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教案文本)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4c6e573e518964bcf847c66.png)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师:今天的这里,到处是沙漠,戈壁(课件沙漠),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课件出示地图)这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欧洲的罗马。
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出示《西天取经》图画):玄奘经由丝绸之路,游历三十多个国家。
(出示《班超投笔从戎》图画)班超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放弃手中的笔成为一位将军,在这条路上32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课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出示)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学生认读,了解这一段内容)二、根据导读提示,自主学习出示导读读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师:我请同学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如果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圈化出来。
,边听边思考导读提示的第一个内容。
(听学生朗读时,注意正确读音)师: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规范答案,学生再复述一次。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遐想了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的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物的场面。
还写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
最后一段与开头照应。
师:这些词语在朗读时容易出错。
请一起读一读。
出示:矗立美轮美奂芝麻商贸匕首鸵鸟循着铃声身着戎装凹凸不平出示:给正确的解释连线。
纠正字音)栩栩如生:漫无边际地想象。
浩浩荡荡:高大陡峭的山岭。
五彩缤纷:形容建筑、艺术等华丽精美崇山峻岭: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美轮美奂:颜色繁多,非常好看遐想: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18fc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7.png)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6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自己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另外课文后边的资料袋里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7bab1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7.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范本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四、课前准备:挂图,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①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⑤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43705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7.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丝绸之路》主要通过张骞这一人物的事迹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四、课前准备:挂图,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①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⑤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最新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丝绸之路教学实录(15篇)
![最新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丝绸之路教学实录(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32524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b.png)
最新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丝绸之路教学实录(15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丝绸之路教学实录篇一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学生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学生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1、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
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
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3、学生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学生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思考的开始,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叫它过渡段。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6a3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f.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风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探索欲望。
2. 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背景知识,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学习活动一:阅读理解(20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阅读课文《丝绸之路》,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辅导和巡回指导学生的学习。
4. 学习活动二:文化交流(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进行相关的讨论和交流,展示课文中提到的各国文化的特点,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并进行思考,教师做总结和点拨。
5. 学习活动三:写作(25分钟)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和素材,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文章。
教师提供写作指南和写作框架,辅导学生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的回答疑惑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预习下一课文或巩固课外阅读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教学过程设计的理由和意义1. 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风貌,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整体概念形成。
2. 新课呈现部分:通过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背景知识,可以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整体概念形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丝绸之路》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丝绸之路》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985572a1c7aa00b42acba1.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丝绸之路》教案3篇PEP fifth grade volume 2 Chinese lesson 2 "Silk Road" teaching plan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丝绸之路》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丝绸之路范文实用版2、篇章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丝绸之路》教案3、篇章3:丝绸之路范本(标准版)篇章1:丝绸之路范文实用版【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课件出示)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17646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7.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 导入新课:(1)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调查家庭中对丝绸之路的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 参观博物馆或丝绸之路遗址,加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评价。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第1课时):导入新课、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4篇)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5c69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f.png)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4篇)《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7个生字、会认的10个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
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
(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全班交流。
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bd5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a.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丝绸之路》。
(2)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丰富自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丝绸之路》。
2.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2. 运用想象力,感受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丝绸之路》文本。
2. 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3)教师简介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丝绸之路》。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所描述的丝绸之路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教师总结,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4. 朗读背诵:(1)学生跟着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3)学生背诵课文。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主题,如丝绸、瓷器、香料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深入了解所选主题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和意义。
3. 各组制作PPT,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收获。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丝绸之路是连接____和____的重要通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08796477232f60ddcca192.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737a24bb68a98271fefab8.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学生:收集资料一、谈话导入1、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就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千古不朽、享誉世界的路——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2、释题,读“金钥匙”,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 (老师板书: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 3、浏览课文,看看这些内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讲。
二、学习课文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
(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段落,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精编版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6bf538b9d528ea81c779d9.png)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授课人:曾庆江郧西县关防乡丁家坪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及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4.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5.教学准备:6.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7.教学纪实:8. 一、诗意导入,激情引趣?9. (课前配乐诵读唐诗《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
)10. 师:伴随着这悠扬的乐曲,诵着这壮丽的诗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
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11. (生齐读课题。
)12. 评析:此处精彩,由诗入手,富有文化气息,使人心生对丝绸之路向往追思之意。
教师于课堂之上的激情诵读也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心态。
13. 二、细读感知,整体把握?14. 师: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15.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来检查一下能否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16. (生开火车读。
)17. 师:你们不但读准了生字词,还读准了多音字和生活中易错的字。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18. 生:我从第4自然段感受到这是一条商业贸易路。
课本中写到“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
19. 师:读书很认真,是呀,这里曾经商客云集,贸易往来不断。
20. 生:这是一条长路。
课文中写到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14000里。
21. 师:真是很远很远。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f786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07.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学习文中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学会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丝绸之路》课文内容,包括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
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丝绸”、“贸易”、“文化交流”等。
2.2 教学辅助材料:丝绸之路地图和图片,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丝绸之路吗?它有什么重要性?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练习使用。
学生分组讨论,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4.2 生词和短语掌握情况:通过问答和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4.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选择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进行研究和介绍。
5.2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短文,可以是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或者自己的感悟。
5.3 家长作业: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了解丝绸之路,共同完成一项相关活动,如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书籍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第六章:教学目标6.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其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教案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教案文本)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及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纪实:一、诗意导入,激情引趣(课前配乐诵读唐诗《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
)师:伴随着这悠扬的乐曲,诵着这壮丽的诗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
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
)评析:此处精彩,由诗入手,富有文化气息,使人心生对丝绸之路向往追思之意。
教师于课堂之上的激情诵读也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心态。
二、细读感知,整体把握师: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来检查一下能否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
)师:你们不但读准了生字词,还读准了多音字和生活中易错的字。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生:我从第4自然段感受到这是一条商路。
课本中写到“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
师:读书很认真,是呀,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贸易往来不断。
生:这是一条长路。
课文中写到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我去过北京,北京距离哈尔滨约1 300公里。
师:怎么去的?生:乘飞机,用了一个多小时,那就算乘飞机也得需要6个多小时,这是一条长路啊!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课件出示汉朝地图。
)你们看,这是一幅汉朝的地图,从都城长安出发,过敦煌,出玉门关,经楼兰,跃葱岭,到大月氏、大夏,到达地中海沿岸,几经辗转,到达安息、古罗马,这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
从长安到达安息、古罗马这漫长的路途,就是课文中谈到的“横贯”。
看到这儿,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了?评析:地图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
它直观地将此路的“长”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也使孩子们很容易地总结出这是一条“长路”。
生:我感受到这条路的艰辛与漫长。
生:这还是一条险路。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
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茫无边际”“冰雪覆盖”“偏僻”这几个词体会到了这条路的艰险无比,险象环生。
师:你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文章。
这就是课文所说的“恶劣”。
再来看投影——(课件播放路线图,漫漫长路之上有戈壁、有沙漠、有荒野、有高山……)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注意重读这些形容词,进一步体会那分艰险。
(生有感情齐读。
)三、谈人议路,以点带面师:同学们分别从长度、地理位置、作用来谈了这条路,课文中还有几个自然段和丝绸之路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生:课文的5、6、7三个自然段写的是汉朝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经千难万险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
师:是啊,这也是开路人张骞开辟的一条生命之路。
路险正是为突出人的开路之勇;路长也是突出人的开路之不易;路之意义更显人的开路之居功至伟。
默读课文5、6、7自然段,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可以在书上做标记,也可以和周围同学交流。
评析:教师紧紧抓住“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和“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来进行教学。
切入点找得很准。
生:我读出这是“坚韧的张骞”。
因为他冒死接受任务出使西域。
师:好一个坚韧不拔的张骞。
生:我读出一个“勇敢的张骞”,因为他在匈奴一待就是11年,整个出使任务历时13年,这漫长的13年一定困难重重,他一定是勇敢地去面对。
师:好一个勇往直前的张骞。
生:我也体会到了他的勇敢。
“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
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胜利和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勇敢的人,张骞就是这样的人。
师:仅仅体会到勇敢了吗?生:有探险精神,这是个不辱使命的张骞。
师:能把你的体会送到文章中,通过朗读这段话表现出来吗?(指名朗读。
)生:我读出一个“机智的张骞”,因为课文中写到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师:有多耐心呢?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你能不能也像文章中这样试着说一句话?生:小燕子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来,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生:桃花开放又凋谢,凋谢又开放,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又是怎样的不露声色呢?生:张骞在被软禁中学会匈奴话,使匈奴人放松对他的戒心,便于和匈奴人的交流,以便进一步了解匈奴及西域各国的情况,并默记地形,随时准备逃走……师:好一个聪明机智的张骞!是啊,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生:(引读。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
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生:(引读。
)张骞与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生:(引读。
)张骞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师:而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写出多少智慧呀!为了不被监视的匈奴人发觉,不敢写、不敢画,只能是默默地记在心里,多少个白天黑夜,他在心里一遍遍记忆着地形,多少个寒来暑往,他在心里一遍遍将零散的地形拼凑在一起。
他在勾画,勾画着一幅逃回长安的地图吗?不,这是一幅通向西域各国的地图,是一幅将流传千载的丝绸之路的草图啊!四、再造想象,拓展生成师:为了完成使命,张骞忍辱负重11年,正是凭着这探险家的执著和外交家的睿智,13载后回到长安。
张骞带回什么呢?生:这是一个不辱使命的张骞。
正是他卧薪尝胆,坚韧执著,才带回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各国国力、国情……师:正是这一切,奠定了汉武帝驱除匈奴、建立伟业的基础,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汉王朝。
这的确是不辱使命的张骞,其出使所获甚至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效果。
历史上这样高度评价了张骞。
(出示翦伯赞的评价。
)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生:你真是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张骞,你真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张骞,你真是一个不辱使命的张骞!评析:此处设计很巧妙,生成很精彩。
精彩的生成还是基于学生自主、深入的阅读以及自由、富于个性的表达。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文章写的是丝绸之路,为什么开头还要写恺撒大帝看戏?生:是为了指出这是一条商路。
生:写出了丝绸之路所起作用,与结尾“纽带”相呼应。
师: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好,让我们看投影,在来看看丝路带给我们的回忆——(播放有关丝路文化交流的图片,配以音乐。
)正是这条路,亲历了卫青西征的铁马金戈,昭君出塞的悲欢离合;正是这条路,见证了敦煌飞天的精雕细琢,玄奘西行的虔诚执著,现在,对于这条路,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呢?生: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生:这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
生:这是一条“传承文明之路”。
师: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后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我们再来交流。
师: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现在,每当提到丝绸之路,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张骞;每当提到张骞,总会忆起一个伟大的名字——丝绸之路。
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亘古绵长的丝绸之路。
总评:一、未读·营造浓郁的情境场“丝绸之路”是学生们心中遥远的“路”,怎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吕宝刚老师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以诗激情。
诵读与古丝绸之路上的地名有关的诗词,让陌生的丝绸之路,有了亲切熟悉的感觉。
比如《凉州词》中的“玉门关”,《从军行》中的“楼兰”,《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阳关”,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中的驿马古道上的地名,让学生在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是以景激情。
吕宝刚老师出示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让陌生的丝绸之路,有了神秘的感觉。
随着课件中丝绸之路路线的延伸,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向往之情就油然而生。
创设这样的情境,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是以情激情。
吕宝刚老师激情地描述,“这条路,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 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
看,它长路漫漫;看,它白雪皑皑;看,它黄沙滚滚”。
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情趣昂然。
这样诗意的导入,书未读情已生,奠定了整堂课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精读·理出清晰的文脉线《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一是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阅读的切入点,走进文本呢?吕宝刚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提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读。
通过研读,学生了解到丝绸之路是一条长路,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丝绸之路是一条险路,这样一条文脉线就立了起来。
接着再引导学生由这条险路,引出对描述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没有张骞,就没有丝绸之路;没有丝绸之路,也就没有张骞万世瞩目的功绩。
吕宝刚老师把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线索,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三、导读·激活学习的兴奋点利用地图导读,是吕宝刚老师这节课中最成功的设计。
丝绸之路“横贯亚洲”,“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西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
课文中描述得十分清楚,但是丝绸之路到底有多长,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怎样让学生把这一段文字读出滋味来,吕宝刚老师通过演示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行进路线,把这条书本中描述的路,直观地呈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学生从地图上看到了文中描述的长安、地中海西海岸、古罗马等地,这些实实在在的地名,这条横贯亚洲的长长的丝绸之路,自然启发和引导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使学生的读书有了强烈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