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自考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自考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理学1.生理学2.内环境3.稳态4.神经调节5.体液调节6.自身调节7.反射8.负反馈9.正反馈10.单纯扩散11.易化扩散12.主动转运13.钠-钾泵14.继发性主动转运15.出胞(入胞)16.跨膜信号转导17.受体18.化学门控通道19.电压门控通道20.静息电位21.动作电位22.可兴奋细胞23.极化24.去极化或除极化25.反极化26.超射27.超极化28.刺激29.反应30.兴奋31.阈电位32.阈强度(强度阈值)33.阈上刺激34.阈下刺激35.阈刺激36.兴奋性37.局部兴奋38.电紧张性传播(衰减性传播)39.时间性总和40.空间性总和41.跳跃式传导42.全或无现象43.绝对不应期44.兴奋-收缩耦联45.等长收缩46.等张收缩47.单收缩48.前负荷49.最适初长度50.后负荷51.肌肉收缩能力52.血液(全血)53.血细胞比容54.血清55.血量56.循环血量57.储存血量58.血浆渗透压59.等渗溶液60.低渗溶液61.高渗溶液62.红细胞可塑变形性63.红细胞渗透脆性6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65.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66.血小板黏附67.血小板聚集68.血小板释放69.血小板收缩70.血小板吸附71.生理性止血72.出血时间73.血型74.血液凝固75.凝血因子76.凝血时间77.纤维蛋白溶解78.红细胞凝集79.凝集原80.凝集素81.等张溶液82.外源性凝血途径83.内源性凝血途径84.ABO血型85.心肌自动节律性86.全新舒张期87.窦性节律88.异位节律89.房室延搁90.期前收缩(早搏或期前收缩)91.代偿间歇92.心率93.心动周期94.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95.射血分数96.心指数97.心力储备98.心脏做功量(每分功或分功)99.每搏功(搏功)100.潜在起搏点101.动脉血压102.收缩压103.舒张压104.平均动脉压105脉搏压106.中心静脉压107.微循环108.有效不应期109.等长自身调节110.异常自身调节111.等容舒张期112.血流量(容积速度) 113.血流阻力114.血压115.动脉脉压116.心血管中枢117.血-脑屏障118.血-脑脊液屏障119.呼吸120.平静呼吸121.深呼吸(用力呼吸)122.胸式呼吸123.腹式呼吸124.肺内压125.胸(膜腔)内负压127.通气/血流比值128.比顺应性129.潮气量130.补吸气量132.余气量(残气量)133.肺容量134.深吸气量135.功能余气(残气)量:136.肺活量137.肺总量138.每份通气量139.最大通气量140.解剖无效腔141.肺泡无效腔142.肺泡通气量143.气体交换144.血红蛋白(Hb)氧容量145.血红蛋白(Hb)氧含量146.血红蛋白(Hb)氧饱和度147.紫绀148.氧解离曲线149.无效腔150.肺牵张反射151.中枢化学感受器152.肺通气153.用力呼气量154.氧容量155.肺泡通气量156.功能残气量157.消化158.吸收159.机械性消化160.化学性消化161.胃肠激素162.容受性舒张163.胃排空164.胆盐的肠-肝循环165.基本电节律166.脑-肠肽167.内在神经丛(壁内神经丛,肠神经系统) 168.胃肠激素169.咀嚼170.吞咽171.蠕动17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173.胃黏膜屏障174.蠕动175.呕吐176.分节运动177.食管下括约肌178.体重指数179.超重180.肥胖181.体温182.基础代谢183.不感蒸发184.能量代谢185.体温调定点186.蒸发散热187.食物特殊动力效应188.食物的热价189.食物的氧热价190.呼吸商191.非蛋白呼吸商192.基础代谢率193.肾小球滤过率194.滤过分数195.有效滤过压196肾髓质高渗梯度197.肾小管重吸收198.排泄199.肾糖阈200.球-管平衡201.水利尿202.渗透性利尿20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04.肾单位205. 滤过平衡206. 肾清除率207.皮质肾单位208.近髓肾单位209. 球旁器210.机械屏障的作用211.电化学屏障212.肾小球滤过率213.无尿(尿闭) 214.多尿215.少尿216.感受器217.感觉器官218.适宜刺激219.换能作用220.编码作用221.适应现象222.感受器电位223.简化眼224.老视225.近点226.瞳孔近反射227.瞳孔对光反射228.辐辏反射(双眼会聚)229.近视230.远视231.生理盲点232.感觉适应233.视杆系统234.视锥系统235.色觉236.暗适应237.明适应238.视力239.视野240.双眼视觉241.眼震颤242.气体导243.骨传导244耳蜗内电位245.微音器电位246.前庭自主神经反应247.听阈248.最大可听阈249.神经冲动250. 突触251.突触传递25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53.抑制行突触后电位254.神经递质255.受体上调256.受体下调257.非条件反射258.条件反射259.中枢延搁260.突触后抑制261.特意投射系统262.非特异投射系统263.痛觉264.快痛265.慢痛266.体表痛267.深部痛268.内脏痛269.体腔壁痛270.牵涉痛271.运动单位272.脊休克273.姿势反射274.屈肌反射275.对侧伸肌反射276.牵张反射277.腱反射278.肌紧张279.去大脑僵直280.胆碱能受体281.肾上腺素能受体282.生物节律283.自发脑电活动284.脑电图285.皮质诱发电位286.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287.操作式条件反射288.趋向性条件反射289.回避性条件290.学习291.记忆292.遗忘293.遗忘症294.优势半球295.毒蕈碱样作用296.烟碱样作用297.自主神经系统298.皮层诱发电位299.突触前抑制300.自发脑电图301.第二信号系统302.第一信号系统303.慢波睡眠304.异相睡眠305.激素306.垂体门脉系统307.下丘脑调节肽308.远距分泌309.内分泌系统310.应激反应311.旁分泌312.神经激素313.靶细胞314.垂体门脉系统315.生长激素介质316.促垂体区317.允许作用318.生殖319.主性器官320.附性器官321.副性征(第二性征)323.月经周期324.血-睾屏障325.妊娠326.受精327.精子获能328.黄体细胞32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30.着床331.分娩1.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2.内环境:将细胞外液视为机体的内环境.3.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状态.4.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5.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及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9.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10.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质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11.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12.主动转运: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才能进行的跨膜物质转运.13.钠-钾泵: 在人类的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而细胞外的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这张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会依靠细胞膜上一种特殊蛋白质的活动,这种膜蛋白称钠泵.14.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一种物质的电-化学驱动力作为能源来驱动另一种物质的主动转运方式.15.出胞(入胞):一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被细胞排除(或摄入)的过程.16.跨膜信号转导:各种信号一般首先作用于细胞膜,膜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分子能选择性地接受某些特定信号的刺激,引起细胞膜两侧两侧点位变化或细胞内发生某些功能改变.17.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能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18.化学门控通道:由某种特定的化学物质决定其开放的通道.19.电压门控通道:由膜两侧跨膜电位改变决定其开放的通道.20.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21.动作电位: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并可沿细胞膜向远处传播的点位波动.22.可兴奋细胞:人体的神经细胞,肌细胞和部分腺细胞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这些细胞通常称~.23.极化:将静息时细胞膜两侧保持外正内负的状态.24.去极化或除极化:膜电位由原来静息时的负值向零电位变化的过程.25.反极化:膜电位在到达零电位后继续上升为正值的变化过程.26.超射: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27.超极化:如果膜电位从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下降到更低的水平.28.刺激:是指能被机体或组织细胞感受而做出应答的环境变化.29.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内部的代谢及外表的活动发生相应的改变.30.兴奋:一种是由安静变为活动,或由活动较弱变为活动较强,这种反映称~.31.阈电位:细胞膜去极化所能达到的可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32.阈强度(强度阈值):这个刚能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33.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34.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35.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36.兴奋性:组织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兴奋的能力,或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37.局部兴奋: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的膜去极化.38.电紧张性传播(衰减性传播):局部兴奋可向周围传播,但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其去极化幅度迅速减小以至于消失.39.时间性总和:细胞膜的同一部位先后接受两次或两次以上阈下刺激,在前一个局部兴奋尚未消失以前,紧接着出现的后一个局部兴奋可以叠加在钱一个局部兴奋之上.40.空间性总和:在细胞膜的临近部位,同时给予两次或两次以上阈下刺激,说产生的局部兴奋可通过电紧张性传播互相叠加起来.41.跳跃式传导:兴奋传导从一个郎飞结到下一个郎飞结跳跃式进行的.42.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幅度不依赖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在传导过程中,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43.绝对不应期:组织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它无论再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44.兴奋-收缩耦联:连接肌膜电兴奋和肌似滑行收缩的过程.45.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只改变张力的收缩.46.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只有长度的缩短的收缩.47.单收缩:如果给予肌肉一次短促的电刺激,可出现一次动作电位,然后出现一次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形式,此时记录到的曲线呈锯齿状,这种肌肉收缩形式称~.48.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前就加到肌肉上的负荷.49.最适初长度:最适前负荷时的肌肉初长度.50.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51.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前,后负荷都无关的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和内在能力.52.血液(全血):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的流体组织.5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54.血清:若将未经抗凝处理的血液置于试管中任其自然凝固,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55.血量:是指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56.循环血量:大部分在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57.储存血量:小部分滞留于肝,肺,腹腔及皮下静脉丛中,流动很慢.58.血浆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和胶体颗粒共同构成.59.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60.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61.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62.红细胞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或特性.63.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6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65.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是指红细胞在血管中于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66.血小板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67.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的相互黏着.68.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刺激后可将储存于致密体中物质排除的现象.69.血小板收缩:血小板内存在类似肌肉的收缩蛋白系统,包括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微管和各种相关蛋白.70.血小板吸附:血小板磷脂表面能吸附多种凝血因子.71.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引起的出血可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72.出血时间:用针刺破耳垂或指尖,自出血开始到出血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73.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74.血液凝固:是指流动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75.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76.凝血时间:血液自离体至凝固所需的时间.77.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78.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并混合在玻片上,红细胞即聚集成簇的现象.79.凝集原: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糖蛋白或糖脂,在凝集反应中起特异性抗原的作用.80.凝集素:血浆中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特异结合的抗体.81.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82.外源性凝血途径:血浆中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特异结合的抗体.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激活因子X而启动的凝血过程.83.内源性凝血途径: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因子X激活而发生的凝血.84.ABO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四型的血型系统.凡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的为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为B型,若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就成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则称O型.85.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86.全新舒张期:心室舒张期的前0.4秒内心房和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87.窦性节律:以窦房结以正常起搏点的心搏节律.88.异位节律:当潜在起搏点控制部分或整个心脏的活动时就成~.89.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减慢,延搁时间较长.90.期前收缩(早搏或期前收缩):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91.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92.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93.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94.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95.射血分数: 每搏量所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96.心指数: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表面的心输出量.9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98.心脏做功量(每分功或分功):一侧心室每分种所做的功.99.每搏功(搏功):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100.潜在起搏点:其他自律细胞的自律性较低,由于经常受到来自窦房结的快速节律活动的抑制,起本身的自律性通常不能变现出来.101.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对动脉壁的侧压力.102.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103.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下降,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104.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105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106.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107.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08.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在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109.等长自身调节:指通过心肌细胞本身收缩活动强度和速度的改变以增加心肌收缩能力,从而增加每博输出量的调节方式与心肌初长的改变无关.110.异常自身调节:通过心肌细胞自身长度的改变引起收缩强度的改变.11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时,室内压迅速下降,动脉瓣关闭心室容积不变,直到室内压下降到底于心房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的这段时期.112.血流量(容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液量.113.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是遇到的各种阻力.114.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的侧压力.115.动脉脉压:是指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116.心血管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117.血-脑屏障:指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某些物质在两者间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118.血-脑脊液屏障:在毛细血管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限制某些物质自由扩散的屏障. 119.呼吸:是指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20.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121.深呼吸(用力呼吸):机体活动时,或吸入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或氧气含量减少时,呼吸将加深加快.122.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3.腹式呼吸:以膈肌的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4.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可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变化.125.胸(膜腔)内负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因其比大气压低.:127.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128.比顺应性:肺顺应性(L/cmH2O)/肺总容量(L)129.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130.补吸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131.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132.余气量(残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于肺内而不能呼出的气体量.133.肺容量:是指机体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134.深吸气量:在平静呼气末中做最大呼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135.功能余气(残气)量:平静呼气末仍留存于肺内的气体量.136.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说能呼出的最大气值,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之和. 137.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138.每份通气量:是指肺每分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139.最大通气量: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肺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140.解剖无效腔:是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分支至终末细支气管,这一段呼吸道管壁没有肺泡,因而无气体交换功能.141.肺泡无效腔:是指未参加气体交换的肺泡腔,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匀等原因.142.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143.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过程. 144.血红蛋白(Hb)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145.血红蛋白(Hb)氧含量:血液中所含氧气量并非都能达到最大值,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氧气量.146.血红蛋白(Hb)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氧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147.紫绀: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g/100ml以上时,皮肤和黏膜呈浅蓝色.148.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149.无效腔:从鼻腔到肺泡凡没有气体交换的管腔,分为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150.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引起吸气被抑制或肺缩小引起吸气的呼气运动反射,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151.中枢化学感受器:存在与延髓腹外测表浅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中H+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152.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153.用力呼气量:是指一次最大呼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154.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的氧容量.155.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56.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端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157.消化:食物在消化到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小分子物质的过程.158.吸收: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159.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混合,并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进. 160.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161.胃肠激素:胃肠道黏膜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16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松弛.163.胃排空: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164.胆盐的肠-肝循环:肝细胞分泌的胆盐排入小肠后,绝大部分由回肠末端吸收,经门脉回肝脏的过程.165.基本电节律:指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种缓慢的节律性去极化电位变化.166.脑-肠肽:指一些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呈现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167.内在神经丛(壁内神经丛,肠神经系统):分布于食管至肛门的消化道壁内.168.胃肠激素:在胃,肠黏膜层散在分布有大量的内在分泌细胞,由这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169.咀嚼:是由咀嚼肌群顺序收缩而完成的反射性动作.170.吞咽:是指口腔内食物通过咽部和食管送入胃内的一系列动作.171.蠕动:食管肌顺序收缩而产生的一种向钱推进的波形运动.:17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和胃粘液分泌的碳酸氢盐一起构成了一道抵抗胃酸侵蚀的屏障.173.胃黏膜屏障:由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胃腔与胃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174.蠕动:为纵行肌和环行肌协调起来的一种推进性运动.175.呕吐:是将胃及部分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176.分节运动:以换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运动.177.食管下括约肌:在食管末端有一长2~4cm的高压区,在生理上起到类似括约肌的作用. 178.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179.超重:体重指数在25~29.9之间.180.肥胖:体重指数超过30.181.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18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183.不感蒸发:人体处于较低的环境温度时,水分可从皮肤和呼吸道不断渗出而被蒸发. 184.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185.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活动所决定的体温恒定水平.186.蒸发散热: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方法.187.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热额外增加的想象.188.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189.食物的氧热价:通常把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190.呼吸商: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耗氧量的比值.191.非蛋白呼吸商:糖和脂肪氧化的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消耗量的比值.192.基础代谢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是:清晨,清醒,静卧,未做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五精神紧张期;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C~25°c.193.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滤液总量.194.滤过分数: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约为19%.195.有效滤过压:指肾小球滤过动力与阻力之差.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量的大小,即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嚷内压).196肾髓质高渗梯度:表明肾髓质组织间液是高渗的,而且越接近肾乳头部渗透压越高的现象. 197.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某些物质重新转运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液中的过程.198.排泄:机体将代谢终产物,机体内过剩的物质,异物或毒物等经血液循环沿一定途径排除体外的过程.19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9~10mmol/L(160~180mg%).。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名词解释

3、人力资源数量定义: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4、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再生产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定义:即人口的地区间流动。
10、人力资源总量定义:是数量与质量的乘积,即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质量,出于计量的需要,可采用下列公式:人力资源总量=求和符号:某等级劳动人口数量×某等级劳动人口质量,或者: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平均质量。
27.工作日志法,是在规定时限内,任职者实地,实时地准确记录工作活动与工作任务的一种信息收集方法。
28.排序法又称排列法,是由职位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将组织内所有职位按责任轻重,复杂程度等相对价值,由高到低排列出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29.分等法又称分类法,是将工作职位分为若干等级,然后在每一等级内选出一至两个关键岗位,并附上工作说明和工作规范,再对每一个职位进评价,并逐一与各级的关键岗位比较,相似的编为同一等级最后排列出各等级高低的方法。
22.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主体中,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包括公职人员享有的消费性生活资料,人身,行为
2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组织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在未来变化中人力资源共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对现有人力资源存量进行分析和规划,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的一项管理活动。
13.EET:对缴费、投资收益实行免税,对领取年金课税。
ETT:对缴费免税,对投资收益、领取年金课税。
TEE:对缴费课税,对投资收益、领取年金免税。

自考《应用文写作》名词解释

自考《应用文写作》名词解释

1、应用文:答应用文是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

2、文书:是所有文件资料的总称。

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公务文书是指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文字资料。

私人文书即个人或群体在处理私人事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有用价值的文字资料等。

3、文件:是指公务文书中格式完备、现行效用很强的、比较重要的文字材料。

包括版头文件和无版头文件。

4、文本:是对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的同篇文书的区分。

应用文的文本:是指用某种语言写成的一篇完整的应用文从理论上说,文本可分为行文文本、译文文本、第三文本三类。

5、应用写作:是运用文字、图、表、数字、符号等表述信息的行为过程。

6、模式化建构:指的是应用文的文种、格式、语体语境、布局等有大致相近的样式,有大体统一的形式要求。

7、法定使成:法定使成即文书的模式化是以规定或制度形式加以认定,这些规定或制度有些是强制性标准,有些是行业标准,在行业内、在管辖范围内普遍执行。

8、应用文体:应用文体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文章,如表格式计划、带有表格的预决算报告、统计分析等,它们都以表、图形式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再如表格式合同、收据、借据等也不能成为“文章”,但显然是应用文体。

9、公务文书:公务文书是指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文字材料,包括机关发出和收到的公文,内部使用的文件,以及其他书面或附注文字说明材料。

10、私人文书:即个人或群体在处理私人事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有应用价值的文字材料。

11、代言作者:是指以代替别人撰写的撰稿人的身份从事写作活动的人。

12、群体作者:是指两个以上的写作者形成一个群体,从事某一“特殊需要”的写作活动。

群体作者一般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又朝着既定的相同目标前进。

群体作者一般用来从事较为复杂的应用文写作,分为并列型作者群体与偏正型作者群体两种。

13、法定作者:即写作形式上的主体是那些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自考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1.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世代遗传下来的以血缘关系连结而成的人们的团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

2.一般的社会调整:是以一定的社会规范(尤其是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文明社会的法律),经常地、普遍地处理类似事件。

3.国家意志:是通过政权而获得集中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法律是国家意志的基本表现形式。

4.一般法和特别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的社会组织普遍适用,而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就是一般法。

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授权立法:指有制定法律权力的国家机关把本属于自己的立法权,部分地授予行政机关;有时也指对地方国家机关的授权。

2.委任性立法:指没有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只是指出某项规范将委任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的规范。

3.准用性立法:指没有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只规定在适用该规范时,准许援用它所指定的其他有关规范的规范。

4.法律的适用:指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实现法律对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活动。

5.司法解释:指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指学术研究部门、文化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报刊等对法律所作的理论性的、法制宣传性的解释,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7.法律的遵守: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即守法。

8.法律制裁: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戒措施。

9.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指无产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1.有法必依:指一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全体公民必须遵守法律。

自考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自考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实物货币: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存款货币:通过银行存款账户中的存款划转,货款得以结清,商品交易完成。

在这个过程点点,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劵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是货币,补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此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的功能。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在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招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称为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用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商业商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广东省自考《06270农业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资料

广东省自考《06270农业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资料

广东省自考《06270农业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资料一、名词解释1. 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评估农业技术的成本与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经济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2. 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是指应用科学和工程原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手段。

3.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或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回报和效果。

它包括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经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4.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护农业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确保农业长期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它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同时满足农民利益。

二、简答题1. 解释影响农业技术投入的因素。

影响农业技术投入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包括土地、劳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可获得性。

如果这些要素不容易获取或成本过高,将会影响农业技术投入的决策。

(2)市场需求和价格:农业技术投入的决策还受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影响。

如果市场对某种农产品需求大,价格高,农户将倾向于增加对该农产品的生产投入。

(3)政策环境和支持措施:政府出台的农业政策和支持措施对农业技术投入有直接影响。

政府通过提供补贴、减税和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农民增加对农业技术的投入。

2.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么?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技术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农业技术的成本与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经济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业技术投入和产出的评估,确定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为农业技术的选择和决策提供依据。

最新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最新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最新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0月)第一部分代年考题1.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2.九流十家: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

3.血缘九族制:(1)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2)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4.家天下:(1)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2)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可是她并没有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她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5.中庸:(1)“中庸”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2)“中庸”的含义是指可常行常见的最高的德。

6.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7.“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

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8.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9.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

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

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10.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她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

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

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11.文化内涵: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可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能够属于文化范畴;这些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说,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自考宪法学名词解释

自考宪法学名词解释

自考宪法学名词解释1、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2、宪法规范: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具体来说是调整国家权力运行与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

3、宪法制定:宪法的制定简称制宪,也就是宪法的创制,是指宪法制定者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创造宪法规范的活动。

4、宪法修改:宪法的修改简称修宪,是指有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宪法文本的某些条款、语词或结构予以变动、补充或删除的活动。

5、宪法解释:指制宪者或者按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于实施中的宪法的内容、界限和精神所作的说明。

6、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以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和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制度。

7、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指在法律、法规和其他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的机关审查其合宪性。

如发现与宪法不符可予以纠正,避免其在制定完成并生效后产生不良后果。

8、事后审查:指对已生效的法律、法规在执行、适用的过程中,因发现有违宪的可能性而予以审查,或者因特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法而提出请求时,才予以审查。

9、附带性审查: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的,叫做附带性审查。

10、宪法控拆:指公民个人有权就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拆的一种制度。

11、宪政:就是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也就是用宪法这种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已争得的民主事实确定下来,以便巩固这种民主事实,发展这种民主事实。

12、国体:是指反映一个社会的阶级构成,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doc - 1 -名词解释1 语言学2 语文学3 历史语言学4 历史比较语言学5描写语言学6历时语言学7共时语言学8 个别语言学9 普通语言学10 语言的语言学11 言语的语言学12 内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13 外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14 对比语言学15 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16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学)17 理论语言学18 应用语言学19 结构主义语言学20 形式语言学21 交叉语言学22 语言22 言语23 思维24 符号25 组合关系26 聚合关系27 语言的线条性28 语言的任意性29 语言的层级性30 言语规律31 渐变性规律32 参差性规律33 语言的分化34 语言的整化35 语言的融合36 语言的混合37 语音38 语音学39 音高40 音强41 音长42 音质:43 频率44 振幅45 乐音46 噪音47 共振峰48 音素49 国际音标50 音位51 音位变体52 非音质音位53 音位区别特征54 音位体系55 音节56 语流音变57 句位学58 语音规律59 语义60 语言意义61 言语意义62 义素63 义项64 语义场65 语境66 词汇意义67 概念意义68 语法意义69 话题70 述题71 谓词72 述项73 预设74 蕴含75 语义指向76 词汇77 语言词汇78 言语词汇79 词80 固定词组81 语素82 词根83 词缀84 词尾85 单纯词86 合成词87 复合词88 派生词89 联绵词90 叠音词91 重叠词92 同音词93 同形词94 同源词95 同根词96 古语词97 历史词98 文言词99 新词100 方言词101 社会方言词102 外来词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doc - 2 -103 基本词汇104 一般词汇105 熟语106 成语107 惯用语108 谚语109 俗语110 歇后语111 格言112 语法113 语法学114 词115 词组116 句子117 层次性118 递归性119 生成性120 语法范畴121 语法意义122 语法手段123 形态124 词法125 句法126 实词127 虚词128 形态129 直接成分分析法130 孤立语131 屈折语132 黏着语133 多式综合语134 语序类型学分类135 篇章语法136 篇章的粘连性137 篇章的连贯性138 重新分析139 转换分析法140 主位141 主位推进模式142 文字147 借源文字144 表音文字145 字母146 自源文字143 表意文字第一章总论1 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三、名词解释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理论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详细感性的审美活动表达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白觉、系统的理论性考虑。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关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实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理论概念:马克思的理论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理论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概念的根底上形成开展起来的。

他坚持把理论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白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根底。

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理论的。

这里,理论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根底的物质消费活动,义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消费活动,以及人们广阔的日常生活活动。

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详细表达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

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 -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重点名词解释1、美学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美学史上有5种观点:①柏拉图认为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③英国经验派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④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活动的;⑤美学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2、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感情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3、马克思的美育观:马克思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

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

他还指出审美教育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

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4、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提出的,主要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感情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5、趣味教育: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趣味教育不同于强制教育,它以趣味为目的,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立价值。

6、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限的。

7、美学之父:美学之父是对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的尊称。

他在1750年出版了《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鲍姆加登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8、《美育书简》:《美育书简》是德国美学家席勒的著作,发表于1795年。

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9、《丑的美学》:是罗森克兰兹的美学作品,他提出“丑的美学”,认为丑不仅仅陪衬美,也有其独立性,艺术可以“理想化”丑。

自考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自考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全部从事和要求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第二章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效用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是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

个人预算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劳参率的生命周期:是指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曲线。

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第三章劳动的边际产量: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劳动的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自考行政法学名词解释

自考行政法学名词解释

自考行政法学名词解释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的学科,主要研究行政法的内容、原理、制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自考行政法学中的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行政法行政法是以国家行政机关活动为规制对象的法律分支,包括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制度、行政法的基本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法研究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与个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涉及到行政权力的行使、行政行为的规范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变更等问题。

二、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法规定,对具体的行政对象进行的具体处理和决定。

它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单方决定性等特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奖励等各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形式。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行政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套规定的程序步骤,旨在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程序主要包括行政决策程序、行政执法程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等。

行政程序的规范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对违法行为或错误决策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过失责任、行政违法责任、行政刑事责任等多种形式,其承担方式和程序有所差异。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承担主体和追究程序等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五、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和检查,是一种行政机关对自身行为及其他行政机关行为的约束和监督。

行政监督的目的是保证行政机关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能性,促进行政权力的规范与廉洁。

行政监督方式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社会监督等。

六、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由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行政行为的具体规定,它包括行政法规的法律性质、行政法规的种类和层级、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法规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行政权力的具体体现。

七、行政裁量权行政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一定的法律规定下依据自身判断和决策的自由裁量权。

自考法理学名词解释

自考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导论[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习惯法:习惯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具有法律效力后,即成为习惯法。

理论法学: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法学分支学科,如法理学,法律思想史。

应用法学:通常是指在社会中实际运用的法学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法学和国内法学以及关于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的学问。

第一章法的概念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有关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准则和标准。

当这些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技术法规技术法规:一般是指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方面的准则和标准,技术规范如被法律确认,就成为技术法规,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 行为模式] :是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

①可以这样行为→授权性法律规范(鼓励性规范、容许性规范)②应该这样行为→命令性法律规范(“令行”法律设定了积极的、行为的义务;)③不应该这样行为→禁止性法律规范(“禁止”法律设定了消极的、不行为的义务;)[ 法律后果] :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

①肯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以至奖励。

②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法的概括性(一般性):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即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使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它意味着同样情况同样适用,也就是通常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二章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法的评价准则:它是法的价值一个方面,它是指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法根据什麽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

第三章法律作用[ 法的作用] :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

它与法的本质,目的和特征密切联系。

法的强制作用:指制裁,惩罚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耐火极限: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建筑模数:指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

(目的作用,为了全国设计标准化规范化;为了施工机械化现代化;为了预制构件企业化工业化)3.模数数列:指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4.大量性建筑:指规模不大,但建造量较多的建筑。

地基:支承建筑物土壤的土层。

5.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给地基。

6.基础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7.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

8.柔性基础:不受刚性角限制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9.刚性角:对于刚性材料的基础,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破坏,必须限制基础的出挑长度与高度之比,因此,基础的允许宽与高所夹的角为刚性角。

隔墙: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10.过梁:为支承门窗洞口上部墙体荷载,并将其传给洞口两侧的墙体所设置的横梁。

11.圈梁: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连续闭合交圈的梁。

12.散水:勒脚下端沿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防水构造,也称护坡。

13.勒脚:是外墙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为防止雨水上溅墙身,以及防止土壤中水份侵蚀而做的防潮层。

14.变形缝:是指为了减少由于温度变换、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对建筑物产生的不利影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

15.伸缩缝:是指为预防建筑物因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致使建筑物出现不规则破坏而预留的缝。

16.沉降缝:是指为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对建筑物产生的不利影响而预留的缝。

17.防震缝:是指在地震区,为减少由于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不利影响而预留的缝18.无梁楼板:指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承在墙上或柱上。

19.顶棚:是楼板层的最下面部分,是建筑物室内主要饰面之一。

20.雨篷:设置在建筑出入口处,起遮挡雨雪、保护外门、丰富建筑立面等作用。

21.阳台:是指多层及高层建筑中人们接触室外的平台22栏杆扶手的高度:指踏步前缘至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

23.明步:梯梁在踏步板之下,踏步裸露。

24.暗步:梯梁在踏步板之上,形成反梁,踏步包在里面。

25.楼梯净高:楼梯净高包括梯段净高和平台净高,梯段净高是指梯段的任何一级踏步至上一层平台梁底的垂直高度;平台净高是指底层地面至底层平台(或平台梁)底的垂直距离。

26.材料找坡:将屋面板水平搁置,然后在上面铺设炉渣等廉价轻质材料形成坡度。

27.结构找坡:将屋面板搁置在顶部倾斜的梁上或墙上形成屋面排水坡度的方法。

28.无组织排水: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

29.有组织排水:指雨水由天沟、雨水管等排水装置被引导至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

30.卷材防水屋面:以防水卷材和粘结剂分层粘贴而构成防水层的屋面称为卷材防水屋面。

31.泛水:屋顶上沿所有垂直面所设的防水构造。

32.塞口:砌墙时将门(窗)洞口预留出来,然后再安装门(窗)框。

33.立口:砌墙时就将门(窗)框立在相应的位置,找正后继续砌墙。

简答题1.建筑物按耐久年限划分为几类,各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案:分为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2.建筑物的构造组成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六大部分组成。

基础:承担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

墙或柱:是建筑物垂直方向的承重构件。

外墙还起围护作用,内墙起分隔作用。

楼地层:建筑物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并分隔建筑物的竖向空间。

屋顶:建筑物的承重兼围护构件。

承受建筑物上部的荷载并传递给墙或柱;并满足屋顶的保温、隔热、防水、排水等功能。

楼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并兼起垂直交通联系之用。

门和窗:建筑物的非承重构件。

门起水平交通联系之用;窗起采光、通风、眺望等作用。

3.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外界环境,如外力作用,气候条件,各种人为的因素;(2)建筑技术条件;(3)经济条件4.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答案:.坚固耐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5.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如何?答案: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给地基;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

6.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2)工程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4)地基土壤冻胀深度;(5)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7.基础按构造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种?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案:.基础按构造型式不同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式基础、井格式基础、片筏式基础、箱形基础。

各自的适用情况如下(1)条形基础,适用在墙承重的结构中;(2)独立基础,适用在柱承重的结构中;(3)井格基础,适用在柱下基础,当地及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4)片筏基础,适用在地基较软弱,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基础底面积较大等情况;(5)箱形基础,适用在高层建筑设地下室或软弱地基上建造的重型建筑物情况。

8.确定地下室防潮和防水的依据是什么?答案:主要依据是地下水位的高低。

当设计最高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且周围无形成滞水可能时,地下室的外墙、底板需做防潮处理。

当设计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其外墙、底板均需做防潮处理9.当地下室的底板和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采取何措施提高防水性能?答案:.可采取自防水方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骨料级配混凝土,是采用不同粒径的骨料进行级配并提高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含量,使砂浆充满于骨料之间,从而堵塞因骨料间不密实而出现的渗水通路,提高防水性能;二是外加剂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加气剂或密实剂以提高抗渗性能。

10.实体砖墙的组砌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答案:一顺一丁、多顺一丁、每皮丁顺相间式、两平一侧、全顺式等。

11.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如何确定?答案:1)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不透水材料时,其位置应设在室内地面垫层高度范围内,一般为室内地面下一皮砖处;(2)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其位置通常设在室内地面面层高度处;(3)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不等时,应在墙身两侧地面附近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和一道垂直防潮层12.勒脚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材料做法有哪几种?答案:勒脚的作用主要是:(1)保护墙身,防止雨水渗入;(2)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碰撞;(3)装饰强身,美化立面。

材料做法主要有:石砌、抹灰类、贴面类等13.墙面装修按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同主要有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答案:墙面装修按施工方式和材料作法不同分为:勾缝类、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铺钉类。

(1)勾缝类:多用于砖墙的外表面,能够保持砌体材料的本色及质地,因而称清水墙面。

(2)抹灰类:属现场湿作业,其特点:材料来源广、施工操作简便、造价低廉。

但抹面的耐久性低、易开裂、变色,且功效低。

(3)贴面类:具有耐久性强、施工简便、工期短、质量高、装饰性好并易清洗等特点。

目前应用较广泛。

(4)铺钉类:通常有木质板墙面和金属薄板墙面。

其中木质板墙面具有美观大方、安装方便等特点,但防潮、防火性能欠佳;金属薄板具有重量轻、外形美观、经久耐用、强度高等特点。

(5)裱糊类:具有色彩艳丽、图案雅致,且耐水、抗油污、易清洁等优点。

如PVC塑料墙纸、纺织物面墙纸等,常用于室内墙装修14.简述墙身水平防潮层的常用作法。

答案:(1)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浆加水泥用量3%-5%防水剂,厚度为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作防潮层;(2)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φ6钢筋,其防潮性能好;(3)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15.砖混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有哪些?答案:(1)限制建筑物的总高度和层数;(2)限制横墙间距及墙体的局部尺寸;(3)提高砌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4)设置圈梁;(5)设置构造柱。

16.圈梁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圈梁的作用:(1)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2)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3)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17.门窗洞口上部过梁的常用做法有哪几种,其适用范围如何?答案:有三种。

即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砖拱过梁适用于用于非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宽度1.8m以内;钢筋砖过梁用于2m宽以内的洞口。

二者不宜用于洞口上有集中荷载、振动较大、地基土质不均匀或地震区等。

钢筋混凝土过梁,具有坚固耐用、施工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较大洞口或有集中荷载等情况,目前广泛采用。

18.构造柱的作用和设置位置是什么?答案:构造柱的作用: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抗变形能力,即使开裂也不倒塌。

构造柱设置的位置:多层砖混建筑一般设置在建筑物四角、外墙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墙体中部,以加强墙体的整体性。

19.变形缝包括哪几种缝?简述其各自的特点及设计要求。

答案: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作用是为了减少由于温度或材料自身的伸缩变形而造成房屋的破坏,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沿着墙体、楼层、地层、屋顶全部连续断开,宽度一般为20-30mm。

(2) 沉降缝,作用是为了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房屋的破坏,设置在从基础开始,沿着基础、墙体、楼层、地层、屋顶全部连续断开,宽度一般为30-70mm。

(3)防震缝,作用是为了减少由于地震时的拉伸、挤压破坏,设置在基础以上的墙体、楼层、地层、屋顶全部连续断开,在砖混结构中缝宽一般取50-100mm 20.民用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有哪几种?答案:.设防震缝、设构造柱、设圈梁,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21.抹灰类墙面装修中,抹灰层的组成、作用是什么?答案:一般有底层、中层和面层组成。

底层的作用是与基层粘结并初步找平;中层进一步起找平作用;面层起装饰美观作用。

22.楼板层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答案:.楼板层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面层、机构层、附加层及顶棚层。

各层的作用如下:(1)面层起着保护楼板层、承受并传递荷载的作用和绝缘的作用,同时对室内有很重要的清洁及装饰作用。

(2)结构层主要功能在于承受楼板层上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同时还对墙身起水平支撑作用,以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