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农业文化旅游演绎分析
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 (2)

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摘要:本报告对荷兰农业进行了考察研究,主要关注了荷兰农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和技术。
荷兰农业以其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全球农业的典范。
在报告中,我们介绍了荷兰农业的特点,包括其发达的温室农业、智能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此外,我们还关注了荷兰农业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支持,以及荷兰农产品出口和营销的情况。
一、引言荷兰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荷兰成功地实现了高产和高效。
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业的背景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
二、荷兰农业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荷兰农业以其高度机械化和先进的技术而闻名,农业生产高效且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报告还介绍了荷兰农业的主要产品和生产模式。
三、荷兰农业技术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荷兰农业借助于先进的技术实现了农业的高产和高效,其中包括温室农业、智能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方面。
这些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荷兰农业管理和政策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业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支持。
荷兰农业的管理模式体现在其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上,政府也为农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等。
五、荷兰农产品出口和营销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产品出口和营销的情况。
荷兰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产品种类丰富,品质高。
荷兰农业依靠其高效的生产和完善的供应链网络,成功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六、结论在报告的最后,我们总结了荷兰农业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荷兰农业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1] J.C. Dake, P.R.J.M. Stroot, JJF Ekkel, RP de Koeijer, JJ Langerwerf. Greenhouse horticulture in the Netherlands 2019. Wageningen Economic Research, 2019.[2] R. Zwart, WT de Groot, HB Beekhuis, H. Nijkamp. \。
景区旅游演艺产品品牌分析

景区旅游演艺产品品牌分析关键词:旅游演艺;清明上河园;《大宋•东京梦华》一、清园旅游演艺概况(一)清园旅游演艺产品发展概况《大宋•东京梦华》是对北宋王朝兴衰的描绘,以《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为蓝本,探寻宋代历史。
《大宋•东京梦华》,至今已演出上百余场,2022年的3~11月内入场19余万人次,为延长开封市夜间旅游带来良好效果,促进清园品牌文化形成。
清园2022年业绩实现3个“突破”,尤其在非门票收入占比方面,首次突破30%,已近国际主题公园35%~40%以上的水平。
(二)清园大宋文化元素的选取基于北宋的政治文化,在《大宋•东京梦华》的第三幕“齐天乐”中,再现北宋王朝的文化繁荣的景象。
然而军事力量相对弱小,使北宋常年受到外部侵扰。
在第四场中再现北宋人民奋勇杀敌的情景,涌现出岳飞、穆桂英等一代名将。
而在市井文化的背景下,茶楼小馆、卖酒人家、农户舍棚林立于城内;汴梁刺绣、大宋瓷器、当地木版画现制现卖;民间艺术表演、说书、皮影戏、戏曲小调应有尽有。
(三)清园旅游演艺产品类型主题化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旅游演艺的趋势,主题优选、与市场相融合、精心编排是其成为旅游演艺精品的重要原因。
清园景区旅游演艺形式多达20余种,包括开园表演、民俗绝活表演、历史再现表演等,每天演出场次高达70余场。
二、清园旅游演艺产品品牌化过程(一)品牌文化内涵小到汴绣,大到《大宋•东京梦华》水上实景演出,都在向游客们宣传大宋文化。
大大小小的演艺,包含了宋代的著名人物,也展现了宋代的风俗民情,《大宋•东京梦华》带动了景区内其他中小演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封市夜间旅游带来了客源市场。
《大宋•东京梦华》作为清园的品牌目标之一,包含以下内涵:悠久的大宋文化、原汁原味的市井民俗、精美的歌舞。
(三)品牌设计品牌是由名称、文字、标志、图案、宣传语等组成,是辨识企业产品的重要依据,具有自己的特色。
清园通过印制大量自己特色的宣传手册,制定自己的logo图案,以及《大宋•东京梦华》也拥有自己的标识。
国外创意农业的五种模式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第2期·78·国外创意农业的五种模式荷兰模式:高科技创汇型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家,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之下,人均耕地面积仅一亩多。
相对较差的农业条件,促使荷兰在农业方面不断创新,从而走上创意农业之路,并成为世界农业领先大国,在美国、法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
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领先,其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
荷兰的花卉业世界闻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业的科研发展十分突出。
花卉业的发展战略以技术为中心,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
荷兰创意农业的创汇经济功能突出。
荷兰不少农产品单产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马铃薯、干洋葱等的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位;荷兰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产国、乳制品出口国、禽蛋出口国和花卉生产国,世界花卉进出口贸易的67%来自荷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每年农产品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10%。
荷兰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
德国模式:社会生活功能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
主要形式是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
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
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
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
休闲农庄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地带。
这里的森林不仅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功能,而且还发挥出科普和环保教育的功能。
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来到这里,成人也来参加森林休闲旅游。
英国模式:旅游环保型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
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庞大的目标市场。
作为世界上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看看荷兰最成功的农业主题公园,长长见识

看看荷兰最成功的农业主题公园,长长见识看看荷兰最成功的农业主题公园,长长见识2016-04-17园艺生活花果飘香库肯霍夫公园原是雅各布伯爵夫人的所在地,霍夫(HOF意为城堡中的庭院),用于打猎和种植蔬菜及药草以供厨房膳食,库肯(KEUKEN意为厨房),据说这就是1949 年开放的鲜花公园——库肯霍夫名字的起源。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园,公园占地 32 公顷,位于盛产球根花田的中心城市利瑟(Liess),也是每年花卉游行的必经之路。
库肯霍夫公园的四周环绕着多彩缤纷的花田,这块古老的公园十分壮观。
由郁金香、水仙花、风信子,以及各类的球茎花构成一幅繁茂的色彩,恰似坐落在花毡中间的春天的花园,据说公园中各种花卉共达600 万株以上,有很多稀有的品种。
园中有各种风格的亭台楼阁,举办各类植物及珍惜花卉展览,你可以在这里享受这道视觉大餐,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中领略高层次的艺术。
现代库肯霍夫公园的雏形是德籍景观园艺家左贺特父子于1840 年设计的。
公园整体的景观设计以英式的风格为主:高大的乔木、蜿蜒的小径、青翠的草坪、幽静的水池,当时种下的树木中有一些至今仍在公园内生长着,现在这些古树得到了管理者的精心养护。
每隔5年,就会有一架小型飞机飞到公园的上空拍摄红外线照片,通过照片来检查是否所有的树都保持健康。
花卉供应商共同参与到公园运营,保证了公园的循环持续效果,这也是我们俗称的达到了以园养园的概念,现在每年9 月底至初霜来临之前,各个花卉供应商会挑选各自最新最好的球根花卉品种,按照库肯霍夫公园事先规划好的位置和图案种植下去。
第二年春天,在32 公顷的公园内,逾6 百万株花朵一齐绽放,其中仅郁金香的品种就超过1000 个,五颜六色的花卉将库肯霍夫装点成了花的海洋。
那迷人壮美的景象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置身其中能够不由让人沉醉,因而它享有“欧洲最美丽的春季花园”的美称。
库肯霍夫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将是一次难以忘怀的体验。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典型模式及对我国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典型模式及对我国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程翠琴 南开大学摘 要:本篇文章通过对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典型模式景象分析整合,总结出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政府政策上支持和财务上的扶助,信息技术的支撑, 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整合, 创造和谐农业旅游环境, 确保农业旅游的整体效益。
结合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发挥产业协同效应,重视乡村旅游的环境资源保护, 兼顾农村社会福利,提高农民的素质, 调动有关乡村旅游事业的积极性, 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关键词:农业旅游 典型模式 成功经验农业旅游是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整合。
现在已经成为现在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欧洲是农业旅游产业的诞生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农业旅游的萌芽期,二十世纪中期是农业旅游的发展阶段,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洲的农业旅游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农业旅游已经成为规模巨大的产业。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业旅游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各国内的旅游行业收入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同时农业旅游的发展对于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有明显的效果。
一、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1.政府扶助类型。
政府扶助类型是指依靠国家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对农业旅游实行统筹化管理的模式,以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基础,保证农业旅游发展能够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政府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实现区域内的农业旅游协调发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自然可持续发展利用,实现当地农业旅游发展的整体效益。
2.非政府组织类型。
非政府组织类型主要有当地的各类协会的主导,当地居民参与其中,通过整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咨询。
营销等活动。
非政府组织类型的农业旅游主要通过其他相关行业的推动,适用于行业协会比较发达的国家,通过他们来发挥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群体效益。
国外旅游演艺研究分析综述

国外旅游演艺研究综述-旅游管理国外旅游演艺研究综述刘好强旅游演艺是旅游业发展实践中地一种重要地文化旅游产品,本文通过对国外旅游演艺文献地梳理,发现学者们地研究主要从人类学和真实性地视角来解释旅游者与旅游表演者之间社会关系地建构、旅游演艺地文化影响以及旅游者感知体验地演变过程,本文为国内日益蓬勃发展地旅游演艺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借鉴意义.作者简介:刘好强(1980-)男,博士,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2013BS017).一、引言旅游演艺是旅游业与演艺业相结合而产生地独特地旅游现象,由于其对旅游目地地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满足了游客地多种旅游体验需求,受到国外学者地广泛关注.在国外地旅游演艺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旅游演艺、节庆、仪式等都纳入到文化旅游地研究范畴,Hughes(2002)认为旅游演艺是融合了一定地艺术特色后为旅游者提供地娱乐文化产品.Barbieri and Mahoney(2010)认为旅游演艺是一种重要地文化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欣赏任何文化艺术形式地社会、艺术和智力活动,包括参观旅游社区、传统遗产和宗教场所、艺术演艺、节庆以及特殊事件活动等.而有学者地研究视野更加宽泛,将旅游活动本身看成是旅游演艺.从国外地研究文献来看,学者们地研究焦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人类学地视角,研究在旅游演艺活动中,旅游者与旅游演艺者社会关系地建构;二是将旅游演艺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探讨旅游演艺地文化商品化现象;三是研究旅游演艺地“真实性”属性问题;四是从游客地视角,探讨旅游演艺研究从客观真实到游客体验真实地转变.二、旅游演艺地人类学视角1973年,MacCannell地《旅游者:一个新地休闲阶层》被认为是对旅游进行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地最早著作之一,他通过研究旅游者地旅游动机,指出现代社会中地旅游者地旅游活动主要是为了寻找与旅游工业化社会下地、非真实地生活方式所不同地东西,即旅游地“真实性”.他认为虽然旅游目地地地旅游演艺看似真实,其实都是不真实地,这些旅游演艺是被专门制造出来给旅游者观赏地.他地研究关注地焦点是旅游者,以及在旅游演艺地过程中,旅游者处于主导地位,并对旅游演艺者施加着影响.随后,学者们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大量地关于旅游演艺研究,认为旅游演艺是人们对社会文化认同态度地展示,是社会协商和社会建构地过程.Bruner 和Gimblett(1994)通过对肯尼亚一个土著马赛人旅游点地旅游演艺地研究,指出演艺者受雇于英国家庭,为迎合旅游者地期望,将现代生活设施掩藏起来,以展示旅游者所希望看到地富有异国情调地传统地、真实地演艺,而在旅游演艺地过程中,建构了旅游者与旅游演艺者地社会关系.Ringer(1998)也认为旅游演艺不单是由旅游组织者决定、演艺者被动参与地过程,而是两者协商决定地结果,演艺者会有意识地选择演出内容,旅游演艺实际上展示了个人和集体对于文化和社会地观念,这些演艺会受到旅游者、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因素地影响.Sarkissian(1998)认为旅游文化演艺是为了展示国家和地方认同,旅游演艺是在一个特殊地社会空间和情景中被建构和生产出来地,如由国家主办地旅游演艺会展现对国家和民族观念地认同,而地方旅游演艺是展示对于过去地记忆和集体地认同(Lau,1998).Jessica·Anderson·Turner(2004)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地角度对国内外地旅游景点地文化演艺进行研究,与MacCannell地观点不同,认为旅游演艺者比旅游者地作用更大,演艺者是“旅游展示地经营者”,他们参与到旅游演艺地过程当中,不仅是在展示当地地风景和地方地文化认同,也有权力来思考和决定自身文化中哪些部分是值得展示地.她还指出旅游演艺是一种展示和文化交流行为,通过这种展示,旅游演艺者实际上是在选择和宣传他们文化当中地特定部分展示给旅游者,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是如何看待自我和社会地.不能仅仅将旅游演艺看成一种商业行为,旅游者对这一文化变迁产生重要地影响,而要把旅游演艺看作是旅游点地主人参与旅游生产、宣扬他们特定文化认同和文化形态地手段.三、旅游演艺地文化商品化现象在国外地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将旅游演艺看作是一种文化旅游形式,是文化展示和旅游吸引物,这一认识地根源在于旅游和文化本身具有共通性,文化是旅游地灵魂,旅游是文化地载体,而且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地融合迎合了大众地旅游需求(Adorno and rabinback,1975;Barbieri and Mahoney,2010).从产业融合地角度来看,旅游与文化地融合以及相互影响也有利于两个产业地共同繁荣(Tighe,1986;Hughes,2002).如旅游者参与文化活动、参观艺术场馆等可以扩大文化产业地规模,同样,旅游业引入文化艺术元素不仅可以提升旅游目地地地旅游形象,而且消除旅游地季节性因素对旅游业地影响(Zeppel and Hal,2001).但旅游演艺所面临地首要问题也源于旅游演艺地商品化现象,传统文化在被旅游开发地过程中,存在过度商品化地风险,尤其是在以传统民族和民俗风情为吸引物地旅游目地地,由于与旅游活动或旅游商业地结合,展现出了过度舞台化、商品化和庸俗化地倾向,传统文化遭到侵蚀和破坏,失去了原本地真实性.Greewood(1982)从旅游影响地角度出发,认为旅游演艺将旅游地文化商品化,演艺者针对游客地演艺也演变为一种为金钱利益地演出,会导致原有文化对于当地居民地特有内涵和意义地丧失,这一观点也得到其他学者地认同(Mathieson and wall,1982).而且旅游组织者在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演艺产品时,原有地仪式等都会被删减、修饰以迎合旅游者地需求,传统地宗教、节庆活动等形式都与其原来地涵义出现断裂,其文化内涵遭到破坏.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Cohen(1988)并不完全同意Greewood提出地观点,并指出其所说地“文化商品化会导致其文化意义地丧失”地论断有些夸大,Cohen认为一些民间艺人等尽管是为了金钱等利益而为游客演艺,但是他们同样会因为有了展示自身艺术地机会而激动,不能说他们因为金钱而参加演出,就因此忽略艺术对于他们地意义.在Cohen看来,旅游演艺虽然也在经历文化商品化地过程,但是,文化地生产不仅是要面向当地居民,更多地是要面向外来公众.这样,文化地生产者就有了动力在文化产品中增加一些新奇地元素来吸引他们,这一过程(文化商品化过程)不仅没有破坏文化产品原有地内涵,相反,通过给旅游者提供创新地文化产品为当地文化增加了新地内涵,也成为当地居民文化认同地标志.McKean(1976)通过对印尼巴厘岛地仪式演艺地研究,指出虽然这种仪式演艺有三类观众:神职人员、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但面向旅游者地演艺并没有影响到仪式对于神职人员和当地居民所特有地意义,而且,为游客演艺增加了当地居民地收入,也增加了演艺者地技巧和改进了演艺设备,实际上是保护了当地文化.因此,Cohen认为旅游演艺中将文化商品化也是文化发展地必经阶段,旅游市场地出现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濒临灭绝地民间艺术和文化传统,保护当地文化也使文化商品化现象表现出了积极地意义.四、旅游演艺地真实性与舞台化真实真实性成为旅游研究中地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源于人们对大众旅游地批评和社会失真性(Inauthenticity)地认识.Boorstin(1964)认为在现代旅游中,游客所体验到地都是经过旅游工业所设计地,是不真实地,是一种虚假地现象.MacCannell(1973)也持有同样地观点,指出在旅游活动中原本应该以非公开地方式举行地宗教仪式以公开化地舞台方式演出,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他还认为旅游者生活在现代化地社会中,其旅游地动机就是寻找真实性.虽然两者地研究都是对旅游失真性地批评,但是得到地结论却是截然不同.Boorstin认为旅游组织者不断设计和制造旅游假象,其最终结果会使旅游者越来越远离其所追求地真实性.而MacCannell则认为虽然旅游者在体验旅游现象和活动中地不真实和虚假性,但是仍然可以增加对旅游客体地了解,关键问题是旅游者所了解和经历旅游客体地真实状况地程度会有所不同.MacCannell还依据Goffman(1959,1972)地拟剧论提出“舞台化真实”理论,将旅游活动空间分为前后台区域,所谓前台区域是指主人或服务人员与游客接触地场所,而后台区域则是指主人或工作人员休息或准备地场所,游客难以看到.前后台之间有明显地间隔,后台是真实地生活场景,而前台则有某种社会角色扮演于其中,呈现舞台化现象.而在现代旅游中,文化旅游更多地体现在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地互动过程,旅游事件和旅游活动等都不可避免地被设计和舞台化,这种设计和安排都是以游客为中心,帮助游客得到真实地旅游体验,即“舞台化真实”.舞台化真实性概念地提出引起了学者们地探讨,并运用此理论去解释一些旅游现象.Greenwood(1982)认为旅游虽常将文化真实性以舞台化地方式呈现,但是其真实性不一定会被解构,相反会带来文化地繁荣和振兴.Cohen(1989)认为要将旅游地地文化通过舞台化真实性地呈现出来,广告沟通地效果显得更为重要.Willams(1994)认为旅游演艺中舞蹈地真实性要与当地地历史、文化地相一致.Daniel(1996)从游客体验地角度对旅游演艺中地真实性进行了探讨.Matheson(2005)以商业化地音乐节为对象,研究其真实性以及其建立地社会关系.Connell(2007)在研究Tanna岛地旅游时,将他们所看到村民真实生活地“后台”与“前台”演艺相比较,认为Tanna民俗村地演艺缺乏真实性.Chhabra, Healy and Sills(2003)研究真实性对遗产旅游参与者和旅游活动地质量、满意度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机制不仅存在,而且发现遗产文化活动地举办地点虽然不在其真实地起源地,但是经过舞台化地设计,遗产文化活动也会让参与者体验到真实地感觉.“舞台化真实”理论也被用来研究游客与旅游目地地地互动关系,用来预测旅游者地消费行为以及对游客体验地影响.在休闲时代,旅游者地旅游动机在于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等,旅游者能否获得真实和愉悦地旅游体验取决于旅游者地体验深度、积极参与与立体感受,而作为旅游产品供给者,应灵活地看待真实旅游地真实性问题,不应将真实性局限于旅游客体地真实性,而应侧重了解特定环境中旅游者地主观体验,根据旅游目地地自身地资源特色和环境因素,营造出真实性地旅游氛围,向旅游者强化其独特体验.真实性地后台作为保护地区域应得到严格地保护,以保证传统文化地根据免遭商业化地破坏,而前台地是旅游演艺地舞台,需要用传统文化地内涵精髓为旅游者建构观赏、参与和体验地“舞台真实”.五、旅游演艺从客观真实到游客体验真实从西方旅游演艺研究文献来看,学者们对旅游演艺地真实性地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地过程,具体来说,主要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等视角进行了阐释和剖析.MacCannell认为人们地旅游动机是为了看到生活以外地场景,即所预期地真实,无论是旅游演艺地后台,还是经过舞台包装地前台,都是旅游目地地地一种真实地客观存在,代表了旅游资源和旅游本体地真实性特征.而Handle﹠Saxton(1988)在研究旅游客体与旅游体验关系中,指出仅仅将真实性概念用于解释旅游客体上,就会把真实性这一概念简单化了. Cohen(1988)认为真实性地概念不是静止地和固定地,指出Maccannell 地舞台真实性理论只强调“舞台”真实却忽略了对真实性本身地探讨,而且,他从建构主义视角认为真实性是社会性建构而成地,旅游活动组织者和旅游者根据自己地想象、偏好、期望和权力等赋予旅游产品地某种真实.Cohen将游客对旅游地印象这一因素引入到真实性地分析当中,认为旅游真实性不仅是指旅游客体地客观真实,而是一种游客看待和解释旅游客体地主观结果,人们对旅游真实性地感知会因个体地差异而不同,Cohen这一研究视角地转变也表明他开始从旅游者地角度来看待和分析旅游演艺地真实性.除了建构地真实性,Cohen还提出了自然生成地真实性,将时间因素视为判断真实性地另一种依据,认为某一旅游文化产物在游客刚接触时可能是非真实地,但是随着时间地演变,这一非真实就会被后人认为是真实地,即“新增地真实”(Culler,1981).真实不等于原始,文化也是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地,真实性也可转变,所有文化都会随着社会地发展而发生变化,真实可以被创造地.根据Cohen地理论,自然生成地真实性也为旅游新文化产物地创新提供了支持,旅游活动中,许多旅游文化产物是因为商业化而产生地,这种文化产物会随着时间地演进形成自然生产地真实性,而产生新地文化内涵.Wang(1999)将真实性地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主义地真实性.存在主义地真实性是指旅游者在被旅游演艺地激发下,处于一种“成为”地存在状态,旅游者并不关心被旅游地客体是否真实,只是借助旅游演艺或者旅游客体以寻找本真地自我.存在主义真实性地观点不再强调旅游演艺地真实性,而是旅游主体通过旅游演艺体验所达到地一种真我地状态.Wang(1999)也认为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地自我感性体验并又不一定来源于对真实世界地认知,如人们在自然旅游中可以体验到真实地自我,但是这种体验并不是基于对真实地客观世界地认知得来地.六、结论总体来看,旅游演艺在促进旅游与文化地结合与创新发展地同时,也存在着文化商品化地现象,如何保证旅游演艺发挥文化保护传承地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作用需要科学合理地把握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地界限,寻求真实性与商业化地最佳平衡点.而在看待旅游演艺真实性地问题上,将真实性界定为客观真实是不全面地,旅游者对旅游演艺地真实与否地判断关键在于旅游者地整体旅游体验以及这种体验对于旅游者地意义,不同地旅游者有着不同地知识、经历和期望,旅游者是否满意不仅取决于旅游环境,同时还在于旅游者对旅游环境地认知.真实性地研究已经经历了从客观真实、舞台真实到体验真实地转变过程,因此,旅游者对旅游演艺地真实性体验感知也需要从整体地视角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具体到中国地旅游发展实践,旅游演艺也正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大型实景旅游演艺已经突破了原有旅游演艺地限制,全新地商业模式、真实地演出场景、传统文化地真实再现激发了国内旅游演艺地开发热潮.因此,在中国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实景演艺地内涵以及影响等也将成为未来旅游研究地重要领域.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版权申明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摘要】荷兰特色小镇建设是一种独特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为农业转型提供了有益启示。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特色小镇建设注重科技创新,为农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特色小镇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特色小镇建设也促进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增值。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为未来农业转型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农业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荷兰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还包括了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逐渐向城市转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吸引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和农业转型发展的迫切性。
通过建设特色小镇,荷兰农业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
1.2 农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农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越发凸显。
传统农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农业模式下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粮食种植和养殖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支撑。
这导致了农业产值不高、利润空间狭窄的情况。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农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为农业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持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作者:张国杰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20年第03期【摘要】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是近年来我国许多乡镇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
荷兰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其特色小镇以农业为起点,通过产业转型发展获得的成功经验与实践值得借鉴。
【关键词】荷兰;特色小镇;农业转型荷兰的特色小镇以农业为起点,各具特色、举世闻名。
当前,许多地方正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荷兰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1]。
本文通过分类梳理荷兰发展特色小镇促进农业转型的路径,借以启发当前乡镇农业产业转型和特色小镇的规划与设计思路。
1、荷兰特色小镇的类型梳理荷兰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包括历史小镇、滨水小镇、开放小镇、产业小镇、科技小镇五种。
历史小镇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受阻,并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保护的一类小镇。
这类小镇通过保持祖辈时代形成的小镇形状、布局、建筑物和历史痕迹,发展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带动当地商业和经济发展。
福伦丹(Volendam)是个位于荷兰北部的古老渔村,因拦海大坝的建设导致传统渔业消亡,转身成为以旅游业为主的“世界最美渔村”。
荷兰的滨水小镇依水而建,因水而生。
历史形成的土地和水系关系,产生了特殊类型的社区以及关于休闲和价值创造的新视角。
维恩科文(Vinkeveen)位于阿姆斯特丹南部著名圩区之上,根据早期农场的规模和牲畜数量,土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
常年累月的疏浚使湖岛间形成了魔术般的空间结构,岛屿上建有提供度假和休闲设施的别墅。
开放小镇是指共享生产方式和可替代生活方式的小镇。
这些小镇因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便利的基础设施而服务各类人群。
拉伦(Laren)小镇形成开放的社区,这种共用土地的农业方式决定了村庄的布局。
农场之间设置开放空间,进而蜕变成合作经营的社区。
从村庄到社区,从森林农庄到都市新贵的追捧热点,都归功于经久不衰的景观和对共享文化的传承。
四种国外创意农业模式研究_绿维创景

四种国外创意农业模式研究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四种国外创意农业模式研究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国外创意农业的蓬勃发达,且绝非相互模仿,发展模式也是不一而同,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国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现在,绿维创景以荷兰、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为例,介绍几种创意农业开发模式,以供参考。
一、荷兰模式:科技创汇型创意农业荷兰创意农业发达,有“欧洲花园”与“世界花卉王国”之美誉。
荷兰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其国土地理条件息息相关。
荷兰国土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仅1亩左右,传统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这促使荷兰必须不断创新,走以科技创意农业的发展之路。
荷兰著名花卉基地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世界领先。
在发达的农业设施、精细农业技术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突出“花卉”这一特色创意农产业,制定花卉的专项发展战略,形成以文化艺术为指导,以农业科技研发为支撑,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方法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了国际知名的花卉贸易公司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当前荷兰的花卉进出口占全球花卉毛衣总额的67%,这突出荷兰创意农业发展的创汇经济功能。
库肯霍夫公园二、德国模式:社会生活功能型创意农业德国创意农业走社会生活功能型发展之路,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利用城市地区或者近郊农地,规划成为标准小块,租给市民收取租金,承租市民在农地上种植花草、蔬菜、果树,享受回归自然与田园生活的乐趣。
以慕尼黑为例,在慕尼黑市郊,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辟郊野骑马休闲治疗活动。
农民将优良的马匹租给骑马爱好者,在马背上,游客游赏森林与草原的自然之美,同时享受心理治疗与外科养疗,不仅能收到独特的治疗效果,还能为游客带来难以忘怀的休闲体验经历。
荷兰旅游策划书模板

一、策划背景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荷兰以其独特的风景、丰富的文化、便捷的交通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本策划旨在为荷兰旅游业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旅游策划方案,以提升荷兰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策划目标1. 提高荷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 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荷兰旅游;3. 促进荷兰旅游业的经济增长;4. 保护荷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三、策划内容1. 旅游资源整合(1)挖掘荷兰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艺术文化等旅游资源;(2)整合荷兰各大旅游景点的优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3)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自行车旅游、风车之旅、郁金香之旅等。
2. 旅游市场营销(1)加强荷兰旅游形象的宣传,提高国际知名度;(2)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拓展市场渠道;(3)举办国际旅游展会,邀请国内外旅游企业参展,拓展合作伙伴;(4)与航空公司、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合作,推出优惠旅游套餐。
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捷性;(2)加强旅游景点的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游客体验;(3)完善旅游接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4. 旅游人才培养(1)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旅游管理人才;(2)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高导游服务水平;(3)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5. 旅游环境保护(1)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2)推广绿色旅游,倡导低碳环保;(3)开展旅游环境监测,确保旅游环境安全。
四、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荷兰旅游资源、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进行全面调研分析;2. 制定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旅游策划方案;3.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荷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 建设实施: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人才培养;5. 监督评估:对旅游策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及时调整优化。
五、预期效果1. 提升荷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 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荷兰旅游;3. 促进荷兰旅游业的经济增长;4. 保护荷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领域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荷兰以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资源利用效率而闻名,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一些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注重农业创新和科技应用。
荷兰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例如温室种植、垂直农场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特色小镇建设将这些创新技术与农业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实现农业向高效、节能的转型。
这对于其他地区也提供了一个借鉴的方向,可以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长。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的农业模式,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这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也是一个启示,可以通过发展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注重农业产业多元化。
特色小镇建设将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相结合,通过打造农业体验、乡村旅游等特色项目,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繁荣。
其他地区可以借鉴荷兰的经验,通过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达到农业转型发展的目的。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注重社区参与和合作。
特色小镇建设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通过组织居民农业合作社、社区农场等方式,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形成社区共同体和合作精神。
这种社区参与和合作的模式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以通过培育社区合作网络,促进农村居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的目标。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通过借鉴荷兰的经验和做法,可以推动农业向高效、可持续、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转变,实现农业的转型发展。
透视荷兰农业,看中国温室农业的新商业、新趋势

深度洞察:透视荷兰农业,看中国温室农业的新商业、新趋势设施农业的高效、高产、高收入越来越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纳。
尤其是,温室农业的应用和推广。
有一项数据显示:传统农业的地里只种花生、玉米,每亩一年收入 3000元;现在温室大棚蔬菜亩均超过60000元;流转土地并在园区务工的农民,年均收入比以前提高3倍以上。
同时,温室大棚农业是符合乡村振兴,国家正在积极出台多项政策支持。
比如, 2019年年底,国家出台支持设施农业用地,还给予设施农业惊人的补贴。
目前一些地区农业大棚补贴为中高档温室1.5万元/亩,简易温室1万元/亩,钢架大棚0.4万元/亩。
在政策助推下,温室农业正在中国慢慢成长。
据不完全统计, 2018年我国温室面积达196.37万公顷,畜禽设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0.5%,工厂化水产养殖面积达8187.9万立方米。
设施农业育苗育种、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规模以上温室工程企业556家,温室材料设备企业471家;设施蔬菜产量占到全国蔬菜总产量的30%左右,设施园艺年产值9800亿元,提供了约4000万个就业岗位。
诚然,剖析温室农业,我们必须要学习荷兰,该国家以高科技和创新为基础的精准农作温室技术,成为世界农业霸主。
那么,中国又将从荷兰温室农业中学习什么呢?-010-解读荷兰温室农业发展史:从技术输出到产业输出荷兰国土面积有限,农业自然条件相对较差。
然而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荷兰逐渐成为全球农业强国,以优质、高产而闻名。
他的秘诀就是温室农业。
据统计,目前荷兰玻璃温室建筑面积约为 1万公顷,占世界温室建筑总面积的1 /4。
荷兰温室农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从技术输出到产业输出的农业进化史。
他们经历以下 3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20年以后)荷兰的温室生产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起步,与当时温室生产发达的英国和美国相比,其规模、设施和技术均较落后。
这一阶段,荷兰的园艺设施大致有三种形式:温床(主要用于花园植物的越冬)、双坡面玻璃温室(用于果蔬和花卉的种植)以及木结构的简易一面坡温室。
荷兰现代农业的几个亮点及启示

荷兰从一个资源贫瘠的欧洲小国,一跃成为在国际贸易赛场上屡获“金牌”、“银牌”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可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
荷兰农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全世界,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2013年9月,编者有幸随考察团远赴荷兰,在为期较短的行程里,对涉农科研单位、企业及农场进行了调研考察,了解了荷兰现代农业的基本状况,捕捉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亮点,现进行简单总结整理,希望能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荷兰农业的基本情况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年降水量大致为834毫米,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然而,荷兰农业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不利条件的制约。
首先,荷兰纬度较高,全国光照不足,平均仅1484小时,全年平均气温在8.5-10.90C之间,对大田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
其次,荷兰全境为低地,2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1/3的面积仅高出海平面1米,易受海潮入侵或河流泛滥的威胁。
最后,荷兰国土面积狭小,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仅有105.4万公顷,草地和牧场面积为82.6万公顷,拓展农业生产的空间十分有限。
虽然荷兰的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是,它却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国际竞争力。
荷兰选择的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发展道路。
在种植业方面,1/3左右的耕地用于大田作物,主要产品包括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作物,产值占到农牧业总产值的10.4%;园艺业所占耕地比重仅为5.7%,分为露地园艺和温室园艺,主要产品包括球根类花卉、蔬菜、果树、观赏用灌木和一些盆栽植物,其产值占到农牧业总产值的39.5%。
畜牧业分为放牧型和集约型,其中,前者主要适用于养牛业和养羊业,后者则主要适用于养猪业和养鸡业。
荷兰农业的显著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即通过资金密集的先进技术实现高效益,而这一切都需要先进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
荷兰对科技发展极为重视,全国教育和研究经费占到国家总预算的19.1%,远高于其他部门,而农业科研则是其中的重要领域。
荷兰乡土圩田景观空间设计方法初探

荷兰乡土圩田景观空间设计方法初探作者:陈斐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0年第08期摘要荷兰人对于土地的改造创造了可以让荷兰人世代栖居的低地圩田景观。
圩田景观作为荷兰的乡土景观,一直以维持农业生产功能为发展重点。
然而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对其娱乐、历史和自然生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圩田景观能够带给游览者更多元化的空间体验。
基于圩田景观空间设计的新需求,提出感官体验、场所记忆和四维自然空间3种设计思路,结合分析已建成的圩田景观项目,细化提出乡土景观空间的设计逻辑方法。
关键词荷兰圩田景观;乡土景观;感官设计体验;场所记忆;四维自然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24.0241 荷兰乡土圩田景观介绍乡土景观是一系列自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1],每个地区的乡土景观都是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多层复杂系统的叠加过程,每一层都为后来一层提供一个空间上的背景环境[1]。
根据阿尔多·罗西的“类似性城市”思想,乡土景观也是某个区域一群人们的“集体记忆”所在地,是场地历史和个人历史的记录,当乡土景观中的某些空间场景触发了人们的某些记忆,那么那段历史就会被呈现出来。
“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这句谚语充分说明了荷兰圩田开垦的悠久传统,通过千年的努力与挫折,圩田成为荷兰最为重要的乡土景观类型[2]。
荷兰低地圩田景观是农业和水利的结合,也是场地历史文化和空间结构的表达,它不仅代表荷兰土地空间特点,也代表荷兰历史文化和艺术审美。
1954年,荷兰为解决二战后的粮食短缺,开始进行大规模土地整治,在这之后,具有历史性和生态敏感性的圩田景观正在持续消失[3]。
在1985年,荷兰政府颁布了土地使用法案,提出娱乐、自然和历史景观保护与农业生产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
此后30多年,社会和政府期望农业景观能够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地区,让人们享受休闲,珍惜自然[4]。
国外创意农业概述

国外创意农业概述1、荷兰模式高科技创汇型在荷兰,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为高科技创汇型。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家,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之下,人均耕地面积仅一亩多。
相对较差的农业条件,促使荷兰在农业方面不断创新,从而走上创意农业之路,并成为世界农业领先大国,在美国、法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
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领先,其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
荷兰的花卉业世界闻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业的科研发展十分突出。
花卉业的发展战略以技术为中心,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
荷兰创意农业的创汇经济功能突出。
荷兰不少农产品单产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马铃薯、干洋葱等的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位;荷兰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产国、乳制品出口国、禽蛋出口国和花卉生产国,世界花卉进出口贸易的67%来自荷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每年农产品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10%。
荷兰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
2、德国模式社会生活功能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
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
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
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
休闲农庄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地带。
这里的森林不仅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功能,而且还发挥出科普和环保教育的功能。
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来到这里,成人也来参加森林休闲旅游,在护林员的带领下接触森林、认识森林、了解森林。
一些企业还把团队精神培训、创造性培训等项目从公司封闭的会议室搬到开放的森林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
在慕尼黑市郊,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辟了骑术治疗项目。
荷兰国家特色简介

【荷兰国家特色简介】——探寻荷兰独特的风情与文化荷兰,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国家。
荷兰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风情而备受世界瞩目。
那么,荷兰有哪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
首先,荷兰的国家特色之一就是花卉。
荷兰是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国之一,以其各种颜色和品种的鲜花而著名。
荷兰的鲜花市场十分发达,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荷兰参观花卉展览和花园。
其中,阿姆斯特丹的花卉市场是荷兰最著名的花卉市场之一,是全球最大的花卉市场之一。
荷兰人对花卉的热爱和独特的花卉文化,让荷兰成为了全球最有名的花卉之国。
其次,荷兰的国家特色之二就是自行车。
荷兰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最为普及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自行车道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荷兰人非常喜欢骑自行车,无论是上班、上学还是旅行,都会选择骑自行车。
荷兰的自行车文化深入人心,许多城市和乡村都有专门的自行车道。
荷兰甚至有一个国家自行车博物馆,以展示荷兰自行车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再次,荷兰的国家特色之三就是奶酪。
荷兰是全球最大的奶酪生产国之一,也是许多奶酪品牌的故乡。
荷兰的奶酪种类繁多,口感丰富,以其天然的风味和高品质而闻名。
荷兰的奶酪文化非常丰富,包括奶酪市场、奶酪展览和奶酪制作工坊等。
荷兰人对奶酪的热爱和独特的奶酪文化,让荷兰成为了全球最有名的奶酪之国。
最后,荷兰的国家特色之四就是风车。
荷兰是世界上风车使用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风车之国之一。
荷兰的风车主要用于水利和风能发电,是荷兰国家的一大象征。
荷兰有许多著名的风车景点,例如京斯村、赫尔德尔风车村等。
荷兰人对风车的热爱和独特的风车文化,让荷兰成为了全球最有名的风车之国。
总的来说,荷兰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国家特色。
荷兰的花卉、自行车、奶酪和风车,是荷兰文化的四大象征。
这些国家特色让荷兰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国家,也是荷兰人引以为豪的文化。
【荷兰国家特色简介】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家,但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以及独特的国家特色。
荷兰风情主题公园的运河文化与水上旅游

荷兰风情主题公园的运河文化与水上旅游荷兰,被誉为荷兰风车、郁金香及运河的国度,以其独特的水上文化而闻名于世。
荷兰风情主题公园是一座以荷兰为主题的综合型旅游景点,其中运河文化和水上旅游是其独特之处。
在这个主题公园中,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荷兰的运河文化,并参与水上旅游活动,畅游这个水上国度的美妙。
荷兰的运河文化深深扎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环境。
作为一个低洼国家,荷兰人民早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建设,用以排除洪水,并作为货物运输和交通的重要通道。
这些宽阔的运河不仅连接了城市与城市,也连接了人们的心灵与情感。
荷兰风情主题公园以迷人的运河文化为基础,展示了荷兰人民对水的热爱和对水上生活的独特见解。
在公园内,游客可以通过游船游览水上景点。
乘坐在运河上的船只,游客可以欣赏到城市的风景以及沿途的景点,感受到水上旅行的独特魅力。
同时,导游会讲解荷兰运河文化的背后故事,为游客们带来深入了解和欣赏这个古老文化的机会。
温柔的水流和宁静的景色将带领游客穿行于这个充满浪漫氛围的国度,让人心弦为之动奋。
荷兰风情主题公园还设有多个以运河为主题的展览和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到这个国家的独特之处。
比如,“运河文化展厅”里陈列着丰富多样的运河文化艺术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了荷兰人民对运河的热爱与创造力。
这里还有一些互动体验项目,比如模拟一次真实的荷兰运河划船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划船的乐趣。
另外,荷兰风情主题公园还定期举办一些以运河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比如运河节庆典,水上音乐会等,让游客感受到荷兰水上文化的无穷魅力。
除了船只游览和展览活动,荷兰风情主题公园还提供一系列水上娱乐项目,比如划船、钓鱼、水上运动等。
游客可以亲自体验这些水上活动,感受到荷兰风车和运河的魅力。
荷兰风情主题公园拥有一系列专业水上运动设施,包括划船区、水上冲浪区和水上滑水道。
无论是想要冒险尝试水上运动,还是只是想要放松游泳畅快一下,这里都能满足各种游客的需求。
在水上旅游的过程中,游客还可以领略到荷兰特色的风车景观。
荷兰创意农业:高科技创汇范

荷兰创意农业:高科技创汇范
郭峰
【期刊名称】《村委主任》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家,全国1/4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亩多。
相对较差的农业条件,促使荷兰在农业方面不断创新,成为世界农业领先大国,位居美国、法国之后,属世界第三。
【总页数】1页(P44-44)
【作者】郭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
【相关文献】
1.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内在机理研究——以荷兰、日本、德国、英国为例 [J], 刘丽伟
2.从荷兰经验思考上海创意农业发展 [J], 俞美莲;张晨
3.荷兰:创意农业的产业链条 [J], 白明月
4.荷兰高科技农业考察报告 [J], 肖心田;黄彩明
5.德国创意农业:社会生活功能范 [J], 郭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运河之国:荷兰河流众多,人工运河化 程度高,城镇多围绕运河而建。 • 低洼之国:荷兰一半的土地低于海平面, 皮划艇、小船等成为重要的出行工具。
郁金香
风车
木鞋
奶酪
豪斯登堡
德哈尔城堡
微缩城
艾伯特街
羊角村
桑斯安斯风车村 “水城”阿姆斯特丹
纳尔登村
11
荷兰文化分析—— 农业文化
荷兰文化,低洼之国的永久记忆
海平面下的奇迹
张扬的民族情结
理想的田园牧歌
斑斓的多彩世界
风车创造的小农之王 橙衣军团创造的无冕之王 海上马车夫的传奇经历
…….
传奇王国
荷兰农场节 荷兰女王节 圣灵降临节
…….
甜美乡间
世界大同的生活理想 返璞归真的田园牧歌 牧歌乡村的精致生活
…….
印象画派享誉世界 依据“太阳光谱”强调色彩变化 荷兰人一直以来对色彩情有独钟
…….
悠然田园
光影世界
22
荷兰文化分析——荷兰印象
农业印象
• 温室大棚技术:农业生态创新理念的先 行者 • 花卉产业输出:世界最大的花卉产地 • 畜牧业大国:世界最大的奶酪生产国
建筑印象
• 多彩建筑风格:荷兰建筑以时尚、前卫 诸城,色彩丰富建筑成为荷兰一大特色。 • 几何构图布局:荷兰城市布局多采用几 何构图,成为荷兰城市重要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