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导读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导读》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导读》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等相关背景知识。
(2)理解《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
(3)熟悉《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导读的方式,提高学生们对于《西游记》的兴趣,并激发其进一步了解和探究的动力。
(2)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个人思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等相关背景知识。
(2)分析《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
(3)讲解《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教学难点:(1)如何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介绍《西游记》的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和分析《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3)如何深入理解和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先向学生们介绍《西游记》这部古代文学名著,引导学生们简单谈一谈自己对于《西游记》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教师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等相关背景知识,并大致介绍其主要内容。
学习新课分析《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教师通过讲解《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引导学生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比如,唐僧的慈悲心、孙悟空的自由思想、猪八戒的贪婪和懒惰等,都代表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心目中的“至尊宝”、“孙悟空”等角色,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讨论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观看影视作品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如《西游记》电视剧等,并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和改编方式,对比原著的特点和价值。
创作小说要求学生以《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为主角,自行创作一个小说,写出自己的故事情节和创意,并在班内分享和交流。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内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西游记》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2.人物形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2.理解小说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生平。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西游记》相关知识。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简要复述《西游记》的故事梗概。
2.教师通过PPT展示《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及关系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
第三环节:人物分析1.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性格特点。
(1)唐僧:性格慈悲、善良,但有些天真、懦弱。
他信仰坚定,不畏艰难,始终坚持取经的目标。
(2)孙悟空:英勇、聪明、机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他忠诚于唐僧,为取经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猪八戒:贪吃、懒惰,但勇敢、善良。
他在取经过程中,为团队解决了许多难题。
(4)沙僧:忠诚、稳重,责任心强。
他虽然性格内向,但为取经事业默默付出,是团队的重要成员。
第四环节:深入探讨1.让学生探讨《西游记》中的寓意,如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等。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西游记》的精神。
1.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有何提高。
五、课后作业1.阅读《西游记》原著,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寓意,使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古典名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在课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更多指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西游记》的故事吗?”2.设计一个小游戏,如“填空接力”,教师说出《西游记》的某个情节,让学生接力补充完整。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2一、活动目标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3、能根据儿歌里不同的角色特点进行创编动作。
二、活动重点、难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小说中的深刻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孙悟空的特点。
3. 第三课时:解析猪八戒的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4. 第四课时:探讨沙僧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
5. 第五课时:研究唐僧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兴趣。
2. 分析主要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孙悟空这一核心人物,分析其独特的外貌、性格特点及寓意。
3. 解析猪八戒形象教师讲解猪八戒的名字含义,分析其性格特点,如憨厚、贪吃、好色等,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刻画目的。
4. 探讨沙僧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沙僧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其忠诚、憨厚、踏实等特点,并探讨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5. 研究唐僧形象教师详细解读唐僧的形象特点,如慈悲为怀、胆小怕事、立场不坚定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相关章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西游记》的认识和感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内容6.第六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理解这些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7.第七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寓言意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8.第八课时:讲解《西游记》中的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意境,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9.第九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神仙妖怪形象,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0.第十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回顾《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西游记》导读教案共6课时
名著《西游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过程方法:(1)思路: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凝思《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明主题析写法—作练习(3)活动: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五、教学时数:5-6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远望《西游》导入语:(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1.简介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他的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到他的父亲以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时,家境已十分困窘了。
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载,吴承恩“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向他“乞言问字者恒相属”。
《天启淮安府志》又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是,这样一个有杰出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却不得志,科举场上,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
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他一生著述很多,诗、文、词皆备,但多已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集辑的《射阳光生存稿》四卷。
《西游记》导读课(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解析,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古文语言和宗教文化内涵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最后,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测试,发现他们对《西游记》的基本情节、角色特点及寓意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要让学生真正领会这部名著的内涵,还需要他们在课后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因此,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并适时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激发阅读兴趣。
3.发展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分析人物性格、探讨故事寓意等,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解读的能力。
4.增强审美与表现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西游记》中角色、情节的喜好与看法,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从成果分享来看,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整理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西游记》阅读导读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导读课教案西游记阅读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1. 介绍《西游记》- 作者简介:吴承恩- 作品背景:明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故事梗概:讲述了孙悟空等四位主人公的西天取经之旅2. 关键人物介绍- 孙悟空:聪明机智的猴子,有神通广大- 唐僧:主人公,出家人,师从孙悟空四人西天取经- 猪八戒:形象可笑的猪妖,懒惰贪吃- 沙僧:形象沉默的沙妖,忠诚可靠3. 主要情节分析- 前言部分:牛魔王、红孩儿等小故事,勾起读者兴趣- 入戏部分:主要角色逐渐出现,共同踏上取经之旅- 西行部分:经历一系列凶险和挑战,不断修炼成长- 西天部分: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取经使命- 结尾部分:主人公们获得智慧和力量,重返故乡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师介绍《西游记》相关背景和情节- 问答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回答问题- 视觉辅助: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讨论分享:学生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四、教学评价- 阅读理解测试:以《西游记》相关内容进行选择题或问答题测试-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课后作业评价: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五、教学资源- 《西游记》原著或简化版- 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 电子设备、投影仪等课堂辅助设备六、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 组织一次文学讲座或展示活动- 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相关写作训练七、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作者简介和作品背景- 第二课时:关键人物介绍和情节梗概分析- 第三至第五课时:分析主要情节和探讨作品主题- 第六课时:课堂讨论、互动和评价- 第七课时:巩固复和课后作业讲解以上为《西游记》阅读导读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西游记》导读课 教案
入奇幻世界,启西游之路——《西游记》导读课教学目标1.通过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本书概况,制作书籍概况导图。
2.通过阅读目录,浏览故事内容,梳理取经线路图,初步感知本书的奇幻魅力。
3.分享书中精彩故事,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4.初步了解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本书概况,制作书籍概况导图。
2.通过阅读目录,浏览故事内容,梳理取经线路图,初步感知本书的奇幻魅力。
3.初步了解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目录,梳理取经线路图,初步感知本书的奇幻魅力。
教学准备1.《西游记》读本。
2.搜索资料,了解《西游记》书籍概况3.浏览目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说也奇怪,你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封面只写了“招募令”三个字,怀着忐忑的心情你点开了它,内容如下:“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往西天取经而去。
虽已有三位徒弟,又有白龙马随行,但路途艰险,想再招收一个徒弟。
悟空、八戒、沙僧,说说你们的招募建议吧!”“像俺老孙一样聪明就行……”“能给老猪我化来美味斋饭的最好……”“我没什么意见,听师兄们的……”“但贫僧想要一个队中掌书记,将此番取经路途见闻一一记录,布之于世,贫僧知你文笔流丽,若你愿意,诚邀你加入取经队伍,一同西行……”这是一个怎样的取经团队?这一路你将会遇见怎样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经历怎样惊心动魄的奇幻事迹?就这样,你背着行囊,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和唐僧师徒开启了漫漫西行路。
在这趟旅途中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制作《西游记》概况导图2.梳理取经线路图3.制作“精彩故事”卡片4.制作人物介绍卡5.梳理人物成长史6.《西游记》故事新编针对以上内容,我们将举办“入奇幻世界,再走西游路——阅读实践”活动。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你不仅要了解《西游记》这本书的概况,还要跟随主人公们踏上旅途,深入品味这些经历的精彩奇妙、分析所遇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课堂活动任务一:整理资料,制作概况导图出发在即,你需要先对《西游记》这本书的概况有充足的了解。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作品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神魔小说主要是杂糅儒释道不同信仰,营造奇幻迷离的情节,宣扬正邪对立,满足普通老百姓对神魔鬼怪的猎奇心理,《西游记》是公认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小说。
它开创了幽默讽刺风格,极大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
【学情分析】学生对《西游记》并不陌生,因为《西游记》深受人们喜爱,被拍成了各种版本的影视作品,绘成了连环画,制成了动画片。
这些都是学生了解《西游记》途径。
但大部分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大致了解上,对整本书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认识不够深刻。
全书的内容比较丰富,学生还未娴熟掌握精读和跳读的策略,不能对情节进行前后勾连,对比人物的变化,也不能深入地认识人物,容易受其他媒介作品的影响,出现理解的偏差。
因此,在阅读时,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2.了解故事创作背景,理清人物,整体感知整本书的梗概和故事脉络;了解章回体小说特点,能通过读回目猜故事;3.规划整本书的阅读进度,并提出相应要求;4.完善人物图谱,会选择性地使用导读单。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了解章回体小说特点,能通过读回目猜故事;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规划整本书的阅读进度,选择性地使用导读单,让学生有计划、有方法,能持之以恒阅读整本书。
教学准备:原著《西游记》、教学设计与课件、导读单、人物名号图谱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回顾经典引西游师:同学们,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读古典名著,一起初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惜红楼梦断,知道了“猴王出世”,但不足以叹取经艰难。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学生能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学生能够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神话元素。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演,提高表达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与背景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文化价值。
内容:1. 简介吴承恩及其生平。
2. 介绍明代社会背景和《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3. 强调《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讲座或视频资料展示。
2. 学生阅读相关背景资料。
第二部分:情节概述目标:使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内容:1. 概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历程。
2. 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
2. 小组讨论和汇报。
第三部分:象征意义与神话元素目标:使学生能够解读《西游记》中的象征意义和神话元素。
内容:1.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物品和符号,如金箍棒、九九八十一难等。
2. 探讨神话元素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写作练习,如创作寓意故事或解读象征意义。
第四部分:主题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内容:1. 探讨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写作练习,如撰写心得体会或创作相关故事。
第五部分:评价与总结目标:使学生对《西游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内容:1.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活动:1. 学生表演、展示或写作分享。
2.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
2. 相关背景资料。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情节。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4. 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分析故事情节,体会作品主题思想。
2. 难点: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西游记》原著3. 阅读策略指导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西游记》的插图、电视剧片段等,引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西游记》有哪些了解?作者是谁?主要人物有哪些?二、介绍《西游记》(10分钟)1. 简介作者:吴承恩,明朝文学家。
2. 简介背景:明清时期,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盛行。
3. 介绍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三、分析故事情节(10分钟)1. 举例分析:选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等经典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等。
四、探讨主题思想(10分钟)1. 提问:作品传达了哪些主题思想?2. 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五、阅读策略指导(5分钟)1. 介绍阅读策略:略读、精读、猜读、批注等。
2.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并运用阅读策略。
板书设计:《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1. 作者:吴承恩2. 背景:明清时期3.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4. 故事情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等5. 主题思想: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坚定信仰等作业设计:1. 阅读《西游记》原著,完成阅读笔记。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作者介绍:吴承恩的生活背景及其对《西游记》创作的影响。
小说概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章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人物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作者背景、小说概述和人物分析等内容。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章:作者与创作背景2.1 教学目标了解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西游记》创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2 教学内容吴承恩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西游记》创作的历史背景:明代社会、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西游记》的文化价值:民间传说、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吴承恩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化价值。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深入理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第三章:小说概述与章节结构3.1 教学目标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章节结构。
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3.2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孙悟空的诞生、五庄观、火焰山等。
章节结构: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包含十二个章节。
主题思想:修行与成佛、忠诚与背叛、善恶报应等。
艺术特点:神话传说、幽默讽刺、人物描写等。
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基本情节、章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主要人物分析(一)4.1 教学目标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了解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
4.2 教学内容孙悟空的出生和成长:石猴的诞生、学艺、大闹天宫等。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聪明勇敢、机智狡猾、忠诚善良等。
孙悟空的作用:推动故事发展、代表反抗精神、展现人性光辉等。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体裁——章回体,认识回目,初步把握整本书的大意。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猜读、跳读、借助影视资料等方法阅读《西游记》,初步感受《西游记》中情节的精彩和人物的鲜活,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兴趣。
3.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好记录,为持续阅读整本书作铺垫。
教学重点: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猜读、跳读、借助影视资料等方法阅读《西游记》片段,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坚持阅读整本书。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情境,激兴趣。
1.识名著,解主题。
借关键词句猜书名:出示单元篇章页上句子: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2.创情境,明任务。
教师介绍: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将要开展“中国古典名著读书展演会”,我们五一班将要承担“《西游记》读书展演会”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制作“西游取经经历导图”。
这节课我们就开启“快乐读书吧”,一起来探游《西游记》之路。
(板题)3.聊西游,激兴趣。
(1)聊内容。
关于《西游记》,你知道什么?(2)聊版本。
同学们,少儿版的《西游记》、连环画以及影视作品都是我们了解《西游记》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你想要真正了解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我们还得去读吴承恩最初的著作--原著。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
(3)聊作者。
谈成书过程。
活动二:读回目,探内容。
1.读回目,识体裁。
请大家翻开书,仔细读读目录,看看你有哪些发现?2.读回目,知特点。
回目在形式上像对联一样,分上下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
3.读回目,探结构。
《西游记》这100回是由哪几个部分串成一个长篇故事的呢?(1)学生读前言和浏览回目后同桌交流:哪些内容联系起来是一部分?(2)结合思维导图框架,理出全书主要组成部分。
第1-7回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第8-12回讲取经缘由;第13-100回讲西行取经过程。
4.读回目,猜内容。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通过阅读选段,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况,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比较阅读法,启发学生发现古典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西游记》原著、相关论文、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西游记》原著、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阅读选段2.1 教师发放选段,学生独立阅读。
2.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讨论。
3. 分析人物形象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4. 寓意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讨小说中的寓意。
4.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 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情况。
3. 长期效果:阅读兴趣、文学素养的提升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解读《西游记》的其他内容,包括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
十、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
2. 相关论文、教学课件。
3. 网络资源:关于《西游记》的介绍、解读等。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背景等。
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背景等基本信息。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及人生哲理。
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基本信息和主题思想。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名著中的哲理。
实践法:培养学生实际阅读名著的能力。
第二章:《西游记》基本信息介绍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2.2 教学内容作者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角色介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图片展示法:展示《西游记》中的角色形象,增强学生对角色的认识。
第三章:《西游记》主题思想探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领悟《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
3.2 教学内容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代表的思想内涵。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悟思想内涵。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西游记》主题思想的见解。
第四章: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4.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2 教学内容介绍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享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经验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阅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第五章:名著阅读实践5.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阅读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5.2 教学内容布置《西游记》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阅读。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5.3 教学方法作业法:布置《西游记》阅读作业,督促学生完成。
阅读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其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佛教、道教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教学重点:了解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西游记》的背景。
2.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主要角色性格特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佛教、道教思想。
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分析《西游记》的语言特色、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具体情节和角色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阅读选段的感悟和分析报告。
3. 课后阅读其他古典名著的读后感。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或学生读本。
2. 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动画片等。
3. 参考资料:关于《西游记》的研究书籍、论文等。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1)介绍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讲解《西游记》的创作动机和意义2. 第二课时: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1)阅读选段,引导学生关注角色形象(2)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角色的性格特点3.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1)讲解《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2)探讨佛教、道教思想在《西游记》中的体现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分析《西游记》的语言特色(2)讲解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典名著,提高文学素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通过阅读选段,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阅读《大闹天宫》选段,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阅读《三打白骨精》选段,分析唐僧的性格特点。
4. 第四课时:阅读《高老庄》选段,分析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5. 第五课时:阅读《沙僧》选段,分析沙僧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特点及角色性格。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选段,分析角色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角色性格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情节,揭示作品主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西游记》作者、背景、角色性格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阅读材料。
2. 相关文献:介绍《西游记》的研究成果,拓展学生视野。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第二课时:阅读《大闹天宫》,分析孙悟空性格。
3. 第三课时:阅读《三打白骨精》,分析唐僧性格。
4. 第四课时:阅读《高老庄》,分析猪八戒性格。
5. 第五课时:阅读《沙僧》,分析沙僧性格。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3. 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
4. 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多样性思考。
八、教学拓展2. 开展《西游记》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西游记》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版本等。
2. 把握《西游记》的主要内容,理解其象征意义和寓意。
3. 了解《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情节。
3. 《西游记》的象征意义,如对人性的探讨、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等。
4.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西游记》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四、教学步骤:1. 介绍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概述《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西游记》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阅读《西游记》第一至第五回,了解故事情节。
2. 写一篇短文,分析《西游记》中的一个象征意义或寓意。
第二章:《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一、教学目标:1. 认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2. 分析《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二、教学内容:1.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2.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和塑造手法。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分析唐僧的形象特点和意义。
2.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和意义。
3. 分析猪八戒的形象特点和意义。
4. 分析沙僧的形象特点和意义。
5. 总结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阅读《西游记》第六至第十回,了解其他人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分析《西游记》中一个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西游记》中的情节安排一、教学目标:1. 理解《西游记》中的主要情节,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
2. 分析《西游记》中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4.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特点。
2. 第一至第五回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
3.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及其意义。
4. 唐僧“西天取经”的缘起和初期经历。
5. 猪八戒和沙僧的加入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内涵。
2. 学会欣赏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和人物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角色性格,探讨作品主题。
3. 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段,提高阅读能力。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古典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第一至第五回,了解作品基本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亮点。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及其意义。
2.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练习2.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作品主题。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唐僧“西天取经”的缘起和初期经历。
2. 分析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们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所蕴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民间传说。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西游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过程方法:(1)思路: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凝思《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明主题析写法—作练习(3)活动: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五、教学时数:5-6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远望《西游》导入语:(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1.简介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他的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到他的父亲以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时,家境已十分困窘了。
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载,吴承恩“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向他“乞言问字者恒相属”。
《天启淮安府志》又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是,这样一个有杰出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却不得志,科举场上,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
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他一生著述很多,诗、文、词皆备,但多已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集辑的《射阳光生存稿》四卷。
解放后出版了近人刘修业重新辑校的《吴承恩诗文集》。
2.《西游记》全书的内容概括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3.《西游记》的结构共一百回。
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包括“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八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由于它们的主人公都是孙悟空,所以又被紧紧地串联起来,给人以完整连贯的印象。
)4.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5.总体概括: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师结:奇、妙、好等。
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师结:(情节人物环境)第二课时:走进《西游》西游故事会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
请看大屏幕!过渡语: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师引导: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2)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
因为它很曲折、生动。
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
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
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
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
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他们之间有仇。
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
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第三课时:学习本书两篇节选《美猴王》《孙悟空一调巴蕉扇》第四课时《西游》人物辩论会过渡语: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师引导: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
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
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
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师引导: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
可以评一评论一论。
(显示四人剧照。
)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
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请用下列格式整合自己想说的话:“-------本来是--------,后来-------------我认为他(她)是个------------------又------------------的人,能从-------------------中看出。
”孙悟空师引导:(1)我最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
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2)他还聪明机智。
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
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
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
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
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
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
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师引导:(1)我喜欢猪八戒。
因为他能吃苦。
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2)他强硬。
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3)勇敢、单纯。
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
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
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师引导:(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
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
”一心向佛。
(对。
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2)我不喜欢他。
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
哪位同学举个例子?(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
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过渡语: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师结:《西游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诙谐幽默。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即是成功地创造了小说的主人公-------和另一个人物----------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个性美。
人物完人金无足赤,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
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生答)师结: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第五课时:凝思《西游》一、明主题过渡语:(1)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
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
塑造孙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过渡语:(2)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师结: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目标。
二、析手法师引导: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阅读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师结:(丰富奇特的想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典型的形象)(优美独特的环境)(冰糖葫芦式的结构)(鲜明深刻的主题)等。
三、质解疑过渡语:(1)大家现在可以说说读《西游记》时的问题了,互相切磋,讨论。
师引导:如,有学生问:“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生:不行,孙悟空他有时管不住自己,一会儿不知跑哪儿去了!生:不行,这么写又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不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人物的性格也得不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