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冉茂乾

邮编:565100 邮箱:******************

内容提要:

游戏化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益智游戏区(益智区)是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活动的主要区域,幼儿通过直接接触、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反复体验材料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以“游戏化”为指导理念,在益智游戏区投放一些有情境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玩教具进行教学。本文结合幼儿园工作实践,论述了小班幼儿在益智区活动中的特点,提出教师以“游戏化”为指导理念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游戏教师指导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其特有的学习方式。活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提供适宜他们实际年龄需要的活动方式,让他们做他们实际年龄水平下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北京市《快乐与发展课程》一书中提出“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益智游戏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材料特征,探索多样性玩法,初步体验数、形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是单纯的操作不能引发幼儿兴趣,如何创设游戏化情境,使幼儿爱玩,在游戏中获得发展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的。在实践中,我初步总结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的策略。

1.小班“游戏化一日生活”指导理念的内涵

一提到游戏,许多人总是自然的联想起自己的娱乐活动,与劳动和学习相区别。但是,婴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并非如此。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各个年龄班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基于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恋,特别爱模仿,拟人化心理等年龄特征,小班以“游戏化一日生活”来开展保教工作和实现教育目标将更适合他们。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编写的《快乐与发展课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来安排,不能作为过渡环节或课后休息来安排;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发挥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则更能体现“游戏化一日生活”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在重要性。

2.小班幼儿在益智区活动中的特点及表现

益智区是小班幼儿喜爱的活动区,幼儿在这个充满魔力的益智区中不断的自行操作,尝试。在他们触摸着有形有色的几何形体时,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观察对比、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在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使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细心、专心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学习,有时共同商量、合作玩耍,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2、1.对材料的选择

2.1.1.颜色鲜艳、柔软、有声响的玩具都是幼儿喜欢的选择。教师应遵循这一幼儿心理规律,才能有效的达到活动的目标。

2.1.2.幼儿喜欢调动多种感官探知材料,他们通过看、听、摸等方式感知材料特征。

2.1.3.幼儿在玩具选择上从众性较强,易受同伴影响频繁更换,所以同类的玩具要数量多一些。

2.2.幼儿的活动表现

2.2.1.入园初期幼儿喜欢独占玩具或独自游戏。如;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还不适应与人分享,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依赖心理,所以他会因为别人跟他抢玩具而嚎啕大哭。这就是因为幼儿刚刚入园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2.2.2.喜欢反复操作自己熟悉的玩具或材料。他们不厌其烦地操作,在一遍一遍地操作中表现出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2.2.3.由于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完善,操作材料时的准确性不高。比如在蒙氏工作中有一个“分数小人”的玩具,它是可以分成两分,三分,四分的。小朋友在取玩具时常常会因为他们不稳定、动作不协调而把玩具碰到,甚至在操作中还会碰到无法把小人复原的情况发生。但这时的孩子不会因为动作的不协调而放弃游戏,而是会一遍又一遍的操作从中得到提高。

2.2.4.幼儿在玩耍时喜欢与老师交流,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遇到困难时,

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支持,否则很容易放弃。

3.教师在益智活动中如何实施“游戏化”的指导策略

益智区的活动与其他区相比更注重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从材料的提供上不难看出许多与数学教育有关,但作为教师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掌握知识是有限的,从操作中发展的思维能力却能帮助幼儿更多、更好地去获得新的知识,它的积极效应是持久的,因此在指导上更应注重方式方法。

3.1.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

教师在游戏中,需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准确判断幼儿的想法和需要,随时调整教育目标计划,生成新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创造性的玩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并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一次活动中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嵌板时没有仔细观察,由于放置的角度不对,他就使劲地拍那个嵌板。这时我看他有些不耐烦了,就坐到他身边对他说:“你看你这样放是不是怎么都放不进去啊?要不你让它转转圈,没准它就转回家了呢!”他很机械化地一下一下在嵌板上转圈,最后它终于安进去了,他转过头对我笑着说:“老师,它转回家了!”

3.2. 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

3.2.1.营造充满关爱、宽松、支持的精神环境

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处于轻松、活跃、主动和摆脱束缚的状态,使幼儿充分享受到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激发、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有广泛的兴趣。

3.2.2.提供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的物质环境

游戏材料应是能激发探究兴趣,满足活动需要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教师应提供光线较好,相对安静的环境。比如,在活动区中我们投放了“切”的玩具,一直以来都是切橡皮泥,渐渐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我考虑可能是他们厌烦了,这种机械的操作不贴近幼儿生活,于是我更换了投放的物品,把以前的橡皮泥换成了黄瓜。我们给的黄瓜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能力强的小朋友我们就让他来切块小的,鼓励他切的精细一些。对于有些能力较弱的小朋友就只练习他们切的方法。投放后,许多不喜欢这个游戏的小朋友也争先恐后的来做,并给其他小朋友展示说:“你看这是我切的,好不好?”在切好黄瓜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难度,投放了橘子、香蕉、苹果、萝卜等增加它的难度和趣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