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柴胡类方
-桂双喜老师讲柴胡类方临床应用文稿
![-桂双喜老师讲柴胡类方临床应用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f3f56af121dd36a22d82a9.png)
. .桂双喜老师讲柴胡类方临床应用2016年6月6日传统中医学术交流群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其实我在这地方呢,也不能算是为大家讲课,就是把我在柴胡剂临床应用的心得给大家分享一遍。
柴胡剂呢,他是在我们临床上最常用的方剂。
我们每天看10个病人,估计有7到8个,哦,5到6个以上都是柴胡剂现在。
柴胡类方剂呢,在《伤寒论》中共有八个方剂。
第一个方子呢就是小柴胡汤、第二个呢是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第三个呢是柴胡桂枝汤、第四个呢是柴胡加芒硝汤、第五个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第六个是大柴胡汤、第七个呢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第八个是四逆散。
下面,我们先讲一讲第一个方剂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小柴胡汤呢他在《伤寒论》中可见于37条、96条、97条、99条、100条、101条、103条、104条、144条、148条、229条、230条、231条、266条、379条和394条,你看都能见到小柴胡汤剂。
96条他是怎么讲等呢?讲“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剂组成咱们就不讲他了。
小柴胡汤证呢,就是说我们常讲的,临床常讲的就是一个少阳证。
所以说,我们讲少阳证,首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个小柴胡汤证。
少阳证他的提纲呢就很简单。
小柴胡汤呢,他就是讲有“七个主证”。
“柴胡七证”他包括那个七证呢?他包括:“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他就是我们所讲的柴胡七证。
但是我们有时候讲柴胡七证“但见一证便是”,他这里都要讲,大家注意一下子。
你不能讲光来一个往来寒热你有时候想这可能就是柴胡证。
他假如往来寒热没有其他证候的情况下,你可以讲他这是一个柴胡证。
包括胸胁苦满也是这种状况。
有时候我们常见的辨这个少阳证,喜欢以口苦辨,有时候讲一有口苦就是一个少阳证吗?但是大家注意好了,口苦在《金匮》当中,包括阳明病篇他仍然有口苦,小便不利。
和柴胡相关的中药名方
![和柴胡相关的中药名方](https://img.taocdn.com/s3/m/8bc3da8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e.png)
和柴胡相关的中药名方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柴胡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肝胆疾病等疾病。
在中医药理论中,柴胡是一种能够调和人体五脏六腑的药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和柴胡相关的中药名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应用和效果。
一、柴胡加芍药汤柴胡加芍药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柴胡、白芍、黄芩、人参、甘草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感冒发热等症状。
柴胡加芍药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二、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青皮、枳壳、白芍、香附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感冒发热等症状。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三、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桂枝、芍药、甘草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感冒发热等症状。
柴胡桂枝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四、柴胡清肝汤柴胡清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黄芩、黄连、栀子、香附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清热、解毒利胆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感冒发热等症状。
柴胡清肝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五、柴胡益气汤柴胡益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人参、甘草、白术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疾病、贫血等症状。
柴胡益气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六、柴胡芍药汤柴胡芍药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柴胡、白芍、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经的功效,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柴胡芍药汤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方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工作中。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63f77aa26925c52cc5bfe6.png)
浅谈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运用和政县达浪卫生院赵仲禄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即小柴胡汤原义,上适用于上述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本主是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该方寒热并用,升降协调,具流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扶正去邪的功用,是治半表半里症的首要方子,在临床上可用于:一、治疗感冒,由于本方具有和解表里的作用,许多同道均有这方面的运用和治疗体会,本人这里强调本方在治疗体虚性感冒,经期感冒,产后感冒即所谓热入血室证,运用本方均可收到奇特的疗效。
刘丰伍教授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论述。
我循其道义而用之于临床疗效甚高。
二、治疗胃脘痛:由于本方具有疏利三焦之气机,而胃脘属于三焦之中焦,中医对痛理解为“痛则不痛,不通则痛”,胃脘痛多为痰、湿、於、郁等因素阻碍中焦气机畅所通,而本方且独有这方面的功效,为了更具体说明,现举下例:患者张xx,男,47岁,门诊简易病历,诊疗日期1929年8月16日,因劳里后,食利饭而致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体温38度,头晕,寒热往来,胸胁整闷,舌淡,苔博白,脉数,辩为邪侵少阳,痰湿内阻,中焦气机不畅,治预和解少阳,燥湿理气即用本方如陈皮,草叩,厚朴,苍术。
焦三仙,二剂而愈。
三、治疗胁痛:人体气机,左升右降、少阳经脉循胸络胁,胁痛是本方四大主症之一,因此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胁痛:如肝胆疾病,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及胸膜疾病患均可收到很高的疗效。
四、治疗癫痫,中医理论认为癫痫是逆气所生,人体内诸气各有其正常行循规律,若这些气反其道而行,必致气逆,必挟邪上犯大脑,迷闭心窍引动肝风而频发。
而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逆痰聚,本方且具有疏理三焦之气机,可使逆气疏发下行使抽搐得以缓解和治疗,从而达到本病的治疗目的,如齐齐哈尔市建华中医院周加僐大夫用此方如白芍,天麻、郁金、钩藤、石菖蒲等,疗效可达到79.3%,说明本方在治病上具有奇特的疗效。
大柴胡汤深度解析,中医分享柴胡心得
![大柴胡汤深度解析,中医分享柴胡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4233e0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f.png)
大柴胡汤深度解析,中医分享柴胡心得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用方思路】大柴胡汤既能疏利肝胆,又能荡涤胃肠结滞,治疗少阳阳明合病,或内伤肝胆胃肠俱病。
本方临证应用,若胁腹痛甚者,重用白芍,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心下痞满甚者,重用枳实,加木香;若大便不通者,重用大黄,加芒硝;若湿热甚者,加茵陈、栀子、虎杖等;若血脉瘀阻者,加丹参、桃仁、牡丹皮;若有胆道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
本方临床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肝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腹膜炎、肠梗阻、疟疾、肠伤寒、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临床应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阳明合病或并病,仲景虽未言其脉,但不难推之,其脉弦滑或弦大有力。
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双解剂,既治邪犯少阳而无里虚者,又治阳明里证而无胃肠津亏、燥屎内结之内实较甚者。
有解热、化瘀、破结、行滞、止血、止呕、止利、止痛、化宿食、推陈致新等功效,主治脑系、胸腹腔脏器、胃肠、泌尿系统、肛肠、生殖系统、五官科、妇科等多种疾病。
临床除单用外,常与多方合用,分述于下。
大柴胡汤合生石膏汤,治疗外感表邪,高热不退,口舌干燥,心烦,心下胀满,大便干,苔黄者。
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暑邪、脑炎、肺炎、各种癌症发热等。
大柴胡汤合银翘散加生石膏,治疗温病初中期发热,症见发热汗出,口干心烦,大便难,舌质红,苔黄。
常用于流行性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大柴胡汤合桑菊饮,主治发热汗出,肺热咳嗽,咯脓痰,口干欲饮,心烦欲呕,大便干燥等。
常用于外感热邪、肺炎、支气管炎等。
大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用于外感发热汗出,咳喘,咯脓痰,口干舌燥,心烦欲呕。
柴胡疏肝散配方详解:传统中医秘方助你疏肝解郁
![柴胡疏肝散配方详解:传统中医秘方助你疏肝解郁](https://img.taocdn.com/s3/m/8651f0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0.png)
柴胡疏肝散配方详解:传统中医秘方助你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秘方,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这种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生姜和大枣。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个配方的各个成分及其作用。
1. 柴胡:柴胡是这个方剂的主药,具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会导致气机不畅,出现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柴胡能够疏通肝气,使肝气恢复正常的疏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肝郁的目的。
2. 枳壳:枳壳具有疏肝理气、消食化滞的作用,与柴胡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疏肝解郁的效果。
枳壳还具有宽胸利膈、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胸闷、咳嗽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芍药:芍药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
在肝郁气滞的情况下,肝阳上亢,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芍药能够平抑肝阳,减轻这些症状。
此外,芍药还具有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对于疼痛、烦躁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甘草:甘草是这个方剂的辅药,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
甘草能够增强柴胡、枳壳、芍药等药物的疏肝解郁效果,同时还能减轻其他药物的副作用,使整个方剂更加和谐。
5. 香附: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与柴胡、枳壳、芍药等药物共同发挥疏肝解郁的效果。
香附还能够改善肝郁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对于女性患者尤为适用。
6.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与柴胡、枳壳、芍药等药物共同发挥疏肝解郁的效果。
川芎还能够改善肝郁引起的头痛、胸痛等症状,对于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尤为适用。
7. 生姜: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
在这个方剂中,生姜主要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帮助柴胡、枳壳等药物更好地发挥疏肝解郁的效果。
8. 大枣: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与甘草一起作为佐使药使用。
大枣能够增强甘草的益气补中作用,同时还能养血安神,对于肝郁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浅谈小柴胡汤
![浅谈小柴胡汤](https://img.taocdn.com/s3/m/b6f4455c3c1ec5da51e2700d.png)
避 免 严 重 事 故 发 生 。2 0 年 4月 2 日预 防 S KS时 , 有 草 03 3 A 就
或干姜 与熟 附片 同煮 1小 时 , 其毒性 大 为降 低 , 另外 , 蜜对 蜂
乌 头 碱 也 有 解 毒 作 用 , 汤 药 时 , 用 蜂 蜜 水 送 之 ” 三 , 头 服 可 其 乌 碱 类 应 采 取 先 少 量 , 麻 舌 , 加 量 。 简 单 方 法 即 口服 后 , 不 在 口 舌 发 麻 停 药 , 失 或 减 轻 后 再 用 , 时 不 能 久 服 , 床 曾 , 煎 法 上 , 须 浸 泡 后 先 煎 3 ~ 6 其 在 必 O O
医中药现代化 、 国际化的进程 , 关系到千百万 人 民群众 的生 更
命安 全 。
乌 头碱 类 之 所 以 先 煎 , 因 为 此类 生 物 碱 亲 脂 性 较 强 , 是 并 具 有 强 烈毒 性 , 稳 定 , 被 水 解 , 煎 可 使 乌 头 碱 分 解 成 乌 不 易 久 头次碱 , 而分解为 乌头原 碱 , 毒 性 只及原 来 的 20 进 其 0 0分 之 1 。附 子久 煎 不 仅 能 降 低 毒 性 , 能增 强 强 心 作 用 因 此 注 重 剂 还 量 和先 煎 , 保 证 安 全 用 药 的重 要 一 环 。 是
暖 身 防病 的 习俗 , 生 中 毒 死 亡 3人 。再 如 《 国 中 药 杂 志 》 发 中
报道 中, 也有不少这样 的事例 : 雪上 一枝蒿 误作 仙 茅用 , 把 引
起 乌 头 碱 类 中毒 ; 角 莲 服 用 过 量 中 毒 死 亡 ; 川 乌 作 附 子 片 独 生 配 方 引 起 中毒 ; 子 理 中 丸 乌 头 碱 类 中 毒 。 附 这 些 教 训 提 醒 我 们 : 可 忽 视 乌 头 碱 类 的 毒 性 , 严 格 科 不 应 学使用 , 一 , 制好剂量 , 其 控 常用 制川 乌 3 9 草 乌 15 . — g制 . —4 5 子 3 1g 但个 体 差 异 不 同 它 的 中 毒 剂 量 就 不 同 , 年 g附 — 5, 老 体 弱 慎 用 、 虚 热 症 、 妇 禁 用 。另 外 各 地 区 、 种 的 区 别 采 阴 孕 品 集 时 问 、 制 、 煮 时 间 的 不 同 , 药 中 毒 有 效 成 分 含 量 差 别 炮 煎 中 很 大 。其 二 , 通 过 配 伍 进 一 步 起 到 解 毒 作 用 , 报 道 ” 草 要 有 甘
《伤寒论》类方整理——4、柴胡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整理——4、柴胡汤类方](https://img.taocdn.com/s3/m/a8b434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2.png)
《伤寒论》类方整理——4、柴胡汤类方四、柴胡汤类方目录1、小柴胡汤2、大柴胡汤3、柴胡加芒硝汤4、柴胡桂枝干姜汤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6、柴胡桂枝汤1、小柴胡汤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之也,食谷则哕。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浅谈临床使用柴胡的体会
![浅谈临床使用柴胡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44e0d67561252d380eb6eb1.png)
治 》 中 说 :“ 与 小柴 胡 汤 , 上 焦得 通 , 体 液 得 下 , 胃气 因 和 之 故” ,所 以说 小 柴 胡 汤 为和 解 退 热 之 剂 ,不 能 作 为汗 剂 而 论 。 大柴 胡汤 ( 柴 胡 、茯 苓 、芍 药 、半 夏 、生 姜 、枳 实 、大 枣 、 大 黄 )是 小 柴 胡 汤 和 小 承气 汤 合 方 加 减 而 成 ,主 治 少 阳 、 阳 明 同病 。其 功 用 外 解 少 阳 , 内泄 热 结 。《 伤 寒 论 ・阳 明病 脉 证 并 治 下 》 中说 :“ 伤 寒 十 余 日 ,热 结 在 里 ,反 复 往 来 寒 热 者 与 大 柴胡汤 ” , 说 明不 但 小 柴 胡 汤 证 具 备 ,而 且 热 结 在 里 ,必 有 大 便 不 通 。舌苔 干 燥 ,渴 欲饮 冷 ,属 于 少 阳 、 阳 明 同病 , 以临床
看邪稽留于少阳,临床新见 的少阳证 ,并不都是像 《 伤寒论》
里所说 的 “ 伤 寒 一 日正 阳 受 之 , 二 日阳 明受 之 , 三 日少 阳 受 之 ……。 ”那 样 规 律 和 典 型 。外 邪 侵 入 ,正 邪 相 博 ,位 于胁 下 ,
柴胡既散风寒又疏风热中药配对组方详解
![柴胡既散风寒又疏风热中药配对组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714af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9.png)
柴胡既散风寒又疏风热中药配对组方详解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茈胡,本品嫩者人菜,老者采而为柴,故名。
味辛、苦,微寒。
归肺、脾、肝、胆经。
主要功效为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本品辛苦微寒,且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既散风寒,又疏风热,且长于退热,常用于外感表证。
《滇南本草》渭“伤寒发汗解表要药”。
因能人胆经,善疏半表半里之热邪;人肝经则能调理肝气而解郁,作用于脾,尚能升提脾胃的阳气,为治疗邪在少阳、肝郁气滞、阳气下陷所致诸证的常用之品。
对于风湿痹证、疮疡瘰疬、皮肤之疚,本品具有散风邪、开结气,畅气血,宣郁滞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柴胡含柴胡皂甙、柴胡皂甙元、a一菠菜甾醇、△(/~7)一豆甾烯醇、△(/一22)豆甾稀醇、豆甾醇、柴胡醇、挥发油、芸香甙、生物碱等。
柴胡有明显解热、镇静、镇咳作用,柴胡皂甙的抗炎强度与强的松相似,抗肉芽肿增生比抗渗出作用强,柴胡多糖有较明显的保肝和利胆作用,主要成分为柴胡皂甙,但挥发油也有解热作用。
柴胡皂甙有抑制心肌不1】明显的溶血作刚,柴胡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_不1J钩端螺旋体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工型脊髓炎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柴胡还有降血脂作用。
柴胡——白芍【配对奥妙】柴胡辛散,疏肝解郁,宣畅气血;白芍酸收,补血养阴柔肝。
二药配对,刚柔相济,一敞一收,疏不牦肝阴,柔养不碍滞,补肝体而和肝用,使肝气得舒,肝血得补,动静结合,以发挥肝藏血,主疏泄之功。
【I临床应用】1.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致的情绪抑邻,或急躁易怒,胸胁苦满,两肋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2.肝脾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的胸胁胀闷,脘腹疼痛.泄利,脉弦等。
【用量用法】柴胡:6克;白芍:lO克。
【名医经验】1.胥庆华柴胡、白芍伍用,可见诸众多:,一剂中,如《和剂局方》逍遥散;《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敞;《伤寒论》四逆汤等。
现代临床常将其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及精神抑郁症的治疗。
十三、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十三、柴胡汤类方歌(七首)](https://img.taocdn.com/s3/m/9576993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1.png)
十三、柴胡汤类方歌(七首)1、小柴胡汤: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胸烦不呕除夏参,萎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萎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巨。
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数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胸烦不呕除夏参,萎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萎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巨。
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数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胸烦不呕除夏参,萎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萎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巨。
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数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胸烦不呕除夏参,萎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萎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巨。
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数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2、大柴胡汤: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两二大黄,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两二大黄,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八柴四枳五生姜,芩芍三两二大黄,半夏半升十二枣,少阳实证下之良。
浅谈中药柴胡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浅谈中药柴胡的功效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4fce2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2.png)
浅谈中药柴胡的功效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问题,临床治疗合理使用中药柴胡,分析其功效和临床价值。
方法:2020年1月~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常规组)、加入醋炙柴胡(研究A组)和加入酒炙柴胡(研究B组),研究了解患者治疗后身体恢复情况。
结果:研究A组患者治疗中科学应用醋炙柴胡后身体腹痛及消化道病症情况基本改善的合计为18例占比90.00%,明显比研究B组的70.00%高,比常规组的60.00%高,治疗效果显著(p<0.05)。
结论: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在疏肝汤中加入醋炙柴胡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在临床借鉴。
关键词:中药柴胡;功效;临床应用中药材治疗应用中柴胡应用比较早,根据当前的中药医学理论可知,柴胡中的有效组成部分在使用后发挥效用帮助调节人体免疫力,改善人的消化道分泌状态,实际应用中利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柴胡可以发挥不同的效用,导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1]。
基于此加强对中药柴胡的研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下面选择我院合适的患者进行实践报告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1月~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常规组)、加入醋炙柴胡(研究A组)和加入酒炙柴胡(研究B组),患者中有男、女性比例为32比28,常规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程序给患者服用疏肝汤,观察组A组20例患者治疗中还需要加入醋炙柴胡,观察组B组20例患者治疗中还需要加入酒炙柴胡,保证三组人员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差异性。
本次研究中各项流程均符合国家标准,研究中保证各项操作严格坚持原则,在研究开展前有专门人员与院内管理组织进行报告,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
所有选取的患者通过入院专业检查进行确诊,患者全部按照标准确诊,研究开展前患者详细了解研究流程并且同院内签订责任书。
“一味柴胡打天下”,古今多少名医,妙用柴胡治百病,化腐朽为神奇!
![“一味柴胡打天下”,古今多少名医,妙用柴胡治百病,化腐朽为神奇!](https://img.taocdn.com/s3/m/eae4761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0.png)
“一味柴胡打天下”,古今多少名医,妙用柴胡治百病,化腐朽为神奇!对于小柴胡汤来说,可以说是医圣张仲景所创经方中的佼佼者,一千多年来,后世医家妙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不仅屡用屡效,还变化万千。
张仲景所传之方,颇为神奇,其中的药物加减腾挪,往往又变成了另一个化裁方,十分神奇,比如小柴胡汤的这5般变化,就让后世医家受益匪浅。
一、柴胡解毒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而成。
治肝胆湿热日久成毒,蕴郁不解而见肝区疼痛、厌油喜素、多呕、体疲少力、小便黄短、舌苔厚腻等症。
肝功化验则以单项转氨酶增高为多见。
证为湿热内蕴,所以辨证的关键在于舌苔腻与小便黄短。
本方是我临床多年所总结出的经验之方,可疏肝利胆,清热解毒,利尿渗湿,用于上述证候,疗效颇为显著。
二、三石解毒汤本方由柴胡解毒汤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双花、竹叶而成。
治肝炎患者湿热之邪较柴胡解毒汤证为重,大有痹郁不开之势。
除见上述肝炎证候外,其人还见面色黧黑,或者面带油垢,虽患肝病,然体重非但不减,且有所增,背臂时发酸麻胀痛,舌苔厚腻,且服药难于褪落,脉弦缓等症。
故用本方清热解毒,降转氨酶,兼退舌苔。
关于这个方子,还有一段医话可述。
1977年,我在某地开门办学时,曾诊一名慢性肝炎患者,见其舌苔厚腻,小便黄短,遂予柴胡解毒汤,似成竹在胸,料其必效。
岂知服药六剂,诸证未减,腻苔依旧。
转予方中增入芳香化浊之品,仍无济于事,竟几易其方,几经失败。
阅《温病条辨》治暑温的三石汤,乃是微苦辛寒兼芳香之法,用辛凉以清热透邪,芳香以败毒化浊,对湿热胶结,热重于湿者颇为适宜,且与此证也甚合拍。
遂将柴胡解毒汤与三石汤合方化裁,患者仅服药三剂,腻苔即退,而诸证也减,此即三石解毒汤之由来。
可见书不可不读,而病也不可不看,读书与诊病相结合,才会有所提高与发展。
三、柴胡茵陈蒿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大黄、栀子而成。
治湿热之邪蕴郁肝胆,胆液疏泄失常,发为黄疸,症见:一身面目悉黄,色亮有光,身热心烦,口苦欲呕,恶闻荤腥,体疲不支,胁疼胸满,不欲饮食,小便黄涩,大便秘结,口渴腹胀,舌苔黄腻,脉来弦滑等,实即现代医学所谓之急性黄疸性肝炎。
董湘玉教授大柴胡汤加减临证经验
![董湘玉教授大柴胡汤加减临证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72ec94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d.png)
董湘玉教授大柴胡汤加减临证经验
大柴胡汤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中医所称的“太阳证”。
这类病证的主要特点是感受寒邪,出现了发热、头痛、身痛、恶风寒等症状。
大柴胡汤的
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和大枣。
这些药物的作用可以清热解毒、发汗解表、调和胃气等,从而起到治疗太阳证的作用。
1. 大柴胡汤加人参、黄芪
通过临床实践,我发现在一些患者中,由于体质虚弱,导致他们的身体无法承受大量
出汗和排泄,容易引发反复感冒和发热等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我通常会在大柴胡汤的基
础上加入人参和黄芪。
人参具有补气,益精,养血的功效,而黄芪则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大柴胡汤加入石膏、泽泻
在体内淤热过重的患者中,大柴胡汤的药势往往不够强大,需要通过加减药物来调节。
石膏是一种能够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的温度,缓解发热等症状。
而泽泻可
以增加尿量,促进身体废物的排泄,降低体内淤热的程度。
3.大柴胡汤加入附子、干姜
对于一些感冒引起的头痛和身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我通常会在大柴胡汤中加入附
子和干姜。
附子具有减轻疼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和身痛症状。
干姜则可以
刺激恶风寒的排出,并改善肝胆的运行,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大柴胡汤虽然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因人而异,进行个
性化的加减。
希望我的临床经验可以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更好地发挥大柴胡汤的治疗作用。
柴胡类方剂-临床应用
![柴胡类方剂-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881ed5d5bbfd0a79567361.png)
104、144、148、229、230、231、266、379、394;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21条;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第15条;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2条;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条。
小柴胡汤方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 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 汤主之。[96]
9
病案2—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
辨方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 柴胡24 黄芩10 党参10 炙甘草6 天花粉12 生姜3片 大枣4枚 3付 水煎服 结果:服2剂后体温正常,行手术。
三、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 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 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6]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 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柴胡类方剂 —临床应用
主讲:桂双喜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8个
(依据94版《经方传真》)
柴 柴胡桂枝汤 四逆散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小柴胡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大 胡 柴 去 胡 半 汤 夏 加 栝 蒌
一、小柴胡汤
《伤寒论》 37 、 96 、 97 、 99 、 100 、 101 、 103 、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半升 , 洗 甘 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辨证要点:
柴胡七症: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但见一症便是。
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
![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a6ba6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7.png)
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摘要:现代社会情志因素成为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阐述《黄帝内经》情志致病理论,认为情志是导致疾病的发生的重要原因,首先阐述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的出处、功用,例举一些医家对此方证的见解,进一步探讨其在情志致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为一些难治的精神性疾病提供诊疗思路。
关键词:情志致病;少阳病;抑郁症;心理疏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情志因素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因此,医生诊病的时候,要询问患者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迁,分析疾病的原因,正如《黄帝内经》:“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
人体七情与五脏相应、人的情志会对人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比如经常笑让人心情舒畅,《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提到了“能形与神俱,而尽修其天年”。
根据《黄帝内经》:“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
当情绪太过,无法进行心理疏导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是很好的治疗情志疾病的方子。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处及现代家的见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其功效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
主治:本方仍有少阳证因此还可以看到小柴胡汤的影子,主治伤寒下后,邪陷正伤,治少阳枢机不利,气火交阻,心神被扰的胸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等证,对肝胆之气滞不调者,也有较好疗效。
多数医家认为柴牡汤的疾病谱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心系疾病,现代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精神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
如焦虑症、抑郁症、胆心综合征、胃病等。
黄煌[1]认为久病、高龄、长期的精神刺激均可以形成“柴胡体质”,这类人更容易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情感、意识、语言、记忆、睡眠等方面的障碍,癫痫、震颤、头痛、肌紧张等神经系统的病变。
周亚滨[2]等人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脏神经疾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d38046e53a580217fcfe93.png)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摘要:总结笔者对小柴胡汤治疗内科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
笔者临床不仅注重小柴胡汤的安全合理应用,而且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内科疾病;合理用药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阳证主方,此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
功能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或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在临床中辨证属小柴胡汤方证的内科各种疾患均可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且笔者应用后均屡见奇效。
一、著名中西医结合专业戴恩来教授认为,临床诊疗中要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辨病和辨病是有机统一的,“病证结合”的优点在于点面结合,总体把握,兼顾个体。
从而能在整体而系统的层面上认识疾病,这是单纯的西医、中医均无法做到的[1]。
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时,一定要根植于中医的传统文化,坚守辩证论治原则,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2] , 此方寒温并用, 升降协调,能疏利三焦而通达上下,主滓再煎,以纯和,是为和剂煎法主要妙“和”是“三阳证见治从少阳”的基求依据。
其中柴胡、黄芩本性属寒,同归胆经,可清胆经之热,又郁未有不化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而柴胡亦归肝经,可疏肝解郁,肝胆相表里,因而两药相配,一辛一苦,一疏一清,可清解胆经之气郁化火。
又柴胡味辛,为解表类药物,可辛散透邪于外。
《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
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彻热发表之剂”。
此外尚需注意柴胡用量的变化:如柴胡量大,意在退热。
用和法时应减量,柴胡量中,意在疏肝。
柴胡用量轻,即是升举阳气之意。
可见,临证应该酌情使用。
抓住疾病的本质,要想运用灵活,就一定要抓“证”。
只有看准病的本质,才能用好小柴胡汤之寒温并用,升降协调,祛邪为主,兼顾正气,少阳为主,兼顾胃气,以及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https://img.taocdn.com/s3/m/c393af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2.png)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
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
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
曰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
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
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
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
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白虎汤
《扶寿精方》之柴胡栀子豉汤,栀子豉汤宣达胸膈郁
热,小柴胡汤调畅内外气机。
临床运用
里寒病:寒邪凝敛,闭阻气血,常使经脉不通,“不
通则痛”。
•
小柴胡汤畅通气血,符合病机,唯黄芩苦寒,临证宜
去之或减量用之。
•
《丁甘仁医案•疟疾》之柴胡姜附汤,用干姜、附子
温阳散寒的同时,加小柴胡汤疏理气机,引导正气。
断、胆主疏泄。
•
三焦:原气别使,通行三气
主持诸气,总司气化
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散布相火,温煦百骸
作用机理
“胆与三焦,同为少阳,经气相通,启枢运阳,决断
应变,络通脏腑,枢路一体,二者共同参与阳气的旋
运机制,并统气火水,而共同为少阳枢机。少阳枢机
上述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内阴阳水火、脏腑机能的相
济为用、脏腑反应的精确合度、内外出入、升降交通,
柴胡枳芎汤行气活血治气血郁滞胸胁疼痛 赵明锐在《经方发挥》所说,小柴胡汤“如加入一些 活血化瘀的药品,寓理血于行气之中,它又是很理想 的理血剂”。
临床运用
•
湿病
《景岳全书》之柴平煎,是小柴胡汤合平胃散而成,
可以治疗湿阻中焦,纳呆,痞满。
•
《皇汉医学》之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加四苓汤而成,
主治湿在下焦,小便不利,大便泄利。
半夏味辛性散,味苦沉降,辛开苦降,可散其结滞之 气,使气机升降恢复。
回归条文 -- 病机
阴阳交替,发作有时
少阳为“阴尽阳生”,阴气刚退,阳气初生,阴阳交
替,极不稳定。
少阳处枢机之位,“转阴至阳之地”(吴东晹《医学
求是》)
作用机理
“治疗深度的核心是如何发挥机体的自主调节作用的
问题。治疗的深度不仅要达到病变所定位的结构层次
•
聂惠民氏之柴胡吴萸汤
应用范围
《蒲辅周医疗经验》曾告诫,“和而勿泛”、“和而
有据”。柴胡类方非“万金油”,不可成为“柴胡医
生”。
日本出现的著名的“小柴胡汤事件”,系日本废医存
药、中药西用、治病而不辨证的必然结果,也是小柴
胡汤滥用出现的最严重后果和典型例子。
应用范围
•
慎用情况
太阳表证初期
•
•
所未悟也。”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也言“柴胡劫
肝阴”。
THANKS!
浅谈柴胡类方
伤寒论教研室
方剑锋
关于小柴胡汤的临床困惑
何谓“半表半里”?何谓“枢机”? 小柴胡汤证 = 少阳证 ?
柴胡类方等于“万金油”?
部分注家的观点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 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
•
《吴鞠通医案•疟》之柴胡防己汤,是小柴胡汤合加 减木防己汤而成,治湿疟,风湿郁热偏表。
临床运用
痰病
痰饮与湿俱为水邪,异名而同类。治痰之法,调气为
先,古人云“二陈汤而成,调
枢机,化痰浊,枢转气行而痰消。
•
三子养亲汤也是降逆化痰之要方,其与小柴胡汤相合 则为三子柴胡汤
•
依据: 热入血室、差后发热、产后郁冒、太阳病十日以去又 见胸满胁痛等病证,均是正气不足,复有客邪,正邪
相持,抗邪乏力。均治以小柴胡汤,扶正以驱邪。
•
小柴胡汤之组方特点。
回归条文 -- 病机
枢机不利,气机郁结
柴胡味辛性升,轻清疏达,开郁结,畅气机,善解少
阳气郁而推动脏腑之气;
黄芩味苦性寒,善降少阳逆气,
临床运用
外感病
《伤寒六书》之柴葛解肌汤
《医方集解》之柴胡羌活汤
聂惠民氏创有柴胡解热汤,由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 加银花、连翘、茅根、芦根而成,以小柴胡汤转枢达 邪,和解退热;银花、连翘等,疏散外邪,清热解毒, 治疗冬春季外感屡收佳效。
临床运用
里热病:热邪炽甚,也能壅塞气机,所谓“热壅气滞”
均有其独特作用,是人体协调统一的关键因素之一。”
(周尔文. 《伤寒论》少阳枢机问题的探讨[J]. 中医药学报,1985,4:2123.)
作用机理
小柴胡汤愈病的作用方式:运转枢机以调升降出入
“开阖枢”理论:《素问•阴阳离合论》曰:“三阳之
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
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或演变所达到的阶段,而且要有效地驾驭和调节影响
着病变的基本机制和规律„„治疗深度的更根本的问
题,就是如何抓住机体的自主调节机制与致病作用过
程之间的矛盾,通过调动和发挥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
来防治疾病。” (祝世讷. 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
作用机理
•
小柴胡汤愈病的脏腑基础
少阳胆腑:启运阳气、寄藏相火、执掌枢机、中正决
中焦虚寒:黄芩为苦寒之品
下元虚损:《温病条辨•下焦篇》有言:“温病耳聋, 病系少阴,与柴胡汤者必死。”此条所论之耳聋,乃 是少阴肾虚,柴胡汤宣发升散,有拔根夺本之弊,故 吴鞠通有此告诫。
应用范围
•
慎用情况
阴虚火旺:《本经逢原》言按柴胡“其性升发,病
人„„阴火炎上者勿服。若阴虚骨蒸服之,助其虚阳
上逆,势必耗尽真阴而后已。奈何操司命之权者,多
本条所论伤寒或中风发病过程中形成的小柴胡汤证。
《伤寒论》中未出现“半表半里”之语
回归条文 -- 病机
[原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 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 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主之。(9)
血弱气尽,邪正相搏
回归条文 -- 病机
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
部分注家的观点
[原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
证便是,不必悉具。(101条)
[原文]:少阳之为病,脉弦细,口苦, 咽干,目眩也。(263条)
部分注家的观点
成无己:“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半在表,半在外” 方有执:“所谓半表半里,少阳做主之部位” 喻嘉言将小柴胡汤方证条文移至少阳篇。
临床运用
气滞病:柴胡桂枝汤(表里)、柴胡升降散(上下)
•
• •
刘渡舟教授治气郁以小柴胡汤与越鞠丸相合运用
后世柴胡枳桔汤,是由小柴胡汤加枳实、桔梗而成 柴胡化滞汤在消食化滞行郁的基础上用小柴胡汤引导 三焦之气。
临床运用
•
血分病
《伤寒论》中所言热入血室证
•
• •
柴胡破瘀汤活血破瘀治恶露不下、谵语发狂
太阳、太阴主开,是精气的运行;阳明、厥阴主合, 为精气的内藏;而少阳、少阴主枢,是精气的调节。
作用机理
小柴胡汤愈病的作用方式:运转枢机以调升降出入
少阴:生死之枢
少阳:愈病之枢--小柴胡汤拨动少阳枢机以调升降出 入,疏畅全身气机,导引人体正气周流通体,激动机 体自主调控机制,使“阴阳自和”,从而达到了治疗 的最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