按化学计量比计算,地壳中阴离子的总数大大 阳离子总数。
8. 克拉克值指某一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的 。
9. 据人造卫星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已确定 个地幔热柱的位置。
10. 地壳最大一级构造单元依据地壳性质分为三大类:陆壳、洋壳和 。
11. 均匀层中的大气可看作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及 三部分组成的。
12. 各地气压的变化实质上是 在地球上的重新分布。
13. 河流的水量多少与 大小有直接关系。
14. 洪水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 ,一是 。
15. 大规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 。
16. 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17.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或海岛火山爆发以及海底塌陷、滑坡和地裂缝等激发而引起的一种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填“T ”,错的填“F ”(共20分,每小题1分)1. 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
( T )2. 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记录(化石)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前者为38亿年。
( ) 3.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各自独立生成而不能相互转化的。
( ) 4. 断层是岩层破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的规模可大可小。
( ) 5. 各地气压的变化实质上是空气质量在地球上的重新分布。
( ) 6. 地球上所有的河流都以海洋为最后归宿。
( )7. 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这就是流域。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一、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一)基本特征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50;6.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子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7.7.偶极子磁矩的衰减,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移;8.8.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9.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起源假说1.永磁体假说:磁体在它的周围产生磁场,因而很早就有人设想,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大的永久磁体。
但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从实验中知道,铁磁质的磁化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磁化能力将逐渐减小,当温度升到一定温度时, 铁磁性就完全消失了,这个温度被称为居里温度。
这时铁磁质中的磁性将消失殆尽。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已知铁的居里温度是770!,而地核的温度在2200!以上。
如果地核曾有过磁性,那么由于地核内的温度升高并超过居里温度,这种磁性也早就消失了。
而且有资料表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性至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倒转。
通过对各地岩石所属地质年代和它们化石磁性的精密测定可知,在距今约450 万年的时间里,地磁场的极性曾发生过9 次倒转,最晚的一次极性倒转发生在约60 万年前。
利用永磁体学说是很难解释地磁场的倒转和其他观测到的一些长期变化特性现象的。
2.电荷旋转假说:根据电流周围产生磁场,而且已测出外地核可能是液态的,这是因为在那里测出地震波横波消失。
地核的温度又很高,外地核可达4000!左右, 于是有学者提出,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外地核流动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电流而产生磁场。
按照这种假设,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但在高温下,电离了的液体状态必然同时存在着正负离子,且两种电荷的量值相等。
《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库(精简篇)

《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库《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库绍兴文理学院2016学年第一学期科学教育专业091 级《地球科学导论》试卷一、 6、地球有一些元素表现为亲氧性,成为金属成矿元素,另一些元素表现为亲硫性,成为造岩元素。
7、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性。
8、地壳总的化学成分与大洋地壳成分很接近。
9、太平洋型海底扩张不发生俯冲消减作用。
10、造陆运动实际上是地壳水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11、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75%左右的质量。
填空 20 分,每空 1分) 1、由于,潮汐隆起在向西迁移过程中总是滞后于月垂点。
2、从垂直银河系平面方向看,银盘是由核球伸出的旋臂组成的旋涡结构。
3、在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间接手段和依据中提供的信息最为重要。
4、地球在自转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一个旋转椭球体并保持下来说明它有一定的 5、地磁场的磁倾角的大小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
6、按化学计量比计算,地壳中阴离子的总数大大阳离子总数。
7、迄今发现的矿物种数已达 8、把各地质时期古地磁极位置连结成一个线就称为地质时代的。
9、海底扩张说的确凿证据是 10、据人造卫星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已确定个地幔热柱的位置。
11、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称作 12、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
13、河流的水量多少与 1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运动以为主,往往是派生的。
15、大规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
16、地球上大多数土壤矿物质都来自各种。
17、黄土的成因与干冷的 18种。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填“T”,错的填“F”2、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使在南半球物体运动产生偏右的现象。
3、超新星爆发是由于铁核的热核反应大量能释放能量的原因。
4、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记录5、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称作古登堡面。
共 12、中国气象台站地面观测的气温是指距离地面1.5m 高度的空中温度。
2021级 地球科学概论A 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21级地球科学概论A 期末考试题及答案----3893178c-7154-11ec-99a3-7cb59b590d7d2021级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及答案2022级和LBRACK;地球科学导论a]期末考试问答课程号:01020212022年级地球科学导论期末考试卷(A卷)解答一、归类题(每空0.5分,共10分)下列物质或地质现象相应地分为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构造变形。
方解石、玄武岩、剪节理、砾岩、片麻岩、转换断层、矽卡岩、片岩、背斜、砂岩、地震、辉石、大理岩、闪长岩、泥岩、安山岩、灰岩、高岭石、花岗岩、钾长石1.矿物:方解石、辉石、高岭石、钾长石。
2.岩浆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和花岗岩。
3.沉积岩:砾岩、砂岩、泥岩、灰岩。
变质岩:片麻岩、矽卡岩、片岩和大理岩。
5.构造变形:剪切节理、转换断层、背斜和地震。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根据不同高度大气的不同特征,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低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等5个圈层。
2.宇宙、地球和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分别是氢、铁和氧。
⒊中心式火山喷发的3种形式是猛烈式、宁静式、递变式。
4.古生代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等6个纪。
5.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磁场强度、磁偏角和磁倾角。
⒍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将断层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⒎ 矿物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天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5大类。
硅酸盐矿物占地壳总质量的85%。
⒐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冰斗、角峰、刃脊、冰蚀谷。
⒑ 在世界12大板块中,以大陆为主的板块包括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抽签)√“表示正确,X表示错误)⒈深成侵入作用的侵入深度>3km,因此,在地表见不到深成侵入岩。
(x)2.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带电粒子抛向地球而引起的局部磁场变化。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部分答案

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1.从垂直银河系平面方向看,银盘是由核球伸出的旋臂组成的旋涡结构。
2.银河系是星系的典型代表,由颗恒星和组成。
3.太阳与银河系四个旋臂并不同步并行,大体每隔百万年就穿越旋臂一次。
4.人类所及的可见宇宙称为总星系,其典型空间尺度为光年,年龄为光年量级。
5.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发光星体接近观察者时,见到的星光谱线会发生;当离开观察者时,所见到的星光谱线会发生。
6.宇宙的膨胀主要发生在的空间迅速增大,本身尺度变化不大。
7.恒星演化的最后归属是哪种类型与母体恒星的大小有关。
8.真核生物的出现是由于有氧呼吸捕获能量的效率高出无氧呼吸约倍,明显提高了新陈代谢速度,导致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化的新类型生物的出现。
9.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10.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所以看起来呈橙黄色。
11.太阳以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是整个太阳系光和热的主要源泉。
12.太阳表面的大气圈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和日冕三层。
13.公认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平均长度为年。
14.地球表面均匀地适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地表平均温度在左右,有利于液态水圈存在和生命万物生长。
15.地球的密度在九大行星中名列第一,更证明地球内核为。
16.三个主要的地球轨道参数为、黄赤交角和岁差。
17.地球绕地轴旋转,从北极上空俯视呈方向旋转。
18.物理学中,将转动物体的转动轴环绕另一个轴作圆锥形运动称为。
19.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
20.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发光星体离开观察者时向频率低的方向移动。
21.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有年历史。
22.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记录——单细胞细菌石的同位素年龄测定为年。
23.地质年表就是根据生物演化的巨型阶段,将46亿年地球演化史划分为4个最高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
24.类地行星的特点是:密度、体积、自转、卫星,硅酸盐物质多。
《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库(5)

系。
6. 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
g/cm3。
7. 地球上某处的重力是该处所受到的地心
与地球
的合力。
8.
、
和钾的放射性同位素是衰败热源的主要供
给者。
9. 地磁场的磁倾角的大小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
。
10. 8种主量元素中,除氧以外的7种元素在地壳中都以 形式存
在的。
11. 三种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分别为
板块边界、
线。 ( ) 6. 太平洋型海底扩张不发生俯冲消减作用。 ( ) 7. 空气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存在差异造成
的。( ) 8. 太阳总辐射是指白天太阳的短波辐射和夜晚地表的长波辐射。
() 9.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上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 (
) 10. 重力水排除后留下的可供植物利用的含水量叫做田间持水量。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 宇宙的膨胀主要发生在
的空间迅速增大,
本身尺度变化不大。
2. 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所以看起来呈橙黄色。
3. 地球绕地轴旋转,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方向旋转。
4. 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有 年历史。
5. 彗星的轨道有 、 和椭圆3种类型,只有后一种椭圆轨
道的彗星才能绕太阳公转,前二种一旦出现后不再回到太阳
水资源。( ) 17. 新仙女木事件中发生了喜温性动植物群重新折返的现象。 (
) 18. 多数国内外学者主张: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大规模的绝灭主要
是地外陨击事件造成的,目前已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 ) 19. 地球上所有的河流都以海洋为最后归宿。 ( ) 20. 地壳总的化学成分与大洋地壳成分很接近。 ( )
绍兴文理学院2011学年第一学期
《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库(2)

绍兴文理学院2011学年第一学期科学教育 专业091 级《地球科学导论》试卷(答题卷) (2)(考试形式:闭卷 )一、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 太阳与银河系四个旋臂并不同步并行,大体每隔 百万年就穿越旋臂一次。
2. 恒星演化的最后归属是哪种类型与母体恒星的 大小有关。
3. 地球的密度在九大行星中名列第一,更证明地球内核为 。
4. 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发光星体离开观察者时向频率低的 方向移动。
5.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 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6. 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仅达到约 深度。
7. 地幔上部有一层 是熔融态外,其余部分主要是固态的。
8. 月球的 使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发生偏移;日月潮汐引起的 使地球的自转速率越来越慢。
9. 在陆-陆碰撞的情况下,地震主要沿着碰撞板块的 分布,发生于碰撞形成的断层带内。
10. 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 。
11. 海底扩张说的确凿证据是 的分布。
12. 地球上存在着 座活火山,大多数火山分布在板块的边缘。
13. 均匀层中的大气可看作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及 三部分组成的。
14. 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就叫这条河流或这个水系的 。
15. 论,水面以下任何水层上,水分子圆形轨道的直径随深度的增加而 。
16. 有机组织经由微生物合成的新化合物,或者由原始植物组织变化而成的比较稳定的分解产物便是 。
17. 大规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 。
18. 形成垂直分异的直接原因是 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19. 气候是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填“T ”,错的填“F ”(共20分,每小题1分)1.热核反应开始启动是恒星演化的晚年阶段的标志。
( )2.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大体上以同一面向着地球。
( )3.地球有些元素表现为亲氧性,成为金属成矿元素,另一些元素表现为亲硫性,成为造岩元素。
2023年最新-地理科学导论试卷答案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有地球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地域结构地域结构是指地球表层及其非最末级的地域子系统的下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
3、时间序列时间序列是空间秩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节律。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1、自然地理学2、地理环境3、古4、吴传钧5、空间分析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10分)1、√2、×3、×4、√5、×四、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10分)1、A、B、C2、A、B、C3、A、B、C4、D5、A、B五、简答题(下列6题可任选作5题。
若每题都作,只评阅前5题。
每题8分,共40分)1、人类对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或地理空间)的认识包括哪些阶段?参考答案:白光润教授从认识论的角度正确地蒋认识地理空间的历史划分为现象空间认识阶段、形态空间认识阶段和系统空间认识阶段等。
在不同的认识阶段,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识角度和认识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2分)(1)现象空间认识阶段:在地理学产生之初,人们关注并研究的问题是关于的分布问题,即使是对所关注的具体分布的回答,其答案中也有很多猜测臆想的成分。
(2分)(2)形态空间认识阶段:近代地理学时期,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识,不仅寻求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而且寻求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以及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同时,明确地注意到自然、社会的区域差异,弄清了地表的地带性结构等问题。
(2分)(3)系统空间认识阶段: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进入了现代发展阶段,将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研究,对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分布规律以及成因的认识则借助于空间结构模型。
地球科学概论 习题 与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天体、星际物质、总星系、天球、潜水面、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地壳、地幔、地核、地温梯度、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岩石、结构、构造、表层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成岩作用、正断层、逆断层、褶皱、震源、震中、震中距、平行不整、角度不整合、天文地质、陨击作用12. 风的沉积作用产物主要有和。
13.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和,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14. 火山喷出物包括、和。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和。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和三种。
三、判断题1.太阳系行星可分为类地和类木两类,前者半径小、密度大,自转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半径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
()2. 相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宙、代、纪、世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3. 出现在晚志留世后期的最早陆生植物是真蕨植物。
()4.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属逆断层。
()5. 冲积物的磨圆度比冰碛物高。
()7. 酸性岩浆的流动性大于基性岩浆。
()8. 花岗岩中常含橄榄石等次要矿物。
()9. 产状为315°∠60°的断层为北东向断层。
()10. 背斜总是形成山地,向斜总是形成谷地。
()11.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相同,都可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
()12. 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P波,其次是S波,这说明 P波传播速度比S波快。
()13. 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14. 海沟、岛弧都是聚敛运动的结果。
()15. 大陆漂移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漂移机制问题,但大陆漂移说却是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序曲。
()16.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7. 冲积物的分选性比冰碛物好。
()18. 心滩是河流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19. 冰碛物的磨圆度比冲积物高。
地球科学导论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地球科学导论第七版思考题答案1、太阳系里的行星之间的距离是均匀的,但大小差别很大。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用相同的铝箔制作小船,小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太原市)阳光下,地球上同一地区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单选题] *A.长→短B.短→长→短C.长→短→长(正确答案)4、29、“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们的眼泪吧!”这句广告语告诉我们要节约水资源。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
[单选题] *A.乱砍乱伐B.保护环境(正确答案)C任意放牧6、校园里的动物和植物一年四季都是一样的[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不会留下油迹的食物是( ) 。
[单选题] *A.花生B.芝麻C.米饭(正确答案)8、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盐、糖、油都可以在水中溶解。
( )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0、下列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单选题] *A.利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事物B.利用倒车镜可以看到后面的路况C.利用激光给隧道准直(正确答案)11、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2、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们的子女肌肉不一定强壮。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3、当日食发生时,月球的位置为( )。
[单选题] *A.只要三球在一直线上,都会发生日食B.月球处在地球的一边C.月球处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正确答案)14、在“制作鱼塘生态瓶”的实验中,生产者是()。
[单选题] *A.蝌蚪B.水草(正确答案)C.微生物1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16、25.种子发芽需要最基本的条件有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7、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固体。
地球科学导论题目答案

P328 1 3 121解释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P305-307答: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与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的本质区别,正在于其天然性。
2任何自然物之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
3人的需要与文化背景有关,因此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
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规模,种类和数量,都是不断变化的。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体。
、6因此,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2阐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P307答:1稀缺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自然资源相当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不足,就产生了“稀缺”这个自然资源的固有特性。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此外,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工艺条件也具有地域差异,这些条件综合作用形成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变动性自然资源加上人类社会构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当中。
6社会性自然资源由于其中含有所附加的人类劳动而体现出来社会性。
12谈谈你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P327-328答:三个层次经济和社会角度如何有效利用P356 1 5 71自然灾害是怎样产生的,有那些基本特征?P330 P331-332答: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往往涉及多种因素,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行为,也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从而有了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基本特征:1潜在性和突然性:作为地球系统的一种自发演化过程,灾害在发生之前都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能量,以打破系统原有的平衡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海洋潮汐现象主要是由哪个天体的摄引作用引起的?(B)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火星
2、三角洲是属于(D)地貌类型。
A、冰川
B、海洋
C、风沙
D、河流
3、土壤的本质是具有(A)。
A、肥力
B、生命力
C、无机质
D、有机质
4、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C)。
A、岩石圈
B、地幔
C、地壳
D、水圈
5、下面哪种作用不属于岩浆作用?(C)。
A、侵入作用
B、火山活动
C、上升作用
D、喷出作用
6、下面的岩石中不是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的是(A)。
A、陨石
B、浮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7、下面的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的是(C)。
A、黑子
B、耀斑
C、日蚀
D、日饵
8、地壳中按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原子数)前五种元素依次为(B)
A、O>Si>Fe>Ca>Al
B、O>Si>Al>Fe>Ca
C、Si>O>Fe>>Al Ca
D、O>Ca>Si>Fe>Al
9、下列不属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A)。
A、黄赤交角
B、地方时
C、昼夜更替
D、南半球自赤道向极地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
10、日本富士山是属于下列哪种喷发类型(A)。
A、中心式喷发
B、裂隙式喷发
11、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是(C)。
A、锆石
B、石英岩
C、叠石层
D、燧石
12、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记录(A)。
A、叠石层
B、石英岩
C、蛋白体
D、燧石
13、目前太阳在恒星起源与演化的阶段是(C)。
A、幼年期
B、晚年期
C、青壮年期
D、衰亡期
14、地壳与地幔的界线(A)。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软流层
D、地核
15、根据威尔逊旋回,大西洋是属于哪个阶段(C)。
A、残余期
B、幼年期
C、成年期
D、消亡期
16、西风漂流是属于(B)。
A、密度流
B、风海流
C、上升流
D、补偿期
17、日本海沟、岛弧是由下列哪种板块边界类型形成的(B)。
A、离散型板块边界
B、会聚型板块边界
C、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
18、飞机飞行的理想场所(D)。
A、中间层
B、热层
C、对流层
D、平流层
19、下列物质哪种不是造成酸雨(B)。
A、CO2
B、CH4
C、NO2
D、SO2
20、人类出现在距今250万年前后的(C)。
A、侏罗纪
B、中生代
C、第四纪
D、第三纪
二、判断题(20分)
1、在1.5亿年前,陆生动物重新下海,一般认为中生代全球规模的联合古陆发生分裂、漂移作用的结果。
(对)
2、九星联珠是指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时出现相对集中于太阳的同一侧面视角近10 0。
范围内的情况,同时也是地球末日。
(错)
3、黄道和天赤道相交的两个点,就是春分点和秋分点。
(对)
4、太阳在天球上所能达到的南北界线,称为南、北回归线。
(对)
5、北京时间代表北京实际位置东经116。
19‘的地方时刻。
(错)
6、地壳的物质组成:元素、原子、矿物、岩石组成。
其中岩石组成又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对)
7、所有经线都表示南北方向,是地理坐标系的纵轴,又称子午线。
(对)
8、大陆地壳主要是玄武岩质,大洋地壳主要是花岗岩质的。
(错)
9、变质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流体。
(对)
10、太阳辐射在一日中以12时最强,一日之中最高温度在午后2-3时。
(对)
三、简答题(10分)
1、简述全球热量带分布。
答:①赤道带在南北纬10°之间,占全球面积的17.36%,此带内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昼夜长度几乎相等。
太阳辐射日变化大,年变化小。
②热带在纬度10°~25°之间,在南北半球各占全球面积的12.45%。
此带内的辐射特征与赤道带相似。
③副热带位于纬度25°~35°之间,在南北半球各占全球面积的7.55%,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带。
天文辐射的季节变化大于赤道带和热带。
④温带位于纬度35°~55°之间,在南北半球各占全球面积的12.28%,全年天文辐射的季节变化最显著,有四季分明的特点。
⑤副寒带位于纬度55°~60°之间,在南北半球各占全球面积的2.34%,是温带与寒带的过渡带,此带昼夜差别大,但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⑥寒带位于纬度60°~75°之间,在南北半球各占全球面积的5.00%,此带一年中昼夜长度差别更大,在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全年天文辐射总量显著减小。
⑦极地纬度75°~90°之间,在南北半球各占全球面积的1.70%,此带昼夜差最大,在极点半年为昼,半年为夜。
天文辐射日变化最小,年变化最大。
2、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
答: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环境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火灾。
四、论述题
1、论述温室气体增温的可能效应。
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负面影响更受关注。
全球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
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冰冻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Ⅰ)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分量达到新的平衡。
这转变包括全球变暖。
Ⅱ)海平面升高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胀冷缩令海平面上升。
第二种是冰川和冰块溶解使海洋水分增加。
后果:1、地球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5、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