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 张家港 市锦丰 中心 小学, 江 苏省 2 1 5 6 2 5 )
摘 要: 要让语文课的“ 味” 浓起来, 就要强调语文课 富有情感, 要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 这是 由语文的人 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 关键 词 : 语文课 ; 灵动 激 荡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3 3 1 5 ( 2 0 1 3) 0 6 — 0 6 3 — 0 0 1 堂真正 的语文课 , 应该是一 首灵动 的诗 、 一 幅优美 的画 、 哪一个词? 曲悠扬 的歌 , 使 学生在短短 的 4 0分钟 之内领悟真 、 善、 美, 陶冶 生t 我会用上“ 优美 ” , 优美 的月光 。 心灵 , 培养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 情趣 。 生: 我会用上“ 朦胧 ” , 朦胧的月光。 编入语文课本的文章 , 多是古今中外 的名篇佳作 , 这些作品都是 生: 我会用上“ 宁静” , 宁静的月光。 作者“ 情动于衷, 不吐 陕” 的产物。 要让语文课富有“ 情味” 应该做到 : 师: 对呀 , 声 音 有 的 时 候 更 能 衬托 出 宁静 。 1 . 老师动情 在先 。课 堂上我们 要调整好 自己的心 绪 , 深挖 教 生: 我用上 “ 安详” , 安详 的月光 。文中说 “ 月亮 出来 了 , 安详地 材、 教学环 节 、 教学过程 当中的每一个情感 因素 , 把 我] I ] x - , J 于课 文 吐洒 着 它 的清 辉 。” 内容 、 对于生活 、 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 、 每一种 情感 , 用我们 的语 师: “ 安详 ” 可是个让人心 动的词 , 它本是形容人 的神情 的词 , 言、 我们的眼睛 、 动作……传递给学生, 展 现给学生一个 “ 充满激情 种温情 , 从容 的神情 , 用在月亮 的身上 , 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呢? 的我” , 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 激情燃烧的岁月” 。 生: 我感觉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 , 有 了温情 。 2 . 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 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 图文并茂的典 生: 我感觉月亮仿佛也像母 亲一样让人亲切 , 温暖 ! 范文章 , 语文老师在深入钻研及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中, 心灵必然 师: 多好 的感觉 , 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 的一处微妙 而美好 的 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 ; 读《 大海中永生》 , 激起对伟人的崇敬 ; 读 情 思 ! 《 天游峰的扫路人》 , 涌动着x / ,  ̄) l , J k 的尊重 ; 读《 黄果树瀑布》 , 有一种 师: 你看 , 从 这 段 优 美 的文 字 里 , 我 们 品 味 出今 晚 的 月 光 在 我 对山河的热爱 ; 读《 航天飞机》 , 有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 读《 木兰从军》 , 的眼里是宁静 的 , 安详 的 , 朦胧 的 , 这是 多好的感觉呀 !只要有所 想对英雄 的赞美 。 感, 有所悟 , 你 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 老师要善 于运用生动的语言 ,再现课文 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 2 . 训练 的 内容要新 , 这里 的训 练 内容 , 主要 指课 堂训 练的材 但 不 应 囿于 教 材 。 具体 的画面 , 激发学生 的形象思维 , 令学生产 生出如 闻其声 、 如见其 料 。它 主 要 是 教 材 , 貌、 如历其境的亲切之感 , 达到“ 神与物游 , 心与理合” 的那种境界。 读完《 望 月》 , 我让孩子们仿创 。 师: 我们 也和小外甥一样 的年龄 , 一样的调皮可爱 , 一 样的 富 3 . 老师要怀 隋而教。阅读教学是学生、 老师 、 文本、 编者之间一种 “ 对话” , 是思想的交流, 情感的互通。我们 的学生, 是—个个有血有肉、 有幻想 , 在你 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 的翅膀 , 可 以 也 可 以试 着 写 一 写 ? 有思想、 有感隋、 活生生的人。 这就要求老师要“ 怀情而教” , 即要在教学 静 静 的 想 一 想 , 中注进甚至倾注鲜明浓郁的情感 , 同时老师要把对学生的热爱 、 关. 、 生: 月亮像小 嘴 , 生气 了就抿着不说话 , 高兴 了就老是 张着嘴 体贴、 谅解、 鼓励和期待之隋“ 物化” 在自己的教学语言 、 教学行为之中。 笑个不停。 生: 月亮像妈妈 , 每天都要 照看着她 的孩子 , 满天 的星星 。 师: 今天我们 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一次精神对话 , 得到 了一次精 神的洗礼。此时此刻 , 你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吧? 生: 月亮像调皮 的孩子 , 一会儿爬上树 梢 , 一会 儿又滚进 草丛 生 :我想对哈尔威 船长说 : “ 你用 行动告诉 人们只有时刻为别 中 不 见 了 。 生 :月亮是粗心 的妈妈——她 常常忘记看好 自己的孩子— — 人着想 , 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 师: 你 的思想非常深刻 ! 星星 , 让他们满天乱跑 。 生 :哈尔威船长的言行就像一道光芒 解除了笼罩在人们心头 师: 是呀 , 月儿本无情 。情在人心间 ,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 , 就有 轮怎样 的月 , 眼 中的月 , 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 ! 的阴影 , 他在人们心 中永存 。 以上 的这个教 学片断教师一 直关 注着孩子们 的精神境 界 , 以 师: 你真正读懂 了哈尔威船长的一举 一动。 让孩子们走在 幽幽的月 华下 , 诗 意地栖居在语 文 生: 我多想化作一 只洁 白的海 鸥 , 永远在 海上翱翔 , 为这 位伟 充 满诗 意的引领 , 大的船长作最虔诚 的祈祷 。 课 堂中, 享受 语文的同时 , 享受着此许生活的滋味。 第 二“ 味” ——美 师: 你 简 直 就 是 一 位 伟 大 的 诗人 ! 1 . 要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 。首先 , 语文课要教 出语文课的语 生: 你是一尊黑色的雕像 , 你是一个不灭的灵魂。你在人们注视 意象美、 意境美 、 结构美与文化美 。 其次, 语文课堂上要弥漫着一 的目光中慢慢地淹没 ,你在海水的冲刷 中缓缓消逝。但是你并没有 言美 、 死, 你的精神永生。在黑色的夜幕中 , 你 的形象是如此的高大威猛 。 种其乐融融的氛 围美。老师教得神采飞扬, 学生学得兴致高涨 , 师生 教师、 学生 、 教材 、 教法 、 教学环境之间融为—体。这 ‘ 镦学 不仅仅是—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 双方全身心投人, 悟。 ’ ’ 在与哈尔威船长的对话中, 学生们发出了真情的呼唤, 心灵的呐喊。 样的教学当然是美的, 这样的课使教师也觉得 回味无穷 。 2 . 老师要教 出 自己的个性美 。有的教师个性豪放 , 情溢 意涌 , 第一 “ 味” ——趣 在施教 中, 就应上出情来 , 教出意来 , 让学生在浓情蜜意 中得 语文课要有趣味 , 这是人们 的共识 。趣 味 , 既是语文教学 的一 那么 , 受到美 的熏陶 ; 有的老师沉静稳健 , 敏思 善辩 , 那么 , 就应 种“ 内惑 ” , 也是 紧张学 习生活 中学生 的一种 “ 享受” 。那 么 , 如何使 到 陶冶 , 用 自己智慧 的雕刀 , 对色彩斑斓 的课文 内容 , 沉着而次第地进行解 语文课富有“ 趣 味” 呢? 有 的老师教学经验特丰富 , 长于启发诱 导 , 那么就应在施教 中 , 1 . 训练形式要新 。要激起学 生浓厚 的学 习兴趣 , 在教学流程 的 剖 ; 启迪学生探微索幽 , 发现真谛 , 洞悉 心灵奥秘 。 设计上 , 我们 要动动脑筋 , 用新 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颖 热情点拨 , “ 为师不识语文昧 , 教尽经典也枉然 。” 我相信 : 只要我们潜心 的学 习形 式 具 有 无 穷 的魅 力 。 研究 , 静心思考 , 精心策划 , 一定能品尝到浓汁浓 味的语文课 ! 让我 下 面是《 望月》 中的第二 自然段 和教学片断 师: 想想 , 假如 用一个词来形容今 晚这江上 的月光 , 你 会用上 们的语 文课 堂更 加灵 动起来 。
“(大)任务下的情境创设”让课堂灵动起来
“(大)任务下的情境创设”让课堂灵动起来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在现代课堂中,教师尝试用多种方法,如:小组合作、情境创设、学习共同体等方式,来替代直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
其中,情境创设是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合理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断运用、发展知识,最终形成对知识的准确理解。
对于学生而言,情境学习不仅仅包含对知识的认识,还是个体与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过程,从而形成社会性知识的的建构。
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学习的模式,安排情境创设的内容,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了解学习过程,观察模拟小组成员思维方式与学习行为,从学习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
“(大)任务下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设计贴切的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细读文本,最终结合情境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适切的“(大)任务下的情境创设”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表达;帮助学生回顾旧知,提升学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融育于学,让创造与活力重回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活动的场所。
这样的课堂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语文学习过程转化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
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进行语言实践、获得情感体验、发展思维能力。
而学生也能在灵动的学习氛围里实现知识的灵动性,最终呈现出灵动的课堂。
一、巧用虚拟情境,引起情感共鸣对于低段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新奇的、久远的内容并不能有所感悟。
教师在面对此类课文时可以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拉近与课文内容的距离,帮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案例1:虚拟情境激活情感体验(一)设计背景《朱德的扁担》是统编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人物故事。
心音共鸣 与你有约 让语文课堂的灵魂灵动起来
心音共鸣与你有约让语文课堂的灵魂灵动起来实践证明,要高效地达到语文教学目的,仅凭传统的黑板、粉笔和讲解,不免捉襟见肘。
融声、文、图、像于一体,艺术地再现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变繁复为简明,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消除情感阻隔,那是在大学殿堂第一次与多媒体亲密接触的震撼。
独立制作并完成课堂教学,那还是五年前在内地实习的尝试,致力于从趣、情、美、知几方面创设语文教学情境,那种效果被指导老师肯定,那种过程被我的学生喜爱,那种感动至今意犹未尽。
而今,我担负着高中语文教学的使命,依然深爱着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依然热衷于探讨它的教材教法。
我校作为一个蓬勃的年轻生命,现代化教育步伐铿锵。
每次,在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中享受到的点滴共鸣,是我幸福的源泉。
这得益于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她给课堂送来了活力,给学生带来了生机,给老师带来了希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博学多识,更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手段,要有巧妙传授知识的本领,这样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作为学习第二母语的藏族学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是零起点,高中学生在课堂之前实际上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解读课文的条件。
因此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最困惑学生的问题。
这个问题又可以通过参与多媒体来填补。
一、情趣共鸣,余音缭绕每一堂课让学生为之一振,而又回味无穷,是每个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美好家园。
课文不是无情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
有效的领悟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借助多媒体来强化感情刺激并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基于时空造成的感情阻隔,学生不易产生感情共鸣。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歌感情,在介绍诗歌背景下,使课堂萦绕配有音乐、文字、图片的朗读,文字根据朗读的速度滚动,图片根据朗读的进度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舒缓、低沉,学生仿佛飘逸在志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气息及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哀愁,有的学生竟闪出晶莹的泪光来,师生思想感情的潮水久久不能平息。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摘要】灵动的课堂,就是有生气、有活力、和谐融洽、充满张力的课堂。
以灵动为核心,倡导教师学会欣赏,巧用提问艺术,关注独特个性,还原人文之美,激发创造欲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灵活地教,学生灵活地学。
在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使课堂富有个性,充满生气和活力则是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如何让学生学得又实又活,学得兴致盎然,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确实需花大力气研究、探索。
追求灵动,正是教学有效的表现形态。
灵动的课堂,就是有生气、有活力、和谐融洽、充满张力的课堂。
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在于还原课堂生命的绿色,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学会欣赏“错误”如天津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所说:“好的教育从不拒绝错误,而是尊重差异,正视错误,以错误为资源,探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它倡导人生因你我的不同而美丽,课堂因暂时的差错而精彩”。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课堂场景:学生热情高涨地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当教师点评结束时,学生的脸上不再洋溢着自豪和骄傲,而是羞红了脸,低下了头。
而在这同时,听课的教师心中也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不舒服的电流,涌遍全身。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有问题。
问题出在教师拒绝错误、追求完美。
难道错误真的那么可怕吗?如果在你的课堂中学生没有暴露错误,说明这节课是多余的。
我们为什么要上课?上课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纠正他们朦胧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与经验。
这里面的认知偏差恰巧是教师所需的第一手材料,而教师的任务是挑战他们的思维,“欣赏”他们的错误。
在知已知彼后,教师的讲解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才觉得解渴,才是所需,才有效果。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灵动舞台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灵动的舞台新《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应是鲜活的,拥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应是朝气蓬勃的,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还语文以本来的面貌,重构语文教学的新秩序,创设师生互动的鲜活课堂,使语文走向智慧,走向生命,走向对话,走向开放,走向生活。
一、披文入情,品味语言,走向生命如何披文人情,品味语言呢?首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近作品,进入课文的情境。
每读一篇课文,就犹如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家园。
在那样特定的时空中与课文里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经验等。
还要引导学生去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作者“情动而辞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我们,就要“披文而人情”“三分文章七分意”,解读课文,读出文字中间的“七分意”,让学生目视文字,进而头脑中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建构自己新的感悟、新的体验。
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分析、理解,文字就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和形象。
在朗读中品析词句,体会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开头写道:“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个“爱”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杨梅“树和果”的可爱。
又如《燕子》一文,通过描绘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姿态,停歇时的样子,无不让人浮现出那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和富有生机而繁荣的春天的景象。
因此,我们在解析这样的课文时,就应好好品味语言,披文人情。
二、开放自主,平等交流,走向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中进行。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中进行。
”它为我们确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一一要走向对话。
这样,师生通过心灵的交流,就能很容易的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学习共同体”,真正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促进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无论是某些名师的观摩课,还是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师生间的对话明显拖沓低效,学生往往粗略地读了几遍课文,就开始与教师对话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牢“对话”的基石呢?我做了以下的探索,让教师和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再进行师生间的对话,课堂显得灵动了许多。
一、学生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文本顺畅地读出来,这是认读的过程,是对语言文字进行加工的过程。
要让学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并按表达需要读出轻、重、缓急,尽快实现认读同步。
所以我们在讲读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指名读、互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过好认读关。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大体了解课文的中心话题、基本要点和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产生共鸣。
二、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师与文本对话熟练,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些名教师与文本对话了近一个月,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分析、揣摩,上课时就显得游刃有余,精彩纷呈。
这其实就是教师与文本熟练对话的结果,这是预设中的生成。
假如没有充分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呢?1.与作者对话要能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发现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等,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如教学冰心写叙事诗《雨后》一文时,就要通过查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年代,体会冰心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之情。
2.与编者对话在新编教材中,单元的编排大都自成一个体系。
一般说来,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勤学篇”“亲情篇”“哲理篇”“风光篇”等,每一个单元都有共同的训练重点,如培养学生的复述、讲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所有这些,教师都必须一一把握好。
3.与文本对话此属中心环节,往往需要读、解、悟三个过程。
怎样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封闭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课堂里充斥着教师权威的声音、机械的操练……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
”语文教育正是这种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的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机活力呢?一、营造氛围,让课堂“活”起来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
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教与学应该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
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
有了尊重和赏识,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易于树立。
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学生敢于超越书本、超越老师,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智慧的妙语溢满课堂。
二、锤炼语言,让学生“乐”起来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
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
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
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寓知识于生动的语言之中,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指导学生朗读,可谓幽默风趣,妙不可言: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三疑”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知 欲 ,充分 激发 学生 的主 动意 识和 进取 精神 ,倡 导 自主 、合 作 、探 究 的学 习方式 。教 学 内容 的确定 ,教 学方 法 的选择 , 评 价 方 式 的设 计 ,都 应 有 助 于 这 种 学 习方 式 的形 成 。” 然 而 ,我 们 的语文 课 堂教学 ,往 往是 课堂 死板 无趣 ,学 生倦 怠 沉 闷 ;老 师 耗 时 费 力 ,学 生 低 效 吸 收 。可 见我 们 的课 堂 与
《 语 文课程标准 》要求颇为悬殊 。
二、 “ 质 疑 ”— — 以 生 为 本 , 激 发 兴 趣 , 课 堂 灵
动 的 灵 魂 疑是学 之始 ,思 之端 。学生 有疑 ,教师 解惑 ,自古学 堂
就是如此 。一 堂课学生没有疑 问,教师如何施 教呢?
“ 三疑 ”课 堂 的质疑 并 非 是 由教 师预 设 问题 向学 生 质 疑 ,然后 引导 学生得 出标 准答 案 的教 学模 式 ,而是 改变 了质
I
L l —————————
比较 借鉴
“ 三疑 ’ ’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文/ 魏 文 红 摘 要 :传统 的语 文课 堂往往是教 师讲得 多 ,分析得 多,学生笔记 多,死板 无趣 ,耗 时费力,效率低 下。 “ 质疑 、探疑 、解疑”三疑课 堂模 式能有 效激发 学生学 习激情、引导 学生动手动脑 ,展开有效的 自主学
心理 ,引导学生 就新 知识 基于 自己的认知 水平提 出 自己的疑 问, “ 紧 贴实 际 、因景质 疑 ” ,油 然生成 问题 。 既符 合学 生 实际 ,又满足 了学生认知青学和学 习需求 。 孔 子 曾说 过 : “ 知之 者 不 如 好之 者 ,好 之者 不 如 乐 之 者 。” “ 好之 ”则会 激发 对知 识 的探究兴 趣 ,并从 主观 上产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呢? ( 还 要 读 懂 这 首 词 讲 了 什 么 内容 , 理 解 每 一 句
触 . 学 生需 要 初 步 了解 浏有 词 牌 名 、 词 的 句 子 有
不 顾他 们 引 向何 ; D - 的传 统 的的 教 育形 式 , 是 适 合
于一个 专 制- i ' - k 会 的 。” 很 显 然 语 文 课 堂 巾 不 需 要
一
个专 制 的 “ 暴君” , 也 不 需 要 一 个 永 远 正 确 的 精 神“ 上帝 ” 。教师 的 T作 不应 是管 束学 生 的 身体 . 不应 是 命 令 学 生 该 干 什 么 . 不该十什 么, 也 不 应 是 只传授 学 生知 识 ; 而 是 观 察 学 生 的 学 习 状 况 和
、
例 如 在完 成对 词 的整体 感 知 以及 x - , i 题 目、 语
育 形式 的探 究之后 , 我安 排 了这样 的教 学环节 :
天
1. 读 了这 么 多遍 了 . 对 这 首词 你还 想 学 什 么
4 6
性
一
的 r t - I 。札威 就 认 为 : “ 训 _ e SJ L  ̄ f P =和 服 从 ,
Hale Waihona Puke 动 。 渎 懂 课 文 根 本 不 是 教 学 目标 , 而 只 是 教 学 的
◎
I L 语 文课 堂灵动起
周 雨 明
《 清平 乐 ・ 村 居 》 是 南 宋 词 人 辛 弃 疾 写 的 一 首
小 心 地 完 成 南 于 被 强 迫 .而 被 迫 去 做 的 T 作 . 而
捕 写农 村生 活 的 词f ' I。 作 者 通 过 对 农 村 清 新 秀 丽 、 朴 素 恬 静 的环 境 的描 写 , 对 翁 媪 及 其 i 个 儿 子形 象 的刻 画 . 抒 发 了 他 喜 爱 农 村 安 宁 平 静 生 活 的 思 想 感 情 。整 首 词 以 白捕 的 艺 术 手 法 , 融 叙事 、 写景 、 抒情 于一 体 , 具 有 鲜 明 的 特 色 。 五 年 级 的 学 生 已积 累 了相 当数量 的卉 诗 , 初 步 掌 握 了 卉 诗 学 习的方 法 。虽 然 对于 词这 种 文体 , 还 是 第 一 次 接
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氛围
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 而不是一切都 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 ”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 他们带着 自己的经验 、 知识 、思考 、 灵感 、 兴致 参与课堂教学, 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
课堂上, 意见纷纷, 发言踊跃。
重否定 , 应该强化处理。而有些同学不
认同,觉得应弱化处理 ,语速 比 较慢。
叶 澜教授曾 : “ 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
方向挺进的 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
理由 : “ 是 强烈的语调 ,显得急促 、 严
厉. 没有回旋的余地,而 平时我们劝人, 都注意语气要稍柔和一点,方能达到效
,
明确描写对象 不 能主观臆测 不要无 中生有
.
,
。
综合 天 地
2 0 0 9 10
郑老师不是笼统地提要求 抽象地作指导 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 画面 让学生联系 发挥联想和想象 自由飞 翔于 写作的天 空 从而 让学生逐 步明 确应该怎样描写 她这 节课 目标单 操 作性 很 强 学生 自我发挥 的空 间大 有实在的 收获 但她并不停 留在此 接下来 她还 有 系列的训练步骤 : ①要 求学生 将描写具体 起 来 从 多个 角度 多个方面来刻画 描摹 力求做到清楚 细致 ; ②指导怎样生 动描 写 如何灵话运 用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 比等修辞手法 ; ③引导学生运 用第 次描写 实 践得来 的经 验 进行第二 次描写实践 检验修正 第 次学 习效果 ; ④强调描写的原则 方 法 强化学生的方法意识 归纳意识 ; ⑤指导学生进行第三 次描写 实践 在熟练运 用描 写方法的基础上 追求写得更好 围绕 描写 这 中心 她 设计 条具 体的教学路径 这条教学路径是由 个 又 个具 有梯 次性 又 具有教学侧重 点的步骤 紧紧链接起 来 构成 个有 机 而 完整 的整体 因而她在每个教学环 节都给学生 个全新 的具体的感受 每节课都给学生 个新 的刺激 新的信息 极 大地调动了学 习语 文 的积极性 通 过 系列具体的训练 学生 对 描写的认 识 和感受 从 不知 到知 不 会到会 不 精 彩到精彩 而对学生 而 言 尽管面对 的都是 描写 这 训练 中心 但每 节课都是新 鲜的 都有 源 头活水 注入 因而 能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这样的课堂焕 发着教学的生 命力 显 得灵动而趣味盎然 ! 让 课堂常冒争锋的火花 《 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 课堂教学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 是师生之 间 生生之 语 对 课文 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 的心 间 师生 与文本之间 自由 开放 弘扬个性的对话 可见教学不 己 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 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 问题 得 能提 出自 是简单的知识 学 习过程 它是师生互 动 生 生互 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 更是师生共同成 长的生 命历 程 因而 在教学过程 中 让 学生 共同合作 师生 互 动 参与教学 共同解 决教学中的问题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对培养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也 大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构建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一、营造氛围,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
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
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
”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
”有的说:“您关心我们。
”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改变学法,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当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霍金十分敬佩时,老师说:“假如科学家霍金此时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由于学生已经与文本进行了多次对话,能毫无造作地有感而发,而且说得很感人。
这样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而且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倡导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让课堂灵动起来——谈语文教学的情境设计
在教学过程 中 . 规 、 调 、 常 单 固定 的 语 文 教 学 模 式 , 讲 、 讲 读 读 、 背 , 全 以应 试 为 目的 , 视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 学 生 背 完 忽 使 感 到 枯 燥 乏 味 , 堂 气 氛 沉 闷 , 习 缺 乏 动 力 , 此 教 学 效 率 课 学 因 低 。 要想 扭 转 这 种 局 面 , 合课 堂具 体 内 容 , 理 运 用 教 学 情 结 合
境 是 个好 办法 。 情 境 教 学 是 从 情 与 境 、 与 辞 、 与 理 、 与 全 面 发 展 的 情 情 情 辩 证 关 系 出发 , 设 典 型 的 场 景 . 起 学 生 热 烈 的 情 绪 , 情 创 激 把 感 活 动 和认 知 结 合 起 来 的一 种 教 学 模 式 。其 核 心 概 念 — — 情
I: 刊 0 年 3 i 周 2 0 第 期 l 1
让 课 堂 灵 动 起 来
谈 语 文教 学的 情境 设 计
蒋卓敏
( 州 市 新 桥 中学 , 苏 常 州 2 3 0 ) 常 江 10 0 在 刚 开 学 的 时 候 . 在 课 堂 上 询 问 学 生 对 语 文 课 有 什 么 我 要 求 。 生 回答 说 : 没 什 么 特别 的要 求 , 学 “ 只有 不 无 聊 就 行 了。 ” 语 文 是 一 门人 文性 和工 具性 相 结 合 的 学 科 ,而 且 应 该 说 在 各 门学 科 中 , 文 的 人 文 性 相 对 而 言 比较 强 , 在许 多 学 生 心 目 语 但 中语 文 科 目竟 然 和无 聊 两 个 联 系 在一 起 ,为什 么会 产 生 这 样
境 是 人为 优 化 了的 环 境 ,是 促 使 学 生 能 动 地 活 动 于 其 中 的环 境 . 人为创设的教育环境 、 际环境 、 动环境 、 园环境 , 是 人 活 校 渗 透 着教 育 者 的意 图 . 富有 教 育 内 涵 、 感 的充 满 智 慧 和 乐 趣 美
让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精彩灵动的有效策略
让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精彩灵动的有效策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是注重实践性、应用性的,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趣味性和深入性,教师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学习趣味性的策略1. 游戏化学习: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游戏化学习的策略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语文知识竞赛、语文团体PK、语文拼音接龙等课堂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的知识和快乐。
2. 多媒体记忆法:让学生通过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形式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古诗词朗诵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的视频朗诵,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中华诗词之美。
3. 绘本教学法:利用绘本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绘本,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深入学习课程内容。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1.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模式是在课堂外先让学生学习教师提供的课程视频、教材等,然后在进入课堂后,通过老师的指导、讲解、讨论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水平。
2. 合作学习法: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创造出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例如,在古代小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沉浸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以上有效策略的运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打造出更加精彩、灵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们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改革,让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灵动课堂三部曲——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课堂艺术灵动课堂三部曲——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廖文珊摘要: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就应当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本文论述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光阴荏苒,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年,十年中,我发现自己的语文课堂总是由老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本书包办讲授知识,并且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呢?我想,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就应当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本文论述的关键。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未成曲调先有章——做好预习是“灵动”的前提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
上课做什么呢?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
”有效的预习能够为有效课堂打下基础,是语文课堂得以“灵动”的前提。
记得在上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前,我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1.通读全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反复复通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大意。
2.查找工具书。
圈画出文中难懂的字词,利用工具书突破字词。
3.做好批注。
通过你的预习,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语句?在相关语句边上做好批注,写上感悟。
有了这一步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则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课堂也不会“默默无言”。
4.记录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布置预习任务后,我在课前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把学生提出的“预习疑惑”进行了整理,把学生关注点最高、最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呈现出来,在课堂中穿插着解决大家的预习质疑。
这样的预习不仅让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动手动脑,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文本质疑和探究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摘要]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富有启发性、自主性与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乐学善思,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灵动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不但让课堂具有自主性与灵活性,而且还能使学生乐学善思,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
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眼界开阔语文课本中描述的很多知识,是学生从未参与或见过的,老师的讲解总会让学生囫囵吞枣,很难理解到位。
此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让学生大开眼见,教学起来十分轻松。
例如:我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学生对新疆吐鲁番这个地方十分陌生,对那里的特产和风土人情一无所知,我便运用多媒体展现吐鲁番多组图片:地形地貌、奇瓜异果、风土人情等。
从学生们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和惊艳的眼神中,我感悟到他们对吐鲁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热爱那里了。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我便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并融入情感地学习课文。
当讲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文中语言的描绘让他们很难理解,我又播放了阴房的样子和完整版的葡萄干制作过程,学生一目了然。
最后在课外延伸时,我又播放了新疆维吾尔族载歌载舞的风俗和热情待客的录像,孩子们由衷地赞叹道: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啊!并情不自禁地边歌边舞起来,整个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二、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笔下生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融入特定情景中再指导学生作文,可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和兴趣。
1、运用多媒体,融入作文情境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如何下笔,更不知道如何写好。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指导学生写“校园一角”作文时,先让学生观看录象。
第一遍观看时,主要让学生明确拍摄的顺序,即“整体—部分—整体”,使学生对“校园一角”的景色有总体的印象。
第二遍观看时,按拍摄顺序利用慢放、定格等功能,边观看,边指导,让学生细细观察,慢慢品位,教师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抓住校园景色特点,说出一些优美词语和句子。
活动设计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灵动起来
活动设计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灵动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章类型,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由于说明文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些活动设计来让说明文教学的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起来。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说明文内容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当教师讲解如何制作手工艺品的说明文时,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来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说明文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使说明文的内容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任务,让学生扮演说明文中的主要人物或者参与者,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内涵。
当教师讲解饲养宠物的说明文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养宠物的主人,通过模拟情景来体验说明文所描述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来让学生共同探讨说明文的内容。
教师可以将说明文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再进行汇报和分享,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实地考察活动五、游戏化设计活动游戏化设计活动是一种能够增加学生趣味性和参与度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活动,比如谜题游戏、互动问答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体验说明文的内容,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化设计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设计是提高说明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实地考察活动、游戏化设计活动等方式来丰富说明文教学的形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小组合作,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灵动
小组合作,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灵动一、引言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发展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为了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灵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小组制定了一些合作策略,以期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乐园。
二、合作策略1. 引入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即通过设置具有情境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模拟情景演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文化传承人、作家或者语言专家参与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魅力。
2.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负责一个角色,例如组长、秘书、总结员等,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3. 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例如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听力训练、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学沙龙、作文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兴趣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4. 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个人探究、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语文课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写作、演讲、朗诵等活动,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一个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让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例 如 , 学 习《 打 开 大 自然 绿 色 的课 本 》 课 时 , 播 放 在 去 一 我
“ 天 在 哪 里 ” 片 段 。学 生 在 优 美 的 乐 声 中 , 赏 着 山 清 水 春 的 欣 秀, 鸟语 花 香 , 春雨 蒙蒙 的美 景 后 。 引 导 :多 么美 丽 、 人 的 我 “ 迷 春 天 呐 ! 鸟 也 来 聚 会 了 , 我们 听 听 , 小 让 他们 在说 些 什 么 ? 打 快 开 书 读读 吧 ! 同学 们 怀 着 好奇 心 , 带 着好 胜 心 , ” 也 兴趣 盎 然 地 读 起 课 文 来 。 不一 会 儿 , 双 双 小 手 举 起来 . 一 围绕 着 小 鸟 的话 轻 松 的气 氛 中学 习 。 总之 , 只有 让 初 中语 文 教 学 回 归 到生 活 中 去 , 能 够 使 学 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获 得 永不 枯 竭 的创 新 的 源 泉 。 才 ( ) 三 巧妙 运 用教 学方 式 。 在课 堂 上 , 据 学 生 的 已有 知 识 水 平 、 同性 格 , 握 机 依 不 把 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 , 学生创 造条件 , 励学 生大胆说 、 为 鼓 用 心 悟 、 性 总结 和 反 思 , 握 一 套 行 之 有 效 的 学 习 方 法 比 理 掌 如 : 学 习 《 色 龙 》 时候 , 析 奥 楚 蔑 洛 夫 判 案 时 . 根 据 在 变 的 分 他 狗 的 主 人 是 谁 , 了六 次 变 化 : 知 狗 的 主 人 时 , 判 赫 留金 做 不 就
着课题 , 自己发 展 问 题 , 出 问题 , 提 自己解 决 问题 。 用 好 情 境 运 教学 , 巧妙 地 牵 动 一 颗 颗 童心 , 堂就 能 活 起 来 。 课
二、 积极 参 与 。 课 堂 充 满 活 力 让 新 课 程 强 调 : 生 的双 边 活 动 . 堂 上 , 师 的作 用 在 于 师 课 教 组 织 、 导 、 拨 . 生 要 通过 自 己的 活 动 , 取 知识 。 以 说 . 引 点 学 获 所 课 堂舞 台上 的 主 角不 是 教 师 , 是 学 生 。 有 学 生 积极 参 与 的 而 没 课 堂教 学 , 可 能 有 高 质量 和高 效 率 。 理 学 认 为 :只有 经 常 不 心 “ 性 启 发 学 生 动 手 、 口 、 脑 , 己去 发 现 问 题 , 决 问 题 , 动 动 自 解 才 能使 学 生 真 正 地 动起 来 , 有 所 获 , 能 使 学 生 始 终 处 于 一 种 学 才 积 极 探 索 知 识 , 求 答 案 的 最 佳 学 习 状 态 中 。 ” 际 上 是 要 教 寻 实 师 发 挥 好 组 织者 和 引导 者 的 作用 。 教学 中 , 在 要经 常 引导 学 生 动 口说 一 说 。 一 读 . 到 不 懂 的 问 题 动 手 画一 画 , 脑 想 一 读 遇 动 想, 或者 在 小 组 内议 一 议 、 ~ 说 。这 样 , 种感 官参 与教 学 , 说 多 课 堂 才 会 生 机 勃 勃 . 满 活力 。 充 如 在 教 学 《 》 课 时 , 先 让 学 生 围 绕 课 题 提 出 问题 , 水 一 我 然 后 让 学 生 带 着 问题 自己学 习课 文 ,把 找 到 的 问题 答 案 用 直 线 划 出 , 理 解 的 地 方 打上 问号 标 出 。自学 时要 求学 生 做 到 动 嘴 不 读、 动手 划 、 动脑 想 。 这样 动 手 、 口、 动 动脑 训 练 学 生 , 使 他 们 促
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飞扬
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飞扬萨特说:“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
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惘。
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
如何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尝试。
一、协助学生完成发散性思维完善生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去思考、去探究。
笔者在执教《范进中举》一课时,为了突出文章主题: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范进看了报帖之后,只道:‘噫!好了,我中了!’然后喜极而疯……你相信喜极而疯这个情节吗?”笔者预设学生可能答:“相信。
”谁知一个同学却说:“我不信,不就是考个官职吗!也不至于就疯了吧!太不可思议了!”面对课堂上这种思维的发散,笔者急中生智,何不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然后笔者用反推法做结。
接着笔者让学生开始讨论:范进疯了可不可信?可信,为什么?不可信,又为什么?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终于有一位学生说出关键答案:“可信,范进疯了,在现在的社会不可信,但在当时的社会,由于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屡试不中,他永远生活社会的最底层;考中了,他就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对于范进来说,考中举人真可谓一步登天,他怎么不喜极而疯!”笔者为这个同学的精辟见解而拍手叫绝。
少一些固定预设,多一些课堂生成,语文教学将会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二、提出的问题要提高思维含量把握生成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变化,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以来,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寻求灵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
在新版《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在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
灵动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激情奔放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让课堂灵动起来,激活课文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把学语文看成是一件乐事,当成是一种享受,让语文课堂在师生共同成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的殿堂。
1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令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
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自主学习的
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肤浅。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一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叙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是要求:准确性、精炼性、优美性。
其中优美性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不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
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
因此,教师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不密闭语文的兴趣。
二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美画面或与课文前后联系紧密的画面,如《乡下人家》一课时,给同学展现一段江南乡下人家的画面,感受江南乡下与北方乡下的不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展示一组小兴安岭四季图,在教师惟妙惟肖的语言描述中直观感受小兴安岭的与众不同;《桥》一课第二课时播放一段洪水突如其来的汛猛、人们的惊慌失措,让学生如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深入体会老共产党员的伟大而可敬精神;三可以采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对名诗佳句、补充偈后语等,学生能积极参与、好奇心强,兴趣也很高,真正体会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因此,兴趣能推动学生
努力去听课、去学习、去探究。
2精心设计导入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的确,好的导语能迅速将学生引向授课主题,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成动人心扉,或发人深思。
如《蝙蝠与雷达》-课采用悬念设疑式:“飞机能在黑夜里安全飞行,这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到底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在夜间安全地习行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这样的导语设计,抓住了飞机夜里的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的联系,布阵设疑,制造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思考、想象,调动了学生的主观台邑动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采用解题导入式:先在黑板上写个“岭’’字,问:“你们知道什么叫岭吗?岭就是高大的山坡。
”一边在“岭”前加“兴安”两字,一边接着说:“兴安岭是我国黑龙江省一座大山的名称,它包括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两部分,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小兴安岭这个地方。
”顺手在“兴安岭”前面加上“小”,简述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后,接着说:“小兴安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又在“小兴安岭”前面写上“美丽的”。
“小兴安岭到底有多么美丽,有多么可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吧。
”这段导语由“岭一兴安岭一小兴安岭一美丽的小兴安岭”,既逐层解释清楚题目中的词义,又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内容,而且采用层层剥笋式的引导,富
有艺术情调,同时让学生掌握了文章题目与内容紧密相联这一知识,对学生以后读文章、写文章有很大帮助,为课题和文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高学习效率。
3开放教学过程,实现课堂灵动
3.1关注预设与生成,促进课堂灵动:预设与生成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课堂才会和谐灵动。
古人云“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
”“天下不会掉陷饼,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可见,课前预设的重要性。
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最能彰显课堂教学境界和教学艺术,教学因精心预设而精彩,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出彩。
预设与生成是相畏相成相互联系的。
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
只有预设写生成有机融合,课堂鲜活灵动,教学有了活力。
3.2关注互动生成,促进课堂灵动:互动生成是实现课堂灵动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关注课堂上的互动生成,生一生、师一生的真实互动,将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促进学生经历体验与感悟过程的形成。
3.3关注教学板块设计的灵活性,促进课堂灵动: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设计教学过程往往丝丝入扣、环环相连,追求精致完美,而从灵动生成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中的各板块之间可以随机自由调整,这样有助于课堂的灵动生
成。
3.4尊重学生个性,促进课堂灵动:《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语文学习呼唤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述,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应该让学生展示自己。
正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展现出多少让你意想不到的精彩。
3.5激活思维,倡导“质疑一探究”,促进课堂灵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扎实有效的独立思考学习,获得独特感受与体验,然后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彼此交流启发,共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不是单一的,文本理解与感悟也是多角度的,以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茌强烈求知欲的支配下主动积极地读文章,主动积极地
进行讨论交流,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体会乐趣。
灵动的课堂是生命和谐的课堂、是情感激昂的课堂、是节奏跌宕的课堂、是思维激荡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是训练无痕的课堂、是多维延伸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要得其形,更要得其神,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愉悦地步入语文学习的殿堂,促进学生智慧生长、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的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也艺术。
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