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3章第3节太阳和月球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3章第3节太阳和月球教案

课 题 3.3 太阳和月球 日 期教 学 目 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4、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重点[]难点分析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如黑子,需要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分析得出。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1、学校最好有基本的天文观测的仪器,若没有天文望远镜,有一架大口径的双筒军用望远镜也行,5cm口径就可以看到月球环形山。

2、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亲眼看到太阳活动的表现,月亮的形态特点,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观测太阳须十分注意保护眼睛)3、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关于太阳、月亮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4、支持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月亮的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

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引入】我们学习了地球,地球仪,那么,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是什么呢?太阳:给予我光和热;月球:照亮我们的夜晚。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太阳神。

一、太阳1、先看一遍有关太阳的资料片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记录相关的数据,书上有的划出来,没有的补充上去,同时说明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1)太阳系的形成(2)太阳的简介太阳的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1500万摄氏度;日地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1)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读图练习:第20周为几几年 1755+19×11=1965年1987年第几周1987=1755+11X X=22(2)耀斑和日珥耀斑——太阳表面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色球层耀斑爆发,说明太阳活动激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主要存在于日冕中,但下部常与色球相连。

《太阳和月球》课件1(34页)(浙教版七年级上)

《太阳和月球》课件1(34页)(浙教版七年级上)

中国的飞天探月之旅
你知道我国为实现飞天梦想做了哪些努力吗?
明朝有位叫万户的官员, 他试图用火箭作空中飞行,他坐 在带有两只大风筝的木质“飞 船”里,飞船的周围绑上47支 “飞龙”火箭,他打算等火箭 升空后就用风筝飞行。虽然最 终失败,但他是世界上利用火 箭升空的第一人。
走近月球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为登月走出了第一步。
腾冲火山群
了解月球
在地球上看月球
在月球上看地球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对光 没有散射作用,所以是在月球上 看到地球的背景是黑色的
了解月球
通过目前你对于月球的了解,你 能画月球面貌示意图吗? 假如你是月球,你该如何向大家 作自我介绍呢?
思考月球
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环月飞行,进 行遥感探测(2004-2007)
上 看
月 球
了解月球
月陆
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我们把 月球的表面称作月面。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明亮部分我们俗称月陆。 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地形。
了解月球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我们俗称月海。实 际上是月面上的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的地 势一般较低,个别最低的海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 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度差为2—3千米。
走近月球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 工程共分“绕”、“落”、“回”三个阶段。这标 志着中国为探索月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了解月球

月球概况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小学科学 中有关月球的内容,你已经 知道月球的哪些知识?
了解月球
月地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

七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2 浙教版

第3节太阳和月亮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月球大小、状况、环行山)。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3课时教学准备:涂黑的玻璃、双筒望远镜、多媒体软件、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一、观察太阳和月球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组织一组学生用涂黑的玻璃(有条件可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一组学生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要求学生都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加以初步的整理并绘制太阳、月球表面示意图,准备在课堂上介绍给班上的其他同学。

二、说一说回顾:有关地球的知识(地球大小)问题: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近邻,你对它们了解多少?你能描述一下吗?(多媒体展示太阳、月球图片)先请事先进行观察的小组介绍观察结果,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1、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2、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3、太阳的温度很高。

4、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5、月球会发“光”。

6、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三、算一算问题1:你知道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吗?问题2:你能比较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吗?问题3:光每秒能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时间?几个问题的解决,都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与教师交流讨论结果的过程中将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1时,可引用“夸父追日”的传说引起学生兴趣。

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点到即止。

可同时向学生说明月球发“光”的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2和3,帮助学生对太阳、月球的大小以及太阳、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四、想一想问题1:你平时看到的太阳和太阳航天站所拍摄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平时所见的太阳图片和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照片)在归纳学生的描述的基础上介绍“太阳活动”的概念,进而让学生了解太阳黑子、耀斑、日珥。

《太阳和月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2. 掌握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3. 理解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太阳和月球的位置和作用2. 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3.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视频,让学生对太阳和月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兴趣。

2. 进修:a. 太阳和月球的位置和作用:讲解太阳和月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是我们的恒星,提供了地球上所有生命所需的能量;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地球的潮汐和气候等有着重要影响。

b. 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介绍太阳的直径、质量等基本特性,以及太阳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讲解月球的直径、质量等基本特性,以及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的规律。

c.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探讨太阳对地球的光照、气候和季节等影响,以及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和月相等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生命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实验、日食月蚀模拟等,加深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理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运动规律和对地球的影响,强化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和理解。

四、导学反馈:1. 提问:太阳和月球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2. 练习:请描述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3. 讨论: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它们对地球的重要性体此刻哪些方面?五、课后拓展:1. 自主进修: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进一步了解太阳和月球。

2. 实践探究: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3. 创新思考:学生可以思考太阳和月球的未来发展和利用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修太阳和月球的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进修积极性和主动性。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七年级科学《太阳和月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七年级科学《太阳和月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3节太阳和月球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太阳的基本知识和太阳活动(包括对地球的影响)【难点】:读懂太阳黑子周期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以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发电厂联系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引出课题——太阳1、太阳的概况在了解太阳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叫做恒星,行星和卫星恒星----本身发光发热的天体行星----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绕着行星运转的天体插入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太阳的关系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的镶嵌性等插入一副太空中拍摄的太阳图片并播放视频感受太阳的特点:据科学研究,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并且自己能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它的寿命可达100亿年,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然而这么宏伟壮丽的太阳仅仅是由氢与氦这两种“物质”组成的。

关于太阳的一些数据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高达1500万摄氏度,太阳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日地距离平均1.5亿千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

其中太阳温度,日地距离,太阳直径与地球对比采用插入图片例子等让数据形象化。

2、太阳大气外部结构及相关的太阳活动。

[出示] 太阳的剖面图,引导学生从里到外进行观察。

内部结构作为课外知识了解,问:太阳大气外部有哪几层结构?[讲述]人类对太阳的了解借助于探测仪器可以观测到的实际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结构。

人类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设疑] 地球上有大气活动(如刮风等天气现象),那么太阳表面有变化吗?[看书]96第二第三段[答]有,太阳表面的变化就是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与日珥和太阳风。

结合视频图片等介绍太阳活动的特点,可以结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第一课时主题:太阳和月球学习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探讨太阳和月球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3.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导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夜晚的天空,月亮悬挂在天空中,太阳升起又落下。

你们知道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吗?它们是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太阳和月亮的奥秘。

活动一: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念1. 请同学们观察幻灯片上的太阳和月球图片,描述一下你们所看到的太阳和月球。

2.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太阳和月球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活动二: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1. 请同学们观察模拟的地球、太阳和月球模型,思考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比如引起日食、月食等现象。

2.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三:探索宇宙的奥秘1. 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太阳和月球之外的宇宙还有哪些神秘存在?比如行星、恒星等。

2. 请同学们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对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太阳和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对宇宙的好奇心。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学习和成长。

拓展活动:1. 请同学们自行准备一些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趣味知识,与同学们分享。

2. 观察天空的变化,记录太阳和月球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变化。

课后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太阳和月球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2. 制作一份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海报,展示给同学们。

3.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写一篇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读后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对太阳和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让我们一起开启探索之旅吧!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及其运行规律。

2. 掌握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3. 理解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产生原理。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3. 理解日食和月蚀的形成原理。

导学内容:一、太阳和月球的基本观点1. 太阳:太阳是我们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是地球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基础。

2. 月球:月球是绕着地球运转的天体,它是地球上唯一的卫星,对地球的潮汐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太阳和月球的特点1. 太阳: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体,其直径约为109倍地球,温度高达约5500摄氏度。

2. 月球:月球是一个无大气的天体,其表面有许多陨石坑和山脉,温度差别极大,白天高达100摄氏度,夜晚降至-170摄氏度。

三、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发展的基础,太阳还会产生太阳风和太阳黑子等活动,对地球的磁场和气候产生影响。

2. 月球:月球对地球的潮汐有着重要的影响,月球也会减缓地球自转速度,使地球的自转周期逐渐延长。

四、日食和月蚀的形成原理1. 日食:日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遮挡住太阳光线造成的现象,分为全食、偏食和环食三种形式。

2. 月蚀:月蚀是由于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的影子遮挡住月球造成的现象,分为全食、偏食和半影食三种形式。

导学活动:一、观察太阳和月球的运行1. 利用望遥镜观察太阳的表面特征和黑子活动;2. 利用望遥镜观察月球的表面特征和月相变化。

二、模拟日食和月蚀的形成1. 利用灯光和小球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演示日食和月蚀的形成原理;2. 制作日食眼镜和月蚀眼镜,观察太阳和月球的遮挡效果。

三、探讨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1. 小组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气候、生物和磁场等;2. 小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潮汐、自转速度等。

导学评判:1. 通过观察和模拟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通过讨论和探讨,学生能够掌握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3. 通过导学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日食和月蚀的形成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浙教七年级上3.3太阳和月球教案1

科学浙教七年级上3.3太阳和月球教案1

3.3太阳和月球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2.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本节重难点在于对月球表面基本概况的掌握与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从而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知识要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课件演示】在古代,月一直是文人雅士思乡怀人的情感寄托。

古人常常将这种感情也在诗词文章中,借以抒发。

【学生发言】有关于月有很多传说,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还有什么,请同学讲讲。

【视频播放】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使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砍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边看边思考,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二、讲授新课:1.月球基本介绍:【课件演示与讲解】轨道半径:距地球 384 400千米月球直径:3476千米质量:7.35×1022千克【学生比较】与太阳和地球相比较【习题巩固】2.月球表面真面目:【课件演示】【学生观看】远距离观看月球表面有明有暗;近距离观察有一个个大坑。

【讲解说明】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

画出月球表面的月貌图(有环形山、放射状山脉、低洼高地)。

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看上去像水域,又叫海和洋)。

环形山,大体上是陨石撞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学生总结】和地球的表面进行比较。

【提问】3.月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月球上有外星人吗?【学生观察并思考】三、学生总结: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人类不能生存。

2.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达300摄氏度,人类和其他生物都不能忍受。

【提问】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学生看课本】总结1.走路轻飘飘的,可以跳得很高。

2.物体会变轻。

科学浙教初一上3.3太阳和月球教案2

科学浙教初一上3.3太阳和月球教案2

科学浙教初一上3科目:科学课题: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三节太阳和地球第一课时太阳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2.明白太阳活动对人类的阻碍3.明白太阳活动的差不多原理以及太阳的结构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引入二、新课讲解(一)太阳概况——直径、表面温度、中心温度、质量和体积与地球的比较,日地距离。

(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光源、热源(三)太阳的结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四)太阳活动——类型及特点、规律、对地球的阻碍三、课堂小结四、巩固练习教学细节:一、新课引入:之前我们差不多对我们在、居住的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

地球有两个好朋友,大伙儿明白是什么吗?太阳和月球是地球的两个好邻居,其中太阳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热量。

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传奇,大致内容是:地球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下了九个太阳,只剩了一个确实是现在的太阳,使温度适合人类居住。

设疑引入:后羿确实能射到太阳吗?带着那个疑问,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太阳。

二、新课讲解:请同学们依照现有的知识和生活体会说说你对太阳的认识。

(一)太阳的概况1.感性认识1.太阳专门大,是个炙热球体2.太阳距地球专门远3.太阳温度专门高4.太阳能发光,是恒星依照以上同学们的描述,能够用一句话来概述,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

(同学们对太阳都差不多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来关心大伙儿更好的了解太阳)2.阅读书本P95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找出太阳的差不多概况1.太阳直径:140万千米地球直径的109倍2.太阳质量:地球的33万倍太阳 3.太阳体积:地球的130万倍4.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太阳发出的光以3.0×10︿8米每秒的速度到地球需8.3分钟人类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走需要3500年5.表面的温度:6000℃中心温度:1500万摄氏度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能源(二)太阳对人类有什么阻碍?设疑: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太阳队人类地球的阻碍(假如没有太阳,地球将会如何样)1.太阳是地球热量的源泉没有太阳——就没有光亮——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没有向光性——温度会变低——专门多生物无法生存太阳能的利用 1.直截了当利用:太阳辐射能2.间接利用:电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能等3.可见地球上的能源大部分都直截了当来自太阳能2.假如没有太阳,没有热量的分布状况,大气不能自行环流,因而没有水循环,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循环的生物是无法生存。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特点、运动规律等;2. 掌握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3. 能够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的原因;4.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太阳和月球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这两个天体的好奇和兴趣。

二、探究太阳和月球(20分钟)1. 讲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大小、质量、距离等;2. 探讨太阳和月球的运动规律,包括自转和公转;3. 介绍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引力、光线等。

三、太阳和月球的现象(30分钟)1. 解释日食、月食的原因和发生规律;2. 分组讨论太阳黑子、日珥等太阳现象;3. 跟学生一起观察月相变化,了解满月、新月、半月等月相。

四、实验探究(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关系,观察日食、月食等现象,加深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总结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分享对宇宙的认识和感悟。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包括整理太阳和月球的知识点、观察月相变化等,加深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七、拓展(10分钟)推荐给学生一些关于太阳系、宇宙等方面的书籍、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八、评价(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学习宇宙知识的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太阳和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和热爱,希望能激发更多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2. 掌握太阳和月球的运动规律,包括日月食的原理;3. 了解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二、导学内容:1. 太阳和月球的概念及特点;2. 太阳和月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3. 太阳和月球的运动规律;4. 日月食的原理;5.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和月球》课件9(29页)(浙教版七年级上)

《太阳和月球》课件9(29页)(浙教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科学
月球
人类寄予月球美好的想象
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
一个人的一小步, 全人类的一大步
考验1:都能答出来吗?
31 月球是地球的____星?
2
月球本身会发光吗?
3 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的_1/_40_0_?
4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_1_/8_1_?
35 地月之间平均距离是_3_8_.44千米
引力小
照片能证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吗?
奇怪的现象!
1
每天有数十 亿小型天体 向地球撞来
2
地球的体积 比月球大得 多
3
为什么 ………??
• 嫦娥的愿望——去看流星雨
昼夜温差为什么这么大?
• 月球在阳光直射的区域温 度可以高达127摄氏度
• 月球夜晚最低温度 零下 183摄氏度
声音为什么不能传播?
6
月海是怎么回事?
地月平均距离
384400千米
最 近 的 邻 居
要 跑 4 4 5 天
• ..\xdbX07Sp0sK3g==_DFOShkxwdtWV.jpg
思维训练
考验2.思维训练
பைடு நூலகம்
没有 空气
遍布环 形山
引力小
不能传 播声音
五大挑战
昼夜温 差大
• 月球的引力约为地 球的六分之一
• 你能跳多高?
小结
昼夜温差大 不能传播声音
遍布环形山
没有空气
适合居住的月球

科学:太阳和月球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太阳和月球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 太阳和月球(一)太阳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直径、表面温度、日地距离。

2、了解太阳活动,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3、了解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结构二、重点难点1、重点: 太阳的基本知识2、难点:太阳对地球生物息息相关三、教学策略1、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及讨论2、利用媒体帮助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两小孩辩日(孔子东游,碰到有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甲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因为早上太阳大得象车轮,而中午只有盘子那么大。

不是有近者大而远者小吗?”乙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

因为早上感觉凉而中午感觉很热。

烤火时不是有近者热而远者凉吗?”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提问:现在,按照你的观点,同意谁;或有不同观点,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可以叫不同观点的学生)[]生答:球形、能发光发热、恒星、气体球、东升西落------教师总结:(投影)太阳是离地球最近恒星;球形,能发光发热的气体球,直径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0倍,表面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1500万度。

日地距离1.5亿千米,是月地距离的400倍。

练一练:光每秒可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8.3分钟 若飞机每秒可飞1000米,从地球到太阳需几分钟?250万分钟=1736天思考题:地球上能否没有太阳,植物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关? 学生交流总结(投影):1不能,若没有,温度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食物来源;大气不能进行环流,水循环没有,最后生物灭亡。

2植物的向光性。

叶子朝上宽大且轮生,能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阳光多的地方,叶颜色深且厚,不足处浅且薄。

思考:出示图片(学生也可看书上图片)讨论并回答,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受。

回答:图片上颜色不一,有些高出太阳表面等表面现象。

太阳在不断变化。

……补充(投影):1.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中午时太阳光强不能直视,早晚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光弱),我们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3.3太阳和月球_教学设计

3.3太阳和月球_教学设计

太阳和月球第一课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一、教材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三节《太阳和月球》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环节。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经历“情境——探究——交流”的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鼓励同学之间多交流。

三、教材分析教材关于太阳的内容主要是常识性介绍,大体是将它与地球进行对比,包括质量、体积和直径等方面。

另外,由于太阳是地球上主要的能源来源,所以太阳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巨大,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一点。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分析太阳活动的一些物理现象。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太阳的基本情况是有一定了解的。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不必拘泥于课本。

六、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内容的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2.了解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3.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读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三)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

七、教学准备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动静结合,对抽象知识及重难点突破。

八、教学过程情境一:展示一张落日的图片,配上著名的诗句《登鹳雀楼》。

1.ppt[设计意图] 通过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将学生带入了诗画同在的境界,也直接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太阳。

板书:太阳和月球情境二: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地球的近邻——太阳。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3.3太阳和月球教学设计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3.3太阳和月球教学设计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3.3太阳和月球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学生差不多学过了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知识,同时明白在宇宙中地球最亲热的两个朋友是太阳和月球,还从生活中明白太阳给予人类光和热。

直截了当提供能量光热资源,间接提供能量:化石燃料,妨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妨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还了解了一些关于太阳和月球的传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等〕。

还从语文教学和小学常识中学习到地球绕太阳转,月球绕地球转的知识。

明白太阳是一颗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

明白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漂亮的世界。

基于以上学生已形成关于太阳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要紧任务是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通过科学数据、视频、图表,让学生关于太阳的认识上升到科学的层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因此本节课的要紧教法确实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要紧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具体设计如下:1、播放《两小儿辩日》视频,引入新课。

2、利用一张在太空拍摄的太阳光球照片使学生形成对太阳的重新认识。

3、通过读图和播放有关太阳活动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对太阳的认识,从往常的日常概念上升到科学概念。

通过分析1960年到1990年太阳黑子相对数量的分布曲线图,使学生理性认识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为11年。

4、向学生介绍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的一般使用方法。

特别要提醒学生,不管是使用天文望远镜依旧一般的望远镜,观测太阳时都不能直截了当用肉眼观测,应使用滤色镜,投影板等辅助设备。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太阳第二课时:月球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两小儿辩日》。

【板书】太阳孔子东游,碰到有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甲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因为早上太阳大得象车轮,而中午只有盘子那么大。

不是有近者大而远者小吗?”乙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

科学浙教初一上3.3太阳和月球教案3

科学浙教初一上3.3太阳和月球教案3

科学浙教初一上3.3太阳和月球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明白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关心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物体的能力,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查找答案,猎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宇宙历程以及中国的“嫦娥”工程实施情况,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月球的大小、状况、环形山【教学难点】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爱旅行吗?那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老师要让带大伙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在每一个晴朗的夜晚,每当你仰望天空,你就能看到它,而且在农历每月十五它特别的圆,大伙明白我们要去哪儿了吗?【生】月球【师】对,同学们特别的聪明,只是我们不乘飞机,不坐飞船,也,只是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带上,在我们的课堂上去月球探险,大伙预备好了吗?【生】预备好了【师】只是,再去之前我们得聊聊我们的目的地--月球,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关注月球,古代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用肉眼观看,由此也留下了特别多美好的传说和诗词.【师】问:你听到过哪些关于月球的传说?学到过哪些关于月球的诗词?【生】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天狗吞月〕诗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如今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在这之间人类为探月之路做了特别多的努力,大伙明白人类在探月之路上有哪些重大事件吗?【生】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师】事实上,在这之前人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1〕1610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俐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看了月球。

2〕1959年9月,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太阳和月球》教学设计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太阳和月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二.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的资料、5支铅笔、每人一张白纸、多媒体辅助课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太阳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2)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与所学后新旧知识的对撞檫出思维的火花,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

(2)学会对图表的分析及得出结论和应用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渗透STS教育。

四.设计意图本节教材侧重介绍太阳的基本情况,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画:原来认识的太阳和学过后的太阳结构图,在对照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新知识并加强巩固;让学生亲手绘图更加深了感性经验突破重点。

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大量信息中如何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图表数据分析、归纳获得规律的能力和利用规律作图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以及自身生活的影响实际,突出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新颖、创新,通过教师的拟人法介绍和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学后新知识对照得出正确的太阳结构图。

让学生亲手绘图更加深了感性经验,双管齐下,突破重点。

有的内容采用背景资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切从学生出发,相信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习惯。

这一节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课件4.1太阳和月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课件4.1太阳和月球

C:导致紫外线增强,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C:导致紫外线增强,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观测
大小和多少,往往
学习望远镜的使用,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
做为太阳活动强弱
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
根据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图,算一算两个高峰 (太阳活动峰年)值年或低峰(太阳活动谷年)值年之间 的时间。
们 看由 不于 到温 色度 球太 层低 与, 日平 冕时 层我
阅读书本P127,你能找到哪些太阳和地球的相关信息?
质量 体积
比值(太阳/地球) 33万倍 130万倍
太阳——离地球 最近 的 恒星
恒星:能够自己发光的球体或类球体
光每秒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 要几分钟?
8分钟
地球
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和你 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何不同?
太阳风
极光现象
太阳风
是从太阳上 层大气射出 的超声速等 离子体带电 粒子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6)导致紫外线增强,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怎样观察太阳?需要注意什么? 色球层和日冕层亮度太小,只能在日全食时或用日冕仪才能观测到,太阳内部的结构可以不涉及。 日冕层(太阳的最外层)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 最昂贵、最沉重的“无缝天衣” 阴暗部分的“海”的绘制,教师应加以指导。 (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
光球层
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层
以下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干扰有线电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
(一)太阳
实习教师:李建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直径、表面温度、日地距离。

2、了解太阳活动,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结构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的基本知识
2、难点:太阳对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三、教学策略
1、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及讨论
2、利用媒体帮助学生对太阳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小孩辩日(孔子东游,碰到有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甲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因为早上太阳大得象车轮,而中午只有盘子那么大。

不是有近者大而远者小吗?”乙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

因为早上感觉凉而中午感觉很热。

烤火时不是有近者热而远者凉吗?”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提问:现在,按照你的观点,同意谁;或有不同观点,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可以叫不同观点的学生)
生答:球形、能发光发热、恒星、气体球、东升西落------
教师总结:(投影)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恒星;球形,能发光发热的气体球,直径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0倍,表面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1500万度。

日地距离1.5亿千米,是月地距离的400倍。

练一练:光每秒可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8.3分钟若飞机每秒可飞1000米,从地球到太阳需几分钟?250万分钟=1736天
思考题:地球上能否没有太阳,植物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关?学生交流
总结(投影):1不能,若没有,温度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食物来源;大气不能进行环流,水循环没有,最后生物灭亡。

2植物的向光性。

叶子朝上宽大且轮生,能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阳光多的地方,叶颜色深且厚,不足处浅且薄。

思考:出示图片(学生也可看书上图片)讨论并回答,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受。

回答:图片上颜色不一,有些高出太阳表面等表面现象。

太阳在不断变化。

……
补充(投影):
1.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中午时太阳光强不能直视,早晚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光弱),我们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而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看来颜色不一样,较暗的是太阳黑子,高出球面的是日珥,颜色较亮的亮斑是耀斑。

2.太阳表层可分为哪几层,学生看图讨论并回答
太阳表层即太阳大气,从内至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介绍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概况:
①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我们所说的太阳
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②色球层:平时不可见(原因是,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太少,色球层被强烈的光球光所
淹没),但日全食时,当月球把太阳的光球层遮挡后,我们可以看到玫瑰红色的色球层。

③日冕层: 平时不可见(原因与色球层相同),日全食时可以看到银白色的日冕层。

3. 简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
提问:前面图中,颜色不一,说明太阳在不停地变化,即有活动,那么它有什么样的活动呢?
太阳风的概念:从日冕层发出的以质子、电子为主要成分的带电粒子流。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两种太阳活动的现象:太阳黑子和耀斑。

此外还有日珥。

黑子:光球层中的暗黑区域,黑子在日面上的位置有规律性变化说明太阳也有自转运动。

耀斑:在色球层或色球层至日冕层过渡区域中的剧烈爆发现象。

出示太阳黑子变化图
提问:周期为几年?由学生得出活动周期(11年)
黑子的活动规律:黑子的数目有明显的变化,平均周期为11.1年,这也就是所谓的太阳活动周期。

4. 太阳活动对地球还有哪些影响
书: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

例如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就要注意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补充:太阳辐射能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的主要能源;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和地磁场,影响无线电通讯等;太阳活动长周期变化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生物生长;太阳黑子的峰年和谷年还跟涝灾有关等。

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5.小结
作业:
1、写一个关于太阳的小短文(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等)
2、搜寻有关月球传说故事以及我国航天事业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