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地理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2.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4.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1、生成教学法。

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

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

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方案与设想。

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多有采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图片展示――汽车标志(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雪佛兰、本田、劳斯莱斯、现代、雷克萨斯、三菱、丰田和法拉利)[问题探究]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但工厂都建在,到来干嘛?2、微笑的背后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理论是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再造宏基”提出的,现在已成为经济学的一条著名定律。

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在产业链中,研发、生产、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类似于微笑嘴型。

在这条曲线上,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

在“微笑曲线”中,一端是研发、设计、专利,另一端是品牌、销售、服务,中间是组装、加工、生产。

处在两端的研发、流通环节利润率较高,一般在20%至25%之间;处在中间的生产环节利润率较低,一般只有5%左右,甚至更少,而且生产环节容易被同行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所取代。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教案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读图思考: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点拨: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点拨:a 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点拨: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第一课时一、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

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产业转移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案例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现象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理解我国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接着,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产业会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有哪些影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内涵。
2.分析产业转移的动因,如劳动力成本、市场、政策等因素,并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在东亚地区的具体表现。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方面,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产业会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产业转移对我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III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平坝第一高级中学一.教学设计意图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一些发达区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悄然进行中。

以东亚为例分析产业转移教学过程中,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案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产业转移的概念着手,大量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采用阅读、思考、活动等手段和方式,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三.学情分析知识学情: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势有所了解。

在必修3前面四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班级情况:高二(18)班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地理的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欲望强。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②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③理解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②适当拓展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及提高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人文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问题导入[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定的国际背景是什么?[观看视频资料]《世界产业转移史》引入【问题】:什么叫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可以分成哪些类型?是什么原因促使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可分为哪几类?[板书]一、产业转移概念[承接]如果你们想办企业,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获取最大利润。

地理高中教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必修3)

地理高中教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必修3)

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目标】1. 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2. 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讲重点】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讲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内容要点】一、背景知识1.2. 产业的发展阶段(1)划分依据: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3.二、产业转移概述1.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3. 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原因: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一个或少数国家最先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增长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

产业转移则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典例: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3. 影响:【典型例题】例1. 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⑴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B.钢铁工业C.石油化工业D.制糖工业⑵该产业部门属于()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资源密集型工业⑶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价格C.原料D.市场【解析】注意图中的产业迁移地区和变化特点,推理为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迁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1)A (2)A (3)B例2.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B.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的同时也将环境污染大量向国外扩散C.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D.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产业转移对缓解就业压力无任何帮助【解析】理解对环境污染影响大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重化工业,理解对劳动力就业影响大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二地理《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高二地理《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高二地理《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阻碍活动建议:开展一次模拟活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2.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1)这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阻碍。

2)发生产业转移有多种缘故。

第一种情形: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

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如此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进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第二种情形: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产业转移。

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这种转移能够增加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种情形: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进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区域和谐进展战略。

如广东省政府提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过这次产业转移,在山区建立若干专业性强的地区性工业园,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3)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讲产业如何转移的,必须抓住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阻碍那个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4)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明白得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阻碍,按课标建议,组织、指导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

3.教学内容评解人教版教材是以东亚地区为例讲述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按教材编排体例,共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二是分析产业转移的缘故、三是分析阻碍产业转移的因素、最后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重点并不是讲产业是如何转移及什么缘故要转移等,其核心内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阻碍,这种阻碍要从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来阐述。

人教版教材借助大量的“摸索”、“活动”、“阅读”等形式来阐述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必须要专门好的利用这些内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些案例、摸索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点。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认识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意识,认识区域协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区和产业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又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思考,敢探究,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力求把引导学生如何学贯穿始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文材料,怎样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从哪些方面归纳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这样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图文材料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投影本课学习的课题和主讲人信息幻灯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并播放背景音乐(恩施利川民歌《龙船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富士康大举内迁》视频)问:富士康公司经历员工的13连跳后大举内迁,是那些因素促使其内迁,企业的内迁又会给区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产业转移(板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让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和背景;2.理解为什么东亚地区成为了产业转移的热点;3.学会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利用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学内容2.1 产业转移的定义和背景1.产业转移的定义: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等因素导致产业在某一区域完全或部分退出,转移到另一区域的过程。

2.产业转移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制造业向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地区逐渐转移,这些地区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2 为什么东亚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1.东亚地区人口集中、市场大、劳动力成本较低;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高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制造业转移,建立了积累的工业体系;3.东亚其他国家(韩国、台湾、新加坡)也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手段吸引了产业转移。

2.3 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促进经济发展1.机遇:争取吸引外资,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身制造业水平;2.挑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市场不稳定、劳动力脱贫等问题;3.解决方案:加强环境保护、压缩产能、推进产业升级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由教师进行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进行介绍;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对产业转移的过程和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可能面临的问题。

四、教材选编本课程主要选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以下章节:1.第二章经济新常态的下的资源与环境问题2.第四章全球化与地球3.第五章产业变迁与新兴产业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学生对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和其中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对产业转移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2《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2《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理图表、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谈判、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产业转移的过程,加深对产业转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背景等方面,设计一些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分析题:给出一个具体的产业转移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特点、影响等,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论述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阐述产业层次、转移方向、转移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5.产业转移对东亚地区的影响: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就业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产业转移的概念:介绍产业转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含义。
2.产业转移的类型:列举产业转移的主要类型,如垂直产业转移、水平产业转移等,并举例说明。
3.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等背景下,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因。
3.背景分析:介绍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如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等,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
4.特点讲解:分析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如产业层次、转移方向、转移速度等。

人教版必修3地理: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3地理: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3.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产业转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设置了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互补优势的机会。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提问、补充,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3.设计课后反思任务,如撰写学习心得、总结报告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人教版必修3地理: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亚地区作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其产业转移的现象和影响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案例以人教版必修3地理教材中的“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为依据,通过分析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地理现象,培养其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掌握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案例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如“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合理利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11: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11: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学难点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产业转移等案例的分析,它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

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日本产业转移资料,中外合资企业的景观图片,企业排放污染的资料。

课时准备共3 课时第一课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第二课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三课时日本产业转移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

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

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日本、中国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的生产情况。

师: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教材图5.7我国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师:读教材图5.7回答: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有什么优点?(组织讨论,引导思考)生:略。

师:(归纳总结)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

地理③《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地理③《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

地理③5教学资源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阻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专门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其中最重要的是:1. 劳动力因素;2.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3. 市场因素。

阻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因素还有专门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的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产业转移的阻碍:1.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 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列表对比:我国的产业转移要紧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差不多规律。

2. 运用案例,分析明白得阻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差不多方法。

2.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 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这一问题的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产业转移的阻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突破方法:利用案例、摸索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学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等。

学生预备:预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差不多上在一定的地区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的进展不平稳,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靠程度空前紧密,产业的空间移动日益突出。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会日益广泛和活跃。

示范教案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2课时5则范文

示范教案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2课时5则范文

示范教案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2课时5则范文第一篇:示范教案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2课时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课时的讨论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并引起世界经济地理界的关注。

它受到了国家政策、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现实证明,吸引产业转移是一些较落后国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从日本的经济情况分析,来了解产业转移给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

师(展示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读课本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思考: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经过了哪些调整?带来什么影响?生展示了日本工业结构调整阶段及其主导产业和重点部门。

工业化的基本过程: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

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教师补充)师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板书: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师(展示资料):读下面材料思考问题。

课件展示:无锡新区是无锡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0%以上,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15亿元,同比增长42.0%。

无锡新区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单位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科地理组姓名孟伟超一、课程标准【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虽然课标没有提及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但从近几年该知识点的考题来看,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判断和产业转移规律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知识结构】教材是以东亚地区为例讲述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共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二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三是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编排特点】教材借助大量的“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来阐述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必须要很好的利用这些内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些案例、思考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点。

三、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势有所了解。

在必修3前面四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及产业转移的规律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展示典型显示案例激发思考,与学生共同感受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当前我国、我省发展的机遇、成就和危机,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五、重点难点【重点】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1、如何从图文材料中分析出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2、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的不同影响六、教学方法1、材料分析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影响。
2.梳理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总结我国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3.强调学生要关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4.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适当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例如:为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研究产业转移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辅导和支持,确保他们掌握基本概念。
5.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产业转移的认识,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片展示:展示一系列反映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图片,如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东南亚国家产业升级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产业转移的现象。
3.案例引入:以苹果公司为例,介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引导学生思考产业转移对企业、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产业转移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新闻报道,拓展知识面。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7.课堂展示:每组选择一个产业转移的案例,制作PPT并进行课堂展示。要求展示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时间为10-15分钟。
作业要求:
1.作业提交时间:按照课程进度,合理安排作业提交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学设计

《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区域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掌握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因素。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案例,并能够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绘制图表、撰写报告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区域合作意识,认识到区域产业转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对经济地理现象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影响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的产业转移案例。

(2)培养学生对区域产业转移现象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具体案例,如日本向“四小龙”、“四小虎”以及中国的产业转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的产业转移案例,探讨其原因、影响和对策,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图片或数据,如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的 GDP 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等,引发学生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关注。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产业在东亚地区是如何转移和发展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2、知识讲解(1)区域产业转移的概念通过举例,如某个企业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者某个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兴衰变化,让学生理解区域产业转移的含义,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公开课教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公开课教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1.通过阅读导学案材料一及幻灯片“苹果”的产业转移过程,分析:材料一: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是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

目前全球拥有接近120万员工,其中大陆员工已超过100万人(河南籍员工占五分之一)。

(1)富士康转移到大陆的是以什么为主导的产业?(2)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3)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4)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2.结合导学案材料二、三、四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2019年10月,富士康下属的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生产企业率先移师郑州。

郑州富士康生产基地,最低工资标准低于深圳富士康的最低工资。

沿海与内陆大幅工资差距确实可以为富士康减少人均用工成本。

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河南在招商引资中的筹码。

2019年河南省共有50多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加上往届未就业的以及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人数总数将逼近80万人,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材料三:河南的一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另外通过郑州辐射到周边,300公里、500公里还有三到五亿人,能够满足产业转移中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的需要。

另外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河南的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消费品市场保持增长的运行态势。

河南政法财经大学教授表示,富士康目前不仅仅扩展其生产基地,也力图开发中国内陆零售市场,想在日益发展的内地消费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材料四:2019年6月中旬,河南省政府即开始筹划富士康招工事宜,计划为富士康招聘培训10万名员工。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2.对实际案例感兴趣,希望通过具体事例了解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影响,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部分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关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能力,但个别学生在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GIS、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内容组织:
(1)导入:通过介绍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正文:详细讲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结合东亚地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实践:设计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访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产业转移的影响。
(4)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引导学生关注产业转移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平正义感。
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认识到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产业转移的内涵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特别是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历程、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掌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提高问题综合分析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产业转移的成因、过程及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分析我国某地区产业转移的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掌握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历程、特点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和规律,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6.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新人教版)必修III第五章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一.教学设计意图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由之路。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一些发达区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悄然进行中。

以东亚为例分析产业转移教学过程中,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案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产业转移的概念着手,大量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采用阅读、思考、活动等手段和方式,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三.学情分析
知识学情:在必修2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大势有所了解。

在必修3前面四章学习中对区域联系有一定认识,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形成本章节学习的基础。

班级情况:高二(18)班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地理的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欲望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
②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③理解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
②适当拓展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及提高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人文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问题导入
[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定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观看视频资料]《世界产业转移史》引入
【问题】:什么叫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可以分成哪些类型?是什么原因促使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可分为哪几类?
[板书]一、产业转移概念
[承接]如果你们想办企业,你们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获取最大利润。

【问题】企业要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利润=产出-投入,企业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出。

上面我们知道了产业转移的概念,下面我们对书本图5.7进一步分析,探讨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一般规律。

[读图] 投影图5.7,思考下列三个问题(见新人教版P94)
A 、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B 、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C 、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讨论] 学生看图分析,积极思考,老师在旁启发提示,然后竞答(黑板上记分)
[点评] A 、相同点:三家工厂的加工地都在中国;
不同点:原料地、市场有国内、也有国外。

B 、a 廉价劳动力 b 庞大市场 c 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
C 、a 靠近日本 b 北京汽车市场潜力大 c 优惠政策及便利交通
[问题]从图5.7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 从图5.7引出产业转移的分析案例—东亚,此环节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对图的观察
与区别能力;二是初步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
[投影] 书本图5.8 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
[思考]: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之一是什么?
我国广大农村的乡镇企业为什么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板书]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材料] 表一各国制造业雇员工资单位:美元/小时
生产成本
资料二:中美贸易顺差最大的10
类商品,第一类就是家具、玩具。

中国向美国出口了将近80亿美
元,而从美国进口还不到1亿美
元。

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贸易顺
差,其原因在于中美双方的产业结
构的差别。

举例说明,假定生产一
个玩具熊,不熟练工人平均要用3
个小时。

熟练工人只要1个小时。

由于生产玩具熊的技术并不复杂,所以美国、中国还有另外一个发展中国家M国都可以生产。

中国和美国工人都是熟练工人,而M国工人不熟练。

假定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5元,而M国的平均工资只有3元。

于是,中国生产一只玩具熊的劳动力成本是5元,虽然M国的工资水平低,但是工人缺乏训练,生产效率较低,生产一只玩具熊要用9元。

在生产玩具熊上美国人完全没有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但是美国最低工资为7美元,相当人民币46元。

也就是说,美国生产一只玩具熊的劳动力成本要46元人民币,比中国高了近十倍。

[角色扮演] 如果你是老板,你想把服装公司建在哪个国家?请说明你的理由。

[启发] 如果仅从劳动力价格考虑,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
方去?由此过度到内部交易成本因素的分析。

[过渡] 除了劳动力价格,还应考虑劳动力的素质,如果劳动力素质低,企业还应付出职工培训的成本。

职工培训成本是属于内部交易成本。

[板书] 内部交易成本
1.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
2.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
3.生产组织
4.职工培训
[观看视频资料] 赣州承接产业转移
[思考] 赣州为承接产业转移做了哪些工作,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点拨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进行思考.
[点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吸引外资,我国先后采取的措施是: 建立出口加工区成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内地开发区上述措施的实施,其目的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承接] 当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办厂越来越多,为什么?
[点拨] 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

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思考] ,哪些因素吸引外国汽车企业将汽车产业转移向我国?
[承接] 除了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还有土地价格、国际经济危机等因素促使美国汽车产业转移。

[板书] 4、其它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
……
【小结】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
一、产业转移概念
二、产业转移的原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4、其它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