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与遗传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8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解读了遗传密码及其在蛋 白质合成方面的机能
霍利 Holley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 1922~1993
科拉纳Khorana 美国生物化学家 1922~
尼伦伯格Nirenberg 美国生化遗传学家 1927~
霍利(Holley 1922~1993)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1964年末, 他查明了RNA的核苷酸顺序,因 此被授予诺贝尔奖。尼伦伯格 与Matthaei一同证明,在蛋白 质合成过程中需要信使RNA,合 成的信使RNA可用以译解遗传密 码。
1965年诺贝尔生理 发现了酶和病毒的
学或医学奖得主
合成的遗传调节
雅各布Jacob 法国巴黎巴斯德 研究所 1920年--
尔沃夫Lwoff 法国巴黎巴斯德 研究所 1902--1994年
莫诺Monod 法国巴黎巴斯德 研究所 1910--1976年
雅各布(Francois Jacob 1920~)法国 遗传学家,莫诺(Jacques Monod 1910~ 1976)法国细菌遗传学家,尔沃夫(Andre Wof 1902~1994)法国细菌遗传学家,莫 诺研究细菌生长,提出了“诱导酶”假说, 并与雅各布共同提出信使核糖核酸(rsRNA) 和操纵子的重要理论(1958年);尔沃夫发 现温和噬菌体中的原噬菌体是一种能和细 菌染色体相结合而一起复制的结构,是一 类调节基因活性的基因。他们共享196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摩尔根在长期的试验中发现,由于同 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而产生了基因的 互相交换。不过交换的情况很少,只占1 %。连锁和交换定律,是摩尔根发现的遗 传第三定律。他于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纪20年代创立了著 名的基因学说,揭示了基因是组成染色体 的遗传单位,它能控制遗传性状的发育, 也是突变、重组、交换的基本单位。但基 因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这在当时还 是个谜。
1945年,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了 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的核武器——原子弹。 原子弹的受害者仅仅是死伤吗?在此之前, 人们与放射性物质打交道已有40余年,但对 其生物学效应、特别是遗传学效应几乎一无 所知。缪勒在他的论文中明确指出:“现代X 射线治疗常用的照射处理实践肯定不会造成 永久性的不孕。” 这标志着人类对诱变的认 识已趋成熟。随后,“原子时代的遗传学”、 “辐射遗传学”成为热点。其它物理或化学 诱变剂逐一被发现及研究。为了维护人类健 康,检测致畸、致癌、致突变环境因素的工 作日益受到重视。
1959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现了RNA 和DNA的生 物合成机理
奥乔亚
Severo Ochoa 美国生化遗传学家 1905~1993
科恩伯格
Arthur Kornberg 美国生化遗传学家 1918年--
奥乔亚(Ochoa,Serero) 西班牙-美国 生物化学家。奥乔亚的主要声望是同他在 核酸方面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的。1955年, 奥乔亚合成的RNA不同于天然的RNA。在天 然的RNA中,四种核苷酸中的每一种都是存 在的,而奥乔亚能以一种核苷酸构成合成 的RNA,这种合成的RNA中是由这一种核苷 酸无穷尽地重复构成的。次年,科恩伯格 扩展了奥乔亚的工作并合成了DNA。 因此, 奥乔亚和科恩伯格分享了1959年诺贝尔医 学和生理学奖金。
比德尔为美国生化遗传学家,比德尔等通 过果蝇复眼色素的研究和脉孢菌的营养缺陷型 的研究,于1941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 假说。这一假说揭示了基因的基本功能。他所 使用的营养缺陷型研究方法,以后被广泛应用 于各种代谢途径和发育途径的研究。J.莱德伯 格采用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发现了细菌的遗 传重组,从而开辟了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广阔 领域。因此,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 “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及工作,是分子生 物学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此,比德尔与泰特姆 以及莱德伯格共同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
①用较高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子, 能诱发真正的基因突变。
②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在生命周期的不 同时刻和不同条件下处理果蝇,将得到 不同的结果。 ③突变类型包括致死突变、 半致死突变、非致死突变。④除基因突 变外,X射线也能造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次序重新排列,且比例很高或结构变异。 ⑤X射线处理并非是使该染色体上存在的 全部基因物质都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常 常只影响到其中一部分。 ⑥X射线处理 并未显著提高回复突变率。这说明诱变 的发生也是随机的。
1980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现细胞表面调 节免疫反应的结
构由遗传决定
贝纳塞拉夫
Benacerraf 美国免疫学家 1920~
杜塞
Jean Dausset 法国免疫遗传学家 1916~
斯内尔
George Davis Snell 美国生物学家 1903~1996
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研究出DNA重组体技术
内森斯与史密斯合作,研究了能在 特定部位分裂DNA分子的酶。这使人们 有可能对已知的大得足以带有遗传 信 息的核酸片断进行研究,以后又研究 导致了旨在把核酸拆开再按其它结构 加以组装 的重组DNA的工作。史密斯 在研究流感嗜血杆菌从噬菌体P22接受 DNA的机制时,于1968年发现了一类新 的限制酶,它们分别在特定部位切断 DNA分子,因此可用以研究DNA分子中 核苷酸的顺序和用于DNA重组技术。
不过他没有看出(差不多半个 多世纪也没人看出)精子和一切细 胞中的关键性的化合物是核酸而不 是蛋白质。而核酸是以非常复杂的 形式存在于精子细胞中的。科塞尔 没有意识到核酸研究的全部重要意 义,但他的工作却给人以深刻的印 象。1910年因其对蛋白质和核酸的 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1933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1978年诺贝尔生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
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现及其在分子遗传 学中的应用
阿尔伯
Wemer Arber 瑞士生物学家 1929~
内森斯
Danien Nathans 美国微生物学家 1931~
史密斯 Hamilton O.Smith 美国微生物学家 1931~
卢里亚曾观察到,噬 菌体不 仅能诱发细 菌细胞内的突变,而且其本身也发生突变。阿 尔伯对此深感兴趣。他收集了证据表明 ,细 菌细胞能够通过一种“限制酶”的存在来保护 自己,抵御噬菌体的攻击。这种限制酶通过分 裂噬菌体的DNA使之大部或全部失活,从而遏 制噬 菌体的生长。到1968年,阿尔伯收 集了 足够多的关于限制酶的资料,终于能够 证明 一种特别的限制酶的存在,它只分裂那些含有 为噬菌体所特有的某种序列的核苷酸。这一工 作经过内森斯和史密斯的发展,导致了伯格等 人创造的重组DNA的技术。
1966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现了引致 肿瘤的病毒 和前列腺癌 的激素治疗
劳斯 Peyton Rous 美国微生物学家 1879~1970
哈金斯 Huggins 美国1901~1998
劳斯美国微生物学家,发现肿瘤 诱导病毒,因提出病毒致癌学说, 开创癌症起因研究的新纪元而获得 196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哈 金斯1966年因其证实注射合成雌性 激素能使雄性个体的前列腺肿瘤消 失并证明了使用化学药物控制恶性 肿瘤的可能性而劳斯共获得诺贝生 理医学奖。
伯格
Paul Berg 美国微生物学家和生 化学家 1926~
桑格
Frederick Sanger 英国生物化学家 1918~
吉尔伯特
Walter Gilber 美国生物化学家 1932~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保罗·伯格领导的研究 小组在体外完成了两种DNA分子的重组,成为 基因工程的开拓性人物。伯格在研究分离基因 的过程中,设计了多种方法,以在选定位点分 裂DNA分子并使该分子的片段连接到病毒DNA或 质体上,然后使DNA或质体进入细胞或动物细 胞。外来DNA被结合到宿主细胞中去,并使宿 主合成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合成的蛋白质。最早 的重组技术实例之一便是育成含有编码哺乳动 物激素的基因菌株。他因研究出DNA(脱氧核糖 核酸)重组体技术而与桑格、吉尔伯特共获 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发现了染色体在 遗传中的作用, 创立了基因学说
美国 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 教授 1866~1945
摩尔根(1866~1945),美国遗传学家和 生物家因发现了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创 立了基因学说而获得1933年诺言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
1911年他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 摩尔根发现,代表生物遗传秘密的基因的确 存在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而且,他还发 现,基因在每条染色体内是直线排列的。染 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 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摩尔根把这种特点 称为基因的“连锁”。
1958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现了基因通过 调节特定的化学
事件而起作用
比德尔 George Wells Beadle 美国遗传学家 1903~1989
塔特姆
Edward Lawrie Tatum 美国生物化学家 1909~1975
莱德伯格
Joshua Lederberg 美国遗传学家 1925年--
这一年,沃森年仅25岁,克里克也只有37岁,尚 未获得博士学位。这两个年轻人之所以超越了其他看似 更具实力的竞争者,赢得了这场科学赛跑的胜利,是由 于他们具有清醒的宏观洞察力、非凡的科学想像力和严 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选择了正确的研究路线,广泛借鉴 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综合性的科学思考。
1962年,沃森、克里克与威尔金斯因研究DNA双螺 旋结构模型的成果,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5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现了逆转录 酶和肿瘤病毒 和细胞遗传之 间的相互作用
巴尔的摩Bahirsore 杜尔贝科Dulbecco
美国微生物学家
美国病毒学家
1938~
1914~
特明Tersin 美国肿瘤学家 1934~1994
巴尔的摩和特明发现了逆 转录酶,证明遗传信息不仅由 DNA到RNA,也可由RNA到DNA; 杜尔贝科发现了肿瘤病毒和细 胞遗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与 巴尔的摩和特明共享1975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9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现了病毒的 复制机制和基
本结构
德尔布吕克
Max Delbrtick 德国细菌遗传学家 1906~1981
赫尔希Hershey 美国遗传学家 1908~1997
卢里亚Luria 美国微生物学家 1912~1991
他们3人发现了病毒的复制 和遗传结构,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因而获得 196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6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发现x线照射引 起基因突变,为 人工诱导突变开 辟了重要途径
缪勒HermannJoseph Muller 美国遗传学家 印第安纳大学 教授 1890~1967
缪勒一生发表论文372篇,由他建立 的检测突变的CIB方法至今仍是生物监 测的手段之一。
1927年,缪勒在《科学》杂志发表 了题为“基因的人工蜕变”的论文,首 次证实X射线在诱发突变中的作用,搞 清了诱变剂剂量与突变率的关系,为诱 变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解决了如下几 个问题:
1962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建立了DNA的双 螺旋模型
克里克 Crick 英国物理学家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索尔克研 究院 教授1916~2004
克里克、沃森、威尔金斯获1962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沃森: 美国遗传学家1928~ 威尔金斯:英国物理学家1916~
1953年4月25日,英国著名的科学期刊《自然》杂志 发表了沃森、克里克的一篇优美精炼的短文,宣告了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诞生。这一期杂志还发表了 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的两篇论文,以实验报告和数据分 析支持了沃森、克里克的论文。
遗传学与 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得主
为探明生命的起 源及遗传奥秘打
下了基础
科塞尔 A1brecht Kossel 1853年--1927 德国 海德尔堡大学 生理学教授
科塞尔, 德国生物化学家。科 塞尔的研究开始于指出这一点:核 蛋白含有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 分,因此尽可以不必说那含糊不清 的核蛋白,而说核的蛋白质,其中 的非朊基(非蛋白质部分)就是 “核酸”。科塞尔析出两种不同的 嘌呤:胸腺嘧啶(这是他第一个离 析出来的)、胞嘧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