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乡镇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经典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5篇
经典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5篇2019年经典三农问题调查报告范文(一)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10年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
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
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扶风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
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㈠扶风县概况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
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
面积751平方千米。
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
人口44.8万。
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
耕地4.92万公顷。
耕地4.92万公顷。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
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
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
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
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
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
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
大家畜有牛、马、骡、驴。
“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
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
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
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产业开展调研报告(精选6篇)产业开展调研报告篇1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开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
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展状况,发挥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近期,市政协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展现状近年来,按照开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开展。
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开展。
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
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
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到达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__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
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
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
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到达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
甘肃深度贫困乡镇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以庆阳市环县毛井镇为例
甘肃深度贫困乡镇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与建议——以庆阳市环县毛井镇为例祁建明【摘要】当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甘肃是相对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深度贫困地区,只有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才能确保农民稳定增收,才能为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牢坚实基础.本文以庆阳市环县毛井镇为例,分析其发展产业的制约因素与优势,提出对策建议.【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产业扶贫;富民产业;农民增收;深度贫困【作者】祁建明【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兰州 730030【正文语种】中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紧迫、最艰巨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行动。
脱贫攻坚目标,主要是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就我省来讲,是相对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深度贫困地区,只有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才能确保农民稳定增收,才能为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牢坚实基础。
一、环县毛井镇概况毛井镇位于环县西北部,距县城76km,距庆阳市西峰区229km,是全省确定的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辖13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4 638户1.66万人。
总土地面积632km2,实有耕地面积28.1万亩,其中梯田9.2万亩,人均5.5亩。
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540元,其中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3 784元。
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 093户8 964人,截至2018年底,下剩贫困户825户3 366人,贫困发生率为20.35%。
全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纯山区半农半牧区,农民素有“勤稼穑、广畜牧”的经营传统。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通用5篇)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通用5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通用5篇)1按照《20xx年推进乡村振兴战实施方案》中我站承担的工作任务,我们以绿满郾城建设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和“宜居宜业”两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了年度工作任务。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结合省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调查、借鉴学习等,制定了《村庄绿化实施方案》。
该方案以“增林扩绿、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庭院、街道、休闲绿地、村内闲置土地、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六个区域的绿化建设,并对树种、苗木质量、栽植和管护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
我们将依照该方案开展“绿化示范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二、扎实开展绿满行动。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办)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全区20xx年造林任务为0.77万亩,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占区定目标任务的127%。
其中,生态造林0.77万亩,优质林果发展面积0.7万亩,花卉苗木发展面积0.7万亩,中幼林抚育0.7万亩。
1.环城防护林带快速推进。
在石武高铁两侧打造10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按照单侧不低于100米宽的标准,采用3米x3米的栽植密度,选用慈孝竹、楸树、白蜡、楝树和银杏等五个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树种,绿化长度2.6公里;在龙江路以北(幸福渠—五台山路之间)高压走廊两侧,建设6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栽植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苗木10万余株,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形成市民游览观赏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线建设20xx亩的防护林基地。
基地建设总体采用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
主要栽植有黄连木、三角枫、元宝枫等20多个品种14万余株,分为楸枫特色林、银杏特色林、玉兰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阔叶用材林、果园特色林、针叶用材林、连榆混交林、樟枫混交林9大特色种植区。
信阳市浉河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信阳市浉河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发展乡村产业,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 800美元,处于消费升级加快提升阶段,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因此,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地方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基本情况浉河区位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四季分明,无霜期达224天以上,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全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年均可利用水总量10亿m2。
境内大小河流20余条,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座,小二类水库15座。
全区茶叶种植面积4万hm2,涉茶总产值100亿元;板栗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年产优质板栗3万t;耕地总面积2.5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1.65万hm2,水稻播种面积约1.4万hm2,小麦播种面积约0.11万hm2,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0.13万hm2,年粮食总产12万t;蔬菜播种面积0.456万hm2,复种指数2,全年蔬菜总产约18万t。
近年,浉河区以绿色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为引领,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沿淮区域双井、吴家店、游河发展蔬菜、瓜果、中药材等高效种植农业;107国道两旁柳林、东双河发展以林果采摘为主的休闲度假产业;通过放大茶特色的优势,拓展茶旅一二三产业链条,以茶产业为支撑,创新茶旅业态,打造百里茶廊风情观光带;环南湾湖董家河、浉河港、十三里桥、谭家河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信应路两侧十三里桥、湖东部分区域发展小杂果、水产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打造信应路两侧环城体验采摘带。
以“四带八产业”建设为载体,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把种植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相结合,因地制宜,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二、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1. 以文新、祥云、青云、德茗、车云、荣申茶企为带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园),通过产业园创建工作和规划实施,夯实浉河区茶叶产业基础,提高生产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强化“浉河茶叶”品牌优势,延展主导产业发展边际,提高主导产业发展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茶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园区一二三产融合进程,带动其他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区经济增长。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新农村——抚宁区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新农村——抚宁区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王 颖(秦皇岛市抚宁区统计局,河北 秦皇岛 066300)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
本文通过抚宁区近年来乡村振兴的实施给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带来了新变化,抽取部分企业、乡镇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对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抚宁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5.0015-0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抚宁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实施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结合抚宁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了《乡村振兴夯基行动实施方案》,为实现抚宁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经过几年的发展,抚宁区农业产业发展如何?农业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抚宁区的部分企业、乡镇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抚宁区总体概况(一)区位优势显著抚宁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靠长城,是秦皇岛市下辖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
境内有京沈、京秦、大秦铁路和秦山铁路,以及京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和5条省道。
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山、海、长城的区。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抚宁区行政区域面积968平方公里,总人口33.1万人。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
一、背景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为了解乡村振兴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内容
1. 经济发展: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 生态环境保护:许多地方加大了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开展了农田水利改造、生态农业示范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村庄建设:通过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些地方对农村建设进行了改造,建造了新的农房、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4. 农民生活改善:政府实施各项惠农政策,解决了许多农民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困难,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三、问题与挑战
1. 一些地方发展不平衡,更需要政策支持。
2. 一些农村存在产业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需要更多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3. 存在着投资过度、生态破坏等问题,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四、建议
1. 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强化财政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
2. 加强对农村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3. 加大对乡村振兴的宣传力度,增强村民对政策的了解和参与度。
以上是我们对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经验调研报告
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经验调研报告作者:李荣生徐丽芳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5期[摘要]2019年5月,固原市组织领导干部赴浙江省学习调研“千万工程”经验,以专题理论讲座、实践经验成果分享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学习理论和调研典型经验。
针对固原市乡村振兴存在的差距,结合固原实情,从村庄规划、资金整合、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实践;调研[中图分类号]D622[文献标识码]A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是全国示范典型,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
浙江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持续15年进行改善人居环境和实施“千万工程”,让浙江省农村环境发生质的巨变,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因此,2019年5月12-18日,中共固原市委组织部和固原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赴浙江省学习调研“千万工程”经验。
1从理论实践中学习调研中共固原市委组织部和固原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等部门和示范乡镇领导干部共52人,赴浙江省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调研,涉及农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以专题理论讲座、实践经验成果分享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学习调研。
1.1浙江大学专题讲座学习理论专题讲座在浙江大学课堂通过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创业》、《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方式和途径》、《“千万工程”的浙江经验》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经验理论,领略了浙江大学的风采和人文。
专家教授用渊博的知识,生动的事例,幽默风趣的语言,传授了丰富理论经验和分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形势,特别是“两山理论”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发展理念,为固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借鉴依据。
1.2实地调研示范典型案例现场教学在安吉县和桐庐县进行实地调研。
大竹园村“千万工程”。
大竹园村践行“两山”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实施“千万工程”是在山清水秀基础上,进一步在精致、精细、精美上下功夫,打造了“千万工程”示范点;景溪村全域旅游。
乡镇农办自查自纠报告
乡镇农办自查自纠报告自2019年以来,我乡镇农办以“服务农民、助力农业、促进农村发展”为宗旨,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提升农民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此开展自查自纠,以期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
一、工作开展情况1.组织实施各项政策措施自2019年以来,我乡镇农办根据上级部门的政策文件要求,及时组织开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和落实工作,做到政策领会到位、执行到位。
重点开展了“三农”政策解读、涉农资金发放、农业保险宣传等工作,有效帮助农民理解政策、享受政策。
2.指导农业生产和技术服务我乡镇农办加强了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村合作社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浇水、防病治虫,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并且组织开展了技术培训和示范,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3.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我乡镇农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大了开发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大由于人手不足、资源有限等原因,我乡镇农办对政策宣传的力度还有待提高。
有些政策文件没有及时解读到位,导致了农民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2.技术服务跟不上需求虽然我乡镇农办与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部门有合作,但由于技术人员少,技术服务跟不上需求。
有些农民提出的技术难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产量。
3.乡村振兴工作缺乏长期规划我乡镇农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缺乏长期规划和目标。
有些工作只停留在临时性的解决方案上,没有对将来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规划,影响了工作的长远效果。
三、改进措施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我乡镇农办将会加大对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宣传力度,及时将政策宣传到位,确保农民能够全面了解政策内容,做到政策的普及和贯彻。
乡镇党外人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党外人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xx镇党委始终精诚团结筹划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资源凝神聚智、排难争先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创业创优、扎扎实实拼经济、一心一意谋福祉!坚持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竭力实现在拼搏中跨越,在跨越上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综合考核全县连续8年第一,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综合实力和群众幸福指数提速猛增,成为全县乡镇发展的标杆。
当前我县城镇建设、园区建设、产业建设、新村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高速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各方面攻坚战战略步骤环环相扣井然有序、战术稳妥措施给力、干群斗志高涨激情迸发,工作氛围和发展态势发展环境甚优。
一、党外人士基本情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2019年5-6月组成调研组,对辖区内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
调查范围界定为: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外干部(副股级以上党外干部全部统计,一般干部只对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进行统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职称)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党外知识分子;调查内容为: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简历、现实表现、奖惩情况、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等内容;调查原则为:实事求是、客观翔实、精确真实、有效负责。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遵党发〔2019〕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着力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举荐培养使用管理工作。
截至2019年6月底,全镇党外干部在职在岗40名(其中公务员2名,占全镇公务员在职在岗总数60名的0.3%;事业38名,占全镇事业干部职工在职在岗总数129名的29.46%),占全镇在职在岗总数189名的21.16%。
取得中高级职称的党外干部有22名。
教师在职在岗289人,其中党外知识分子191人(占66%),党外知识分子中评聘结合且年龄在1973年1月1日生日后,即35周岁以下的有22名取得中高级职称(占0.08%)。
怀宁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调研报告
怀宁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调研报告作者:汪宏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8期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助推农民增收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怀宁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统计,怀宁县承包耕地面积602576.3亩,目前流转456486.7亩,流转率75.7%,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受流转环境的影响,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通过多种措施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
一、怀宁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现状怀宁县国土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43个村,农业人口61万人,耕地承包面积60万余亩。
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怀宁县农民纷纷弃农从工,背井离乡成为产业工人,农民与土地的逐渐脱离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
全县承包经营主体1381个,其中100亩以上1230个,全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合作社423个,家庭农场713个,社会资本参与流转14个,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最低100元/亩/年,最高500元/亩/年。
流转方式主要以出租为主,流转用途主要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通过对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调查,综合考虑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在具有丘陵地貌的怀宁县,流转面积在200-300亩左右的亩产量最高,原因是承包户便于精耕细作和水肥管理;流转面积在400(350-500)亩左右的种粮效益比较明显,原因主要是一能充分有效利用大型机械,二是施肥施药实行统防统治,集中采购体现价格优势,水电统一灌溉价格较小面积具有比较优势,三是相较于更大面积能减少聘请人员工资等各项额外支出等等。
二、怀宁县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提档升级
怀宁县国土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43个村,农业人口61万人,全县农村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近几年商品粮价格上不去,农民收入上不去,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部分农民弃耕进城,发展第三产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村,农村劳动力缺少,农村产业发展止步不前,农村发展走到必须进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刻,只有通过产业调整,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和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培育特色产业,做强龙头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推动我县农村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一、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的农村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结构性问题已成为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品种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
因此要理清发展思路,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协调种养结合,优化生产结构,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优化区域结构,实现现代农业绿色提质增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我县大部分农户普遍种植杂交水稻,产量高,粮食产量过剩,经济收入不高,甚至出现卖粮难问题,而相对经济效益好的糯稻却种植面积不大。
据了解糯稻,品质好,市场需求大,价格高,种植效益高,目前产量远远不及市场需求。
如何将糯米市场做大做强,推动糯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品牌效益、市场效应是下一步我们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再从怀宁县的馒头大军看,勤劳实干的怀宁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凭着自己的“蒸”功夫,将自己的家乡怀宁县江镇推到了国人的视野中:2008年在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第三届产业发展大会上,怀宁县江镇镇被授为首个“中国面点师之乡”,面点经营遍布全国各地,据统计,怀宁县20个乡镇将近8万人从事馒头等面点行业,从业人员中1年赚10万多元的占60%,全县每年可赚回近50亿元。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生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一家一户一个小门市很难获得很高的经营效益,为进一步提升安庆市怀宁县面点影响力,我们围绕怀宁县面点产业发展,打造怀宁面点生产产业链,促进怀宁面点产业形成,因地制宜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经济,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当前乡村发展的六大困难
当前乡村发展的六大困难从我们对39个行政村和165个农户、村干部访谈的情况来看,当前乡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产业基础仍不牢固。
24名调查人员认为,缺乏产业支撑是当前制约乡村振兴的最突出问题,除了影响农民收入外,更造成村集体经济孱弱,影响基层治理效果;71名受访农民反映,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发展种养业风险较大,同时农田水利的“毛细血管”设施落后,期望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1名村干部反映,由于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支撑日常支出,更无力改善农民生活和基础设施。
1.种植业比较效益低。
一是种粮效益相对较低。
山东聊城某村村民算了一笔账,现在人均耕地不到2亩,一年小麦、玉米各种一季,算下来每亩地纯利也就1000元左右,加上政府给的每亩小麦补贴125元,总的收益不到1200元,三口之家靠种地一年的收入也就5000元冒头,“还不如一个人在建筑队干两个月小工挣得多”。
二是经济作物种植效益也在下降。
山东潍坊某村村民反映,山楂、苹果是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近年来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种植成本却在随着农资价格上涨不断提高,“现在一瓶500毫升的农药卖20多元钱,而在2018年卖17元左右,2016年才卖14元左右;2015年1.2元一斤的氮磷钾复合肥,现在卖到了1.8—2元,每年涨价都在10%左右。
”2.年轻农民离土离乡较多,种地者趋向老龄化。
由于种粮难以致富,而且劳作辛苦,农民不再将种地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城打工。
根据调查人员的观察,在田间劳作的人员普遍在50岁以上;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已经超过80%。
四川遂宁某村现有村民1613人,其中18—60岁的880人,外出打工的就有730人,村里几乎已经没有青壮年劳动力。
同时由于农业效益不高,灌溉及机械化操作不便,该村2331亩耕地仅有690亩还在耕种,撂荒地多。
留在农村的农民大多年龄偏大,虽然仍怀着对土地的感情在耕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下降,种粮的精细化程度也不如以前。
乡镇调查报告(精选4篇)
乡镇调查报告(精选4篇)乡镇篇1一、基本情况(一)党建(“三送”)情况村“两委”班子团结,村部建设基本完善,每年发展1—3名党员,农村优秀青年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培养。
三年任职目标:1、正常开展日常工作,三年内发展党员9名以上,每年3—5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4—6名,完成村级场所各项配套设施和制度建设,抓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点建设。
2、按照党建示范村要求抓好各项党建工作的落实。
3、三年内发展树苗抚养700亩以上,烟叶300亩以上,造林1万亩;红薯种植新增100亩,建立好村杉苗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不断加大生猪和鱼业养殖力度,拓宽产业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
4、三年内完成石背湖、罗架、老耕坑、社官前5个村民小组 3。
5公里的水圳建设,修好至百石和至罗丰头两条水泥路的建设,年内抓好上江社区和社区建设点建设,改造好电力设施,彻底解决好部分村小组电压问题。
5、维护社会稳定,抓好计划生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留守孩和贫困孤寡老人帮扶关爱工作,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二)经济发展情况我村主要产业发展是烟叶、粮食、杉苗、脐橙,村集体收入靠上级转移支付。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在上级政府支持下,现有两个点分布在村上江社区和社区,基础设施完善,水电基本到位,,饮水情况基本用上井水和山泉水,无有线电视。
(四)社会治安情况我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是林权纠纷多,其他相关情况比较稳定。
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村级组织无经济来源,仅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原村集体山林在1966年已划国有林,至今没有收入。
三、推进村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存在的主要困难是村集体经济无来源,在支委提议和村委商议后,提出村要转化,多种植烟叶、杉苗、脐橙和农产品等,做到一村一品要求来提升村发展。
同时根据上级政策和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户做好各种产业的发展,发动群众成立合作社,或许能在政策上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使全村治安稳定,社会和谐。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篇一: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农业农村工委人员、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6个乡镇(街道),实地视察部分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其建设项目。
召集10个相关部门和东、中、西片12个乡镇(街道)及部分村干部、农业产业带头人进行座谈交流,台风“利奇马”过后又走访了两家农业企业,广泛收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由5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五年实施意见,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进,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
编制完成12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出抓好24个产业带项目建设,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资11.75亿元。
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5条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
二是特色产业迅速发展。
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荆镇被列入2019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300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14个、达标村161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2个、样板村3个。
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
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培育了6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
辛店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辛店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杨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社会实践队于2021年7月在山东省禹城市辛店镇开展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考查辛店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现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1. 辛店镇概况地理位置辛店镇位于山东省禹城市北部20km处,处于禹城市、平原县、临邑县、陵城区4县(市)交界地带,人口3.6万人,总面积96.1km2,其中耕地6.5万hm2。
全镇辖89个自然村,自2009年起合并为27个社区和5个自然村,镇政府所在地是辛店街道。
辛店镇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文明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卫生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省级美丽宜居乡镇等称号。
学校情况辛店镇目前在镇政府驻地设有1所幼儿园,辖区内设有村内幼儿园,各村学龄前儿童在村内上幼儿园。
辛店镇共有8所小学,镇驻地设有辛店镇中心小学,其余7所分布在辖区内,方便各村庄学生就近选择学校。
辛店镇目前设有1所中学——禹城市辛店镇中学,位于辛店街道。
辛店镇中学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设有6~9年级4个年级,共19个班,在校生有700余人。
因为只有1所中学,所以镇上适龄学生大多就读于该校。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形势,辛店镇通过全民招商和主动服务实现借力发展,逐步完成由农业为主到工业优先、项目优先、环境优先的新产业格局转变。
辛店镇规划建成“一轴两翼”的工业布局:一轴,以禹王路为主轴,沿线划定1000hm2的工业带;两翼,以万创创业孵化基地和中创智谷科技园为载体,引进机械装备制造、体育用品、食品加工、新材料等项目,同步带动中小微企业孵化和成长。
此外,镇政府注重“双招双引工作”,目前已有包括投资10亿元的视界牧业项目、投资1.6亿元的新希望六合高档养猪一体化项目、投资1.5亿元的温氏集团农业一体化项目等7个农业园区开工建设,着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调研报告400字 乡长调研报告(6000字) 精品
调研报告400字乡长调研报告(6000字)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经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贾沙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三一发展思路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贾沙乡共有11个村委会,全乡总人口213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8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1.4%.十一五期间,乡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全乡耕地面积2711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6465亩.推广种植杂交水稻6395亩,杂交包谷15468亩.粮食总产量11526吨.全乡有经济林果16271.9亩,完成荒山造林18430.3亩;生猪存栏23649头,出栏27686头;羊存栏3926头,出栏2966头;牛存栏8825头,出栏1224头;家禽存栏25493只,出栏34667只.肉类总产量2864吨.(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烟叶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并存的农业发展格局.2019全年,贾沙共有7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种植烤烟,种烟户数402户,栽种烟叶3000亩,计划交售烟叶9260担,实际交售烟叶10267.2担,比计划数超1007.2担,完成任务数的110.8%,烟农总收入715.4万元,实现税收160余万元.(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为保证全乡农田用水,每年投入沟渠修复资金对农田水沟进行修复,确保了6946亩农田用水,做到满栽满播,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解决了陆车冲、五台坡、波罗克、白路脚、茂株柏、丫洒底等多个自然村的自来水,改善了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000余人.其次,加强烟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了普洒河5840米的烟区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5万元,修复民云、丫洒底烟区管3000余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次,提高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贾沙乡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乡镇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贾沙乡早在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贾沙乡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烟叶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5%以上.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核桃、洋芋等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三)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5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紧紧围绕狠抓交通、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养殖、矿产、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推进贾沙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贾沙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建立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发展理念、资金装备于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发展.(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烟叶种植技术.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抓好烟叶产业化建设.1.坚持控制总量.坚持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方针不动摇,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2.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工业需求,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适当扩大生产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平衡,确保结构总体平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3.坚持服务烟农.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算清烟叶种植成本和收益,合理补贴,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坚持合理留叶.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大力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待条件成熟时,可进行招商引资,建立烟叶复烤厂,逐步让烟叶产业规模化和工业化,最终形成烟叶商品化.同时,合理确定留叶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遵循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细化封顶留叶技术措施,在合理留叶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两片脚叶和一片顶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5、坚持统一组织.以村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法、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适度集中、定点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变废为宝,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综合利用.(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现有酒厂进行重组改造,重点扶持、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五)依托温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充分发挥温泉地热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民间资本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贾沙在省内外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几家集生产、生态、观光、就餐、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推动贾沙乡旅游业快速发展.(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源泉.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使新一代回乡青年全部接受各类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就业和劳动技能;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弘扬新风正气,杜绝歪风邪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脱离愚昧无知,逐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个旧市贾沙乡人民政府:耿文大2019年5月22日6。
乡镇高效农业调研报告 乡镇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乡镇高效农业调研报告乡镇调研报告最佳范文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扩大会议精神,谋划好2019年**高效农业发展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就08年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措施等方面,会同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现形成初步调研意见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抓手,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合作化水平,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二、建设重点根据我镇农业资源优势,重点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平台,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工程,彰显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
突出四条主线,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布局,依托贯穿我镇的主要干道为主导骨架,接受兴泰线的辐射,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形成四条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
一是以兴沙公路沿线的优质粮经作物生产的产业带。
重点谋划在兴沙路沿线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优质棉花、油料生产以及扩大郑朱优质葡萄品系的种植及品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兴沙线优质粮经产业带。
二是兴西线高效产业带。
重点在兴西路两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效农业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逐步实施高效蔬菜、苗木、花卉基地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蔬菜脱水、生产加工基地,逐步扩大圩岸“金花菜”种植规模,努力形成兴西线高效特经产业带。
三是荡横线重点实施**镇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以姜戴、夏许、丁沙、马港等村形成2000亩的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接受其辐射面积2万亩,在园区内引进先进的品种,新型种植模式,推广配套的新技术,走标准化生产路,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形象,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08年春,园区建设工作初建成效,指导、示范全镇的高效生态农业。
四是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
依据马吕线现有的林地资源,策应徐马荒景区开发,充分发挥马吕路马志宏林下养殖生态鸡的典型示范作用,重点建设10万只畜禽生产基地,以马港生态养殖为基地,采取“三统一分”模式加快林下畜禽养殖的南伸北延,做大叫响原生态林下畜禽这篇文章和品牌,不断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形成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八里十河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里十河村地处**镇南部20公里处,与竹林关、土门、毛里岗接壤,地处偏远,土地资源贫乏,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25户,849人,劳动力601人,享受低保户84户170人,有耕地714亩,人均占有粮4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60元。
全村现有山茱萸900亩,全村山茱萸大户15户,户均10亩650株,挂果树占47.5%,年产34万元;核桃100亩,年产5万元;年出栏商品猪240头,年出栏5-10头以上的6户,全村基本达到户均养1头猪,年产24万元;劳务输出350人次,其中:1年以上外出务工的达132人,半年以上达94人,半年以下124人次,年收入70万元。
劳务和山茱萸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八里十河村通外水泥路工程正在立项,有35%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平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60%以上。
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户。
洪沟组黄恩娃,栽植山茱萸树12亩,年收入1.2万元。
椒树洼组周保林,猪年出栏10头,收入1.1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
村组干部群众创业精神差,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大部
分青壮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控制大,从而形成劳务大发展,其它产业比重严重失衡,阻碍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产业项目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仅占年投入量的15%;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养猪与林果发展规模增长率仅有10%;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地分散,没有当地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
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投入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20%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林果规模小,基地建园不足、水平低,良种比例小。
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没有1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20%。
5、加工水平低下。
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
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尚未形成产供销体系,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平衡,生猪存栏少,适繁母猪比例严重不足,难以满
足当地养猪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镇、村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
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2次,培训32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
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
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
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
成立劳务和山茱萸产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服务,拓展市场空间,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四、产业发展的计划和对策
一是以农民培训为突破口,加大农村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
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的能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力争3-5年培训每组3-5人技术能手和1-2人劳务带头人。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营销队伍,扩大品牌效应。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以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
建立农村产业合作社,力争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以开发品牌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开拓工作力度。
引导农户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
一方面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创建品牌效应。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
以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重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机制,用市场手段抵御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