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0-2021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6.2 共筑生命家园 表格式教案-2020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 共筑生命家园 表格式教案-2020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共筑生命家园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增强主人翁意识,为走绿色发展道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看待绿色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自觉保护环境,善待自然。

知识理解并识记:1.为什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重点难点1.为什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难点)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重难点)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重难点)4.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学习流程一、时政新闻二、导入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同时展示地球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的情境(课件)。

教师提问:既然地球上的资源已经如此稀少,那么人类是否可以迁移到别的星球去呢?教师导课:是生活在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还是生活在灰暗阴沉的死亡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伤痕累累,再也经不起我们的折腾。

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态度,作出正确的选择:做大自然的朋友。

导入新课——共筑生命家园三、学习过程(一)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为什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小组轮流播报时政新闻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找出问题答案,组内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5310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学 习 流 程4.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二)师生订正答案,教师总结纠正问题答案,学生速记。

(三)结合课件分析理解学习目标知识内容。

板块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1.(1)展示藏羚羊图片,播放歌曲《最后一只藏羚羊》(课件)。

(2)观察图片探究与分享:为什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师引导:(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感知塞罕坝的变迁系列活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二、通过塞罕坝涅槃和塞罕坝效益活动,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培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

三、通过感知塞罕坝的变迁和美丽中国我践行活动,懂得自然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难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等等。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情,搜集关于塞罕坝的事例,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一些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展示塞罕坝的美景)林海苍翠连绵,松树咬定青山,绿草如茵铺展,野花芬芳斗艳。

塞罕坝之美丽风光有天然馈赠,更多在是人类建设的伟绩。

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走入今天的课堂“共筑生命家园”,见证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引出课题《共筑生命家园》(二)活动探究板块一:塞罕坝溯源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

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曾经这里是清代木兰围场的中心地带,清廷鼎盛时期几乎每年秋季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仪式,并列入国家典制,即“木兰秋狝”。

“落叶松万株成林,望之如一线,游骑蚁行,寸人豆马,不足拟之”。

——《围场厅志》“松声入夜常疑雨,虫语鸣秋惯近人”。

——《塞上夜坐》“鹿鸣秋草盛,人喜菊花香。

日暮帷宫近,风高暑气藏”。

——康熙思考:你能想象怎样的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总结:学生通过感受塞罕坝的美,体会人与塞罕坝自然风光和谐之美。

板块二塞罕坝之殇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王朝国力虚弱,“木兰围场”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伐木、垦荒,以补国库空虚,后又因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原始森林、草场、河流因过度开垦而退化成荒原沙地,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本框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难点: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课运用探究式教学,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第六课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 6.2共筑生命家园授课人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选择节能、低碳、环保、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提高对国家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的认识,掌握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方法。

知识目标:懂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理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

教材分析本框作为第六课第2框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同时也要了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明确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

学情分析作为九年级的学生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当前,因为在环保方面的教育存在空缺,部分学生还存在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

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价值观,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势在必行!重点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难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教法学法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析法;情感熏陶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明确目标1、播放视频:《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成果展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什么要设置世界环境日?导入新课——《共筑生命家园》2、出示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观看,思考学生齐读学习从视频导入,切入“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题。

民幸福的美丽中国奋斗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堂小结回扣目标播放视频:《低碳之歌》,谈收获感受,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总结升华。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

让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拓展延伸撰写倡议书根据调查报告,(你所生活的村庄、(乡镇、城市)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的情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掌握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知道绿色发展理念,明晰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要求;通过实际案例懂得如何实现绿色发展道路,并联系实际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认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态度认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重难点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教师小结: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生存的家园也只有一个。

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保护地球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

(二)讲授新课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篇师生共同分析视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小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人类开发和利益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篇展示图片:2018地球卫士奖——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余村视频:《余村的过去》小组讨论:①余村的书记为什么困惑?②习近平所说的话给余村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教师小结:习近平:一定不要走老路,不能迷恋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结论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习近平: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都是高明之举。

结论2:要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2003年,按照习近平亲自启动的浙江生态省建设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当地政府提出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并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

6.2 共筑生命家园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 共筑生命家园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6.2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规划(一)主题名称: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观(二)主题概述: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延续,又承接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分为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旨在使学生认识到: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三)主题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同时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传统美德还有一些误读甚至有些中学生认为自己不用高扬民族精神。

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深,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

另外,有些学生没有认清资源环境的现状,对一些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也不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学习本单元内容显得很有必要。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1.在精神文明方面,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生态文明方面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深入的分析来深化他们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共筑生命家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命的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环境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共筑生命家园》。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命的图片,如花草、动物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吗?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

然后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生命价值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环保信息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3.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生命价值和环保意识的目的。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表和思考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口号创作等。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知识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2.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措施。

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能够提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分析,明确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与分析,明确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观念。

2.树立科学发展观。

3.增强走绿色发展道路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重点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如何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难点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教师准备:1.课前上网查阅有关破坏自然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制作成课件;2.精心备课。

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存在的破坏自然和生态的现象及问题;2.提前预习新课。

一、材料导入,场景激趣教师展示幻灯片: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并称为中国三大经济战略规划,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安徽、贵州等11个省市。

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7年7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日前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

规划确立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确立水资源利用上线,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坚守环境质量底线,推进流域水污染统防统治;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建设宜居城乡环境;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应对,严格管控环境风险;创新大保护的生态环保机制政策,推动区域协同联动。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理念是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的正确选择,增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所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4.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环境挑战的乐观态度和坚韧意志。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学会思考如何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滋养和条件,以及人类对自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和意义掌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等。

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在消费、出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到环保、低碳、绿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参与环保行动的途径。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2.呈现(10分钟)讲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阐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共筑生命家园》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2.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措施。

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能够提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重点知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思考:亚马逊森林大火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提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重点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引出本课主题—共筑生命家园学生观看视频,根据火灾原因,谈谈亚马逊森林大火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学习塞罕坝的事迹,体会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师生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授新课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思考:1.55年来,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塞罕坝”是历史上“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末的开围放垦加上山火不断,到解放初期,这里的原始森林已变为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1962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

几代务林人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营造今天的百万亩人工林海。

55年后的今天,高岭之美浩荡重现。

2.开围放牧,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

思考: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提示: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筑的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生命、环境、社会责任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家园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共筑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做到关爱他人、保护环境?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 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堂小结板书思考:这又是一条怎样的致富道路?提示:走绿色发展道路,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思考:通过余村两条发展道路对比,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提示: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思考:分析这三个观点。

提示:村民王婶的观点正确。

造纸厂厂长的观点错误。

小青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

思考:此案例启示我们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提示: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思考:作为一名消费者,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示: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思考: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启发我们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提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管理。

笔记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夏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本节课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以及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22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青少年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了解不全面。

此外,学生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缺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学会从自身做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

2.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收集典型案例,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
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B )
5.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6.知识拓展:介绍五大新发展理念。
1.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3.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问题。
7.言语引导,总结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8.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仔细阅读相关材料,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自身感受,积极思考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举手发言。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3.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2.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3.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简单介绍塞罕坝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播放关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付出的视频
提问: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4.介绍“塞罕坝”精神,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分析塞罕坝变化原因。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共建美丽中国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更缺乏实际行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共建美丽中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主题演讲法:邀请有关专家或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和小题检测题。

3.准备好演讲嘉宾及演讲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数据和事实,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视频、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相关问题。

3.准备好实践活动的方案,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展示本节内容思维导图、自主学习问答题。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名言赏析
从正反面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共荣共生。

2、各抒己见
人类可以主宰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吗?为什么?
小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做出的智慧选择。

②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探究与分享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雾霾有什么启发?
4、看图片,谈感悟
小结:★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探究与分享P84、P85
探究一: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

(1)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探究二:小河上游建造纸厂……
(1)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村民王婶的话是正确的。

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话是错误的。

保护生态环境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危害人类自身。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小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相关链接P86
结合图片,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小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3、低碳微行动
小结: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4、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材料: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思考:为什么要对不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
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小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

5、美丽中国
播放视频,思考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三、知识整合
“建设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理念、发展道路、方略、战略、社会形态?
四、知识拓展
思考: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分层次,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五、课堂总结
本课学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及要求,知道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应有的行动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六、课堂反思
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很多新名词、新措施,理解难度大,教学设计尽量降低难度,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但是操作起来有点困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今后需要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