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某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调节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提供洪水调度、发电和航运功能。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二、项目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运输通道。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万州区之间,是长江上游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项目于1994年开始建设,于2003年竣工。
三、技术可行性评估1. 工程规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包括水坝、船闸和发电站等设施,总投资约为1000亿元。
工程规模庞大,需要充分评估技术可行性。
2. 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探和水文调查结果,工程设计合理,能够满足长江流域的洪水调度和发电需求。
3. 施工技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包括爆破、混凝土浇筑和钢结构安装等,施工过程中注重安全和环保。
四、经济可行性评估1. 投资回报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投资巨大,但通过发电和航运收入,可以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2. 经济效益:该项目的主要经济效益包括发电和航运。
发电能够满足长江流域的电力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航运能够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 社会效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五、环境可行性评估1. 水质保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水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监测水质变化。
2. 生态保护:该项目建设期间,采取了生态补偿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洪水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可以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3. 灾害风险管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采取了相应的防灾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六、结论根据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评估的结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被认为是可行的。
湖北省应城市水电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北省应城市水电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单位:国建职联能源技术研究院【报告目录】第一章水电行业相关概述1.1水电行业界定1.1.1水力发电的定义1.1.2水力发电的特点1.1.3水力电站的分类1.2小水电的概念与界定1.2.1小水电涵义及其资源1.2.2小水电的分类1.2.3小水电的特点与优势1.3中国水能资源介绍1.3.1中国水能资源储量1.3.2中国水能资源的特点1.3.3水能资源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第二章2011-2013年国际水电行业发展分析2.12011-2013年世界水电行业发展概况2.1.1世界可持续发展需要水电开发2.1.22011年世界水电行业发展回顾2.1.32012年全球水电行业发展分析2.1.42013年全球水电领域投资下降2.2欧洲水电发展分析2.2.1欧洲水电市场开拓回顾2.2.2英国水力发电项目取得增长2.2.3法国水力发电的产能现状2.2.4瑞士水电行业发展概况2.2.5奥地利水电发展规划2.2.6俄罗斯水电资源的开发及前景2.3亚洲国家水电发展状况2.3.1日本政府制定政策推动水电建设发展2.3.2巴基斯坦水电行业发展概况2.3.3亚美尼亚小水电产业蓬勃发展2.3.4缅甸大力开发水电解决电力短缺2.4其它地区水电发展分析2.4.1美国水电行业发展概况2.4.2智利水电发展状况2.4.3南美伊泰普水电站发电量2.4.4未来加拿大水电项目投资状况2.4.5乌干达将加大水电项目建设投入2.4.6非盟将积极推进水电项目建设发展2.4.72015年全球最大水电项目将启动第三章中国主要水系水能资源概述3.1长江流域3.1.1总体概述3.1.2水能资源3.1.3支流类型3.1.4金沙江3.1.5雅砻江3.1.6沱江3.1.7岷江3.1.8嘉陵江3.1.9乌江3.1.10沅江3.1.11湘江3.1.12汉江3.1.13赣江3.2黄河流域3.2.1黄河概述3.2.2黄河支流3.2.3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状况3.2.4黄河上游水电规划3.2.5黄河中游水电规划3.2.6对策建议3.3珠江流域3.3.1总体概况3.3.2水能开发情况3.3.3珠江支流3.3.4开发规划3.4西南边境河流3.4.1雅鲁藏布江3.4.2怒江3.4.3澜沧江第四章2011-2014年中国水力发电行业综合分析4.1中国水电行业的发展概述4.1.1中国大力发展水电的意义4.1.2我国水力发电的发展历程4.1.3我国水电装机总量稳居世界首位4.1.4中国水电为经济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4.22011-2012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分析4.2.12011年我国水电行业热点分析4.2.22012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状况4.2.32012年我国水电消费状况概述4.2.42012年我国水电行业热点分析4.32013-2014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分析4.3.12013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状况4.3.22013年我国水电行业热点分析4.3.32014年我国完善水电上网电价机制4.3.42014年大型水电企业迎来政策利好4.42011-2013年中国水力发电产量分析4.4.12011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水力发电产量分析4.4.22012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水力发电产量分析4.4.32013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水力发电产量分析4.52011-2013年水电开发建设的形势分析4.5.12011年我国出台政策加强水电建设管理4.5.22011年我国新的水电开发法规实施4.5.32012年初环保部发通知规范水电开发4.5.42012年环保部明确水电开发指导方针4.5.52013年我国提出要积极有序开发水电4.5.62013年水利部提出加强农村水电建设4.5.72013年我国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4.5.82013年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国标出炉4.62011-2014年重点水电项目的建设动态4.6.12011年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开工4.6.22012年四川藏区最大水电站投产发电4.6.32012年三峡电站机组全部进入商业运营4.6.42012年向家坝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发电4.6.52013年新疆库什塔依水电站全面投产4.6.62013年雅砻江官地水电站进入商业运行4.6.72013年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投产发电4.6.82013年西藏最大水利枢纽工程投产发电4.6.92014年大渡河吉牛水电站首台机组投运4.6.102014年毛滩水电站实现同时并网发电4.72011-2013年我国小水电发展分析4.7.1小水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4.7.2中国小水电建设开发的现状概述4.7.3我国小水电建设正迎来发展机遇4.7.4我国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4.8流域水电开发分析4.8.1流域水电开发的原则分析4.8.2流域水电开发和管理的经验借鉴4.8.3流域水电综合开发模式探讨4.8.4应创新水电流域梯级开发机制4.8.5单一主体流域整体开发有利于流域水电发展4.9中国水电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9.1中国水电发展存在的不足4.9.2我国水电产业的主要问题4.9.3我国水电发展应解决的掣肘4.10中国水电行业发展策略分析4.10.1我国水电行业快速有效发展的途径4.10.2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水电可持续开发4.10.3中国水电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4.10.4新体制机制促进水电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中国水力发电行业财务状况分析5.1中国水力发电行业经济规模5.1.1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销售规模5.1.22009-2013水力发电业利润规模5.1.3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资产规模5.2中国水力发电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5.2.1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亏损面5.2.2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销售毛利率5.2.32009-2013水力发电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2.42009-2013水力发电业销售利润率5.3中国水力发电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5.3.1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应收账款周转率5.3.2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流动资产周转率5.3.3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总资产周转率5.4中国水力发电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5.4.1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资产负债率5.4.22009-2013年水力发电业利息保障倍数5.5中国水力发电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5.5.1水力发电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5.5.2影响水力发电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发展分析6.12011-2013年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发展概述6.1.1我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背景分析6.1.2我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成就回顾6.1.32011年我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发展情况6.1.42012年我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发展情况6.1.52012年我国规范水电农村电气化项目管理6.1.62013年我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发展情况6.1.7我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的未来发展6.2“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布局和建设规模6.2.1规划布局6.2.2规划范围6.2.3工程项目确定原则6.2.4建设规模6.3“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分区规划6.3.1西南区规划6.3.2西北区规划6.3.3东北区规划6.3.4中部区规划6.3.5东南沿海区规划6.4“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规划6.4.1管理体制6.4.2运行机制6.4.3国有资产管理6.5“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6.5.1投资估算6.5.2资金筹措6.5.3效益分析6.6中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1我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6.6.2我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要对策6.6.3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6.6.4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发展的保障措施第七章2011-2013年中国主要地区水电行业的发展7.1四川7.1.12012年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状况7.1.22013年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状况7.1.3“十二五”四川阿坝州继续加快水电发展7.1.4“十二五”绵阳水电项目投资规划7.1.5未来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建议7.2云南7.2.12011年云南重大水电建设项目移民投资状况7.2.22012年云南水电建设保持平稳发展7.2.32012年云南省小水电发展新政出台7.2.42013年云南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方案获批7.2.52013年云南水电行业发展状况7.2.6“十二五”云南省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展望7.3贵州7.3.12011年贵州省小水电发展状况7.3.22012年贵州省水电建设概况7.3.32013年贵州省水电装机概况7.3.4贵州农村水电行业加速发展的措施7.3.5“十二五”贵州新增农村水电装机目标第八章2011-2013年中国水电开发与建设的管理分析8.1水电勘察项目管理分析略......。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意义。
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旨在调节长江水位,防洪抗灾,提供清洁能源,并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三、目标与目的1. 目标: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可行性。
2. 目的: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四、方法与数据1. 方法:本报告采用综合评估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
2. 数据:本报告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专业咨询公司的报告,包括工程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社会调查数据等。
五、可行性评估1. 技术可行性评估- 技术方案: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水库容量、闸门设计、电力发电等。
- 技术可行性:评估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包括工程施工难度、技术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
- 结果:经过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技术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 经济可行性评估- 投资估算: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投资进行估算,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运营成本等。
- 经济效益评估: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经济效益,包括洪水调节效益、电力发电收益等。
- 结果:经济评估显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实现投资回报。
3. 环境可行性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
- 环境保护措施: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轻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
- 结果:环境评估显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大,但通过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 社会可行性评估- 社会影响评价: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居民搬迁、就业机会等。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参考。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1.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的三峡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1.2 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适宜水利工程建设。
1.3 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稳定,适合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
二、水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2.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满足灌溉、供水、发电等多种需求。
2.2 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2.3 水利枢纽的发电效益显著,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生态环境及社会影响3.1 水利枢纽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可通过生态补偿和保护措施进行调节。
3.2 水利枢纽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大,需合理规划和管理,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
3.3 水利枢纽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四、工程技术及安全保障4.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一项复杂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需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可行性。
4.2 水利枢纽的安全保障是建设的重中之重,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4.3 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应科学规范,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可行性分析及建议5.1 综合考虑地理、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可行性。
5.2 建议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影响评估和管理。
5.3 水利枢纽的建设需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和安全保障,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理、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
愿本报告对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
XXX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的目的是对XXX水电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通过对水电站的基本情况、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XXX水电站建设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一、引言二、水电站的基本情况1.水源:XXX水电站的水源来自XXX河流,水量稳定且充足,具备维持长期运营的条件。
2.施工条件:XXX水电站所在地地形适宜,施工条件优越,对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其他:XXX水电站可以为当地提供电能,并缓解当地的电力供应压力。
同时,水电站的建设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
三、经济效益分析1.成本分析:XXX水电站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水电机组采购、水库和发电厂房建设、输电线路建设等多个方面。
建设成本的合理控制将对水电站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2.收益预估:根据当地的用电需求和电价情况,预计XXX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约为XXX万千瓦时。
通过对发电量和电价的计算,我们得出水电站年均收益约为XXX万元。
3.投资回收期:根据当前的建设成本和每年的收益,XXX水电站的投资回收期预计为XXX年。
四、环境影响分析1.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水电站需要修建水库,这可能对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水位变化和鱼类迁移等。
为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建议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鱼类迁徙通道等。
2.以清洁能源为主:水电站属于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
建设水电站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
五、风险与控制1.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可能对水电站的安全和运营产生影响。
为减少风险,建设水电站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
2.资金风险: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可能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
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
六、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XXX水电站的基本情况、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我们得出结论:XXX水电站的建设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对其建设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的全面分析。
二、建设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电发电:利用三峡水利枢纽的水力资源,建设水电站发电,提供可再生能源,满足电力需求。
2. 航运改善:通过船闸和船舶升降机,提高长江航运的通行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3. 洪水调节:利用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水资源利用:通过水利枢纽的调节,合理利用长江水资源,满足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三、技术可行性1. 工程设计:根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地理条件和水文特点,采用合理的工程设计,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运行管理:建立科学的运行管理体系,确保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四、经济可行性1. 投资成本:根据工程设计和市场调研,估算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投资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2. 收益分析:根据水电发电、航运改善、洪水调节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收益,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评估水利枢纽的经济可行性。
3. 社会效益:考虑水利枢纽对当地经济、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其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社会可行性1. 社会影响评估:对水利枢纽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土地征用、人口迁移、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
2. 社会参预:建立有效的社会参预机制,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提高水利枢纽建设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社会责任: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受影响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环境可行性1. 环境影响评价:对水利枢纽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质、水生态、气候变化等方面。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工程,其可行性报告对于评估该工程的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水利枢纽的地理条件、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文内容:1. 地理条件1.1 地理位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水资源的调配和运输。
1.2 地质条件:经过专业地质勘探,长江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稳定,适合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1.3 气候条件: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
2. 水资源利用2.1 水库调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以通过调节水库水位,实现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解决干旱和洪水等水灾问题。
2.2 发电利用: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充分利用长江水流的动力,发电能力巨大,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2.3 水资源供应: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提供大量的水资源供应,满足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3. 生态环境保护3.1 生态补偿: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生态补偿、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3.2 水生态保护: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合理调节水库水位,保护沿岸湿地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3.3 水质保护:水利枢纽建设将加强水库水质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
4. 经济效益4.1 发电收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带来巨大的发电收益,为国家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2 航运发展: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提升长江航运能力,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4.3 水资源利用效益:水利枢纽建设将合理利用长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5. 社会效益5.1 水灾防治: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有效防止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2 旅游产业: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将为周边地区带来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代表性项目之一,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本报告旨在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
二、项目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提供可再生能源和改善航运条件。
该项目于1994年正式动工,历时17年完成,于2022年开始正式运营。
三、项目目标1. 洪水调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通过调节水位,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发电:水利枢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提供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改善航运条件:水利枢纽的船闸系统可以提供更安全、更便利的航运条件,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四、技术可行性1. 水电发电技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采用的水电发电技术成熟可靠,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水位调节技术:水利枢纽通过控制水位来实现洪水调节和航运条件的改善,相关技术已经经过多年实践验证。
3. 船闸系统技术:水利枢纽的船闸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快速、安全地完成船舶的过闸操作。
五、经济可行性1. 投资回报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投资庞大,但由于其多功能性和长期运营收益,估计可以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2. 经济效益:水利枢纽的洪水调节功能可以减少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水电发电可以提供便宜的电力,改善航运条件可以促进物流发展,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六、社会可行性1. 生态保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就业机会:水利枢纽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旅游业发展:水利枢纽作为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一、项目背景及介绍名称:XXXX水电站项目地点:XXXX区(具体位置)水电站项目是一种可清洁生产绿色节能的新型电力设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主要用于将水的流动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解决用户的电力需求。
二、气候和水源条件项目区域的气候条件适宜,年平均降水量充沛,水文年径流较稳定。
水源条件丰富,可为水电站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预期目标1.利材最大化,尽可能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2.利用水电站产生的电力替代火电供应,减少空气污染;3.通过水电站的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四、具体实施步骤1.调查和评估:进一步详细的地理、气候和水文数据调查,并对可能影响小水电站建设的技术、环境和人为因素进行评估。
2.设计和规划:完成初次设计和规划,明确建设方案、提升效率,尽可能减少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
3.建设和调试:进行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并逐步调试,使其运行正常。
4.维护和升级:进行定时的设备维护,以确保水电站长期正常运行;根据技术发展和需要进行设备升级。
五、财务预测和投资回报初步预计,该项目的建设总成本约为XXXX,预计年发电量为XXXX,发电效益约为XXXX。
根据初步预测,该项目投资回收期为XX年,将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六、环境影响及风险评估虽然水电站是绿色环保的,但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仍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将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力争达到对环境的最低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对可能出现的技术、环境和金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七、总结在综合考虑XXXX年电力需求增长、技术进步、环境保护,以及水电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等各项因素之后,本研究认为XXXX水电站项目是可行的。
其能有效满足考虑区域的电力需求,改善区域电力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值得投资的良好项目。
某某水电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北省XX市某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特性表前言某某水电站位于湖北省XX市西北部,坝址座落于XX、南漳、远安等(市)县交界处。
电站尾水与下游漳河水库回水相衔接。
本工程是沮漳河东支漳河上的一个梯级电站,其主要效益为发电,并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1958年12月湖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提出了《沮漳河流域规划报告》,文中指出某某电站在漳河水库形成后应列入开发项目。
1966年漳河水库基本建成全面受益。
1976年荆州地区水利局、漳河水库管理局、XX县(市)水利局三家在共同测量、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并呈报了《某某工程设计任务书》。
XX市成立后,于1986年以荆计字[86]04号文和荆政文[86]16号文分别上报省计委和省政府,要求开展某某水电站的前期工作,当时省计委及省水利厅,分别以鄂计重字[86]200号和鄂水电[86]134号文作了批复,同意沙难河工程立项。
同年,省计委又以鄂计重字[86]421号文下达了该电站前期工作计划和资金安排。
同年9月,XX市水利局以荆水计字[86]17号文委托中南勘测设计院对沙难河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1987年8月中南勘测设计院提交《漳河某某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988年7月中南勘测设计院正式提交《湖北漳河某某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4年6月XX市XX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编制《某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我院同有关地质勘察院一同赴现场进行了工程地质勘探和现场查勘工作,进一步调查、收集了相关资料,设计院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某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
某某电站设计总装机3×650KW,总库容500万m3,工程规模属小(1)型,拦河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水力自控翻板门泄洪。
工程一年截流,一年坝体砌筑,从队伍进场至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为2年,总工期为2.5年。
经估算,本工程静态总投资约1238.12万元。
其中,主体工程投资991.71万元,独立费用154.70万元,预备费91.71万元。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中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考虑。
二、背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始于1994年,于2003年正式投入运营。
该枢纽由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和发电站组成,主要目的是调节长江的水位,防洪和发电。
三、可行性评估1. 技术可行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和评估,我们确认该枢纽的技术可行性。
例如,三峡大坝采用了混凝土重力坝的建设方式,具有良好的抗洪能力和稳定性。
2. 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是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指标。
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分析,包括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和收益等方面。
根据我们的计算,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例如,该枢纽每年可发电数十亿千瓦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成本。
3. 环境可行性环境可行性评估是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我们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我们建议在枢纽周边建设生态公园,以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风险评估在可行性报告中,我们还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例如,洪水、地质灾害和水污染等风险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防范措施。
五、结论根据我们的评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该枢纽不仅能够有效地调节长江水位,防洪和发电,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枢纽建设和运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六、参考文献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技术规范》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经济评估报告》3.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风险评估报告》以上是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的详细评估报告。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促进该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峡大坝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峡大坝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三峡大坝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宜昌市和重庆市的石柱县之间。
大坝的主要目的是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条件。
自从工程启动以来,三峡大坝已经为中国带来了许多经济、环境和社会利益。
然而,现在人们也开始关注这座大坝是否还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或后续建设。
一、背景介绍1.1 三峡大坝的建设历史三峡大坝的建设始于1994年,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提高水电能源的供应和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
大坝于2003年正式投入运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三峡大坝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环境争议和问题。
1.2 三峡大坝的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三峡大坝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担忧。
一些专家和学者指出,三峡大坝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河道淤积、生态系统破坏、水质污染等。
此外,大坝的长期维护和管理成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3 三峡大坝的未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需要,人们开始关注三峡大坝的未来发展方向。
是否需要对大坝进行改造和提升?是否有必要建设更多的水利设施来完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
二、三峡大坝的现状分析2.1 经济效益分析从经济角度来看,三峡大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大坝每年可以发电约1000亿千瓦时的电能,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大坝也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促进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
然而,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环境影响评价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坝蓄水后会导致水流减缓,引起植被死亡和渔种减少。
此外,河道淤积和水质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对其建设和运营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二、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提供水资源调节和发电等功能,同时也能促进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技术可行性1. 工程规模:三峡水利枢纽由大坝、船闸和发电站组成,具备满足设计要求的规模和功能。
2. 建设技术:采用先进的建设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 运营技术:配备先进的水利设备和监测系统,实现对水位、流量和发电等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调控。
四、经济可行性1. 投资成本:根据初步估算,三峡水利枢纽的总投资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
2. 经济效益:该水利枢纽的建成将有效防止洪水灾害,提供稳定的水资源调节功能,同时还能为沿岸地区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财务分析:通过对投资成本、经济效益和运营费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计该水利枢纽的回报周期为20年左右。
五、社会可行性1. 就业机会:该水利枢纽的建设和运营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2. 交通便利性:水利枢纽的建成将改善沿岸地区的交通状况,提高区域内外的交通便利性。
3. 灾害防治:该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有效防止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环境可行性1. 生态保护: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质保护: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调控和排污处理措施,确保长江水质的稳定和改善。
3. 生态修复:在水利枢纽建设完成后,将进行相应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七、风险评估1. 工程风险:水利枢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技术、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风险。
2. 经济风险: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本报告旨在评估该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二、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
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旨在提供洪水调节、发电和航运的功能,同时改善长江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三、技术可行性评估1. 工程规模:三峡水利枢纽包括大坝、船闸和发电站等重要设施。
根据设计,大坝总长度为2.3公里,最大坝高为185米,船闸可容纳超大型船只通过。
发电站由32台水轮发电机组成,总装机容量为22.5万千瓦。
2. 技术可行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三峡水利枢纽的设计和建设技术已经成熟可行。
各项工程指标符合国际标准,并能满足设计要求。
3. 施工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地质条件不稳定、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然而,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风险管理措施,这些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四、经济可行性评估1. 投资规模:三峡水利枢纽的总投资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
这包括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2. 收益分析:三峡水利枢纽的主要经济收益来自于发电和航运。
根据预测,每年可发电约800亿千瓦时,年均收入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此外,航运能力的提升也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投资和收益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三峡水利枢纽的成本效益比为1.5∶1,即每投资1元可获得1.5元的经济效益。
五、社会可行性评估1. 就业机会: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和运营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这将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
2. 水资源利用: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实现对长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洪水调节和灌溉用水等功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
3. 生态环境保护: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和恢复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仙女湖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简述
关键 词 : 仙女湖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简述
中图分类号 :v T7
文献标志码: A
B i to u t nt es it td f a niuHy rp we rjc re i rd ci fai lysu yo n i d o o rP oet fn o o bi Xi h
流条件 相 近 。宣 恩 站 16 ~20 9 1 0 2年 4 2年径 流 系 列 ,
升压站组成。仙女湖水 电站为 Ⅳ 等小( ) 1型工程 , 挡 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按 5 年一遇洪水设计 ,0 年一 0 20 遇洪水校核 ; 电站厂房按 5 0年一遇洪水设计 ,0 1 0年 遇洪水校核 ; 消能防冲建筑物洪水标准按 2 年一遇 0
控制 流域 面积 15k 2 坝址 以上河 长 1 .9k 河 道 3 m , 9 7 m,
仙 女 湖水 电站 工程 可 行 性研 究简 述
姚 晓伙 , 王 强 , 李泰来 , 刘富峰
( 武汉 大学设计 研究总院 , 湖北 武汉 407 ) 302
摘要 : 建设仙女湖水电站是为了开发利用马尾沟流域的水能资源, 当地水文、 从 地形、 地质、 施工条件, 投资效益和环保
要求等方 面对工程进行 了可行性论证 。研究工程开发方案 。
游右 岸 的一 级支 流马 尾沟上 , 恩施 市城 区18k 是 距 1 m, 马尾沟 上 的第 1 梯 级 电站 。 电站 装 机 容 量 1 级 0Mw, 多 年平均 发 电量 0 492亿 k ・。枢 纽 工 程 主要 由 .2 W h 混凝 土挡水 闸坝 、 隧 洞 、 压室 、 力 管道 、 引水 调 压 厂房 和
2. 径 1
流
() 1径流 系列代 表性 分析 : 马尾 沟流域 径流采 用水 文 比拟 法进行 计 算 。选 择 忠建 河 上 宣 恩站 为 参证 站 , 因为 马尾沟 、 忠建 河 同属清 江流域 右岸一 级支 流 , 同 属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其上游的三峡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利资源。
为了有效利用长江水资源,提高水利能力,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被委托编写。
本报告旨在评估三峡水利枢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
二、背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枢纽由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和发电站组成,主要目的是实现水利调度、航运改善和电力发电。
本报告将对该水利枢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三、技术可行性1. 工程设计:根据长江流域的水文特点和地质条件,设计出适合于三峡地区的大坝和船闸结构,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水利调度:通过枢纽的调度系统,实现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上下游的不同需求。
3. 航运改善:通过船闸的建设,提高长江航运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
4. 发电能力:利用水流能源,建设大型水电站,提供可再生能源,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电力需求。
四、经济可行性1. 投资回报率:通过对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以及收入预测的分析,计算出投资回报率,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2. 周边经济发展: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增长。
3. 节约成本:水利枢纽的建设将改善航运条件,减少货物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五、环境可行性1. 生态保护: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2. 水质保护:通过水利枢纽的调度系统,控制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减少水污染的风险,保护水质。
3. 废弃物处理:对于水利枢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采取合理的处理和回收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六、结论经过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的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技术可行性:三峡水利枢纽的设计和建设符合长江流域的水文和地质条件,能够实现水利调度、航运改善和电力发电的目标。
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一、引言水电站是一种利用水能生成电能的设施,具有清洁、可再生、低成本等优点,对于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水电站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研究,评估其在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河流上,河流的水流量稳定且丰富,具备建设水电站的条件。
该地区电力供应不稳定,需进一步开发可靠的电源。
2.目标与范围本项目计划建设一座水电站,利用河流水能发电,以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
主要工作包括水电站选址、水能开发技术研究、经济评估以及环境影响评估。
三、可行性研究1.技术可行性在技术可行性研究中,需要对水电站的选址、水能开发技术以及电力输送进行评估。
选址需要考虑河流的水流量、落差、泥沙情况等因素;水能开发技术包括水电机组的设计和选型,以及与之配套的水利工程建设;电力输送需要考虑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输电损耗等问题。
2.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研究需要评估项目的投资规模、运营成本、发电收入和回报周期等指标。
需要对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以及净现值进行计算和分析,以评估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3.环境可行性在环境可行性研究中,需要对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水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
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四、研究结果与建议1.技术可行性通过对水电站选址、水能开发技术以及电力输送进行研究和评估,认为该项目在技术上具备可行性。
建议选址在河流上游的合适位置,确保水流量充足,泥沙等物质含量较低。
同时,建议选用适当的水电机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
电力输送方面,建议合理规划输电线路,确保电力稳定输送。
2.经济可行性通过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运营成本、发电收入等方面进行评估,认为该项目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以及净现值等指标均符合项目投资预期目标。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 摘要三峡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一项重大水利项目。
本报告旨在评估三峡工程的可行性,包括项目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
通过详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三峡工程是一项值得实施的水利工程,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引言三峡工程地处中国长江上游,涉及湖北、重庆和四川等省市,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它的建设目的包括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条件。
然而,三峡工程的可行性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该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同时也存在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疑虑。
因此,进行一次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是必要的。
3. 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是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指标。
我们基于对三峡工程的详尽研究,通过对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与预期的经济回报进行对比,发现三峡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该工程的主要经济收益来自于水能发电,根据我们的估计,三峡工程每年可提供数十亿度的电力,为中国的工业和城市供电。
此外,三峡工程还能改善长江流域的航运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合考虑,三峡工程在经济可行性方面表现出色。
4. 环境可行性分析环境可行性是评估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指标。
我们对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尽管该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但我们认为,在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下,这种破坏是可以被修复和弥补的。
三峡工程建设后,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江的洪水,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灾害性影响。
此外,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可以促进水电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因此,我们认为,三峡工程在环境可行性方面是可接受的。
5. 社会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是评估项目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影响的重要指标。
我们从多个角度对三峡工程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将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收入带来积极影响。
其次,三峡工程将为中国乃至全球提供更多清洁能源,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和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能源需求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电站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代表,备受关注。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评估和分析在其中一区域建设水电站的各种条件和可行性。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在其中一地区建设一座小型水电站,以满足当地的能源需求。
目标是利用该地区的水资源和地形条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电。
具体项目包括水电站建设、发电设备采购、电力输送以及环境保护等。
三、市场调研1.当地能源需求分析:通过调研了解当地对能源的需求量和类型,并对未来的需求进行预测。
2.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对周边地区其他水电站的调研,评估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占有率。
3.潜在市场分析:通过市场调查和用户访谈,评估是否存在未满足的市场需求。
四、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评估水电站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包括水流量、水头、水电站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
2.经济可行性: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确定项目的盈利性和回本期。
3.社会和环境可行性: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措施。
五、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评估政府能源政策的风险,包括政府的能源补贴政策和发展目标等。
2.技术风险:评估技术方面存在的风险,例如施工工艺、设备故障等。
3.市场风险:评估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增加以及价格波动等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六、项目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各项工程的时间进度、资金需求、人员配置等。
七、经济效益分析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对项目预计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投资回收期、运营成本、年均收入等方面。
八、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质、水生态系统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九、结论和建议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结合市场调研和风险分析,给出项目的可行性结论,并提出建议,包括项目规模、投资金额、合作方式等方面。
总结: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建设水电站项目的评估和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XX市某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四年十二月工程特性表前言某某水电站位于湖北省XX市西北部, 坝址座落于XX、南漳、远安等(市)县交界处。
电站尾水与下游漳河水库回水相衔接。
本工程是沮漳河东支漳河上的一个梯级电站, 其主要效益为发电, 并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1958年12月湖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提出了《沮漳河流域规划报告》, 文中指出某某电站在漳河水库形成后应列入开发项目。
1966年漳河水库基本建成全面受益。
1976年荆州地区水利局、漳河水库管理局、XX县(市)水利局三家在共同测量、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并呈报了《某某工程设计任务书》。
XX市成立后, 于1986年以荆计字[86]04号文和荆政文[86]16号文分别上报省计委和省政府, 要求开展某某水电站的前期工作, 当时省计委及省水利厅, 分别以鄂计重字[86]200号和鄂水电[86]134号文作了批复, 同意沙难河工程立项。
同年, 省计委又以鄂计重字[86]421号文下达了该电站前期工作计划和资金安排。
同年9月, XX市水利局以荆水计字[86]17号文委托中南勘测设计院对沙难河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1987年8月中南勘测设计院提交《漳河某某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988年7月中南勘测设计院正式提交《湖北漳河某某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4年6月XX市XX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编制《某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院同有关地质勘察院一同赴现场进行了工程地质勘探和现场查勘工作, 进一步调查、收集了相关资料, 设计院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某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
某某电站设计总装机3×650KW, 总库容500万m3, 工程规模属小(1)型, 拦河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 水力自控翻板门泄洪。
工程一年截流, 一年坝体砌筑, 从队伍进场至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为2年, 总工期为2.5年。
经估算, 本工程静态总投资约1238.12万元。
其中, 主体工程投资991.71万元, 独立费用154.70万元, 预备费91.71万元。
1.概述某某水电站位于湖北省XX市西北部, 坝址座落于XX、南漳、远安等(市)县交界处。
电站尾水与下游漳河水库回水相衔接。
本工程是沮漳河东支漳河上的一个梯级电站, 其主要效益为发电。
参见某某水电站地理位置图。
2.水文气象2.1 流域概况沮漳河是长江中游北岸的一级支流, 上游分东西两支, 东支漳河;西支沮河。
漳河发源于南漳凉庄, 流经南漳、远安、XX、当阳等地至河溶两河口与沮河相汇, 故称沮漳河, 于沙市附近入长江。
漳河全长202km, 控制流域面积2980km2。
干流河长总落差423m, 平均坡降2.3‰。
某某坝址距下游漳河水库的观音寺大坝36km, 控制流域面积为1330m2, 占漳河流域的44.6%。
2.2 气象漳河流域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5.9℃, 极端最高气温40℃, 极端最低气温-19.6℃。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19.4mm。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
2.3 径流径流的主要来源是降雨, 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为不均, 汛期4~10月约占年径流量的88%, 11~3月为枯水期, 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12%。
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6.4m3/s, 多年平均径流量5.17亿m3。
2.4 洪水漳河洪水由暴雨形成, 因地处鄂西高山区, 属于东风入流的强暴雨区, 年最大洪水的发生期以6月下旬至8月居多, 约占洪水发生率的75%。
实测最大流量1020m3/s。
洪水暴涨暴落, 峰型多以尖瘦单峰为主, 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3~5天。
3 工程地质某某坝址位于漳河之新挡1000m长的河段中, 库区位于荆当盆地东翼。
在库区没有大的活动性断层通过, 不存在孕震和发震构造, 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水库座落在三迭系上统及侏罗系下统的石英砂岩、砂质页岩、页岩之上, 岩层产状总的趋势倾向SW, 倾角15~25度。
库区不存在较大的渗漏问题。
某某库区河曲发育, 构成了顺向、反向和斜向等各种河谷, 顺向坡河段边坡平缓, 未见失稳或滑动迹象。
在反向和斜向坡河段, 边坡上沿较陡, 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蠕变松动岩体及崩塌体, 大部在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 且规模小, 不会影响水库正常运行, 库岸稳定性较好。
坝址除第四系残坡积层及河流冲积层外, 基岸为侏罗系下统香溪群中煤组上部及上煤组陆相湖积层, 岩石组成为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岸或夹砂质页岩或夹砂质页岩。
岩石以面状风化为主, 局部表现为带状风化及球状风化。
岩石的饱合抗压强度为41~116Mpa。
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较为丰富, 强度基本满足要求。
河床砂子级配较好, 但偏粗或细, 含泥量偏高;砾石分选性较差, 且以卵砾石为主, 软弱颗粒含量较高;天然砂砾料产地分散, 储量少, 质量不理想;土料大多属壤土, 粘粒含量一般在25%左右, 天然含水量较低, 压实性能好, 储量丰富;石料在坝址区内分布较广, 多为石英砂岩, 强度可满足要求。
4 水能与水库1、综合效益(1)发电本工程是沮漳河东支漳河上的一个梯级电站, 其主要效益为发电。
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950kw, 年发电量1260万kwh。
(2) 灌溉某某水库总库容500万m3, 设计灌溉面积0.05万亩。
(3) 养殖该库可养殖水面500亩, 水深在6.0m以内, 可以发展养殖业。
2、正常蓄水位及死水位选择(1)正常蓄水位的选择某某水电站正常蓄水位的选择, 以淹没区无搬迁为控制上限, 经综合考虑, 选择正常蓄水位为130m。
(2)死水位的选择某某电站坝址以上河段属少沙河流, 死水位选择不受其影响。
死水位选择拟定了最大水头的40%消落深度方案, 以保证出力增率最大的原则选定死水位125m。
3、装机容量及机组机型的选择(1)装机容量的选择水库坝顶高程确定以后, 总库容和最大发电水头一定, 根据坝址处的多年平均流量16.4m3/s和丰水期(5~9月)平均流量28.08m3/s,经综合考虑, 装机容量选为:3×650KW,年发电量1260万KWh, 年利用小时数5694h。
(2)机组机型的选择某某电站水头变幅在11.2~6.2m之间, 根据装机规模、地形条件, 考虑效率、运行条件、造价等因素, 选择了三台型号为ZD760-LH-180(5°~15°)的水轮机。
机组参数:适应水头范围3~7.2m, 转速187.5~250r/min, 功率282~1085kw, 适用流量范围10.89~19.31m3/s。
4、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水库正常蓄水位确定时, 以无移民安置为上限, 故此工程无移民安置问题。
参见工程特性表。
5.枢纽布置及水工建筑物5.1 工程等级和洪水标准本枢纽工程主要包括:拦河坝和引水发电建筑物等。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本枢纽属Ⅳ等工程, 工程规模属小(1)型, 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4级。
其洪水标准为:拦河坝:50年一遇设计, 200年一遇校核。
电站厂房:50年一遇设计, 100年一遇校核。
5.2 枢纽工程布置坝型选择:某某电站装机3×650KW, 总库容500万m3, 工程规模属小(1)型, 水库上游承雨面积大, 洪水在丰水期(5~9月)来水量大, 水位陡涨陡落, 坝址处地形条件简单, 综合考虑地形、施工、投资、运行维护等因素, 坝型选用径流式混凝土重力坝, 泄洪采用新型水力自控翻板门。
枢纽总体布置:拦河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 水力自控翻板门泄洪, 左岸河床段布置电站厂房, 升压站布置在左岸山坡上, 单回路出线。
5.3 工程主要建筑物1、拦河坝大坝为径流式混凝土重力坝, 上部为溢洪道, 采用水力自控翻板门, 翻板门型号MV-50, 翻板门高度5 m, 单孔长度10 m, 门体为预制混凝土结构, 支承部分为金属结构。
坝顶高程130m, 最大坝高11.2m, 坝顶长度170m, 。
左、右岸坝肩连接段长度均为30m, 坝顶宽度5m, 上游坝坡1:0.1, 下游坝坡1:0.73。
2 、引水建筑物厂房布置在坝左侧, 采用坝上引水方式, 引水为矩形渠, 单机引用流量10.89~19.31m3/s, 进水口底板高程125m, 设拦污栅、检修门、平板事故门各一道。
3、厂房与开关站厂房布置在左岸滩地上, 安装3台650KW机组, 机组间距5m, 尺寸为长×宽×高=20×10×15m。
开关站布置在厂坝之间的平台上, 变压器布置在厂房左侧。
6.机电及金属结构6.1主要机电设备本电站主要机电设备有:水轮机3台型号ZD760-LH-180(5°~15°)。
机组参数:适应水头范围3~7.2m, 转速187.5~250r/min, 功率282~1085kw, 适用流量范围10.89~19.31m3/s。
发电机3台, 型号SF250-1000-32-28-24, 功率250~1000kw。
水轮发电机组配置3台调速器。
厂内布置有油、汽系统, 供排水系统, 继电保护系统等。
另外, 电厂布置变压器、低压配电盘、高压开关柜等相应的配套设施。
6.2 金属结构整个工程金属结构设备为引水发电系统闸门及启闭机, 闸门6扇, 启闭机6台。
7.工程施工7.1 施工条件坝址对外交通方便, 水路经漳河水库接焦枝铁路, 公路从左岸通过, 上游96km通南漳, 下游76km到XX, 右岸下游距坝址1km 有公路通远安县。
路面为Ⅲ级公路。
坝址右岸有远安县电网一条10KV线路通过, XX市35KV电网距坝址22Km。
7.2 施工方法施工导流标准采用枯水期五年一遇, 流量为123m3/s。
基坑渡汛标准采用十年一遇, 相应流量为1420m3/s。
围堰采用袋装土围堰。
导流顺序为:第一年汛期两岸开挖、河床过水。
枯水期形成右岸明渠底孔, 同时河床左岸横向围堰截流, 基坑施工, 右岸明渠底孔过流。
第二年河床闸基浇筑至高程125m, 吊装水力自控翻板门。
第三年4月下闸, 封堵导流底孔, 蓄水发电。
考虑地方工程的特点, 混凝土与浆砌石的施工, 以小型及轻型设备为宜, 同时辅以人工配合。
经比较, 基坑施工时可用正向铲改装履带吊吊运块石、砂浆及混凝土, 仓面上再用人工架子车或胶轮车分料送到各砌筑点。
7.3 施工总进度本工程一年截流, 一年坝体砌筑, 从队伍进场至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为2年, 总工期为2.5年。
8.工程投资估算8.1 基本依据依据估算工程量, 编制原则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8.2 基础资料⑴人工工资按六类地区平均为34.86元/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