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毕业设计总说明讲解

合集下载

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1、总说明本方案设计的路线所在地理位置显示出路线在山岭重丘区,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可达69m,沿线地质状况良好。

路线总长1068.77m,起点高程857.00m,终点高程917.00m。

由于地形复杂,沿线共设置6段缓和曲线和7段直线,直线总长549.39m,曲线总长519.38m,圆曲线最大半径设置为90m,最小半径为30m,缓和曲线长度均为25m。

线路平均坡度为6.46%,最大纵坡7.6%,最小纵坡2.9%,最大坡长308.77m,最小坡长173m。

设置竖曲线3个,最大半径为2560.82m,最小半径853.24m。

本团队系某211重点高校道路与桥梁专业研究生,长期从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代做,保证原创,精通毕业设计的各个步骤,讲诚信,从开题报告到答辩竭诚为你服务,专业代做道路和桥梁相关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QQ1761306145,注明毕业设计2、道路等级确定及主要技术指标由初始给定条件中的交通量1500辆/昼夜,查阅文献[1]确定该道路等级为三级,根据山岭重丘的地形查阅文献[1]、[2]、[3]、[4]和[5],找出对应技术标准如下:加宽值 0.8m 1.0m 1.2m 1.4m 1.8m具体设计过程中还要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3、平面设计3.1 设计基本思路3.1.1确定选线方案和控制点由地形图等高线可以看出,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地形高差很大,且高程在850m以上,可以作为山岭重丘区考虑。

再由等高线分布形态,可以将路线沿等高线布置,缓慢上升。

从线路经济性和可能性考虑,线路由起点到终点必须经过一个垭口(高程为926m),故可以将其定为一个活动控制点,线路中线必须达到这一垭口高程,若不能满足最大纵坡要求,则在高差的要求下,采取合适的平均坡度,定出是采取浅挖垭口、深挖垭口还是采取隧道穿越的方案。

3.1.2图上放坡选定合适的纵坡坡度(本方案采用7%)进行放坡,具体步骤是用圆规选取与坡度对应的距离,从起点出发依次与各个等高线相交至垭口附近,记下各交点。

路桥道路工程课程毕业设计

路桥道路工程课程毕业设计

路桥道路工程课程毕业设计一、路线设计1. 确定道路的等级1.1已知条件:交通量:经调查预测,本路建成初期每昼夜双向混合交通组成如下:如下表:(1)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在设计交通量换算中按路侧干扰因素计.(2)一二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按路侧干扰因素计三四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4 辆小客车(3)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所要求的车辆折算系数应针对路段交叉口等形式按不同的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采用相应的折算系数1)1(-+⨯=n r ADT AADT(180212367)*1.5(32449315413243)*2.0297*3.029267248()ADT =+++++++++=辆/日1.3确定公路等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 20 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1(201)(1)7248(1 6.4%)23556/n AADT ADT r --=⨯+=⨯+=辆日,由远景设计年限交通,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该公路为 4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km/h 。

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设计为一级公路:一级服务水平。

1.3.1 确定技术标准注:Ⅰ: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

Ⅱ:确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等的“一般值”和“最小值”应同类项相加。

2.选线2.1.平原微丘地区公路路线特点:( 1 )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º以内;( 2 )微丘,指地形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º以内,相对高差在100以内;( 3 )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具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º以下,沿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4)平原微丘地区地面高度变化较小,有时有较大起伏和倾斜,同时间有水塘、河叉、沟渠等.同时这样的地区往往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密集区.因此,在该地区选线在追求高技术标准的同时除了考虑地形,水文,工程数量,还应该考虑路线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人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使选定线路发挥最大的在哦能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路桥梁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道路桥梁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 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了建设资金来源。

我国广大路桥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可贵、难得的机遇,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积极工作,多做贡献。

现代化公路运输,不仅要求道路能全天候通行车辆,而且要求车辆能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而经济地在道路运行,这就要求路基工程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耐久耐磨的性能。

在路基建设工作中,应全面考虑自然因素与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养护、营运等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道路的工程性质差异很大,因此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质、地貌等条件的不同来分析研究当今道路建设中路基工程的建设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路运输技术发展I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equipment,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work actively to make more contributions.The modernization of road transport, requires not only all-weather access roads to vehicles, but also to a certain degree of vehicle speed, safe, comfortable and economicalto run in the road, which requires road project and durability ofthe wear-resistant properties. In the road construction work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natur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operation and other factors. China nature,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opography, geology, geomorphology, and so on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studies to analyze today's road-building projects in road construc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Keyword: Roads Transport technical Development目录ABSTRACT1 (1)2. (2)2.1 (2)2.2 . (2)2.3 . (3)3. (4)3.1 (4)3.2 (5)3.2.1 方案比选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5)3.2.2 方案比选意见 . (5)3.3 (6)3.3.1 平面设计要求 . (6)3.3.2 圆曲线设计 (6)3.3.3 缓和曲线设计 . (8)3.3.4 组合曲线类型及设计 . (10)4. (13)III4.1 纵断面设计要求 (13)4.2 纵坡设计 (14)4.2.1 最大纵坡 (14)4.2.2 最小纵坡 (14)4.3 坡长的要求 (14)4.3.1 最短坡长限制 . (14)4.3.2 最大坡长限制 . (15)4.4 竖曲线设计 (16)4.4.1 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6)4.4.2 竖曲线各要素计算公式 (18)4.5 平纵组合设计 (18)4.6 路基、桥涵、对路线纵断面的要求. (20)5.横断面设计 (21)5.1 横断面设计方法 . (21)5.1.1 道路建筑界限及用地 (21)5.2 横断面组成 (22)5.3 交通量情况 (22)5.4 横断面要素的确定 (23)5.5 横断面其他组成的设计要求 . (24)5.5.1 路拱形式及横坡度 . (24)5.5.2 路肩横坡度 (24)5.5.3 超高设计 (24)5.5.4 加宽 (26)5.5.5 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27)5.6 路基设计 (27)5.6.1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 (27)5.6.2 路基的类型与构造 . (27)5.6.3 路基填土与压实 . (27)5.6.4 一般路基的设计 . (29)5.6.5 路基的边坡与防护 (29)5.6.6 边坡稳定性分析 . (30)5.6.7 路基排水设计 . (34)5.6.8 路基设计表见路基设计表 (40)5.7 路基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 (40)5.8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41)5.9 横断面设计图见横断面设计图 . (41)5.10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41)5.10.1 横断面面积计算 . (41)5.10.2 土石方数量的计算 . (42)6.路面设计 (43)6.1 路面设计原则 (43)6.2 路面类型的选定 (44)6.3 设计参数和结构层组合设计 (45)6.3.1 路面设计标准 . (45)6.3.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 (47)6.3.3 结构层组合设计 . (48)6.4 路面排水设计 (67)6.5 路面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 (69)结论 (71)致谢 (72)参考文献 (73)1 引言本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路线设计、道路横断面和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道路排水和桥涵方案设计、道路工程量计算等。

路桥毕业设计

路桥毕业设计

路桥毕业设计路桥是指连接不同区域的道路和桥梁,对于城市交通和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路桥毕业设计的内容和重要性。

路桥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的毕业设计课程之一。

在该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设计一座新的路桥,或改造一个现有的路桥。

设计既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

首先,设计师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基础调研。

通过考察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水质、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方案筛选。

然后,设计师需要综合运用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等,进行桥梁结构设计。

这包括桥梁的形式、基础的选择和设计、桥梁的主梁、桥面板、支座等的设计。

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设计师需要计算桥梁受力和变形情况,以确保桥梁在各种情况下的稳定性。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以确保桥梁的耐久性。

桥梁的防腐蚀、防震、抗风等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保养成本,以便做出合理的设计选择。

除了结构设计,路桥毕业设计还需要考虑桥梁与道路、环境的整合。

设计师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要求,确定桥梁的位置和形式,以使得桥梁能够顺利地连接不同区域,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桥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美化等。

总之,路桥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前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合理的路桥设计。

设计既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山科大土木工程(路桥)《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解析

山科大土木工程(路桥)《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解析

每块空心板分摊到的每延米桥面系重力为:
g2
8.879 2 35.025 8
6.598kN / m
3.4.1.3 铰缝自重(第二阶段结构自重)
g3 A3 0.0945 26 2.457 kN / m 故得,空心板每延米总重力为:
中板: g g1 10.634 kN / m (第一阶段结构自重)
1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 初步设计
2.1 工程概况初步分析
本设计中桥梁总跨径 50m,属于中桥,无特殊结构要求和不良地质情 况。
对于中小跨径公路桥,上部结构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 梁式结构。该类结构具有能够就地取材、耐久性好、适应性强、施工方便 等优点。其中,尤以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优势更为明显,预应力技术的采用 大大降低了梁高,提高了跨越能力,使建桥技术和运营质量均产生了较大 飞跃。
6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3.3.2 毛截面的中心位置
S 9425 cm2 Dh s / Ah 2.08cm
3.3.3 毛截面对重心的惯距 Ih=0.0224cm²
3.4 作用效应计算
3.4.1 永久作用效应(恒载)计算 3.4.1.1 空心板自重(第一阶段结构自重)
中板: g1 A1 0.409 26 10.634 kN / m
7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g g2 g3 9.055 kN / m (第二阶段结构自重)
g gi g g 19.689kN / m
边板: gΙ' g1' 12.7922kN/ m (第一阶段结构自重)
g' g2 g3 9.055kN / m (第二阶段结构自重)
g ' gi' g' g' 21.847kN / m

道路桥梁毕业设计总说明

道路桥梁毕业设计总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随着XXX县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建设,城市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该路段内主要是农田耕地和鱼塘,总体地形趋势是北高南低,西低东高。

改建的路段,北至小新寨田房,南至边防检查站,总体为南北向道路,道路全长2Km,线型为一条平曲线。

二、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材《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公路路基设计手册》2.工程造价预算《公路工程造价》.课程教材《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云南省公路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云交基建[2009]386号)《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云南省公路工程概算预算补充定额》(2010版)《价格信息》(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编写)其他本专业书籍、资料。

三、工程设计原则1.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二车道二级公路设计车速 80km/h桥涵设计荷载汽--20 挂--10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涵洞通道的长度满足路基宽度设计要求2.设计标准和规范2.1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微丘区,路线以方向为主导,平面线形三要素中以直线为主;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道桥毕业设计说明书 高速

道桥毕业设计说明书  高速

交通课程设计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1 绪论 (3)1.1 课题背景 (3)1.1.1 公路运输的功能,特点,地位及作用 (3)1.1.2 我国公路现状 (3)1.1.3 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3)1.1.4 设计背景 (4)2 工程及环境概况 (5)2.1 项目建设背景 (5)2.2 公路修建意义 (5)2.3 沿线地形、地质及自然地理特征 (5)2.4 公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7)2.4.1 原始资料 (7)2.4.2 公路等级的确定 (8)2.4.3 各项技术标准范围 (6)3 沿线方案的拟定及比选 (10)4 路线几何设计 (13)4.1 平面设计 (14)4.1.1 直线 (14)4.1.2 圆曲线 (14)4.1.4 纵断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道路线形与景观的协调与配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路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路基横断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路基排水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桥专业,毕业设计说明

路桥专业,毕业设计说明

一内容提要该说明书主要介绍了此设计的整个过程,说明书中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思路、设计依据、设计路段的地质、路线总长度、设计任务、时间、沿线气候及地质等情况,还有各指标的拟定及各部分的计算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

该说明书包括文字说明和计算说明书两部分,主要内容为:路线方案比选、纸上定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涵洞设计、挡土墙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主要参考文献等几个方面。

设计全过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及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下发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毕业设计指导书》为指导,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

二设计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重庆交通大学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资料所确定的位于重庆地区S01243新建二级公路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的路线走向、技术标准、横断面布置及路面结构。

根据平面地形图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有关二级公路的经济实用性的要求,在本次设计中,严格按照交通部有关技术标准,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投资,在技术标准运用上,不片面追求高指标、高标准、因地制宜。

2.设计内容1)路线平面2)路线纵断面3)路面结构4)路基横断面及标准横断面5)挡土墙6)涵洞3设计标准主要技术标准表表1-1主要设计规范如下:1996公路工程基本设计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T00619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 003-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GB 50162-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按二级公路60km/h为设计标准,主要设计见设计指标4方案比选按任务布置后于5月初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图设计,并就方案提出的理由、方案的工程实施条件、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定路线;(1)地形、地物、不良地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文物及环境保护等对路线方案位置和设计的影响。

路桥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路桥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路桥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道路工程设计)路桥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道路工程设计)一、目的和要求(一)目的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技术员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阶段。

学生在学完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以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段公路设计任务,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运用与巩固已学完的技术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发展学生智力,为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作需要打下基础。

(二)要求1、设计中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及查阅补充的必要材料,认真分析研究,拟定设计方案。

经过计算对比,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完成最后的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包括设计图纸,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及设计说明书。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允许同学间相互研究讨论,但不得搬用和抄袭他人的成果。

3、图纸要保持整洁,说明书要有条理,简单明了,计算数据要准确。

4、毕业设计的成果可手抄、手画,也可电脑打印及相应公路设计软件出图。

本次毕业设计一般有下列几方面内容:(1)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2)公路平面设计(纸上定线);(3)“技术标准”中几何指标的选择与计算;(4)公路纵断面设计;(5)公路横断面设计;(6)公路排水及或防护工程设计;(7)路面设计二、毕业设计的步骤、方法和深度(一)技术等级的确定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自然条件等因素,从全局出发,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交通量,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确定公路等级(城市道路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执行)。

需设置辅路(辅道)时亦须论证。

(二)纸上定线1、拟定路线走向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i,用量规开度为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道桥毕业设计总说明版式

道桥毕业设计总说明版式

道桥毕业设计总说明版式国道111线灾害防治工程项目– 1 –说明 S1-2一、扼要说明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1、项目概述本工程是2013年公路路网结构改造计划的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国道111线灾害防治工程。

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公路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路网功能,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的横向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合同段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该地区土地资源、矿产、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公路等级结构不尽合理,高等级公路比重小,密度小,公路网等级低,这就制约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发展绿色养护,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维护好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具有深刻的意义。

实现了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公路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的目标,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本设计为:灾害防治工程。

1.2、设计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2.1、任务依据1、兴安盟公路局《关于2013年国道111线、省道101线、省道203线、省道303线灾害防治工程及安保工程项目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委托函》2、本设计遵照下列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勘测设计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3)、《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4)、《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 5)、《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0)、《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14)、交通部现行的其它《规范》、《规程》、《办法》。

路桥设计图纸总说明

路桥设计图纸总说明

总说明书一、概述(一)总体任务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工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路线平纵横、防护工程、桥涵的布设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工作。

(二)技术标准公路等级:高速(重丘)路基宽度:26m计算行车速度:100km/h极限最小半径:400m一般最小半径:700m停车视距:160m最大纵坡:4%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500m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3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85m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涵洞1/100地震烈度:小于Ⅵ度路基设计标高位置:路基中间线(三)路线概况本设计任务段位于衡阳境内;起止里程桩号为K31+976.28~K38+879.643全长约7km,为双向四车道。

1.经济地理环境本合同段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总体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衡南县车江镇双龙村,经花桥、上龙、振兴、盘古、硫市、终于四合,全长14.00km。

本合同段所经地区主要为剥蚀丘陵地貌,相对高差40~80m。

地势东低西高,地形起伏较大,冲沟发育,植被稀少,冲沟、稻田、水塘相邻而生,多基岩露头,山坡坡度角一般为20~35o 2.地形地貌本合同段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基岩为白垩系紫红色钙泥质砂岩、钙质灰岩及石炭系天壶组灰岩。

3.水文气象本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湿多雨;夏秋多旱,严寒极短,暑热期长。

年平均气温为16.2℃C~17.7℃,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7.9℃。

一年中以7~8月最热,12月~次年2月最冷。

有霜冻和降雪,全年降水量为1325.3~1359.1mm,集中在3~8月,年蒸发量为1452mm,全年无霜期为231~282天。

气候对本路段施工有影响的主要是雨季,路基土方及构造物要不失时机地做好施工计划安排。

沿线水系属湘江水系,地表沟塘密布,水量丰富。

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石类空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等,对工程影响较小4.地层岩性本合同段路线走向与岩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区域稳定性好。

路桥工程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路桥工程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路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路桥工程作为交通运输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路桥工程为背景,运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为实际工程提供了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

二、工程概况某路桥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是一座跨越河流的公铁两用桥梁。

桥梁全长约1500米,宽35米,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路。

工程主要包括主桥、引桥、桥墩、基础等部分。

本工程具有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三、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 确保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2. 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缩短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工,满足建设单位需求。

4. 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5. 环保节能: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2. 施工方法及工艺:针对不同部位的施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提高施工质量。

3. 施工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施工平面布置: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场地利用率最高,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5. 施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6. 施工质量控制: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7. 施工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五、结论本文以某路桥工程为背景,运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高速公路 毕业设计 -总说明

高速公路  毕业设计 -总说明

总说明书一、概述本项目为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该段路线全场长4.50公里,大桥4座,涵洞2 道,互通立交6座,,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二、路线1、平面线形设计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交叉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当地水库的关系,重视路线位置与水库库位的选择,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互通立交与上下高速的关系,更有利方便群众,减小拆迁的干扰。

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内共设8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600~10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

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90米。

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600米,共1处,最大半径100米,共1处。

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459.633米。

其中K18+400~K22+950段为详细设计部分。

2、纵断面线形设计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本路段最大纵坡2.512%,最小纵坡0.418%,最小坡长为331.38米。

5处竖曲线中:3个为凸形,最小半径110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4500米;2个为凹形,最小半径80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3000米。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06
CHAPTER
毕业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采用PPT、视频、模型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
展示方式
包括设计背景、设计理念、设计过程、设计成果及创新点等。
展示内容
07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本次毕业设计选择了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道路桥梁设计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术创新点
设计方案
设计背景
该城市交通拥堵严重,需要建设一座大型立交桥缓解交通压力。
设计目标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现象,提升城市形象。
设计方案
采用多层互通式立交桥结构,包括主线桥、匝道桥和辅道桥等部分。
技术创新点
运用先进的交通仿真技术进行方案优化,提高立交桥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05
CHAPTER
道路桥梁设计案例分析
设计背景
设计目标
设计方案
技术创新点
01
02
03
04
该城市主干道交通繁忙,原有桥梁结构老化,需要进行改造设计。
提高桥梁通行能力,增强结构安全性,美化城市景观。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面宽度30米,双向六车道,中央分隔带宽2米。
运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和施工模拟,优化桥梁结构形式,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项综合性工作,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时间安排

路桥毕业设计说明书

路桥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2本文主要内容 (1)第二章总体设计 (3)2.1概述 (3)2.2设计要素确定 (3)第三章平面设计 (6)3.1选线的基本原则 (6)3.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6)3.3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 (7)3.4平面线形设计 (9)3.5纵断面设计 (12)3.6横断面设计 (16)3.7超高与加宽 (18)3.8土石方计算和调配 (19)3.9横断面图形的绘制 (20)第四章排水设计 (21)4.1路基排水原则和要求 (21)4.2边沟 (22)4.3边沟的作用和纵坡 (22)4.4排水沟 (22)4.5路面排水 (23)第五章路基设计 (24)5.1路基设计的一般原则 (24)5.2路基设计基础资料 (24)5.3边坡稳定性分析 (24)5.4边坡稳定性分析(电算) (29)5.5挡土墙设计 (29)5.6挡土墙软件计算 (34)第六章路面设计 (35)6.1基本资料 (35)6.2沥青路面设计 (35)6.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43)6.4方案比选 (51)第七章涵洞设计 (53)7.1涵洞布设要求 (53)7.2涵洞位置确定 (53)7.3涵洞类型选择与计算 (53)7.4设计成果 (54)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及概预算文件编辑 (55)8.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55)8.2概预算文件编辑 (59)附录 (62)参考文献 (81)外文资料 (82)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版高速公路连续梁桥毕业设计说明书

最新版高速公路连续梁桥毕业设计说明书

高速公路连续梁桥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本设计为(64+2×113+64)m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此桥为高速公路单室,三车道,四跨公路连续梁桥。

桥面宽度为12.75m,桥底宽7m。

支座处梁高为7m,跨中处为3m,按1.6次抛物线变化;底板厚度支座处为0.8m,跨中为0.4m,厚度线性变化;腹板厚度支座处0.7m,跨中处0.4m,线性变化。

桥轴线为直线,采用2%的横坡设计,不设置纵坡。

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主梁采用挂篮悬臂对称施工,边跨采用满堂支架就地浇筑施工法,合龙方案为先边合龙再中合龙。

本设计主要采用桥梁博士 3.0分析软件来进行结构内力分析计算,期间也用了Autocad 和Excel进行辅助设计。

全桥上部结构共分为112个梁单元,定义有51个施工阶段。

本设计的顺序是在CAD中画好各个截面,导入桥梁博士完成桥梁建模。

并把每个毛截面的特性和内力以文本的形式输出。

对荷载进行简单组合,把自重内力与移动活载内力进行组合用来初步估算纵向预应力钢筋束量。

运行桥梁博士数据计算,根据估算的预应力钢筋束在桥梁博士中调束,最后以文本的形式输出桥梁的预应力损失和各个次内力的数据。

最后进行运营结构验算,包括主力组合、附加力组合和抗裂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验算包括主力组合和主力+附加力组合,要确保每种组合应力不超过容许值,设计才能通过。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悬臂浇筑施工;设计;AbstractThe design for the (64 +2 ×113 +64) m highway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design , this highway bridge is a single room, three -lane , four-span continuous girder highway bridges . Deck width 12.75m, bridge bottom width 7m. Bearing beam at a height of 7m, the span at mid is 3m, by 1.6 times parabola ; the plane at back thickness at the support of 0.8m, cross for 0.4m, thickness varies linearly ; web thickness bearing at 0.7m, span at 0.4m, linear. Bridge axis is a straight line, using a 2% cross slope design, do not set the longitudinal slope . Design load for the highway - Ⅰ. Cradle cantilever beam with symmetrical main construction , side -situ pouring across adopt Trestle construction method , closure plan for the closure and then the first side closure .This design uses Dr. Bridges 3.0 analysis software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 also used during the Autocad and Excel aided design . Ministry of full bridge girder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112 units , there are 51 definitions construction phase .The design is in the order of the CAD drawing the various sections, the import is completed , Dr. bridge bridge modeling .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forces the output of each section of the hair in the form of text. For simple load combination , the weight of internal forces and moving live load force combined to preliminary estimates the amount of longitudinal prestressing tendons . Dr. Run bridge data calculation , based on estimates of prestressing tendons , Dr. bridge beam tuning in , the final form of text output bridge prestressing loss of secondary forces and various data . Finally, the operational structure checking, including the main mix, a combination of additional forces and crack combinations. Carrying capacity limit checking the main mix and the main and portfolio includes additional force to ensure that each combination does not exceed the allowable stress values .Than the designed can be passed.Keywords : prestressed concrete ; bridge ; cantilever casting construction ; design ;目录第1章绪论 (1)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1)1.2 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3 施工工艺 (1)1.3.1 施工特点 (1)1.3.2 施工顺序 (2)1.3.3 设计流程 (2)第2章整体设计说明 (4)2.1 设计的基本资料 (4)2.1.1 主要技术指标 (4)2.1.2 所用材料规格 (4)2.2 截面尺寸的拟定 (5)2.2.1 梁高的拟定 (5)2.2.2 腹板总厚度的拟定 (5)2.2.3 底板厚度的拟定 (6)2.2.4 截面尺寸的最后拟定 (6)2.2.5 截面尺寸图 (6)2.3 主梁的施工分段 (7)第3章桥梁建模 (10)3.1 桥梁博士3.0的简介 (10)3.2 利用桥梁博士建模 (10)3.2.1输入单元信息 (10)3.2.2 输入施工阶段信息 (12)3.2.3 输入使用阶段信息 (12)第4章主梁结构内力计算 (16)4.1 主梁恒载内力计算 (16)4.1.1 毛截面几何特性 (16)4.1.2施工时的荷载 (16)4.1.3 所用二期恒载 (17)4.1.4 计算模型 (17)4.1.5 恒载计算结果 (17)4.2 活载内力计算结果 (20)第5章预应力筋的估束和布置 (27)5.1 预应力筋的估算原理 (27)5.2 预应力筋的估算 (27)5.2.1组合最不利荷载 (27)5.2.2 估算预应力钢筋 (29)5.3 预应力筋的布置 (35)5.3.1 CAD模型中钢筋图的布置 (35)5.3.2 桥梁博士模型中钢筋图的布置 (35)第6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预应力计算 (37)6.1 预应力损失计算原理 (37)σ计算 (37)6.1.1 管道摩阻损失11σ计算 (37)6.1.2 锚头变形损失12σ计算 (37)6.1.3 温差损失13σ计算 (38)6.1.4弹性压缩损失14σ计算 (38)6.1.5 钢筋松弛损失15σ计算 (38)6.1.6 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166.2 有效预应力值计算 (39)第7章次内力的计算 (43)7.1 收缩、徐变次内力 (43)7.2 温度次内力 (49)7.3 支座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次内力 (52)第8章截面验算 (56)8.1 内力组合与截面验算 (56)8.1.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 (56)8.1.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 (56)8.1.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长期效应组合 (57)8.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正截面验算 (57)8.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66)8.3.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理论 (66)8.3.2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验算 (67)8.4 挠度验算 (74)第9章主要工程数量估算 (76)9.1 混凝土用量估算 (76)9.2 预应力钢绞线用量 (76)9.3 锚具用量估算 (77)毕业设计总结 (78)致谢 (79)附录 (81)附录1 毕业实习报告 (81)第1章绪论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由于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速度高很多,所以其设计规范比较严格。

大学毕业设计_中南大学_桥梁毕业设计说明

大学毕业设计_中南大学_桥梁毕业设计说明

第一章基本资料该公路建成后,将与整个重庆市以及相邻的四川省的公路网相连,形成该地区的公路主骨架和快速通道,改善该地区的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有力地支援重庆东部落后地区的工业建设,为三峡工程提供交通保障,从而推动三峡库区乃至整个重庆市和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1.1.1 地质条件本地区于长江上游,地质条件比较好。

地质条件为:亚粘土,部分分布,厚度3~4m;强风化砂岩,全场分布,厚度8~10m;弱风化砂岩,全场分布,厚度6~10m;弱风化断层角砾岩,部分分布,厚度3~4m;变质砂岩以及弱风化片岩,分布至探测深度。

1.1.2 水文条件根据水文站多年历史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该桥桥位处三百年一遇水位为2.80m。

测时水位为0.2m,最高通航水位1.92m。

该地区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为1465.1mm、最大年为2121.7mm、最小年为940.3mm,丰、枯年降水量之比为2.26。

其中3~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9%,主要降水量为春雨、梅雨和台风雨。

而流域的大洪水主要由春雨和台风雨所形成。

该地区的平均蒸发量为1471.4mm。

1.1.3 气象条件本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温暖湿润。

多年平均气温为18.0℃,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4.2℃(七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4℃(一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5℃(1966年8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为-8.2℃(1967年1月16日)。

平均水气压为17.3hpa,平均相对湿度为76%,平均风速为1.3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4.0m/s。

1.2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2、桥梁宽度:全桥采用双向6车道,由两幅独立的梁组成,每幅梁宽为:0.5 m (外护栏)+11.25 m(3行车道)+0.5 m(内侧护栏),共计12.25m。

全桥宽25.5m。

3、坡度:左侧纵坡2.415%,右侧纵坡 2.3561%,横坡2%4、截面形式:变截面箱梁5、材料:①砼:梁体砼标号 C50封端砼标号 C50墩台砼标号 C30②钢筋:纵向预应力钢筋采用12-7Φ5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1860MPa),普通钢筋采用HPB335钢筋,③锚具: OVM型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选用与之配套的YWC型千斤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说明一、基本资料本合同段为丽攀高速公路B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6+919.460,全长6919.460米,全段无断链。

1、任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及所给的参数,计算得到的远景预测年平均交通量为50473辆,按规范选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结合所给定的地形图采用设计车速80Km/h。

整个路段的最大纵坡不大于5%,同时为满足纵向排水的需要,纵向坡度不低于0.3%—0.5%,路基的宽度为24.5m,中间带宽度3m,行车道宽度2×7.5m,硬路肩宽度2×7.5m,土路肩宽度2×0.25m。

最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2、文件编制文件编制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又件编制办法》(交通部19%年1月)(本册文件组成仅列出本次设计所涉及篇幅)。

3、设计标准与依据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设计荷载路面标准轴载 Bzz-IOO KN桥涵计算荷载公路一I级。

设计洪水频率1/100特大桥 1/6504、路线为公路主线,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等进行设计。

主要技木标准、规范:(1)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2)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3)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4)JTG D80-200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5)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6)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7)JTJ 018-9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8)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9)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10)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1)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12)JTG D61-200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13)JTJ 024-8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14)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15) JTG BO1 -2014 公路工程技木标准5、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区域地质1 ) 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和地表调查,拟建公路通过地段分布地层共3单元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昔格达组泥岩及粉砂岩(Q1l)、基底为晋宁期花岗岩(γ),地层特征及分布分述如下:①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黄灰色,浅黄色,主要有强风化花岗岩颗粒及粘性土组成,含10%左右强风化及弱风化花岗岩小块石。

表层见有植物根系,干~稍湿,可塑~硬可塑,厚度1米。

②昔格达组泥岩及粉砂岩(Q1l):系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

泥岩为灰黄色,由粘土矿物组成,薄层状,具水平层理。

粉砂岩为灰黄至青灰色,由粉质砂粒组成泥质胶结,厚层状,层理不明显,泥岩与粉砂岩呈互层状产出,两者都为半成岩状态,都为极软岩。

厚度2米。

③晋宁期花岗岩(γ)强风化花岗岩:黄灰色、浅黄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云母次之,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部分矿物已风化蚀变,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见铁质薄膜充填,岩石较破碎,风化差异较大,岩芯呈碎块状及砂状,块状岩芯手捏可碎,承载为较高,是良好的路基及支挡结构基础持为层该层为场地内下伏基岩,分布于整个场地。

拟建公路走廊范围内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各地层设计参数建议值(2 ) 气象、水文该自然区划属于西南潮暖区(Ⅳ4),气候属亚热带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根据水文气象资料统计结果,主要气候特点具体表现如下:1)年平均气温21.8℃,最热月份为7月,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为23.2℃,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1.1℃。

2)降雨雨季中的降雨量平均占全年降雨量的95.5%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1638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000毫米。

雨季一般从每年的3月下旬开始,在9月底结束,长达半年。

雨季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1%。

年蒸发量1400~1600mm,潮湿系数大于1。

年内暴雨较集中的时间为5~9月份3)风季一般出现在2~4月份,风向多为偏南风,风为不等,风速小则1~2米/秒,大则常达到大风标准。

年平均风速1.50米/秒,年最大风速18.30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7天。

4)水文地质:地下水埋藏较深,对道路无影响6、占用土地情况公路用地范围内,都为占用土地。

7、新技术采用及计算机运用情况设计图纸 80%计算机化,使用CAD软件,纬地道路设计系统二、路线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根据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确定如下设计原则:1)在路线布设时,符合本区域公路网规划的要求。

2)高速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线形设计组合所考虑的因素应周全,以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

3)路线布设时充分体现“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当地交通现状、沿线乡镇规划的具体情况,少占良田好地,既要连接所经地区的重要城镇,又不能造成大量的拆迁,影响沿线群众的正常生活。

4)能较好的照顾了路线与地方规划的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总之,本路段路线布设时坚持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了安全、环保、景观新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认真贯彻“一个确保”、“两个灵活”、“三个协调”的原则,即:从根本上确保行车的安全;灵活应用技术指标和灵活结合沿线条件;以及公路线形自身的协调,线形与结构物的协调和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按照要求,全线技术标准按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执行,设计车速80km/h,根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执行。

其主要技术指标及指标执行情况如下表丽攀高速公路B合同段6919.460公里,本合同段起始点与公路清延线相接。

3、路线布设路线设计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的规定执行,结合地形、地质、工程量、拆迁赔偿、环境保护等具体问题进行路线平纵面布设。

本路段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较多,一般情况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另外因适应地形采用了S型平曲线。

以上平面线形设计均满足《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

本设计中路线设计部分均为设计任务书所提供。

本路段纵坡设计时尽可能结合地形使填挖方相对平衡,减少弃方。

4、路线控制点本合同段起点桩号 K0+000,终点桩号K69+919.460,全长6919.460米。

主要控制点桩号 K2+454.936 K3+526.704 K4+854.614 K5+870.2015、本合同段主要技木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表三、路基部分说明书1、设计标准按JT GBO l-2014《公路工程技木标准》确定路基设计标准。

路基全宽为24.5米,其中行车道 2×7.5米,中间带3米 (其中左侧路缘带 0.5米,中央分隔带2米),硬路肩2×2.5米,土路肩2×0.75米。

平面设计线为中央分隔带中心,纵断面设计线为中央分隔带外侧。

正常路拱下行车道横坡为2%,硬路肩横坡为3%。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

2、一般填方路基设计H<8m时,边坡坡率 1:1.51.5;1.5,下边坡率为 1:1.75,上下边坡之间为折线形,设平台1.5m。

3、半填半挖及填挖交界处路基设计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及纵向填挖交界处的路基纵横向不均匀沉降,设计中采用了铺设土工格栅的方法。

当半填半挖段落的纵横向坡度均大于 1.5时,并且段落长度大于 25米时,在路基顶面和天然地面交界面处以下设置两层土工格栅,分别位于交界面(路基顶面)以外15—20米处,沿交界面方向铺筑格栅,垂直方向(横向)设置格栅长度6米,其中深入挖方段1-2米。

当路基处于纵向填挖交界处时,在填挖交界面以下设置两层土工格栅,分别位于路基项面以下15米、20米处,沿交界面方向铺筑于路基范围的土工布,垂直方向(纵向)设置格栅长度60米,深入挖方段1-2米。

同时为保证路基稳定,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盲沟。

并与挖方路段纵向盲沟相联接。

4、陡坡路基设计陡坡路堤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设计。

当地面横坡陡于 1.5时,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 1-2米,阶面设置向内倾斜 4%横坡。

5、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边坡坡率主要根据岩层产状与路线关系、岩体力学性质和开挖高度确定。

当挖方高度大于8米时,在8米处设置1.5米宽边坡平台,向外倾斜 4%横坡。

浅填低挖段路基设计采用流线形的路基横断面,土质和软质岩石挖方边坡的坡脚、坡顶,以及路堤路肩、坡脚应取消折角,采用贴切自然的圆弧过渡。

设计中未划分相应的具体段落,施工时应结合地质情况和施工信息,进行动态设计。

6、特殊路基7、清表碾压(1)清表碾压下沉量按h=15cm计算,当路堤高小于80厘米时,原地压实度应达到96%,如原地面处于潮湿地段,应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压实度。

(2)穿越水田段,清除水田内耕植土,换填开山石渣。

8、路基填筑(1)路基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良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角砾)石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材料(应充分利用路段内较丰富的矿渣碎石)。

自路基顶面向下80厘米范围内要求填筑碎石土、碎砾土及山皮土,碎石含量要求大于25%,对路基填筑的远运土要求 CBR值大于 80路基填筑前必须进行室内试验。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详见下表路基压实度(重型)及路基填料最小强度注:台后填料的路基压实度要求达到98%,在设置土工格栅的路段,土工格栅层8厘米厚范围内路基填料粒径不大于6厘米。

(2)路堤填筑时必须分层,每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

(3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堤两侧各超宽填筑 50cm,一并压头,最后削坡成设计宽度。

(4 )路基填实结合部、路基填土小于 1.5米的路段及土质挖方段,应在路基顶面以下80厘米范围内全部换填透水性材料,保证无原状土。

9 、土方调配土石方调配中,填方为压方,挖方、利用方、借方、弃方均为自然方,土石方计算时自然方与压方的换算系数按石方 0.92、普通土 1.16、硬土 1.09,填方总数量包含路基填前清表、碾压沉降土方,并已扣除路基换填透水性材料及台后换砂的数量,土方表中不包含横、纵向挖台阶数量,清表土不参与调配,作为弃方填筑在填方两侧坡脚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