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实验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是学生会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使学生体验到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使学生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材料:

食盐、沙子、面粉、烧杯、搅拌棒、滤纸、铁架台、漏斗等

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去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方法很简单,取一小勺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将食盐换成沙,按照同样的方法做上面的实验;换成面粉,再做一次。为了使实验现象对比明显,这里要使用淘洗干净的沙粒。沙和食盐在水中的变化不同是明显的,面粉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问题——面粉到底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教师要告诉学生两种观察方法,

一是对着光线观察混合物的颗粒,

可以发现水中的面粉颗粒,但不能够看到水中的食盐颗粒。二是静止后观察。

可以发现沙和面粉都会沉降到水底,而食盐不会。这两种观察方法指向溶液的两个特点——(1)溶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2)溶液的稳定性。

接着,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种新的观察,也就是第二个活动,

通过过滤观察面粉、食盐是否溶解于水。这里的过滤实验,学生是第一次操作,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演示,特别是折装滤纸的方法要做示范。将滤纸对折成半圆,再对折成四等分,然后打开成一边为三层、一边为一层的圆锥形体。把圆锥形的滤纸尖端向下,放入漏斗里,然后用手压住滤纸,用水润湿,这样就做成一个过滤器。滤

纸紧靠漏斗内壁,漏斗下端的管口尖端一侧紧靠烧杯的内壁,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使学生能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会做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使学生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

烧杯、搅拌棒、天平、食盐、小苏打、汽水、注射器、胶塞等食盐和小苏打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品,而且比较相似。要研究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要做到两杯水必须一样多(20毫升),每次分别加入烧杯中的食盐和小苏打要一样多,要同时用搅拌棒进行搅拌。实验的过程尽可能科学规范,比如:要等第一份加进去的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了,才能加下一份,直到食盐和小苏打都不能溶解了,再进行纪录比较。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做下面的实验。观察一瓶未开启的汽水,摇晃一下汽水瓶,会有许多气泡;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三分之一管汽水,

再用胶塞封住管口,慢慢的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的往回推,反复2次——3次,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溶解的快与慢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

(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使学生能够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使学生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实验材料:

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方糖等。

这个实验同样是对比实验,前面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对比实验,对怎样控制变量已经掌握了,这个实验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了。

这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一个是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一个是水的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的结果对比是十分明显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使实验尽可能的科学、规范,甚至要注意到指导学生如何投放食盐、如何进行计时等。在使用冷热水做实验时,如果使用的是原来的杯子,要强调把杯子里的溶液倒掉,洗干净,使用热水需强调安全,所以教材上建议用60度的热水。下一组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是模仿着前一组实验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和研究,教材中提示了一些实验中的注意点,这里不再介绍了。最后的吃糖块比赛,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同样强调了活动的规范性。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2.使学生能够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3.使学生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研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纪录。实验材料:

烧杯、搅拌棒、药匙、天平、食盐等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难使学生着手进行研究,必须把它转化成可操作、可研究的问题。所以这个实验应该重点解决:

(1)一杯水是多少水?(2)何加放食盐?(3)如何进行称量和纪录?引导学生制定出研究计划。首先这一杯水最好全班统一定为100毫升;每份盐也要一定,称量每份5克或10克。或者是用一样的药匙进行投放食盐,但要控制每勺放入的要一样多;溶解时一定要溶解完第一勺,再放第二勺……直到不能

溶解了为止,,数好一共放了几勺,最后不能溶解的那勺不能算。然后称称这些勺的食盐共多少克。如果学生都是按规范操作的,各组的结果应该非常接近,学生就有可能注意到溶液的“饱和”状态,甚至可能形成“溶解度”的前概念。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3.使学生体验到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

浓盐水、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

这个实验是指导学生做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实验。因为学生是第一次自己使用酒精灯,教材中对酒精灯的火焰分层、点燃酒精灯的方法作了详细说明,强调使用过程的安全,还提示了酒精在灯外燃烧时的应急处理方法。了解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后就可以组装这个实验了,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下面,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面,石棉网上放装有约10毫升的浓盐水的蒸发皿。然后点燃酒精灯,要求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使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

3.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