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周练试卷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第四次周练试题word版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第四次周练试题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d58d742f60ddccda38a0d9.png)
A.I1=I2, U1=U2 B.I1=I2, U1<U2 C.I1>I2, U1=U2 D.I1>I2, U1<U2
6.电阻触摸屏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上已普遍使用,当手指在触摸屏表面施以一定的压力时,触摸屏通过分别识别触摸点的水平与竖直位置,从而确定触摸的位置.
(1)其工作原理利用了在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就越 __ 的规律.
(2)以竖直方向为例,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摸时,触摸点P将电阻丝分为上下两部分,设上部分电阻为R1,下部分电阻为R2,结构可等效为如
表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______。(均选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
3.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如图12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____Ω;将A和B并联后
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A。
4.学校实验室有一只标有“10Ω1A”的指示灯和一只标有“20Ω1A”
为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A. 2.5Ω~10ΩB. 0Ω~20Ω C. 2.5Ω~20ΩD. 0Ω~10Ω
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路中电压表V1的示数为10伏特,电压表V2的示数为6伏特;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1安培,且当电阻R2与R3对换位置后,电压表V1、电压表V2、电流表 A三表的示数均不发生改变,则( )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周周清试卷3.docx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周周清试卷3.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ed48088eefdc8d377ee32aa.png)
2019-2020 年九年级物理周周清试卷3学校班级姓名题号一二三四分值一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45分)1、干泥土的比热容是 0.84 × 103 J/(kg ·℃ ) ,一筐干泥土,倒掉一半,筐内剩下干泥土的比热容是。
水的比热容是 4.2 × 103 J/(kg ·℃ ) ,它的物理意义是。
2、汽车散热器等制冷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 5kg 的水,在温度升高1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____________J。
若使相同质量的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较多,这是因为它的大。
[ 已知c水 =4.2 ×10 3J/ (kg·℃) ]3、火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擦燃,前者是通过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4、在防范甲型 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上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______0C,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5、如右图所示 ,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 ,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小。
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 _________液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 5分共 35分)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0 ℃的冰内能为零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D.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8、春天常有寒潮来临,在寒潮来之前,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冻坏,傍晚往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样,夜间秧田温度不致降低太多,秧苗不会冻坏,这主要是利用不的哪一特性()A 、吸收热量多B、比热较大D、密度较大 D、水善于传热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物体的内能为零B、通过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是一回事D、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比热容增大10、质量相同的两球,已知甲球比热是乙球比热的 2 倍,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吸收热量的2 倍,那么甲球升高的温度与乙球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 .1:2 B、 1:1 C. 2:1D、 1:41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 、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12、如图 3 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是()①冬天,搓手会让暖和哈气取暖②冬天,嘴对手得烫手③炒菜时,铁锅热④水蒸气把软木塞冲手变开时,温度会降低A.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①④13、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C.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D.热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三实验题( 10 分)14、小明发现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装水,同样一节课下来热水变凉的程度不同,他猜想不同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不一样。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10周周考考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10周周考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5e2bcb910ef12d2bf9e717.png)
一、单选(每题2分,共32分)2、如下四个选项表示四个不同的量筒,每组数字前面的是量筒的最大刻度值,后面的是量筒的分度值,要想一次并尽可能准确地测出密度为0.8×103 kg/m 3的100 g 酒精的体积,应选用合适的量筒是: A.50 mL ,5 mL B.250 mL ,5 mL C.100 mL, 2 mL D.400 mL, 20 mL 3、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B 、C 三种物质的密度ρA 、ρB 、ρC 和水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4、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5,体积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 、 5∶2 B 、 2: 5 C 、9∶10 D 、 10∶9 5、图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A B C D 6、身高160cm 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7、使重10N 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所用拉力是2N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12N B 10N C 8N D 2N 8、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 A .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B .立即匀速下落 C .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 D .由于惯性,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9、自行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因为A 、运动快,所以惯性大,难以停下来B 、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以停下来C 、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D 、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以停下来10、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11、从手中推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它受到的力是:A. 重力和推力B. 重力C. 冲力D. 惯性力12、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1.8mB 、九年级男生的平均体重约为600NC 、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天津市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300km/hD 、按照国家规定,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控制在18℃13、如图5-1-5所示,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 稍微向右水平移动,则A 对桌面的压力F 、压强P 的变化情况是A 、F 变大,P 变大B 、F 不变,P 变大C 、F 变大,P 变小D 、F 不变,P 变小14、用撬棒撬石头时,如果先后用大小相等的力沿着图4中所示的方向作用在撬棒的一端A 点上,则A .F1最容易把石头撬起B .F2最容易把石头撬起C .F3最容易把石头撬起D .F4最容易把石头撬起15、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铝制实心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克、130 克、170 克,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 .甲最大B .丙最大C .一样大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6、如图所示,有五块完全相同的砖以三种形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周周清试卷2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周周清试卷2](https://img.taocdn.com/s3/m/e179e922227916888486d7d9.png)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周周清试卷2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1.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其中②、③、⑤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2.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可以活30d,若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3~4d,因此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人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留一小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
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的.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某厂生产的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作为工作物质.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就会___________,流到冷凝器里就会__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使冰箱的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图1)(图2)(图3)(图4)4. 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_。
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形成的。
5.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2019-2020年九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物理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d87204b90d6c85ec3ac6fa.png)
2019-2020年九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物理试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质量不同的运动物体,质量大的动能一定大B . 只要物体发生了形变,它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C. 同一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D. 日夜奔流的河水只有动能没有势能。
2.下列实例中,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 )A.水平赛道上飞驰的赛车B.戏水者从高处飞速滑下C.打桩机将重锤举在高处 D .张弓待发时被拉开的弦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能一定不变,机械能可能改变B 、动能一定不变,机械能一定不变C 、动能可能不变,机械能可能改变D 、动能可能不变,机械能一定不变4.如图1单摆,分析错误的是 ( )A .单摆在A 点具有最大动能B .单摆在B 点势能最小C .单摆从B 荡到C 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D .如果没有能量损失,单摆将一直荡下去5.如图2,一小孩从公园中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对于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B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6.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大小只与物体温度有关B .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7.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飞向远地点运动时()A.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B.动能增大,势能减小C.动能和势能都增大 D.动能和势能之间不发生转化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 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D. 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10.2001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二号”宇宙飞船载人舱按时返回地面指定地点.“神舟二号”载人舱在下落到地面附近时,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做匀速运动,则载入舱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它的 ( )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内能增大B.动能不变,势能增大,内能减小.C.动能减小,势能下变,内能增大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内能不变11.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内能增加C.内能、温度都不变 D.内能增加,温度升高12.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B. 挂在树枝上的苹果,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量C. 一根弹簧具有弹性势能D.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静止的物体没有能二.作图题及计算(40分)1.画出使杠杆OABC平衡的最小动力和该动力的力臂。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周测物理试卷(11.2)(解析版)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周测物理试卷(11.2)(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5dfd8dfd0a79563c1e72d1.png)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周测物理试卷(11.2)(解析版)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0分)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大小,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选填“左”或“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F1,B点处挂上l个钩码,做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 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作用的影响.(5)小明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丁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2.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有关.(3)有两个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它的机械效率.3.小明同学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时,提出了下列猜想:A.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与斜面的长有关;D.与物体受的重力有关.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如图所示的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表中①③两次实验所用斜面是相同的),设物体在斜面上均做匀速直线运动(1)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P、Q处填上适当的数据.(2)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填写字母A、B、C或D).(3)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值越.(4)若要验证猜想D,应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不改变.4.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 求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明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h2<h3.(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当下落高度一定时,.(3)比较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选填:“有关”或“无关”).(5)小球在下列过程陷入沙面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能,陷入沙中后到小球静止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能.5.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小明量取了食用油和水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如图所示,老师发现两种液体体积一样多,就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小明的错误是:.小明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2)加热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选填“高”或“低”).(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选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4)实验表明,(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6.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1)为了验证猜想,小华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2)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25℃,油的温度达到30℃,由此可得油的比热容为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7.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点处,在B点施加力F1=3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撤去F1,在B点施加F2时,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3Pa.(OB=3OA,g取10N/kg)(1)画出F2的力臂.(2)求合金块的质量.(3)求F2的大小.8.王大刚同学和家人在郊外野餐,用木炭烧水.铁锅内装有5kg水,把水从18℃加热至98℃,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如果木炭的热值为3.4×107J/kg,它燃烧放出的热有10%被水吸收.求:(1)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2)在这个过程中用掉多少木炭.9.如图1所示××型汽车,下表列出有关数据.求:(1)假若该汽车在水平的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请计算该车12min内牵引力所做的功和汽车所受的阻力.(2)若在此过程中,轿车消耗汽油2.5kg,求发动机的效率为多大?10.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100N的物体提升到高处.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在2~3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2)在2~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在0~2s内,拉力总共做了多少功.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石桥中学九年级(上)周测物理试卷(11.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0分)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右(选填“左”或“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F1,B点处挂上l个钩码,做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 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没有经过多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实验没有普遍性.(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3.3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杠杆自重作用的(5)小明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丁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1.1 N.【考点】7U: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分析】(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3)在探究性实验中,应进行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4)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由图读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过支点,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5)首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求得2个钩码的重力,再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求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解答】解:(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杠杆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2)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右端偏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3)小明仅凭一测量就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因为实验次数过少,会导致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改变动力或阻力的方向进行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以避免偶然性.(4)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值为0.1N,指针在3N以下三格处,示数为3.3N.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5)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3.3N×4L=G×6L,解得G=2.2N,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12L=G×6L,即F×12L=2.2N×6L,解得F=1.1N.故答案为:(1)平衡;(2)力臂;右;(3)没有经过多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实验没有普遍性;(4)3.3;杠杆自重;(5)1.1.2.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低;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偏高(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运动状态有关.(3)有两个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摩擦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提高它的机械效率.【考点】F8: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分析】(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动滑轮个数的关系;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物重间的关系;比较1、4次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2)知道弹簧测力计做匀速运动,物体受力才平衡.在提升物体时,不仅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还要克服摩擦力.当静止时读数,则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大.(3)从摩擦的大小方面进行分析,在同等情况下,摩擦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解答】解:(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其机械效率越低;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它的机械效率越高;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可知,两次实验时的效率相同,因此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2)要正确测量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需要做匀速运动.而当弹簧测力计静止读数时,便不会存在摩擦力对拉力的影响,所以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3)两个小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得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摩擦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提高机械效率.故答案为:(1)机械效率越低;机械效率越高;无关;(2)偏小;偏高;运动状态;(3)摩擦;提高.3.小明同学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时,提出了下列猜想:A .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 .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 .与斜面的长有关;D .与物体受的重力有关.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如图所示的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表中①③两次实验所用斜面是相同的),设物体在斜面上均做匀速直线运动(1)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P 、Q 处填上适当的数据.(2)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 B (填写字母A 、B 、C 或D ).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值越 高 .(4)若要验证猜想D ,应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 斜面的粗糙程度 不改变.【考点】F9: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分析】(1)本题求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分别用公式W 总=Fs 、W 有用=Gh 、η=×100%求出;(2)比较①②两次实验可知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两次的机械效率大小不同,从而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小与斜面的摩擦程度有关;(3)根据①和③中的倾斜角可知,斜面倾斜角不同,两次实验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也不同,由此即可得出结论;(4)利用控制变量法,若要验证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就必须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这些量不改变【解答】解:(1)①中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71%;②中的总功为;W=Fs=1.4N×1m=1.4J;(2)由表中①②的实验数据可知: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即摩擦力越小,机械效率越大,故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以验证猜想B;(3)由①中的倾斜角30°和③中的倾斜角45°可知,斜面倾斜角不同而斜面的粗糙程度与所拉物体的重力都相同,斜面的机械效率不同,由此可得:当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值越高;(4)要验证猜想D: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受的重力有关,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物体重力不同.故答案为:(1)71;1.4;(2)B;(3)高;(4)斜面的粗糙程度.4.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 求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明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h2<h3.(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的.(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当下落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比较A、C 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5)小球在下列过程陷入沙面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陷入沙中后到小球静止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点】FR:探究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分析】(1)实验中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铅球重力势能的大小,用到转换法;(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下落高度,实验中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需要保持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改变物体质量;(3)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和运动路径相同,改变下落高度;(4)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运动路径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改变运动路径;(5)动能和势能合称机械能,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答】解:(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2)比较A、B两球,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C球陷入沙深度更大,比较知,C球下落的高度最大,要研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需要保持球的质量一定,所以选择的是A、C两球;(4)比较C、D两球,两球的质量相同,下落高度也相同,两球的运动路径不同,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5)球在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所以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球陷入沙中,与沙子摩擦,最终静止,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答案为:(1)球陷入沙面的深度;(2)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A、C;(4)无关;(5)动;内.5.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小明量取了食用油和水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如图所示,老师发现两种液体体积一样多,就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小明的错误是:没有保持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小明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2)加热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高(选填“高”或“低”).(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更长(选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4)实验表明,水(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考点】GX:探究比热容的实验.【分析】(1)要探究水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应控制水与食用油的质量相等;(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加热结束时,水与食用油温度间的关系;(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与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高的温度低,要使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酒精灯相同,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4)质量相同的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越低,吸热能力越强;(5)根据表格中数据,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热相同,由Q=cm△t将已知条件代入便可得出.【解答】解:(1)由图示实验可知,食用油与水的体积相等,由于食用油与水的密度不同,则它们的质量不同,没有控制食用油与水的质量相等,这是错误的.(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加热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低.(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4)由实验可知,质量相同的食用油与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因此水的吸热能力强.故答案为:(1)没有保持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2)高;(3)更长;大于;(4)水.6.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1)为了验证猜想,小华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20 ℃.(2)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25℃,油的温度达到30℃,由此可得油的比热容为 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考点】GD:比热容的概念.【分析】(1)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方法:控制它们的质量和吸热多少相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控制它们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比较它们吸热多少.温度计读数要先判断零上还是零下,读数时,视线和液柱上表面相平;(2)相同条件加热相同时间,表示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是已知的,根据公式c水m水(t水﹣t)=c油m油(t油﹣t)解方程得出油的比热容.【解答】解:(1)质量相同的油和水,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可以保证不同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知,数值向上是增大的,现在是零上的温度,所以它们的初始温度为20℃.(2)因为Q水吸=Q油吸,所以c水m水(t水﹣t)=c油m油(t油﹣t),代入数据得,4.2×103 J/(kg•℃)×m水×(25℃﹣20℃)=c油m油×(30℃﹣20℃),其中m水=m油,解得c油=2.1×103J/(kg•℃).故答案为:(1)质量;20;(2)2.1×103.7.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点处,在B点施加力F1=3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撤去F1,在B点施加F2时,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3Pa.(OB=3OA,g取10N/kg)(1)画出F2的力臂.(2)求合金块的质量.(3)求F2的大小.【考点】7P:力臂的画法;7N:杠杆的平衡条件;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分析】(1)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求出A点对杠杆的拉力,即为合金块的重力,再利用G=mg求解质量;(3)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杠杆OB长度的一半);分析物体合金块所受的力,画出示意图,合金块受重力、绳子向上的拉力及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可求出其对地面的压力,则等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从而根据示意图列出各力之间的关系,代入数据便可求出拉力的大小;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将已知数据代入,便可求出F2的大小.【解答】解:(1)延长力F2的作用线,然后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OC,即为其力臂L2,如图所示:(2)在B点施加力F1=3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对合金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时合金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G•OA=F1OB,即G•OA=30N•3OA,解得G=90N,。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五周周测物理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五周周测物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540a14531126edb6f1a10ba.png)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五周周测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85%,它的意义是()A.总功中有85%用来克服额外阻力做功B.总功中有15%用来克服额外阻力做功C.总功中有15%用来克服有用阻力做功D.它只做了85%的功2.甲同学用水桶从井里提水,乙同学用绳把掉在井中的桶捞上来,水桶里带了一些水,关于两同学做有用功、额外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提水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B.乙提水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C.甲提水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D.乙提水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3.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J的有用功,100J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A.75% B.66.7% C.33.3% D.25%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大的功率一定大B.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C.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5.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则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和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η分别是()A.W有=500J η=62.5% B.W有=500J η=80%C.W有=800 J η=62.5% D.W有=800 J η=80%6.用相同的两个滑轮组成三种装置: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滑轮组.用这三种装置先后将一重力为G的物体提高h米,其中机械效率最大的是()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D.三种装置都一样7.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D.F1<F2,η1>η28.一滑轮组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物体匀速堤升相同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A.做的有用功减少了 B.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C.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少了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了9.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则()A.使用甲机器一定省力B.使用甲机器做功一定快C.使用甲机器做功一定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如图所示,有一斜面长为L,高为h,现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为G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则下列关于斜面机械效率η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η=×100% B.η=×100%C.η=×100% D.η=×100%11.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0s内将重为4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10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A.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B.F甲做的功小于F乙做的功C.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F乙做功的功率D.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12.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加紧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F1>F2 η1<η2 P1<P2B.F1>F2 η1=η2 P1=P2C.F1<F2 η1<η2 P1<P2D.F1<F2 η1>η2 P1>P2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30分)13.在物理学中,将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对于实际机械,由于的存在,机械效率总10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小刚用力将一桶水从井里提上来,他对做的功是有用功,他对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要提高做功效率,应该.15.小红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做了300J的有用功,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小红做的总功是J,额外功是J.16.利用某机械工作时,动力做的功是400J,其中额外功是100J,动力做的有用功是J,机械效率是.17.如图所示,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960N的重物,所用拉力为600N,物体升高1m;则人做的总功为J,人做的有用功为J,人做的额外功为J,动滑轮重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18.如图所示,某工人用动滑轮往3m高的平台上运沙土,已知沙土的质量是40kg,袋子和动滑轮的总质量是10kg,不计绳重和摩擦.工人匀速拉动绳子时,所用拉力是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19.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上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N.测力计竖直移动的距离S为0.2m,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使用杠杆提升物块的过程中,做额外功的原因之一是.20.如图所示,小王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摩擦不计),分别将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1>G2,则所用的拉力F1F2,其机械效率η1η2.(填“>”、“<”或“=”).2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物体重均为10N,滑轮重均为1N,不计绳重,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是η1和η2,则F1F2,η1η2.(选填“>”、“<”或“=”)22.如图所示,工人通过动滑轮把50kg 的水泥从地面缓缓提升到4m高的楼顶,所用拉力为300N,此过程中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J,机械效率约为.23.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kg的物品吊运到10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g取10N/kg).三、解答题(本题共有6小题,共46分)24.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试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6)如果没有刻度尺,能否测出机械效率?为什么?.25.如图所示是一种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已知在匀速起吊810kg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1)使物体上升5m,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绳端的拉力F是多大?26.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a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无关.(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b所示.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27.小坤家新买的房子在12m高的楼上,装修时为了节省人工、加快进度,小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提升装修材料.小坤爸爸站在地面上用1min时间匀速把100kg的水泥吊到了楼上,所用的拉力是625N.求此过程中:(1)小坤爸爸做了多少功;(2)小坤爸爸的功率;(3)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和有关.(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动力的功率为W.29.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50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F为150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2m,在此过程中(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拉力F所做的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若提升重为1000N的物体,求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xx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桥中学九年级(上)第五周周测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85%,它的意义是()A.总功中有85%用来克服额外阻力做功B.总功中有15%用来克服额外阻力做功C.总功中有15%用来克服有用阻力做功D.它只做了85%的功【考点】机械效率.【分析】总功=有用功+额外功,而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本题机械效率85%的意义可以理解为额外功占总功的15%.【解答】解:机械效率85%,也就是额外功占总功的15%,故选B.2.甲同学用水桶从井里提水,乙同学用绳把掉在井中的桶捞上来,水桶里带了一些水,关于两同学做有用功、额外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提水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B.乙提水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C.甲提水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D.乙提水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分析】从两个同学做功的目的出发,分析哪个功才是需要的有用功.【解答】解:甲同学的目的是提水,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是对桶又不得不做功,则对桶做的是额外功.乙同学的目的是提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是对水又不得不做功,则对水做的是额外功.故选C.3.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J的有用功,100J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A.75% B.66.7% C.33.3% D.25%【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由题知,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大小,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利用效率公式η=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解答】解:由题知,W有用=300J,W额=100J,W总=W有用+W额=300J+100J=400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100%=75%.故选A.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大的功率一定大B.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C.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考点】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功的原理;功率大小的比较.【分析】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使用机械时,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省距离,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解答】解:A、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机械效率大的功率不一定大,故A错误;B、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C、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不知道做功的多少,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不一定越大,故C 错误;D、由功的原理可知,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故D正确.故选D.5.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则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和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η分别是()A.W有=500J η=62.5% B.W有=500J η=80%C.W有=800 J η=62.5% D.W有=800 J η=80%【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h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Gh 求出有用功,根据W=Fs求出总功,利用η=×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答】解: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nh=2×1m=2m,有用功:W有=Gh=800N×1m=800J,总功:W 总=Fs=500N ×2m=1000J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 故选D .6.用相同的两个滑轮组成三种装置: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滑轮组.用这三种装置先后将一重力为G 的物体提高h 米,其中机械效率最大的是(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C .滑轮组D .三种装置都一样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百分比,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所以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尽量减少额外功和增大有用功. 【解答】解: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1)定滑轮提升时滑轮的位置不上升,所做额外功少;(2)动滑轮在提升物体过程中动滑轮随物体一起上升,要对动滑轮提升做额外功;(3)滑轮组对同一个物体提升同样的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而比一动滑轮或一定滑轮做的额外功更多,所以效率更小. 故选A .7.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 )A .F 1>F 2,η1=η2B .F 1>F 2,η1>η2C .F 1<F 2,η1=η2D .F 1<F 2,η1>η2 【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忽略绳重及摩擦,使用滑轮组时的拉力F=(G 物+G 轮),左图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右图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而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据此判断拉力大小关系;两图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由题知,忽略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提升动滑轮做的功,由W 额=Gh 可知额外功相同,又因为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所以总功相同,所以可以得出两图的机械效率相同.【解答】解:∵忽略绳重及摩擦,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1=2,n 2=3, ∴两图所用拉力: F 1=(G 物+G 轮),F 2=(G 物+G 轮), ∵滑轮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 ∴F 1>F 2;∵两图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 ∴做的有用功W 有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W 额=G 轮h∴额外功W 额相同, 又∵W 总=W 有+W 额, 所以总功相同, ∵η=,∴两图的机械效率η相同,即η1=η2. 故选A .8.一滑轮组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物体匀速堤升相同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A .做的有用功减少了B .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C .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少了D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了 【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分析】用滑轮组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有用功相同;由题知改装后的机械效率高,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知道总功减小,而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 由W=Gh 可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 滑轮组改进后提高机械效率,由η=×100%可知:改装后滑轮组做的总功减少,由W 总=W 有+W 额知:改装后利用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减少; 由上述分析得出,A 、B 、C 都错,D 正确. 故选D .9.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则( ) A .使用甲机器一定省力 B .使用甲机器做功一定快 C .使用甲机器做功一定多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考点】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机械效率.【分析】使用机械时,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甲的机械效率大,说明使用甲机械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甲机器的机械效率大于乙机器的机械效率,说明使用甲机械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比乙机器的大,不能说明甲机器省力,也不能说明甲机器做功多,更不能说明甲机器做功快. 故选D .10.如图所示,有一斜面长为L ,高为h ,现用力F 沿斜面把物重为G 的物体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 ,则下列关于斜面机械效率η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η=×100%B .η=×100%C .η=×100%D .η=×100%【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分析】斜面是用来提高物体位置的,有用功等于物体重力和斜面高度的乘积,即W 有用=Gh ;总功等于物体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和斜面长的乘积,即W 总=FS ;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使用斜面时,所做的额外功就是克服物体与斜面摩擦力做的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据此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解答】解:∵斜面的高为h ,物体的重力为G , ∴有用功为:W 有用=Gh , 又∵斜面长为L ,拉力为F , ∴总功为:W 总=FL , 则机械效率为:η==,而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为f , ∴额外功为:W 额外=fL ,则总功为:W 总=W 有用+W 额外=Gh +fL ,故机械效率为:η=×100%=×100%,故D 正确;A 选项中,是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A 错;B 选项中,是有用功与有用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B 错;C 选项中,是有用功与(总功加上额外功)的比值,不是机械效率,故C 错. 故选D .11.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0s 内将重为400N 的物体G 匀速提升10m ,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N .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A .F 甲做的功大于F 乙做的功B .F 甲做的功小于F 乙做的功C .F 甲做功的功率小于F 乙做功的功率D .F 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 乙做功的功率 【考点】功率的计算;功的计算.【分析】由两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利用F=(G 物+G 轮)求拉力大小,根据s=nh 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Fs 分别求出拉力做的功;再根据P=求出两图中拉力的功率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n=2,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 ∴F 甲=(G 物+G 轮)==210N ,W 甲=F 甲S 甲=F 甲nh 甲=210N ×2×10m=4200J P 甲===42W .(2)由图乙可知:n=3,∵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F 乙=(G 物+G 轮)==140N ,W 乙=F 乙S 乙=F 乙nh 乙=140N ×3×10m=4200J P 乙===42W .由以上可得:W 甲=W 乙,P 甲=P 乙. 故选D .12.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加紧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G 1=G 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 1和F 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 1和P 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F 1>F 2 η1<η2 P 1<P 2B .F 1>F 2 η1=η2 P 1=P 2C .F 1<F 2 η1<η2 P 1<P 2D .F 1<F 2 η1>η2 P 1>P 2【考点】功率大小的比较;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分析】由滑轮组的结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由F=G 比较F 1、F 2的大小;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利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提升相同的高度,做额外功相同;而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知利用滑轮组做的总功相同,再根据η=和功率计算公式可比较机械效率和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 【解答】解: 不计绳重及摩擦, 因为拉力F=(G +G 轮),n 1=2,n 2=3,所以绳子受到的拉力分别为:F 1=(G 1+G 轮),F 2=(G 2+G 轮),故F 1>F 2;故CD 错误; 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 额=G 轮h ,W 有用=G 物h ,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 由η=可知,机械效率相同,η1=η2 ;又因为所用时间相同,由P=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P 1=P 2,故A 错误,B 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30分)13.在物理学中,将 有用功与总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对于实际机械,由于 额外功 的存在,机械效率总 小于 10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机械效率.【分析】使用机械时,人们为完成某一任务所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对完成任务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解答】解:(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2)对于实际机械,使用时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由η=×100%可知,机械效率总小于100%.故答案为:有用功与总功;额外功;小于.14.小刚用力将一桶水从井里提上来,他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他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要提高做功效率,应该减小桶重.【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分析】从我们的目的出发,我们必须要做的功叫有用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要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在有用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也可以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解答】解:小刚用力将一桶水从井里提上来,他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提水;他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要提高做功的效率,可减小桶重.故答案为:水;桶;减小桶重.15.小红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做了300J的有用功,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小红做的总功是400J,额外功是100J.【考点】机械效率.【分析】已知有用功,根据就是×100%,可求出总功,然后总功减去有用功得到额外功.【解答】解:∵×100%,∴小红做的总功是:W总===400J,额外功是:W额外=400J﹣300J=100J.故答案为:400;100.16.利用某机械工作时,动力做的功是400J,其中额外功是100J,动力做的有用功是300 J,机械效率是75%.【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分析】使用机械时动力做的功为总功,总功减去额外功即为动力做的有用功,根据η=×100%求出机械效率.【解答】解:因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所以,动力做的有用功:W有=W总﹣W额=400J﹣100J=300J,机械效率:η=×100%=×100%=75%.故答案为:300;75%.17.如图所示,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960N的重物,所用拉力为600N,物体升高1m;则人做的总功为1200J,人做的有用功为960J,人做的额外功为240J,动滑轮重为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由图可知,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n=2,由W 有=Gh 计算有用功,由W 总=Fs 计算总功;由W 额=W 总﹣W 有计算额外功,由W 额=G 滑h 计算动滑轮重; 由η=计算机械效率. 【解答】解:(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2,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1m=2m , 总功W 总=Fs=600N ×2m=1200J ;(2)有用功W 有=Gh=960N ×1m=960J ; (3)由W 总=W 有+W 额得,额外功:W 额=W 总﹣W 有=1200J ﹣960J=240J ;(4)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克服动滑轮重所做功是额外功, 则W 额=G 动h , 所以动滑轮重: G 动===240N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0%.故答案为:1200;960;240;240;80%.18.如图所示,某工人用动滑轮往3m 高的平台上运沙土,已知沙土的质量是40kg ,袋子和动滑轮的总质量是10kg ,不计绳重和摩擦.工人匀速拉动绳子时,所用拉力是 250 N ,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80%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拉力的计算.【分析】从结构图上看出,滑轮为动滑轮,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n=2,(1)不计绳重和摩擦,知道沙土的质量和袋子和动滑轮的总质量,可利用公式G=mg 计算出沙土的重力、袋子和动滑轮的总重力,再利用公式F=(G 轮袋+G 物)计算出拉力的大小. (2)知道沙土的重力和拉力的大小,可利用公式η====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m 沙土=40kg ,m 轮袋=10kg ,g=10N/kg ,∴沙土的重力为:G 沙土=m 沙土g=40kg ×10N/kg=400N ,袋子和动滑轮的总重力为:G 轮袋=m 轮袋g=10kg ×10N/kg=100N , 而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n=2,∴拉力的大小为:F=(G 轮袋+G 物)=×=250N . (2)∵G 沙土=392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80%. 故答案为:250;80%.19.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 上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为 2.5 N .测力计竖直移动的距离S 为0.2m ,物块重G 为1.5N ,物块上升的高度h 为0.3m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90 %.使用杠杆提升物块的过程中,做额外功的原因之一是 杠杆本身有重力 .【考点】杠杆的机械效率;有用功和额外功. 【分析】由图示弹簧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力做的功是总功,克服钩码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摩擦以及杠杆自重做的功是额外功;由功的计算公式求出有用功、总功与额外功,由效率公式求出杠杆的效率.杠杆本身有重力. 【解答】解: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是0.1N ,读数是:2.5N ;所做的有用功为:W 有用=Gh=1.5N ×0.3m=0.45J ;总功为:W 总=Fs=2.5N ×0.2m=0.5J ; 机械效率η=×100%=×100%=90%;使用杠杆提升物块的过程中,由于杠杆本身有重力,需要克服杠杆的重力做功. 故答案为:2.5;90;杠杆本身有重力.20.如图所示,小王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摩擦不计),分别将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 1>G 2,则所用的拉力F 1 > F 2,其机械效率η1 > η2.(填“>”、“<”或“=”).【考点】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分析】由滑轮组的结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1=2,n 2=3;因摩擦不计, 用同样的滑轮组,提升的物重不同,根据F=(G 物+G 动)分析拉力的大小关系;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越多,而额外功不变,根据效率公式η==分析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解答】解:由滑轮组的结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1=2,n 2=3;因摩擦不计, 则所用的拉力F 1=(G 1+G 动),F 2=(G 2+G 动), ∵G 1>G 2, ∴F 1>F 2,∵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周练物理试卷(3.1)(解析版)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周练物理试卷(3.1)(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420b0450e2524de4187e3e.png)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周练物理试卷(3.1)(解析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地球上、能不是来自于太阳.2.、和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3.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根据麦克斯韦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光波(填“是”或“不是”)电磁波.4.光纤和电缆都能够传递信号,其中传递信息的容量大;先被实用到信息传递中的.5.人们使用小灵通在一些建筑物内打电话时,经常会出现信号不好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建筑物.二、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6.下列现象中不能产生电磁波的是()A.电冰箱的电路接通或断开B.正在工作的电铃C.正在工作的电声喇叭D.用木棒不断敲击鼓面7.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B.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波长不同C.频率高的电磁波其波长较长D.电磁波的频率由接收电路的接收装置决定8.下列几个例子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火箭点燃时,升空而起B.给烧杯加热,使杯内水的温度升高C.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D.用锤敲石头,石头和锤都要发热9.下列属于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活动变革产物的是()A.文字的出现B.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C.无线电广播的出现D.印刷术的诞生10.发明电话的是()A.莫尔斯B.爱迪生C.贝尔D.麦克斯韦11.下列各种通信方式中,不属于现代通信的是()A.卫星通信B.互联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C.在战场上的八百里加急D.光纤通信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B.波长越短的电磁波频率越小C.给飞机导航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实现D.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越小13.下列能源中,不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核能14.关于电磁波产生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周围就有电磁波产生B.电磁波就是水波C.电磁波只能在通电导体内传播D.只要有变化的电流,周围空间就存在电磁波15.雷达在搜寻目标时,接收到回波所用时间为 1.2×10﹣4s,则此目标距雷达()A.36km B.72km C.18km D.9km16.无线电波跟光波不同,在于无线电波()A.不能发生反射B.不能通过真空C.具有较长的波长D.具有较低的速度17.下图中电磁波的波谱可以知道的信息有以下几种,其中错误的是()A.电磁波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是有限的B.电磁波是看不见的,大家可以随便使用C.电磁波是连续的,不同频率和波长的波可以使用在不同场合D.电磁波具有能量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8.小明同学在探究“电磁波的特性”的实验过程中,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他先将手机放在真空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罩内的手机,手机(能/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证明.(2)他又将手机放在金属容器(如饼干筒)中,打电话呼叫容器中的手机.这时手机(能/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然后再将手机放在塑料容器或纸容器中,再打龟话呼叫容器中的手机,这时手机(能/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3)根据以上探究活动,你能否解释在建筑物或电梯中,手机有时会接收不到信号或信号较弱的原因?.xx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九年级(下)周练物理试卷(3.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地球上地热、核能不是来自于太阳.【考点】K1:能源.【分析】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水的势能等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能量;核能是地球中核燃料具有的能量.【解答】解:地球上几乎所有能源都来源于太阳能;但是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能量,核能是地球中核燃料具有的能量.故答案为:地热;核.2.语言、符号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考点】DD:信息与信息传播.【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类特有的信息有:语言、图象和符号.【解答】解:叫声、气味是动物常用的信息,而人类拥有一些特有的信息,如:语言,图象,符号.故答案为:语言,符号,图象.3.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3.0×108m/s ;根据麦克斯韦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光波是(填“是”或“不是”)电磁波.【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以及光波是一种电磁波.【解答】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一样,光波也是一种电磁波.故本题答案为:3.0×108m/s,是4.光纤和电缆都能够传递信号,其中光纤传递信息的容量大;电缆先被实用到信息传递中的.【考点】D9:网络通信;DA:光纤通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纤和电缆都能传递信息以及它们的区别.【解答】解:光纤和电缆都能够传递信号,其中光纤传递信息的容量大,电缆是指用于电力、通信及相关传输用途的材料.故本题的答案为:光纤,电缆5.人们使用小灵通在一些建筑物内打电话时,经常会出现信号不好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微波的一些重要特性.【解答】解:电磁波虽然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是电磁波中的微波遇到金属物体,会像光遇到镜子一样地发生反射,小灵通传递信号是用微波.故本题答案为: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二、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6.下列现象中不能产生电磁波的是()A.电冰箱的电路接通或断开B.正在工作的电铃C.正在工作的电声喇叭D.用木棒不断敲击鼓面【考点】D1:电磁波的产生.【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解答】解:电冰箱的电路接通或断开,正在工作的电铃,正在工作的电声喇叭.都有变化的电流,故都有电磁波的产生.故ABC不符合题意.用木棒不断敲击鼓面,是声音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故选D7.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B.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波长不同C.频率高的电磁波其波长较长D.电磁波的频率由接收电路的接收装置决定【考点】D3: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D2:电磁波的传播.【分析】①由公式c=λf可知,电磁波的波速一定,频率与波长成反比;②电磁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解答】解:A、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与光速相等,不符合题意;B、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波长是不同的,符合题意;C、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互成反比例关系,频率高的电磁波其波长较短,不符合题意;D、电磁波的频率是由波源决定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几个例子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火箭点燃时,升空而起B.给烧杯加热,使杯内水的温度升高C.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D.用锤敲石头,石头和锤都要发热【考点】G9: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对物体做功可以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明确能量转化的方向可对选项做出判断.【解答】解:A、火箭点燃时,升空而起,是燃料燃烧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不合题意;B、给烧杯加热,使杯内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用锤敲石头,石头和锤都要发热,是通过做功使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属于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活动变革产物的是()A.文字的出现B.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C.无线电广播的出现D.印刷术的诞生【考点】KD:能源革命.【分析】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第一次:语言的诞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语言使人类描述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得到了大大的改进.第二次:文字的诞生.为了便于交流和长期存储信息,就要创造一些符号代表语言,这些符号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逐渐演变成文字,并固定下来.第三次:印刷术的诞生.使得知识可以大量生产、存储和流通,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第四次: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的应用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提高.第五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处理速度产生了飞跃.【解答】解:A、文字的诞生属于第二次变革产物,故A错误;B、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第五次变革产物,故B正确;C、无线电广播的出现属于第四次变革的产物,故C错误;D、印刷术的诞生属于第三次变革的产物,故D错误.故选B10.发明电话的是()A.莫尔斯B.爱迪生C.贝尔D.麦克斯韦【考点】2R:物理常识.【分析】本题根据对初中物理中几位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识写出答案.【解答】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贝尔发明了电话;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故选C.11.下列各种通信方式中,不属于现代通信的是()A.卫星通信B.互联网(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C.在战场上的八百里加急D.光纤通信【考点】DD:信息与信息传播.【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网络通信等都是现代的通信方式.【解答】解:现代的通信方式有: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网络通信等.而在战场上的八百里加急,是古代的通信方式.故选C.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B.波长越短的电磁波频率越小C.给飞机导航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实现D.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的速度越小【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D3: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D6: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1)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速度保持不变;(2)对电磁波的波长、波速、频率关系的理解,即:c=λf(c是电磁波的波速,λ是电磁波波长,f是电磁波的频率).【解答】解:A、光属于电磁波的一个波段,其传播速度保持不变,所以该选项不正确.B、由公式c=λf(c是电磁波的波速,λ是电磁波波长,f是电磁波的频率)可知波长越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所以该选项不正确.C、给飞机导航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实现,所以该选项正确.D、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速度保持不变,所以该选项不正确.故选C.13.下列能源中,不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核能【考点】K8:太阳能.【分析】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上很多能源都间接来自太阳能,如现在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解答】解:AB、石油和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其来源于太阳辐射,故AB不符合题意;C、水能属于水体运动产生的能量,其来源于太阳辐射,故C不符合题意;D、核能即原子能,是由核燃料聚变或裂变所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没关系,故D符合题意.故选D.14.关于电磁波产生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周围就有电磁波产生B.电磁波就是水波C.电磁波只能在通电导体内传播D.只要有变化的电流,周围空间就存在电磁波【考点】D1:电磁波的产生.【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波是变化的电流产生的.【解答】解:只要有变化的电流,周围空间就存在电磁波,电磁波不是水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D15.雷达在搜寻目标时,接收到回波所用时间为 1.2×10﹣4s,则此目标距雷达()A.36km B.72km C.18km D.9km【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利用公式s=vt,算出电磁波从雷达发出到返回的总路程s,再将s除以2即为目标到雷达的距离.【解答】解:电磁波从雷达发出到返回总路程为s=vt=3×108m/s×1.2×10﹣4s=3.6×104m=36km,则此目标距雷达为s′===18km.故选C.16.无线电波跟光波不同,在于无线电波()A.不能发生反射B.不能通过真空C.具有较长的波长D.具有较低的速度【考点】D6: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无线电波与光波一样,都能反射,也能在真空中传播,具有较高的速度,但无线电波是波长最长的波.【解答】解:无线电波跟光波一样,也能够发生反射,也能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无线电波具有较长的波长.故ABD错误,C符合题意.故选C.17.下图中电磁波的波谱可以知道的信息有以下几种,其中错误的是()A.电磁波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是有限的B.电磁波是看不见的,大家可以随便使用C.电磁波是连续的,不同频率和波长的波可以使用在不同场合D.电磁波具有能量【考点】D1:电磁波的产生;D2:电磁波的传播.【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产生,以及电磁波的传播.【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知: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波是连续的,不同频率和波长的波可以使用在不同场合.在充分享受电磁波带来方便的时候,人们也日益感觉到它的负面影响,当电磁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候,能引起头疼、失眠等不知症状,故不可以随便使用.故选B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8.小明同学在探究“电磁波的特性”的实验过程中,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他先将手机放在真空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罩内的手机,手机能(能/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2)他又将手机放在金属容器(如饼干筒)中,打电话呼叫容器中的手机.这时手机不能(能/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然后再将手机放在塑料容器或纸容器中,再打龟话呼叫容器中的手机,这时手机能(能/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3)根据以上探究活动,你能否解释在建筑物或电梯中,手机有时会接收不到信号或信号较弱的原因?因为建筑物是钢筋结构,电梯相当于金属容器,它们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一些重要特性:(1)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2)电磁波遇到金属会被反射.(3)电磁波遇到绝缘体会穿透.【解答】解:(1)因为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罩内的手机,手机也能收到呼叫信号.(2)因为电磁波遇到金属会被发射.将手机放在金属容器(如饼干筒)中,打电话呼叫容器中的手机,这时手机不能收到呼叫信号;又因为电磁波遇到绝缘材料会像光透过玻璃一样穿透,故将手机放在塑料容器或纸容器中,再打电话呼叫容器中的手机,这时,手机能收到呼叫信号.(3)在建筑物或电梯中,周围有钢筋等金属材料,故手机收不到信号或信号弱.故本题答案为:(1)能;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2)不能;能;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3)因为建筑物是钢筋结构,电梯相当于金属容器,它们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xx年6月3日-----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2019-2020九年级物理第二周周末试卷
![2019-2020九年级物理第二周周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12f03ea360cba1aa811da9b.png)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二周周末作业
(实物图与电路图互画专题练习)
一、根据左边的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
2、
3、
4、
5、
L 1
L 2 S 1
L 1
L 2 L 1 L 2
S 2 S 1
6、
三、判断与设计电路图。
7、请根据下表中给出的信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图补充连接成完整电路.
8、将图中的各器材按要求连成电路。
要求:(1)两开关都闭合时两灯都亮,(2)只闭合S 1时只有L 1灯亮,(3)只闭合S 2时两灯都不亮。
请家长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用“√”选择) 1、学生作业完成的写字姿势:(A 、端正 B 、一般 C 、差) 2、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A 、积极 B 、拖拉 C 、不愿做) 家长签名:
S 1
S 2。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195e34f12d2af90342e627.png)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的杰出贡献,常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物理量的单位。
如:以安培命名电流的单位,以____________命名____________的单位。
2.图1,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_____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
3.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_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
4.图2为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时的频闪摄影照片,所用闪光灯每隔相等时间闪亮一次,拍下此时木块的位置。
由照片记录可知木块的速度________,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
(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3所示。
若按0.5元/kW.h的标准收费,他家本月应缴纳电费________元。
若电能表的转盘在10min内转过400转,则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总功率为___________W。
6.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一项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7.如图4所示,用两根橡皮筋悬挂的均匀金属棒AB水平处于磁场中。
当棒中通以由A向B的电流时,金属棒静止,橡皮筋刚好处于松弛状态(导线对金属棒的作用力忽略不计),此时金属棒受到的磁场力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
若要使橡皮筋处于拉伸状态,在不人为对棒施力的条件下,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周周练物理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周周练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8c955225f0e7cd185253608.png)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周周练物理试题1.一辆小车从斜面上匀速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 D机械能变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3.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4.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点选择在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黄浦江两岸布局,目的之一是为了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其中的物理原理是()A 方便人们在水中游玩B 水的比热容大,温差变化较小C 方便人们用水D 方便人们在大桥上乘凉5.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6. 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变化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冬天把手放在炉子旁边取暖C卫星残骸坠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 D划火柴取火7.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8.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 B温度 C内能D质量二填空1.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的转速是1200r/min,则汽油机每秒内完成__________个冲程,做功___________次。
2.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其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其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获得1.5×106J的热量,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_kg酒精;一杯酒精倒去一半,剩下酒精的比热容将_________,热值将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3.冬天手冷时,将双手相互搓擦可使手感到暖和,这是利用________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大的;用热水袋使手暖和,则是用_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三实验探究:1.下图是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时放热本领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必须控制水的__________一定.为了便于比较,课堂上我们是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燃烧,比较水上升的温度,来反映燃料燃烧时放热的多少,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有的同学认为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就等于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8周周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8周周练物理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e6722d6137ee06eef918d1.png)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8周周练物理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4小题)1.下面关于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量B.具有能的物体都在做功C.不做功的物体就不具有能D.能够做功的物体,它一定具有能2.小红按照如图所示情景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把一个悬挂起来的铁锁拉到自己的面前并接触鼻子,然后将铁锁由静止释放,保持头的位置不变,铁锁摆回时不会撞击她的鼻子.铁锁由接触鼻子的位置a开始,沿弧线abc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它的动能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锁在位置a有最大的动能B.铁锁在位置b有最大的动能C.铁锁在位置c有最大的动能D.铁锁在a、b、c三处的动能相同3.我国研制成功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故很难拦截;导弹发射后,若敌舰侥幸将其拦截击中,但导弹的残骸仍能以极高的速度横扫敌舰,给其以重创、高速飞行的导弹残骸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因为它们具有()A.较大的动能 B.较大的势能 C.较大的质量 D.残破的外形4.刘明乘电梯上楼,在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刘明的()A.动能不断增大B.重力势能不断增大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5.如图所示,把物体自2m高的A点释放,使其自由下落(注:不计空气的阻力).则下列关于物体在经过B点和C点的相关比较中,错误的是()A.质量相同B.密度相同C.机械能相同 D.动能相同6.三峡水电站和葛州坝水电站都建在长江上(葛州坝水电站在三峡水电站下游).据报道,xx年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葛州坝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约为l60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比葛州坝水电站年发电量多的主要原因是()A.三峡水电站水流量比葛州坝水电站水流量大B.三峡水电站水流量比葛州坝水电站水流量小C.三峡大坝比葛州坝大坝修建得高D.三峡大坝比葛州坝大坝修建得低7.将甲、乙两砝码以细线相连并跨过定滑轮,使两砝码距离地面相同高度,如图1所示.当由静止自由释放后,甲砝码下降,乙砝码上升,如图2,假设细线及定滑轮的重量不计,且细线与定滑轮间无摩擦力,在砝码运动的过程中,下列推论何者最适当()A.甲的动能增加,乙的重力势能减少B.甲的动能减少,乙的重力势能增加C.甲的动能增加,乙的重力势能增加D.甲的动能减少,乙的重力势能减少8.如图所示,静止的叠石.给人以危险的感觉,原因是叠石具有较大的()A.重力势能B.内能C.动能D.弹性势能9.如图所示,速度υ的方向是小强同学在“原地掷实心球”体育测试项目中球出手时的飞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A.球刚出手时动能最大B.球刚出手时势能最大C.球出手后的机械能不断增加D.球从出手后到落地前,机械能一直保持不变10.如图所示,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起,使小球上升到一定高度.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弹簧将小球弹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弹簧将小球弹起的过程中(图甲),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C.小球离开弹簧可以继续上升(图乙),是因为弹簧弹力的作用D.小球离开弹簧继续上升的过程(图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11.关于能量大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运动速度越大的物体,它的动能越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C.物体的质量大,它的重力势能不一定大D.质量越大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就越大12.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至粗糙水平面后,又继续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停下,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动能一直在增大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重力势能能一直在减小D.重力势能能先减小后增大13.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小球两次分别从同一轨道的A、B两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h A>h B,下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研究的是动能与高度的关系B.我们是根据从A处滚下的小球速度大来判断它所具有的动能大的C.本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大小的D.上述说法均不对14.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二.填空题(共3小题)15.小明将重200N的物体缓缓举高了2m后,他对物体做了J的功,这个物体的能最多会因此增加J.16.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1)坦克(玩具)中被卷紧的发条:;(2)正在升空的“长征二号”火箭:;(3)葛洲坝大坝内上游的水:.17.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是由于小鸟相对于飞机的速度很大,因而具有很大的能.三.解答题(共5小题)18.马路清扫车是代替环卫工人清扫马路的自动化机械,这种清扫车用汽油机作为动力机,配装有大功率吸尘器,扫路时由一位司机驾驶着沿路面慢行,将灰尘和垃圾吸进车上的垃圾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一辆清扫车在一条较脏的平直马路上匀速前进,实施清扫作业,这辆清扫车的动能将如何变化?(2)若清扫车上配备的汽油机正常工作时飞轮的转速为1800转/分,那么这台汽油机每秒钟将完成多少个做功冲程?如果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6kW,那么在不计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每个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了多少功?(3)请对投入使用这种清扫车的优缺点作简要评价.19.(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不变,让小球从(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2)在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时,要保持相同,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滚下.(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20.如下图甲、乙、丙三组实验:(1)甲组图中要求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结果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却不相同.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进一步说明: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的也越.(2)乙组图是探究的实验.由D、F两图可得出结论是.本实验中要求水平拉动测力计使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为了.(3)丙组图实验中通过物块B被下落的小铁球A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反应小铁球A具有的大小.甲、丙两组实验中均要求小车和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它们刚运动到水平面上时具有.21.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22.小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物理探究实验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如:甲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木物块B反映出来的.乙实验中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用来表示.(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用法.如:甲实验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的大小,同时控制小球的不变.乙实验中只有物质的不同,其他因素必须控制相同(例如烧杯的规格相同、水和沙的相等、酒精灯加热方式相同等).xx学年江苏省镇江市石桥中学九年级(上)第8周周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下面关于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量B.具有能的物体都在做功C.不做功的物体就不具有能D.能够做功的物体,它一定具有能【考点】FJ:能.【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能够做功指的是具有做功的能力.【解答】解: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才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但这里只是说能够做功即具有做功的能力就行,不一定就做功,所以不做功的物体也可能具有能量.B、具有能的物体就具有了做功的能力,但不一定就做功.C、不做功但有做功能力的物体也具有能.D、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才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故选D.2.小红按照如图所示情景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把一个悬挂起来的铁锁拉到自己的面前并接触鼻子,然后将铁锁由静止释放,保持头的位置不变,铁锁摆回时不会撞击她的鼻子.铁锁由接触鼻子的位置a开始,沿弧线abc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它的动能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锁在位置a有最大的动能B.铁锁在位置b有最大的动能C.铁锁在位置c有最大的动能D.铁锁在a、b、c三处的动能相同【考点】FL:动能大小的比较.【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解:(1)从a→b的过程中,铁锁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在b点动能最大.(2)从b→c的过程中,铁锁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速度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在c点动能为0.(3)铁锁从a点由静止下落,速度为0,动能为0.故选B.3.我国研制成功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故很难拦截;导弹发射后,若敌舰侥幸将其拦截击中,但导弹的残骸仍能以极高的速度横扫敌舰,给其以重创、高速飞行的导弹残骸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因为它们具有()A.较大的动能 B.较大的势能 C.较大的质量 D.残破的外形【考点】FL:动能大小的比较.【分析】物体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解答】解:A、导弹的残骸仍有极高的速度,所以具有较大的动能,正确.B、高度没多大的变化,所以势能变化不大,不对.C、导弹的残骸质量变小.错误.D、跟残骸的外形无关.故选A.4.刘明乘电梯上楼,在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刘明的()A.动能不断增大B.重力势能不断增大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考点】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FO:动能的影响因素;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甲种形式的能转化为乙种形式的能,甲种形式的能减小,乙种形式的能增大.【解答】解:A、刘明匀速上楼,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不符合题意.B、刘明上楼,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符合题意.C、刘明上楼时,动能没有减小,动能不会转化为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D、刘明上楼时,动能没有增大,重力势能不会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5.如图所示,把物体自2m高的A点释放,使其自由下落(注:不计空气的阻力).则下列关于物体在经过B点和C点的相关比较中,错误的是()A.质量相同B.密度相同C.机械能相同 D.动能相同【考点】FO:动能的影响因素;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①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②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无关;③物体具有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叫机械能;④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和物体质量、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解答】解:A、物体由A到B、C的过程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体由A到B、C的过程中,密度不会发生变化.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考虑阻力,物体竖直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总量不变.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体由A到B、C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加.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三峡水电站和葛州坝水电站都建在长江上(葛州坝水电站在三峡水电站下游).据报道,xx年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葛州坝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约为l60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比葛州坝水电站年发电量多的主要原因是()A.三峡水电站水流量比葛州坝水电站水流量大B.三峡水电站水流量比葛州坝水电站水流量小C.三峡大坝比葛州坝大坝修建得高D.三峡大坝比葛州坝大坝修建得低【考点】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三峡水电站是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水的重力势能越多,转化成的电能就越多.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解: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水流量大只能说明质量大,重力势能不一定大.再说三峡水电站和葛州坝水电站都建在长江上,水流量是一样的.故AB错误.三峡大坝比葛州坝大坝修建得高,这样水位会高,在水流量是一样的情况下,三峡水电站水的重力势能会更大,将会转化成更多的电能.故C正确.D错误.故选C.7.将甲、乙两砝码以细线相连并跨过定滑轮,使两砝码距离地面相同高度,如图1所示.当由静止自由释放后,甲砝码下降,乙砝码上升,如图2,假设细线及定滑轮的重量不计,且细线与定滑轮间无摩擦力,在砝码运动的过程中,下列推论何者最适当()A.甲的动能增加,乙的重力势能减少B.甲的动能减少,乙的重力势能增加C.甲的动能增加,乙的重力势能增加D.甲的动能减少,乙的重力势能减少【考点】FO:动能的影响因素;7V: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根据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解:当由静止自由释放后,甲砝码下降,乙砝码上升,甲所处的位置下降,速度变大,因此甲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乙所处的位置升高,速度变大,因此乙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故选C.8.如图所示,静止的叠石.给人以危险的感觉,原因是叠石具有较大的()A.重力势能B.内能C.动能D.弹性势能【考点】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重力势能、内能、动能、弹性势能的定义,结合叠石所处的状态,即可得到叠石给人危险感觉的原因.【解答】解:A、静止的叠石,由于其处于一定的高度,容易落下来,对外界做功从而造成危害,物体由于举高而具有的能量是重力势能.故A正确.B、根据内能的定义可知,静止的叠石确实具有内能,但其给人危险的感觉是由于其处于一定的高度容易落下来而造成的,这与其内能大小无关,即使其有再多的内能,若其在地面上,也不会给人危险的感觉.故B错误.C、由于叠石是静止的,根据动能的定义可知,其不具有动能.故C错误.D、由于叠石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根据弹性势能的定义可知,叠石不具有弹性势能.故D错误.故选A.9.如图所示,速度υ的方向是小强同学在“原地掷实心球”体育测试项目中球出手时的飞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A.球刚出手时动能最大B.球刚出手时势能最大C.球出手后的机械能不断增加D.球从出手后到落地前,机械能一直保持不变【考点】FO:动能的影响因素;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由小球的速度变化分析动能的变化,由高度的变化可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同时掌握,若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解答】解:从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中,球先上升后下降,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最高点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整个过程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不计空气摩擦,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机械能不变.故选D.10.如图所示,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起,使小球上升到一定高度.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弹簧将小球弹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弹簧将小球弹起的过程中(图甲),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C.小球离开弹簧可以继续上升(图乙),是因为弹簧弹力的作用D.小球离开弹簧继续上升的过程(图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考点】6F:力的作用效果;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A、弹簧将小球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弹簧将小球弹起的过程中(图甲),弹簧的压缩量越来越小,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C、由于小球具有惯性,小球离开弹簧可以继续上升;D、小球离开弹簧继续上升的过程(图乙),小球动能减小,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解答】解:A、弹簧将小球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B、弹簧将小球弹起的过程中(图甲),弹簧的压缩量越来越小,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故B错误;C、由于小球具有惯性,小球离开弹簧可以继续上升,故C错误;D、小球离开弹簧继续上升的过程(图乙),小球动能减小,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正确;故选D.11.关于能量大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运动速度越大的物体,它的动能越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C.物体的质量大,它的重力势能不一定大D.质量越大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考点】FO:动能的影响因素;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解答】解:A、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只知道速度的大小,无法判断动能的大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只知道质量的大小不能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质量越大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2.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至粗糙水平面后,又继续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停下,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动能一直在增大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重力势能能一直在减小D.重力势能能先减小后增大【考点】FO:动能的影响因素;FP: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下滑时,做加速运动,动能增加;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故动能减少;物体由高处下滑,重力势能减小【解答】解: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下滑时,做加速运动,动能增加,势能减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故动能减少,势能不变.故选B.13.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小球两次分别从同一轨道的A、B两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h A>h B,下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研究的是动能与高度的关系B.我们是根据从A处滚下的小球速度大来判断它所具有的动能大的C.本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大小的D.上述说法均不对【考点】FQ: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分析】此实验研究的是动能的决定因素.小球从高处滚落撞击纸盒,对纸盒做功,通过对纸盒做功的多少来反映物体动能的多少.【解答】解:A、动能的决定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利用高度的变化来控制速度的变化.动能的大小与高度无关.故A错误.B、是根据小球对纸盒做功的多少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多少.即纸盒被推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大小的.故B错误.C、本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大小的.这是一种转换法的应用.故C正确.D、由于C正确,故D错误.答案为:C14.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考点】FQ: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分析】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应该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去分析解决;钢球把木块推出的距离长,说明的动能大这是一种转换的方法.【解答】解:A、球的动能是从木块被推出的距离看出的,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故该选项说法正确;B、球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故该选项说法正确;C、斜面的光滑程度影响小球滚下的速度,木块的质量和软硬影响碰撞的程度,所以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球滚到水平面上时获得的速度与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3小题)15.小明将重200N的物体缓缓举高了2m后,他对物体做了400J的功,这个物体的重力势(机械)能最多会因此增加400J.【考点】EC:功的计算;FJ:能.【分析】已知物重和高度,利用公式W=Gh计算.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解答】解:(1)克服重力做功W=Gh=200N×2m=400J;(2)物体由于被举高,所以具有重力势能;(3)小明克服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所以它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即400J.故答案为:400,重力势,400.16.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1)坦克(玩具)中被卷紧的发条:弹性势能;(2)正在升空的“长征二号”火箭:动能和重力势能;(3)葛洲坝大坝内上游的水:重力势能.【考点】FK: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分析】深入理解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运用概念中的要点,细致分析物体的状态和位置,结合概念得到结论.。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15周周练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15周周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2bc2c23a76e58fafab00384.png)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15周周练试卷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下图1为几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它们的额定功率最接近800W的是 ( )2、下面全属于电功率的单位的是( )A. kW.h 和 JB. kW 和 JC. W 和 J/SD. kW.h和J/S3、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电流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C.电流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4、把甲乙两灯串联在电路中,甲灯较亮,则电阻较大的电灯是:( )A.甲灯; B.乙灯; C.两灯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一个“220V 40W”的电烙铁接入某电路后,若测得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110V,那么该电烙铁的实际功率是( )A.10W B.20W C. 40W D.80W.6、两根导线的电阻之比是3∶4,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两根导线所做的功之比是()A、1∶1B、4∶3C、3∶4D、9∶167、将灯L1接在12V的电路中,功率为12W。
若保持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再在电路中连入灯L2,使电路的总功率为18W。
在如图2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连接方法正确的是()8、如图3所示电路,将电阻R与一个“6V 3W”的小灯泡L串联后接到9V的电路中,图1图2图3图7 图6 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在此电路中将“6V 3W ”的小灯泡换成“6V 6W ”的小灯泡,那么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设电源电压不变)( )A 、等于6W;B 、小于6W;C 、大于6W;D 、无法判断.9、如图4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灯变暗;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减小,灯变暗;C. 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D. 电路消耗总功率增大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空格2分,共28分)10、家用电能表是用来测量 的仪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周练试卷一、填空题(27分)1.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
演奏前,演奏者都要通过拧紧或放松琴弦进行调节,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_____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
有一次她用收音机听钢琴曲时,索性拆开了收音机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她发现在放钢琴曲时收音机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团“翩翩起舞”,这说明____ ______,她又猜想如果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面去做,在月球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钢琴声。
2.在“太阳能、天然气、石油、煤炭、风能”这些能源(能源物质)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_______ 和 _______ 。
3.小明是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为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______ 10cm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他观察到的应该是正立、放大的 ______ 像(填“虚”或“实”)。
4.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气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______ 的方式使气缸内气体内能发生改变;把饮料放进冰箱,饮料温度降低,这是通过 _______ 的方式使饮料的内能发生改变。
5.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 ________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________ 。
(填序号)6.请你写出以下电磁波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应用的事例。
(各举一例) 示例:微波:微波炉加热食物。
(1)红外线: ____________________ ;(2)紫外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鸟类,它们具有卓越的飞行本领。
鸽子靠什么来导航呢?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鸽子的颈部系了一块小磁铁后再将鸽子放飞,发现鸽子迷失了方向。
请你根据以上现象回答:(1)这个人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个什么样的猜想?______ _____ ;(2)他在做本实验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放飞了不同品种的几十只鸽子,这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人站在湖边看到平静的水面上有岸边景物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同时能看到水中的鱼,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9. 2006年3月7时40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
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云中竖直挂列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
(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人们能够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后所形成的虚象。
10.在我位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科学的说法,比如:①铁比棉花“重”;②将质量不同的钩码分别挂在已调平的杠杆两端,“重”的那端将下降。
通过学习物理,我们知道:说法①中的“重”应改成 ____________ ,说法②中的“重”应改成 ____________ 。
11.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
人眼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根据老花眼的结构可判定,老花眼的明视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
12.为估算家中电子石英钟的功率,某同学将阻值为5Ω的小灯泡连接到一节新的5号电池上进行放电实验,结果发现累计放电75min后,电池基本失效,则电池在供电过程中共有 ____ 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该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一节这种新的电池可供家中的电子石英钟工作300天,则该石英钟的功率为 _____ W。
(设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压始终保持在1.5V不变)二、选择题(30分)1.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2.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A.“隔墙有耳”B.“余音绕梁”C.“震耳欲聋”D.“掩耳盗铃”3.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他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物理学中的重要规律或定律,哪一项是他发现的()A.焦耳定律B.惯性定律C.电磁感应D.欧姆定律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小B.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属于声的利用C.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呜喇叭属于噪声的利用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B.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C.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空间增大的感觉D.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6. 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3中正确的是 ( )7.在下列现象中:①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②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③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④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
其中可能导致家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8.图4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9.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面上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B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 .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佩戴镜片是凸透镜的眼镜10.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 .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 .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11.现在许多商店和宾馆都安装了弹簧门,弹簧门在被推开后能自动关闭。
以下有关于弹簧门被推开后自行关闭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门的动能B.门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门的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动能D.弹簧的动能转化为门的势能12.投影机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它降温。
现想设计投影仪的电路,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选启动后,灯泡才可以发光;电动机未启动,灯泡不可以发光。
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13.如图6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 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 2,机械效率为η2。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W 1 = W 2,η1 =η2 B. W 1 = W 2,η1 <η 2 C. W 1 < W 2,η1 >η 2 D. W 1 > W 2,η1 <η214.如图7为一个自制简易火警报警器的电路图。
图中R 1是定值电阻,R 2是热敏电阻,其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电流表和电压表放在值班室作为报警显示器。
当R2附近发生火情时,值班人员看到电流表 和电压表 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表示数变大, 表示数变大B. 表示数变小, 表示数变大C. 表示数变大, 表示数变小D. 表示数变小, 表示数变小15. 如图8,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 .A 处应是紫光B .只有AB 之间有光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 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 .将温度计放到AB 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三、作图题(8分)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9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 在图1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4.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如图所示,请在图12中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小磁针静止时的N 、S极。
四、实验探究题(25分)1.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像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
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
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
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的影响所致。
(2)他在镜子中看见的蜡烛是通过 后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
(3)当蜡烛越靠近音箱时,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的声知识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 。
2.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 ,对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 )、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光具座上有A 、B 、C13),其中在B上应放置: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 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6)图14中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②①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小明手头有一个额定电压是6V 、正常工作电流约为0.3A 的小灯泡,他想测定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实验室给他提供的器材如下: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三个规格分别为“10Ω 0.5A ”、“50Ω 0.5A ”“1k Ω 0.1A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压为12V 的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